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世界上的金屬資源佔多少
擴展閱讀
知道成本如何算營業總額 2025-05-23 09:21:52
農產品油脂多少錢一斤 2025-05-23 09:14:49
綏德人力資源在哪裡 2025-05-23 09:14:47

世界上的金屬資源佔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4-29 13:44:17

① 探索神秘的金屬礦產大世界

(一)走進金屬礦產的宮殿

1. 什麼是金屬礦產

地球上有許多礦產資源,人們又稱它為地下寶藏。這些礦產資源是指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價值的,呈固態、液態、氣態的自然資源

人們按照礦產的性質和用途,對礦產資源進行了分類。世界上各國礦產分類不盡相同,我國也有不同的分類。按照我國有關的規定,礦產資源分為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水氣礦產四大類。金屬礦產是礦產資源的一部分,那麼,什麼是金屬礦產,它與能源、非金屬、水氣等三大類礦產又有什麼不同,其奧秘在哪裡?

按照地質學上的定義,金屬礦產是指能供工業上提取某種金屬元素的礦物原料。這就是說,凡是礦石中可以提取可供工業上利用的金屬元素的礦產,都可稱為金屬礦產。金屬礦產有什麼特點呢?

第一,金屬礦產是用以提取金屬的,地球上已發現 50 多種金屬元素。金屬具有獨特的金屬光澤,這是人們從外表上區別金屬和非金屬的重要標志。金屬礦產的多數礦石光澤燦爛,具有金屬光澤,這是其特點之一。

第二,礦產有固態、液態、氣態三種,金屬礦產除個別礦種外,絕大多數是固態,這與呈氣態或液態的油氣礦產和水氣礦產完全不同。

第三,金屬礦產與非金屬礦產雖然絕大多數均為固態,但是兩者有很大的不同。金屬礦產是提取金屬元素,主要是利用礦石中的化學性質;而非金屬礦產除少數是用來提取某種非金屬元素(如磷、硫等)外,大多數是利用其礦物或礦物集合體(包括岩石)的某些物理、化學性質和工藝特性等,如雲母的絕緣性、石棉的耐火、耐酸、絕緣、絕熱和纖維特性等。

2. 金屬大家族

金屬是具特有光澤而不透明(對可見光強烈反射的結果),富有展性、延性及導熱性、導電性的這一類物質。金屬是一個大家族,通常人們把金屬分成兩大類: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

黑色金屬這個名字,常常使人誤會,以為黑色金屬一定是黑的,其實不是這樣。黑色金屬只有鐵、錳與鉻釩鈦等,而它們都不是黑色的。純鐵是銀白色的,錳是銀白色的,鉻是灰白色的。因為鐵的表面常常生銹,蓋著一層黑色的四氧化三鐵與棕褐色的三氧化二鐵的混合物,看去就是黑色的。因此人們稱之為「黑色金屬」。常說的「黑色冶金工業」,主要是指鋼鐵工業。因為最常見的合金鋼是錳鋼與鉻鋼。而不銹鋼是指在普通鋼的基礎上,加入鉻、鎳等多種元素煉成的鋼材,具有多種類型。

除了黑色金屬以外的其他金屬劃分為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有色金屬的顏色是多種多樣的,一般都是銀白色或灰白色的,但是有一些比較特別,如金為橙黃色,銅為紫紅色,銫為黃色等。在有色金屬家族中,還有各種各樣的分類方法,通常可分為輕金屬、重金屬:輕金屬:是按比重分類,一般把比重小於 5 的金屬叫輕金屬。例如鈉、鉀、鎂、鈣、鋁等。周期系中第ⅠA、ⅡA族均為輕金屬。重金屬:一般是指比重大於5的金屬叫重金屬。例如銅、鋅、鈷、鎳、鎢、鉬、銻、鉍、鉛、錫、鎘、汞等,過渡元素大都屬於重金屬。

通常把金、銀和鉑族元素稱為貴金屬。這些金屬在地殼中含量較少,不易開采,價格較貴,所以叫貴金屬。這些金屬對氧和其他試劑較穩定,金、銀常用來製造裝飾品和硬幣。

稀有金屬:通常指在自然界中含量較少或分布稀散的金屬。例如鈹、鋰、鈮、鉭、銫等。它們難於從原料中提取,在工業上制備及應用較晚。稀有金屬跟普通金屬沒有嚴格的界限,如有的稀有金屬在地殼中的含量比銅、汞、鎘等金屬還要多。稀有金屬在現代工業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把它單獨列出來。

金屬材料按組成成分可分為純金屬(也稱簡單金屬)和合金(也稱復雜金屬)。純金屬是指一種金屬元素組成的物質。目前已知的純金屬有多種,但工業生產中所採用的為數甚少。合金是指以一種金屬元素為主與另外一種(或幾種)金屬元素(或非金屬元素)組成的物質。它的種類很多,如常用的生鐵和鋼,就是鐵碳合金;黃銅就是銅和鋅合金;青銅是銅和錫合金等。由於合金的使用性能一般較優於純金屬,因此在工業生產中,合金的應用比純金屬廣泛。

金屬材料按實用分類可分為黑色金屬材料和有色金屬材料。黑色金屬材料通常又稱為鋼鐵材料,是指鐵和鐵的合金,如生鐵、鐵合金、鑄鐵和鋼等。此外,在鋼中加入鎳、鉬、鈷、釩、鎢、鈦和稀有、稀土元素,煉出特殊性能的合金鋼,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工業部門。有色金屬材料又稱非鐵金屬,是指除黑色金屬外的金屬和合金,如銅、錫、鉛、鋅、鋁以及黃銅、青銅、鋁合金和軸承合金等。

3. 金屬礦產大世界

進入金屬礦產大世界,真是五彩繽紛,目不暇接。為了便於研究,人們根據金屬礦產的性質和用途進行了分類,分類基本上與金屬的分類一致,但是,由於其種類繁多,所以更加詳細。根據我國儲量統計分類,金屬礦產分為以下六類:

黑色金屬礦產:包括鐵礦、錳礦、鉻礦、釩礦、鈦礦等;

有色金屬礦產:包括銅礦、鉛礦、鋅礦、鋁土礦、鎳礦、鎢礦、鎂礦、鈷礦、錫礦、鉍礦、鉬礦、汞礦、銻礦等;

貴金屬礦產:包括金礦、銀礦、鉑族金屬(鉑、鈀、銥、銠、釕、鋨)等;

稀有金屬礦產:包括鈮礦、鉭礦、鈹礦、鋰礦、鋯礦、鍶礦、銣礦、鉿礦、銫礦等;

稀土金屬礦產:包括鈧礦、輕稀土礦(鑭、鈰、鐠、釹、鉅、釤、銪)、重稀土礦(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釔)等;

分散元素金屬礦產:包括鍺礦、鎵礦、銦礦、鉈礦、錸礦、鎘礦、硒礦、碲礦等。

此外,有放射性金屬鈾礦、釷礦等,目前我國已歸於能源礦產中,此不論述。

(二)金屬礦產與人類文明

1. 人類文明的標志

人類社會的發展與礦產資源的利用有密切的聯系。1849 年丹麥考古學家湯姆遜按照人類使用的工具類型將人類社會分為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這已成為全球共同的發展模式。以使用的工具類型劃分人類文明時代,這表明礦產的利用對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有極大的作用。

人類演化的很長時期是使用石器,大約 1 萬多年前,人類開始使用自然銅打造各種工具,導致人類銅器時代的出現。後來,又在冶煉銅時加入錫,煉出了「青銅」,這是一種更加堅硬的合金,被廣泛應用於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之中。青銅的出現大大改善了人類的生產工具和戰鬥武器,提高了人類的文化和技藝水平,把人類文明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大約在公元前 4000 年,古埃及人和蘇美爾人就利用天然的隕石鐵來製作矛及飾物。大約在 3400 年前,小亞細亞赫梯人最早用鐵礦煉鐵並生產鐵器。鐵器的出現,廣泛應用於人類生產和生活,在人類歷史上起了重大的革命作用,不僅促進了生產的發展,而且把人類帶入了一個新的文明時代。

從銅器到鐵器的時代,是利用金屬礦產的開始時代,金屬成為人類文明的象徵,載入了世界史冊。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在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創造了燦爛光輝的人類文明。我國青銅時代約始於公元前 21 世紀到公元前 500 年,共約 1500 年歷史,相當於夏、商、西周和春秋時期。我國鐵器時代大約起始於距今 2800 年前的西周末期,冶鐵工藝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鐵器時代給中國帶來了巨變,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並經過兼並戰爭,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空前統一的秦帝國。鐵器在秦漢時期進一步推廣,到東漢時期最終代替了青銅器。

新疆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閃爍著文明的光輝。據考古資料,新疆青銅時代約始於公元前2000 年到公元前 700 年,這一時期處於以畜牧經濟為主的原始氏族公社時期。新疆鐵器時代出現年代,據考古資料,大約距今 2700 年到 2200 年,相當於東周時期。

2. 國力的體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進步,人們使用金屬礦產的范圍和數量急劇增加。19 世紀工業革命以來,鐵的消耗量比原來增加了 100 倍,銅的消耗量增加了 80 倍。進入 20 世紀以來,增加速度更加迅速,許多金屬礦產的消耗量增加了幾十倍到上千倍。金屬礦產是國民經濟、人民日常生活及國防工業、尖端工業和高科技產業必不可少的基礎材料和重要的戰略物資。鋼鐵和有色金屬的產量往往被認為是一個國家國力的體現。

金屬礦產資源在全球地理上分布的不均衡性,必然造成了國家間礦產資源分布的不均衡,進而導致不同國家對全球資源擁有的巨大差異。全球主要戰略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分布非常集中。據近年來資料,世界鐵礦儲量為 1600 億噸(礦石),儲量基礎為 3700 億噸,主要分布在巴西、俄羅斯、澳大利亞等 10 國,佔世界的 89% 以上。世界銅礦儲量基礎(金屬)為 94000萬噸,主要分布在智利、美國、中國、秘魯等10國,佔世界的84%。世界鋁土礦儲量基礎(金屬)為 330 億噸,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幾內亞、巴西等 10 國,佔世界的 84% 以上。

進入 21 世紀以來,全球經濟繼續以高速增長,礦產品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供需兩旺、價格全面上漲的局面。鋼鐵市場需求強勁,產量與消費均創新高。2004 年全球粗鋼產量達到10.35 億噸,比上年增長了 6.9%。世界鐵礦石總產量的 49% 用於出口,2004 年海運鐵礦石國際貿易量凈增 8.9%,達到創紀錄的 6.38 億噸。有色金屬市場開始出現供應短缺,價格普遍大幅度上漲。2004 年 6 種主要有色金屬全球總產量為 6451.64 萬噸,比上年增長 4.93%,銅、鋅、錫、鎳等供不應求。由於供應短缺,導致 2004 年價格全面上漲,鋁價上漲 19.7%,銅價上漲62.3%,鉛價上漲 72.8%,鋅礦上漲 23.8%,鎳價上漲 40.4%,錫價上漲 81.8%。受黃金價格大幅飆升的影響,大多數貴金屬價格普遍上漲。但是,在 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鋼鐵、有色金屬等價格下跌,產業受到影響。

3.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金屬礦產

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 50 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的礦產資源大國和礦業生產大國。

我國已成為金屬礦產資源大國,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 54 種,資源儲量豐富,分布廣泛。已查明資源儲量中,稀土金屬礦、鎢礦、銻礦、鈦礦等居第一位,錫礦、鉬礦、鉛礦、鋅礦等居世界前列。

目前,我國是金屬礦業大國。2007 年,我國鐵礦石產量 7.07 億噸(精礦),粗鋼產量 4.90億噸,居世界第一位;十種有色金屬產量 2351 萬噸,居世界第一位。

我國大宗礦產品進口量持續增長,成為世界進口大國。鐵礦石(砂)、錳礦石(砂)、鉻鐵礦石、銅精礦等金屬礦產進口量較大,2007 年我國礦產進口量為:鐵礦石 3.84 億噸,銅礦石453 萬噸,鉻鐵礦石 609 萬噸,錳礦石 664 萬噸。礦產品消費對外依存度仍然居高不下。(據2009 年公布的新一輪礦產資源規劃,據預測,到 2020 年,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 40% 左右,銅對外依存度達 70%。

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加速時期,未來 20 年,我國礦產資源需求量仍將高速增長,未來資源供需形勢將持續嚴峻。根據有關部門預測,金屬礦產可供儲量嚴重短缺的礦產有鉻、銅、鋅、鈷、鉑族金屬、鎳等,可供儲量短缺的礦產有鐵、錳、鋁土礦、錫、鉛、鎳、銻、金等。礦產資源不僅涉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且與國家安全密切相關,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尋找更多更好的金屬礦產已成為一項重要的歷史任務。

(三)新疆是我國金屬礦產資源寶地

1. 打開金屬礦產寶庫的戰斗

新疆這塊寶地引起國內外人們矚目,正如《我們新疆好地方》歌曲中所唱那樣:「我們新疆好地方……煤鐵金銀遍地藏。」新中國建立以後,在新疆大地上掀起尋找金屬礦產寶藏的戰斗,突出的是五大資源基地的尋寶之戰。

稀有金屬資源基地:在 20 世紀 30 年代發現了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床,並進行了開采,50年代以來加強了全疆特別是阿爾泰山的全面普查找礦,發現了大量的稀有金屬礦,建設了礦山,成為我國最早的稀有金屬資源基地。

鐵礦資源基地:50 年來,在新疆掀起了三次鐵礦普查找礦高潮,第一次是上世紀 50 ~ 60年代新疆鐵礦會戰,為新疆鋼鐵工業發展找到了鐵礦資源;第二次是 70 年代開展的全國富鐵礦會戰,新疆作為重點地區進行了大量的工作;第三次是 21 世紀初的鐵礦大勘查,發現了重要鐵礦,擴大資源儲量,為建設新疆鐵礦基地做出了貢獻。

鉻礦資源基地:鉻礦是我國急缺的戰略資源,20 世紀 60 年代全國在新疆開展了鉻礦大會戰,並通過以後的工作,找到了資源儲量居我國第二位的薩爾托海鉻礦床,建設了我國的第二個鉻礦資源基地。

有色金屬資源基地:根據我國對銅礦、鎳礦、鉛鋅礦等有色金屬礦的急需,50 年來不斷加強地質工作,找到多處礦床,其中包括有我國著名的大型礦床,如阿爾泰山的阿舍勒銅礦、可可塔勒鉛鋅礦,東天山的土屋銅礦、黃山地區銅鎳礦、彩霞山鉛鋅礦,西天山地區的烏拉根鉛鋅礦,昆侖山的黃羊嶺銻汞礦、白乾湖錫鎢礦等。同時,從 1986 年開始國家在新疆開展了「加速查明新疆礦產資源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綜合研究」(簡稱國家「305」項目)科技攻關,以有色金屬礦和金礦為重點,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均為建設我國有色金屬資源基地提供了資源。

黃金基地:新疆自古以來以金礦馳名於世,50 年來,開展了金礦普查找礦,發現了多處礦床,探明資源儲量增加幅度很快,使新疆成為我國重要的黃金產地。

2. 金屬礦產的五大特點

新疆金屬礦產有什麼秘密,特點是什麼呢?主要有以下五大方面:

一是礦產種類多,資源配套好。新疆目前發現礦種 138 種中有金屬礦產 43 種,為全國金屬礦產 54 種的 82%。金屬礦產中有黑色金屬礦產 5 種,有色金屬礦產 13 種,貴金屬礦產 7 種,稀有金屬、稀土金屬和稀散元素 18 種。這些礦產配套程度高,為建設鋼鐵工業、有色金屬工業、黃金工業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根據成礦地質條件,金屬礦產的種類今後還可能增加,有望找到全國絕大多數的金屬礦產。

二是礦產資源儲量豐富。截至 2007 年底,金屬礦產探明礦產資源儲量礦種有 30 種,其中黑色金屬礦產 5 種,有色金屬礦產 11 種,貴金屬礦產 4 種,稀有金屬礦產 12 種。新疆金屬礦產資源儲量在全國佔有重要的地位,保有儲量居全國首位有鈹礦,居全國第二位有鎳礦和銫礦,全國第三位有鉑礦和鈀礦,全國第四位有鉻礦和鋰礦,全國第七位有鈦礦,全國第八位有銅礦、鈷礦、鉍礦,全國第九位有錳礦、鉭礦,全國第十位有鈮礦。新疆優勢礦產有 8 大類 28種,其中金屬礦產有 9 種,包括黑色金屬礦產的鐵礦、鉻礦,有色金屬礦產的銅礦、鎳礦、鉛鋅礦,貴重金屬礦產的金礦,稀有金屬礦產的鈹礦、鋰礦等。特別是近年來,發現和評價了一些大型金屬礦床,資源儲量有大幅度增長。

三是資源潛力大。新疆地處歐亞大陸腹地,地層發育完全,構造岩漿活動頻繁,地質演化歷史復雜,成礦地質條件良好,礦產資源有巨大的潛力。世界三大巨型成礦域有兩個跨過新疆,毗鄰國家的 32 個重要成礦帶有 16 個延入新疆。中亞成礦域是超大型金屬礦床的集中區,其中世界著名的超大型金屬礦床就有 58 個。通過對比研究,新疆可與周邊國家的地質成礦條件相對比,有發現大型至超大型礦床的成礦條件。

四是礦石質量好,伴生和共生多。新疆有我國急缺的富礦,如富鐵礦、富銅礦、富鎳礦等。同時有優質耐火級鉻鐵礦。金屬礦產共生和伴生多,如稀有金屬礦中常有鈹、鋰、鈮、鉭、銫等,有色金屬礦中有銅、鉛、鋅、鉑、金、銀礦等,黑色金屬礦中有鐵、釩、鈦等。

五是分布廣泛,有一定特色。新疆金屬礦產點多面廣、遍及三山和兩盆周邊,礦產地近2000 處,被開采和利用的礦床和礦點不下千處。新疆金屬礦產的地域分布具有獨特性和集中性。如鐵礦主要集中在阿爾泰山東段麥茲盆地、天山東段覺羅塔格南帶和中天山及西昆侖山西段等。這種地域性分布特徵,顯然是受其地史發展、地質背景和成礦條件的獨特性和個性所制約。錳礦集中在西部天山和甘新邊界上的紅柳河至照東一帶,既受生成時代的限制,又受古海盆沉積部位的影響。鉻礦、銅鎳礦、釩鈦礦受區域性深斷裂控制,依附於基性至超基性岩帶。斑岩型銅礦、銅鉬礦與酸性岩漿岩(花崗岩類)的生因關系密切。稀有稀土金屬礦產的成礦空間,離不開古老變質岩帶和年輕的偏酸性花崗岩。具有一定規模的鉛鋅礦,多與古海盆火山岩和碳酸鹽類有關。這些說明,在千姿百態的金屬礦產世界裡,元素各自具有自身條件,有自己的習性、愛好和與之結合的元素群;同時也要去尋找自己最佳的生存環境。地質礦產工作者的使命,就是要去不斷地總結、研究、推論和預測這些現象,而最終達到發現礦產之目的。

3. 建設我國的金屬礦產資源基地

新疆佔全國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是我國的資源型省區,是多民族聚居的邊疆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能源資源戰略基地,是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支點,是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是西北邊疆的戰略屏障。新疆是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在中國發展和穩定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黨中央和國務院對新疆十分重視和關心,對新疆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重大戰略決策和部署,明確指出新疆要加快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優勢資源轉換戰略,著力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重點建設石油、天然氣開采和加工供應基地,煤炭開發儲備和煤層氣開發利用基地,國家其他急需礦產資源開采和加工基地。

根據新疆資源特點,建設國家急需的礦產資源開采和加工基地中,金屬礦產有重要地位。今後將進一步加大銅、鎳、鉛、鋅等有色金屬和鈹、鋰為主的稀有金屬,以及鐵等黑色金屬和金、銀等貴金屬的勘查,實現找礦重大突破。發現和評價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大型和超大型礦床,探明大量資源儲量,為建設全國的鐵礦資源基地、有色金屬資源基地(含稀有金屬)、黃金資源基地做出貢獻。

② 地球上 常用的金屬 各有多少萬噸

2002年我國有色金屬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成為世界有色金屬產量最高的國家。然而,我國主要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自給率卻只有40%,而且隨著有色金屬產量的不斷增加,礦產資源緊缺狀況將越來越嚴峻。

我國目前可開采銅儲量僅1670萬噸,佔世界目前可開採的銅資源儲量的5.7%,靜態計算只夠國內8年的需求;鋁土礦可采儲量69.6億噸,但鋁硅比大於10的較高品位礦石僅佔6.9%。2002年,我國自產氧化鋁540萬噸,當年國內電解鋁消費量已達462萬噸,國內氧化鋁的缺口在300萬噸左右;鉛的可采儲量688萬噸。2002年,我國鉛產量已達129萬噸,靜態計算只夠開采6--7年。鉛鋅精礦從1996年開始部分進口,2000年由凈出口國變為凈進口國。為滿足需要,國家每年大量進口有色金屬,2002年我國僅進口有色金屬礦產原料耗費外匯就達56.6億美元。
據有關資料表明,截止到2002年地球上已經探明的有色金屬儲量如果按現在的開采速度計算,可供開採的年限分別為:銅22年、鋁164年、鉛16年、鋅20年、鎳77年、錫28年。原生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正在趨於枯竭,世界性的資源危機是發展的必然,人類必須正視這一嚴酷的事實。

③ 全球礦產資源分布

1.世界七大儲油區:中東波斯灣(世界最大石油儲藏區、生產區、出口區),拉丁美洲(墨西哥、委內瑞拉等),非洲(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幾內亞灣沿岸),俄羅斯,亞洲(東南亞、中國),北美(美國、加拿大),西歐(北海地區的英國和挪威)。

2.世界煤主要分布在三大地帶:①世界最大煤帶是在亞歐大陸中部,從我國華北向西經新疆、橫貫中亞和歐洲大陸,直到英國;②北美大陸的美國和加拿大;③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和南非。

歐洲的主要煤礦有:俄羅斯的庫茲巴斯煤田,烏克蘭的頓巴斯煤田,德國的魯爾煤田,英國的奔寧山脈。

美國的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阿巴拉契亞山脈附近。

3.世界鐵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中國、巴西、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等國。

歐洲有庫爾斯克鐵礦(俄羅斯)、洛林鐵礦(法國)、基律納鐵礦(瑞典)和英國奔寧山脈附近的鐵;美國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五大湖西部;印度的鐵礦主要集中在德干高原的東北部。

世界礦產資源基本特點:

世界上用途廣、產值大的非能源礦產有鐵、鎳、銅、鋅、磷、鋁土、黃金、錫、錳、鉛等。

世界上的礦產資源的分布和開采主要在發展中國家,而消費量最多的是發達國家。

主要礦產資源的分布 世界上10種主要礦產資源的分布:

世界總資源量8500億噸,探明儲量4000億噸,含鐵量930.8億噸。主要分布在巴西(佔17.5%)、俄羅斯(16.8%)、加拿大(11.7%)、澳大利亞(11.5%)、烏克蘭(9.8%)、印度、中國、法國、南非、瑞典、英國等。其中富鐵礦1400億噸,以澳、巴西、俄、烏、印度、瑞典、南非等居多。


據國外統計,現銅儲量為6.41億噸(金屬含量),70%分布在4個不同的地質一地理區:①智利和秘魯的斑岩銅礦區,是世界最大銅礦藏區,佔世界總儲量的27%。②美國西部的班銅礦區和砂頁岩型銅礦,約占總儲量的20%;③尚比亞北部與扎伊爾毗鄰處的砂頁岩銅礦帶,約占總儲量的15%,分布在長55公里、寬65公里的帶狀區,是世界儲量最大、最著名的銅礦帶。④俄羅斯、哈薩克各類銅礦佔10%。按國家分,智利居首位(20.9%)、次為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尚比亞、秘魯、扎伊爾、加拿大、哈薩克等。近年波蘭、菲律賓等國也有新的發現,並進入世界前列。


世界鋁土礦總儲量250多億噸。主要分布在幾內亞、澳大利亞、巴西、牙買加、印度等國。五國合占總儲量的60%。還有中國、喀麥隆、蘇利南、希臘、印度尼西亞、哥倫比亞等。

鉛鋅 在自然界中多為鉛鋅復合礦床,其消費量僅次於鐵、鋁、銅居第4(鋅)和第5(鉛)位。已探明鉛儲量1.5億噸,鋅1.15億噸。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和哈薩克等國。合計約占鉛儲量的70%和鋅儲量的60%。


世界探明儲量1014萬噸。錫礦呈帶狀分布,太平洋地區是主要蘊藏區,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東亞兩大錫礦帶。東南亞錫礦帶北起緬甸的撣邦高原,沿緬泰邊境向南經馬來半島西部,延伸到印度尼西亞的邦加島和勿里洞島。伴生有鎢,故有「錫鎢地帶」之稱。其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60%。東亞錫礦帶:①西起中國雲南個舊,向東沿南嶺構造帶延伸到廣西:②南起朝鮮北部,經中國東北地區一直延伸到俄羅斯的西伯利亞;③從中國的海南島起,沿中國東南沿海延伸到香港一帶;④日本本州島北部的小型錫鎢礦,是中國大陸錫礦帶的側端。此外,南美洲安第斯錫礦帶,非洲中部等地也有錫礦分布。從國家看以印尼、中國、泰國、馬來西亞、玻利維亞等國儲量較多。


現世界已探明儲量120億噸,集中分布在南非(佔45%),烏克蘭、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和中國等國。


世界總儲量1.1億多噸,集中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亞、古巴、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和印尼等國。


屬貴金屬。世界總儲量4.1萬多噸,主要分布在南非(69%)、俄羅斯(約佔10%)、美國(9%)、加拿大等國。

磷礦
世界總儲量760多億噸,商品級磷礦石的儲量為155~164億噸左右。多集中在摩洛哥(56.2%)、美國、俄羅斯和西撒哈拉等國和地區。

④ 世界上有多少種礦產資源

現已發現的礦產有168種,探明有一定數量的礦產有153種。
按其經濟用途分為:①能源礦產資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泥炭、油頁岩及鈾、釷、鋰等核燃料;②金屬礦產資源。又分黑色及有色金屬兩大類。主要有鐵、錳、鉻、鋁、銅、鉛、鋅、鎳、錫、鎂、鈦等;③非金屬礦產資源。如磷、鹽、硫、硼、砷、明礬石、金剛石、石墨、雲母、石棉、石灰石、白雲石、高嶺土、耐火粘土等;④水氣礦產3種。
按其工業利用特徵分為:①鋼鐵工業原料。如鐵、錳、鉻及鎳、釩、鎢、鉬等合金鋼原料;②有色金屬工業原料。已發現70多種,按其特性和比重,又分為輕有色金屬(比重小於4.5克/厘米3,如鋁、鎂、鈦),重有色金屬(比重大於4.5克/厘米3,如銅、鉛、鋅、鎳、錫、銻、汞、鉍、鎘),貴金屬(金、銀、鉑族),半金屬(如硒、碲、硅、砷、硼等),稀有及稀土金屬(如鎢、鉬、鉭、鈮、鋯、鋰、鈹、鎵、銦、銣、銫、鐳、釷、鈾、鈈等);③動力工業原料。如煤炭、石油、油頁岩等;④化學工業原料。如天然氣、硫磺、硫鐵礦、磷灰石,鉀鹽、芒硝、天然鹼、重晶石、石膏等;⑤建材工業原料。如各種石料、石灰石、耐火材料、粘土等。
鎢的保有儲量(WO3)123萬噸,基礎儲量265萬噸,資源量262萬噸,資源總量527萬噸。鎢儲量居世界第一位,佔世界總儲量的41%。
錫的保有儲量94.9萬噸,基礎儲量126.2萬噸,資源量83.3萬噸,資源總量211.5萬噸。錫礦儲量佔世界的12.4%,居世界第三。

⑤ 世界銅,鉛,鋅的儲量及金屬產量分布!

2008年世界銅儲量為5.5億噸,儲量基礎為10.0億噸,2000年世界銅儲量為3.4億噸,儲量基礎為6.5億噸,探明儲量增長了54%。銅儲量分布廣泛,其中最多的國家是智利和秘魯,兩國合計分別佔世界儲量和儲量基礎的40.0%和48.0%。其他儲量較多的國家還有美國、墨西哥、印尼、中國、波蘭、尚比亞、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哈薩克、剛果(金)和菲律賓等。據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2008年世界陸地銅資源量為30億噸,深海底和海山區的錳結核及錳結殼中的銅資源量為7億噸,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另外,洋底或海底熱泉形成的賤金屬硫化物礦床中含有大量的銅資源。

2003 年世界鉛儲量為 6700 萬噸,儲量基礎為 14000 萬噸,與 1990 年相比,儲量減少了 300 萬噸,儲量基礎增加了 2 000 萬噸(表 1 )。澳大利亞的鉛儲量為 1500 萬噸,佔世界儲量的 22 % , 中國占 16 % ,美國占 12 % ,哈薩克占 7 % ,秘魯占 5 % ,加拿大占 3 % ,墨西哥占 2 % ,以上 7個國家的儲量佔世界儲量的比例為 67 % ,剩餘的 33 %的儲量分布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儲量基礎較多的國家有澳大利亞、中國、美國和加拿大,合計佔世界鉛儲量基礎 60 %以上。其他儲量基礎較多的國家還有秘魯、哈薩克、墨西哥、摩洛哥、瑞典和南非等。按 2004 年世界鉛礦山產量 314.40 萬噸計,現有鉛儲量和儲量基礎靜態保證年限分別為 21 年和 45 年。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資料顯示,2004年世界鋅儲量2.2億噸,儲量基礎為4.6億噸。鋅儲量較多的國家有中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哈薩克、秘魯和墨西哥等。其中,澳大利亞、中國、美國、哈薩克四國的礦石儲量佔世界鋅儲量的57%左右,佔世界儲量基礎的64.66%。 我國的鋅資源豐富,地質儲量居世界第一位,至2004年底,我國鋅的地質保有儲量為9200萬噸。

⑥ 世界及我國金礦資源概況

金是主要的貴金屬之一,素以「金屬之王」著稱。是人類發現和使用最早的金屬礦物之一,曾被廣泛的應用於制幣、裝飾工藝、鑲牙、制筆等傳統領域。近幾十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被廣泛應用於電子、航天、精密儀器、化工設備等現代技術領域。應用范圍日趨廣泛,成為重要的現代工業和戰略物資。

金是硬通貨,是當今國際貿易結算手段和貨幣信譽的基礎。黃金儲備的多少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

據中國礦業網,2004年全世界的黃金儲量為4.8×104t,預測資源總量約為10×104t。世界七大洲、八十多個國家都有金礦資源分布,但極不均衡(圖1-1),主要集中在幾個金礦資源大國,儲量最多的是南非(約2.3×104t),占總儲量的50%以上,其次是原蘇聯、美國、澳大利亞、中國、加拿大、巴西、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墨西哥、辛巴威、迦納等十幾個國家,以上國家的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95%以上。

金礦床的地質時空特徵是:70%的儲量集中在前寒武紀,25%的儲量集中在中—新生代,古生代的儲量只佔5%。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冶煉金的國家之一,唐朝以來採金較盛,至清朝時,最高年份年產金達30萬兩(相當10t)。新中國成立前黃金生產瀕臨絕境,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金礦地質工作在政府的支持與關懷下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據中國黃金協會和中國礦業網,至目前我國已探明的黃金儲量為5341t,保有儲量2486t。探明儲量居世界第六位,僅次於南非、原蘇聯、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按人均佔有量計算,僅佔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0%以下。按國土面積佔有量計算,相當世界平均值的19.9%。但我國金礦資源的潛力較大,僅據山東等十餘個省的統計,預測資源總量為11025t。

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礦儲量原是空白的貴州、廣東等省,取得了找金的重大進展,迅速找到了一批大、中型金礦,探明儲量大幅度增長,近幾年,遼寧、陝西、新疆、廣西、甘肅等省區金礦找礦工作也取得了重大進展,這足以表明我國金礦資源的巨大潛力。

我國金礦資源的特點是:

1.金礦類型繁多,成礦時代廣泛

國外有的,國內都已發現。但國外的某些主要金礦類型,如變質礫岩型、穆龍套式、綠岩型等,在我國探明儲量很少。至目前主要的金礦類型是:破碎帶熱液蝕變岩型(屬殼幔混合岩漿熱液型)、石英脈型、火山及次火山熱液型及第四系沖積砂金礦等。

已知的金礦成礦時代可分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個時期。據有關文獻統計前寒武紀是我國金礦最主要的成礦期,其次是中、新生代,古生代金礦最少。此一特點與世界金礦成礦時代特徵具有一致性。但從我國目前已知的主要金礦類型和探明儲量情況以及大量的新的找礦信息認為,中、新生代可能是我國金礦床最重要的成礦時期。

圖1-1 世界主要金礦分布圖

2.大型礦床少,中、小型礦床多

據武警黃金指揮部黃金地質研究所統計,全國岩金礦床372個,砂金礦床606個,儲量大於20t的產地不足30處,其中岩金不足20處,儲量佔全國岩金總儲量的67%;砂金礦最大儲量不足20t。

我國金礦床中小型占絕大多數,大型礦所佔比例僅3%左右,資源儲量超過50t的岩金礦有膠東地區的焦家、新城、三山島、台上、東風、九曲、大尹格庄、金青頂八處;另有黑龍江團結溝、河北金廠峪、貴州爛泥溝等多處。膠東地區的焦家、新城、三山島、台上經補充勘探後儲量超過百噸,是我國僅有的幾處世界級的金礦床。其中台上已證實的資源儲量在200t以上,作為獨立金礦床,其資源儲量規模當屬全國之首。

3.資源儲量不足,利用程度高,生產後備基地緊張

據資料統計,全國所查明資源儲量的95%已被利用,余者主要受到采、選和其他條件的制約暫難利用。

據中國黃金總公司資料,至1987年底,在63個資源危機金礦山中,僅4個增加了後續儲量。這些金礦山在我國已建礦山中具有重要地位。後備基地緊張,「等米下鍋」的局面難以改觀,礦山建設可供選擇的餘地較小。這種狀況將影響我國黃金事業的發展。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近20年來,國家重視了黃金開發,並採取措施鼓勵黃金生產發展,建成一批新礦山,佔用了幾乎全部可用儲量;金礦地質找礦難度越來越大,找礦與采礦的利益反差日趨明顯,影響了地質找礦的發展,加之地質勘探資金的嚴重匱乏,這是導致金礦地質工作萎縮的主要原因。近幾年國家加大了黃金地質工作的投入,加上商業性投資的增大,金礦地質找礦工作又有了新的起色,在我國地質工作程度較低的西部地區及膠東地區不斷有新的礦床發現或是擴大了已知礦床的儲量。我國金礦地質與黃金生產的新的發展時期已經到來。

⑦ 地球含量最多的金屬是什麼

地球含量最多的金屬是鋁,為75.1%。鋁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僅次於氧和硅,居第三位,是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金屬元素。在金屬品種中,僅次於鋼鐵,為第二大類金屬。航空、建築、汽車三大重要工業的發展,要求材料特性具有鋁及其合金的獨特性質,這就大大有利於這種新金屬鋁的生產和應用。 應用極為廣泛。

鋁是一種輕金屬,化學符號為Al,原子序數:13。自然界存在的剛玉即屬於α一Al₂O₃,它的硬度僅次於金剛石,熔點高、耐酸鹼,常用來製作一些軸承,製造磨料、耐火材料。如剛玉坩堝,可耐1800℃的高溫。

(7)世界上的金屬資源佔多少擴展閱讀:

鋁為銀白色輕金屬。有延展性。商品常製成柱狀、棒狀、片狀、箔狀、粉狀、帶狀和絲狀。在潮濕空氣中能形成一層防止金屬腐蝕的氧化膜。用酸處理過的鋁粉在空氣中加熱能猛烈燃燒,並發出眩目的白色火焰。易溶於稀硫酸、稀硝酸、鹽酸、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溶液,不溶於水,但可以和熱水緩慢地反應生成氫氧化鋁,相對密度2.70,彈性模量70Gpa,泊松比0.33。熔點660℃。沸點2327℃。以其輕、良好的導電和導熱性能、高反射性和耐氧化而被廣泛使用。做日用皿器的鋁通常叫「鋼精」或「鋼種」。

因為鋁有多種優良性能,所以鋁有著極為廣泛的用途。

鋁及鋁合金是當前用途十分廣泛的、最經濟適用的材料之一。世界鋁產量從1956年開始超過銅產量一直居有色金屬之首。當前鋁的產量和用量(按噸計算)僅次於鋼材,成為人類應用的第二大金屬;而且鋁的資源十分豐富,據初步計算,鋁的礦藏儲存量約佔地殼構成物質的8%以上。

⑧ 鉑族金屬資源、產量、未來市場需求及保證程度

一、鉑族金屬礦產資源概況

世界上大約有60個國家找到含鉑(族)產地和鉑族元素礦產資源,擁有探明鉑族元素金屬儲量的國家只有十多個。據美國礦業局統計,截止至1993年世界鉑族元素金屬儲量和儲量基礎分別為5.6萬噸和6.6萬噸,我國統計,截至1997年,世界鉑族元素金屬儲量為7.06萬噸(表1-4-1)。世界3/4 以上儲量集中在南非、俄羅斯、美國和加拿大,它們佔世界鉑族金屬儲量的98%,其中南非的儲量約佔89.3%。

表1-4-6 世界鉑需求量預測表(金屬量/t)

世界鉑族元素礦產資源保證程度較高,且生產量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但鉑族金屬供需接近平衡。以1997年全球鉑的儲量與1996~2000年鉑的平均開采量相比較,鉑的靜態保證年限為467年,與2001~2010年原生鉑的累計消費量相比較,其比值為38.8。

至今未查到我國鉑族金屬開采、生產和消費方面的統計數據。我國至今還沒有以開采鉑族元素礦產資源為主要對象的礦山,鉑族金屬的生產主要通過開采銅鎳硫化物礦床和冶煉生產過程中綜合回收。金川有色金屬公司可以從銅鎳生產過程中,使6個PGE都得到回收利用,其鉑族金屬產量佔全國產量的90%,我國鉑族金屬產量將受銅鎳硫化物礦開采規模的制約。

⑨ 地球上的重金屬含量比例是否比我們目前地表開採到的要多

應該是這樣的。
在地球形成時,比重較大的重金屬向地球內部沉積。以後隨著地殼運動、火山噴發等地質過程,一部分重金屬轉移到地球表面附近,並被人們作為礦產資源開采出來。
現在發現並開採的重金屬應該是在地球早期地質年代、地殼還不是很穩定時,從地球內部轉移到地球表面附近的。後期的地球地質情況越來越穩定,火山、地震等劇烈的地球活動越來越少,地表附近的金屬礦產資源也會越來越少的。
如果噴發出來的僅僅是地幔的東西,可能重金屬含量不會太高。因為地幔還是以輕金屬鹽類為主的岩石成分居多。如果想讓噴發出來的東西中重金屬含量很高,估計得是地幔深部的物質。但是那樣一來,恐怕會是一次(或多次)巨大的地質災難了。

⑩ 金屬總量居世界第幾位

金屬總量的總量是指所有金屬總和佔世界第幾位?這個數據不大清楚。
如果是每種金屬礦產的總量佔世界的排名的話:
金屬礦產分為:黑色金屬礦產、有色金屬礦產、貴重金屬礦產、稀有金屬礦產、稀土金屬礦產,以及分散元素金屬礦產等。
1、黑色金屬礦產包括:鐵礦、錳礦、鉻礦、釩礦、鈦礦;
我國鈦釩儲藏量居世界第一,佔全世界70%左右,中國鈦礦分布於10多個省區。鈦礦主要為釩鈦磁鐵礦中的鈦礦、金紅石礦和鈦鐵礦砂礦等。中國鈦釩礦資源主要分布在四川、雲南、廣西等西部地區,以攀枝花為主要儲藏地,攀枝花的二氧化鈦保有儲量8.98億噸,其中表內儲量5.978億噸,約佔全國儲量的93%,世界儲量的59%,釩礦總保有儲量V2O5 2596萬噸,佔全國儲量的58%,世界的34.7%.最近,我國錳礦資源較大,目前已探明的錳礦區有213處,保有儲量達5.6億噸。佔世界第二位。
黑色金屬中,我國只有鐵礦和鉻礦相對短缺。
鐵礦全國已探明的鐵礦區有1834處。總保有儲量礦石463億噸,居世界第5位。 我國鉻礦資源緊缺,探明儲量1309.5萬噸,保有儲量1095.1萬噸,主要分布於西藏、新疆等地。鉻鐵礦有56處產地,主要是新疆薩爾托海、西藏羅布莎、內蒙古賀根山、甘肅大道爾吉等鉻礦。但富礦少,遠不能滿足需要。
2、有色金屬礦產包括:銅礦、鉛礦、鋅礦、鋁土礦、鎳礦、鎢礦、鎂礦、鈷礦、錫礦、鉍礦、鉬礦、汞礦和銻礦;其中:我國鎢礦、鎂礦、錫礦、鉍礦、銻礦儲量均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