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上海有哪些水體資源
擴展閱讀
怎麼看鑽石數量 2025-05-26 10:18:50
鑽石畫上的鑽怎麼去除 2025-05-26 10:18:38

上海有哪些水體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4-22 18:08:59

㈠ 上海地處東海之濱,但為什麼被稱為水質型缺水城市

2011年6月,一個朝氣蓬勃的清晨,在中國,在上海,蘇醒了無數人們的瞳孔;一條風馳電掣的熱點新聞,在東海之濱,在長江河口,使無數媒體為之跟蹤:歷經15年論證、5年建設的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實現全面通水!

一個足有10個杭州西湖之大的江心河口水庫,不僅使廣大上海市民喝上優質長江水的多年期盼成為了現實,即使面臨東海咸潮入侵,4.38億立方米的有效蓄水量也足以保證連續68天的正常供水,從此解除了上海曾經郁結的「心頭之患」,而且改寫了上海飲用水主要依靠黃浦江水源的歷史,從根本上改變了城市原水的供應格局,完善了上海「兩江並舉、多源互補」的飲用水水源地戰略布局。

這是一個時代壯舉,壯在工程的浩大,壯在黨心所思、民心所向。

這是一件人間美事,美在自然,美在境界,美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間。

為了讓上海人民喝上好水

飲用水是人的「第一食品」。

地處東海之濱、長江河口、太湖水域的上海,曾因豐沛的水資源而得名「上海」。長期以來,水一直是大自然對上海的特別恩賜,因為上海有她的母親河——黃浦江。按理說,上海的水域面積不小,佔了上海總面積的六分之一,但卻是聯合國曾經預測的21世紀飲用水缺乏的六大城市之一,是典型的水質型缺水城市。上海並不缺水,上海缺的是可以飲用的好水。

長期以來,好水之憂如影相隨。與此同時,上海也始終沒有停止過改善市民飲用水水質的努力:從上個世紀以來,上海的水源地歷經數次遷移。蘇州河和黃浦江市內段是上海最早的水源地,先是蘇州河水質日趨惡化,上海水源取水口被迫遷至黃浦江軍工路附近;到了1978年,人們無奈地發現,黃浦江下游的魚蝦幾乎絕跡,取水口又被迫溯流而上;時隔十年,在1987年7月,取水口不得不再一次移到黃浦江上游臨江段;而到了1998年7月,二期工程又將取水口上遷到了黃浦江上游的松浦大橋附近水域。水源地一再遷移,而上海卻並沒有擺脫「水質惡化」的陰影。黃浦江上游,其實也是太湖流域下游,由於受到污染的影響,取自黃浦江上游的開放式、流動性的原水,大多屬三類至四類水,有時甚至是五類,為了保證自來水的質量,水廠不得不採用重氯消毒殺菌,投放量甚至是過去的4倍。

干凈水源何處尋,長江河口江中求。

上海的飲用水水質,已經成為上海城市發展中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不得不作出這樣一個歷史性的思考,我們不得不作出這樣一個歷史性的抉擇——

1987年,上海市科委對「長江——上海城市供水第二水源規劃方案研究」進行立項,拉開了上海研究開發利用長江口飲用水水源的序幕。

1990年,上海市水利設計院提出了「促淤不可行,圈水可行」的建議,播下了青草沙圈水的第一顆科學種子。青草沙水源地因此受到了關注。青草沙水源地位於長興島的西北方,是長江口的一個沖積沙洲,年均過境徑流總量約9335億立方米,是黃浦江的100倍,而更為重要的是,青草沙水源地水質清澈,達到了二級國家標准,符合國家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要求。

1991年,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環保局等一批專家提出了「從長江江心取水,變長興島為水源島」的科學設想。

1994年,上海市原水股份有限公司在長江口成功開發了第一座鹽度觀測站——青草沙鹽度站,奠定了長江口水沙鹽序列觀測的研究基礎。

1996年,上海市建委組織了「上海市長江口青草沙水源地預可行性研究」,形成了青草沙研究系列報告。

2001年,青草沙水源地被納入經國務院批準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2020)》。

2004年,青草沙水源地被納入水利部《長江口綜合整治開發規劃要點報告》。

2005年,上海市城投總公司組織市原水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單位,完成了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成果總報告和16份專題報告。經過科學論證,證明了青草沙水源地具有淡水資源豐沛、水質優良穩定、有利南北港河勢穩定等綜合優勢,完全符合上海城市發展總體布局,符合上海水源地「百年」戰略要求,青草沙水源地成為了上海新水源地的首選方案。同年12月,上海市水務局主持召開了「上海市長江口水源地評估審查會」,來自全國9個學科的26名院士專家組成了專家組,聽取了《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研究成果》匯報。與會的26位院士、專家一致認為:水源地建設屬百年大計,關繫到整個城市的供水安全,意義重大。從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可操作性等方面綜合分析,建議在『十一五』期間,及早啟動青草沙水源地工程建設,並基本同意預可研初擬的工程方案。會議形成了《上海市長江口水源地研究成果評估審查意見》,並向市政府遞交了《關於本市加快長江口水源地規劃建設的請示》。

於是,2006年1月20日,成為了上海供水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個日子: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科學決策,「擴大長江水資源開發利用,建設青草沙水源地……」被正式寫入由上海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準的《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為了在工程中體現「百年」戰略

這是一種求真務實。2006年5月8日的市政府常務會議和2006年5月15日的市委常委會,分別聽取了市發展改革委《關於推進長江口水源地建設有關工作匯報》。

這是一種高瞻遠矚,上海市委、市政府在謀劃青草沙水源地的開發建設中,特別提出:「飲用水源地要充分用好長江水源,要有『百年』戰略方案……」

是的,青草沙工程的建設難度堪比三峽,要把藍圖變為現實有著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在江心河口地區建造大型水庫,世界上沒有先例,這是一個充滿奇思妙想的偉大創舉。要實現這樣偉大的創舉,需要殫精竭慮;要實現這樣偉大的創舉,需要嘔心瀝血。如果說,15年的論證是艱難的,那麼,在此後5年的設計、施工階段中,需要研究的工程難題更加現實,需要攻克的工程難關更加繁多,包括建設世界最大的江心河口水庫是否可能,包括採用盾構法推進大口徑長距離江底輸水管線是否可行,包括建造亞洲最大的超大型輸水泵站的選址問題,還有如何解決江心河口水庫的咸潮入侵問題……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這里,所有的願望都寄託在這里。

在以市政府副秘書長為總指揮的工程指揮部的領導下,以2007年6月5日為標志,一個造福民生的世紀工程開始打造,一幅宏偉藍圖開始立體地呈現在上海人民的心上——

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由三大主體九大工程項目組成,即青草沙水庫及取輸水泵閘工程、長江原水輸水隧道工程、陸域輸水管線及增壓泵站工程。工程建成後,長江原水經取水泵閘、水庫、輸水閘井進入長興島島域輸水隧道,再經長江原水過江管自流過江後,由浦東五號溝泵站提升進入各個輸水支線,最終到達14座自來水廠。

「向社會融智」,青草沙團隊在工程建設中形成了這樣的共識。因為誰都知道,在接下去將全面鋪開的浩大工程中,必須依靠專家來把關,來突破工程中的「瓶頸」。於是,一個由院士領銜的專家委員會成立了,22位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涉及到水利、隧道、基礎工程、自動化控制、制水、環保等眾多學科。為了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充分發揮專家委員會的指導作用,工程指揮部作出了一個決定:凡是工程中的重大決策必須經專家委員會審查。

假如把「向社會融智」比作是青草沙工程的一條腿,那麼,「靠創新驅動」就是青草沙工程的另一條腿。在專家委員會成立之後,一個科技與管理創新委員會相繼成立。這個以青草沙公司為主體,以中標設計單位、中標施工單位、中標咨詢單位、有關大專院校和研究院為中堅力量的產學研科技創新團隊,從一開始就制訂了《科研管理辦法》和《科技管理與創新工作實施細則》,同時制訂了切合工程實際的《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科技創新策劃書》,並編制了科技創新實施規劃,明確了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科技創新的任務、目標及進度計劃,為自主創新的促進、項目建設的推進,構築了一個助力的平台。在此後的時間里,青草沙公司成功申請了上海市科委科研項目3項,市建委科研項目1項;先後與科研院校合作進行了青草沙水庫最長連續不宜取水天數試驗研究、水庫工程河勢影響研究、水庫工程防沖護灘模型試驗研究、水庫泵型選擇試驗研究等三十餘項科研項目,應用相應科研成果,有效指導了水源地工程建設,其中,結合工程實踐起草發布的《青草沙水庫及取輸水泵閘工程排體縫制及鋪設質量檢驗評定標准》還填補了工程規范中的一項空白。

打造百年水源地工程,沒有一步退路,只有去集聚智慧、付出心血,在實踐中去走出一條科技創新的路子來,盡管所遇到的困難、所作出的努力,是常人所難以想像的,但是,青草沙團隊獨具匠心地創造了數個令人矚目的世界工程之最:800米主龍口開創了河口水庫合龍工藝之最、7.2公里輸水隧道開創了中等直徑盾構一次掘進工藝之最、高揚程大規模泵站開創了節地節電之最、水庫科學實證基地開創了湖庫富營養化預控技術之最……特別是在河口江心建水庫,這是上海的創舉、中國的創舉,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絕無僅有的偉大創舉!

為了實現「讓生活更加美好」的願景

原水彌珍貴,潤城細無聲。

青草沙這個上海百年戰略水源地,終於從「天方夜譚」變成了眼前的現實。青草沙水源地工程自2010年11月1日起正式進入調試通水階段後,經過一個月時間的設備調試和管道沖洗,新建的浦東金海水廠於2010年12月1日率先正式並網向用戶供水。金海水廠通水後,青草沙水庫又先後三次向楊樹浦、南市、居家橋、陸家嘴、臨江、凌橋和長橋水廠供水,上海的長寧、徐匯、盧灣、靜安、黃浦、虹口、楊浦等7個行政區的全部地區,以及浦東、普陀、閘北、閔行、青浦等5個行政區部分地區的1000多萬市民已全部用上來自青草沙水庫的優質長江水。

「長江好水,在流入東海之前,將被挽留,為上海這座城市和她的人民造福。」上海終於讓上海的千萬市民喝到了長江的江心水,並且從根本上扭轉了上海合格水源嚴重短缺的局面,使長江原水佔到了全市原水供應的50%。

為了實現「讓生活更加美好」的願景,上海沒有停止她的腳步。

根據預測,到2020年,全市原水總需求量將達到1428萬立方米/天,而上海建成的長江青草沙、黃浦江上游、長江陳行及崇明東風西沙四大水源地。其中,青草沙水源地供給中心城區、浦東新區、長興及橫沙兩島;陳行水源地供給嘉定和寶山;東風西沙水源地供給崇明島;黃浦江上游水源地供給青浦、松江、金山、奉賢和閔行,屆時,長江原水約佔全市原水供應的70%。

好水,流在我們的身邊,流在我們的心裡。上海有幸!上海人民有幸

㈡ 中國水資源分布特點

河流和湖泊是中國主要的淡水資源。中國人均徑流量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徑流量的24.7%。中國水資源分布情況是南多北少
浙江省水資源利用的現狀和潛力分析

浙江省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955億m3,人均佔有量僅為2060 m3,低於全國平均水平8%,全省實際可用水資源為310億m3,人均可用水資源為700 m3,而且全部由降雨補給。從浙江省的天氣氣候特點及全省歷史平均降水量分布情況分析,浙江的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至7月上旬的梅汛期及7——9月的台風乾旱期(受台風影響),期間出現的降水往往是大到暴雨,雨水流失多,蓄儲率不高。降水具有地域分布不均、旱澇明顯、隨機性大、年際年內分布不均、水資源的分布與經濟區域需水地區不平衡的特點。同時,省內河流源短、流急,大量徑流以洪水形式流入東海。

1、水資源總量

浙江省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2200mm之間,屬於我國的濕潤地區,平均水資源總量約為955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較豐富,但我省人口稠密,人均擁有量只為2060m3,已接近國際所規定的人均年2000m3的中度缺水警戒線。

表2—3 全省流域分區降水量與地表水資源量

流域分區
降水量
地表水資源量(億m3)

mm
億m3

潘陽湖水系
1905.9
9.72
6.01

太湖沿岸
1323.5
162.26
67.71

錢塘江
1648.1
525.85
291.41

浦陽江、曹蛾江、甬江及浙東沿海諸河
1481.3
331.43
174.57

椒江、甌江及浙南沿海諸河
1730.6
581.83
355.31

閩東諸河
1932
23.97
16.02

閩江
1836.9
22.08
12.96

全省
1607.1
1657.14
923.99

根據《浙江省水資源公報》數據整理

浙江省河湖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6.4%,全省按流域分區可劃分為潘陽湖水系、太湖沿岸、錢塘江、浦陽江、曹蛾江、甬江及浙東沿海諸河,椒江、甌江及浙南沿海諸河,閩東諸河,閩江,各流域分區降水量與地表水資源量見表2-3。表2-4是以行政分區的水資源分布,從列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浙江省水資源的地區分布不平衡,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水資源總量相對缺少,而經濟欠發達的西南山區降水更為豐富,水資源總量相對寬裕。

洗車浪費的水夠100萬上海人用20天

「上海臨江靠海,不可能缺水!」在多數人的觀念中,上海擁有充沛的水資源,但事實上因為污染嚴重,上海地表水資源中僅有20%的淡水可供使用,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不足200立方米,低於北京,屬於典型的污染型極度缺水城市。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由於對水基礎知識和水資源狀況不了解,甚至有誤解,許多企業和個人節水意識淡薄,認為水價便宜,多用點水也花不了多少錢,生產、消費、生活中的水資源浪費現象屢見不鮮。

僅以上海的洗車行業為例。作為特大型城市的消費新熱點,目前上海各類機動車數量已達150萬輛,預計到2010年將達300萬輛。隨著機動車數量的增加,洗車行業迅速發展。

據上海市水務局統計,上海有70%左右的加油站附設機動車清洗,約為550家至600家;持經營許可證的洗車站(點)為315家;無證經營的洗車攤點約有300家。洗車站(點)的年用水總量約為1000萬立方米。而在數以千計的洗車站(點)中,目前僅有8家安裝使用了機動車污水循環凈化系統。大型公交公司的洗車站雖然具備洗車水循環回用能力,但由於洗車設施不適應公交車結構、機械洗車成本高等原因,大都仍採用耗水量更高的人工清洗。

根據測算,清洗一輛車平均耗水70升至80升。如果使用洗車水循環回用設施,耗水量可降至15升至20升,按全市100萬輛機動車每年清洗50次計算,全市洗車水可節約將近300萬立方米/年。也就是說,目前僅洗車行業浪費的水,就可供100萬上海人20天的生活用水。

在水資源同樣奇缺的北京,除了超過230萬輛機動車所創造出的規模更加龐大的洗車行業外,城市管網漏水造成的水資源浪費也十分驚人。北京市水務局的統計數字顯示,全市管網漏失率近20%,有1/5的供水被白白浪費。北京每年跑冒滴漏所損失的水量,相當於13個北海。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府參事趙國通說:「如果不盡快改變這種『缺什麼,反倒浪費什麼』的尷尬現狀,實現對資源的節約、合理、高效利用,這些資源消費特大型城市將消耗掉自己發展的未來。」

人類有史以來就逐水草而居,水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命脈,決定人的生存環境、健康水平與生活質量,決定國家的發展方向和興衰存亡。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節約用水,珍愛我們共同的家園!
中國水資源主要分布在南方。

㈢ 上海的黃浦江水深有多少

最大水深17.4米,航道最淺處水深9.1米。

河流上游可用於生活用水。在龍華,航運功能是主要的。水面寬約550米,最大水深17.4米,最淺水深9.1米。黃浦江航道從吳淞口至松浦大橋一段可通萬噸級輪,松浦大橋至毛竹港可通航1000噸級船舶,龍華港以下兩岸為裝卸區,龍華港以上有部分淺灘。

黃浦江水系承太湖總泄水量的78%,為太湖水系最重要的注入長江水道。位處長江三角洲前緣,水勢平緩,深受潮汐影響,最大涌潮速度可達每秒2米,最大落潮速度為每秒1.8米。黃浦江是上海居民生活和工業用水的主要來源。具有航運、行洪、灌溉、漁業、旅遊、氣候調節等綜合功能。


(3)上海有哪些水體資源擴展閱讀:

黃浦江的水文特徵:

黃浦江年徑流相對穩定,分布相對均勻。平均流量約為324立方米每秒。受長江口潮流的影響,黃浦江的水流是往復的。據距河口80公里的松浦大橋水文站統計,年平均凈流量319立方米每秒,凈流量100億立方米,均來自太湖流域。

因此,長江口、太湖的客流經黃浦江蓄水,加上長江沿岸各河口、島嶼的潮汐流入,加上當地降雨產生的徑流,上海全市總地表水資源量可達590餘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為每年5240立方米,為全國人均佔有量的2倍,水資源量較為充裕。

㈣ 從水資源豐度來看 上海屬於什麼帶

從水資源豐富程度看,上海屬於豐水帶。上海位於沿海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比較大,地表面河湖密布,水資源豐富。

祝你學習進步!

㈤ 建設生態型城市,全社會要節約用水.以下哪項能說明上海的水資源現狀()A.水資源豐富、自然水體

上海地區常年平均可利用的水資源量來自三個方面:一是當地徑流,二是可開採的地下水,三是過境水,上海的水資源總量應該是9100.96億m3,人均為54367m3,可能是全國最多之一;但由於太湖流域來水污染嚴重,趨勢惡化是客觀事實;黃浦江幹流水污染嚴重,趨勢惡化也是客觀事實,加上上海的工業發達,人口密集,各種廢水的排放,使得全市河道水體污染嚴重,水質變差.
故選:C

㈥ 中國水資源最好的城市2018

第十名

廈門

威海雖然是個不大的城市,也沒有什麼國際名勝,但這里有有海有樹有森林,有國內一流的天然海水浴場,灘緩沙細,水質清澈。1000多里的海岸線,海邊處處都是風景,尤其環海路一帶,任何語言形容都蒼白。

第二名

煙台

煙台這個依山傍海的海濱小城,被譽為「山海仙市」,這里風景秀麗,氣候宜人。變幻莫測的海象、縹緲奇幻的海市蜃樓,給山山水水添了些神秘的色彩。與大連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衛首都北京的海上門戶。

第一名

宜昌

㈦ 上海緊缺的自然資源有哪些

上海好像沒有什麼自然資源,要土地沒土地,要礦產沒礦產。你說有個港口吧,20萬噸的船都進不來。好像水資源還可以,不過也得過濾才能使用。

㈧ 請說一下上海的水資源

上海的水資源總量只有二六點九億立方米,而上海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二○一點二立方米.
上海的水資源並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計劃用水、節約用水早已擺到了議事日程上來,但是仍然有人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他們認為:「我花錢我用水,浪費是我的事,與別人無關。」這是一種認識誤區,水資源是有限的,它屬於整個社會,有些東西不是錢可以買到的,如果大家都不注意節約,肆意浪費,總有一天,我們的城市用水也會定時定量的供應。所以大力宣傳節約用水的意義、提倡勤儉持家的美德尤為重要。

㈨ 上海水資源污染情況

上海的水資源短缺,主要源於以下幾個原因:一,上海人口眾多,所以人均水資源量很小。上海水資源總量雖然有26.9億立方米,但上海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01.2立方米;二、絕對用水量大。由於工商業發達,工業、商業、生活用水數量驚人;三、可用水源稀少。流經上海的水源,上游在江浙地區,也是人口密集,加上上海本地,水源被污染情況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