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甘肅礦藏資源最豐富的是哪個縣
擴展閱讀
說大話成本是多少 2025-05-26 10:06:26
怎麼去維護葯品價格 2025-05-26 09:53:42

甘肅礦藏資源最豐富的是哪個縣

發布時間: 2022-04-22 16:06:24

1. 蘭州市的礦產等自然資源是怎樣的

摘要 蘭州境內已經探明各類礦床、礦點156除35個礦種。

2. 甘肅永登縣有什麼廠礦和特產

永登縣礦產資源豐富,礦種較多,分布較廣。截止目前,已發現的礦種達26種,分別是煤、石油、地熱、鐵、錳、銅、鉛、鋅、金、銀、溶劑灰岩、電石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石英岩、玻璃用石英岩、水泥用大理岩、花崗岩、板岩、石膏、芒硝、礦泉水、水泥配料用黃土、建築用輝綠岩、建築用石料、建築用砂、磚瓦用粘土等礦產,其中達地質普查以上工作程度的礦產有11種。礦產地30多處,其中大、中型礦產地9處,礦點及礦化點60多處。主要礦產資源已探明儲量分別為煤1.6645億噸、石油2.7億噸、石灰岩2.9億噸、石英岩3.1億噸、水泥配料黃土0.43億噸、石膏0.1674億噸、硅石0.3625億噸(地質儲量3.8134億噸)。礦產資源分布劃分為東區和西區,東區為武勝驛鎮、中堡鎮、城關鎮、柳樹鄉、大同鎮、龍泉寺鎮、紅城鎮、苦水鎮、坪城鄉、上川鎮、秦川鎮、中川鎮和樹屏鎮等12個鄉鎮,主要礦產是鐵、金、銀、銅、鉛、鋅、石灰岩、礦泉水、建築用砂石、磚瓦用粘土等。西區為民樂鄉、連城鎮、河橋鎮、七山鄉、通遠鄉等6個鄉鎮。本分區內礦產主要是煤、石油、地熱、水泥用灰岩、電石用灰岩、石膏、冶金用石英岩、建築用砂石、磚瓦用粘土等礦產。

3. 甘肅那裡的礦山比較多

禮縣

4. 甘肅最大的礦區有哪些

礦藏種類多,探明儲量豐富,有色金屬礦產占重要地位。甘肅地貌形態多異,地質構造復雜,在地質構造帶形成過程中,發育生成了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截止 1998年底,全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75種(含亞礦種),其中探明儲量的礦產94種(含亞礦種)。探明儲量並編入《甘肅省礦產儲量表》的礦產84種,礦產地 420處,其中大型礦床32個,中型礦床103個,小型礦床285個。84種礦產中,有29種(類)礦產的保有儲量位居全國前5位;有52種(類)礦產的保有儲量位居全國前十位。其中居全國第一位的礦種有6種,它們是:鎳礦、鈷礦、鉑族金屬(鉑、鈀、銥、銠、鋨、釕)、硒礦、鑄型用粘土、飾面用蛇紋石。上表的84種礦產中已開采利用的礦產62種。礦產潛在經濟價值達8000億元,為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在隴原大地,還蘊藏著豐富的能源資源。煤、油頁岩、泥炭、石油儲量可觀。上表煤礦產區 164處,保有儲量86.37億噸,並伴生著一定數量的油頁岩。石油累計探明可采儲量8061.5萬噸,剩餘可開采儲3277.4萬噸。

5.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介紹

通渭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東西長78公里,南北寬64公里,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970.5米,屬黃土丘陵溝壑區.具有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徵,屬隴中溫帶半濕潤向半乾旱過渡區,年平均氣溫7.7°C,極端最低溫-20.7°C,極端最高溫32.7°C。平均風速1.90米/秒,全年無霜期140-160天,正常年份降水量400-540mm。 年總日照時數2200-2430小時。地表水資源9542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1478萬立方米。轄2鎮21鄉332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2440個合作社,總戶數93746戶,45.47萬人,其中農戶85571戶,42.27萬人.總土地面積2908.5平方公里,耕地183.33萬畝,其中糧田133.26萬畝,經濟作物24.52萬畝,人口密度156.33人/平方公里.是全省18個乾旱縣、41個國扶縣之一。
境內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是花崗岩、漢白玉、硅鐵礦、高嶺土、硫鐵礦、地熱溫泉和煤等。花崗岩分布僅露地儲量在6億立方米以上,高嶺土可開采儲量187萬噸,硅鐵礦總儲量300萬立方米。地熱資源3處,距縣城8公里處的地熱溫泉聞名省內外,日泛水量在6000噸以上,地表水溫53.9°C,富含鐵、碘、氟、鈣、鉀、鍶、氡等19種化學元素,屬國內少見的復合型富質高熱礦泉,「浴可醫治百病,飲可提神美容」,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6. 甘肅岷縣的岷縣概況

岷縣,歷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東去三秦」的交通要道,有「茶馬互市」的傳統和「隴原旱碼頭」的美譽。這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交通便利,盛產238種中葯材,素有「千年葯鄉」之稱,尤以「岷歸」聞名遐邇,是「中國當歸之鄉」、「中國花兒之鄉」和「聯合國民歌考察采錄基地」。
地處隴中黃土高原、甘南草原和隴南山地接壤區,總流域面積357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2萬畝,森林面積97萬畝。轄18個鄉鎮、310個村(社區)委會,總人口48.4萬人,有回、藏、東鄉、撒拉、裕固和滿族等6個少數民族共1.5萬人。總耕地面積62.7萬畝,人均1.5畝。境內海拔2040—3754米,年平均氣溫5.7度,降水量600毫米。
岷縣境內中葯材、礦產、能源、畜草等特色資源豐富,盛產當歸、紅芪、黃芪、黨參等中葯材238種,尤以當歸種植歷史悠久、質量最佳、產量第一而聞名於世,被稱為「岷歸」。全縣探明金、銻、鉛鋅、花崗岩、石灰石、大理石、紅柱石等礦藏25種,位於禾馱鄉的寨上礦點已探明金儲量108噸,價值260億元以上。 境內有常年流水河22條,水能蘊藏量33.5萬千瓦,其中黃河最大支流洮河流經岷縣境內9個鄉(鎮)、83.5公里,沿洮河可開發梯級電站10餘座。東山區部分地域開闊,日照時間長,風、光資源開發亦頗具潛力。全縣有草場面積290萬畝,累計人工種植岷山紅三葉、貓尾草等多年生優質牧草12萬畝,為全國健康養殖示範縣和甘肅省養牛大縣,黑裘皮羊、蕨麻豬、高原氂牛是地方特產 。另外,還擁有以狼渡灘濕地草原、雙燕生態景區為代表的自然生態景區和以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會議會址、二郎山戰斗遺跡為代表的紅色旅遊景點等各類旅遊資源100多個。
地理位置: 距省府蘭州市267公里 ,距隴海鐵路隴西火車站120公里 ,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東去三秦」之說,是通往蘭州、隴西、隴南、甘南和四川的必經之地,國道212線、省道306線的交叉連接使岷縣處在一個經濟相互促進、文化相互滲透、觀念相互影響的「四區八縣」經濟增長帶中心位置,是甘肅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享有隴上「旱碼頭」的美稱。近年來,岷縣緊緊圍繞穩定解決溫飽進而向小康邁進這一目標,按照把岷縣打造成木寨嶺以南地區區域經濟發展平台,建設成甘肅南部特色經濟強縣和商貿中心的戰略構想,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全面提升葯材、草畜、洋芋三大支柱產業,著力培育水電、礦產、旅遊三大新興產業,努力實施「產業富民、工業強縣、城鎮輻射、項目帶動」四大戰略,使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較快發展。
土地人口: 全縣土地面積35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2.75萬畝,草原面積290.3萬畝,水域面積22.6萬畝,林地72萬畝,牧草地217萬畝。
氣候特徵: 岷縣氣候屬於高原性大陸氣候,年平均日照時數2214.9小時,年平均氣候4.9℃--7.0℃,年平均相對濕度68% ,年平均無霜90-120天,年平均降水量596.5毫米,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16℃,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6.9 ℃。
葯材資源: 岷縣盛產當歸、紅芪、黃芪、黨參、柴胡、大黃、貝母等中葯材238種,素有「千年葯鄉」「中國當歸之鄉」只稱,尤以「岷歸」馳名中外,早在1700多年前就是極為珍貴的貢品,有很高的葯用、食用價值,產量佔全國總產量地70%。根據研究,「岷歸」成分復雜,有揮發性和水溶性物質106種。因其質量 最佳、含量豐富、產量最大、銷量最廣而馳名中外,遠銷東南亞、港澳台及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歐洲人譽為「中國婦科人參」,是世界當歸中的上品。全縣年種植各類中葯材25萬畝,年產葯材4.6萬噸.其中當歸1.3萬噸。
草畜資源: 岷縣有天然草場290萬畝,佔全縣總土地面積的72.5% ,主要以岷山 紅三葉草、岷山貓尾草為民縣兩大特色優質草種。目前,全縣累計人工種植多年生優質牧草12萬畝,發展畜牧業條件得天獨厚。岷縣有黑紫羔羊、氂牛、存欄牛、羊、豬等牲畜50多萬頭。全縣年產肉類總產量近2萬噸,產牛羊皮15萬張。 2005年1---5月全縣有十個鄉鎮養殖白鵝3萬只,年底突破10萬只。
水電資源: 岷縣水資源豐富,境內水系分長江、黃河兩大流域,3個水系。有大小河流22條,年平均徑流量42.09億立方米。地下水總儲量2.36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32.56萬千瓦,年發電量28.5億度。其中,黃河上游最大的支流 ----- 洮河流經縣內13個鄉 83.5公里 。可開發梯級電站 6 座,總裝機容量可達 10 萬千瓦。 近年來,岷縣各級黨政在-理論和黨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全縣上下共同努力,克服種種困難,順利實現了「九五」計劃主要奮斗目標,全縣社會生產力、綜合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發生了重大變化,精神文明建設等各個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到「九五」末的2000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4.95億元,比「八五」末增長68%,年均增長10。9%,略高於全省,全區經濟增長速度,特別是二、三產業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分別較「八五」末增長2倍和8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33億元,增長40.8%;糧食總產量達到9.16萬噸,增長53.6%;財政收入由1628萬元增加到4207萬元,增長2.6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2億元,比八五期間增加1.9億元,增長20倍.三大產業結構由八五末的61:19:20調整到55:23:22.扶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全面發展,全縣提前一年實現了整體基本解決溫飽目標,農村貧困人口由1995年的20.43萬人下降到0.85萬人,貧困面由52.4%下降到0.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00元,比八五末增加657元,年均增加131元,農民衣、食、住、行、用都發生了顯著變化,部分條件較好地方的群眾生活開始向小康邁進。
發展思路
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先導,以資源為基礎,大力開發一條河(洮河),實施兩項重點工程(退耕還林還草、梯田建設及小流域治理),落實「兩洋(羊)一葯」農村種養業結構調整戰略,建設葯材、畜牧、礦產、洋芋澱粉四大支柱產業,努力興辦農村五小經濟實體(小林場、小牧場、小椒園、小魚塘、小加工),繼續走好種葯、養畜、經商、開礦、辦廠、勞務輸轉六條路子。
全面實施開放帶動、結構調整、葯材立縣、水電強縣、商貿活縣、科技優先發展六大發展戰略,大抓以水、電、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以退耕還林(草)為主的生態環境建設,以轉移農村勞動力為主的城鎮體系和小康村建設,以培育市場體系為主的岷州商貿中心建設等四大建設。著力提升和培育葯材、畜牧、洋芋澱粉、礦產、旅遊等五大產業,加速建設「一河兩線」經濟增長帶(一河是指洮河沿岸,兩線是指212國道和306省道岷縣過境段),加速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加速農業主導型向工商業主導型轉變,努力實施農民增收、職工增收、財政增收三大目標,走出一條具有岷縣特色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路子。 當歸
岷縣有六大資源。一是葯材資源。盛產當歸,紅芪、黃芪、黨參、大黃、貝母等中葯材238種,素有「當歸之鄉」、千年葯鄉「之稱,尤以」岷歸「馳名中外,被子歐洲人譽為」中國婦科人參「,岷縣年種植當歸、紅芪、黃芪、黨參等各種中葯材20多萬畝,是重點外貿產品。二是畜牧業資源。有集中連片草場面積219萬畝,草豐水茂,無污染,發展畜牧業,開發畜產品條件得天獨厚,年產牛羊皮15萬張,年肉類總產量1.6萬噸,其中尤以黑紫善羔羊和蕨麻豬聞名省內外.三是礦產資源。已探明金屬 非金屬礦30種,礦點、礦化點40多個,其中金、銻、鉛、鋅、錳、花崗岩、漢白玉、大理石、硅石、泥炭等礦儲藏量大,開發前景廣闊。四是水力資源。境內有大小常年流水河22條,水能蘊藏量33.5萬千瓦,其中黃河最大支流洮河流經岷縣境內13個鄉(鎮)、83.5公里,沿洮河可開發梯級電站5座。五是農副產品資源。盛產洋芋、蠶豆、油料等農副產品和草莓、蟲草、沙棘、蕨菜、蕨麻等野生」綠色食品」,開發前景十分可觀。
岷縣二郎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與城北玉女峰遙遙相對,山上三峰插天、綠樹成蔭。1935年、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突破「天險臘子口」兩次到達岷縣,召開了0中央西北局岷州會議,隨後3000名岷州兒女參加紅軍。現園內建有「紅軍戰役紀念塔」和「三千紅軍烈士紀念碑」,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基地。縣城東部的沙金自然林區,總面積36萬畝,有大小旅遊景點20多處,怪石林立,溪水多色,令人流連忘返。
岷縣文物殊多,古跡遍地,主要有「彩陶之鄉」馬家窯文化、寺窪文化、齊家文化等文化遺跡6處。明代建於縣城的真武廟至今保存完好。岷縣又稱「花兒」故鄉,在省內外頗有名氣,是我國民間文化的一支奇葩,質撲敦厚,明快生動,每年花兒會期間,商賈雲集,商貿活躍。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歸一硯「聞名中外,1997年,甘肅省政府作為特殊禮物,贈給香港物別行政區政府珍藏。獨具地方特色的」窗花「、版面填色、單色剪紙、彩色拼貼、下班襯影、書寫繪畫等民產藝術源遠流長。岷縣新舊八景尤為壯觀,其中以「東坡晚照」,「岷山積翠」 、」洮水流珠」、「疊藏長虹」、「金童古鍾」、「狼渡牧野」、「山村葯圃」、「碧波紅蓮」獨具特色。 工業生產項目:碳酸鈣粉生產線,彩色絨面生產線,肥力高生物菌肥生產線,當歸嫩膚水生產線,鋼鋁塑門窗生產線,岷肥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西北高原特有植物種類及沙棘油、當歸油等系列產品項目,全營養顆粒高效有機肥生產線,新建蜂窩煤生產線,中葯材抽氧真空包裝生產線,150噸馬鈴薯金粉、60噸馬鈴薯膨化食品,山野菜加工生產項目,岷縣腐植酸混合肥料廠。
電力建設項目:古城電站、清水電站、坎峰電站、冰橋灣電站建設,劉家浪至10KV線路改造,城關至南川送變電工程、城關至十里送變電工程,10KV及10KV以下農村電網改造工程,電網通信及調度自動化系統工程。
水利水保建設項目:修復西川灌區南北總乾渠,梅川農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洮河護岸河堤,迭藏河護岸河堤,電力提灌工程兼鄉村供水工程,納納河、耳陽河河堤建設,集雨節灌工程,水平梯田建設,植被建設,溝道建設,節水灌溉工程,板達口至北門橋洮河護岸工程,岷山板達溝小流域綜合治理,茶埠耳陽溝小流域治理,岷山朱家溝流域綜合治理,梅川馬廠溝流域治理。
礦產開發項目:碳化硅生產線,花崗岩板材,洮硯加工項目。
城市建設項目:城區重點防洪工程,城區污水工程,城區道路修建工程,頭渠河防洪工程,城區上水工程,城區排水工程,城區垃圾處理工程,糧油市場排水硬化路面,農村小城鎮建設。
農業建設項目:以當歸為主的中葯材重點支柱產業開發項目,以當歸為主的支柱產業綜合示範園區建設,洋芋產業化開發,當歸產業化建設,紅、黃芪產業化建設,岷縣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建設專用型洋芋加工品種基地,洮河沿岸川台區日光溫室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千畝紅、黃芪育苗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全國重點生態建設縣,建立千畝農業科技綜合示範區,種子工程。
林業建設項目:岷縣封山育林建設,岷縣造林育苗建設,森林旅遊項目建設,岷縣國營林場人工促進天然林更新建設,洮河流域林果園基地建設,岷縣洮河流域生態公益林建設,岷縣雲杉癭蚊及鼠害防治,岷縣千畝優質種苗示範基地建設,岷縣退耕還林(草)建設項目。
畜牧業建設項目:(1)草地生態體系建設:退耕還林,人工種草,退化草場綜合治理,優質牧草草籽繁育基地建設,草地鼠蟲病害綜合防治項目,草地生態保障體系。(2)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項目:良種羊繁殖場,十里鄉仔豬繁育場。(3)畜牧獸醫站技術推廣服務體系:鄉獸醫站拆遷(擴)重建設項目。(4)市場建設:畜產品專業市場。(5)商品基地建設:肉牛育肥基地建設,肥育羊基地建設,畜牧聯營體建設項目,漁業基地建設。(6)飼料加工體系:配合飼料加工廠,草粉加工點。
交通建設項目:虎磚公路改建工程,梅堡公路改建工程,城馬公路改建工程,閭新公路改建工程,徐合公路(茶埠至磚塔寨)改建。
衛生建設項目:衛八項目(銀行貸款),衛支持項目(英國贈款),美國中華基金會贈款項目,省婦兒工委項目(母嬰安全項目),岷縣中醫院綜合樓建設項目。
文化建設項目:岷縣綜合影視大樓,岷縣博物館大樓,岷縣秦劇團影池房屋維修,岷縣文化館兒童文化活動中心,岷縣圖書館大樓。
廣播電視建設項目:鄉鄉建成有線電視,城區有線電視傳輸網路改造,建成「岷縣人民廣播電台」。
教育建設項目:小學義務教育工程,初中義務教育工程。
技改項目:劉家浪電廠機組擴容改造,岷海制葯有限責任公司,水泥生產線改擴建,印刷廠彩色膠印及電腦排版生產線,電石廠技術改造,岷縣清真冷庫擴建項目,畜產品公司製革生產線,綜合汽修車間改造,岷縣城區給水改造工程項目。
「隴上旱碼頭」岷州
奔騰不息的洮河之水孕育了勤勞善良的岷州兒女,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位於洮河之濱的「隴上旱碼頭」——甘肅岷縣,凝聚著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靈性,積淀了博大精深、令世人贊嘆的文化底蘊。
滄桑巨變,時代變遷,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生息的優秀岷州兒女,正在用自己的聰明智慧續寫著同自然、同命運抗爭的不朽篇章!用他們的汗水、雙手彈奏出鄉村變化的時代最強音!
岷縣,歷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東去三秦」的交通要道,有「茶馬互市」的傳統和「隴原旱碼頭」的美譽。
這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交通便利,盛產238種中葯材,素有「千年葯鄉」之稱,尤以「岷歸」聞名遐邇,是「中國當歸之鄉」、「中國花兒之鄉」和「聯合國民歌考察采錄基地」。
近年來,岷縣緊緊圍繞穩定解決溫飽進而向小康邁進這一目標,按照把岷縣打造成木寨嶺以南地區區域經濟發展平台,建設成甘肅南部特色經濟強縣和商貿中心的戰略構想,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全面提升葯材、草畜、洋芋三大支柱產業,著力培育水電、礦產、旅遊三大新興產業,努力實施「產業富民、工業強縣、城鎮輻射、項目帶動」四大戰略,使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較快發展。
《今日岷州》植根於岷縣大地,開辟了不同的欄目,反映新時期的岷縣變化,謳歌為岷縣變化做出貢獻的優秀人物,描繪岷縣風土人情。作為代表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宣傳岷縣,讓世人了解岷縣,為岷縣的經濟文化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7. 甘肅都有什麼金屬礦

1.鉛鋅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白台溝鉛鋅礦 2.銅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大石山銅礦 3.銅甘肅省阿克塞縣當金山口銅礦 4.鉛鋅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小冰溝鉛鋅礦 5.鈮鉭阿克塞縣交勒薩依鈮鉭礦 6.稀土甘肅省阿克塞縣雁丹圖稀土礦

8. 甘肅的哪個城市是全國最大的鎳礦基地

甘肅金昌市,我國鎳礦分布就大區來看,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東北,其保有儲量佔全國總儲量的比例分別為76.8%、12.1%、4.9%。就各省(區)來看,甘肅儲量最多,佔全國鎳礦總儲量的62%,而金昌市約占甘肅省年產量的58%,其次是新疆(11.6%)、雲南(8.9%)、吉林(4.4%)、湖北(3.4%)和四川(3.3%)。

9. 金塔縣在哪裡

金塔縣
綿延千里的河西走廊西北端,有一塊大漠深處的綠洲盆地,它就是宛若鑲嵌在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甘肅省金塔縣。而今,金塔縣是全國平原綠化達標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甘肅省第二產業棉大縣和甘肅省小城鎮建設先進縣。
金塔縣位於祖國西北部,地處東經90°58`-100°20`、北緯39°47`-49°59`之間。全縣總面積1.88萬平方公里。東、北與蒙古額濟納旗毗連,西面與甘肅嘉峪關、玉門、肅北接攘,南與酒泉市和張掖地區的高台縣為鄰。海拔在1100米—1400米之間,屬於我國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80攝氏度,平均日照總時數為3193.2小時,平均太陽輻射總量153千卡/平方厘米。這里光熱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林茂糧豐,六畜興旺,被外國制種專家選定為制種基地。
金塔縣轄3個鎮、10個鄉、123個行政村、693個村民小組、15個城鎮居民委員會,總人口13多萬人。金塔縣轄5個鎮、5個鄉:中東鎮、鼎新鎮、金塔鎮、東壩鎮、航天鎮、三合鄉、大莊子鄉、古城鄉、西壩鄉、羊井子灣鄉。是個以農牧業為主,工業為輔的縣。
金塔的歷史,源遠流長,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定居。此地春秋戰國史稱羌、戎。戰國後期至秦代,活動在河西地區的月氏和烏孫是當時較強大的民族部落,現金塔境域,曾先後為烏孫王和月氏王領地。此後金塔經歷了西漢、東漢、三國(魏)、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12個朝代3000多年有歷史沿革和變遷。此地是歷數各朝各代兵家爭戰之地,留有較多的古代軍事設防遺跡和豐富的古墓群及名勝古跡。4000多年的歷史,金塔歷盡滄桑,曾有過政治、經濟、文化的鼎盛和衰落時期,先後有漢、蒙、回、藏、維吾爾、裕固等7個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如今天翻地覆,人民主宰了這塊大地,欣欣向榮的金塔,正在現代化建設征途上展翅騰飛。
金塔縣除有充足的水土與氣候資源條件以外,其富饒的農牧業資源,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實為世人鮮知。縣境內有可開發利用的宜農、宜林、草荒地150多萬畝,現有農用地43萬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甜菜、籽瓜、胡麻、孜然和各種果品等100多個品種。農作物產量高、品質優,已形成了年產40萬擔棉花、16萬噸甜菜、1億公斤糧食和6萬畝中葯材、4萬畝孜然及瓜籽的生產基地。玉米和西瓜、甜瓜、番茄、大辣子、花卉等制種,倍受國內外種子商家的青睞。已為美國繁殖出口籽種長達8年,享有良好的國際信譽。
金塔縣現已探明的礦藏有7大類30多個品種,總儲量達20多億噸。礦產品主要有鐵、錳、銅、鉛、鋅、鋁、螢石、陶土、菱鎂石、冰洲石、白雲石、石炭石、花崗石、芒硝等。其中稀有金屬有鍶、鉻、鋇、金、銀等。另外探明的煙煤和無煙煤、焦煤等煤炭有5種,總儲量達1億多萬噸。金塔境內礦藏的分布點有70餘個,主要在沙棗園子、七個井、穿山馴、俞井子、神洛山、玉石山、沙婆泉、梧桐溝、南泉、大紅山、賬房山、芨芨檯子、野馬井、石板泉、白山堂、野馬泉、黑尖山、疙瘩井、夾山、鹼泉子、三個井等地。其礦藏地質構造簡單,礦體與圍岩接觸解理明顯,礦體多呈脈狀、雞窩狀、網狀、透鏡狀、層狀,礦石為緻密塊狀、核狀和串珠狀等。金塔的礦藏儲量和品位均居甘肅省87個縣市前茅,其開發前景十分廣闊,開發條件也極為優越。
全縣的土地資源、牧業資源、經濟林木資源、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這五大資源,蘊藏著巨大的開發潛力,也充滿了投資的無限商機。

10. 我想知道一些關於甘肅省民勤縣的資料

【地理位置】民勤縣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北部,南依武威,西毗鎳都金昌,東北和西北面與內蒙古的左、右旗相接,總面積1.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0.4864萬,是鑲嵌在古絲綢之路要道上的一顆綠色寶石。
【行政區劃】民勤縣轄轄6個鎮、12個鄉:三雷鎮、東壩鎮、泉山鎮、西渠鎮、東湖鎮、紅沙崗鎮、昌寧鄉、重興鄉、蔡旗鄉、薛百鄉、大壩鄉、蘇武鄉、夾河鄉、大灘鄉、雙茨科鄉、紅沙梁鄉、收成鄉、南湖鄉。
【悠久歷史】
民勤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據史料記載,有人類活動已有4000多年,是有名的「沙井文化」發祥地,甘肅著名的「文化之鄉」、「禮儀之鄉」。西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大將霍去病率兵西征,安定河西。從此開始,歷朝在這里建郡置縣,移民開發農業,至今2100多年。
明清兩代,人文蔚起,科舉取士甲於河西,文人墨客風流壟上,享有「人在長城之外,文居諸夏之先」的美譽。中華民國17年(1928),以「俗朴風醇,人民勤勞」易名民勤。
民勤尊師重教,人才輩出。1978年以來,有1.35萬人考入大中專院校。近年,高考在甘肅諸縣名列前茅,在武威獨領風騷。各類科技人才,遍布全國。縣城內名勝古跡和文物眾多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獨特的大漠風光和沙生植物吸引了從多的中外遊客,亞洲最大沙漠水庫棗紅崖山水庫,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瀚海之中,「蘇武牧羊」的故事更使這個地區充滿傳奇色彩
【發展狀況】改革開放以來,民勤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艱苦創業,勵精圖治,經濟和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業連續10多年獲得豐收,已初步建成糧油、棉花、瓜籽、甜瓜、糖菜、林果、蔬菜、畜禽、葯材、小雜糧等十大商品基地,並配套完善與之相應的批發市場和龍頭加工企業,形成農工貿一體化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 199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80元,80%以上的鄉村實現了小康目標。工業生產立足資源優勢,以深化改革、加強管理為動力,重點發展糖類、輕紡、食品、建材、煤炭、化工、農機、農副產品加工等八大產業體系,開發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優新特產品,部分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鄉鎮企業突飛猛進,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長,總產植年均遞增40%以上。近幾年,科技興縣,教育「普九」、郵電通訊、精神文明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多項工作先後獲得了全國和全省的先進。
民勤縣有良好的經濟發展潛力。地域遼闊,土沃澤饒,素有「塞上奧區」之譽。自然資源豐富。日照時間長,光輻射強,晝夜溫差大,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非常適宜於農作物尤其是瓜果類的糖份積累。全縣糧食生產以優質小麥、玉米和啤酒大教養為主,年總產量1.5億公斤,是甘肅省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農副產品遐邇聞名,龍眼大板黑瓜籽、小茴香、黃河蜜瓜、玉金香等名優產品遠銷海外;甘草、鎖陽、發菜、沙米等名貴野生資源極具挖掘潛力,開發前景看好。工業礦藏已探明的有儲量10億噸的西大窯煤田,還有石墨、水晶石、石油、石膏、芒硝、石灰石、白雲母等多種具有較高開發價值的優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