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哪個省份或地區水資源最豐富
中國水資源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是西藏自治區,水資源總量為4658.2億立方米。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水資源公報》,2018年度中國水資源總量最多的省級單位是西藏自治區,其地面水資源和地下水資源總量均是全國的第一位,其地下水資源總量是1105.7億立方米。
(1)我國淡水資源集中的地區是哪裡擴展閱讀
西藏的人均水資源情況突出的原因:
1、西藏地球河流眾多,流域面積大於1萬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條,流域面積大於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條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和雅魯藏布江。
2、西藏也是眾多國際河流的上源所在(恆河、印度河、湄公河等)。
3、西藏還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地區,湖泊總面積約2.3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30%。各類湖泊總數超過1500個,其中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有納木錯、色林錯和扎日南木錯,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個。
② 我國淡水資源是
我國淡水資源概況
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水已不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水已越來越少。
我國淡水資源總量為2.7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只相當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居世界第110位.
目前,我國有200多個城市缺水。北京每年缺水10多億立方米,地下水位有的地方已降到30多米。深圳每天至少缺水10萬立方米,曾經出現過「水荒」。
江河也缺水,黃河連年出現斷流。樓蘭古城因為缺水,只剩下幾處斷垣殘壁。羅布泊因為乾涸,成為生命禁區。
中國七大水系中日前極大部分河段污染嚴重,86%的城市河段普遍超標,全國7億多人飲用大腸桿菌超標的水,1.64億人飲用有機污染嚴重的水,3500萬人飲用硝酸鹽超標的水。
珍視水,就是珍視生命。
我國的水資源並不豐富,總擁有量約2.7Tm3,可供開發利用的淡水資源量為1—1.1Tm3,居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計,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列為世界第110位。我國是嚴重的缺水大國,在40多個嚴重缺水國家中位居前列。而且,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衡,與耕地、人口的地區分布也不相適應。在全國總量中,耕地約佔36%、人口約佔54%的南方,水資源卻佔81%,而耕地佔45%、人口佔38%的北方七省市,水資源僅佔9.7%。在時空分布上也不平衡,70%左右的雨水又集中在夏、秋兩季,多以暴雨形式出現。以上不利的自然因素,註定了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上世紀末對全國640個城市統計,有300個左右的城市不同程度地缺水。其中嚴重缺水的城市114個,月缺水1600萬噸,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損失達2000億元。
進入21世紀,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據預測,2010年全國總供水量為6200~6500億m3,相應的總需水量將達7300億m3,供需缺口近1000億m3,2030年全國總需水量將達10000億m3,全國將缺水4000~4500億m3。也就是說,在今後30年中,水資源供水量要增加4000~4500億m3,完成這項任務非常艱巨。
水資源是量與質的高度統一,水的污染降低了水資源的質量,由於污水排放量和毒性的增加,污水排放前又未能全部妥善處理,更加劇了水資源的緊
缺。
③ 我國的水資源的分布情況
中國位於太平洋西岸,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大陸性季風氣候非常顯著,因而造成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和時程變化的兩大特點。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依次可劃分為多雨、濕潤、半濕潤、半乾旱、乾旱等五種地帶。
由於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很不均勻,造成了全國水土資源不平衡現象,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耕地只佔全國的36%,而水資源量卻佔全國的80%;黃、淮、海三大流域,水資源量只佔全國的8%,而耕地卻佔全國的40%,水土資源相差十分懸殊。
降水量和徑流量的年內、年際變化很大,並有少水年或多水年連續出現。全國大部分地區冬春少雨、夏秋多雨,東南沿海各省,雨季較長較早。降水量最集中的為黃淮海平原的山前地區,汛期多以暴雨形式出現,有的年份一天大暴雨超過了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北方大於南方,黃河和松花江在近70年中出現過連續11~13年的枯水期,也出現過連續7~9年的豐水期。有的年份發生北旱南澇,另外一些年份又出現北澇南旱。
(3)我國淡水資源集中的地區是哪裡擴展閱讀:
水利部預測,203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屆時人均水資源量僅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慮節水情況下,預計用水總量為7000億至8000億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當前增長1300億至2300億立方米,全國實際可利用水資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資源開發難度極大。
中國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居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水資源佔有量這一指標來衡量,則僅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一百一十名之後。
缺水狀況在中國普遍存在,而且有不斷加劇的趨勢。全國約有670個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水現象。其中嚴重缺水的有一百一十多個。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水資源
網路-中國水資源
④ 中國的華東地區與華南地區,哪裡的淡水資源更為豐富
先看一下華南和東北的氣候特點
東北
東北是呢溫帶濕潤、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東北地區在自然景觀上表現出冷濕的特徵,它的形成和發展,與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有密切關系。東北地區是我國緯度位置最高的區域,冬季寒冷,高緯度固然是基本因素,但它的相關位置也有明顯作用。它北面與北半球的「寒極」——維爾霍揚斯克-奧伊米亞康所在的東西伯利亞為鄰,從北冰洋來的寒潮,經常侵入,致使氣溫驟降。西面是高達千米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亞極地大陸氣團也常以高屋建瓴之勢,直襲東北地區。因而本區冬季氣溫較同緯度大陸低10℃以上。東北面與素稱「太平洋冰窖」的鄂霍次克海相距不遠,春夏季節從這里發源的東北季風常沿黑龍江下游谷地進入東北,使東北地區夏溫不高,北部及較高山地甚至無夏。本區是我國經度位置最偏東地區,並顯著地向海洋突出。其南面臨近渤海、黃海,東面臨近日本海。從小笠原群島(高壓)發源,向西北伸展的一支東南季風,可以直奔東北。至於經華中、華北而來的變性很深的熱帶海洋氣團,亦可因經渤、黃海補充濕氣後進入東北,給東北帶來較多雨量和較長的雨季。由於氣溫較低,蒸發微弱,降水量雖不十分豐富,但濕度仍較高。從而使東北地區在氣候上具有冷濕的特徵。東北地區有著大面積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草甸草原,肥沃的黑色土壤,廣泛分布的凍土和沼澤等自然景觀,都與溫帶濕潤、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有關。
華南
華南在自然地理上廣義的華南地區指中國南嶺以南及武夷山以東地區,包括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台灣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但習慣僅指廣東省、海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屬熱帶、南亞熱帶氣候。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運輸發達,經濟基礎較好。是中國經濟建設的前沿,對外開放的窗口。擁有豐富的土地、水、氣、生物、礦產和旅遊資源,有較好的工業和商業外貿基礎。
本區北界,是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的分界線。這條界線以南的華南地區,最冷月平均氣溫≥10℃,極端最低氣溫≥-4℃,日平均氣溫≥10℃的天數在300天以上。多數地方年降水量為1400—2000毫米,是一個高溫多雨、四季常綠的熱帶-南亞熱帶區域。這里,植物生長茂盛,種類繁多,有熱帶兩林、季雨林和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等地帶性植被。現狀植被多為熱帶灌叢、亞熱帶草坡和小片的次生林,熱帶性森林動物豐富多樣,有許多典型的東洋界動物種類。地表侵蝕切割強烈,丘陵廣布。在長期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丘陵台地上發育有深厚的紅色風化殼。在迅速的生物積累過程的同時,還進行著強烈的脫硅富鋁化過程,成為我國磚紅壤、赤紅壤集中分布區域。區內擁有廣闊的熱帶海洋。珊瑚島景觀獨具一格。全區自然面貌的熱帶-南亞熱帶特徵突出,這與華中地區的亞熱帶景色有明顯的區別。充分利用豐富的熱量和水分資源,發展熱帶作物,合理利用和保護熱帶性植物和動物資源,開發熱帶海洋資源等,是華南地區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突出問題。
由此可見 ,華南更濕潤一些,淡水資源更豐富。
⑤ 中國淡水分布情況
中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佔有水資源量僅2400m3/年,僅為世界平均1/4,在世界上排第110位,被列為全世界人均水資源最缺乏的13個國家之一,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很不均勻,全國水資源量的80%集中在耕地面積僅佔全國36%的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我國要以世界8%的水資源總量,養育全世界22%的人口,這是我國水資源緊缺的根本原因。據全國統計農業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60%以上。目前「南水北調」項目因工程量浩大等原因一時難以實施,農業灌溉用水因種種原因利用率很低,浪費極大,節約農業用水是我國當前解決水資源短缺的「費省效宏」的辦法。而水污染嚴重更加劇了水資源短缺。據預測,我國人口在2030年左右將達到峰值16億,屆時人均水資源量只有1750立方米,將列入嚴重缺水的國家。在充分考慮節水的情況下,估計屆時用水總量為7000億-8000億立方米,預計用水量已經接近可利用水量的上限。如果不採取有力措施,我國有可能在未來出現嚴重的水危機.
分 區 年 降 水 量 年 河 川 徑 流 年地下水 年平均水資源總量
黑龍江流域片 4476, 1166 , 431 1352
遼河流域片 1901 487 194 577
海灤河流域片 1781 288 265 421
黃河流域片 3691 661 406 744
淮河流域片 2803 741 393 961
長江流域片 19360 9513 2464 9613
珠江流域片 8967 4685 1115 4708
浙閩台諸河片 4216 2557 613 2592
西南諸河片 9346 5853 1544 5853
內陸諸河片 5113 1064 820 1200
額爾齊斯河片 208 100 43 103
全 國 61889 127115 8288 28124
上表表明,我國各流域由於面積不同,加之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水資源稟賦差別很大,全國年降水總量為61889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即河川徑流量)為127115億立方米,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8288億立方米,扣除重復利用量以後,全國平均年水資源總量為28124億立方米。實際上,只單獨考慮水資源量的多少並沒有什麼意義,必須與當地的社會經濟生產條件相結合,必須與水資源的質量結合起來,才具有其社會意義。
⑥ 我國主要的淡水資源來自於哪裡
我國主要的淡水資源來自於夏季風帶來的太平洋的水汽。
我國大部分地區是屬於季風區。在季風區內的大氣降水、地下水、湖泊、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冰川水等淡水的來源都基本是來自於太平洋。
⑦ 中國水資源分布情況現狀如何。
一、中國水資源分布情況現狀:
中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萬億立方米,地下水0.83萬億立方米,由於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換、互為補給,扣除兩者重復計算量0.73萬億立方米,與河川徑流不重復的地下水資源量約為0.1萬億立方米。按照國際公認的標准,人均水資源低於3000立方米為輕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2000立方米為中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1000立方米為重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中國目前有16個省(區、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包括過境水)低於嚴重缺水線,有6個省、區(寧夏、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江蘇)人均水資源量低於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地區。
二、中國水資源分布的主要特點是:
總量並不豐富,人均佔有量更低。中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佔有量為224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銀行連續統計的153個國家中居第88位。
地區分布不均,水土資源不相匹配。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國土面積只佔全國的36.5%,其水資源量佔全國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的國土面積佔全國的63.5%,其水資源量僅佔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9%。
年內年際分配不勻,旱澇災害頻繁。大部分地區年內連續四個月降水量佔全年的70%以上,連續豐水或連續枯水較為常見。
⑧ 中國哪些地方的淡水資源最多
我國水源儲存點大部分集中在橫斷山脈以及青藏高原上,也就是我多的西南的雲南四川和貴州等地
我國的水資源以西南部最為豐富. 重慶地區水資源非常豐富, 各類水資源合計4648億立方米, 由當地地表水、過境水和地下水組成。 地表水。重慶當地地表徑流總量為511.4億立方米, 其地域分配與當地降水量成正相關。東南邊緣山區, 北部大巴山地多年平均徑流深分別為741.6毫米(黔江)、753毫米(開縣), 而地區西部丘陵地區的永川僅360毫米, 相差達1倍多。當地地表徑流年際變化也很大, 最多年為最少年的1.5--4.2倍。重慶地區入境河流有長江、嘉陵江、烏江等36條, 通過長江於巫山縣碚口出口。據推算, 入境地表徑流總量為4005億立方米, 出口為4292億立方米。
⑨ 我國淡水資源主要來自於什麼地方
城市用水很大部分都是來自地下水,農業用水主要來自河流水或地下水。
我國西部地區還有依靠積雪融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