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為什麼控制石油
美國控制石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經濟利益考量
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對石油資源的依賴極為深厚。石油資源的掌控直接關繫到美國的經濟發展。石油不僅是工業生產的血液,也是眾多行業的原材料,如化學、醫葯、交通等。因此,維護石油資源的穩定供應,對保障美國的經濟安全至關重要。
二、地緣政治因素
石油資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中東、北非及俄羅斯等地區。美國為了維護其全球地位和影響力,在這些石油資源豐富地區進行政治滲透和軍事部署。通過控制石油資源,美國可以在地緣政治格局中占據優勢地位,進而實現其全球戰略。
三、能源安全戰略
隨著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長,能源安全已成為各國關注的重點。美國通過控制石油資源,不僅可以保障本土的能源供應安全,還可以在全球能源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影響其他國家的能源政策。
詳細解釋:
首先,從經濟層面來看,石油是全球最重要的工業原材料之一,對美國的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化工製造等產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維護石油的穩定供應,對於保障美國的經濟安全至關重要。
其次,從地緣政治角度看,石油資源的分布並不均衡,一些關鍵地區如中東、北非及俄羅斯等地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為了維護在這些地區的利益和影響力,美國需要控制這些地區的石油資源,以確保其全球地位。
最後,從能源安全戰略考慮,隨著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雖然可再生能源的佔比在逐漸提高,但石油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主導地位依然難以撼動。美國通過控制石油資源,可以確保其在全球能源市場的競爭力,並維護其能源安全。
綜上所述,美國控制石油的原因涉及經濟利益、地緣政治和能源安全等多個方面。
Ⅱ 美國真的在喪失主導地位嗎
目前尚無定論美國是否在喪失主導地位。美國雖面臨內部困境與外部挑戰,但憑借關鍵優勢仍在國際舞台重要。
近年來,多方面事件對美國主導地位形成沖擊。經濟上,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聯邦赤字和債務利息支出增加,製造業萎縮、產業空心化;國內政治陷入困境,政治內卷,社會和種族矛盾激化;軍事上戰略收縮,外交影響力也面臨挑戰,干涉主義外交政策遭質疑抵制,在俄烏沖突、中東事務等方面影響力受限。
不過,美國仍掌控諸多關鍵資源與優勢。科技領域,在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領先,把控全球科技產業鏈關鍵環節;美元仍是全球主要儲備和結算貨幣,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交易中佔主導地位;軍事技術研發也未停歇,投入大量資金發展前沿軍事技術。
美國內部問題和外部挑戰沖擊其主導地位,但深厚底蘊和關鍵優勢使其仍扮演重要角色。未來美國能否重塑主導地位,取決於能否有效解決內部問題、合理應對外部挑戰,值得持續關注與深入探討。
Ⅲ 美國有哪些大財團,它們都掌控著哪些領域
美國十大財團:
1,洛克菲勒財團
2,摩根財團
3,第一花旗銀行財團
4,杜邦財團
5,波士頓財團
6,梅隆財團
7,克利夫蘭財團
8,芝加哥財團
9,加利福尼亞財團
10,得克薩斯財團
洛克菲勒財團 (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壟斷為基礎,通過不斷控制金融機構,把勢力范圍伸向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美國最大的壟斷集團。創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 洛克菲勒財團是以銀行資本控制工業資本的典型。
摩根財團 (Morgan Financial Group)
在金融業方面擁有雄厚的基礎。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國銀行之一。創始人J.P.摩根。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是由第一花旗銀行同與軍火生產有密切關系的大公司和大企業所構成。它所控制的從事軍火生產的波音公司和聯合飛機公司,除生產大型民航客機外,歷來都是美國主要的軍火承包商。 第一花旗銀行的前身是創立於1812年的紐約花旗銀行,該行為華爾街最老的銀行之一。
杜邦財團(Du Pont Financial Group)
是由杜邦家族組成的依靠化學工業和軍火工業起家的財團。 創始人為E.I.杜邦·德內穆爾。 杜邦財團的經濟實力以工礦業為主。成立於1802年的杜邦公司是一家科學企業,致力於利用科學創造可持續的解決方案,讓全球各地的人們生活得更美好、更安全和更健康。80年代以來,該公司轉向發展塑料工業和大力開展科學研究,生產不以石油為原料的產品,如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合成纖維等。
波士頓財團 (Boston Financial Group)
是由19世紀經營奴隸貿易而致富的波士頓地區的洛威爾、勞倫斯、亞當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興的肯尼迪家族聯合組成的。波士頓這幾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以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為核心,形成了波士頓財團。 波士頓財團在新興技術工業方面具有優越的技術力量,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大學的科研成果。
梅隆財團 (Mellon Financial Group) 是以梅隆家族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壟斷資本集團,控制了匹茲堡地區的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創始人T.梅隆。
克利夫蘭財團 (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是由克利夫蘭地區的幾家相互密切聯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馬瑟、漢納、漢弗萊、伊頓等家族,利用當地豐富的煤鐵資源,創辦鋼鐵工業,獲得巨額利潤後,又投資於銀行業,並向橡膠工業和鐵路運輸方面發展起來的,其經濟實力以鋼鐵、橡膠、鐵路運輸等部門為主,在美國基本工業中有一定的地位。鋼鐵工業是該財團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國最大10家鋼鐵公司中的4家。
芝加哥財團 (Chicago Finanial Group)
由當地的富豪家族麥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興的克朗家族組成,以芝加哥地區為活動中心而得名。芝加哥財團的金融實力比較雄厚,擁有5家大銀行:大陸伊利諾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銀行公司、北方信託公司以及美國銀行公司。此外,還有兩家保險公司:西納(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險公司。在商業方面也佔有重要地位。擁有西爾斯—婁巴克公司、聯合百貨公司、珠寶商店和馬歇爾·菲爾德公司等巨大的商業零售公司。
加利福尼亞財團 (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的金融資本極為雄厚,擁有的主要商業銀行有美洲銀行、西方銀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舊金山地區的韋爾斯·法戈公司和克羅克國民公司等。該財團所控制的工業公司以軍火生產為主,但一些生產軍火的公司的控制權,逐漸落入東部大財團的手裡,加利福尼亞財團的實力地位已相對下降。
德克薩斯財團 (Texas Financial Group)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得克薩斯州倔起的一個新財團,主要是依靠石油工業和軍火工業發展起來的。以K.W.麥基遜、S.理查遜、H.L.亨特、J.柏朗、J.A.埃爾金斯等創立的家族為代表。 美國各大財團不但憑借其雄厚的金融資本和工業資本,掌握著美國國民經濟的命脈,而且還利用它們的金融家、企業家及經濟學家,組織各種委員會、協會、同業公會等公眾團體,針對當前美國的財政、金融、外貿等經濟問題,發表調查報告或研究論文,提出有利於財團的各種建議意見,以左右政府的決策。壟斷財團通過操縱總統競選和國會改選的途徑,爭奪政府要職和國會席位,從而左右政府的內政外交,成為美國真正的統治集團。由於各大財團在海外的利益不斷膨脹,因而對政府的外交政策特別關心,千方百計設法對政府施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