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人力資源的內涵是什麼
擴展閱讀
燒臘工具多少錢一套 2025-05-16 06:47:11
石油車壓爛了怎麼辦 2025-05-16 06:45:50
食堂成本是怎麼控制的 2025-05-16 06:45:38

人力資源的內涵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5-19 19:03:29

Ⅰ 人力資源管理的內涵及外延

人力資源管理的內涵:
第一,准備好的和可以直接使用的。
第二,對生產活動的意願性。
第三,體力及智力。
第四,最低限度的基本技能。
第五,合乎制度或法規。

從外延上來說,人力資源不僅包括一個國家和地區有勞動能力並在法定勞動年齡范圍之內的人口總和,而且包括雖已離退休但仍從事工作的具有較高素質的勞動者。

Ⅱ 人力資源真正的含義是什麼

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 ,簡稱HR)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中,處於勞動年齡、未到勞動年齡和超過勞動年齡但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總人口中減去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口之後的人口。人力資源也指一定時期內組織中的人所擁有的能夠被企業所用,且對價值創造起貢獻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經驗、體力等的總稱。

Ⅲ 什麼是人力資源如何理解人力資源的含義

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s ,簡稱HR)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中,處於勞動年齡、未到勞動年齡和超過勞動年齡但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總人口中減去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口之後的人口。人力資源也指一定時期內組織中的人所擁有的能夠被企業所用,且對價值創造起貢獻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經驗、體力等的總稱。狹義講就是企事業單位獨立的經營團體所需人員具備的能力(資源)。
人力資源的定義:
廣義:一個社會具有智力勞動能力和體力勞動能力的人的總和,包括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
狹義:組織所擁有的用以製造產品和提供服務的人力。
人力資源,又稱勞動力資源或勞動力,是指能夠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總和。經濟學把為了創造物質財富而投入於生產活動中的一切要素通稱為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信息資源、時間資源等,其中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寶貴的資源,是第一資源。人力資源包括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人力資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體力和智力,從現實應用的狀態,包括體質、智力、知識、技能四個方面。人力資源與其他資源一樣也具有特質性、可用性、有限性。
通常來說,人力資源的數量為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數量,其質量指經濟活動人口具有的體質、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水平。一定數量的人力資源是社會生產的必要的先決條件。一般說來,充足的人力資源有利於生產的發展,但其數量要與物質資料的生產相適應,若超過物質資料的生產,不僅消耗了大量新增的產品,且多餘的人力也無法就業,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反而產生不利影響。經濟發展主要靠經濟活動人口素質的提高,隨著生產中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人力資源的質量在經濟發展中將起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基本方麵包括體力和智力。如果從現實的應用形態來看,則包括體質、智力、知識和技能四個方面。具有勞動能力的人,不是泛指一切具有一定的腦力和體力的人,而是指能獨立參加社會勞動、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人。所以,人力資源既包括勞動年齡內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也包括勞動年齡外參加社會勞動的人口。
在勞動年齡,由於各國的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勞動年齡的規定不盡相同。一般國家把勞動年齡的下限規定為15歲,上限規定為64歲。我國招收員工規定一般要年滿16周歲,員工退休年齡規定男性為60周歲(到60歲退休,不包括60歲),女性為55周歲(不包括55歲),所以我國勞動年齡區間應該為男性16—59歲,女性16—54歲。

Ⅳ 誰能告訴我人力資源管理的內涵 是什麼,要詳細點謝謝

一。通過合理管理,實現人力的精幹高效,取得最使用價值。
二。通過實施一定管理制度和措施,充分調動廣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限度的發人的主觀能動性。
三。通過教育培訓和開發,造就組織的資源人才。

Ⅳ 人力資源的具體涵義

人力資源的定義:
廣義:一個社會具有智力勞動能力和體力勞動能力的人的總和,包括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狹義:組織所擁有的用以製造產品和提供服務的人力。
人力資源,又稱勞動力資源或勞動力,是指能夠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總和。經濟學把為了創造物質財富而投入於生產活動中的一切要素通稱為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信息資源、時間資源等,其中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寶貴的資源,是第一資源。人力資源包括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人力資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體力和智力,從現實應用的狀態,包括體質、智力、知識、技能四個方面。人力資源與其他資源一樣也具有特質性、可用性、有限性。
通常來說,人力資源的數量為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數量,其質量指經濟活動人口具有的體質、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水平。一定數量的人力資源是社會生產的必要的先決條件。一般說來,充足的人力資源有利於生產的發展,但其數量要與物質資料的生產相適應,若超過物質資料的生產,不僅消耗了大量新增的產品,且多餘的人力也無法就業,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反而產生不利影響。經濟發展主要靠經濟活動人口素質的提高,隨著生產中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人力資源的質量在經濟發展中將起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基本方麵包括體力和智力。如果從現實的應用形態來看,則包括體質、智力、知識和技能四個方面。具有勞動能力的人,不是泛指一切具有一定的腦力和體力的人,而是指能獨立參加社會勞動、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人。所以,人力資源既包括勞動年齡內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也包括勞動年齡外參加社會勞動的人口。
在勞動年齡,由於各國的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勞動年齡的規定不盡相同。一般國家把勞動年齡的下限規定為15歲,上限規定為64歲。我國招收員工規定一般要年滿16周歲,員工退休年齡規定男性為60周歲(到60歲退休,不包括60歲),女性為55周歲(不包括55歲),所以我國勞動年齡區間應該為男性16—59歲,女性16—54歲。

Ⅵ 簡述人力資源的含義與特點

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s ,簡稱HR)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中,處於勞動年齡、未到勞動年齡和超過勞動年齡但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總人口中減去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口之後的人口。人力資源也指一定時期內組織中的人所擁有的能夠被企業所用,且對價值創造起貢獻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經驗、體力等的總稱。狹義講就是企事業單位獨立的經營團體所需人員具備的能力(資源)。
人力資源作為一種特殊資源,具有如下特徵。

1能動性
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夠有目的地進行活動,有目的地改造外部物質世界。其能動性體現在三個方面。

2兩重性
人力資源與其他任何資源不同,是屬於人類自身所有,存在於人體之中的活的資源,因而人力資源既是生產者,同時又是消費者。人力資源中包含豐富的知識內容,使其具有巨大的潛力,以及其他資源無可比擬的高增值性。

3時效性
人力資源與一般資源如礦產資源不同,礦產資源一般可以長期儲存,不採不用,品質不會降低。人力資源則不然,儲而不用,才能就會被荒廢、退化。工作性質不同,人的才能發揮的最佳期也不同。一般而論,25歲到45歲是科技人才的黃金年齡,37歲為其峰值。時效性要求人力資源開發要抓住人的年齡最有利於職業要求的階段,實施最有力的激勵。

4社會性
人力資源處於特定的社會和時代中,不同的社會形態,不同的文化背景都會反映和影響人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思維方法。人力資源的社會性要求在開發過程中特別注意社會政治制度、國別政策、法律法規以及文化環境的影響。

5連續性
人力資源開發的連續性(持續性)是指,人力資源是可以不斷開發的資源,不僅人力資源的使用過程是開發的過程,培訓、積累、創造過程也是開發的過程。

6再生性
人力資源是可再生資源,通過人口總體內各個個體的不斷替換更新和勞動力的「消耗——生產——再消耗——再生產」的過程實現其再生。人力資源的再生性除受生物規律支配外,還受到人類自身意識、意志的支配,人類文明發展活動的影響,新技術革命的制約。

Ⅶ 人力資源的含義和特點是什麼

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 ,簡稱HR),有三個層次的涵義。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中,處於勞動年齡、未到勞動年齡和超過勞動年齡但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總人口中減去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口之後的人口。人力資源也指一定時期內組織中的人所擁有的能夠被企業所用,且對價值創造起貢獻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經驗、體力等的總稱。
人力資源服務特點

人力資源是一種特殊而又重要的資源,是各種生產力要素中最具有活力和彈性的部分,它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徵:

1、基礎性:人力資源外包所涉及的內容是傳統人力資源活動的基礎部分,即具有基礎性,這是人力資源外包活動存在的必要理由。社會進入到21世紀,企業管理也變為主要是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隨即被提升到戰略層次,之前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的人事管理工作也轉變為戰略管理的下層建築。對於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來講,為了更好扮演老闆戰略夥伴的角色,也必然要求他將這些基礎性工作外包給專業機構操作,以便自身騰出時間和精力進行戰略層次的思考

2、重復性:人力資源外包活動具有重復性,這不僅體現在外包活動自身的具體內容中,更多表現在企業對人力資源外包服務需求的重復性上。 人力資源外包活動的重復性,是人力資源外包發展的可能理由,企業對人力資源外包服務重復性需求,才使人力資源外包獲得發展的足夠動力。

3、通用性:人力資源外包的通用性,即人力資源外包活動不是針對某一個企業,而是滿足於這一類服務需求,這是人力資源外包的社會屬性。
2.3 另一特性

1、生物性:與其他任何資源不同,人力資源屬於人類自身所有,存在於人體之中是一種「活」的資源,與人的生理特徵、基因遺傳等密切相關,具有生物性。

2、時代性:人力資源的數量、質量以及人力資源素質的提高,即人力資源的形成受時代條件的制約,具有時代性。

3、能動性:人力資源的能動性是指人力資源是體力與智力的結合,具有主觀能動性,具有不斷開發的潛力。

4、兩重性:兩重性(雙重性)是指人力資源既具有生產性,又有消費性。

5、時效性:人力資源的時效性是指人力資源如果長期不用,就會荒廢和退化。

6、連續性:人力資源是可以不斷開發的資源,不僅人力資源的使用過程是開發的過程,培訓、積累、創造過程也是開發的過程。

7、再生性:人力資源是可再生資源,通過人口總體內各個個體的不斷替換更新和勞動力的「消耗——生產——再消耗——再生產」的過程實現其再生。人力資源的再生性除受生物規律支配外,還受到人類自身意識、意志的支配,人類文明發展活動的影響,新技術革命的制約。

Ⅷ 人力資源的內涵是什麼

總之就是一種三句話不離本行的狀態。 第九章 人力資源的內涵
人力資源的內涵
人力資源是指具有為社會創造財富、能夠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具有智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能力的人們的總和,它包括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
人力資源的特徵
1。人力資源具有生物性和社會性雙重屬性
2。人力資源具有智力性 3。人力資源具有能動性
4。人力資源具有再生性 5。人力資源具有時效性
6。人力資源具有兩重性 7。人力資源是經濟資源中的核心資源
人力資源管理中運用氣質差異
1。人的氣質特徵合理安排與分配工作
2。根據人的氣質特徵合理調整組織結構,增強組織的凝聚力
3。對不同氣質類型的人,採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4。注意氣質類型的差異對人際關系的影響
能力差異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運用
1。人的能力要與工作相匹配 2。人的能力要互補與協調
3。既要考慮員工的知識智能,又要考慮到員工的技能和潛在能力
4。根據能力差異,進行職業技術培訓
能力的個體差異
1。能力發展水平的差異3。 能力發展早晚的差異
2。能力類型的差異:①能力的知覺差異 ②能力的記憶差異 ③能力的思維的差異
性格差異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運用
1。了解個體性格,在確定領導班子時,按人才的性格不同進行組合,有利於提高管理水平。
2。注意行為預測,合理安排工作
3。注意性格順應和性格互補。
4。全面了解員工性格,加強思想教育。
性格具有的特徵
1。復雜性 2。獨特性 3。整體性 4。持續性
影響群體凝聚力的因素
1。群體的同質性 2。對群體的依賴程度 3。群體目標
4。群體的成就和榮譽 5。群體的領導方式及獎勵方式 6。外部壓力
感知及影響感知的因素
1。知覺的特徵:①整體性 ②選擇性 ③理解性 ④恆常性
2。影響知覺的客觀因素:①刺激的強度 ②刺激的對比性 ③刺激的變化性 ④刺激的新異性
3。影響知覺的主觀因素:①思維定勢 ②個體需要 ③期望與動機 ④知識與經驗
鯰魚效應及應用是需注意的方面
1。鯰魚效應是採取一種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業活躍起來投入到市場中積極參加競爭,從而激活市場中的相關物流企業。
2。應用是需注意的方面:①「鯰魚」和「鯰魚」窩里斗
②「鯰魚」未到,「沙丁魚」開溜
領導藝術的特點
1。非橫式 2。直覺性 3。隨機性 4。創造性 5。適度性 6。多變性
領導有效性的特徵
1。領導目標正確 2。領導者具備現代領導的素質 3。令行禁止,行動統一
4。領導者自覺完成任務 5。和群體成員和睦相處實現目標 6。採取靈活的領導方式
物流企業領導的素質
1。政治素質 2。業務素質 3。業務技能 4。身體素質
領導藝術的表現形式
1。運籌藝術 2。權變藝術 3。用人藝術 4。激勵藝術 5。講話藝術 6。開會藝術
7。決斷藝術: ①判斷力 ②洞察力 ③想像力 ④創造力 ⑤應變力
氣質的特點和氣質的差異
1。氣質的特點:
不因個人的動機和心理不同,氣質的特點在極其不同的活動中,在具有極
其不同目的的情況下,都會在其身上以同樣的方式表現出來。
某個人氣質的不同特徵,並不是偶然的彼此結合在一起的,而是有規律的相
互聯系著,從而構成表明氣質類型的組織和結構。
2。氣質的個體差異 P381—382
群體的定義、特徵、組成要素和功能
1。群體的定義: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個體,為了實現某種特定目標而組

Ⅸ 人力資源的含義是什麼

人力資源的含義是一個社會具有智力勞動能力和體力勞動能力的人的總和,包括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組織所擁有的用以製造產品和提供服務的人力。
附註:人力資源特性
1.不可剝奪性。人力資源是人的價值意義的內在貯存與外在表現,它是同人的生命力密不可分的,是同人的尊嚴與權益相聯系的。
2.生物性。生物性是人力資源行為特徵的因由與結果。生物性既存在雙向的物質運動,也存在雙向的精神運動,還具有單向的抵抗運動。

3.社會性。人力資源的社會性主要表現為:信仰性,傳統性,人群性,時代性,地域性,國別性,民族性,職業性,層級性,文化性。

4.時效性。人力資源的培養、貯存與運用是同人的年齡有直接關系的。
5.資本積累性。人力資源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活資本,是最現實的生產力。
6.激發性。激發,來源於人的滿足需求心理。
7.能動性。能動性,是人在自我價值實現中的自主運動行為,是人力資源作用發揮的前提。
8.載體性。載體性是人力資源具備裝載、運輸、傳遞的能力,是不可剝奪性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