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資源
擴展閱讀
石油中有多少種氣體 2025-05-20 09:20:50
小餐飲店產品定位多少好 2025-05-20 09:06:46

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5-05 04:11:55

㈠ 應用自然資源的三大原則是什麼

應用自然資源的三大原則是「充分使用,永續利用,環境友好」。

(1)充分利用

就是要充分發揮所擁有自然資源的作用,讓這些自然資源能夠通過生產者的勞動,變成受市場歡迎的商品。需要說明的是,要對擁有的資源充分利用。如果創業者的土地資源比較多,就應該在土地資源的開發上狠下功夫,將土地開發利用作為主攻方向,生產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如果創業者山場資源比較多,就應該在山場資源的開發上狠下功夫,將山場的開發利用作為主攻方向;如果創業者的淡水資源比較多,就應該在淡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開發上狠下功夫,發展與淡水資源相匹配的生產。

(2)永續利用

永續利用指的是不能夠搞掠奪式生產,要維護資源的長期開發功能。比如土地資源,我國的人均土地資源比較少(不到1.4畝,只有世界平均面積的1/3左右),必須進行保護性利用。這就要求在開墾利用與保護相結合的前提下,才能夠實現。在土地的生產利用上,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要對土地多施用農家肥,農家肥是動物的排泄物、植物殘體以及一些可降解的生活垃圾。追索起來,都可以從土地產出上找到其源頭。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糧食、蔬菜以及畜牧業上所需要的飼料,很多就是來自於土壤。從化學元素的角度上說,本身就是各種各樣的化學元素。這些化學元素以糧食、蔬菜等多種形式離開土地,流向農家、小城鎮、大城市,諸多的營養元素並沒有回到起源地——農田,而是在人群較多的地方變成了垃圾,還污染環境,變成了一害。與此同時,其原產地的土地,卻慢慢地變瘠薄,生產力有所下降。筆者曾在江漢平原的長江邊一個鄉鎮調查,當地農民向筆者請教如何施肥,並且說施肥的成本越來越高。調查表明,當地農民已經有十多年沒有用農家肥,麥子收獲之後種植一季中稻商品肥的貨幣需求已經從100多元升至400多元人民幣,並且中稻的效果還趕不上以前。那可是在江漢平原上長江邊的土壤,原本十分肥沃。這就說明,即使再好的土壤,如果不進行保護性使用,同樣會受到影響。

(3)環境友好

環境友好指的是不能夠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搞掠奪式開發。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在農業生產上,有些地方曾一度濫用商品肥和化學農葯,嚴重影響了其農產品的品質。一些人們將禁用農葯施用在農作物上,農葯的超標、超量現象嚴重,一些化工廠將未經處理的廢水、廢氣排放在農田,這不僅破壞了環境,也嚴重影響了土壤質量。這些環境一旦被破壞,恢復起來的難度是很大的。所以,絕不能夠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搞掠奪式生產。

㈡ 人類應該怎樣合理利用地球上的資源

地球上的資源有兩類,可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比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用了還有,直到地球不存在。而不可再生資源,如礦產、生物能等,用完了就沒有了。不可再生資源制約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比如,人類大量利用可再生資源都必須藉助不可再生資源方能完成,太陽能熱水器是利用太陽能的,但得藉助硅、鐵、鋁、銅等不可再生資源,所以,都要合理利用,以保護地球環境、保護人類、保證不出極端事件。
比如,利用太陽能吧,要保證基礎設施不佔地,不佔用人類生存空間,故太陽能熱水器、硅板都建在建築物頂上或空中或人類難以到達的地方。利用風能,則在人口較少的地方且風力較大的地方。而礦產資源的利用更需要節約,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大量快速交通工具的運行,都借用內燃機,不說內燃機燃燒的是石油,單是內燃機本身的材料,就有很多金屬和橡膠類,這些都是耗材。
除了節約,還要有回收。回收後可對已損耗的資源進行再利用。這個不用多說。
其三,是開發新資源。所謂的新資源,其實是人類沒有發現或沒有利用過的資源,它也屬於自然資源。比如,地球上大面積的是水,用水能發電已不是新鮮事,現在人類在開發海水,將海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將這兩類氣體再化合,利用其產生的熱能,且其化合後的產物是水,還可再分解利用。如果成功,這就是對人類最好的可再生能源。但這類能源的利用還是受到不可再生資源的制約。
所以,最合理的利用資源的方法是----節約。

㈢ 4. 舉例說明如何合理利用各種不同的自然資源

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應該做到:
1、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必然要求資源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和諧統一。
2、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必然要求環境資源保護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諧統一。
3、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必然要求環境資源生態文明與「三個文明」建設和諧統一。
舉例:
①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廢料產生並開展回收利用。
②對已產生的核廢料分類收集,必須嚴格遵守有關法規,分別貯存和處理。
③盡量減少容積以節約運輸。
④向環境稀釋排放時對策。
⑤以穩定的固化體形式貯存、貯存和處理的費用,以減少放射性核素遷移擴散。
拓展資料:
自然資源是指自然界中人類可以直接獲得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可分為三類:
1、不可更新資源,如各種金屬和非金屬礦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才能形成;
2、可更新資源,指生物、水、土地資源等,能在較短時間內再生產出來或循環再現;
3、取之不盡的資源,如風力、太陽能等,被利用後不會導致貯存量減少。自然保護的中心任務就是保護、增殖(指可更新資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以提高資源的再生和繼續利用的能力,求得環境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的統一。
自然資源具有兩重性,既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又是環境要素。已經被利用的自然物質和能量稱為資源,將來可能被利用的物質和能量稱為潛在資源。自然資源有石油、煤、金屬、天然氣、森林、土地、水、可燃冰、動物、植物等。自然資源指的是地球提供給人類衣、食、住、行、醫所需要的物質原料,也稱為地球資源。陸地上重要的自然資源有六種,它們是淡水、森林、土地、生物種類、礦山、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氣)。

㈣ 如何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

可再生資源指可以重新利用的資源或者在短時期內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自然資源。主要包括生物資源(可再生)、土地資源、水能、氣候資源等。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利用太陽能:太陽能的利用有被動式利用(光熱轉換)、光化轉換和光電轉換三種方式,是一種使可再生能源被利用的新興方式。使用太陽電池通過光電轉換把太陽光中包含的能量轉化為電能。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太陽光的熱量加熱水。利用太陽光的熱量加熱水並利用熱水發電。利用太陽能進行海水淡化。
二、充分利用核能。核能最大的用途是發電,還可以用作其它類型的動力源、熱源等。
三、充分利用地熱能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運用地熱能最簡單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這些熱源,運用鑽探的手段來獲取地熱能。地熱能的利用可分為地熱發電和直接利用兩大類。
四、充分利用水力資源。通過水力發電工程開發利用,將水流體中含有的能量天然資源,轉化為人類可以利用的能源,例如水力發電。
五、充分利用風能。風力發電就是應用風能的一個典型例子,風能本身環保,低碳,但是地域限制較大,如何利用好風能一直是我們需要探討的課題。風能可為溫室氣體減排帶來巨大潛力。陸上風能已在許多國家得到迅速推廣,更多風能並入供電系統在技術上也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礙。
六、充分利用生物質能。依據來源的不同,可以將適合於能源利用的生物質生物質分為林業資源、農業資源、生活污水和工業有機廢水、城市固體廢物及畜禽糞便等五大類。其蘊藏量極大,僅地球上的植物,生產量就像當於人類消耗礦物能的20倍。在各種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質是貯存的太陽能,更是一種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轉化成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 。
七、充分利用海洋能。海洋能是海水運動過程中產生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溫差能、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海流能、鹽差能等。
八、充分利用地熱能。
九、充分利用潮汐能。
十、充分利用鹽差能。 鹽差能是兩種含鹽度不同的水體相混時放出的一種能量。其廣泛分布於陸地江河入海處。兩種水體的含鹽濃度相差越大,它們之間產生的鹽差能就越多。
十一、可燃冰。因其外觀象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可燃冰是替代石油、天然氣的一種重要能源。但暫時不可大范圍使用,還在研究中。
十二、細菌發電,即利用細菌的能量發電。作為一種綠色無污染的新型能源,細菌發電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逐步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㈤ 人類應該怎樣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資源的浪費,提高資源的開采技術,注意資源的重復利用和可在生能源

㈥ 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現代社會的生活和生產,很多方面都離不開礦產資源。 拿大多數家庭的廚房來說,就是一個礦物產品的展覽室: 做飯用的鋁鍋,炒菜用的鐵鍋,調味用的食鹽,盛飯用的瓷碗, 還有燒飯用的燃料——煤或天然氣,以及許多的瓶瓶罐罐, 都是由礦物經過加工做成的。至於現代工業生產中製造火車、 輪船用的鋼鐵,製造飛機用的鋁,火力發電用的煤, 化學肥料用的磷,等等,更離不開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 它的形成一般都需要經過千百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時間。 目前開采一點就少一點,難以再生,因此, 對礦產資源更要愛護和合理利用。 現在,對礦產資源的開采、利用, 不少地方存在著嚴重浪費和破壞環境的現象。因此, 對礦產資源一定要有計劃地勘探,合理開發,綜合利用, 認真執行國家的礦產資源法,做好礦區的環境保護工作。 對開采後的礦區地表,要進行樹木復植或復懇。�0�2

㈦ 什麼是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是環境保護的重要措施之一。

自然資源可分為3大類:①生態資源(恆定資源),如光、熱、水、風力、潮汐等;②生物資源(可再生資源或可更新資源),如動物、植物、微生物、土壤等;③礦產資源(不可再生資源或不可更新資源),如天然氣、煤炭、石油等。

自然資源是人類生產和生活資料的基本來源,是社會文明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如果資源退化了,枯竭了,就要阻礙生產的發展。采礦工業如果實行盲目開采,就會帶來礦產資源枯竭。一個人不能離開水、空氣、陽光、土地等等,這些資源一旦缺少,就會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威脅。

我國自然資源雖然總量較多,但人均佔有量少。如礦產資源潛在價值居世界第三位,可是每人的佔有量卻低於很多國家。又如水資源,每人平均僅2700立方米,大大低於世界每人平均11000立方米的佔有量。再如有林地,人均只有1.7畝,而世界人均佔有林地面積是15.5畝。

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勢必要影響和改變環境;同時,我國保護生態環境的能力較低,又影響了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例如,人類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如果不符合當地的生態環境特點,生態平衡就會遭到破壞,出現嚴重的自然災害。

對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就是對環境的最好保護。對此,人們必須樹立正確的觀點,認識到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就某一種資源來說,在一定條件和一定時期內,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珍惜各種自然資源,是全人類的責任。

㈧ 怎樣合理利用我們的自然資源

從起始原料出發,發展原子經濟性的,高選擇的利用自然資源從環境友好,經濟可行的方面考慮,大力發展新型清潔能源,更多的使用可再生資源(如發展生物質能)

㈨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資源緊缺與嚴重浪費土地而出現人地矛盾,積極探索土地資源的科學管理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1、總體規劃,合理配置土地資源

由縣政府組織,聯合農業、國土資源、工信、財政等部門,聘請相關專家,召集各鄉鎮相關負責人,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結合縣域經濟的發展現狀,認真分析,科學對全縣的農村土地資源利用進行總體規劃,各鄉鎮對其土地資源使用進行詳細規劃。

規劃過程應堅持節約用地、集約用地,因地制宜,科學發展與合理布局,同時考慮到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

2、嚴格永久基本農田保護

對永久基本農田實行重點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佔用或者改變用途。一般建設項目不得佔用永久基本農田,重大建設項目選址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必須對佔用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補劃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嚴格論證,報自然資源部預審

3、引導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土地流轉

土地流轉的目的是使土地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需要一定的投入和現代科技支撐,而農民在這方面的能力很有限。如果引進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土地流轉,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公司+農戶」等合作方式,農民負責按標准生產,並按合理價格定向售出,這樣能有效發揮各自優勢。

4、加強土地整治與基礎設施建設

土地整治主要是針對溝系交錯、地類交叉、渠系老化等土地現狀,進行水利設施配置、道路和林網建設,從而改變農業生產基礎條件,降低生產成本,使其易於實現機械化生產,擴大農田面積,實現農業增產增效。



目前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土地資源流失現象嚴重

土地資源作為一種有限的資源,一旦對其進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則會導致土地資源數量減少。當前土地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土地資源流失的現象,這是由於人類的亂砍濫伐導致地面上植被減少,造成水土嚴重流失。

同時城鎮化和工業的快速發展,人類過度開發,導致耕地和基本農田被佔用,使耕地面積銳減。

2、土地資源的質量不斷下降

當前工業的快速發展及人口數量的增多,導致廢棄物的排放量不斷增加,這對土地資源帶來較大的污染,造成土地資源質量下降。再加之農業、林業和牧業發展過程中粗放式的經營模式,導致土地資源流失、鹽漬化和荒漠化現象不斷出現,影響了土地的生產能力和收益。

3、土地資源浪費現象嚴重

在當前城市建設過程中,存在非法佔用耕地和土地空置浪費的現象,這不僅無法有效的發揮出土地資源的價值,而且還會造成土地資源後備不足問題,會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帶來較大的制約影響。

㈩ 如何合理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既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禮物,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 展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人類若想永續利用和保護好自 然資源,就必須遵循一定的科學原則。鑒於可再生資源的周期性和不 可再生資源的有限性,為達到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我們必須堅 持適度、科學的原則。

適度就是要合理利用,即可承受的開發強度、避免浪費和破壞, 同時兼顧當代人和後代人的需求。科學就是要用科學的技術保證最大 限度地綜合利用自然資源、用科學的理念保證以最正確的方式利用自 然資源。例如,對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應在滿足涉及國計 民生需求的情況下,盡量少開采,多開發清潔、可持續利用的風能、 太陽能等替代能源。對漁業資源等可再生資源的利用,要通過限制漁 獲量、規定禁漁區和禁漁期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