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問: 園林樹木種質資源保護及保存的方法 以及 園林樹木種質資源的利用途徑
讓樹受到充足的陽光
『貳』 種質資源分類的定義及重要性是怎麼樣的
每一種植物所包含的植物學意義上的種往往不止一種,例如通俗名稱梨之下包含砂梨、秋子梨、華北梨、西洋梨、川梨等,有野生的、半野生的,也有栽培的。同時在一個種內常含有多數特徵不同的品種。果樹種質資源中栽培歷史越久、分布范圍越廣者,則共同品種資源的數目越多。蘋果、梨、桃、葡萄、栗、柿、棗等栽培歷史悠久,分布范圍廣,所以品種資源的數量也特多。由於果樹栽培技術和遺傳育種的進展,新類型的種質日益增多,為使果樹工作者不至於因種質豐富、品種資源復雜繁多而難辯優劣或加以區別,更充分地利用果樹種質資源,必須對各種果樹種質資源的特性、特徵、經濟性狀有一明確了解,以便統一命名、分類,即所謂的果樹種質資源分類。科學地進行分類,可以使果樹工作者正確地認識和區別種質資源,反映資源的歷史淵源和系譜關系,反映不同資源彼此間的聯系和區別,為調查、保存、研究、評價和利用落葉果樹種質資源提供依據。
『叄』 種質資源的分類方法有哪些
日本田中長三郎博士在其《果樹分類學》中,以種為基本單位,認為全世界所有的果樹種類(包括原生種和栽培種,也包括砧木和野生果樹)多達2792種(另有110個變種),分屬於134科,659屬,其中比較重要的有300個種,包括約18科140個種(變種)的落葉果樹,其中主要栽培、面積和產量最大的有蘋果、梨、桃和葡萄。俞德浚先生在《中國果樹分類學》一書中指出,初步統計,中國共有果樹分屬59科,158屬,670餘種。其中尤以薔薇科、芸香科、葡萄科、鼠李科、無患子科、桑科等種類最多,經濟價值也最高。
果樹分類的方法多種多樣,包括植物學分類、園藝學分類或果樹栽培學分類等等,在此我們略作介紹。
1.植物學分類
依據自然分類系統(或稱系統發育分類)將果樹植物分類,即按界(Kingdom)、門(Phylum)、綱(Glass)、亞綱(Subclass)、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的梯級結構順次進行的分類體系。如西府海棠按植物學分類可表達為植物界(Plants)、種子植物(Spermatophyta)、被子植物(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Diotyledone)、薔薇科(Rosaceae)、蘋果屬(Malus)、西府海棠(micromalus)。此分類方法對果樹植物的系統發育、資源開發利用、砧木和授粉樹的選擇及品種改良等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園藝學分類
分類方法很多,最簡單地是將果樹分為水果和堅果兩大類;按葉生長分為落葉果樹和常綠果樹兩類;按果樹的生長習性分為喬木果樹、灌木果樹、藤本果樹和多年生草本果樹四類;按果樹植物適宜栽培氣候條件分為熱帶果樹、亞熱帶果樹和溫帶果樹三類等等。
3.果樹栽培學分類
對果樹的命名原則,在此也略作介紹。根據國際植物命名法則對果樹植物進行命名。法則主要原則為:①一種植物只能有一個合法的拉丁學名;②拉丁學名採用雙名制,即一個屬名和一個種名。屬名在前,種名在後;③屬名用名詞,首字大寫。種名用形容詞,首字小寫;④植物的全部種名應包括種名命名者的姓氏,放在種名之後,首字大寫;⑤合法的學名必須附有正式發表的拉丁文描寫;⑥若一種植物已有兩種或更多的學名時,只有最早且不違背命名法則的為合法名稱。
果樹栽培學上,根據果樹的生物學特性相近似、栽培管理措施大體相似的原則,按下述三個依據分類(表2-4-1)
表2-4-1 果樹種類的果樹栽培學分類(續)-1
4.按來源分類
(1)本地種質資源
是指在當地的自然條件和栽培條件下,經過長期的培育和選擇獲得的果樹品種或類型。這類種質資源往往對自然條件有較高適應性、抗逆性,既可直接利用,也可通過改良加以利用,或是作為育種的重要原始種質材料。
(2)外地種質資源
是指從國內外其它地區引入的果樹品種和類型。正確地選擇和利用外地種質資源,可以豐富本地的落葉果樹種質資源。
(3)野生種質資源
是指自然野生的、未經人們栽培的野生果樹。這類種質資源具有豐富的抗性基因,但經濟性狀較差,食用品質低劣,往往是用作砧木的重要資源或育種工作中目的基因的攜帶者。
(4)人工創造的種質資源
是指應用雜交、誘變等方法所獲得的種質資源。因為在現有資源類型中,並不是經常有符合我們需要的綜合性狀,只從自然種質資源中進行選擇,常得不到滿意的結果,這就需要人工去創造,以期能得到基因重組和基因突變所產生的優良生物學特性和經濟性狀的新類型或品種。
『肆』 國家植物種質資源系統是怎樣的
美國建立了「國家植物種質資源系統」,保存種質33萬份。該系統的組成如下:國家種子貯藏實驗室、地區引種站、國家種質資源實驗室、植物探險家、作物咨詢委員會、種質資源信息網。該系統致力於保存各種作物的遺傳特性,從世界各地系統地搜集種質資源,並對其進行保存、鑒定和分類,使之能為人們有效地利用。該系統由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中心負責協調,參加單位有聯邦、州、私人組織和研究單位。該系統關於作物種質遺傳特性的數據資料,通過國家種質資源實驗室的計算機,傳送到農業部的計算機中心,國立種子貯藏庫的遺傳基因的資源信息則保存在農業部計算機中心。該中心可隨時向民間研究人員提供這些檔案資料。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主持,浙江大學計算機系人工智慧研究所等12個協作單位聯合攻關,建成了「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數據系統」,獲1991年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該系統貯存了141種作物、27萬份種質、1259萬個數據,總數據量達到590兆,是我國最大的農作物種質資源資料庫,數據量僅次於美國。這些單位合作完成了我國第一部《農作物品種資源信息處理規范》,為制定國家種質資源信息處理標准奠定了基礎。該系統適用於不同農作物和不同類型數據結構。通過設置高層管理控制層技術,在國內首次使用統一軟體管理141種作物種質信息。整個系統有87個功能模塊,307個子功能模塊,37000多行源程序,具有數據維護生成、查詢、報表列印、分類統計、數據連接變換等功能,並在微型機上首次實現了400個以上大樣本快速聚類分析和多元統計分析,開發了作物系譜分析、圖形分析、多欄位分類等功能,還建成了國家作物種質資源資料庫配套的印刷系統。此項成果對發展我國農業科學具有很高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當前,發達國家已把種質資源信息的存貯范圍由作物的基本情況等擴展到細胞組織和DNA結構。北歐有人曾提出的一個作物育種模式就包括DNA結構。目前,我國也正在把種質資源信息的管理范圍逐步提高到分子遺傳學水平。
『伍』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的科研平台
科研中心
截止到2010年,已建成2個國家級工程技術分中心、2個部級檢測中心和2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分別為:1個國家薯類作物(木薯)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1個國家重要熱帶作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品資所基地(分中心)、1個農業部熱帶作物種子種苗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1個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測試(儋州)分中心、1個海南省熱帶農業種質改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1個海南省熱帶果樹栽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種質圃
截止到2010年,已建成了1個較大規模的熱帶作物種質保存庫,由6個熱帶作物種質圃和1個熱帶植物園組成的熱帶作物活體種質保存圃。率先在中國建成了總面積600平方米和總容量10萬余份的熱帶作物種子低溫保存中期庫和離體保存庫。建成了熱帶牧草種質圃(中國最大的熱帶牧草種質保存中心及牧草活體保存中心)、木薯種質圃、熱帶果樹國家種質圃(儋州分圃)、熱帶蔬菜種質圃、熱帶花卉種質圃、南葯種質圃等6個專業熱帶作物種質圃和熱帶植物園(儋州)組成的熱帶作物(含熱帶野生植物)活體保存圃。收集保存了包括熱帶野生植物在內的熱帶作物種質資源2萬余份。
實驗室
農業部熱帶作物種質資源利用重點開放實驗室,2008年7月批准成立,依託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建設。
研究方向
(一)熱帶作物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鑒定與評價
1.熱帶作物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2.熱帶作物種質資源的系統評價
(二)熱帶作物種質優異基因資源的挖掘
1.主要熱帶作物重要性狀的分子標記
2.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挖掘熱帶作物的優異基因
(三)熱帶作物種質資源創新利用
1.利用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和農藝性狀評價技術體系,高效篩選
2.優化雜交組合和雜交技術
3.建立突變育種技術體系
4.構建高效基因轉化體系
試驗站
在雲南德宏、廣西武鳴、四川攀枝花、海南昌江和樂東等地建立了試驗站,作為展示研究所成果與技術的窗口,開展區試、中試的穩定場所,加強與地方合作的紐帶。
農業科技110服務站
2008年7月28日,在海南省科技廳和儋州市科技與信息產業局的支持幫助下,舉行了海南省農業科技110儋州市畜牧服務站掛牌儀式,正式開始籌建工作。
服務站配備7名專職技術人員,每天安排技術人員值班服務。服務站內設立專業技術小組,分別為牧草專業組,養雞專業組,養羊專業組,養豬專業組,獸醫組;每個專業組設立組長和組員,在接待求助時,值班人員不能解決的轉交專業技術人員處理,跟蹤回訪由專業組技術人員跟蹤回訪。
截止到2010年,共接待來訪、來電求助238人次,電話回訪208次,下村服務30次。服務內容包括:豬飼料配方,豬疾病救治,種豬飼養管理,黑山羊種羊選購,羊補充飼料配方,舍飼養羊技術,羊病防治,牧草品種選擇、種植及加工利用,養鵝技術,養雞技術,種苗求購等。
『陸』 果樹種質資源收集的方法有哪些
種質資源收集時所選用的材料,有的為枝條,有的是種子,還有的是苗木,也可能是其它器官或繁殖體。這要根據種類和品種、收集時間和地點等因素而定。如果收集的材料為種子,則要求種子成熟、充實、飽滿、具有高度的生活力;如果收集的材料為枝條,則要求採用長勢中等、強壯的枝條,剪去枝條基部和頂部不充實的芽,並要用當地的砧木嫁接繁殖;如果是苗木等繁殖體,要附合其規律和質量等的要求,以保證收集的成功。
資源收集的數量,要根據樹種生長習性和營養面積的大小,繁殖的難易,保存的數量來確定,為了對收集的材料進行選擇、整理,收集的材料原則上應適當多些。
資源的收集工作必須有專人負責,並詳細記載資源名稱、收集地點和日期,收集人名稱、苗木繁殖年月等項。在收集到種苗或材料後,應立刻進行檢疫和消毒,防止霉爛和乾枯。
(一)當地種質資源的收集
當地的優良品種或品系,對當地的自然條件有很大的適應性,並有一些突出的優點(如抗性或耐性強等),這類資源較好收集,往往不存在鑒定或生態適應性等問題,只要採用適當的材料(夏芽、帶根的壓條、插條、萌櫱、休眠接穗等無性系或種子)就地保存即可。但在收集時要根據種質庫的容量等條件選擇有代表性的種質進行收集。
(二)野生種質資源的收集
為了獲取一個屬內全部的有利基因,必須收集這個屬內每個種的野生植物單株,這些植物往往不能直接食用,但具有許多栽培品種缺乏的抗病、抗蟲、抗旱、抗澇、抗寒等抗性遺傳基因,多數可作砧木或作為具有潛在利用價值的種質進行收集。
這類種質資源的收集時間以花期或果實成熟期為宜,因此期能對種質資源的花的類型,開花結果習性,果實經濟性狀等進行鑒定和收集標本。
收集這類種質時應注意某些特定性狀、特別是經濟性狀和抗性。如早熟、矮化習性、抗病蟲害性能以及耐不同土壤條件、耐寒及耐熱能力等。收集區域應注重種類豐富的遺傳多樣性中心和經常出現某些特異性狀的地區,並盡量收集地理分布、生態分布比較廣泛的野生群體,特別是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依然生存的植株。
(三)外地種質資源的收集
科學地引進外地種質資源,可以豐富本地的資源,是收集落葉果樹種質資源的一條重要途徑。如我國從國外引進的蘋果、葡萄、核桃等現已在我國大面積栽培,並成為重要的果樹樹種。外地種質資源是指從國內外其它地區引入的果樹種質資源,包括簡單引種和馴化引種,這類種質資源的收集比較復雜,收集時要進行調查與生態對比分析,然後再確定是引入種子還是無性繁殖體,一般來講,馴化引種必須收集種子,簡單引種可引進接穗或無性繁殖材料。
1.外地種質資源收集前的考察和研究
外地種質資源在收集前,要對生態型、個別生態因子等進行考察和研究。因為同一生態的品種群,多數屬於在相似的自然環境和栽培條件下形成的,因此在生育期、抗逆性和適應性等方面具有相似的特點。總體上講,同一生態地區、不同產地的品種或種在氣候適應上具有較多的共性,相互進行種質收集比不同生態型地區間進行收集成功的可能性大。
個別生態因子的研究包括溫度、日照、降水和濕度、土壤理化特性和其它生態因子,這些生態因子在「南樹北移」或「北樹南移」時,往往有某一種生態因子成為主導因子,如在「南樹北移」時極端最低溫度和冬季旬平均氣溫可能成為主要限制因子,在種質收集時一定要注意對此進行詳細研究。
除對上述生態因子進行研究分析外,還應對收集品種的起源與分布、適應性相近品種在本地區的表現、前人收集實踐的經驗教訓等進行研究。對一些抗性種質的收集,可以從病蟲害經常發生的地區收集抗性類型。
2.外地種質的收集方法
(1)可通過調查收集,或通信郵寄進行,也可通過國內、國際間的學術訪問、學術交流的機會收集,收集的數量不宜多(3—5株)。
(2)收集時一定要嚴格遵守檢疫和編號登記制度,特別收集抗病蟲種質時,千萬不要把病、蟲的繁殖體一同帶進,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3)收集後的外地種質要進行中間繁殖,多點試驗,再進行大規模推廣。
(4)對生態適應型以外的種質收集,宜採用種子(大量)多代連續馴化和逐代遷移馴化法進行逐步收集。
『柒』 美國的國家植物種質資源系統由哪些組成
美國建立了「國家植物種質資源系統」,保存種質33萬份。該系統的組成如下:國家種子貯藏實驗室、地區引種站、國家種質資源實驗室、植物探險家、作物咨詢委員會、種質資源信息網。該系統致力於保存各種作物的遺傳特性,從世界各地系統地搜集種質資源,並對其進行保存、鑒定和分類,使之能為人們有效地利用。該系統由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中心負責協調,參加單位有聯邦、州、私人組織和研究單位。該系統關於作物種質遺傳特性的數據資料,通過國家種質資源實驗室的計算機,傳送到農業部的計算機中心,國立種子貯藏庫的遺傳基因的資源信息則保存在農業部計算機中心。該中心可隨時向民間研究人員提供這些檔案資料。
『捌』 種質資源庫的附中國國家種質庫介紹
國家種質庫保存對象是農作物及其近緣野生植物種質資源,這些資源是以種子作為種質的載體,其種子可耐低溫和耐乾燥脫水。國家種質庫在接納到種子後,需對種子進行清選、生活力檢測、乾燥脫水等入庫保存前處理,然後密封包裝存入-18℃冷庫。入庫保存種子的初始發芽率一般要求高於90%,種子含水量乾燥脫水至5%~7%,大豆8%。根據科學家估算,在上述貯藏條件下,一般作物種子壽命可保存50年以上。至2001年底,國家種質庫貯存的種質數量已達到33萬余份,長期保存的種質數量處於世界第一,為我國作物育種和生產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該進展---「我國建成世界上最大種質資源庫」被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為「2001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排列第4位
『玖』 什麼是植物的種質資源
種質(germplasm)是指親代通過生殖細胞或體細胞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種質資源(germplasm:resources)是種質的載體,是植物育種的基礎,只有擁有大量的種質資源才可能選育出優良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