① 礦產資源礦種分布特徵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4號)提出,中國將加強重點礦種、重點成礦區帶的勘查工作。根據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國內成礦條件的分析,國土資源部提出需要突出加強勘查的16個重點礦種,分別是:石油、天然氣、煤、煤層氣、鈾、鐵、銅、鋁、鉛、鋅、錳、鎳、鎢、錫、鉀鹽、金。以下分別對除鈾以外的15種重點礦產進行介紹。
石油、天然氣:中國石油資源量陸上約占總資源量的77.07%,海洋佔22.93%。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等中國北方地區,以長江為界,現有大中型油氣田都分布在長江以北,其油氣產量佔全國油氣總產量90%以上,長江以南地區僅有規模很小的幾個小油氣田,其油氣產量不到全國油氣總產量的1%。從油和氣的賦存關系來看,長江以北的東部地區油多氣少,鄂爾多斯盆地和四川地區氣多油少,西部地區油和氣各佔一半。陸上資源按地區劃分,我國東部地區資源量占總資源量的58%,中部地區資源量9%,西部地區資源量佔31%,其他地區佔1%。
中國油氣主要富集區有:松遼富集區、環渤海富集區、新疆富集區、陝甘寧富集區、中原富集區、川滇黔富集區、南海富集區、東海富集區等8個主要富集區。
中國近海油氣田的開發目前主要集中在渤海、珠江口、瓊東南、鶯歌海、北部灣和東海6個含油氣盆地,已形成了4個油氣開發區:渤海油氣開發區、珠江口油氣開發區、南海西部油氣開發區和東海油氣開發區。投入開發的油氣田有32個,油田共25個;其中,合作油田16個,自營油田13個。
根據第三次天然氣資源評價,中國常規天然氣資源地區分布為:東部占總資源量的11.05%,主要分布在松遼盆地、渤海灣盆地;中部占總資源量的38.09%,主要分布於四川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西部占總資源量的28.65%;南部占總資源量的4.19%;海洋占資源量的17.99%,主要分布在珠江口、鶯歌海、瓊東南盆地。
煤:中國煤炭資源分布地域廣,但不均衡,具有東少西多、南貧北豐、相對集中的特點。保有儲量最大的省(區)集中在山西、內蒙古、雲南、陝西4個省(區),東部保有儲量佔全國總量6.18%,中部保有儲量佔40.35%,西部保有儲量佔53.47%。大興安嶺—太行山—雪峰山以西地區,大致這一線以西的內蒙古、山西、四川、貴州等11個省(區),煤炭資源量佔全國煤炭資源總量的91.83%。探明保有資源量佔全國探明保有資源量的89%;而這一線以東地區,探明保有資源量僅佔全國探明保有資源量的11%。
煤層氣:2006年中國將煤層氣開發列入「十一五」能源發展規劃。根據中國煤田地質總局1998年全國煤層氣資源評價,全國煤層甲烷含量大於4立方米/噸、埋藏深度2000米以淺的煤層氣資源總量為14.3369萬億立方米。其中>8立方米/噸的富甲烷煤層的煤層氣資源量佔86.8%,4~8立方米/噸含甲烷煤層氣佔13.2%;埋深1500米以淺的煤層氣資源量佔64.56%,埋深在1500~2000米之間的佔35.44%。中國的煤層氣資源主要分布於華北聚氣區和華南聚氣區,前者煤層氣資源量為9.5228萬億立方米,佔全國煤層氣資源量的66.6%;後者煤層氣資源量4.1277萬億立方米,佔全國煤層氣資源的28.7%,東北聚氣區0.4223萬億立方米,西北聚氣區0.2341萬億立方米。煤層氣資源大於1萬億立方米的省份有山西、貴州、陝西、內蒙古等4省(區)的煤層氣資源量為9.4022萬億立方米,佔全國煤層氣資源量的65.6%。山西、貴州等10省煤層氣資源量合計13.80萬億立方米,佔全國煤層氣資源總量的96%。
鐵:中國鐵資源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遼東、冀北和川西地區,在內蒙古和安徽霍邱等地區新發現鐵礦石分布。保有儲量較大的省是河北、遼寧、四川。中國東部保有儲量占總量的49.97%,中部保有儲量佔15.22%,西部保有儲量佔34.82%。
銅:中國銅礦資源分布廣泛,除天津外,全國各省(區、市)皆有產出。據國土資源部儲量司《全國礦產資源儲量通報》,截至2001年底,全國共有銅礦區974個,保有銅儲量(金屬量)和基礎儲量分別占同年世界銅儲量的5.70%和儲量基礎4.75%。主要分布在江西、雲南、湖北、西藏、甘肅、安徽、山西、黑龍江等省,這8個省的基礎儲量約佔全國總基礎儲量的76.40%。
鋁:中國鋁土礦分布高度集中,山西、貴州、河南和廣西4個省(區)的儲量合計佔全國總儲量的90.9%,其中,山西41.6%、貴州17.1%、河南16.7%、廣西15.5%。
鉛、鋅:中國鉛鋅礦資源比較豐富,全國除上海、天津外,各省(區)均有鉛鋅礦產出。產地有700多處,雲南省鉛、鋅儲量分別約佔全國總儲量17%和21%;廣東、內蒙古、甘肅、江西、湖南、四川儲量也較大。鉛鋅礦主要分布在滇西蘭坪地區、滇川地區、南嶺地區、秦嶺—祁連山地區以及內蒙古狼山—渣爾泰地區 數據來源《2006~2007年中國鎢行業投資與發展分析報告》
錳:中國錳礦資源分布廣泛,在全國21個省(區)均有產出。中國富錳礦較少,在保有儲量中僅佔6.4%。中國錳礦儲量比較集中的地區有8個。廣西、湖南保有儲量約佔全國總保有儲量的38%和18%。其次是貴州、雲南、四川、遼寧、湖北和陝西,這6個省(區)儲量合計約佔全國總保有儲量的38%。
鎳:中國鎳礦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東北,其保有儲量佔全國總儲量的比例分別為76.8%、12.1%、4.9%。甘肅省儲量最多,佔全國鎳礦總儲量的62%,其次是新疆11.6%、雲南8.9%、吉林4.4%、湖北3.4%和四川3.3%。
鎢:中國是世界上鎢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中國佔世界鎢總儲量的35.5%。湖南省白鎢礦為主,江西省黑鎢礦為主,其儲量分別佔全國總儲量的33.8%和20.7%;河南、廣西、福建、廣東等省(區)次之。中國主要鎢礦區有湖南柿竹園鎢礦、江西西華山、大吉山、盤古山、歸美山、漂塘等鎢礦、廣東蓮花山鎢礦、福建行洛坑鎢礦、甘肅塔兒溝鎢礦、河南三道庄鎢礦等 數據來源於中國可持續發展信息網地礦網站
錫:中國錫資源豐富,主要分布於15個省(區),其中,主要集中在廣西和雲南兩省(區),其保有儲量分別約佔全國總保有儲量的33%和31%;其次是廣東、湖南、內蒙古和江西4省(區),保有儲量分別約佔全國總保有儲量的10%、9%、8%和6%。以上6個省(區)合計保有儲量佔全國總保有儲量的97%。
鉀鹽:中國鉀鹽礦產資源貧乏,僅在6個省(區)有少量鉀鹽產出,多數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區,主要產於青海察爾汗鹽湖,其儲量佔全國的97%;雲南勐野井也有產出。
金:中國金礦資源保有儲量居世界第7位。全國金礦分布廣泛,除上海市外,在全國各個省(區、市)都有金礦產出。已探明儲量的礦區有1265處。中國金礦資源在地區分布上是不平衡的,東部地區金礦分布廣、類型多。中國大陸3個巨型深斷裂體系控制著岩金礦的總體分布格局,砂金較為集中的地區是東北地區的北東部邊緣地帶,長江中下游有色金屬集中區是伴(共)生金的主要產地。山東省獨立金礦床最多,金礦儲量占總儲量14.37%;江西伴生金礦最多,占總儲量12.6%;另外黑龍江、河南、湖北、陝西、四川等省的金礦資源也比較豐富 數據來源:朱訓主編1999年《中國礦情》第一卷
表2-2 中國重點礦產資源區域分布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② 國家實行開采總量控制的礦種有哪些
五個特定礦種開采實行總量控制,黃金、鎢、錫、銻、稀土,目前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一共有5個。具體每年一季度國土部都會專門下達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然後各省會逐級下達到礦山企業。可以到國土部網站查看,2017年只有鎢和稀土指標。
③ 國土資源部限制開采礦種有哪些
鎢礦、錫礦、銻礦、稀土礦、汞、螢石
④ 必須由國土資源部直接批的礦產資源有哪些43種,文件發[email protected]
1998年2月,國務院頒發了《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第240號令)、《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第241號令),核定了我國34種重要礦產目錄:煤、石油、油頁岩、烴類天然氣、二氧化碳氣、煤成(層)氣、地熱、放射性礦產、金、銀、鉑、錳、鉻、鈷、鐵、銅、鉛、鋅、鋁、鎳、鎢、錫、銻、鉬、稀土、磷、鉀、硫、鍶、金剛石、鈮、鉭、石棉、礦泉水。明確了辦證許可權。
2005年,國土資發[2005]200號進一步明確:
勘查登記:1)石油、烴類天然氣、煤成(層)氣、放射性礦產勘查,由國土資源部頒發勘查許可證。
2)煤炭勘查區塊面積大於30平方公里(含)的勘查項目,由國土資源部頒發勘查許可證,其餘授權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頒發勘查許可證(面積制約)。
3)鎢、錫、銻、稀土礦產勘查投資大於500萬元人民幣(含),或勘查區塊面積大於15平方公里(含)的勘查項目,由國土資源部頒發勘查許可證,其餘授權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頒發勘查許可證(投入與面積雙制約)。
4)油頁岩、金、銀、鉑、錳、鉻、鈷、鐵、銅、鉛、鋅、鋁、鎳、鉬、磷、鉀、鍶、鈮、鉭礦產勘查投資大於500萬元人民幣(含)的勘查項目,由國土資源部頒發勘查許可證,其餘授權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頒發勘查許可證(投入制約)。
5)二氧化碳氣、地熱、硫、金剛石、石棉、礦泉水礦產勘查,授權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頒發勘查許可證(權力下放)。
6)海域(含內水)、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礦產勘查,由國土資源部頒發勘查許可證。
7)外商投資勘查礦產資源,應符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有關規定,按照本通知對內資勘查規定的發證許可權頒發勘查許可證(權力下放)。
采礦登記:8)石油、烴類天然氣、煤成(層)氣、放射性礦產由國土資源部頒發采礦許可證。
9)煤(煤井田儲量1億噸(含)以上,其中焦煤井田儲量5000萬噸(含)以上)、油頁岩礦床儲量規模為大型(含)以上的,由國土資源部頒發采礦許可證,其餘授權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頒發采礦許可證。
10)鎢、錫、銻、稀土礦床儲量規模為中型(含)以上的,由國土資源部頒發采礦許可證,其餘授權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頒發采礦許可證。
11)金、銀、鉑、錳、鉻、鈷、鐵、銅、鉛、鋅、鋁、鎳、鉬、磷、鉀、鍶、金剛石、鈮、鉭礦床儲量規模為大型(含)以上的,由國土資源部頒發采礦許可證,其餘授權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頒發采礦許可證。
12)二氧化碳氣、地熱、硫、石棉、礦泉水的開采,授權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頒發采礦許可證。
13)海域(含內水)、跨省、自治區、直轄市開采礦產資源的,由國土資源部頒發采礦許可證。
14)外商投資開采礦產資源,應符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有關規定,按照本通知對內資企業發證的許可權頒發采礦許可證。
對國家規劃礦區和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礦區,由國土資源部批准其礦業權設置方案後,審批許可權按上述規定辦理。
勘查許可證只有國家和省兩級發證許可權。
采礦許可證由國家、省、市、縣四級發證許可權。除34種重要礦產外,其他礦產儲量規模為中型(含)以上的礦產資源,及跨市的,由省級發證;小型及以下的市縣發證。
儲量規模劃分標准按國土資發【2000】133號文。
《礦業權出讓轉讓管理暫行規定》(國土資發〔2000〕309號)明確,探礦權、采礦權為財產權,統稱為礦業權,適用於不動產法律法規的調整原則。以出售、作價出資、合作勘查或開采、上市等方式轉讓礦業權的,必須經部或省登記機關批准後到原登記發證機關辦理礦業權變更登記手續;出租、抵押礦業權的,由原登記發證機關批准。
⑤ 國家鼓勵勘查的礦種有哪些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的。國家這么大,各個地方產出的礦種都不一樣,所以不能一起鼓勵。
國家按照近期比較緊缺的礦產,有一個大致的目錄:鐵、銅、鋁、鎳、鉻、錳、鉀鹽。
另外,各地方省、市、縣都有自己鼓勵勘查的礦種。
如《桂東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中提到該縣鼓勵勘查的礦種有:冶金用脈石英、長石、石灰岩、高嶺土、煤、鉛鋅、鈮、鉭、金、銀、銅;
江蘇沛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中提到該縣鼓勵勘查需求大於供給(供給不足)、後備資源量不足、開發利用經濟社會效益好以及具有一定的成礦條件的礦種。至2005年鼓勵勘查煤炭、鐵礦;鼓勵在已開發利用的老礦山(區)外圍和深部進行礦產勘查;鼓勵對豐沛礦區進行煤礦勘查。
《鷹潭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中提到,該市「鼓勵勘查國家和省市急需及緊缺的礦產。包括地熱、銀、鉛、鋅、岩金、銅、鐵、石膏、優質高嶺土、水泥用灰岩和硅質原料等礦產"。
⑥ 誰清楚國土資源的礦種分類的具體含義及用途
部分礦種(特別是非金屬礦種)根據其用途,分成很多亞類。石灰岩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種,根據用途共有9個亞類。用於製造水泥的,就是水泥用灰岩;用於建築骨料用的,就是建築石料用灰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碎石。另外石灰岩還有電石用、化肥用等7個類型。
石灰岩的9個亞類評價標准不同,也就是評價依據的指標不同,比如水泥用灰岩,要求氧化鈣含量高。建築石料用灰岩要求抗壓強度高。
在沉積岩分布地區,灰岩是建築石料的主要礦種。但是在火成岩地區,石料用材肯定不是灰岩(灰岩是沉積岩),主要是安山岩、花崗岩等火成岩。
⑦ 礦種介紹
鉛和鋅具有非常相似的地球化學行為,在自然界里特別是在原生礦床中密切共生,單一的鉛或鋅礦床所佔的比例極小,因此一般將鉛鋅礦床作為統一的地質體進行論述。鉛和鋅都是人類早期使用的金屬之一,在當今社會更是廣泛地應用於電氣、機械、軍事、冶金、石油、化學、輕工業、醫葯業、核工業等領域。
我國鉛鋅礦產資源豐富,據《世界礦產資源年評》(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2014)統計,至2013年底,全世界有8900×104t鉛儲量,中國鉛儲量為1400×104t,佔世界的15.7%;世界鋅儲量為2.5×108t,中國鋅儲量為4300×104t,佔世界的17.2%。我國鉛鋅礦床分布廣泛,絕大多數省、區、市均有發現,但儲量主要集中在雲南、廣西、廣東、湖南、內蒙古和甘肅6省(區),佔全國總儲量的一半以上。在成礦區帶上,超大型、大型礦床主要集中在滇西、川滇、西秦嶺-祁連山、內蒙古狼山-大興安嶺、南嶺五大成礦集中區,成礦期主要集中在燕山期和多期復合成礦期。大中型礦床的鉛、鋅儲量均佔80%以上,礦石類型復雜,單一礦床少,主要礦石類型有硫化物型、氧化物型和混合型鉛鋅礦等,以鋅為主的鉛鋅礦床和銅鉛鋅礦床較多,以鉛為主的鉛鋅礦床不多,單鉛礦床更少。此外,礦床物質成分復雜,共伴生組分多,大多數礦床普遍共伴生Cu、Fe、S、Ag、Au、Sn、Sb、Mo、W等元素,礦床的綜合利用價值大。在劣勢方面,我國鉛鋅礦床貧礦多、富礦少、礦石組分復雜、結構構造復雜,屬難選礦石類型(朱訓等,1999)。
我國鉛鋅礦床成礦類型齊全,成礦作用復雜多樣,共分為花崗岩型、矽卡岩型、斑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陸相火山岩型、碳酸鹽岩型、泥岩-細碎屑岩型和砂礫岩型8種類型。大多數鉛鋅礦床受斷裂和褶皺等構造控制特徵明顯,層控礦床所佔比例較大,海底含鉛鋅的錳結核、洋中脊和紅海含鉛鋅沉積物是今後應重視的類型(塗光熾等,1994)。
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的國土資源概況
新疆地域遼闊,是我國土地面積最大的省區。全區國土總面積166.49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的1/6,其中農用地9.46億畝、建設用地0.19億畝、未利用地15.32億畝,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37.89%、0.75%和61.36%。全區農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積10億畝,佔全國農林牧宜用土地面積的1/10以上。根據2010年度土地變更調查結果,現有耕地7682萬畝,人均耕地3.45畝,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6倍。有後備耕地2.23億畝,居全國首位。
新疆礦產資源豐富,是我國戰略資源的重要基地。發現礦產138種,佔全國的80.7%;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種99種(亞種124種),有5種居全國首位、41種居前十位、23種居西北地區首位。發現礦產地(點)5000餘處。石油、天然氣預測資源量分別佔全國陸上資源量的30%和34%;煤炭預測資源量佔全國的40%以上,鐵、銅、鎳、鉛、鋅等有色金屬的預測總量居全國前列,鉀鹽、鈉硝石等非金屬礦藏也很豐富。地下水補給資源量629. 6億立方米 /年,可開采資源量252億立方米/年。
⑨ 誰能提供下非金屬礦產的分類!
這次國土資源部即將出台的新礦產分類辦法,對非金屬礦產變動較大,分為5個亞礦類,以礦種計55個,以亞礦種計94個。
亞礦類變化情況:原分類中,將非金屬礦產分為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化工非金屬礦產、建築材料及其它非金屬礦產,計3個亞礦類。現在分為元素類非金屬礦產、礦物類非金屬礦產、寶玉石類非金屬礦產、黏土類非金屬礦產,計5個亞礦類。
1.元素類非金屬礦產:該亞礦類中的非金屬礦產與原分類中比較,在原分類中涉及有10個礦種,現分為7個礦種,以亞礦類計,為10個亞礦種。主要變化在於硫、磷和鉀。本次分類中將硫作為礦種,將自然硫和硫鐵礦列為硫礦種的亞礦種。原分類中將自然硫和硫鐵礦均分別作為礦種。將磷塊岩和磷灰石作為磷礦種的亞礦種。磷灰石為新增亞礦種。本次分類中將鉀作為礦種,將鉀鹽和含鉀岩石分別列為鉀礦種的亞礦種。
2.礦物類非金屬礦產:該亞礦類非金屬礦產分為23個礦種,以亞礦種計為40個。主要變化在於雲母、石膏、磨料礦、藍晶石類及其它礦物類。雲母原分類為工業雲母,現分類將工業雲母改為片雲母,增加碎雲母,並將片雲母和碎雲母列為雲母礦種的2個亞礦種;石膏礦種包括石膏和硬石膏;磨料礦為新增加礦種,將石榴子石、剛玉、天然油石、黃玉列為磨料礦種的亞礦種;藍晶石類為新增加礦種,將藍晶石、矽線石、紅柱石列為藍晶石類礦種的亞礦種;其它礦物類為新增加礦種;將透輝石、透閃石、方解石、冰洲石、石棉、藍石棉、水鎂石列為其亞礦種,這7個亞礦種除水鎂石為新增加的亞礦種外,其它在原分類中均分別作為礦種。
3.寶玉石類非金屬礦產:該亞礦類與原分類比較,原分為2個礦種,現分為3個礦種。主要變化在於增加彩石礦種,取消瑪瑙礦種。彩石為新增加礦種,包括硯石、文藝雕刻岩石及觀賞石等,是原分類中所沒有涵蓋的工藝類岩石。
4.岩石類非金屬礦:該亞礦類分為13個礦種,以亞礦種計為29個,與原分類比較,增加天然瀝青礦種。主要變化在於石材、砂、硅石、珍珠岩類以及其它岩石類。
5.黏土類非金屬礦:該亞礦類非金屬礦產與原分類比較,原分類為 12個礦種,現劃分為9個礦種,以亞礦種計為11個。主要變化在於陶瓷土、耐火黏土、普通黏土。
⑩ 我國礦產資源甲類、乙類怎麼劃分
近年來,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根據礦產的重要程度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將礦產資源分為甲類礦產、乙類礦產和水氣礦產。甲類礦產是指乙類礦產和水氣礦產以外的礦產;乙類礦產是指普通建築用砂、石、粘土;水氣礦產是只礦泉水等礦產。
中國鐵合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