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人力資源怎麼樣
擴展閱讀
變動成本直接材料是什麼 2025-05-18 02:44:56
京東折扣產品去哪裡拿貨 2025-05-18 02:44:55
雷龍出擊怎麼找鑽石 2025-05-18 02:32:59

人力資源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5-13 23:25:18

1. 人力資源的工作怎麼樣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就業前景目前來看還是非常好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就業方向主要有三種去向:第一是面向企業,這將是主要方向。第二是公共事業單位,如政府機關、各種社會群體和組織。第三類是科研教學機構。據調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員就職企業普遍分布於金融保險業(30%);信息產業(13.3%);咨詢服務業(16.7%);快速消費品(16.7%);電子技術(6.7%);制葯與生物工程(6.7%);耐用消費品(輕工、家電、服裝、紡織,10%)等眾多行業。
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中的人事部門已轉化為人力資源部門,人力資源部門已不再是傳統認識上的人事行政管理和事務工作,而是把人力資源能力的開發與廣納人才放在戰略的位置,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目前掌握過硬的專業性人力資源管理知識和技能的從業人員十分稀缺,據了解HR人才的缺口在全國達50萬人以上,該職業的人才已成為社會中的緊缺人才,經過專業學習的HR人才,已成為企業爭奪的對象。在「亞洲最緊缺的30種人才」調查中,人力資源專業也位居其中,可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就業前景非常樂觀。
在近些年來的招聘會上,「人力資源管理」這個職位頻頻出現在眾多求職者面前。有關專家介紹,HR是如今少數幾個行情持續看漲的職業之一。 一項薪酬調查顯示,人力資源部門的月薪,總監一般為1萬元至2萬元;薪酬經理、招聘經理為6000元至1.2萬元之間;人事專員為2000元至4000元。高薪,使HR成為許多人眼中極具吸引力的熱門職業。調查認為,人力資源管理職位的薪酬水平在未來幾年內,將有望繼續上升。
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競爭性、效益性,從根本上規定了人才的單一型知識結構或技能結構,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必須是復合型的。而我國的人力資源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人才十分稀缺,據調查顯示,很多都是干行政出身的,最近幾年有高校開設了人力資源專業,但是這些畢業生和市場的需要還有很大的差距。其反映為人才資源隊伍的國際化水準不高,國際通用型人才十分緊缺。中國人才資源隊伍的素質,不僅急需在總體上大力提升,而且要實現三大戰略性轉變:由再現型素質向開拓創新型素質轉化;由內向型素質向外向型、國際通用型素質轉化;由單一型素質向復合型素質轉化。

2. 人力資源公司介紹工作靠怎麼樣

大多數的不靠譜,就算是靠譜的,推薦的也是一些比較垃圾的公司。

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s,簡稱HR)是指發展經濟和社會事業所需要的具有必要勞動能力的人口,由戴維·尤里奇提出。它作為一種特殊資源,具有能動性、兩重性、時效性、社會性、連續性、再生性六大特徵。

人力資源的廣義定義為一個社會具有智力勞動能力和體力勞動能力的人的總和,包括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而狹義的定義為組織所擁有的用以製造產品和提供服務的人力。

人力資源,又稱勞動力資源或勞動力,是指能夠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總和。經濟學把為了創造物質財富而投入於生產活動中的一切要素通稱為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信息資源、時間資源等。

其中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寶貴的資源,是第一資源。人力資源包括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人力資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體力和智力,從現實應用的狀態,包括體質、智力、知識、技能四個方面。人力資源與其他資源一樣也具有特質性、可用性、有限性。

通常來說,人力資源的數量為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數量,其質量指經濟活動人口具有的體質、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水平。一定數量的人力資源是社會生產的必要的先決條件。

經濟發展主要靠經濟活動人口素質的提高,隨著生產中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人力資源的質量在經濟發展中將起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3. 人力資源前景如何

我認為人力資源還是很有前景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注意人力資源的管理,企業以創造利潤為最終目的,而人是創造利潤的主要源泉。企業培養出一個老員工,特別是優秀的老員工,需要大量的時間與成本,而人力資源中的績效考核和人員考核,在這一塊就可以考慮如何將人效最大化,員工忠誠化,企業績效化。
員工得到回報,企業產生利潤。人力資源六大板塊,不管是薪酬,培訓,績效,其最終目的是使企業穩健的良性發展,使員工r薪酬得到相對滿意,同時能擁有一個進步的平,發展的空間,那便是人力資源存在的終極要素。
將人力真正發揮資源作用,就是真正的有前景!

4. 未來人力資源服務市場的前景如何

【導讀】人力資源自戴維·尤里奇教授提出發展至今,人力資源管理發展越來越專業化、細分化。中國人力資源是由西方管理傳播過來的;目前在國內發展,仍處於發展初級,只有極少數特大型企業或跨國公司運用成熟,但隨著國內人口紅利減退和人力資本成本增大,勞動者法律維權意識和國家宏觀關注度增大,人力資源越來越來受企事業等管理者的重視。同時伴隨著相關人力資源服務市場也越來越被大家廣泛接受,因此,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發展空間較大。

人力資源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核心,現在企業越來越重視人力資源發展的方方面面。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有很多環節是需要第三方服務介入的。在國內,人力資源服務商的規模越來越大,從科技到咨詢到落地服務,逐漸深入到企業發展、人才發展等企業需求中。現在很多企業也意識到,第三方服務商所提供的技術、人才、咨詢、培訓等一系列服務給企業發展帶來的收益轉化,從長期發展角度,不僅讓企業節約成本,而且使企業更健康,安全、穩定地發展。

隨著企業對人力資源重視度越來越高,對人力資源服務的第三方的要求就越來越高。人力資源服務市場的蛋糕就這么大,服務領域越來越細分化、專業化、精準化。如果想在未來有持續性的發展,就要在自己的服務領域中更加專注專業,在某一垂直方向深耕細作,要不斷增強自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小編認為,這個行業會永遠不會差,而且會向越來越專業化的方向發展。21世紀最值錢的是人才,最不值錢的也是人才,無數的公司企業苦於找不到稱職的人,無數的人茫茫然找不到工作,所以未來的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大有可為,這個行業真的每個環節都可以賺錢,選人選企業、信息咨詢、背景調查、培訓等等每個環節都有N種收費方法,還可以企業個人雙向收費。所以發展前景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也要要求越來越專、精、准。任何行業做好了都有他發光發熱發亮的地方

 

5. 人力資源專業真的好嗎,前景如何

我國的人力資源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人才十分稀缺,屬於我國稀缺性專業人才。所以人力資源專業前景還是不錯的。

在人才競爭趨於全球化的今天,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工作顯得格外重要,做好人的工作已經成為贏得整個世界的前提,而對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能力開發,則成為一項關乎發展整個國家伯樂人才的重要工程。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從事的主要職業有:招聘管理、人力資源開發、績效考核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員工培訓、辦公室文秘、行政管理、獵頭等工作。該專業中從事這些職業的本科畢業生半年後的平均月收入在5000-6000元人民幣左右。

課程體系

《公司組織與管理》、《人力資源會計》、《人力資源招聘與錄用》、《應用心理與管理》、《培訓與開發管理》、《金融會計學》;

《勞動關系管理》、《員工關系管理》、《勞動關系與勞動法規》、《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 部分高校按以下專業方向培養:發製品、國際人力資源管理。

6. 人力資源怎麼樣

只要你肯學習,是可以進人力資源的,都是看你的經驗,以及做事,人力資源也是屬於公司的一種,也會有需求招聘實習生,小一點的公司包括一些小企業廠子都問題不大,如果你沒有關乎人力資源行業的工作經驗,必要時你也可以考一個人力資源證。

7. 人力資源的就業前景如何

我是學經濟管理的,裡麵包括了人力資源管理,但找工作的時候,招聘會上大多要本科及其以上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注意看是要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我的經濟管理專業就不符合要求,哪怕考了人力資源管理師三級恐怕也過不了門檻,如果是專科的人力資源進好點的企業,想都別想,一般就在小公司,(不過可以在小公司鍛煉,混經驗、考證、升本科、考研,然後在拉關系跳大公司)。反正不管是本科還是專科,人力資源管理找工作比其他的壓力要大很多,就算是本科,好的企業一個崗位的競爭人數也很驚人,哪怕只要一人(這是我親身經歷)。
個人認為,人力資源管理就業前景不樂觀的原因並不是專業不好,學了無用。主要原因是我國的人力資源管理剛剛起步,還沒有達到國外企業運用自如的水平,人力資源管理還沒完全普及,很多方面還存在不足(我就發現人力資源管理師的考試用書知識更新很快,這次考試沒過,下次考就不能再看上次那套了,不然理論考30分完全有可能)。其次是我國的歷史根源,「關系社會」和「私利」的長久存在,延續至今似乎已根深蒂固,在實際工作中影響了人力資源管理本身的效用,難以實施真正的人力資源管理。看看IBM和摩托羅拉的HR案例,在看看中國的企業有幾家HR能和他們比。
以上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8. 你覺得人力資源行業怎麼樣

說實話,人事工作的可替代性很強,也就是說搞行政管理的可以來做人事,搞心理學的可以做人事,人力資源不像會計那樣的專業性很強。而且人事方面的瑣碎的雜事特別多,很多的事說實話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9.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怎麼樣

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還不錯

它是預測組織人力資源需求並作出人力需求計劃、招聘選擇人員並進行有效組織、考核績效支付報酬並進行有效激勵、結合組織與個人需要進行有效開發以便實現最優組織績效的全過程。也是公司一個重要的職位人力資源管理相關行業調查

據調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員就職企業普遍分布於金融保險業(30%);信息產業(13.3%);咨詢服務業(16.7%);快速消費品(16.7%);電子技術(6.7%);制葯與生物工程(6.7%);耐用消費品(輕工、家電、服裝、紡織,10%)等眾多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