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廣西哪裡有金礦
廣西有保有資源儲量的金礦礦產地60餘處,主要分布河池市、貴港市、百色市和崇左市,保有資源儲量分別佔全區的30.46%、21.55%、21.21%和9.08%。1988年以來,廣西金礦勘查取得重要成果,其中在貴港市龍山、大瑤山北側、鷹陽關—張公嶺、桂西等地區找礦成果尤為突出。
龍山地區已發現山花、福六嶺、六梅、龍山、六九頂、公粉—六王、公安頂、新村、公響、六村和鄧村等金礦床,其山花、福六嶺金礦探明的金礦資源儲量達中型規模。
廣西的礦產資源
廣西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尤以鋁、錫等有色金屬為最,是全國10個重點有色金屬產區之一。全自治區發現礦種145種(含亞礦種),佔全國探明資源儲量礦種的45.8%。
探明儲量的礦藏有97種,其中64種儲量居全國前10位,有12種居全國第1位。在45種國民經濟發展支柱性礦藏中,廣西探明資源儲量的有35種。
『貳』 廣西桂林有什麼礦產
桂林礦產資源豐富,礦種主要有赤鐵礦、黃鐵礦、褐鐵礦、鉛、鋅、錫、鎢、鋁、鈮、鉭、錳、滑石、重晶石、螢石、花崗石、石灰石、大理石等40多種,其中探明有一定儲量的有30多種,在廣西位於全國前列的36種礦產中,桂林佔17種,其中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滑石分布廣,儲量大,品質優,易開采,前景廣闊。
『叄』 廣西那個地方礦產多
1、廣西礦產資源較豐富,在眾多的礦產資源中,有色金屬、建材和其它非金屬礦產是廣西礦產資源的一大優勢。其特點是品種多、儲量大、分布廣,探明資源儲量達46種,有25種儲量名列全國前6位。
2、廣西礦產資源的分布有著明顯的地域差異。桂南、桂東、桂中、桂西、桂北5個地域由於成礦地質條件存在明顯差異,而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礦產資源。
3、桂南,以沉積礦產和岩漿熱液型礦產為主,分布有黑色金屬、有色金屬以及部分非金屬礦產,其中錳、釩、鎢、鈧、石膏、高嶺土、膨潤土等儲量居廣西之首。同時也是廣西油氣遠景區。
4、桂東,以岩漿熱液型礦產為主,是廣西僅次於南丹的有色金屬生產基地,同時也是廣西花崗岩、大理岩石材生產基地。
5、桂中,以沉積礦產、接觸交代-高溫熱液型礦產為主,分布有能源礦產、黑色金屬礦產和冶金輔助原料礦產、化工原料礦產、建材以及其它非金屬礦產。其中石灰岩、白雲岩礦、煤礦是本區的優勢礦種。
桂西,以岩漿熱液型礦產和接觸交代-高溫熱液型礦產為主,蘊藏著豐富的有色金屬和貴金屬,是廣西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生產基地。
6、桂北,蘊藏著較為豐富的沉積礦產和岩漿熱液型礦產,廣西境內已探明資源儲量的鐵、鈮、鉭、滑石大部份分布於該地區,也是廣西鎢、重晶石的主要產地。
『肆』 廣西賀州礦產資源很豐富
廣西賀州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有黑色金屬(鐵、錳等)、有色金屬(銅、鉛、鋅等)、貴金屬(金、銀)、稀土金屬、非金屬(大理石、花崗岩等)等礦產60多種,儲量大、品種優、易於開采加工。其中:大理石儲量達15億立方米,花崗岩儲量達20億立方米,離子稀土儲量達50萬噸,鐵礦儲量達15400萬噸,鉛鋅礦儲量約20萬噸。
『伍』 廣西那邊的礦產都有些什麼呢可以詳細到各個市縣嗎
廣西是全國10個重點有色金屬產區之一,素稱「有色金屬之鄉」,非金屬礦產也十分豐富。截至2001年底, 境內累計發現礦種145種(含亞礦種),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97種,約佔全國已探明資源儲量礦種45%,列入礦產資源儲量表並有保有儲量的89種,礦產保有儲量潛在價值8200多億元,已開發利用的74種。目前,累計發現礦產地4300多處,保有資源儲量礦產地1300多處,有巨大的資源潛力。其中資源儲量列在全國前十位的礦產有64種,居全國首位的礦產有12種。累計探明錳礦2.81億噸,鋁土礦11.30億噸,鐵礦2.99億噸,錫197.43萬噸,鉛+鋅1500.76萬噸,銻156.84萬噸,鎢39.94萬噸,銅58.31萬噸,釩250萬噸,金199.39噸,銀12843噸,鉭8430噸,鈮8953噸,銦6806噸,稀土15.36萬噸,重晶石8219萬噸,滑石4410萬噸,高嶺土2.63億噸,膨潤土6.88億噸,鈦鐵礦(礦物)909萬噸,煤炭12.62億噸。此外,鈾礦探明資源儲量位居全國第4位。
廣西受歐亞、印度、太平洋三大板塊的共同影響,造就了鮮明奇特的地形地貌景觀、得天獨厚的成礦地質構造條件,使廣西地殼蘊藏著較為豐富的礦產資源。目前已發現礦種145種(含亞礦種),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97種,約佔全國已探明資源儲量礦種(212種)的45.75%,探明資源儲量礦產地1326處,保有資源儲量礦產地1286處。廣西礦產資源的分布有著明顯的地域差異。桂南、桂東、桂中、桂西、桂北5個地域由於成礦地質條件存在明顯差異,而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礦產資源。
桂南,以沉積礦產和岩漿熱液型礦產為主,分布有黑色金屬、有色金屬以及部分非金屬礦產,其中錳、釩、鎢、鈧、石膏、高嶺土、膨潤土等儲量居廣西之首。同時也是廣西油氣遠景區。
桂東,以岩漿熱液型礦產為主,是廣西僅次於南丹的有色金屬生產基地,同時也是廣西花崗岩、大理岩石材生產基地。
桂中,以沉積礦產、接觸交代-高溫熱液型礦產為主,分布有能源礦產、黑色金屬礦產和冶金輔助原料礦產、化工原料礦產、建材以及其它非金屬礦產。其中石灰岩、白雲岩礦、煤礦是本區的優勢礦種。
桂西,以岩漿熱液型礦產和接觸交代-高溫熱液型礦產為主,蘊藏著豐富的有色金屬和貴金屬,是廣西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生產基地。
桂北,蘊藏著較為豐富的沉積礦產和岩漿熱液型礦產,廣西境內已探明資源儲量的鐵、鈮、鉭、滑石大部份分布於該地區,也是廣西鎢、重晶石的主要產地。
『陸』 廣西有什麼礦產資源平南除了稀土還有什麼礦藏
平南縣成礦地質條件相對較好,重晶石、鉛、鋅、金、稀土等具有一定的找礦潛力
桂國土資函〔2011〕458號
平南縣人民政府:
《平南縣人民政府關於請求審批平南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的請示》(平政報〔2010〕88號)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平南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請予發布,並認真組織實施。
二、你縣石灰岩等礦產較豐富,以礦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在本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佔有一定的地位。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是礦產資源管理活動的重要依據,你縣要嚴格執行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方針,按照統籌規劃、科學開發、合理利用、依法保護的原則,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加快礦產資源整合,加大礦業結構和布局調整力度,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推進礦產資源的有序開發、有償開采和集約利用,促進礦業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三、加強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你縣成礦地質條件相對較好,重晶石、鉛、鋅、金、稀土等具有一定的找礦潛力。要積極支持和配合國家、自治區在你縣開展的基礎性、公益性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和礦產勘查工作;按照《規劃》確定的勘查方向和勘查分區要求,正確引導和鼓勵開展適應市場需要的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活動,重點加強馬練金礦、中部鉛鋅多金屬重晶石灰岩礦、鎮隆錳礦以及南部鉛鋅錫稀土礦等成礦區的礦產資源勘查,增加後備資源儲量,提高重要礦產供應能力。
四、切實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重點發展建材非金屬礦產加工業,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自治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要求,調整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和布局,鼓勵組建大中型礦山企業,大幅壓縮小型礦山數量,到2015年全縣礦山總數控制在66座以內。嚴格執行《規劃》確定的開采分區、開采區塊、開采准入條件、礦山最低開采規模和最低服務年限要求。建築用砂、石、頁岩等礦產要實行集中定點開采。嚴禁大礦小開、亂采濫挖,嚴禁佔用耕地採挖磚瓦用粘土礦產,嚴禁在禁采區內開辦新礦山。依靠科技進步和科學管理,提高礦產資源采、選、冶和綜合利用水平,促進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
五、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全面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和土地復墾履約金制度,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加強對礦山地質環境的監督管理,督促采礦權人依法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義務。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土地復墾制度,加強對新建礦山、生產礦山、閉坑礦山和歷史遺留礦山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重點抓好馬練-官成金礦區、東山石灰岩礦區、上渡非金屬礦區等重點治理區的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
六、加強探礦權、采礦權的監督管理。嚴格按照礦業權監督管理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切實做好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日常監督管理,嚴格探礦權采礦權年檢工作,促進礦山依法勘查開采和科學利用礦產資源。進一步規范礦業權市場,凡是可以採取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的礦業權,應當進行招標、拍賣、掛牌,充分發揮規劃調控下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七、切實做好《規劃》的實施工作。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廣西壯族自治區礦產資源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文件,加強對《規劃》的宣傳,組織落實《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規劃的目標和主要指標應納入同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嚴格執行。礦產資源勘查、開采項目的立項審批,探礦權、采礦權的設置及其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礦山建設用地審批等,必須符合《規劃》。強化對礦產資源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及時糾正和查處違反法律法規和礦產資源規劃的行為。
『柒』 廣西的礦產等資源是怎樣的
廣西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尤以鋁、錫等有色金屬為最,是全國10個重點有色金屬產區之一。
全自治區發現礦種145種(含亞礦種),佔全國探明資源儲量礦種的45.8%;探明儲量的礦藏有97種,其中64種儲量居全國前10位,有12種居全國第1位。在45種國民經濟發展支柱性礦藏中,廣西探明資源儲量的有35種。
廣西礦產分布較集中:
桂東的主要礦產為:銀、鉭、鈦;
桂南的主要礦產為:錳、稀土、花崗石;
桂西的主要礦產為:鋁土礦、金;
桂北的主要礦產為:錫、鉛、鋅、銻、汞、銀、硫鐵礦、滑石;
桂中的主要礦產為:石灰岩、白雲岩、重晶石。
其中,較為知名的是南丹錫礦、平果鋁土礦、寧明膨潤土礦。
(7)礦產資源學校廣西有哪些擴展閱讀:
生物資源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跨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南亞熱帶常綠季雨林帶、北熱帶季節性林帶,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
其中已知有289科、1,670多屬、6,000多種植物資源,有國家公布的瀕危保護植物113種,其中包括了「植物大熊貓」銀杉、艦木玉、冷杉、擎天樹、華南鐵杉、華南坡壘、廣西桫鑼、金花茶、德保蘇鐵等。
而動物資源中,已知靈長類10種,陸棲脊椎野生動物884種(亞種),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物種150個,其中獸類113種,隸屬10目、32種;鳥類530種和亞種,隸屬於19目、56科;兩棲類152種,隸屬3目、11科;海洋及淡水的魚類700多種;沿海地區的灘塗和淺海地帶也生長著大量浮游生物、潮間帶生物和底棲生物。其中白頭葉猴、瑤山鱷蜥和廣西斑鳩菊為廣西獨有。
『捌』 桂林理工大學實力如何
桂林理工大學考研資料
鏈接:https://pan..com/s/1Fi-fjllZhYN5mJaAPATQ1Q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玖』 桂林工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系
學校隸屬關系: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為主電話:0773-5896079(院辦)、5896271(資環系)
學校所在地: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建幹路12號傳真:0773-5892796
郵政編碼:541004網址:http://www.glite.e.cn
桂林工學院創建於1956年,原為一所單科性地質專科學校,從創建到1977年,一直從事地質專科教學。1978年,學校升格為桂林冶金地質學院,成為以地學本科教學為主的工科院校。由於改革開放和社會需求的變化,從1983年開始,學院的辦學方向開始轉變,學院進入了漫長的轉型期。1994年,學院更名為桂林工學院,標志著學院向多科性本科學校發展。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學院學科門類已涵蓋理、工、文、管、藝5大類,14個二級類,36個本科專業,20個碩士專業。地質類專業在全院學科中所佔比例已大大縮小。
一、專業設置
現有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珠寶首飾及材料工藝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給水排水工程等8個本科專業,本科學生近1200人;礦產普查與勘探、構造地質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環境工程、地球化學、市政工程、水文與水資源等8個碩士點,碩士研究生74名;與中南大學等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現有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5名。
二、地質類教師隊伍現狀及隊伍建設
桂林工學院地質類專業全部在資源與環境工程系內。該系成立於1997年。全系現有86名教職工,其中教授(研究員)18名,博士生導師1名,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實驗師30名。現有地質類專業教師30人,其中正高9人,副高15人,博士9人,師生比遠高於其他專業。教師隊伍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有38人,其中已取得博士學位的6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有13人。每年各教研室根據計劃安排教師攻讀學位或在國內外進修,已有3名教師從國外學成歸來。
阮百堯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桂林工學院副院長,是廣西重點學科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專業的學科帶頭人,先後主持和參加了數十項國家級、省部級、國際合作和科技開發項目,在《中國科學》、《物理探查》、《科學通報》、《地球物理學報》、《地球科學》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50餘篇,獲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廣西首屆「十大傑出」青年教師等榮譽稱號。
羅先熔教授:現任桂林工學院隱伏礦床預測研究所所長,資源與環境工程系系副主任,碩士生導師。一直從事地質、地球化學、地球電化學勘查研究教學工作,先後主持和承擔了20餘項地質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出版學術專著2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獲中國青年地質科技銀錘獎,廣西優秀專家榮譽稱號。目前正承擔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西部荒漠戈壁區大型銅鎳金礦勘查評價技術及綜合示範研究」。
馮佐海教授,現任資源與環境工程系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長期致力於花崗岩體構造、成礦構造解析和環境地質學等領域的研究,主持、參加過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國家「973」規劃)在內的國家級項目,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5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目前正主持國土資源大調查專項基礎地質研究項目的研究工作。
吳虹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桂林工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遙感/GIS課題同行評議專家。曾作為訪問學者兩赴德國柏林工業大學開展中德科研合作,在德國出版遙感/GIS專著一部,主攻研究方向為:環境與資源遙感、GIS與動力學模型、綜合地學信息可視化分析、數字圖像處理、模式識別等。
錢建平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和礦床學及其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在研項目7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在控礦構造、構造地化與動力成礦理論和找礦實踐方面科研成果較為突出,曾獲第三屆全國構造地化會議優秀論文一等獎,地窪學說二等獎。
張良鉅教授,現為桂林工學院珠寶教育與檢測中心主任。資源與環境工程系礦物、寶石專業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寶石礦物學的教學、科研工作。先後參加或負責完成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項目5項,合編專著一部、在礦物學報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0多篇。研究方向為:礦物晶體化學、寶石礦物的研究與開發等。
張桂林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構造地質學、岩石學、金礦床的控礦規律及GIS的應用研究,曾多次赴英國和澳大利亞學習工作。發表被SCI收錄的論文30餘篇,主持和參加科研項目15項,目前在研科研項目4項。
張小路研究員,主要從事使用地球物理方法進行隱伏礦床找礦預測研究工作,和工程物探勘查研究工作。主持或參加過國家「九五」科研攻關項目、國家新疆三0五項目、國家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子課題研究等。獲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一次。
喻亨祥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桂林工學院隱伏礦床預測研究所副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花崗岩地質與成礦作用、成礦規律與成礦預測等,先後主持和承擔了國家「973」、中澳國際合作研究等10餘項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在國內外重要核心期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獲2項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
三、人才培養
資源與環境工程系迄今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00多人,博士研究生8人。全系現有聯合培養博士生5名,在校碩士研究生54名(不含研究生班),本科生1090人,高職生35名,函授生300餘名。
在一大批教授、博士的帶動下,在濃厚學術氛圍的影響下,資環系形成了良好的學習風氣,近年來,共獲得包括全國英語競賽、全國數學建摸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在內的國家級、省部級各種獎勵近20項,畢業生考研氛圍濃厚,連年研究生考取率在15%左右。
由於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和扎實的專業知識,我系畢業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廣泛歡迎,近三年來,一次就業率均在85%以上,今年更是達到了96%。尤其是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和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連年一次就業率100%。
四、辦學優勢與特色
資環系現有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珠寶及材料工藝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環境工程、給水排水工程7個教研室,地質工程中心實驗室、環境工程中心實驗室兩個中心實驗室,隱伏礦床預測研究所、高技術研究所、環境工程研究所、環境影響評價研究室、工程物探科技開發中心、寶玉石測試鑒定中心等科研及科技開發機構。
雖然經過轉型,地質類專業已被大大壓縮,但它在學校各學科中的地位依然無可替代。其中地質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環境工程3個學科為自治區重點建設學科,地質工程中心實驗室、環境工程中心實驗室2個實驗室為自治區重點建設實驗室。
與招生相比,這些年地質類專業的分配形勢越來越好。2001年我院地學類專業畢業生80人,而社會需求為400餘人,供需比為1∶5,2002年畢業生73人,社會需求為450餘人,供需比為1∶6;2003年畢業生為80人,需求量640人,供需比為1∶8。地質類專業畢業生連續三年就業率為100%,說明社會對地質類專業畢業生的需求保持旺盛。
廣西是沿海、沿邊的西部少數民族省份,礦產、旅遊、水能等資源比較豐富,有一定的地域優勢和資源優勢,雖然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落後於國內發達省區,但也為人才培養和教育進步提供了機遇。經過近50年的發展,桂林工學院已形成以工為主、文理經管等多學科相互支撐的學科專業結構,包括地礦類及相關的材料類、測繪類、環境類等許多專業都是廣西獨一無二或具有一定優勢的,其中一些還被列為廣西重點專業或精品專業。
五、學科建設
1.資源勘查工程
本學科是我院最早建立的學科,也是地礦類學科群中的主幹學科。1995年被廣西第一批列為區級重點學科。在「六五」直至「九五」期間的20年中,承擔了廣西和全國乃至中外合作的各類研究課題。獲得過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各級獎項。在有色多金屬大型礦床的成礦規律、華南隱伏礦床的綜合預測理論與找礦方法、花崗岩體構造侵位機制與岩漿動力學研究、顯微構造與組構學、區域構造與成礦構造、構造地球化學與成礦地球化學等領域已經形成特色與優勢,處於國內先進乃至部分國內領先水平。本重點學科現有一個本科學士學位授予點(資源勘查工程),四個碩士學位授予點(礦產普查與勘探,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和構造地質學),並掛靠在中南大學內招收博士生(礦產普查與勘探)。
資源勘查工程學科建設的整體目標是:以廣西的地質和礦產資源的預測、勘查、評價和開發為立足點,參與國內重要成礦區帶的科研競爭,跟蹤國際先進的成礦理論與預測技術,將本學科建設成為整體國內先進,部分國內領先並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能對廣西地質和資源預測、勘查、評價、開發起帶動和輻射作用的高層次人才培養、科研、測試,科技咨詢與成果轉讓的基地。
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成礦規律與隱伏礦床預測、礦產資源綜合評價、綜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花崗岩構造與成礦動力學、現代構造解析與成礦構造、成礦地球化學與構造地球化學。
2.環境工程
環境工程學科是在地質學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著寬厚的多學科支撐體系。1993年,在地球化學勘探基礎上,設置了環境工程本科專業和給水排水工程專業。2000年通過多學科橫向聯合申報,成為廣西第一批成功申報環境工程學科碩士點學位授予權的單位。1996年來,在廣西從事水環境防治、水資源保護規劃、設計以及環境地質項目62項,其中,國家及國務院各部門包括廣西科技廳、教育廳項目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地方政府項目25項,應用研究項目22項,總科研經費836萬,40%的科研成果已轉化為生產力,取得了一定的社會經濟效益;發表學術論文208篇(其中學術會議56篇),出版專著6部,省部級獲獎項目21項,轉讓或被採用的科研成果25項,使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在我國和廣西區內已有了一定的地位和聲望。
環境工程學科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堅持多學科橫向聯合,大力發展以水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環境地質、水污染控制工程等幾個方向的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形成具有與我國國情尤其是廣西地方特色相適應的環境工程研究中心與高級人才培養基地;在應用基礎與應用技術研究開發領域達到廣西領先、總體國內先進、部分領域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合理梯隊結構的高水平學術隊伍。
該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水資源保護及可持續利用、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資源化以及環境地質。
3.勘查技術與工程
該學科是桂林工學院最早建立的重點學科之一。勘查技術與工程的主要對象是水土、礦產等資源及相關的地質地理環境。它涵蓋應用地球物理學、應用地球化學、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學、勘查工程等學科及相關專業。自1996年以來,本學科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973」項目1項,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原地礦部、有色金屬總公司指令和專項基金項目11項,國家攻關項目7項,其他科研項目60項。總項目數86項,總經費720萬元,人均項目數2.3項(含交叉參加數)。共獲省部級各類成果獎20項(含優秀論文獎11項)。
勘查技術與工程發展整體目標是:以廣西國土資源與生態環境為主要依託背景,重視占廣西國土面積 41%的岩溶區,以資源、環境為綱,以地球系統學科和系統方法為經,以「地質—經濟—社會」的復雜關系為緯,建成一個在礦產資源及水資源勘查、基礎建設和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能適應國家和廣西經濟建設和社會需要,跟蹤學科前沿,達國內領先、部分達國際水平,並對廣西的資源勘查、工程勘察起帶動和輻射作用,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對社會服務為一體的省(區)級重點學科基地。本學科主要研究領域圍繞中國西部(重點在廣西)資源、環境和生態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科學問題,推動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發展,為廣西資源開發與管理、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提供新的科學依據,已初步形成學科自身獨特的優勢和特點。
主要研究方向:應用地球物理、應用地球化學、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工程。
六、實驗室建設
目前,資環系共有實驗室20個,主要有礦物岩石實驗室、寶石實驗室、普通地質實驗室、地學數據採集與處理模擬實驗室等。專職實驗人員12 人,其中高級實驗師3 人,實驗師、工程師4人。共有實驗用房約2000 m2。有實驗儀器設備479 台(件),總值達434萬元。其中超過5萬元的大型儀器設備3台套,比較大型的儀器設備有:總有機碳分析儀(日本);原子吸收光譜儀(美國);紫外光分析儀(美國)。
七、科學研究
在長期的學科建設與發展中,資源與環境工程系發揚地質、物探、化探、水文、環境等多學科交叉的優勢,在地物化綜合找礦、地質環境治理、水資源保護、水污染控制、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中取得了一批國內先進、部分達國際水平的成果,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教學成果優秀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各種獎勵數十項,近年來先後承擔包括國家「973」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各類科研項目100餘項。
全系目前在研項目40餘項,合同經費800餘萬元,其中國家級項目8項,省部級項23項,橫向項目90項。
主要研究機構及研究方向有:
1)隱伏礦床預測研究所:成立於1984年,創始人、首任所長是國際知名地質學家、寶石(觀賞石)學家、博士生導師袁奎榮教授。現任所長羅先熔教授。本研究所是全國地質系統第一個從事花崗岩與隱伏礦床預測研究的專業研究單位,現擁有專兼職科研人員20人。其中研究員5人,副研究員7人,助理研究員7人。該所通過18年的實踐所提出的隱伏花崗岩預測及深部找礦理論和方法,已經逐步趨於完善,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兩次舉辦全國隱伏花崗岩及深部找礦的學術討論會,3次擔任國際學術會議執行主席,與日本、德國、美國、澳大利亞、英國、俄羅斯的10所著名大學交流密切,為促進國際間的地學交流和提高我國學術地位做了開拓性工作。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塗光熾教授、徐克勤教授、陳國達教授及南京大學王德滋教授等,都對研究所有較高評價。
2)工程物探科技開發中心:成立於1994年3月,中心現有人員工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工程師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3人,中心擁有加拿大EKKO-100A地質雷達,EM-57(C)瞬變電磁儀,SWS-1G型多功能面波儀等先進設備,可以承接工程地基勘查、樁基檢測、管線探測及漏水調查、金屬礦地球物理勘探、地質災害調查等工程項目。多年來承擔了許多這方面的項目,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3)高技術研究所:成立於1987年,注冊資金為人民幣捌拾柒萬元。主要從事廢水處理工程、大氣污染治理、固廢處理工程、雜訊控制工程及中央空調清洗工程等項目。同時從事環境影響評價與環境有關的科學技術研究和開發。現有專職技術人員31人,其中有高級職稱的17人(教授8人、副教授9人)。目前主要承擔科技項目有:國家「86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l項;廣西科技廳項目6項;廣西教育廳項目2項。
4)遙感應用研究所:成立於2002年11月,主要利用當前最先進的各種空間解析度尺度的商業衛星遙感影像,開展地質調查、礦產資源勘查、構造地質填圖、礦山礦產資源亂采亂挖調查、水資源調查與評價、地質災害調查/監測、區域生態環境監測、農作物長勢與病蟲害監測、植被覆蓋調查、森林火災監測與損失評估、水災監測與損失評估、城市區域地理構成現狀調查、城市區域發展變化動態分析、城市熱島效應影響定量評價、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大型工程選址、海岸及近海生態環境監測與調查等遙感應用技術服務。
5)環境工程技術研究所:成立於1993年7月,環境工程技術研究所技術力量十分雄厚,已經擁有國家環境工程水污染專項設計乙級資質書,能夠承擔污水處理工程的設計,並開展環境技術領域的各種工程咨詢和技術服務。多年來,取得了一批頗具影響的學術成果,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高濃度味精有機廢水處理新工藝獲得了國家授予的發明專利。
八、國際交流與合作
對外科技學術交流活動十分活躍,目前,與近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學術交流及友好往來關系。目前學院有30多人分別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英國國家學習或進修。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英國明多薩克斯大學每年相互交換留學生。1995年起學院與英國皇家寶石協會聯合辦學,並在我院設立FGA教育培訓中心和國際珠寶鑒定師資格考核考點。由我院負責教育培訓的學員考試通過率連續 5年為100%,為世界寶石教育培訓通過率之最,受到國際珠寶界的高度評價。
九、出版物
《桂林工學院學報》是CA收錄期刊,BIG固定刊源,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1989、1995、1999連續三屆獲全國高校優秀自然科學學報一等獎。
(撰稿:王殿華)
『拾』 廣西的礦產資源有哪些
廣西壯族自治區礦產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儲量較大,有色金屬居多,目前境內已經發現了錳、鋁、錫、鐵、砷、膨潤土、釩、鎢、銦、鉛、鋅、銻、銀等145種礦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