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旅遊資源包括哪些
擴展閱讀
鑽石局悟空怎麼打 2025-05-20 07:11:59
資源整合怎麼去掉 2025-05-20 07:05:38

旅遊資源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5-05 00:55:46

⑴ 旅遊資源類型有哪些

1、人文旅遊資源: 是指能夠吸引人們進行旅遊活動的古今人類所創造的物質實體或以其為載體的神話傳說、名人軼事等。

2、歷史文物古跡——歷史遺跡、建築遺址、石窟石刻等

3、民族文化及其載體——主要包括可視、可感、可參與的特殊民俗禮儀、習俗風情、節日慶典、民族藝術和工藝等。

4、宗教文化資源: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參觀游覽型的宗教建築藝術,如壇、廟、寺、觀、帶有人格神色彩的大型塑像,以及賦予其中的裝飾、雕塑、壁畫、楹聯、碑刻等; 另一類是這些宗教建築和藝術本身營造的宗教活動場所。如各種宗教的神職人員佈道求法,現代旅遊者中也有大量專為求神拜佛而光顧宗教寺廟道觀的。

5、城鄉風貌:具有視覺形象的歷史文化名城、獨具特色的現代都市風光,具有清新質朴的田園風光、古鎮村落等。

6、現代人造設施:富有特色、具有規模、某種特殊意義和影響力的大型工程及文化設施。

7、飲食購物:包括各種富有特色的地方風味美食、特產名品、特色市場與著名店鋪等。

我國旅遊旅遊區級別:

一級旅遊區:旅遊資源品位突出,其歷史價值或科學價值或藝術價值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意義,或其資源珍貴、稀少與奇特程度,在國內屬於獨有或罕見景觀。年接待旅遊人次在50萬以上。

二級旅遊區:旅遊資源品位突出,其歷史價值或科學價值或藝術價值在國內具有代表意義,或其資源珍貴、稀少與奇特程度,在國內屬於獨有或罕見景觀。年接待旅遊人次在30萬以上。

三級旅遊區:旅遊資源品位突出,其歷史價值或科學價值或藝術價值在本級行政區具有代表意義,或其資源珍貴、稀少與奇特程度,在國內屬於獨有或罕見景觀。年接待旅遊人次在10萬以上。

四級旅遊區:旅遊資源品位突出,其歷史價值或科學價值或藝術價值在本地區具有重要意義,或其資源珍貴、稀少與奇特程度,在本地區屬於獨有或罕見景觀。年接待旅遊人次在3萬以上。

⑵ 旅遊資源都有哪些價值

1、旅遊價值是旅遊活動的效應。對於旅遊價值的研究,是基礎旅遊學和價值哲學的共同任務,對於旅遊學科體系的完善和旅遊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界定了旅遊價值的內涵,分析了旅遊價值的本質特徵,闡述了旅遊價值的評價標准,探討了旅遊價值的實現過程。

2、旅遊資源除了經濟、 游覽 等價值外還要看這個 旅遊地 本身的特性去發現其他價值,比如歷史研究價值、學習價值、養生價值等等。比如那些歷史遺跡、彰顯歷史人民智慧的所在的、與科技相關的、空氣非常好且可以鍛煉身體的,等等,因地制宜。

⑶ 旅遊資源分類

1、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是我國旅遊界中經常用到的概念,然而,這個概念在歐美國家卻很少提及。在大量的歐美旅遊學術文獻中,最常用到的和旅遊資源概念接近的詞是「旅遊吸引物」(Tourism Attraction)。不管這兩個詞本身有何差異,它們在概念或是定義上的眾說紛紜卻是極其相似的。

楊振之(1997)認為,旅遊資源的結構表現為旅遊的三大要素:主體、客體和介體的相互吸引。因此,所謂旅遊資源,「除了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外,對於旅遊者來說,就是旅遊目的地及有關旅遊的一切服務和設施;對於旅遊地來說,就是客觀存在著的客源市場。旅遊資源是關於旅遊的主體、客體、介體相互間吸引性的總和」楊振之(2002)又認為,旅遊資源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它應包括以下幾大類:1、自然旅遊資源;2、人文旅遊資源;3、服務旅遊資源;4、旅遊設施和基礎設施資源;5、其他新興的資源類型。

因此,旅遊資源這一概念在邏輯上分為內涵和外延兩部分,傳統的定義,即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是它的內涵、內核。而隨著旅遊業向深度發展,旅遊資源的外延將越來越寬泛,類型將越來越多。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道理,如果仍然將它限制在一個傳統的、狹小的范圍內,就會發現,我們的觀念跟不上旅遊業的發展。今後還將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資源成為旅遊資源的一個部分。

2003年5月開始推行的《旅遊資源分類、調查和評價》國家標准(GB/T18972一2003)將旅遊資源定義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

綜合這些定義,可以看到,它們的共同點正如孫文昌(1997)所說,「那就是強調了旅遊資源具有吸引旅遊者這一屬性,我們稱之為旅遊資源的理論核心」。它們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旅遊資源包括的內容方面。有些定義認為旅遊資源主要局限於旅遊目的地具有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有些定義則認為旅遊資源的定義應當寬泛一些,可以涵蓋勞務和設施等,還有的定義掙脫旅遊目的地的地域束縛,從旅遊系統的層面上來探討旅遊資源的內容。實際上,它們之間的分歧本質上是對旅遊資源應該是旅遊吸引資源還是旅遊產業資源的認識差異(宋子千、黃遠水,2000)。

從規劃或是策劃角度探討的旅遊資源,更多的還是集中在具有旅遊吸引力的有形或無形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勞務、設施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盡量整合各類資源使之轉化為產品,使資源的自然或人文稟賦轉化為旅遊產業的工具。這種概念上的爭論並沒有對策劃或規劃實踐中如何界定旅遊資源產生大的影響,因為概念包括的內容越多,在實踐操作中的模糊性和難度就越大,干擾也越大,而有經驗的策劃和規劃人員是很懂得挑選需要的內容的。對於策劃師與規劃師來說,最見功夫的是如何將各種旅遊資源及旅遊業各要素進行巧妙的整合和配置。

由於對旅遊資源概念認識的差異,旅遊資源分類也因此而有所差異。認為旅遊資源單純是由自然和人文因素構成的,相應地就把旅遊資源劃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或是人文、自然兼而有之的綜合類(艾萬鈺,1987;周進步、龐規荃,1998),或者以自然、人文要素中佔主導地位的因素來進行分類(孫文昌、郭偉,1997),這也是較為普遍的分類方法。而其他學者結合自身對旅遊資源的認識,分類也表現出相應的差異。如楊振之(2002)在此基礎上添加了服務旅遊資源、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資源,以及其他新興的旅遊資源等。《旅遊資源分類、調查和評價》(GB/T18972一2003)除了一般的自然和人文類外,還添加了旅遊商品類,同時,在其若干業類中也有很多有異於傳統的認識。

除了按照資源屬性對旅遊資源進行劃分之外,還有很多學者從其他角度對旅遊資源進行了劃分。如辛建榮、杜遠生等(1996)從資源的平面展示和主體配置關系角度將資源分為聚匯型、輻散型、單線型、環線型、方矩型、疊置型、凌空型等數種,葉傷夫(1988)提出了聽覺旅遊資源的概念,傅文偉(1994)按資源開發利用的變化特徵將旅遊資源劃分為原生性和萌生性旅遊資源兩大類,郭康(1990)提出了旅遊資源的動態分類概念,即穩定類旅遊資源和可變類旅遊資源等。

盡管旅遊資源的分類方法千差萬別,但是從旅遊策劃或規劃的角度上看,實行分類後的數據應當容易管理、有意義而且易於操作。因此,在實踐過程中,應當盡量避免不同分類方法的交叉使用。

2、旅遊吸引物

與旅遊資源概念類似,歐美學者對旅遊吸引物也缺乏一個權威定義。Gunn等(2002)認為吸引物就是「為了遊客的興趣、活動和享樂,通過設計、管理而開發的地方」。英國旅遊協會(EnglishTourismCouncil,ETC)對旅遊吸引物的定義就要長得多,該協會認為,旅遊吸引物是「一種永久固定的游覽目的地,它的一個基本目標是允許公眾因娛樂、興趣或教育的需求而進入」。它不是一個主要提供體育、戲劇或電影的零售市場或地點。作為吸引物,必須在每年預先確定的時間向公眾開放,而無需事先預訂,同時,它應該能吸引本地居民、旅遊者或一日游遊客。另外,吸引物必須是獨立的,要求進行獨立管理,並直接從遊客那裡獲取收入。」許多學者認為ETC的定義已經不再符合現狀,例如,蘇格蘭的一些觀光吸引物只是可能而不是必須收取門票;英國許多景區的遊客門票預訂系統也存在缺陷等(Leask,2003)。

盡管對旅遊吸引物的定義存在很多差異,但其本質正如Swarbrooke(2000)所說「旅遊吸引物是旅遊業的核心,是人們想去一個地方旅遊的動機」。Richards(2001)也指出,旅遊吸引物「確實為很多旅遊活動提供了一個中心,並且是參與旅遊業競爭的各目的地的重要因素」。

⑷ 旅遊資源有哪些類型

(1)按地理范圍分類。按旅遊者到達目的地的地理范圍劃分,旅遊活動可以分為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

國際旅遊。國際旅遊是指跨越國界的旅遊活動,分為入境旅遊和出境旅遊。入境旅遊是指他國公民到本國進行的旅遊活動,出境旅遊是指本國公民到他國的旅遊活動。

國內旅遊。國內旅遊是指人們在居住國內進行的旅遊活動,包括本國公民在國內的旅遊活動,也指在一國長期居住、工作的外國人在該國內進行的旅遊活動。從旅遊發展的歷程看,國內旅遊是一國旅遊業發展的基礎,國際旅遊是國內旅遊的延伸和發展。

(2)按旅遊性質和目的分類按旅遊性質和人們出遊的目的劃分,旅遊活動可分為六大類:

一是休閑、娛樂、度假類。屬於這一類旅遊活動的有觀光旅遊、度假旅遊、娛樂旅遊等。

二是探親、訪友類。這是一種以探親、訪友為主要目的的旅遊活動。

三是商務、專業訪問類。屬於這一類的旅遊活動有商務旅遊、公務旅遊、會議旅遊、修學旅遊、考察旅遊、專項旅遊等,也可將獎勵旅遊歸入這一類,因為獎勵旅遊與遊客個人職業及所在單位的經濟活動存在緊密關系。

四是健康醫療類。主要是指體育旅遊、保健旅遊、生態旅遊等。

五是宗教朝聖類。主要是指宗教界人士進行的以朝聖、傳經佈道為主要目的的旅遊活動。

六是其他類。上述五類沒有包括的其他旅遊活動,例如探險旅遊等。

(3)按人數分類。按參加一次旅遊活動的人數劃分,旅遊活動可分為團隊旅遊、散客旅遊和自助旅遊。

團隊旅遊。團隊旅遊是由旅行社或旅遊中介機構將購買同一旅遊路線或旅遊項目的10名以上(含10名)遊客組成旅遊團隊進行集體活動的旅遊形式。團隊旅遊一般以包價形式出現,具有方便、舒適、相對安全、價格便宜等特點,但遊客的自由度小。

散客旅遊。散客旅遊是由旅行社為遊客提供一項或多項旅遊服務,特點是預定期短、規模小、要求多、變化大、自由度高,但費用較高。

自助旅遊。人們不經過旅行社,完全由自己安排旅遊行程,按個人意願進行活動的旅遊形式,例如背包旅遊,特點是自由、靈活、豐儉由人,很多人認為自助旅遊是一種省錢的旅遊方式,旅遊內容粗糙,可能會有很多危險,旅館沒有預定會有不安全的感覺,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其實,如果深入了解自助旅遊特性,會發現自助旅遊是一種相當精緻有特色的旅遊形態。自助旅遊使所有的花費都可依自己的喜好來支配,行程可彈性調整,又可深入了解當地民情風俗。自助旅遊絕非玩得多、花得少的旅遊方式,而是一種在同一地方花上較多的時間深入了解該地的特色,接觸當地的人與事,看自己想看的東西,走自己想走的路。

⑸ 旅遊資源的定義是什麼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是旅遊業的基礎。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

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包括歷史文化古跡、古建築、民族風情、現代建設新成就、飲食、購物、文化藝術和體育娛樂等,可歸納為人文景物、文化傳統、民情風俗、體育娛樂四大類。


(5)旅遊資源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旅遊資源的特性

1、旅遊資源的多樣性:旅遊資源多種多樣,既有自然形成的,又有歷史遺留下來的和當代新建的,它與旅遊目的的多樣性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2、旅遊資源的壟斷性,即不可轉移性:大家常常稱旅遊業為「無形貿易」,「風景出口」,實際上就是憑借著這些千姿百態的自然和社會文化資源把旅遊者從世界上每個角落吸引到旅遊地來的。

旅遊資源不同於其它各種資源,它有強壟斷性。正如世界建築史上最偉大的奇觀之一的萬里長城,是在別的國家看不到的。正象許多遊客講的那樣,「到了中國,沒有去北京,等於沒有去中國,到了北京,不去游長城,等於沒有到北京。」

3、旅遊資源的季節性:除了會議、商務等形式的旅遊以外,觀光旅遊受季節的制約最大。這特別表現於海濱城市,每到夏季,前來避暑的遊客蜂擁而至,以致於出現了超飽和現象吃、住、行、游、購、娛樂等都出現了問題,以致有人發出「花錢買罪受」的怨嘆。

⑹ 總結旅遊資源包括哪些

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
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包括歷史文化古跡、古建築、民族風情、現代建設新成就、飲食、購物、文化藝術和體育娛樂等,可歸納為人文景物、文化傳統、民情風俗、體育娛樂四大類。

⑺ 我國的旅遊資源有哪些

按傳統旅遊資源觀分類,我國旅遊資源包括自然景觀資源、人文景觀資源、民俗風情資源、傳統飲食資源、文化資源和工藝品資源,以及都市和田園風光資源等。按現代旅遊產業資源觀分類,我國旅遊資源包括觀光型旅遊資源、度假型旅遊資源、生態旅遊資源和滑雪、登山、探險、狩獵等特種旅遊資源,及美食、修學、醫療保健等專項旅遊資源。
學術界按旅遊資源的成因或其屬性分類,將旅遊資源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型。前者是指地貌、水體、氣候、動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所構成的、吸引人們前往進行旅遊活動的天然景觀,具有明顯的天賦性質;後者內容廣泛、類型多樣,包括各種歷史古跡、古今偉大建築、民族風俗等等,是人類活動的藝術結晶和文化成就。也有的將其分為三類,除上述兩大類型外,還有復合型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