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然風景旅遊有哪些資源
旅遊業發展的前提條件,是旅遊業的基礎。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
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包括人文景物、文化傳統、民情風俗、體育娛樂四大類。
⑵ 氣候和氣象旅遊資源主要有哪些類型
常見的氣象旅遊資源類型很多,主要有雨景、雲霧景、冰雪景、霞景、日月景、幻景、極光景等等。
(一)雨景
雨景是旅遊中經常遇到的一種自然景觀。雨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往往給周圍旅遊資源增添無窮的韻味。首先,細雨蒙蒙,使山石林木、小橋流水若隱若現,別具一番朦朧美或意境美。自古以來,我國形成了許多雨景勝跡,如峨眉山十景之一的「洪椿曉雨」,蓬萊十景之一的「漏天銀雨」,還有江南煙雨、巴山夜雨等。其次,雨滴聲聲,雨打「芭蕉」,「雨滴殘荷」,也會增添一份寧靜和韻律美。
然而,雨景作為一種美景,離不開季節的配合,春雨最令人神往,江南的春雨更為迷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雨景還需地形的配合,在一些地形起伏較大的山區,雨景的朦朧美更是多姿多態。
(二)雲霧景
山區雲蒸霧聚,變幻翻騰,歷來就是極具吸引力的勝景,所謂「山無雲則不秀」。黃山雲海為四絕之一。廬山瀑布雲「或聽之有聲,或嗅之欲醉,團團然若絮,蓬蓬然若海」,奇妙萬狀。蒼山的玉帶雲,三清山的響雲,泰山的雲海玉盤,都是奇景。
雲霧景常給人一種身處神仙境地、飄飄欲仙的美妙感受,在山地最為常見,主要是由多變的山地氣候造成的。
(三)冰雪景
雪景配合其他的自然景觀可構成奇異的冰雪風光。雪是純潔的象徵,雪景常把人間裝扮成一個純真無私的世界。自古以來,冰雪景一直是人們樂此不疲的旅遊活動內容。旅遊資源區中以雪命名的景點俯拾皆是,如九華山的「平崗積雪」,嵩山的「少室晴雪」,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西湖十景之一的「斷橋殘雪」等都是著名的雪景,足見雪在構景中所佔地位。世界上許多冰雪資源豐富的地方,先後建設起滑雪運動場,寓觀景與運動於一體,愛好者日眾。我國哈爾濱的冰雪、冰雕盛會是該地最有號召力的旅遊節目。
(四)霞景
霞是日月斜射光,經空氣色散使雲層呈現紅橙黃等彩色,多出現在日出或日落時,常與山地水氣、雲霧相伴隨,主要形式有朝霞、晚霞、彩霞、霧霞等。這種景緻瞬息萬變,五彩繽紛,對遊人很有吸引力。以霞景命名的景點,如泰山岱頂的「晚霞夕照」,浙江東錢湖的「霞嶼鎖嵐」,江西彭澤的「觀客流霞」等。
(五)日月景
日月景從本質上說屬於天文旅遊資源的一種,但由於日月景的觀賞與氣候、氣象、季節和地理環境有很密切的關系,且其景觀與其他天文旅遊資源相比,規律性很強,周期很短,觀賞手段十分簡單,因此在氣象旅遊資源中描述更為恰當。
日月景包括旭日、夕陽、滿月和殘月。遊人到高山、海濱旅遊,都希望能看到日出和日落的景色。有些名山已經形成固定的觀日點,如泰山的觀日峰,廬山的含鄱口,黃山的翠屏樓,峨眉山的金頂。遊人常披星戴月,在日出或日落前趕到上述地點。「旭日東升」是泰山奇觀之一,知名度極高。廬山的旭日景和夕陽景也極盡瑰麗,因有鄱陽湖水光的襯托,更是與眾不同。觀日以晴天和少雲天氣最佳,故需掌握天氣狀況和觀景時間,否則會徒勞跋涉。
月到中秋分外明,滿月象徵著圓滿美好,是人人都喜愛的,如西湖十景之一的「乎湖秋月」等。此外,日月景常常與霞景相伴而生,後者的映襯,使日出、日落景緻更為豐富多彩。
(六)幻景
佛光與蜃景,因其形成機理及成像性質的相似性,我們可以通稱為幻景。二者均由於大氣分子或其中的水汽分子對太陽光線的折射或反射作用而形成。所形成的景觀均為虛像,虛無飄渺,給人一種神秘怪異的感受,但二者出現的區域有很大差別。佛光,是山嶽頂峰出現的一種特殊的光學現象。蜃景則常見於海灣、沙漠、江河及湖泊的上空,有時在山頂也可以發生。
1.佛光景觀
佛光又稱寶光,廬山、峨眉山、泰山、黃山都是有名的觀賞佛光的名山.。峨眉金頂佛光是峨眉十景之一,在無風的晴天下午,日光透過雲層,便會出現以金頂上觀賞者的頭像為中心的七色光環,「光環隨人動,人影在環中」,景色之神異絢麗,莫可名狀。廬山佛光與峨眉山類似,當小天池霧氣彌漫之際,在太陽對方向的雲屏霧牆之上,會出現道道彩色光環。佛光的出現是雲霧中小水滴對光線的折射和衍射作用造成的一種光學現象,但由於各山的環境條件不同,佛光的出現次數及美麗程度也不同。峨眉山雲霧天數最多,濕度最高,風速最小,所以出現次數最多,也最美麗。泰山每年出現佛光七八次,而峨眉山金頂每年可以看到七八十次。
2.蜃景
蜃景即海市蜃樓,是空氣密度在垂直方向的變化而產生折射和全反射,導致遠處地面景物出現在空中或海面上空的一種幻景。(夢溪筆談)雲:「登州海中,時有雲氣,如宮室、台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見,謂之海市。」又傳說中龍所生九子之一的蜃能吐氣為樓,故曰海市蜃樓。山東海邊蓬萊閣是最有名的觀看海市蜃樓之地。遊人立於閣前,凝望霧氣蒸騰的海面,會看到(夢溪筆談)中所述的種種幻景。它由隱達顯,由顯轉隱,持續幾分種到幾十分鍾。此外,廬山五老峰偶爾也可看到這種奇景。
(七)極光景
極光景指高緯度地區高空出現的一種輝煌瑰麗的彩色光像,一般呈帶狀、弧狀、幕狀或放射狀等,明亮時多為黃綠色,微弱時一般為白色,有時帶紅、藍、灰、紫色,或兼而有之。它是由太陽發出的高速帶電粒子使高層空氣分子或原子激發而致的發光現象。這些帶電微粒因受地球磁場作用折向南北兩極附近,分別形成「北極光」和「南極光」,北極光出現在距地球磁極22--27度的地帶,大體上是通過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北部、冰島南部、挪威北部、新地島南部和新西伯利亞群島南部的一個環狀地帶,每年有2/3的天數(245天)可以看到極光,成為該地區吸引遊客的主要自然景觀之一。我國黑龍江的漠河地區、新疆阿爾泰地區也能看到極光。
(八)其他氣象旅遊資源
除上述氣象旅遊資源外,我國還有一些在特定區域條件下才能出現的氣象旅遊資源,如霧凇景、雨凇景和「下關風」等旅遊資源。
霧凇又名樹掛,是在寒冷的天氣里形成於樹枝、電線等物上的白色而松軟的水滴凝結物。這水滴比降下來的雨滴小得多,實際上就是構成雲霧的水滴,霧凇中這些小水滴凝結物之間的空隙很多,因此呈不透明的白色,我國霧凇分布特點是:高山多於平原,濕潤地區多於乾旱地區,北方多於南方。霧凇出現最多的地方在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湖下的濱江兩岸,由於氣溫低,多偏南風,空氣濕度大以及受水電站泄水增溫的影響,常在行道樹上結成潔白冰瑩的霧凇,在柳條上像白鏈銀絲,在松針上像朵朵白菊,姿態各異。吉林霧凇花色眾多,分布密集,出現日數多,有「江城樹掛」之稱。
雨凇是由小雨滴在物體上凍結起來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冰層。雨凇的產生必須是低層空氣有逆溫現象。從上層氣溫高於零度的空氣中下降的雨滴到下層氣溫低於零度的空氣中,便處於過冷卻狀態。過冷卻水滴附著到寒冷的物體表面便立刻凍結成雨凇。雨凇密度小時,為混濁無光澤的冰層;密度大時則成透明的冰層。雨凇的分布是高山區多於平原區,濕潤區多於乾旱區,但南方多於北方,這一點與霧凇相反。我國雨凇日數最多的地方是峨眉山,每年有135天(峨眉山的霧凇有142天)。廬山雨凇也很有名,一到冬季風和日暖時,碧綠的松柏竹杉都披上了銀裝,人稱玻璃世界。
「下關風」是我國雲南大理四景之一,每年的秋冬季節出現,這種景只能感受而不能觀賞,大多用以襯托其他旅遊資源。奇景的形成,是由於蒼山西側的氣壓大於東麓,冷氣流從蒼山橫谷或低緩處越脊而過往下沉,而東側洱海暖濕空氣上升所產生的一種定向風。這種風是大理自然景觀形成的重要因素。
⑶ 旅遊資源包括哪些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是旅遊業的基礎。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包括歷史文化古跡、古建築、民族風情、現代建設新成就、飲食、購物、文化藝術和體育娛樂等,可歸納為人文景物、文化傳統、民情風俗、體育娛樂四大類。
旅遊資源
1.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現象和因素,均稱為旅遊資源。(國家旅遊局2003年頒布《旅遊規劃通則》)
旅遊資源
2.旅遊資源是指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歷史文化遺產,以及直接用於旅遊目的的人工創造物。(保繼剛,1993)
3.凡是足以構成吸引旅遊者的自然和社會因素,亦即旅遊者的旅遊對象或目的物都是旅遊資源。(鄧觀利,《旅遊概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4.從現代旅遊業來看,凡是能激發旅遊者旅遊動機,為旅遊業所利用,並由此產生經濟價值的因素和條件即旅遊資源」。(邢道隆,《談談旅遊資源》)
5.凡能激發旅遊者的旅遊動機,為旅遊業所利用,並由此產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現象和事物均稱為旅遊資源。(高教版與上基本同)
6.對旅遊資源的定義比較確切和規范的是:「所謂旅遊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有吸引力、能激發旅遊者的旅遊動機,具備一定旅遊功能和價值,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國家旅遊局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試行稿)》)
外國理解
西方國家將旅遊資源稱做旅遊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s),與中國不同的是,它不僅包括旅遊地的旅遊資源,而且還包括接待設施和優良的服務因素,甚至還包括舒適快捷的交通條件。
⑷ 自然旅遊資源可以分為哪幾類
根據《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自然旅遊資源分為四大類,即地貌景觀類、水域風光類、天氣氣象類和生物景觀類。自然旅遊資源按其形態特徵和成因歸納為以下幾類:
(1)地貌景觀旅遊資源,如山地景觀、喀斯特景觀、丹霞景觀、砂岩峰林景觀、風成地貌景觀、火山景觀、冰川景觀、海岸景觀等。
(2)水體景觀旅遊資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瀑布、海濱和各類泉水。
(3)生物景觀旅遊資源,包括森林、草原和各種野生動植物、海洋生物。
(4)自然地帶性景觀旅遊資源,如熱帶景觀等。
(5)氣候旅遊資源,如避暑、避寒勝地和四季宜人的溫帶與副熱帶游覽地。
(6)天氣氣象類旅遊資源,特殊的天象景觀,如泰山日出、廬山雲瀑、黃山雲海以及雖可遇不可求但出現頻率較高的峨眉佛光、沙漠海市蜃樓、極地極光等。
(7)其他自然旅遊資源,如特殊自然現象等。在眾多的自然風景旅遊資源中,那些分別以水光山色、奇石異洞、流泉飛瀑、陽光海灘、宜人氣候和珍禽異獸、瓊花瑤草為特色的景象組合,往往形成不同風格的著名風景區,成為人們觀光覽勝、避暑消夏、度假療養和開展各種體育活動的旅遊勝地。
⑸ 氣候及天氣旅遊資源有哪些
氣候和天氣旅遊資源比如吉林的霧凇,泰山日出,黃山日落等
⑹ 我國的氣候旅遊資源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類型多種多樣,因而具有豐富多彩的氣候旅遊資源。
我國東半部具有大范圍的季風氣候,即冬季盛行大陸季風,寒冷乾燥;夏季盛行海洋季風,濕熱多雨。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積大,形成獨特的高寒氣候。西北地區則因僻處內陸,為海洋季風勢力所不及,具有西風帶內陸乾旱氣候。而這種多樣化氣候的形成,與我國的地勢分布有直接關系。
因此,國大部分國土位於溫帶和亞熱帶,四季分明,春夏秋冬景觀變更明顯、反叛強烈,這也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的氣候旅遊的資源。但是同時我國大陸性季風氣候的特點,對旅遊產生了很不利的影響,形成了旅遊業的冷旺季。
我國的氣候旅遊資源主要有:雲霧雨 、冰雪、霧凇、雨凇、佛光、海市蜃樓。
⑺ 氣候條件旅遊資源
氣候旅遊資源是指具有能夠滿足人們正常的生理需求和特殊的心理需求功能的氣候條件。滿足人們正常生理需求的氣候條件是指,人們無須藉助任何消寒、避暑的裝備和設施,就能保證一切生理過程正常進行的氣候條件,即人們俗稱的「宜人的氣候」。是否具備「宜人氣候」條件及其條件持續時間的長短,是非特殊功能的旅遊地開發的先決條件,也是旅遊季節長短的決定條件。因此,氣候旅遊資源不僅存在於以優越的氣候條件為主要吸引力的消寒避暑勝地,而且也是任何一個旅遊環境必不可少的重要構成因素,故稱其為背景旅遊資源。氣候旅遊資源的分布既具有地帶性、特定性特點,又具有普遍性特徵。這是其不同於其他旅遊資源的特殊性。[1]
氣候旅遊資源的特點[2]
(1)持續性和有限性
氣候旅遊資源是一種可再生、可持續利用的資源。一個地區的氣候旅遊資源,每年都有一定量,不及時開發利用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2)季節性和地域性
氣候類型在同緯度地區較為相似,但由於下墊面及大氣環流、地貌形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年際、月際、日夜之間均有著規律性變化。氣象學上以5天為一候,用候平均氣溫來劃分四季,小於10℃為冬季,大小20℃為夏季,10~20℃為春秋季。每個季節呈現不同的景觀,故氣候旅遊資源在時問上有季節性特點。由於地形、位置、海陸分布等因素影響,各地氣候又出現明顯差異,因此地球上的氣候資源千差萬別,在空間分布上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包括了緯度地帶性、干濕度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
(3)整體性和脆弱性
氣候旅遊資源作為構成某一地區地理環境和旅遊景觀的主要因素,對其他旅遊資源的形成往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許多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觀賞都必須藉助一定的氣候背景。氣候旅遊資源與旅遊地其他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互為補充,形成天、地、人、物四維立體的旅遊資源。氣候旅遊資源的脆弱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氣候旅遊資源的有效性降低,風險增大;另一方面是人類的旅遊活動破壞了旅遊地原有的小氣候環境。
氣候旅遊資源的類型[3]
1.世界主要氣候旅遊資源類型。由於世界各地地理緯度,大氣環流,海陸位置及地形條件的差異,導致世界各地氣候類型各不相同,表現出不同的氣候特點,使不同地區具備有不同的氣候旅遊資源。只有了解和認識旅遊資源,才能因地制宜地開展旅遊活動:世界主要的氣候旅遊資源類型如下:
(1)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氣候多在赤道及其附近出現,又稱赤道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6℃左右。最冷月平均氣溫大於20℃,年降水1500~3000毫米,相對濕度80%左右。主要分布於南美亞馬遜河流域、北非剛果河流域及馬來群島赤:直兩側其它島嶼。我國南沙群島屬於此類氣候。
(2)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氣溫年較差及H較差均大於15℃,夏半年氣候與熱帶雨林相似,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有明顯干濕季。典型地區分布在印度、泰國、緬甸。及我國的雲南南部、西沙群島及海南島等地。
(3)亞熱帶乾旱及溫帶千旱氣候,此氣候氣溫年較差大幹20℃,日較差大於30℃左右。空氣乾燥,降雨少,甚至一至數年無雨。主要分布於北非撒哈拉、南非的卡拉哈里、阿扯伯半島、澳大利亞中部及中國西部等地。
(4)亞熱帶季風氣候。此氣候特點為夏雨冬於,夏季氣溫高雨水多,冬季氣溫低雨水少。主要分布於亞歐大陸東岸。
(5)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主要分布於亞歐大陸西岸、地中海沿岸地區。夏季晴朗乾燥,冬季溫暖濕潤。
(6)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東北部地區。
(7)溫帶海洋氣候。冬季溫暖,夏季涼爽,年較差小,降水適中,分配均勻。主要分布於西歐的不列顛群島、丹麥、荷蘭等國及南美的智利和北美太平洋沿岸。
(8)副極地氣候。冬季寒冷漫長,最熱月平均氣溫為0~10℃,無夏季。包括亞洲北部、北美北部和北冰洋沿岸地區。因只適於生長苔蘚、地衣,又叫苔原氣候。
(9)極地氣候。又稱冰原氣候,分布於南:比兩極地區,氣候嚴寒,全年氣溫在0℃以下,絕對低溫可在-70℃左右,冰蓋終年不化。
(10)山地氣候。一種出現於山區的特殊氣候類型。氣候特點因海拔、山峰分布、坡向及山系走向而變化,內部差異大。
2.中國氣候旅遊資源及類型。中國氣候旅遊資源類型多樣,按緯度位置從南到北可分為赤道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和寒溫帶六個熱量帶。按水分條件,全國自東南向西北可分為濕潤、半濕潤、半乾旱和千旱四個類型。此外山區氣候的垂直分異也很明顯。雖然我國氣候類型多,但決定我國氣候基本恪局的是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我國大部分地區為冷高壓控制,風向偏北,氣溫低,降水少,多晴冷天氣;夏季,受夏季風影響,氣溫較高,降水充沛。
我國大部分地區位於適於旅遊活動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從氣溫和干濕狀況來說氣候條件十分優越,我國從南到北,從東南到西北,氣候類型很多,還有不同高度山地氣候和海濱氣候。由於下墊面的影響,小氣候類型更為復雜多樣,因此可以發展多種氣候旅遊。華北平原四季分明;雲貴高原四季如春;南嶺以南終年少見霜雪,長夏無冬;東北北部冰封雪蓋,長冬無夏。各地氣候的差異,便於組織與氣候條件相適應的多種旅遊活動。即使在同一季節,也可以在全國開展多種氣候旅遊:隆冬季節在海南島可以避寒,還可以進行滑水、帆船等水上娛樂活動;而在哈爾濱可以觀賞「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也可以組織滑雪、冬獵、觀賞冰雕等旅遊。
3.小氣候旅遊資源。近地1~2米高度空氣層內因土壤、植被等差異所產生的特殊氣候統稱小氣候。小氣候特徵的空間水平尺度一般不越過10公里,垂直范圍不越過1公里。近地1~2米高度層稱「貼地層」,故亦稱「貼地氣候」。這一層是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物活動的場所,也是人們旅遊活動的主要場所,故小氣候與人類旅遊活動的關系極為密切。小氣候的形成與下墊面的關系極為密切,因此,人類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小氣候。小氣候的差異是引起人們近距離旅遊的一個主要因素之一,如從城市氣候轉到湖濱氣候、森林氣候、鄉村農田氣候、洞穴氣候等氣候環境中。人們在開發利用氣候旅遊資源時,一定要注意對小氣候的開發與保護,改變不利於旅遊的小氣候,使其向對旅遊者有吸引力的氣候類型發展。
⑻ 什麼是氣候旅遊資源
氣象與氣候類旅遊資源一般包括:宜人氣候與天氣氣象
某一地多年的氣壓、氣溫、濕度、風、降水、日照等的大氣物理現象的綜合,包括平均狀況和極端狀況,稱為氣候。上述各要素稱為氣候要素。
大氣中有各種各樣的光現象、聲現象和電現象。其中不乏奇妙的氣象景觀。
(1)霞光萬道
(2)佛光蜃景
(3)雲霧雨露
⑼ 自然旅遊資源包括什麼
(1)地球的圈層構成自然旅遊資源。
(2)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組合規律決定旅遊區、旅遊點的形成。
(3)自然旅遊資源受地球景觀帶的分異規律控制。
(4)地質作用是自然旅遊資源形成的本底。
(5)地球水體的水文特徵。①海洋:海灘、海島、珊瑚礁、海洋生物資源。②河流:上流急流峽谷眾多,中游波濤滾滾,下游水網密布,形成不同的資源特色。③瀑布:形、色、聲三態變化,形成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④泉:千姿百態。⑤湖泊:形形色色,絢麗多姿。
(6)氣候的差異性。①由於氣候的區域差異,形成了康樂氣候、避暑勝地、避寒勝地等旅遊資源。②與其他要素組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吸引物,如熱帶雨林景觀、乾旱沙漠景觀、寒帶冰雪景觀。③垂直變化可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旅遊資源。④氣候要素變化:蒙蒙細雨、山間雲霧、林海雪原、朝霞晚露、旭日夕陽、霧凇雨凇。
(7)地球生物的多樣性。①生物化石旅遊資源。②孑遺動物和植物。③不同的植物群落,形成不同的景觀。④綠色植物是構成景區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