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政務信息資源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有哪些
政務信息資源是指政..府中與信息採集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以及信息交流能力有關的一切資源,包括人員、設備、資金、信息及技術。換而言之,政務信息資源並不僅僅指政..府信息而言,其涵義和涉及的范圍比信息本身更要廣泛得多。相應地,政務信息資源的管理也包括對人員、設備、資金及技術的管理。政務信息資源看作是等同於政..府.部.門的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和財務資源的組織資源,政務信息資源管理從支持政..府職能發展到政府的管理職能,同政..府的其他重要職能一樣重要。
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的關鍵標准包括 6個方面的內容,其中「第1部分:總體框架」規定了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的總體結構、基本功能等內容;「第2部分:技術要求」規定了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建設的基本技術要求;「第3部分:核心元數據」規定了公共資源核心元數據和交換服務資源核心元數據應當遵循的內容標准;「第 4部分:政務信息資源分類」規定了政務信息資源的分類與編碼;「第5部
分:政務信息資源標識符編碼方案」規定了政務信息資源的唯一標識符編碼方案;「第 6部分:管理要求」規定了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的基本管理要求。
(1) 總體框架
「總體框架」給出了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所涉及的關鍵術語,定義了政務信息資源、公共資源、交換資源、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等關鍵概念,明確了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的管理者、提供者和使用者三個角色及其職責。各級政務部門工作人員和相關的技術開發人員在建設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時,可按照「總體框架」規定的總體結構建立起符合其概念模型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系統,並要實現對目錄內容的編目、注冊、發布、查詢和維護等基本功能。
(2) 技術要求
目錄技術要求的核心是目錄服務規范,它能夠整合分布在各部門的政務信息資源,並形成完整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為政務信息資源的交換建立良好的基礎。
目錄服務規范主要定義由發現和管理兩大類介面組成,並為其提供外部介面。其中,發現服務是對政務信息資源的查找、瀏覽、定位功能。發現服務對政務信息資源的查找、瀏覽及定位是通過元數據進行的,提供對政務信息資源的元數據級的訪問。管理服務提供對目錄本身的管理功能,如修改目錄信息、增加或刪除目錄等。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目錄服務規范規定了針對公共資源的服務介面規范和交換服務資源的服務介面規范兩部分的技術規定。
(3) 元數據
從組成上來說,元數據的主要內容包括信息資源的標識、內容、分發、數據質量、數據表現、數據模式、圖示表達、限制和維護等信息。
標識是信息資源的一個重要特性,包括信息資源的唯一標識符、信息資源的摘要信息、創建信息資源目的、信息資源的狀態等信息。內容重點描述信息資源的基本數據組成,包括信息資源包含哪些具體的數據。分發著重說明使用者如何獲得信息資源的信息,包括數據分發格式信息、分發者信息以及用戶獲取數據集的途徑。數據質量信息包含數據志信息以及數據質量報告等內容,數據志說明的是信息資源的生產依據和過程,數據質量報告給出了按特定的數據生產標准進行評價的結果。數據表現確定了數據的展現方式,包括圖形、影像、文字等方式的說明。數據模式信息包含有關數據的物理模式的信息。圖示表達則進一步說明了採用圖形進行數據表達的具體規則。限制和維護信息既包括信息資源本身也包括元數據的使用以及日常維護方面的信息。
一般來說,元數據的具體組成需要結合具體的領域、部門以及具體的信息資源的情況來加以確定。
㈡ 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有哪些
內容如下:
按表現形態的不同,信息技術可分為硬技術(物化技術)與軟技術(非物化技術)。前者指各種信息設備及其功能,如顯微鏡、電話機、通信衛星、多媒體電腦。後者指有關信息獲取與處理的各種知識、方法與技能,如語言文字技術、數據統計分析技術、規劃決策技術、計算機軟體技術等。
按工作流程中基本環節的不同,信息技術可分為信息獲取技術、信息傳遞技術、信息存儲技術、信息加工技術及信息標准化技術。信息獲取技術包括信息的搜索、感知、接收、過濾等。
根據信息設備不同,把信息技術分為電話技術、電報技術、廣播技術、電視技術、復印技術、縮微技術、衛星技術、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等。
信息資源:信息網路是指專門用於企業內部信息管理的計算機網路,它一般為一個企業所專用,覆蓋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部門,在整個企業范圍內提供硬體、軟體和信息資源的共享。
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
1、信息技術的研究包括科學,技術,工程以及管理等學科,這些學科在信息的管理,傳遞和處理中的應用,相關的軟體和設備及其相互作用。
2、信息技術的應用包括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網路和通訊技術、應用軟體開發工具等。計算機和互聯網普及以來,人們日益普遍的使用計算機來生產、處理、交換和傳播各種形式的信息(如書籍、商業文件、報刊、唱片、電影、電視節目、語音、圖形、圖像等)。
㈢ 紙質信息資源有哪些
紙質媒介主要是以紙為載體傳播信息的媒體,主要有報紙、雜志、書籍。報紙是指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定期向公眾發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眾傳媒的重要載體,具有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功能。
雜志:有固定刊名,以期、卷、號或年、月為序,定期或不定期連續出版的印刷讀物。它根據一定的編輯方針,將眾多作者的作品匯集成冊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稱期刊。
書籍:是指裝訂成冊的圖書和文字,在狹義上的理解是帶有文字和圖像的紙張的集合。廣義的書則是一切傳播信息的媒體。
網路信息資源
是指所有以電子數據形式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的信息存儲在光、磁等非紙介質的載體中,並通過網路通信、計算機或終端等方式再現出來的資源。
作為知識經濟時代的產物,網路信息資源也稱虛擬信息資源,它是以數字化形式記錄的,以多媒體形式表達的,存儲在網路計算機磁介質,光介質以及各類通訊介質上的。並通過計算機網路通訊方式進行傳遞信息內容的集合。
簡言之,網路信息資源就是通過計算機網路可以利用的各種信息資源的總和。目前網路信息資源以網際網路信息資源為主,同時也包括其他沒有連入網際網路的信息資源。
㈣ 電子商務信息資源有哪些種類
電子商務信息資源種類如下:
一、政府部門對政府部門(GtoG) 。
世界各國都維持著一個龐大的政府部門以行使社會綜合管理職能,效率常遭人詬病,削減人員和經費開支被各國政府列為工作重點,但人員越裁越多,開支越來越大。從客觀方面講,隨著社會經濟生活越來越復雜、規模越來越大,如果沒有現代化手段,就是有三頭六臂也難以管理。以我國財稅收入為例,1999年全國稅收總額已達1萬億元,即使按每張稅單收稅1萬元,也要處理1億張稅單,不搞電子化恐難以為繼。
政府的工作並非征稅一項,從國防、外交、公安、海關、統計到郵電、鐵路、航空等國有經濟部門,管理內容龐雜,靠手工不能適應經濟發展要求。因此,近年來許多國家致力於電腦網路的建立完善以提高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繼加拿大政府1994年首先制定出《應用信息技術更新政府服務的規劃》後,歐美發達國家紛紛提出「電子政府」的口號,內容是實現政府內部管理工作程序的電腦化和通訊聯絡的網路化,並與社會經濟各部門、各行業的電腦網路互聯,辦理各種申請審批手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開支,減輕社會負擔。
推廣「電子政府」是電子商務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有關政府部門之間的網上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可以起到合署辦公的效果,提高政府機構辦事透明度,減少腐敗行為和信息不對稱的效率損失,提高本國出口競爭力和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這方面的應用有許多例子,例如英國蘭卡斯特郡為政府高級官員都配備一個紅色工作箱,主要設備是一台膝上型電腦,這種電腦保密性強,可以識別操作者的手紋,防止他人非法使用,官員們通過互聯網與各部門隨時保持聯系,查閱、接收文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對突發事件的處理速度。
二、政府對企業(GtoB) 。
從注冊登記到納稅繳費,任何企業都需要和政府打交道。政府推動電子商務的另一有力手段是政府采購,小到辦公文具,大到衛星、飛船,政府每年的巨額采購對企業有巨大吸引力,如果政府盡快建立起自己的電子訂貨系統,會大大激發企業的上網熱情,加快電子商務的推廣。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易於對政府官員采購行為進行監控,減少腐敗行為。為了在推廣電子商務方面作出表率,美國聯邦政府各部門從1997年1月1日起已全面採用網上招標和電子定單完成政府采購訂貨。
1997年中,美國政府委託國民銀行和波士頓銀行進行新的支付系統運行試驗,使用IBM的網上支付軟體向承包政府工程的商家支付款項,承包商在銀行設立帳戶,銀行根據政府部門傳遞的結算指令,通過網路從聯邦儲備銀行把款項劃入承包商帳戶,不需要出具書面支付憑證。此種結算方法對商家接受電子支付方式有積極示範作用。
政府的支持、鼓勵和引導,對電子商務的快速推廣是至關重要的。這一點可以從EDI在新加坡的迅速推廣得到印證。在政府的全力推動和積極引導下,在行業協會和企業界的努力配合下,新加坡在1990-1991年間實現了EDI在外貿業務中的普及,使用EDI的外貿業務比重達到98%,超過歐美發達國家。而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由於政府措施不力,流於一般號召,EDI的推廣徘徊不前,至今仍停留在90年代初期的水平。
三、政府對消費者(GtoC) 。
居民的登記、統計和戶籍管理以及徵收個人所得稅和其他契稅、發放養老金、失業救濟和其他社會福利是政府部門與社會公眾個人日常關系的主要內容,隨著我國社會保障體制的逐步完善和稅制改革,政府和個人之間的直接經濟往來會增加,這方面業務的電子化、網路化處理也可以提高政府部門辦事效率,增加國民福利。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圖拉爾縣有四分之一的居民接受政府生活補助,政府社會服務局每年要根據多達4500種的規定,處理大批申請表格,一份申請可能長達32頁,出現一點差錯又得重新來過,申請審批過程是費時、費力、費錢的過程。現在通過網上申報,申請人在電腦程序的指導下完成申請過程,差錯很少,政府人員審批歸檔也簡便。建立這套電腦系統的投資僅320萬美元,每年可以節省政府開支1億8百萬美元。
四、企業對企業(BtoB) 。
這是電子商務最重要的一種類型。電子商務夥伴關系本身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信息資源,可以提高雙方企業市場競爭地位,因而對廣大企業有著巨大吸引力。
美國通用電器公司(GE)是電子商務、特別是EDI的積極推廣者之一。通用電器公司現有員工22萬多人,資產2000億美元,每年營業額600多億美元,電子商務技術對保持霸主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通用電器公司應用EDI技術後,每份訂單的費用由125美元降低到32美元,庫存周轉由30天減到6天,大大降低了經營成本。同時,通過向國內外其他企業轉讓EDI技術、提供EDI服務也取得了可觀的收入。GEIS()是GE的信息服務公司,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DI供應商,其主要業務是開發電子商務系統,提供有效的綜合服務功能,幫助網路服務供應商解決基於網路的商業交易平台,提供給客戶一個安全、多功能的系統環境,順利完成交易。
五、企業對消費者(BtoC) 。
企業對消費者的網上直銷是電子商務發展最快的一個領域,一些新型網路企業正是因為在這一領域的出色表現而迅速成長為全球聞名的「大企業」。以亞瑪遜(Amazon)網上書店為例,沒有一間門市部,但經營的圖書達250多萬種,虛擬書店不需倉庫或櫥窗,營業成本很低,書價折扣常達30%以上,甚至高達89%,對消費者極具吸引力,訪客數量每天達幾十萬人次,年營業額上10億美元,成立僅5年公司市值已達800億美元,超過全球最大的傳統書店Barnes&Noble幾十倍。
六、消費者對消費者(CtoC) 。
網際網路為個人經商提供了便利,任何人都可以「過把癮」,各種個人拍賣網站層出不窮,影響最大的是「伊貝」(eBay),每周接待5000多萬人次訪問,買主和賣主遍及世界各地,拍賣的商品從古董、郵票到首飾、玩具應有盡有,網上目錄總保持數百種、數十萬件競價商品,年交易額幾億到幾十億美元。
㈤ 信息、信息資源包括那些類型
信息資源類型
信息資源的類型劃分沒有固定的標准,主要取決於人們分析問題的不同需要,可以根據不同需要從多個角度來進行劃分。同信息資源的特徵與信息的特徵基本一致的原因相同,狹義的信息資源可以被看作是信息本身,所以對信息資源的分類應該與信息的分類基本一致。
1. 按性質劃分
信息資源可分為自然信息資源和社會信息資源兩類。前者指產生於自然界的信息資源,如地質信息資源、地理信息資源、太空信息資源、氣象信息資源、地震信息資源、生命信息資源、海洋信息資源等;社會信息資源是產生於人類生產與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的信息資源,按內容可以分為教育信息資源、體育信息資源、法律信息資源、物質信息資源、經濟信息資源、醫療信息資源等。
2. 按載體劃分
按載體不同,可劃分為人腦信息資源、實物信息資源、文獻信息資源、電子信息資源。人腦信息資源是以人的大腦為載體的信息資源,是人腦資源的一大部分;實物信息資源是以自然物質為載體的信息資源,可分為自然實物信息資源,如地球、河流、山川、大氣等和人工實物信息資源,如雕塑、碑石、模型、建築等;文獻信息資源是以介質為載體的信息資源,如書刊信息資源、聲像信息資源、電子信息資源等。
3. 按表現形態劃分
按表現形態可以劃分為潛在信息資源與現實信息資源。前者是指個人在認知和創造過程中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資源,只能為個人所理解和利用,無法為他人直接理解和利用,是一種沒有表達出來的、有限再生的信息資源;現實信息資源是指潛在信息資源經過個人表述後能為他人所利用的信息資源,其主要特徵是具有社會性,通過特定的符號表述和傳遞,可以廣泛地、連續反復地為人類所利用,是一種可無限再生的信息資源。
4. 按構成要素劃分
按構成要素,信息資源可分為信息內容資源、信息技術資源和信息人才資源。
5. 按組成關系劃分
按信息資源的組成關系,可將其劃分為元信息資源、本信息資源和表信息資源。
6. 按空間位置劃分
按信息資源所處的空間劃分,有國際信息資源、國家信息資源、地區信息資源、單位信息資源、個人信息資源。
㈥ 十大信息資源是什麼
1 科技圖書 、2 科技期刊 、3 科技報告 、4 科技會議文獻 、5 專利文獻 、6 標准文獻、7 政府出版物 、8 學位論文 、9 產品樣本 、10 科技檔案
信息資源是指人類社會信息活動中積累起來的以信息為核心的各類信息活動要素(信息技術、設備、設施、信息生產者等)的集合。
信息資源一詞最早出現於沃羅爾科的《加拿大的信息資源》。
信息資源是企業生產及管理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資料、圖表和數據等信息的總稱。它涉及到企業生產和經營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獲取、處理、存儲、傳輸和使用的一切信息資源,貫穿於企業管理的全過程。 信息同能源、材料並列為當今世界三大資源。信息資源廣泛存在於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和部門。是各種事物形態、內在規律、和其他事物聯系等各種條件、關系的反映。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資源對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對人們工作、生活至關重要,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它的開發和利用是整個信息化體系的核心內容。
㈦ 電子信息資源按信息的載體和通信方式分為哪些類型
按照載體和通信通道劃分:聯機信息資源、光碟信息資源、Internet信息資源,按照信息的表現形式:文本信息資源、超文本信息資源、多媒體信息資源、超媒體信息資源。
按信息載體劃分:信息資源按載體材料和存儲技術可分為:
① 印刷型信息資源:以紙質材料為載體,採用各種印刷技術把文字圖像記錄在紙上,便於閱讀流通存儲密度低加工難以自動化。
② 縮微型信息資源:感光材料為載體,利用光學縮微技術將文字圖像記錄在感光材料上,存儲密度高便於收藏閱讀設備投資高。
教學知識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主要是學習基本電路知識,並掌握用計算機等處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實的數學知識,對物理學的要求也很高,並且主要是電學方面;要學習許多電路知識、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計算機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課程。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自己還要動手設計、連接一些電路並結合計算機進行實驗,對動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
㈧ 網路信息資源包括哪些
網路信息資源是指以電子資源數據的形式,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的信息儲存在光、磁等非印刷質的介質中,利用計算機通過網路進行發布、傳遞、儲存的各類信息資源的總和。存儲數字化
信息資源由紙張上的文字變為磁性介質上的電磁信號或者光介質上的光信息,使信息的存儲和傳遞,查詢更加方便,而且所存儲的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可以無損耗地被重復使用。
以數字化形式存在地信息,既可以在計算機內高速處理,又可以通過信息網路進行遠距離傳送。共享程度高
由於信息存儲形式及數據結構具有通用性、開放性和標准化的特點,網路信息資源的復制、分發更容易,因此,在不考慮版權的情況下一分資源可以以無限多個復本同時服務於無限多的用戶。網路打破了傳遞的時空界限,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取信息資源,使網路信息資源傳播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延伸和擴展。數位用戶可以同時共用同一份信息資源。表現形式多樣化
傳統信息資源主要是以文字或數字形式表現出來的信息。
而網路信息資源則可以是文本,圖像,音頻,視頻,軟體,資料庫等多種形式存在的,涉及領域從經濟,科研,教育,藝術,到具體的行業和個體,包含的文獻類型從電子報刊,電子工具書,商業信息,新聞報道,書目資料庫,文獻信息索引到統計數據,圖表,電子地圖等。
㈨ 信息資源主要有哪些類型
1)表示方式和載體
① 口語信息資源:以口頭方式表述,演講授課等方式交流利用
② 體語信息資源:特點文化背景下,以表情手勢姿態表述,以表演舞蹈方式表現交流
③ 實物信息資源:模型樣品雕塑等實物進行展示交流
④ 文獻信息資源:用文字圖形,圖像,音視頻等方式記錄在一定的載體上
2) 按信息載體劃分:信息資源按載體材料和存儲技術可分為
① 印刷型信息資源:
以紙質材料為載體,採用各種印刷技術把文字圖像記錄在紙上,便於閱讀流通存儲密度低加工難以自動化
② 縮微型信息資源:
感光材料為載體,利用光學縮微技術將文字圖像記錄在感光材料上,存儲密度高便於收藏閱讀設備投資高
③ 聲像型信息資源:
磁性和光學材料為載體,磁錄光錄技術將聲音和圖像記錄,密度高內容直觀表達力強易於接受需閱讀設備
④ 數字化信息資源
計算機和存儲技術,文字圖像音視頻轉為數字化信息,磁光碟和網路載體等,密度高讀取快高速遠距傳輸
3)按加工深度劃分
① 零次信息
成為文獻前的信息存在狀態即進行中的研究,值可能比已發表文獻高,可填補某些高新技術領域文獻空白。
② 一次信息
本人研究工作或成果為依據撰寫製作發布。提供新的知識,直接借鑒參考使用價值,檢索利用的主要對象。
③ 二次信息
對一次信息整理加工提煉和壓縮之後得到的信息,便於管理大量分散無序的一次信息的工具性信息又稱二手資料。提供一次信息的線索節省查找時間。
④ 三次信息
根據一定目的和需求,大量利用有關一二次信息和其他三次信息基礎上,對有關信息知識綜合分析提,重組概括形成,對現有信息知識的再創作再創造,使其進一步增值,有綜合性參考價值高,系統性好的特點。
㈩ 按文件的類型分類常見的網路信息資源可以分為哪些類別
一、萬維網信息資源
2.遠程信息資源
3.文件傳輸協議信息資源.
4.地鼠信息資源
5.用戶服務組信息資源
二、按網路信息資源傳播范圍劃分
區域網信息資源光碟
2.信息資源的傳統在線檢索
3.互聯網信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