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趣談北歐五,苦寒之地北歐為何如此富裕
這個其實主要是因為北歐地大人稀,人少資源多,而且周圍還有德國西歐發達國家,在一戰二戰時受到的破壞也少,而且北歐人都非常團結,還有好政策,因此才會這么富裕。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應該就是北歐地廣人稀了。北歐五國面積達130萬平方公里,而人口僅2600多萬。北歐地區雖然苦海不適合農耕,但工業資源極其豐富;鐵礦、石油、天然氣、水和水能資源、漁業資源的北海漁場、森林資源及地熱資源等極為豐富。
而且北歐的政策非常好,人們也非常團結,貧富差距基本上沒有,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了。北歐五國政府實行高福利政策,財政收入大部分返還給納稅人。軍費支出極小。實行中立的國家政策,盡量避免參加歐洲列前之間的戰爭,一戰和二戰對北歐的破壞相對於西歐和德國較小。而且因為生存環境惡劣,必須團結才能生存,北歐人從維京時代就培養了『平等』,『團結』的習慣。因此北歐政府很廉潔,沒有中東石油國家那種巨大的貧富差距,全民共同富裕。
❷ 冰島的氣候如何 7-8月份
面積為10.3萬平方公里。是歐洲最西部的國家,位於北大西洋中部,靠近北極圈,冰川面積佔8000平方公里,冰島為歐洲第二大島。海岸線長約4970公里。全境3/4是海拔400——800米的高原,其中1/8被冰川覆蓋。有1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0多座。華納達爾斯赫努克火山為全國最高峰,海拔2119米。冰島幾乎整個國家都建立在火山岩石上,大部分土地不能開墾,是世界溫泉最多的國家,所以被稱為冰火之國。多噴泉、瀑布、湖泊和湍急河流,最大河流錫尤爾騷河長227公里。冰島屬寒溫帶海洋性氣候,變化無常。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較同緯度的其他地方溫和。夏季日照長,冬季日照極短。秋季和冬初可見極光。 冰島有「火山島」、「霧島」、「冰封的土地」、「冰與火之島」之稱。
冰島氣候
地處高緯,屬於寒溫帶海洋性氣候。
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主要從其南面流過,並有一支繞行於它的西面和北面。所以雖然地處北極圈附近,冬季氣溫並不低,夏季氣溫全島在7至12攝氏度之間。
處於冰島低壓中心附近,天氣多變。氣旋給冰島帶來豐沛的降水,西南部和西部年均降水量在1000至2000毫米之間,北部和東北部較少,為400至600毫米。無論什麼季節,都有可能下雨和下雪。
【冰島水文】
河流呈輻射狀由中部高原向外流出,主要的河流有:菲約德勒姆冰河等。
冰島不僅是第四紀冰蓋的中心,而且高原上仍有現代冰川分布,主要是盾形的冰帽冰川,也有少量的冰斗冰川,面積佔全島的11.5%。主要有瓦特納冰原,朗格冰原,霍夫斯冰原及米達冰川,其中瓦特納冰原面積達8450平方公里,厚度在幾百米到2千米之間,是除南極和格陵蘭之外世界最大的冰川。
【冰島植被】
苔原廣布,草地面積佔24%,故畜牧業較為發達。森林面積佔1.37%左右,分布在背風和向陽的山坡和谷地中,以樺樹灌木林為主,近幾十年引進不少歐美耐寒松柏,長勢良好。
【地質地貌】
早中新世晚期以來,由大西洋中脊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質堆積而成,屬於火山島。組成冰島的岩石都是火山岩,以玄武岩分布最廣,還有安山岩、流紋岩等。
島上多火山,以「極圈火島」之名著稱,共有火山200至300座,有40至50座活火山。主要的火山有拉基火山、華納達爾斯火山、海克拉火山與卡特拉火山等等。1963年至1967年在西南岸的火山活動形成了一個約2.1平方公里的小島。冰島溫泉的數量是全世界之冠,全島約有250個鹼性溫泉,最大的溫泉每秒可產生200升的泉水。
基本地勢方面,整個冰島是個碗狀高地,四周為海岸山脈,中間為一高原。大部分是台地,台地高度大多在400至800米之間,個別山峰可達1300至1700米,冰島最高峰是華納達爾斯赫努克山(2119米)。低地面積很小,西部和西南部分布有海成平原和冰水沖積平原,平原面積佔全島的7%左右。無冰川流過的海岸線不規則,多峽灣、小海灣。其它沿海地區主要為沙灘,岸外的沙洲形成舄湖。
地熱資源豐富,溫泉廣布。
【觀光旅遊】
冰島對大多數探險愛好者來說是一個理想之地,現在來自美國的探險者數量是10年前的兩倍,2003年,總數達到了30萬人——是這個國家人口總數的兩倍還多。最具說服力的是冰島當地的弗迦拉巴克探險裝備旅遊公司,每年都以驚人的速度找到新的探險路線。比如一些綠色沼澤和奧拉菲沙漠中的苔原地帶,春季炎熱的阿拉斯加火山口和大量知善鳥的聚集地韋斯特曼納群島。在冰島居民大量集中的南部海岸附近,80%的火山島與冰河、湖泊、山洞熔岩混在一起,加上雜草叢生,似乎永遠沒有走出去的可能。
【主要城市】
冰島主要城市有首都雷克雅未克、阿克雷里、哈夫納夫約杜爾、凱夫拉維克及科帕沃於爾。
冰島的夏季相對冬季溫暖,沿海地區平均氣溫在10攝氏度左右吧,內陸相對較冷。
冰島的貨幣是:冰島克朗; 【文化】 冰島最為著名的古典文學作品是「冰島薩迦」,一種人們開始定居在冰島的時代寫下的散文史詩,內容主要是英雄故事和家族傳奇。其中最著名的是《尼雅爾薩迦》和描寫發現格陵蘭和芬蘭以及向那裡殖民過程的《Grænlendinga和Eiríks》。 文化成就 尼亞爾薩迦史詩(Brennu-Njáls saga) 20世紀末冰島的文化成就 方糖(The Sugar Cubes) 比約克(Björk)2004奧運會開幕式演唱者 詩格洛絲(Sigur Rós) MUM這支來自冰島的電子迷幻樂隊,繼承了冰島一貫的空靈風格,玄妙的 電子配樂和歌者囈語似的嚀唱,直接穿透心臟,進入靈魂的深處。 赫爾多爾·奇里揚·拉克斯內斯(Halldó Kiljan Laxness)(1902~)原名哈多爾·古茲永松。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沙爾卡·瓦爾卡》、《獨立的人們》、《世界之光》、長篇歷史小說3卷《冰島鍾聲》等。1955年作品《漁家女》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動、史詩般的力量,使冰島原已十分優秀的敘述文學技巧更加瑰麗多姿」
❸ 冰島,是什麼地方
冰島是一個共和國,是北大西洋中的一個島國。
冰島位於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匯處,北歐五國之一,是歐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首都是雷克雅未克,也是冰島的最大城市,首都附近的西南地區人口佔全國的2/3。
冰島地處大西洋中脊上,是一個多火山、地質活動頻繁的國家。內陸主要是平原地貌,境內多分布沙質地、冷卻的熔岩平原和冰川。冰島雖然位於北極圈邊緣,但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氣候適宜。
(3)北歐冰島的森林資源如何擴展閱讀:
冰島這個國家的禮俗有:
1、姓氏:冰島人的姓氏與其他西方國家大不相同,他們不延續父系傳統家族姓氏,實際上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姓。其姓氏,通常是父親(有時是母親)的名後加上「son」(子)或「dottir」(女),即為「某人之子或女」。
因而冰島人的姓,只有親兄弟或親姐妹相同,卻不同於他們的父姓。同一家庭里的子女也不同姓,所以,一個由爸、媽和一兒一女組成的冰島家庭,就有4個姓。女子結婚後,不隨夫姓,仍保留自己原來的姓氏。
那些使用固定姓氏的冰島人,多為外來移民。冰島人之間,包括朋友甚至長輩、上司,見面打招呼通常都是直呼其名。正式場合,外國人稱呼冰島人,一般是先生/女士加名字。
2、禮節:冰島人見面時行握手禮、貼面禮。他們時間觀念強,找對方辦事需預約,失約就是失禮。他們站立時,習慣把腰桿挺直。與人談話時,不願靠得太近,一般應在1米之外。
宴請客人,常常是在家裡,而不是去餐館。外國友人初次受邀到冰島人家裡做客,通常應給女主人帶一束鮮花或產自本國的小紀念品。他們打招呼讓人過來,一般是手心向上擺動手指,而手心向下打手勢,則表示「再見」。在冰島,男子一般不參與婦女圈的聊天閑談,男子同女子接觸時,應避免開玩笑,忌問女子的年齡。
3、服飾:冰島其實並不十分寒冷,絕對溫度並不低,只是天氣變化大,風雨無常,強風令體感頗冷,因而冬季人們需穿大衣、戴口罩和圍圍巾。夏天白晝最長可達22小時,氣溫在攝氏15度左右,涼爽宜人,穿夾克衫即可,但需配備防風雨的外衣。
外事活動場合,如參加舞會、宴會等,一般穿傳統的社交禮服或深色西裝。女士著裝講究,喜歡穿名貴衣服,佩戴質地考究的首飾,且注重化妝和發式美觀。
4、飲食:由於氣候原因,冰島的糧食、蔬菜、水果大部分依靠進口,本國在溫室栽培的西紅柿、黃瓜,產量僅可部分滿足消費。
冰島的海域遼闊,漁業資源豐富,且天然無污染。海產品非常美味,各種熏魚、干魚世界聞名,高品質的三文魚、熏鱒魚、酵鯊魚肉頗受稱道。此外,還可以品嘗到鱈魚舌、海豹鰭、鯨魚肉等。
冰島的羊肉菜品也是一大特色。這里的羊都在夏季天然放養,肉質格外鮮嫩。出名的羊肉菜品有酸羊鞭、羊肝香腸等。冰島的奶製品如乳酪、酸奶等品種很多,其中的Skyr頗為出名。甜味食品名目繁多,以巧克力製品居勝。
4、禁忌:冰島人大部分信奉基督教,忌諱13和星期五。這里沒有付小費的習慣,甚至認為付小費是侮辱人的舉止。當眾提褲子等,是令人討厭的不雅行為。
❹ 北歐森林豐富的成因
朋友,
位於高緯度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北歐,主要包括五個主權國家,即丹麥、瑞典、挪威、芬蘭、冰島,森林資源豐富,林紙工業發達,在世界林紙市場佔有重要的地位。
北歐國家之所以森李資源豐富,是因為:
三面被海洋環繞,又深受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氣候比同緯度地區冬季溫暖,夏季涼爽。
斯堪的納維亞山脈西坡,是北歐降水最多的地區,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其餘大部分地區的降水量為500~750毫米,僅瑞典、芬蘭北部年降水量低於500毫米。
北歐溫濕的氣候利於針葉林與牧草的生長。北緯61~68°之間,橫跨挪威、瑞典、芬蘭三國的地區,是針葉林的集中分布區。北緯61°以南為針闊葉混交林區。北歐森林資源豐富,森林面積佔北歐面積的1/3以上。
總結一句話,因為北歐的氣候環境非常適宜於樹木和植被即農作物的生長,因此造就了北歐森林資源非常豐富。
希望你能採納,謝謝支持!
❺ 北歐4國都是如何
就說幾條可能對樓主去那裡有幫助的
北歐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福利是世界上最好的。
人均收入挪威在4國中最高,同時也是世界第2,每年5萬多美元
丹麥也接近這個數字
瑞典和芬蘭基本上是一個水平線,都在3.5萬美元以上
都是非移民國家,所以可以去留學,但想留在當地比登天還難
免費上大學,所以一個北歐人想沒文化是一件相當有難度的事
老百姓普遍英文水平都不錯,所以想去留學的朋友只會英文在當地混也沒有問題
另外在北歐想特別窮也是一件難度非常大的事情,他們對於本國國民的福利特別高,所以即使一個人懶得要死,什麼都不想干,政府每年也會給1~2萬美元的福利金
❻ 瑞典,丹麥,芬蘭,挪威,冰島,哪個發達
挪威,芬蘭,瑞典,挪威,冰島
挪威
北歐國家,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從9世紀開始,威被許多小王國統治而且侵略集團到達諾曼底,冰島,格陵蘭,蘇格蘭和愛爾蘭以外的島嶼,及新世界海岸,挪威最終於12世紀統一並在13 世紀到達它中世紀繁榮的高度。1397年後它被丹麥和瑞典輪流控制。1905年獲得獨立。奧斯陸為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4,122,707。
國花:石南花 國鳥:河鳥
挪威(Norwy)——國名原是「通往北方之路」,據傳說古代北歐人來往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有一條沿島北部海岸的「北路」,故名。挪威是世界重要的海事國之一,其海岸線曲折,近海島嶼達15萬多個,既是優良港口,又是風景優美的游覽區。
在位於其西海岸的貝根,可欣賞到由百萬年冰川地形變動而形成的峽灣景色,遠眺群山環抱兩岸風光美麗,令人目不暇給。奧斯陸是挪威的著名港口,四周山水環抱,風光如畫,亦是全國最大的經濟文化中心。福洛格納公園、維京船博物館等都是這里的著名游覽區,還有一座滑雪博物館,詳細介紹關於滑雪的歷史。
挪威地處偏北,其最南點(北緯約58度)比中國最北點(不到北緯54度)還要北。北極圈橫穿挪威北部,北部一些城市到了6、7月份根本沒有夜,可以看到午夜的太陽以及美麗的北極光。最北端的北角也是歐洲大陸的最點。
許多人把木製狹板教堂看成是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特色,如今,這類教堂在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主要是在挪威。挪威現存30座木製教堂,而奧爾內斯木製教堂則是它們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座。它位於西海岸的松恩-菲尤拉訥郡,建於12世紀。教堂是一個四方形的三層建築,全部用木材建成,每層都有陡峭的披檐,上為尖頂,外形頗似東方的神廟。教堂的山牆上刻有各種圖案。教堂內的陳設至今仍保持著中世紀時的風格。教堂目前保存完好,觀光者絡繹不絕。1979年,奧爾內斯木製教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滑雪聖地霍爾門考倫山霍爾門考山是挪威的滑雪聖地。它位於奧斯陸東北約13公里處,海拔371米,風景優美。從1892年起,每年3月,世界聞名的滑雪大賽都在此舉行。如果從遠處眺望奧斯陸城市的輪廓,你會看到霍爾門考倫跳雪台非常醒目地高高聳立在奧斯陸霍爾門考倫山上。它也是這項最具有挪威特色的體育項目的非常生動、形象的一種標志。霍爾門考倫山下還有一個滑雪博物館。
奧斯陸
挪威首都奧斯陸是北方之路上的都城。這座城市正如北歐人直爽的性格,透徹而奔放。遠古時代,巨大的冰川使不堪重負的山體一點點下沉,最終與海洋連通而形成了今天的峽灣。奧斯陸市南側的阿布列格區是觀賞峽灣絕好去處,可乘班輪在峽灣是暢游。碼頭最北端,專辟為露天魚市。不知是因為魚市的吸引,還是良港的天然特徵,奧斯陸峽灣可稱得上水鳥的世界,很遠處就能聽到鳥兒的叫聲。
峽灣之旅之後,再乘船約20分鍾可抵達對面的比格島,島上有著名的海盜船博物館和民俗博物館。民俗博物館是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博物館,這里集中展示了整個挪威的民風民情。能在一天內「走遍」挪威全國。民俗博物館展出從全國各地原物移來的153座古式房屋,還有1700年至1800年的城市建築如舊式加油站等。
民俗博物館邊的海盜博物館是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中最受歡迎的海盜文化寶庫之一。展品均是從奧斯陸峽灣地區維京人墓穴中發現的,其中最為壯觀的是兩艘世界上保護得最好的建於公元9世紀的木製海盜船。博物館中還展示了維京人的許多出土用品,包括馬車、炊具等,遊人可根據它們遙想「海盜歲月」。
島上有公共汽車返回市區,奧市中心不大,可徒步游覽。從旅遊資訊中心出發,先去對面的市政廳,這座磚紅色的建築於1950年為慶祝奧斯陸建城900年而建,布局為凹字形,周圍有大量雕塑,表現了挪威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市政廳廣場港東邊是臨海而立的阿克斯胡斯城堡,建於700年前。從這里可以俯瞰峽灣。出城堡北行10分鍾,就可到達奧斯陸最繁華的卡爾·約翰大街。大街東起奧斯陸最大的基督教堂,橫貫市中心。在每年五月十七日的挪威國慶節時,街邊豪華旅店的陽台就成了最佳的觀景點。
沿街而行,在國家劇院前,可以看到舉世聞名的戲劇大師易卜生的雕像。兩年一度的易卜生戲劇節使這里成為奧斯陸重要的文化展場。繼續西行,路北廣場上有一組仿古羅馬風格的建築,這就是著名的奧斯陸大學,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每年就在這時舉行。在大街的盡頭,是氣度不凡的皇宮,後面是古木參天的國王花園。公園南側的大街上有易卜生博物館和諾貝爾學院,前方不遠處著名的雕塑--「加萊義民」群雕中的「拿鑰匙的人」是羅凡贈送給奧斯陸的珍貴禮物。
提起奧斯陸和名勝,最著名的要算是維吉蘭雕塑公園了。它是以弗洛格納公園的綠地、湖泊為自然背景,由挪威著名雕塑家古斯塔夫·維吉蘭用40年時間精心設計建造的,整個公園以人生為主題,用鑄鐵、銅和花崗岩三種材料雕成500多座雕像。公園中最有名的雕像是「生氣的男孩」、「人生噴泉」和「生命之柱」。
喜愛運動的朋友自然不會錯過有100多年歷史的侯門庫倫跳雪台。這座位於奧斯陸北面山坡上的高大建築物造型優美,雪白的台體高達百米以上,用藍色繪的是挪威北部的馴鹿,紅色繪著夏季挪威北部特有的奇妙自然景觀「午夜太陽」。雪原上的馴鹿用角頂起不落和太陽,挪威人以此詮釋冰雪運動的含義。從市內任何一點都可以看到它,而從高高的跳台上也可將整個奧斯陸市區一覽無余。每年3月的跳雪節都吸引了成千上萬滑雪者,在此驚人一跳的記錄有113米遠。
羅弗敦群島
羅弗敦在挪威語中是「山貓腳」的意思,同時也暗指其領海拔地而起的一列險峻的島嶼——「羅弗敦之牆」。這堵「羅弗敦之牆」在西部峽灣與北海之間形成了一道長達160公里的屏障。墨西哥灣暖流使得這里的冬季相對比較溫暖濕潤,每年從1月到4月末,大批的魚群會匯集到羅弗敦的淺岸水域產卵,每年這時就會有大量漁民湧入。
近年來,羅弗敦海島上的漁民少了,旅遊者和藝術家的數量卻增加了。那些創造了羅弗敦歷史的漁民的棚屋,現在成了前來度假的遊客們的假日居所。被羅弗敦日光所吸引的畫家們越來越為人們所熟知。在靠近斯沃爾瓦的斯維內亞,人們新近為六位瑞典畫家和兩位挪威畫家建造了一所「藝術之家」。挪威中部的特隆赫姆(Trondheim),是個小小的城市,從這里坐火車向北穿過北極圈到博德,從博德再乘渡船就可到達對面的羅弗敦群島。由莫斯肯內斯碼頭上岸,離碼頭不到100米的漁屋,這是一些由木柱子架在海邊上的紅色木房子,有的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羅弗敦一帶沒有那種有服務員和總台的旅館,全是清一色的自助式漁民屋。夏季供遊人小住,冬天供漁民長租。
芬蘭
獨立日:12月6日(1917年) 政體:共和制
面積:337030平方公里
人口:519.1萬(2003.7)
民族:Finn@93%,Swede@6%。 語言: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宗教:基督新教@89.0%,東正教@1.0%
首都:Helsinki 二城:Espoo
貨幣:EUR(歐元)
時區:GMT+02,使用夏令時
國慶:12月6日
國花:鈴蘭、綉球菊
國鳥:大天鵝
國歌:《祖國》.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8∶11。旗地為白色。稍偏左側的十字形藍色寬條將旗面分為四個白色長方形。芬蘭以「千湖之國」著稱,西南臨波羅的海,旗上的藍色象徵湖泊,河流和海洋;另一說象徵藍天。芬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領土在北極圈內,氣候寒冷,旗上的白色象徵白雪覆蓋著的國土。旗面上的十字表示芬蘭歷史上與北歐其他國家的密切關系。該國旗是1860年前後根據芬蘭詩人托查里斯·托佩利烏斯的建議製作的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五個省和一個自治區:南芬蘭省、東芬蘭省、西芬蘭省、奧魯省、拉畢省和奧蘭島自治區。
自然地理:面積為33.8145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北部,北面與挪威接壤,西北與瑞典為鄰,東面是俄羅斯,南臨芬蘭灣,西瀕沒有潮汐的波的尼亞灣。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曼塞耳基亞丘陵海拔200—700米,中部為200—300米的冰磧丘陵,沿海地區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芬蘭境內擁有極其豐富的森林資源。全國森林面積達2600萬公頃,人均林地5公頃,居世界人均林地的第二位。全國有69%的土地被森林覆蓋,其覆蓋率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樹種以雲杉林、松樹林和白樺林居多,茂密的叢林中到處是鮮花和漿果。南部的塞馬湖面積達4400平方公里,是芬蘭第一大湖。芬蘭的湖泊與狹窄的水道、短河、急流相連,從而形成互相溝通的水路。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有「千湖之國」之稱。芬蘭的海岸線曲折,長達1100公里。魚類資源豐富。芬蘭有1/3地區位於北極圈內,北部氣候寒冷、多積雪。在最北部,冬季有40—50天看不到太陽,夏季5月底至7月底晝夜都可見到太陽。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冬季-14 ℃至3℃,夏季13℃至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
歷史
約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蘭人的祖先從南方和東南方遷居至此。12世紀前,芬蘭為原始公社社會時期。12世紀後半葉開始隸屬於瑞典,1581年起成為瑞典的一個公國。1809年俄國、瑞典戰爭後,被俄國佔領並成為沙俄統治下的一個大公國,沙皇兼任芬蘭大公。1917年10月革命後,芬蘭於同年12月6日宣布獨立,1919年成立共和國。1939年至1940年芬蘇戰爭(芬稱「冬戰」)之後,芬被迫同前蘇聯簽訂了向蘇聯割讓領土的芬蘇和約。1941年至1944年納粹德國進攻蘇聯,芬參與了對蘇戰爭(芬稱「續戰」)。1944年2月,芬作為戰敗國與蘇聯等國簽訂了巴黎和約。1948年4月,又與蘇聯簽訂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冷戰後,芬蘭於1995年加入歐盟。1999年創始加入歐元區。
政治:憲法規定,國家立法權由議會和共和國總統共同行使;總統是國家元首,擁有任命政府、掌管外交、統帥三軍等實權,每6年選舉一次。1999年芬議會通過新憲法,名稱由《政府組織法》改為《憲法》。新憲法加強了議會和政府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削減了總統部分權力。議會為一院制,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由選民直接選舉的200名議員組成,任期4年。主要職能是立法、監督政府、監督財政。最高司法機關為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最高法院由院長和19名法官組成,負責審理民事和刑事案件。最高行政法院由院長和20名法官組成,負責審理政府機構和省、市(縣)機構的行政案件。起訴機關是各級檢察院。另設有國家法律監察官,有權出席內閣會議,監督總統、內閣和政府各部門的決定是否符合憲法規定。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的院長、法官以及最高檢察長均由總統任命。
地理
基本位置:地球/東半球-北半球/歐洲/北歐
地理區劃:
1)本土 2)Aaland群島(位於波羅的海)
陸地界:729公里對挪威,586公里對瑞典1313公里對俄斯。
海岸線:1126公里(不包括島嶼)
海佔有:領海12海里對波的尼亞灣,4海里對芬蘭灣,專屬漁區12海里。
氣候:屬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2月平均氣溫-14~-6℃,7月平均氣溫13~18℃,年降水量400~600毫米。
耕地面積:640平方公里
人口壯丁率:66.9% 壯丁性別比:1.02男/1女
人口增長率:0.14% 平均壽命:女81.68歲,男74.28歲
平均母嬰率:1母/1.7嬰
國民識字率:100%
主要國民外語:
1)瑞典語 2)英語 3)德語
政治
建國:
1917年12月6日從俄國獨立。
憲法:1919年制定。
國家元首:總統,Tarja HALONEN(女),2000年3月1日就任。
政府首腦:首相,Matti VANHANNEN,2003年6月24日上任。
議會:一院制,共200個議席,任期四年。
行政區劃:設省(Lääni)、道(Maakunta)、縣(Kunna)三級,共有6省,20道。
經濟
人均GDP:26200美元(2002)
三率:
(2002)經濟增長率:1.1% 通貨膨脹率:1.9% 失業率:8.5%
(2001)經濟增長率:0.6% 通貨膨脹率:2.6% 失業率:9.4%
(2000)經濟增長率:5.6% 通貨膨脹率:3.4% 失業率:9.8%
(1999)經濟增長率:4.0% 通貨膨脹率:1.4% 失業率:10.2%
三大出口夥伴:德國@12.4%,美國@9.7%, 英國@9.6%
三大進口夥伴:德國@14.5%, 瑞典@10.2%, 俄羅斯@9.4%
貨幣:EUR(歐元)
兌換率:1EUR兌?美元,?=1.0626 (@2002), 1.1175 (@2001), 1.0854 (@2000), 0.9386 (@1999)
交通
鐵路:5850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2400公里。
公路:77831公里,其中有路面公路4978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4公里。
水路:6675公里。
管道:原油0公里;石油0公里;天然氣580公里。
機場:159個,其中有路面機場74個,其中主跑道3047米以上機場2個。
特色:首都赫爾辛基有地鐵和有軌電車。
傳媒
最大通訊社:芬蘭通訊社
最大報紙:Helsingin Sanomat
國家廣播台:YLE
國家電視台:YLE
國家窗口網站:www.finland.fi
其他
最大城市:Helsinki
地名<SUO>Helsingfors
地名<SSK>
城市人口55.5萬
Espoo Esbo 21.3萬
Tampere Tammerfors 19.5萬
Vantaa 17.8萬
TurkoÅbo16.7萬
Oulu Uleåborg
12.0萬
採摘採摘
到野外採摘野漿果和野蘑菇,是領略芬蘭清純大自然的途徑之一。在其他國家,你可能需要繳費,並且有地區限制,但在芬蘭國家法規Everyman's Rights的保障下,可以隨意採摘。在芬蘭,有67%的人會以此作為夏季的活動項目。
天文景觀
極夜與極晝
由於芬蘭的拉普蘭省的大部分位於北極圈內,所以可以看到極夜與極晝,在極晝中,午夜的天空也不會灰暗,即使在南部海岸,也有19-20個小時的日照。
北極光
在寒冷、乾燥的夜晚,緯度越大,越有多的機會看到北極光,北部的烏茨約基,每年觀賞北極光的日期為11月25日到1月17日
芬蘭Finland
位於歐洲北部的共和國。全稱芬蘭共和國。面積33.81萬平方千米;人口504萬(1992)。其中,芬蘭人佔93.6%,瑞典人6.2% ,還有少數薩米人(以前曾稱拉普人)。芬蘭語與瑞典 語均為官方語言 。 88.4% 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 ,1.1%信奉東正教。首都赫爾辛基。
芬蘭國旗 國徽
地理 北接挪威,東界俄羅斯,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西北與瑞典接壤。海岸線長1100千米。地勢北高南低。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面積9%強 ,有千湖之國之稱 。西南部的塞馬湖最大,約4400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帕茨、凱米、科凱邁基等河。全國1/4領土在北極圈內。屬溫帶針葉林氣候。平均氣溫冬季-14~-3℃;夏季13~17℃ 。從北至南年均降水量在400~700毫米之間。
歷史 12世紀前處於原始社會。12世紀後半期開始隸屬於瑞典。14世紀中葉正式成為瑞典王國的一部分。1809年俄瑞戰爭後淪為俄國的大公國 。 1917 年 12 月6日宣布獨立 。1918年工人階級發動武裝起義,成立革命政權,後遭鎮壓 。1939~1940 年芬蘇戰爭之後 , 芬蘭被迫同蘇聯簽訂向蘇割讓領土的和約 。1941~1944 年納粹德國進攻蘇聯 ,芬蘭參與對蘇戰爭 。 1944年2月芬蘭作為戰敗國與蘇聯等國簽訂了巴黎和約 。 1948年4月芬蘇簽訂「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帕西基維、吉科寧先後擔任總統。1966年社民黨在大選中獲勝,從此開始了以社民黨、中間黨為主的聯合執政局面,總理基本上由兩黨人士擔任 。 1979年3月議會選舉後,保守的聯合黨開始成為議會第二大黨,但未入閣。1981 年吉科寧總統因病辭職 。1982 年提前進行總統選舉 ,科伊維斯托當選總統。在1987年議會選舉中,聯合黨獲勝 ,與社民黨、瑞典人民黨組成「藍紅」政府,改變了戰後40多年來主要由「中左派」政黨執政及20年來一直以社民黨中間力量為主體組閣的局面。1988年的總統選舉,科伊維斯托再度當選總統。1991年3月議會選舉後,在野4年的中間黨獲勝,與聯合黨、瑞典人民黨和基督教聯盟組成4黨聯合政府。1994年1月 ,芬蘭總統選舉,M.阿赫蒂薩里當選總統 ,3月1日就任。
政治 芬蘭憲法於1919年7月17日頒布生效。它規定 :國家立法權由議會和共和國總統共同行使;總統是國家元首,擁有解散議會,任命政府,掌管外交,統帥三軍等實權。每6年選舉一次。議會為最高立法機構 ,一院制 ,由選民直接選出的200名議員組成,任期4年。主要職能是立法、監督政府、監督財政。1991年4月26日由中間黨 、聯合黨 、瑞典人民黨和基督教聯盟組成聯合政府。總理E.阿霍。
芬蘭主要政黨有:①芬蘭中間力量,簡稱中間黨,1906年成立。②芬蘭社會民主黨,簡稱社民黨,1899年成立。③民族聯合黨,簡稱聯合黨 ,1918年成立 。④ 瑞典人民黨 。1906年成立,由芬蘭的瑞典人組成。還有芬蘭基督教聯盟 、芬蘭左派聯盟、綠色聯盟、芬蘭農村黨、芬蘭共產黨(團結)等。
經濟 20世紀80年代 ,芬蘭經濟以年均增長3.7%的速度持續發展 。1989 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第四位 。 自1990年下半年起出現嚴重衰退 。1991 年4月上台的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緊縮政策,採取節約措施。1993年國內生產總值為4787億芬蘭馬克(按當年價格計算)。貨幣單位為芬蘭馬克,匯率為5.71芬蘭馬克兌1美元(1993)。
芬蘭自然資 源最豐富的 為森林 , 覆蓋率達 66 % , 約2006.5萬公頃 ,木材儲積量18.8億立方米 。 礦業資源以銅較多,還有少量鐵、鎳、釩、鈷等。煤炭資源豐富,能量相當於40億噸石油 。 有兩座核電站(4個核反應堆),核能相當於453.2萬噸石油 。 木材加工和金屬工業為經濟兩大支柱。化工、電子工業部門迅速發展。造紙工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是世界第二大紙張、紙板出口國和世界第四大紙漿出口國 ,新聞紙佔世界新聞紙總產量的6% 。 芬蘭農業與林業密切結合,幾乎所有農民都經營一定數量的林地。森林管理、育苗、栽植、采運等均居世界先進行列。農畜產品自給有餘。主要農畜產品有小麥、大麥 、燕麥 、黑麥 、黃油 、肉類、雞蛋、牛奶等。
芬蘭服務業發達,包括商業、貿易、旅館、飯店、銀行、保險、社會性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主要旅遊點為赫爾辛基、土爾庫、中部湖泊地帶、北部拉畢地區和阿蘭島。
芬蘭小景
交通運輸發達。1991年有公路7.64萬千米 ; 鐵路5874千米,28%已電氣化。港口近30個 。有4家航空公司 ,國際機場有赫爾辛基、土爾庫和坦佩累。
芬蘭出口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3強。約80%的木材加工產品和40%金屬工業產品供出口。所需能源的80%和許多工業原料均需進口。主要貿易夥伴是歐洲共同體國家和歐洲自由聯盟國家。主要投資對象為上述兩個歐洲組織的成員國。芬蘭主要外援對象為坦尚尼亞、埃及、肯亞、尚比亞、斯里蘭卡和尼泊爾。重點項目為農業、水利、交通等。在芬蘭的主要投資國為瑞典、德國和英國。
文化教育 芬蘭教育事業發達 。 實行9年一貫制的義務、免費教育。高等學校有赫爾辛基大學、赫爾辛基科技大學 、坦佩累大學等。主要報刊有《 赫爾辛基報 》、《晨報》、《新芬蘭報》、《首都日報》、《國土報》和《芬蘭社會民主黨人報》。芬蘭有5家通訊社 , 最大的為半官方的芬蘭通訊社,1915年創立。芬蘭廣播公司於1926年成立。芬蘭電視 台1958年開始播送節目。
對外關系 芬蘭戰後一直奉行同蘇聯保持友好睦鄰關系、不介入大國沖突、同各國友好的「 積極的和平中立政策」 。為適應歐洲形勢變化,逐漸調整外交政策,在繼續與俄羅斯保持睦鄰關系的同時,強調芬蘭中立的核心是軍事不結盟和防務獨立。
芬蘭與中國於1950 年10月28日建交 。 建交以來兩國關系一直正常友好。1992年兩國貿易額為3.45億美元。
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後,芬蘭在繼續發展同它們的關系的同時,發展同歐共體關系,歐共體已成為芬蘭的投資和貿易的重要市場。1995年,芬蘭成為歐洲經濟和貨幣聯盟的成員國。同北歐國家的傳統合作是芬蘭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芬蘭重視同美國發展關系。同第三世界關系發展較快。
芬蘭歷史
芬蘭又稱「千湖之國」,在瑞典的埃里克國王(King Erik)1154年將基督教帶入芬蘭之後,兩國在700年間就一直保持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瑞典語一直是行政、教育機構的第一語言,而芬蘭語直到19世紀芬蘭民族主義高漲以及芬蘭的第一篇民族詩史《卡勒瓦拉》(Kalevala)發表後才受到重視。
1808年芬蘭被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軍隊佔領,此後芬蘭就一直就是俄羅斯帝國內的自治大公國,直到1917年。1917年12月6日俄國布爾什維克革命(十月革命)後不久,芬蘭宣布獨立。1918年這個國家經歷了一次簡短但卻刻骨銘心的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芬蘭與蘇聯兩度交手:1939~1940年的冬季戰爭(這場戰爭中瑞典提供了芬蘭部分協助)以及1941~1944年的繼續戰爭(納粹德國對芬蘭提供了重要幫助)。1944年~1945年間的拉普蘭之戰中,芬蘭又將德國人趕出了芬蘭北部地區。
1947年和1948年與蘇聯簽署的多份條約規定了芬蘭對蘇聯的義務與限制,芬蘭也在1940年和約的基礎上作出了更多的領土讓步。1991年蘇聯解體後芬蘭終於可以自己決定命運,並且在1995年加入歐盟。
政治
芬蘭的政治體制以議會為主,雖然總統也有較大的權力。多數行政權力控制在由總理領導的內閣中,而總理由議會選出。內閣由中央政府各個部門的部長、總理本人與一名大法官組成。
憲法規定,200人的一院制議會(芬蘭語:Eskunta;瑞典語:Riksdag)是芬蘭的最高權力機關。議會可以修改憲法,解散內閣或否決總統的決定;但議會無權改變司法決議。內閣或任意一名議員都可以提出立法動議。議員任期4年,按比例選出。
司法體系分為一個負責民事以及刑事司法爭議的法庭,以及一個專門負責公眾與行政部分訴訟的特別法庭。芬蘭為明文法國家,法庭分為地方法院、地區上訴法院及最高法院。
行政區
芬蘭最早有12個省份(芬蘭語:單數lääni,復數läänit;瑞典語:län),1997年重新劃定行政區後現有省份減少到6個:
奧蘭府 (芬蘭語:Ahvenanmaan maakunta;瑞典語:Åland)
東芬蘭省 (芬蘭語:Itä-Suomen lääni;瑞典語:Östra Finlands län)
拉普蘭省 (芬蘭語:Lapin lääni;瑞典語:Lapplands län)
奧盧省 (芬蘭語:Oulun lääni;瑞典語:Uleåborgs län)
南芬蘭省 (芬蘭語:Etelä-Suomen lääni;瑞典語:Södra Finlands län)
西芬蘭省 (芬蘭語:Länsi-Suomen lääni;瑞典語:Västra Finlands län)
其中奧蘭府(Åland)享有高度自治。
地理
芬蘭被譽為「千島之國」與「千湖之國」:精確來說全國共有187,888個湖泊和179,584個島嶼。芬蘭地勢平坦,拉普蘭北部地區位於芬蘭、挪威邊界的哈爾蒂亞峰海拔1,328米,為芬蘭最高點。除了湖泊之外,全國為大片森林覆蓋,可耕種面積較少。島嶼大多在西南部以及芬蘭半島南岸地區,著名的有奧蘭群島。
芬蘭地處北溫帶,冬天寒冷,有時嚴寒,夏天則比較溫暖。芬蘭有四分之一的地方處在北極圈內,這些地區夏天有73天,冬天有51天不出太陽。
經濟
芬蘭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人均產出大約與英國、法國、德國或義大利持平。經濟的主要支柱是製造業――主要以木材、金屬、工程、電訊和電子工業為主。芬蘭的通信產業以諾基亞為代表非常發達,芬蘭是號稱網際網路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貿易對芬蘭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約三分之一來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數礦產,芬蘭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業組件都倚賴進口。
由於天氣的原因,芬蘭的農業僅維持在基本農產品自給自足的水平。林木業作為出口的主要支柱,為農村人口提供了第二個工作選擇。芬蘭在1999年加入歐元體制,在未來幾年芬蘭將更快地於西歐經濟一體化。
芬蘭的玻璃工藝製造世界聞名,金屬處理工藝也相當精細。由於盛產木材,芬蘭的傢具設計和製造業在世界享有盛譽,20世紀初芬蘭設計的傢具現在看起來依然非常現代。
人口
芬蘭有兩種官方語言:93%的人口所使用的芬蘭語和6%人口的母語瑞典語。少數人口包括了薩米人、俄羅斯人、猶太人等。
大多數芬蘭人(89%)信奉基督教路德宗,大約1%的人口則信奉東正教。其餘包括了少部分基督教新教其他教派的教徒、羅馬天主教徒、穆斯林和猶太教徒。
冬季戰爭後大約有12%的人口需要被安置。戰爭賠款、失業問題以及對芬蘭保持獨立前景的不確定曾導致了大批的移民在1970年代離開芬蘭。而到了1990年代,芬蘭又開始接收大批難民與移民。
文化
芬蘭嚴峻的氣候條件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使芬蘭人形成了極富北歐特色的民族性格和文化。芬蘭人性格內斂,行事低調,但實際上內心充滿民族自豪感,在全球化的今天並不隨波逐流,而是堅定的維護著自己的傳統文化。
芬蘭有很多著名的藝術家:偉大的音樂家西貝柳斯開創了民族音樂的新紀元,被譽為芬蘭民族音樂之父;語言學家倫洛特搜集編撰的充滿傳奇色彩的民族史詩《卡勒瓦拉》成為世界文學史中最偉大的史詩之一;著名建築大師阿爾瓦·阿爾托以充滿芬蘭本土傳統浪漫風格的設計在現代主義建築設計潮流中獨樹一幟。芬蘭還有一批世界一流的藝術家。尤為特別的是,芬蘭極具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設計風格使許多幾十年前的工藝品和建築物在現代人眼中仍是新穎別致、富有想像力的傑作。出自芬蘭設計大師之手的作品大都以簡潔實用的設計風格、優質的材料和精美的做工而享譽世界。
芬蘭還是聖誕老人的故鄉
❼ 挪威、冰島地處北極圈附近,但挪威森林資源豐富,冰島地熱資源為什麼
挪威大部分屬於
溫帶海洋氣候
,冬季溫和,因此森林資源豐富。冰島由於處於北大西洋中間的板塊裂縫上,
火山活動
頻繁,所以
地熱資源
豐富。
❽ 冰島是國家嗎簡介一下
冰島的確是一個國家,首都是雷克雅末克。
冰島是歐洲第二大島嶼,找遍地球的各個角落,你不會發現第二個國家有她這樣如此千變萬化的自然景觀。大自然的偉大的力量在冰島呈現出的溫柔、粗曠、壯美、奇特、怪異、虛幻、甚至殘酷、無奈,讓人覺得在冰島一這個面積只有七萬平方公里的小國上同時出現,絕對是讓人不可思議。您在這個島上可以領略到冰川、熱泉、間歇泉、活火山、冰帽、苔原、冰原、雪峰、火山岩荒漠、瀑布及火山口,還有凡爾納筆下的「地心游記」 通向地心的入口:斯乃費爾峰。
初到冰島,您會有一種走到世界盡頭的感覺:沒有一棵樹。路兩旁是一望無際的黃綠色的火山岩荒漠。天盡頭是一座座火山。難怪當年美國宇航員實施經登月行動之前就是在冰島的荒漠上體驗月球上的感覺的。
冰島的氣候變化無常,有一句著名的玩笑:「它果你不喜歡冰島此時的天氣,那麼請等五分鍾,到時候可能比現在還不好」。由於冰島地勢較高,一半的土地以400米以上高原為主,所以降雨量極大。海島周圍沒有大陸,所以島上風颳得也很邪。這大概是島上少樹的原因吧。冰島人引以自毫的有三樣室:魚、地熱和冰島馬。北大西洋暖流和冰島寒流交匯於此,使冰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漁場之一,而漁業資源已經成了冰島的生命線;地熱是冰島人取暖的唯一途徑。由於不用燒煤,冰島本來就是很漂亮的建築物上更是一塵不染。這里也就此成為世界上最干凈的國家。說起冰島的矮種馬,喜歡馬的人都把這種既溫順又會五種步法的馬視為珍品。
冰島是世界上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之一,在與大自然的搏鬥中,冰島人練就了非常強健的體魄也培養出了知足長樂、不怨天由人的樂觀精神,難怪冰島人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到冰島旅遊,以夏天為最美,您可以把首都雷克亞未克,這座世界上最干凈的袖珍的城市作為您的大本營。在參觀了城市的象徵––象一艘正欲拔地而起的飛船似盼「哈格林」教堂,欣賞了市中心圖寧湖畔棲息的大雁群後,您就可以開始向真正的冰島出發了。
如果時間只有兩三天,您可以參觀雷克亞未克附近的死火山湖,歐洲最大的瀑布––黃金瀑布,冰島的奇景––蓋歇爾間歇熱泉。還可以在美國板塊和歐洲板塊的交匯處,「國會山」國家公園漫步,您可以乘車穿過冰島南部廣闊美麗的牧場。到第四冰川「米達爾」一游。在那裡,您可以親自駕駛雪地摩托,在向導的帶領下體驗這一驚險的運動,還可以參觀兩座歐洲著名的瀑布––森林瀑布和牧羊瀑布。
如果您在冰島有更長的時間,那可以選擇的旅遊路線就更多了:您會有機會乘坐越野吉普深入冰島腹地,探索人跡罕至的荒原、冰川;有機會到牧場小住兩天,和那裡的乖巧的矮種馬和牧馬人成為好朋友:有機會乘飛機到冰島北部,在海灣觀賞那裡的鯨群;也有機會飛到世界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去體會愛斯基摹人的生活。
當您心滿意足又精疲力盡地回到雷克亞未克時,別忘了在告別這個小島時洗一下Blue Lagoon溫泉浴,四季皆宜,保證又解乏又健身。
謝謝提問。
❾ 為什麼冰島附近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呀
挪威大部分屬於溫帶海洋氣候,冬季溫和,因此森林資源豐富。冰島由於處於北大西洋中間的板塊裂縫上,火山活動頻繁,所以地熱資源豐富。
❿ 北歐的自然資源
北歐自然資源豐富,主要有以下幾類:
1、礦產資源
主要以鐵礦為主,主要分布在瑞典北部和中部。北海大陸架還蘊
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
2、水和水能資源
北歐河流短小,水量豐富,並與眾多的湖泊相通,形成天然的蓄水庫。斯堪的納維亞山上的河流落差大,水能豐富 。
3、海洋資源
這里有世界四大漁場之一----北海漁場是著名漁場。 北海漁場年平均捕獲量300萬噸左右,約佔世界捕獲量的5%,鯡魚和鮐魚幾占總捕撈量的一半,其他有鱈魚、鰵魚和比目魚等。還盛產龍蝦、牡蠣和貝類。
4、森林資源
北歐溫濕的氣候利於針葉林與牧草的生長。北緯61~68°之間,是針葉林的集中分布區。北緯61°以南為針闊葉混交林區。 森林資源很是豐富。
5、地熱資源
本區地熱資源豐富,特別是冰島多溫泉。這些資源為北歐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和原材料,同時歐洲資源匱乏,特別是能源。北歐的資源出口市場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