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雲南大旱的問題
水
近期雲南省氣象乾旱發展迅速,旱情嚴重,導致土壤表層墒情不足,農業受災嚴重,森林火險氣象等級持續偏高。乾旱出現早、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乾旱程度重是雲南省氣象乾旱發生發展的主要特點。
松華壩水利工程管理局的鄧義穎介紹:「眼下水位已降至169.93米,是歷年同期水位最低的一年。」至3月5日,全省水庫蓄水量僅11億立方米,不足往年的一半,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5億立方米。全省已有64條中小河流斷流,934座小型水庫和山塘乾涸……全省受旱面積由去年底的2752萬畝擴大到3435萬畝,臨時飲水困難人口由200萬餘人猛增至663萬人。
水資源危機。我們奮起抗災。然而,面對水資源危機,我們有多少認識?又有多少思想和行動的准備?作為萬物之源,水不僅關繫到人類生活的質量,還影響著人類的生存能力。我們真正珍惜水了嗎?我們真正節約水了嗎?我們真正保護水資源了嗎?求水、珍惜水,澤滇!每個人,從自己開始吧!
旱魃肆虐,雲南告急!
曾經的水資源大省
雲南省水資源非常豐富,湖泊面積311.388平方公里,流域面積292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12米,最深處為11.3米,蓄水量為15.931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超過10,000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往常我們雲南都是水資源大省,但現在,雲南太渴了……我們迫切需要雨水來挽救旱情。」
百年一遇的乾旱,給一直以自然資源豐富自詡的雲南一個沉重的打擊。或許不久的將來,雨水將回歸這片干澀的土地,但是不管怎麼樣也沖淡不了這次乾旱在雲南人心中留下的烙印。
從科學的角度上講,我們可以把這次百年大旱歸納為一次「概率事件」:一場在歷史中隨機出現的極端天氣事件。不過當我們一步步靠近這次乾旱的謎底時,發現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除了科學以外,我們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究和反思。
從雲南省水利廳提供的數據看,目前整個雲南省水庫的蓄水量僅為11億立方米,不足往年的一半,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5億立方米;64條中小河流斷流,934座小型水庫和山塘乾涸。「雲南的水庫主要靠雨季降雨蓄水,一旦錯過了這個時機,水庫就只能夠吃老本。」然而去年9月之後滴雨未降,加上秋天氣溫偏高,蒸發很大,基本上沒有水庫能逃過乾枯的厄運。
即便是雲南水源相對豐富的幾條幹流和幾大湖泊,目前的情況也不樂觀。2月的時候,迪慶香格里拉境內,長江上游的金沙江許多水域的江面大大減小,平常寬達200~500米的江面目前還不到50-100米;而往年深達四五十米的珠江源也因蒸發量大等原因導致水位下降數米,部分河段已經乾涸見底。
那麼,雲南的水利設施究竟是什麼狀況?省水利廳一名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雲南的水利設施是在吃老本。很重要的一方面,雲南小型水庫幾乎沒有進行過修繕。結果是雲南目前已經有1/4的鄉鎮政府駐地飲水困難。這還不是最差的,比小型水庫規模還要小的一些地方水塘,不僅缺乏資金修繕,更沒有相應的科學管理,導致在乾旱襲來之時比小型水庫更快枯竭。而對於那些群眾自發挖掘的小水窖,在沒有水源補充的情況下,更是毫無抵抗旱情的能力。
乾旱的嚴重性
雲南干濕季分明,降水量在季節上分配極為不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為雲南旱季,降水量只佔全年的10%至20%,冬春季乾旱多發。特別是從2002年以來,雲南處於夏秋季降水偏少、氣溫偏高的氣候背景下,這也為2009年秋季以來乾旱的發生提供了乾暖的氣候背景。
氣象專家分析說,降水持續偏少、氣溫持續偏高、水汽蒸發量大、雨季提早結束是造成雲南氣象乾旱的主要原因。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3日,雲南省平均降水量為521.6毫米,打破了1959年以來同期降雨日數的最少紀錄。
如果百年大旱真是一個簡單的概率問題,那是不是表明這樣的情況根本無法避免?對於這個問題,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氣候專家許建初給出了耐人尋味的答案:「雲南百年大旱是存在必然性的偶然事件。」
關於雲南旱災的成因,學術界給出了一個普遍的結論:全球氣候變暖,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加劇破壞了大氣結構,造成海洋季風無法登陸形成降雨。許建初支持這個觀點,不同的只是他把研究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全球氣候變暖」這個造成乾旱的前提上。
雲南氣象局提供的數據:自20世紀80年代以後,雲南區域平均氣溫總體上表現出明顯的變暖趨勢,尤其是2001年~2006年間,雲南區域氣溫增幅達到0.64℃,升溫的幅度要大於全球及北半球的平均值。以此對應的是1961年以來,雲南區域年降水量總體上呈減少的趨勢,同時極端降水事件開始增多。如果按照時間段來分,雲南自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後出現變暖跡象,而90年代後期的增溫最明顯,而滇中地區則是最近10多年來全省增溫最明顯的地區。而在降水方面,近50年來,雲南夏、秋降水量減少,特別是夏季降水明顯減少。
另外,通過計算全球、北半球的平均氣溫與雲南四季降水量的關系發現,全球、北半球平均氣溫升高不利於夏季、秋季及年降水量的增加,這與上述實際降水演變趨勢基本一致。為了進一步研究雲南降水的變化,許建初選取了1961年~1976年全球偏冷時段及1987年~2006年全球偏暖時段,在分別計算了這兩個時期雲南平均年降水量及四季降水量後發現,偏冷期的秋季、夏季及年降水量比偏暖期多,而且這種差異十分明顯。「這些研究都無一例外地證明,氣溫變暖讓雲南的降雨減少了。」
不僅是氣候學家,就連呈貢縣水塘村的村民也有切身體會。「越來越熱,越熱越干」是水塘村村民周輝對近幾年來氣候變化的總結。「從來沒有像去年和今年這樣熱過,整個冬天我連一件毛衣都沒有穿過,沒想到連水都熱光了。」和周輝一樣,在不少村民的眼裡,百年大旱和氣溫升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早在幾年前,村裡就有人發現了這個「規律」,隨後把水田換成了旱地種植,目前的水塘村,已經是清一色的旱地。
在雲南省地質礦產勘察院副院長駱銀輝看來,不管是水塘里消失的水還是江湖裡消失的水,「大部分都是白白流走的。」雲南一直存在一個矛盾的現象:作為水資源大省,其水資源總量排名全國第三。但由於特殊的地形環境和氣候條件,佔全省土地面積6%的壩區集中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耕地,但水資源量只佔全省的5%,加上目前雲南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僅為6.9%,這些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導致雲南成為水資源貧乏省。
駱銀輝說,這種矛盾常常造成一種假象:總覺得雲南的水用之不竭,其實根本不夠用。「雲南很多地區主要以喀斯特地貌、山區為主,山坡上是沒有水的,只有在山溝里有水。所以旱情出現了,取水就更加困難。」更讓駱銀輝擔心的是雲南喀斯特地區的石漠化。這種石漠化相似於我國西北地區的沙漠化,是土地劣化演變的極端形式之一。由於人們不斷開荒種地,破壞了原有植被,需千萬年才能形成的土層迅速流失,最後地表只剩下不能種任何植物的石塊。
一份最新的調查顯示,西南岩溶石山地區74萬平方千米的調查區內,石漠化面積達10.5萬平方千米,占調查區面積的14.2%,其中雲南省的石漠化面積為2.8萬平方千米,年增長率為2%。「可以說,目前雲南地表水的形勢不容樂觀,一旦石漠化加劇,地表將會徹底喪失本來就不多的儲水功能,造成的結果是更多的地方開始缺水。」駱銀輝說。
哪些因素導致雲南持續乾旱?
雲南省氣候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王學鋒正在電腦面前繪制季風氣象雲圖。「因為雲南屬於季風氣候,一旦季風無法到達,就極有可能造成乾旱。」王學鋒對乾旱原因給予了這樣的解釋。
王學鋒說,雲南夏季處於西南季風區,其降水多與孟加拉灣和印度洋水汽有關,由於青藏高壓今年過於強大,且向下向東延伸,使孟加拉灣水汽無法輸送到雲南地區,再加上雲南多山,焚風效應加強了乾旱。「雲南氣候還有個特點,就是干濕兩季交替明顯。每年的十一月份至第二年的四月份是乾季,從五月份到十月份是濕季,一般來說,濕季佔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所以一旦雨季的降水量不足,就有可能導致整年的乾旱。」去年雨季降水結束的時間比常年提前了1個月,這也是導致大旱的其中一個原因。
監測顯示,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3日,雲南省平均降水量為521.6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0%,打破了1959年以來同期平均降水量的最少紀錄;平均最高氣溫為23.7℃,比多年同期平均偏高2.0℃,打破了1959年以來同期平均最高氣溫紀錄;2009年7月至12月,雲南省平均水汽蒸發量為822.5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多12%;2009年9月1日至今年2月23日,雲南省平均降雨日數為31天,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少44%,打破了1959年以來同期降雨日數的最少紀錄。
今年農作物損失慘重,乾旱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灌溉水浪費嚴重的問題也絕對不能被忽視。「農業是雲南用水大戶,每年用水量高達110億立方米,而水的利用率僅有40%左右。」有科學家計算過,按照中國目前的灌溉方式,1斤米要「吃掉」1噸水!目前,雲南的灌溉渠道1/2是土渠道,這種傳統落後的灌溉方式滲漏量大。加上受建設時期各方面的制約,灌區絕大部分的水庫老化退化嚴重,田間工程不配套,水庫灌區只有乾渠和少量支渠,落後的灌溉方式,再加上土地瘠薄,導致了水、土、肥流失嚴重。
從人的因素上來考慮,人為活動導致乾旱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1. 人口大量增加,導致有限的水資源越來越短缺。
2. 森林植被被人類破壞,植物的蓄水作用喪失,導致地下水和土壤水減少。
3. 人類活動造成大量水體污染,使可用水資源減少。
4. 用水浪費嚴重,在我國尤其是農業灌溉用水浪費驚人,導致水資源短缺。
乾旱嚴重影響雲南居民生活
2009年秋季以來,西南地區降水持續偏少,雲南遭到百年不遇的嚴重乾旱,旱情對雲南群眾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
翻閱資料發現,乾旱並非只有今年對雲南的社會經濟生活造成嚴重影響。2005年,雲南遭遇了此前50年來最為嚴重的一次初夏乾旱,因旱造成農業經濟損失超過42億元、工業經濟損失近80億元。
從目前乾旱影響來看,農田作物主要影響小春糧、甘蔗及天然橡膠,如果乾旱持續發展,將會影響春播,全年的農業生產將會受到較大影響,甚至引發下半年的物價的走勢。目前正是甘蔗入榨季節,嚴重乾旱將導致甘蔗產量下新植蔗的出苗。預計乾旱使雲南本榨季食糖產量同比下降15%左右。由於雲南是中國的食糖主產區,如果乾旱持續,下榨季的食糖產量也將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後期白糖價格將可能持續上漲。
持續乾旱也影響到果蔬的生產,據雲南省農業廳種植業管理處介紹,秋冬播農作物受災面積達212萬公頃(占已播面積85%),其中蔬菜受災面積達26.2萬公頃,成災16.3萬公頃,絕收6.1萬公頃;全省水果、茶葉、蠶桑、橡膠、咖啡五類經濟林果因旱受災達45.2萬公頃,成災14萬公頃,絕收1.47萬公頃,其中:水果受災面積達15.7萬公頃,成災5.4萬公頃,絕收0.5萬公頃。因此對水果、蔬菜等短期內影響較大,如果乾旱持續,那麼,即使後期補種也將導致雲南、貴州兩省全年果蔬產量大幅下降。
居民到省城洗澡
宜良、尋甸、嵩明、楚雄等城市居民用水困難已經長達幾個月,除了靠消防車遠距離供水外,就是緊急向有水地方修水渠引水。尋甸的不少城鎮居民出現了連續一個多月無水洗澡的情況,一些居民甚至跑到昆明市洗澡。 死守老百姓吃水的底線,是雲南抗旱救災工作的底線。為做到這一點,城市工業用水大都處於停頓狀態。
居民幾個月沒喝湯
昆明的李少榮和他的妻子上次喝湯的時間是三四個月前了。他們每天每餐只吃簡單的米飯、腌菜和幾小片蘿卜。李的家鄉是雲南省尋甸縣石岩子村,這個地方遭遇了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旱情。 地里的蠶豆和油菜都枯萎了,糧食就快耗干。從1月份開始,當地政府已經按配額給每家每戶供水,但這些水量僅夠維持生存而已。他們都不記得上次洗澡是什麼時候了。
村民吃野菜充飢
乾旱讓雲南晉寧居民飲水變得空前困難,自來水早已沒有了,村民飲水只能靠外部供給。村民的菜籃子更是面臨前所未有的窘迫。 村民何中才開始從山上摘野菜吃,一種叫做「餓羊菜」的野菜泡在盆里,這可是一種平時羊餓急了才肯吃的植物。吃進嘴裡一股明顯的澀味直沖頭頂。喉嚨開始發緊,忍不住地乾咳。何中才家後面的菜地里,幾株開了花的蔥還在頑強生長。何中才說:「用洗臉水澆澆還能吃點蔥花」。
部分省市拉閘限電
西南地區的特大旱情使得電煤供應持續緊張,部分省市已出現拉閘限電情況。 嚴重的乾旱導致雲南省會昆明的機場跑道出現了裂縫,下月之前,每天早上7:30機場跑道將關閉維修。
乾旱為何「賴」著不走?
或許一項最新的研究結果能讓久違雨水的雲南人稍微松一口氣。許建初在一份名為《雲南氣候變化事實》的研究中指出,接下來的30~40年雲南的降雨量總體上會增多。研究同時指出,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雲南進入一個新的偏暖時期,未來10~20年左右,雲南氣溫仍維持偏高趨勢,未來30-40年內雲南氣溫將以偏高為主。「如果考慮到人為因素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雲南的氣溫上升幅度將加大,降水將更多。」
問題是,這和之前氣溫升高引起降水減少的結論不是互相矛盾了嗎?許建初對此解釋說,這是因為接下來的幾十年,雲南氣溫升高的幅度略低於全國平均值,如果從全國的角度看,雲南的氣溫還算是下降,這也是雲南降雨將增多的原因。「同時,按照降雨周期來看,未來的30~40年雲南正好處於雨水增多的超長周期中。」
無獨有偶,國家氣象中心採用氣候中心發展的大氣模式與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發展的海洋模式綜合而成的模型模擬的未來氣溫變化結果證明了許建初的推斷。模擬結果表明,雲南地區的年平均溫度在21世紀末可能增加3.5℃左右,降水量也主要處於偏多的階段。
「也就是說,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雲南再次發生嚴重乾旱的可能性會減小。」許建初說,很多人聽到這個消息感到興奮是因為處在百年大旱的背景下,這多少會有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味道。如果冷靜想一下,會發現雲南面臨的挑戰並沒有真正減輕。「只要極端天氣發生的概率沒有降低,雲南的未來都將充滿了不確定性。一旦未來某一年降水過於充足,雲南發生洪澇災害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而按照目前雲南的水利設施條件來講,依然沒有和大自然抗衡的能力。」
聽起來這樣的觀點未免過於悲觀,但許建初說這並不意味著要放棄努力。許建初說,目前政府已經採取各式各樣的辦法抗旱救災,但其實最根本的方法是要建立節約用水的觀念。「我們雖然不可避免乾旱的發生,但至少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過得更好一點。」
節約用水小竅門:
1、洗澡時盡量用淋浴,不要用浸浴。
2、短時間小水量洗手。
3、洗菜、洗碗、洗器物等,不長時間沖漂,盡量用小水量洗滌。
4、衛生間馬桶水箱中放入一盛水塑料瓶,每次用水可節約500毫升水。
5、沖洗蹲坑時,壓閥時間減少可節約1升以上用水(樓層越低越應少壓)。
6、洗衣物:用漂洗衣服的廢水沖洗衛生間、拖地和沖洗拖把、沖洗樓道,也可接入兩個塑料桶備用。每周可節水100升以上(准備塑料桶兩只)。
7、合理使用太陽能前冷水。樓層越低,冷水越多,將冷水接入容器備用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8、廢水綜合利用。
9、用浴盆洗澡廢水沖馬桶及蹲坑,每次可節約用水80升以上。
10、洗菜水可以用來澆花。
11用噴頭淋浴比用浴缸洗澡節省水量達八成之多。因此建議大家多用淋浴,少用或不用盆浴。 洗澡時應避免過長時間沖淋,搓洗時應及時關水;不要將噴頭的水自始至終地開著,更不應敞開著。
12一水多用,例如:淘米水可以用來洗菜,同時有利於去除蔬菜表面農葯,洗菜水亦可用於沖廁;洗澡水、洗衣水、洗臉(腳)水可以用來拖地,亦可用於沖廁。
切勿長時間開水龍頭洗手、洗衣或洗菜。洗滌蔬菜水果時應控制水龍頭流量,改常流水沖洗為間斷沖洗。 及時修理滴漏的水龍頭和其他用水器具,滴漏的水龍頭每天可耗水70升。百姓建議:採用節水器具能有效節水。
旱災期間需預防的疾病要點
旱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自然災害,往往持續時間長,范圍廣,具有漸進性,人類生存環境逐步惡化,健康危害因子持續存在與增強,旱災期間應做好這些疾病的預防工作,以維持正常的生活和生產活動。
一、腸道傳染病的預防
乾旱造成水源匱乏,加上高溫天氣。污染的水源和食品上的病原體繁殖速度加快,如霍亂、痢疾、傷寒、甲型肝炎發生增多。
預防腸道傳染病,要牢記「食熟食、飲開水、洗凈手」的准則。做到不喝生水喝開水;食物要徹底煮熟,剩餘食品吃前要徹底再加熱,並趁熱吃,不吃腐敗變質食物
二、流行性乙型腦炎的預防
夏秋季為乙腦流行季節,蚊子叮咬,易引起乙型腦炎的發生和流行。更需要做好防蚊和滅蚊工作。
三、食物中毒的預防
旱災期間,食物易腐敗變質,外觀可無異常,吃進的數量亦正常。細菌性食物中毒常常是突然發生,潛伏期短,非細菌性食物中毒雖多零散發病,但死亡率高。因此,應加強預防工作。一是不要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產品或有怪味的食品;二是食物要燒熟煮透;三是飯後感覺身體不適時,應及時找醫生診治。
四、中暑的預防
長時間經受日光和高溫,可引起中暑。預防中暑需做到:做好個人防護,發生中暑者,應將其移至通風涼爽的地方平卧,松開衣服,對頭部或前胸部做冷敷,給患者喝冷鹽水,服人丹、十滴水,塗清涼油。輕症恢復較快,
珍惜每一滴水
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我們完全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說:不亂扔垃圾,注意節約水和電資源,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等,這些全都是珍惜資源的方式。只要我們有毅力,就一定會當上珍惜資源的小標兵。
如果大多數人都破壞環境的話,那麼國家就需要出非常多的資源來治理環境。這樣,不僅需要很多的人力,還需要很多物力。但是,如果我們都成為保護環境的使者,那麼,我們不僅節省了資源,也節省了人力和物力,如果大多數人都浪費水資源,那麼,將來就不會有水喝了,即使是有水喝,也會很珍貴。有一家報紙曾經說過:大概70年後,水會比油貴。
水,這種地球上的基本物質,是多麼的值得我們贊美啊!是她,孕育了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是她,為生命提供能量,讓生命能夠存活;還是她,使生命繼續發展,越來越興旺,越來越發達。所以毫不誇張地說,「水,是生命之源」。
如果人們不珍惜水資源,那麼世上的最後一滴水是人的眼淚。
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我們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是的。雖然地球70.8%的面積被水覆蓋,但97.55%的水是海水,既不能直接飲用也不能灌溉。在餘下的2.5%的淡水中,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水還不到世界淡水總量的1%。誠然,從地球上原始生命出現直到現在,水一直在為生命服務,任勞任怨,從未停息。但不知大家可曾想過:水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如今的水資源已經供不應求了!
㈡ 雲南地區特點 主要優勢 經濟發展和存在問題
雲南省在經濟發展中有許多優勢,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深入分析雲南省的優勢,並將雲南的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有助於實現其平穩較快發展。
一、廣袤的國土資源 全省國土總面積39.4萬平方千米,佔全國陸地面積的4.1%,居各省區的第8位。
二、對外交往的區位優勢 雲南有8個地州,25個縣與緬甸、寮國、越南接壤,國境線總長4060千米。
三、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 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明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氣候帶包羅了從熱帶到亞熱帶、溫帶和寒溫帶、高山苔原和雪山冰膜等多種;熱量狀況相當於從海南島到東北;水分差異相當於從東南沿海到甘肅、內蒙一帶。
四、蘊藏豐富的水資源 雲南是水資源較豐富的省區之一,總量為2256億立方米,佔全國的8.4%,僅次於西藏、四川,居全國第三位。
五、生物資源的多樣性 雲南多樣性的氣候環境,營造了一個多樣性的生物世界,是中外聞名的「植物垂國」、「動物王國」、「香料王國」、「葯物寶庫」、「天然花園」。
六、蘊藏豐富的礦產 雲南地質現象種類繁多,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尤以有色金屬及磷礦著稱,是聞名遐邇的「有色金屬王國」。
七、多姿多彩的風景名勝 雲南以獨特的高原風光,熱帶、亞熱帶的邊疆風物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聞名於海內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國家級和省級風景名勝區就有200多個,國家級A級以上景區134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5座,重點保護文物單位187處,其中世界歷史文化遺產1處,世界自然遺產2處;森林公園22處。國家級旅遊線路有11條。
八、獨具優勢的特色產業 雲南從省情出發,經過多年的精心打造,形成了一批獨具優勢的特色產業,成為雲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雲南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思想不解放 發展上自我設限;人才工作重視不夠 發展遭遇後天不足;工業化進程緩慢 縣域經濟支柱不強;對外開放程度不高 競爭優勢不明顯
㈢ 雲南水資源僅次於什麼_居中國第三
雲南水資源僅次於西藏和青海。
雲南省人均水資源超過10000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由於地形緣故,雲南的河流落差都很大,蘊藏有巨大的水能資源。雲南省參與的「西電東送」工程大部分的電能都來自環保的水能發電。雲南省降雨充沛,河流眾多,年徑流量達到200k,三倍於黃河。雲南水資源雖然量很大,但在時間上分布嚴重不均,5~10月的雨季水資源充足,旱季則顯得比較匱乏,尤其是雨季開始前的2~4月是雲南水最少的時候,春旱或者初夏乾旱是雲南最頻發的自然災害之一。
㈣ 雲南缺水情況
在雲南省境內,屬於6大水系899條河流面積都在100平方公里以上,40多個高原湖泊也有不少於1480.19億立方米的蓄水量,並且,全境年平均降水量也可以達到1278.8毫米,這就相當於又是4900億立方米的自然降補充。
整體上而言,在5月27日我國的降雨會短時間出現“停歇”狀態,但是在28日夜間,新一輪降雨又要開始,並且強度很大,這波強降雨將持續到5月底,該准備的還是需要准備,今年雨水偏多,華南地區最近的“龍舟水”也很強,所以避免降雨帶來的影響,降雨天氣伴有強對流天氣發展,大家最好是不要出門,這就是基本情況。
㈤ 雲南的概況
雲南是一個美麗而神奇的地方,這里有奇異的山川風貌、絢麗多姿的民族風情、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這里是植物、動物、有色金屬、花卉的王國。這里有眾多值得我們驕傲的「中國之冠」。
地理、行政區劃與資源 雲南地處祖國西南邊睡,簡稱「滇」。位於北緯21.8』32」—29.15』8」,東經97.31』39」—l06.11』47」之間,北回歸線橫貫南部。全省處於北緯300以南的低緯度地帶。雲南屬內陸省分,總面積39.4萬平方千米,全省東西橫跨864.9千米,南北縱跨990千米,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4.1%,排列在新、藏、青、黑、川、甘和內蒙7省區之後,為全國第8位。
雲南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它是我國通向東南亞、南亞及這一地區各國進入我國最主要的陸路通道。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為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部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寮國、越南相連。雲南與鄰國的邊界線長達4060千米,佔全國內陸國境線總長的1/5;全省有8個地州、25個縣(市)分別與上述三個鄰國接壤。
雲南是中國從陸上通向東南亞和南亞的重要門戶。是中華民族和上述地區人民友好交往和開展經濟貿易的主要通道。雲南作為中國的西南門戶,地位極為重要。雲南與東南亞、南亞這種山水相連的地緣狀況,形成極大的區位優勢。這一優勢,為雲南與東南亞人民之間的經濟貿易、文化交流、旅遊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雲南已成為我國聯系東南亞、南亞的橋梁和紐帶。
至1999年雲南省共設有16個地區級單位。其中3個地級市: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8個民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5個地區:昭通、思茅、保山、麗江、臨滄。
雲南地處中國三大階梯地形的第一級至第二級階梯地帶。地勢西南東低、北高南低,呈階梯狀下降,地形復雜多樣,多山、多峽谷、多江河、多湖泊。高原山地佔了全省總面積的94%,是一個高原山區省份。
雲南地勢起伏很大,最高點是滇西北德欽縣境內梅里雪山的主峰卡格博峰,海拔高達6740米,最低點是滇南河口的南溪河與元江交匯處,海拔僅76.4米。最高點與最低點之間最短距離約900千米,高差競達6000多米。
雲南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東部有波狀起伏的低山和渾圓丘陵,發育著各種類型岩溶地貌。例如:石林、宜良、九鄉溶洞、丘北普者黑、瀘西阿廬古洞、建水燕子洞等。西部為橫斷山脈縱谷區,高山與峽谷相間,地勢雄奇險峻,其中以三江並流最為壯觀。
在全省起伏縱橫的高原山地之中,斷陷盆地星羅棋布。全省面積在l平方千米以上的壩子有1442個,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壩子有49個,最大的壩子是陸良壩子,面積為771.99千米。雲南是「山的王國」,有眾多的山脈,全省海拔2500米以上的主要山峰就有30座,其中5000米以上的名山有梅里雪山、白茫雪山、太子雪山、玉龍雪山、哈巴雪山、碧羅雪山等。
由於雲南地形以雲貴高原和橫斷山縱谷為基礎,形成了西部以山高谷深、風景奇險為特徵,東部以高原湖光山色、喀斯特景觀廣泛分布為特色,構成了對照鮮明、獨具一格、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優勢。
在雲南的土地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河流600多條。江河縱橫,水系十分復雜。主要的河流有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南盤江等。雲南還有眾多的高原淡水湖泊,是我國湖泊最多的省份之一,大小湖泊共計40多個。面積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就有37個,湖泊總面積為1066平方千米,集水面積9000平方千米,總蓄水量約300億立方米。主要湖泊有:滇池、撫仙湖、陽宗海、洱海、瀘沽湖、納帕海、碧塔海、程海、異龍湖等。
由於雲南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在低緯度高海拔,又處於青藏高原東南側的地理條件和錯綜復雜的地貌綜合影響下形成了雲南獨特的氣候——高原季風氣候。氣候類型復雜多樣,有的地區長冬無夏,春秋較短;有的地區終年如夏,一雨成秋;不少地區則四季如春,一雨成冬;省會昆明就因「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而被贊譽為「春城」,享譽海內外。
雲南受低緯、季風、高原影響形成的氣候有四個特徵:一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二是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三是氣候垂直變化十分明顯;四是無霜期長。
總的說來,雲南類型豐富、復雜多樣的氣候給社會經濟發展及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較好的影響。一是雲南大部分地區四季如春、冬暖夏涼,冬日可避寒、夏日可避暑;二是熱帶、溫帶、寒帶的氣候類型都有,使人們可以領略各種類型的自然風光;三是特殊的氣候條件,使雲南境內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優越的氣候條件給雲南旅遊業提供了氣候資源優勢,使雲南成為四季皆宜的旅遊勝地。
雲南是我國植物種類最多的省份,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植物均有分布。在全國約3萬種高等植物中,雲南就擁有1.8萬多種,佔60%還多,為全國之冠。
全省森林面積1.43億畝,覆蓋率為24.2%,高於全國覆蓋率約1倍,活立木總儲量為13.7億立方米,列全國第3位,國家級保護樹種就有59種。此外竹類資源在雲南省也十分豐富,面積達10多萬公頃,有200多個竹種。經濟林木、林副產品、山林特產資源也十分豐目。
雲南又有「葯物寶庫」、「香料之鄉」的美稱。全省有中草葯約2000多種。三七、天麻、雲木香、雲黃連、雲茯苓、蟲草等在傳統中葯材中享有很高聲譽。雲南還有1250多種民族葯,居全國首位。雲南香料植物種類也很多,計69科約400種,在全國名列前茅。雲南還有「天然花園」的盛譽。全省有2100多種觀賞植物。其中花卉在1500種以上,堪稱「花卉王國」。茶花、杜鵑、報春、百合、玉蘭、蘭花、龍膽、綠絨惹是雲南的八大名花。其中茶花品種就有100多個,杜鵑品種更多達300個。雲南花木資源之豐富,舉世矚目。現在雲南花卉生產已初步形成產業規模,花卉已成為重要的出口創匯商品。1994年。雲南鮮切花產量已名列全國第一。
雲南經濟作物也很豐富,主要有煙葉、茶葉、甘蔗、橡膠、咖啡、漆樹、金雞納、樟屬植物、紫膠寄樹、黑節草等。其中橡膠園有120餘萬畝,是我國第二大天然橡膠生產基地;樟腦年產量佔全國的第二位;紫膠產量,居全國首位。雲南油料植物除油菜、花生、核桃、向日葵、油桐、油茶、油棕、油瓜、油蘆子、香果、賀得木等除外,還有87種有用的野生油料植物。全國有香料植物500多種,雲南就有365種,佔73%,主要有桂花、玫瑰、素馨、萊莉、龍腦香、香英蘭等;調味品有花椒、八角、草果、胡椒等,還有依蘭香、枝葉油、香葉油、松節油、樹苔和橡苔等有很高經濟價值的香料。
此外,雲南食用菌植物十分豐富,如竹蘇、雞縱、木耳、松茸、乾巴菌、香菇、牛肝菌等。
雲南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寒、溫、熱三帶動物共處一域,種類繁多,分布廣,列全國之冠。素有「動物王國」之稱。在雲南僅脊椎動物物種數就有1737種,佔全國種數的58。9%。國內見於名錄的昆蟲有2.5萬種,雲南就有1.3萬種。許多動物為雲南所特有,如魚類中就有5科40屬249種為雲南所獨有,還有不少古老的孑遺物種,如小熊貓、羚羊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多,如亞洲象、滇金絲猴、野牛、孟加拉虎、長臂猿、白尾梢虹雉等46種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獅猴、小熊貓、林麝等154種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此外還有大斑靈貓、眼鏡蛇等33種為省級保護動物。
雲南是我國礦產資源極其豐富的寶地。到1994年底全國已發現的礦產共168種,在雲南已發現142種,其中已探明儲量的有92種。雲南礦產資源儲量大;伴生礦多、經濟價值高;分布廣。有色金屬是雲南最大的優勢礦產,鉛、鋅、錫居全國第一位,銅、鎳居第3位,因此雲南被譽為「有色金屬王國」。黑色金屬中富鐵礦和富錳礦居全國之首。貴金屬中銦、鉈、鎘居全國第一位,銀、鍺、鉑等居全國第二位,在非金屬礦中,儲量最豐富的是磷礦,居全國第一位。鹽類遠景儲量也十分可觀。
除豐富的礦產資源外,雲南還具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地熱資源、煤炭資源、太陽能資源。雲南江河縱橫、雨量充沛,正常年水資源總量為2222億立方米,佔全國水資源總量的8.4%,居全國第3位;全省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l0364萬千瓦,佔全國總蘊藏量的15.3%,居全國第三位;可開發的裝機容量為9000多萬千瓦,年發電量為3944.5億度,佔全國可開發裝機容量的20.5%,居全國第二位。在雲南幾乎縣縣有溫泉,各類溫泉有700多處,地熱資源十分豐富,且流量大,每年流出熱水約3.6億立方米,居全國第2位。有著名的「熱水城」——洱源、「溫泉城」——昆明、「地熱之鄉」——騰沖。雲南煤礦資源也很豐富,品種齊全,儲量居全國第9位,其中褐煤居全國首位。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使雲南成為我國自然保護區數量和類型最多的省份。到1999年底,雲南省自然保護區已達l12個。保護面積為220多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的5.5%,居全國首位。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西雙版納、高黎貢山、哀牢山、白馬雪山、蒼山洱海、南滾河、大圍山、分水嶺等8個;省級自然保護區51個,地(州、市)、縣級55個。此外,雲南還建有一批國家級森林公園和省級森林公園。截至1999年底,全省共有國家級森林公園22個,省級森林公園5個,如金殿國家森林公園、魯布革國家森林公園、畹町國家森林公園、巍寶山國家森林公園,象鼻溫泉省級森林公園、雞冠山省級森林公園、羅漢山省級森林公園、南安省級森林公園、銅鑼壩省級森林公園等。
悠久的歷史 雲南是人類的重要發樣地之一。1965年發現的元謀猿人化石(距今170萬年),是迄今為止我國最早的人類化石,中國歷史的第一頁就是從這里翻開的。到新石器時代,居住在滇池、洱海附近的人們,已能使用石斧類的簡單生產工具從事原始的農業生產,有些地方的人還會建造簡易木結構房,並逐漸形成較大的村落。
公元前三世紀,庄矯人滇,建立了滇國。庄嬌等將較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帶進了雲南,促進了雲南的發展,這標志著雲南從政治上與內地聯系的開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在雲南設置郡縣,修築從四川宜賓到雲南昭通的「五尺道」。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將軍郭昌率巴蜀之兵臨滇,設益州郡。益州郡轄24縣,其中有雲南縣(地在今祥雲),這是「雲南」一詞的最早出現。關於「雲南」的來歷,史載,當時有人報告「彩雲現於南中」,於是漢武帝派使臣尋找,「雲南之名始此」。所以說雲南是「彩雲的故鄉」。與此同時,漢武帝還封滇王並賜滇王印。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統三路大軍平定南中,使雲南成為蜀漢鞏固的後方。
東晉初年,由內地遷至雲南的璺氏勢力逐漸強大,並成為雲南的主宰者。璺氏歷代統治雲南約500年。當時的滇池地區稱作昆川。
唐初,洱海周圍六詔倔起,其中南詔不斷發展壯大,逐漸統一了其他五詔。唐玄宗封皮邏閣為雲南王,標志著南詔國建立。南詔歷傳13王,統治200餘年。公元937年,段思平建大理國,共傳22世300多年。南詔國、大理國是雲南歷史上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大理是雲南的政治中心。在大理國統治期間,鄯闡城(今昆明)逐漸成為滇中最繁盛的一座城池。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軍滅大理國。而後元朝設立雲南行省,作為全國11個行省之一。從此雲南正式成為省級行政區名稱,治所從大理遷到昆明。元代在賽典赤等人的治理下,雲南在經濟等方面得到迅速發展。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漳用兵雲南,攻克昆明,滅元朝梁王,在雲南建立明朝政權,統治278年。明王朝在雲南實行大規模的移民屯墾,大量漢族進入雲南,從此漢族人口在雲南佔了多數,而非漢民族成為少數民族。明代雲南的礦冶鑄造業發展迅速,銀、銅產量居全國首位。
1644年,明朝滅亡,一些反清力量和明朝遺臣在南方擁立明宗室親王為帝,史稱「南明」。其中後期永曆帝入滇,以昆明為根據地抗擊清軍。清平西王吳三桂絞殺永曆帝後統治雲南。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廷平定吳三桂等藩王叛亂,使歷時8年的「三藩之亂」結束。清末雲南的錫產量躍居全國第一。
鴉片戰爭之後,雲南被英、法帝國主義劃分為其勢力范圍。雲南人民為此與帝國主義展開了一系列的英勇斗爭。1911年辛亥革命中,騰越起義、昆明「重九」起義和臨安起義推翻了清王朝在雲南的250多年的統治,建立了大中華民國雲南軍都督府。1915年,當袁世凱復辟帝制時,雲南又首舉義旗,發動了武裝討袁的護國運動。
抗日戰爭期間,雲南成為大後方,內地沿海大批工廠遷入,形成海口、馬街、茨壩、安寧四個工業區,生產出中國第一台望遠鏡、第一根電線等,許多「中國第一」在這里誕生。昆明也成了戰時中國重要工業區和文教中心。由北大、清華、南開三大學聯合組成的西南聯合大學,有「內樹學術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馳譽世界。雲南人民積極配合和支持全國人民的抗日斗爭,數十萬滇軍健兒出省抗戰,在著名的台兒庄和中條山兩大戰役中打出了威名。1942年5月日寇侵入滇西,雲南又成為前線。經過兩年的滇西保衛戰,收復了失地,雲南又成為全國最早將日寇逐出國土的省份。
抗戰勝利後,昆明學生在全國率先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一二·一」運動,在中國青年運動史上樹起了第三個里程碑。1949年12月9日,盧漢舉行起義,雲南和平解放。1950年3月,雲南省人民政府成立。從此雲南歷史翻開新的篇章。
雲南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物古跡。據統計,全省經各級政府審定公布的重要文物保護單位共有1344項,其中國家級24項,省級233項。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五座(昆明、大理、麗江、建水、巍山),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六座(威信、騰沖、會澤、保山、石屏、廣南),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四座(會澤縣娜姑鎮、大姚縣石羊鎮、祿豐縣黑井鎮、石屏縣寶秀鎮)。
眾多的民族,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據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數據,全國56個民族中,雲南就有52個,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個,除漢族外,少數民族有25個。
全省總人口約4235.9萬人(2000年),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300多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1/3。在2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萬;人口最少的是獨龍族,僅5500多人。在雲南少數民族中,有15個民族是雲南所特有的;有16個民族跨境而居,是我國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雲南還是全國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全國共有30個民族自治州,雲南就有8個,全國有民族自治縣122個,雲南就有29個,數量居全國第一。
雲南民族眾多,其形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因為:雲南地處高原,祟山峻嶺,交通阻隔,各地居民處於相對「封閉」的狀態之中,久而久之,逐漸發展為不同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統治民族進入雲南,也帶來了一些少數民族人口;一些少數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時期因避難、逃荒或其他緣故,先後從內地遷人雲南。由於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雲南成為少數民族眾多的省份。
雲南25個少數民族分布比較復雜,但突出的特點有兩個:一是交錯分布、大雜居、小聚居。全省沒有一個單一的民族縣(市),也沒有一個民族只住一個縣(市)。總的說來,邊疆地區分布居多;二是立體分布,與雲南立體地形、立體氣候相聯系,總的看來,傣、壯兩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區,回、滿、白、納西、布依、水等民族主要聚居在壩區,哈尼、拉枯、佰、景頗、基諾等民族居住在半山區,苗、僳僳、怒、獨龍、藏、普米等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區。
雲南少數民族民居建築各具特色,各式各樣。總的說來,有傣、壯、景頗、德昂、拉枯、哈尼等民族的干欄式建築;彝、哈尼等民族的土掌房;白族、納西族的「三坊一照壁」;普米族、摩梭人的井乾式建築等。
雲南少數民族的服飾絢麗多彩,各具特色。
總的來看,各民族的服飾與所分布地區的自然地理氣候密切相連,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炎熱地區輕薄短緊型,這主要是居住在滇西南、滇東南等河谷濕熱地區的傣、壯、哈尼、佤、布朗、阿昌等民族,上衣、裙子都較短、質地輕薄。二是輕便型,這主要是居住在滇中壩區的各少數民族,衣著一般都很輕便實用,如回、白等民族。三是寬大厚重型,滇西北的藏、納西、普米、僳僳等民族的服飾均屬此類。此外,雲南少數民族服裝還帶有濃郁宗教文化色彩,如彝族對虎崇拜,其服飾上就有各種虎圖案,還有虎頭帽、虎頭鞋等。
雲南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主要分四種類型,一是基本只使用本民族語言,如傣、景頗、佤、僳僳、拉枯等民族。二是除使用本民族語言外,同時也使用漢語,如白、壯、納西等民族和部分彝族、哈尼族。三是除使用本民族語言外,也兼用本地區另一種少數民族語言,如德宏州的阿昌、德昂、布朗等,西雙版納州、臨滄地區的布朗、佤等民族都有一部分人兼通傣語。四是轉用漢語或鄰近的其他少數民族語言,如回、滿使用漢語,通海的蒙古族則使用彝語或漢語。此外,一些少數民族內部的語言也存在不同方言,如彝族就有6種方言,景頗族則使用景頗語和載佤語兩種不同的語言,傣語也有傣偽、傣那和傣綳等方言。
雲南少數民族原有文字22種。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對彝、哈尼、傣、壯、苗、僳僳、拉祜、佤、納西、景頗等民族文字進行了改進,並創制了14種民族文字。加上藏文,現在雲南省有少數民族文字共15種。
雲南民族眾多,民族節日也是豐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許多節日,有的節日則是許多民族所共有。大致分為宗教祭祀性節日,生產活動性節日,紀念慶祝性節日,社交娛樂性節日。較著名的節日有: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潑水節、納西族的三朵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僳僳族的刀桿節等。
雲南是全國宗教類型最多的省份。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原始宗教在雲南均有,堪稱中國的「宗教王國」。
多樣的宗教 雲南宗教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宗教類型齊全;二是宗教與民族特色相結合;三是各種宗教相互滲透、融合。
佛教:流傳於雲南的佛教,包括南傳上座部、漢傳、藏傳三大部派。其中南傳上座部佛教在中國唯有雲南獨有。南傳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佛教,現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德宏、思茅、臨滄和保山等地州,為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和部分佤族群眾所信仰。
漢傳佛教唐代傳入雲南,現主要分布在昆明、大理、保山、玉溪、紅河、楚雄、曲靖、臨滄、昭通等地,為部分漢族、白族、納西族、彝族、拉枯族群眾所信仰。
藏傳佛教於大理國中期(11世紀末)傳人雲南的德欽、中甸、納西、麗江、永寧、寧蒗等地,現主要分布在迪慶藏族自治州及麗江地區寧蒗等縣,為藏族和部分納西族、普米族群眾所信仰。
道教:道教形成於東漢末年,創立時即傳入雲南。現主要分布在昆明、保山、臨滄、大理、昭通等地州市,為部分漢族群眾所信仰。
伊斯蘭教:元代傳人雲南。現全省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昆明、玉溪、紅河、文山、大理、保山、昭通、思茅等地州布。為回族群眾所信仰。
基督教:雲南基督教主要有兩大教派,新教和天主教。新教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傳入雲南,現在全省16個地州市均有分布。為漢、苗、僳僳、景頗、彝、佤、怒、獨龍、拉祜、傣等族的部分群眾所信仰。天主教傳人雲南是在明末清初。現在主要分布在昆明、昭通、紅河、文山、大理、麗江、曲靖、迪慶、德宏等地州市,為漢、彝、苗、僳僳、景頗等族的部分群眾所信仰。
原始宗教:原始宗教是以多種崇拜和巫術控制為主要特徵。雲南少數民族普遍崇拜原始宗教。雲南少數民族原始宗教內容豐富、形態多樣、基本上囊括了原始宗教所有的內容和形態,包括自然崇拜、動植物崇拜、圖騰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等。原始宗教在雲南民族地區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對外開放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雲南對外開放的步伐也不斷加快。特別是近幾年,雲南大力加強與省內外、國內外在經貿、旅遊、科教文衛等領域的交流。復通和開辟了;批口岸;開放了一些邊境城市和縣市;建立了一批開發區、旅遊度假區;舉辦了一系列上規模、上檔次的對外開放活動。基本上形成了以昆明為中心,以地州所在城市為依託,沿線(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線和邊境線)沿江展開的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
現在,雲南省有國家級口岸10個,省級口岸10個,86個邊境通道或邊民互市點。這些國家級和省級口岸成為國家的窗口,聯系東南亞和南亞的橋梁、紐帶。至1997年8月,國務院批准雲南省最後18個縣對外國人開放。至此,雲南省全部縣市都對外國人開放。
從80年代起,雲南省和昆明市就與國外一些地區或城市締結了友好關系。如雲南省與馬里錫卡索大區、美國得克薩斯州結為友好省區州;昆明與日本藤澤市、瑞土蘇黎世、澳大利瓦加瓦加市等7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
自1992年以來,為適應雲南對外開放以及雲南經濟發展的需要,雲南省逐步設立了25個不同類型的開發區、旅遊度假區,總面積約220平方千米。其中經濟開發、合作區15個、旅遊度假區10個(國家級1個,省級9個)。
10個旅遊度假區是:昆明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西雙版納旅遊度假區、麗江玉龍雪山旅遊區、大理旅遊度假區、陽宗海旅遊度假區、撫仙湖旅遊度假區、騰沖旅遊度假區、迪慶藏族自治州省級旅遊區、瀘沽湖省級旅遊區、丘北普者黑旅遊區。
為了讓世界了解雲南,讓雲南走向世界,自80年代初以來,雲南省開展了一系列對外交流活動,先後舉辦了八屆中國昆明出口商品交易會、首屆雲南民族藝術節、第三屆中國藝術節、首屆中國昆明國際旅遊節、』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首屆中國民族服飾博覽會等。這些活動的舉辦大大促進了雲南經濟的發展,加快了雲南對外開放的步伐。
蓬勃發展的旅遊業 雲南旅遊業在經歷了1978。1988年的起步階段後,90年代初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將雲南建設成為旅遊大省。1995年省委、省政府又明確提出要把雲南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加以培植。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決策指導下,近幾年雲南的旅遊業迅猛發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旅遊接待人數及創匯逐年遞增,1999年,雲南接待海外旅遊者達104萬人次,接待國內遊客3637萬人次,旅遊創匯3.33億美元,旅遊總收入達204億元,產業綜合發展指標名列全國第七位。與此同時,雲南省赴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出境旅遊人數增長十分明顯。
1993年雲南出境旅遊人數僅居全國第八位,而從1994年起連年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廣東省。
雲南發展旅遊業有良好的條件。首先是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在這片美麗神奇的土地上,旅遊資源遍布全省各地,現已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0個(石林風景名勝區、大理風景名勝區、西雙版納風景名勝區、昆明滇池風景名勝區、麗江玉龍雪山風景名勝區、三江並流風景名勝區、騰沖火山地熱風景名勝區、瑞麗江大盈江風景名勝區、建水風景名勝區、九鄉風景名勝區);省級風景名勝區48個(例如:轎子山風景名勝區、黃連河風景名勝區、珠江源風景名勝區、獅子山風景名勝區、撫仙湖一星雲湖風景名勝區、河口南溪河風景名勝區、丘北普者黑風景名勝區、蘭坪羅古管風景名勝區等)。風景名勝區數佔全國已列級風景區總數的12%,為全國之冠。此外雲南悠久的歷史產生了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加之雲南優越的區位、氣候條件、濃郁的民族風情、眾多的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使得雲南成為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兼具的旅遊勝地。
隨著雲南經濟的發展,各項基礎設施也得到很大的發展和改善。為雲南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交通:已初步形成了一個由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組成的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為雲南旅遊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至1999年末,雲南省公路通車里程為10.24萬公里,居全國第一位。其中高速公路405公里,列全國第十位。
雲南是中國惟一的准軌、米軌和寸軌三種鐵路並存的省份。現有貴昆、成昆、南昆、昆河等4條鐵路干線,可以從昆明直達貴陽、成都、南寧、河口、北京、上海、西安、重慶、廣州、北海、越南河內等城市。此外還有昆明至玉溪、廣通、大理等線路已通車;內(江)昆(明)線正在建設之中,近年還推出了昆明至石林的高級豪華專列。
雲南目前內河通航里程為1324公里。重點是金沙江、瀾滄江兩江航運。主要港口有水富港、思茅港、景洪港。從水富港出發,可達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等地。
雲南有豐富的旅遊產品,旅遊商品生產已具一定規模。主要旅遊名特產品有:大理石製品、雲子、建水紫陶、斑銅、扎染、雲煙、普洱茶、宣威火腿。主要風味小吃有:過橋米線、汽鍋雞、宜良烤鴨、松茸、雞縱、呈貢寶珠梨等。主要葯材葯品有:三七、蟲草、天麻、當歸、雲南白葯。
㈥ 昆明市和全國水資源總量,還有用水總量。
中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萬億立方米,地下水0.83萬億立方米,由於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換、互為補給,扣除兩者重復計算量0.73萬億立方米,與河川徑流不重復的地下水資源量約為0.1萬億立方米。按照國際公認的標准,人均水資源低於3000立方米為輕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2000立方米為中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1000立方米為嚴重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中國目前有16個省(區、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包括過境水)低於嚴重缺水線,有6個省、區(寧夏、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江蘇)人均水資源量低於500立方米。中國水資源總量並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佔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銀行統計的153的國家中排在第88位。中國水資源地區分布也很不平衡,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國土面積只佔全國的36.5%,其水資源量佔全國的81%;其以北地區,國土面積佔全國的63.5%,其水資源量僅佔全國的19%。
㈦ 雲南九大湖泊大小排名
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分布在滇中、滇南、滇西和滇西北,分屬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州、麗江地區和紅河州;其中滇池、程海和瀘沽湖屬長江水系,撫仙湖、杞麓湖、異龍湖、星雲湖和陽宗海屬珠江水系,洱海屬瀾滄江水系。
滇池,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湖泊,湖泊面積300平方公里;洱海是雲南省第二大湖泊,湖泊面積250平方公里;撫仙湖是中國第二深水湖,最大水深157.3米,平均水深87米;瀘沽湖是中國第三深水湖,最大水深93.5米,而且至今尚未受到污染,仍保持原始狀況。
洱海,是雲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湖泊面積25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256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5米,蓄水量28.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8.25億立方米,大小入湖河流117條,1999年洱海水質ⅱ類。洱海流域主要包括大理市和洱源縣18個鄉鎮。
撫仙湖,位於澄江縣以南5公里處,距離昆明70多公里,是中國有名的淡水湖,撫仙湖的湖面非常遼闊,南北長約32千米,東西寬約12千米,湖岸線長達93千米,這里的水質極佳,湖水清澈見底,最深處達155米,平均深87米,透明度達7-8米。湖內出產20多種經濟魚類,其中尤以抗浪魚最具盛名,它也是撫仙湖的名貴特產。
程海,是一個內陸封閉型高原深水湖泊,沒有出流,流域面積318.3平方公里,湖泊面積74.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7米,最大水深35米,蓄水量19.8億立方米。程海地處金沙江乾熱地帶,湖面蒸發量大約是流域降水量的3倍,水量長期入不敷出,導致湖泊水位持續下降,直至1994年「引水補海」工程完工後,湖泊水位趨於穩定,1999年程海水質為ⅳ類。
瀘沽湖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的兩省交界處,是我國第三大深水湖泊。湖面面積50.1km2,其中雲南境內30.3km2。流域面積247.6平方公里,雲南部分107平方公里。最大水深93.5米,平均水深40.3米,蓄水量22.52億立方米,1999年瀘沽湖水質為ⅰ類。
杞麓湖是一個封閉型高原湖泊,湖泊面積35.9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54.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8米,平均水深4米,蓄水量1.7億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三條,洪水年湖水經湖東南面的岳家營落水洞岩溶裂隙泄洪至曲江。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17億立方米,1999年杞麓湖水質為大於ⅴ類。
星雲湖是撫仙湖的上游湖泊,通過2.2公里的隔河與撫仙湖相聯。湖泊面積34.7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8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91米,最大水深9.5米,蓄水量1.84億立方米。大小入湖河流十四條,多年平均水資源量7684萬立方米。多年平均流入撫仙湖水量約2400萬立方米/年,1999年星雲湖水質為ⅳ類。
陽宗海湖泊面積31.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最大水深29.7米,流域面積192 平方公里,蓄水量6.0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3500萬立方米,1999年陽宗海水質為ⅲ類。湖泊分屬昆明市的宜良縣、呈貢縣和玉溪市的澄江。
異龍湖是九個湖泊中最小的湖泊,湖泊面積30.63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60.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5米,最大水深6.55米,蓄水量1.13億立方米,1999年異龍湖水質為大於ⅳ類。
㈧ 雲南九大湖泊是哪些
1、滇池:滇池曾被譽為「高原明珠」,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湖泊。湖泊面積30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292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深處為10米,蓄水量為12.9億立方米。平均水資源量5.7億立方米,屬水資源缺少地區,且年際變化大,存在連續豐水、連續枯水長周期變化的特點。滇池流域包括昆明市五華、盤龍兩城區和官渡、西山、晉寧、呈貢、嵩明五個郊縣區的41個鄉鎮。滇池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湖泊,湖泊面積300平方公里;洱海是雲南省第二大湖泊,湖泊面積250平方公里;撫仙湖是中國第二深水湖,最大水深157.3米,平均水深87米;瀘沽湖是中國第三深水湖,最大水深93.5米,而且至今尚未受到污染,仍保持原始狀況。
2、大理洱海:洱海是我省第二大高原湖泊,湖泊面積25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256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5米,蓄水量28.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8.25億立方米,大小入湖河流117條,1999年洱海水質ⅱ類。洱海流域主要包括大理市和洱源縣18個鄉鎮。
3、玉溪澄江撫仙湖:撫仙湖是我國第二深水湖泊,是我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湖泊面積212平方公里,流域面積674.69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57.3米,平均水深87.0米,蓄水量189.3億立方米,其中大的河道有27條,湖水經海口河流入南盤江。
4、麗江永勝程海:又稱為黑烏海,是一個內陸封閉型高原深水湖泊,位於雲南省永勝縣中部,位於永勝縣城以南46公里處;程海南北長而東西窄,湖水面積77.2平方千米,海拔1503米,平均水深25.9米,最深36.7,蓄水量19.87億立方米;南北長20千米,東西平均寬4千米,湖岸線長45.1千米。
5、瀘沽湖:瀘沽湖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的兩省交界處,是我國第三大深水湖泊。湖面面積50.1km2,其中雲南境內30.3km2。流域面積247.6平方公里,雲南部分107平方公里。最大水深93.5米,平均水深40.3米,蓄水量22.52億立方米。瀘沽湖雲南部分屬麗江地區寧蒗縣永寧鄉落水行政村,主要居住著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
6、玉溪杞麓湖:杞麓湖是一個封閉型高原湖泊,湖泊面積35.9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54.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8米,平均水深4米,蓄水量1.7億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三條,洪水年湖水經湖東南面的岳家營落水洞岩溶裂隙泄洪至曲江。
7、玉溪星雲湖:星雲湖是撫仙湖的上游湖泊,通過2.2公里的隔河與撫仙湖相聯。湖泊面積34.7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8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91米,最大水深9.5米,蓄水量1.84億立方米。大小入湖河流十四條。
8、玉溪陽宗海:陽宗海距昆明36公里,有326國道(即昆河公路)經過,地跨澄江、呈貢、宜良三縣之間,因大理國時強宗部落居住(後訛為陽宗)而得名。明、清時稱為明湖,湖面形如一隻巨履,兩頭寬,中部略窄,海拔1770米,南北長約12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湖面積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2米,最深30米。陽宗海為高原斷陷湖泊,湖岸平直,湖底凹凸不平
㈨ 雲南為什麼缺水呢
河流是城市發展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是雲貴地區的很多城市周邊沒有大河。
雲南和貴州地處雲貴高原,地形崎嶇,位於第二階梯,兩省有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元江、烏江、北盤江等主要水系,河流多為峽谷,兩岸陡峭缺少平地,無法發育出沿河的大城市,幾乎沒有大城市坐落在這些名川兩岸。
凱里
凱里地勢不平坦,城北的清水江河岸與城區的海拔落差將近百米,清水江北岸也基本是山地,因此可以通往長江的清水江也只是從凱里邊緣繞過。
現代城市發展對水運的依賴減小雲貴地區原為偏遠地區,城市人口規模小,以目前的城市建成范圍來看,很多當初足夠供給城市發展的水源顯得微不足道。但在古代,正因為這些河流使得城市形成。在現代,河流已經不是城市擴張的必要因素了。
㈩ 請介紹中國雲南省人文。地理,資源,謝謝
雲南是全國民族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52個民族,其中人口5000以上並有固定分布范圍的有26個。各民族分布呈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其中雲南的世居民族有15個:白、哈尼、傣族、傈僳、拉祜、佤、納西、景頗、布朗、普米、阿昌、怒族、基諾、德昂、獨龍。在各省級行政區中,它的少數民族總人口(1433萬)名列第2位(僅次於廣西)。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比重為33.41%,居全國各省級行政區的第7位(次於西藏、新疆、青海、廣西、貴州、寧夏)。其中人數最多的彝族占總人口的11%。雲南地形極為復雜,大體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橫斷山區,東部和南部是雲貴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點是河口縣的元江河谷,海拔僅有76.4米。 整個雲南西北高、東南低,有84%多的面積是山地,高原、丘陵佔10%,僅有不到6%是壩子、湖泊之類。個別縣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過了98%。
雲南氣候大致與地形相對應。西北部的高山深谷區為山地立體氣候區,從海拔幾百米上升至幾千米的陡坡上真可謂是「十里不同天」,著名的滇金絲猴就出沒於此。而北回歸線以南的西雙版納、普洱南部等地則屬於熱帶季雨林氣候,即全年高溫如夏,雨季主要集中在夏秋。東北部的曲靖北部和昭通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熱冬冷,雨熱同季。全省其他大部分地域屬於低緯高原氣候,「四季如春」是這里的真實寫照。影響雲南的季風來自孟加拉灣,叫做孟灣季風。這是一股帶著大量水汽的氣流,全國大部分季風氣候區的降水也來自於這股季風。(在中國的季風氣候區,太平洋季風的主要作用是推動雨帶北移,而降雨的水分來自於印度洋季風。) 雲南的地貌,以雲南元江谷地和雲嶺山脈南段的寬谷為界,雲南全省大致可以分為東西兩大地形區。雲南東部為滇東、滇中高原,稱雲南高原,屬雲貴高原的西部,雲南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雲南這里主要是波狀起伏的低山和渾圓丘陵,發育著各種類型的岩溶地貌,其中有著名的雲南石林、丘北普者黑、羅平多依河、宜良九鄉溶洞、建水燕子洞、瀘西阿廬古洞等風景旅遊區。雲南西部為橫斷山脈縱谷區,高山與峽谷相間,雲南地勢雄奇險峻,其中以三江並流最為壯觀。一般來說,雲南西北部海拔在3000米~4000米;雲南西南部海拔在1500米~2200米;雲南靠邊境地區地勢漸趨和緩,海拔只在800米~1000米,個別地區下降至500米以下,是雲南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之所在。
在全雲南省起伏縱橫的高原山地之中,斷陷盆地星羅棋布。雲南這些盆地又稱「壩子」,地勢較為平坦,有河流通過,土壤層較厚,多為經濟發達區。雲南全省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壩子共有1445個,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壩子有49個,雲南最大的壩子在雲南陸良縣,面積為771.99平方公里。雲南名列前10位的壩子還有:昆明壩(763.6平方公里)、洱海壩(601平方公里)、昭魯壩(524.76平方公里)、曲沾壩(435.82平方公里)、固東壩(432.79平方公里)、嵩明壩(414.6平方公里)、平遠街壩(406.88平方公里)、盈江壩(339.99平方公里)、蒙自壩(217平方公里)。
雲南也是一個很大的地質博物館。祿豐縣的早期侏羅紀地層中曾出土大量蜥腳類恐龍化石,留存較為完整,現已在縣城建成恐龍博物館供遊人參觀。另外,澄江縣的帽天山更是地質界中的「明星」,因為這里出土了數量多、種類豐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紀多細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證明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炸」的存在。昆明市東川區也是全國聞名的「泥石流博物館」,早期這里因為大規模不科學地開采銅礦,再加上氣候、地形等原因影響,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泥石流頻發地段,泥石流現象比較典型。 自然資源 雲南省號稱「動物王國」「植物王國」和「有色金屬王國」。全國162種自然礦產中雲南就有148種,其中銅礦、錫礦等有色金屬礦產產量居全國前列。
該省人均水資源超過10,000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由於地形緣故,河流落差都很大,蘊藏有巨大的水能資源。雲南省參與的「西電東送」工程大部分的電能都來自環保的水能發電。
主要特色物種:滇金絲猴、綠孔雀、浣熊、蟒、亞洲象、抗浪魚、望天樹、跳舞草、麗江雲杉、巴西橡膠樹、油棕、三七等。
動植物王國
雲南幾乎集中了從熱帶、亞熱帶至溫帶甚至寒帶的植物品種。在全國約3萬種高等植物中,雲南已經發現了274科,2,076屬,1.7萬種。
雲南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形成了寒溫熱帶動物交匯的奇特現象。有脊椎動物1737種,脊椎動物中獸類有300種,鳥類有793種,爬行類143種,兩棲類102種,淡水魚類366種;昆蟲1萬多種。魚類中有5科40屬250種為雲南特有。鳥獸類中有46種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54種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礦產
雲南被稱為「有色金屬王國」。
雲南已發現各類礦產150多種,探明儲量的礦產92種,其中25種礦產儲量位居全國前三名,54種礦產儲量居前十位,居全國首位的礦種有鋅、石墨、錫、鎘、銦、鉈和青石棉。雲南礦產資源共有9大類:黑色金屬礦產、能源礦產、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產、化工非金屬礦產、稀有及稀土礦產、特種非金屬礦 產、冶金輔助原料礦產、建材非金屬礦產及彩石礦產等。雲南礦產具有種類多、品種全、分布相對集中、富礦優質礦儲量所佔比重較大、共生伴生組份多等特點。
水力
雲南省降雨充沛,河流眾多,年徑流量達到200立方千米,三倍於黃河。該省人均水資源超過10,000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