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安順優勢資源如何
擴展閱讀
說大話成本是多少 2025-05-26 10:06:26
怎麼去維護葯品價格 2025-05-26 09:53:42
為什麼最近石油這么火 2025-05-26 09:25:30

安順優勢資源如何

發布時間: 2022-04-22 14:48:06

Ⅰ 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立體資源

安順開發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4°—16°C,是夏季最好的避暑之地。在不到100公里的范圍內,高度密集了世界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世界自然輻射最低的龍宮風景名勝區、世界著名的喀斯特溶洞風光織金打雞洞、2.5億年前地殼運動形成的關嶺國家古生物化石地質公園、較完整地保存著明代江南漢族遺風的屯堡文化村落群、原始古樸的格凸河風景區等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對開發區形成了「眾星捧月」之勢。
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發區屬平緩工程地質,平均海拔1100—1400米。目前,有一類建設用地3726.23公頃,二類建設用地367574.45公頃。水資源豐富,有婁家坡水庫、楊家橋水庫、貓貓洞水庫、三合水庫及臨界的桂家湖水庫、密蜂水庫,蓄水量達2000立方米,還有流量較大的羊場河。可為工業用水和城市居民用水提供可靠保障。電力資源充足,區內有6座變電站,主變容量129萬KVA,附近有裝機容量為240萬千瓦的安順火電廠,可為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電提供充足保障。
區內積聚了豐厚的人才資源,150廠、162廠、130廠、144廠和011第一設計所等多家軍工企業擁有大量高科技尖端技術人才,其中,第一設計所還設有博士後工作站。區內還有安順師專和雙陽職大兩所大專院校。可為開發區高科技工業園區的打造提供人才支撐。
號稱「東方第一染」的安順蠟染,具有很豐厚的文化承載量。居住在區內的中國十大民間藝術家之一的洪福遠先生,其代表作《絲路明珠》、《雄關鐵騎》等深得中外客人的喜愛。著名畫家王羽中的蠟染繪畫作品也是中外客人愛不釋手的藝術品。從區內蠟染集聚的優勢出發,開發區正著手打造中國蠟染文化藝術第一村。

Ⅱ 國家二號文件對貴州如何發展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歷史機遇,以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為主基調,大力實施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戰略,著力加強交通、水利設施建設和生態建設,全面提升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條件;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積極構建具有區域特色和比較優勢的產業體系;著力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徹底改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城鄉面貌;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幅提高各族群眾生活水平;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和時代要求的後發趕超之路,確保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二、戰略定位
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輕工業基地、以航空航天為重點的裝備製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陸路交通樞紐。
扶貧開發攻堅示範區。guizhou.bbs.house.sina.com.cn# k' ^. i/ c- H1 R. G
文化旅遊發展創新區。
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範區。
三、發展目標
到2015年,以交通、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工業化、城鎮化帶動作用顯著增強,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明顯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石漠化擴展趨勢得到初步扭轉,森林覆蓋率達到45%;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扶貧對象大幅減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接近西部地區平均水平。新浪樂居論壇( ^- l% O4 X
到2020年,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水利工程體系基本建成;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城鎮化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石漠化擴展勢頭得到根本遏制,森林覆蓋率達到50%,環境質量良好;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顯著提高,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
四、空間布局
——黔中經濟區。建設以貴陽—安順為核心,以遵義、畢節、都勻、凱里等城市為支撐的黔中經濟區。推進貴陽—安順經濟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貴安新區,重點發展裝備製造、資源深加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黔北經濟協作區。以遵義、銅仁為節點城市,以黔北、黔東北為腹地,積極構建連結成渝經濟區和黔中經濟區的經濟走廊。重點發展航天等裝備製造、金屬冶煉及深加工、化工、特色輕工、旅遊等產業。推進武陵山地區經濟協作和扶貧攻堅。9 [) Q: q P3 ^+ f+ |
——畢水興能源資源富集區。以畢節、六盤水、興義為節點城市,充分發揮能源礦產資源優勢,建設我國南方重要的戰略資源支撐基地。重點發展煤電煤化工、鋼鐵有色、汽車及裝備製造、新能源等產業,深入推進畢節試驗區建設。
——「三州」等民族地區。加快推進黔東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及其他民族自治地方跨越發展。重點發展文化旅遊、磷煤化工、新型建材、民族醫葯和農林產品加工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的原生態民族文化旅遊區。

Ⅲ 貴州省情,試述貴州在生物、能源、礦產、旅遊等方面的自然資源優勢

1、生物資源

貴州省生物資源豐富,其中有維管束植物9982種,其中可食用的700多種,綠化、美化以及能抗污染、改善環境的2000多種;列入國家Ⅰ級保護的珍稀植物有冷杉、銀杉、珙桐、貴州蘇鐵等16種。

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脊椎動物1053種,其中獸類141種,鳥類509種,爬行類104種,兩棲類74種,魚類225種;列入國家一級保護的珍稀動物有黔金絲猴、黑葉猴、黑頸鶴等15種。

2、葯材資源

貴州是中國四大中葯材產區之一,全省有葯用植物4419種、葯用動物301種,享譽國內外的「地道葯材」有50種,已開發利用的中草葯資源有350餘種,天麻、杜仲、黃連、吳萸、石斛是貴州五大名葯。

3、礦產資源

貴州礦產資源豐富,是礦產資源大省。貴州省發現礦產110多種,其中有76種探明了儲量,有多種保有儲量排在全國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飾面用輝綠岩、磚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鋁土礦、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鎂、錳、鎵等。

此外,煤、銻、金、硫鐵礦等在國內佔有重要地位。煤炭儲量大,煤種齊全、煤質優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稱;重晶石儲量為全國的三分之一;金礦儲量居全國第十二位,是中國新崛起的黃金生產基地。

4、旅遊資源

貴州民族眾多,風情特色,旅遊資源豐富多彩。截至2017年底,貴州省有風景名勝景區71個。其中,國家級風景名勝景區18個,省級風景名勝景區53個。5A級旅遊景區5個。

5、水資源

貴州河流數量較多,長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條。2002年貴州省河川徑流量達到1145.2億立方米。貴州河流的山區性特徵明顯,大多數的河流上游,河谷開闊,水流平緩,水量小;中遊河谷束放相間,水流湍急;下遊河谷深切狹窄,水量大,水力資源豐富。

Ⅳ 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投資環境

貴州省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在1988年時任貴州省委書記胡錦濤親自指導創建的「多種經濟成份共生繁榮改革試驗區」的基礎上,於一九九二年八月經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4年升級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安順開發區地處安順市中心城區西部,面積為170平方公里,轄宋旗、幺鋪兩鎮和西航街道,總人口14萬餘人。遠期人口50萬人,開發區成立以來,作為多種經濟成份共生繁榮改革試驗的前沿陣地,吸引了一批國內知名企業和外資企業進區落戶。目前,開發區已形成以飛機、電子汽車零部件為主的航空機械製造業,以中葯材開發為主的生物制葯業,以精細化工為主的化學工業,以牛肉乾、澱粉、白酒為主的食品工業,以蠟染等民族民間工藝品為特色的旅遊輕工業等支柱產業。
發展優勢:(一)政策優勢突出,發展勢頭強勁。1988年4月,時任中共貴州省委書記的胡錦濤經過深入調查研究,作出在安順建立多種經濟成份共生繁榮改革試驗區決定,最早開辟出以「多種經濟成份共生繁榮」為主題的改革試驗田。1992年,在安順多種經濟成份共生繁榮改革試驗區的基礎上,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了省級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賦予了安順開發區改革試驗、對外開放和超前探索的一系列政策。目前,省委、省政府又明確提出,將把安順試驗區建設成為「貴州加快發展的經濟特區」,安順開發區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自然條件優越,開發潛力巨大。安順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4—16°C。風景名勝資源富集,占國土面積的10.26%,遠遠高於全國1%、全省4.2%的平均水平。在開發區周邊不到100公里的范圍內,高密度聚集了世界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世界自然輻射最低的龍宮風景名勝區、2.5億年前地殼運動形成的關嶺國家古生物化石地質公園、較完整地保存著明代江南漢族遺風的屯堡文化村落群、原始古樸的格凸河風景區等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對開發區形成了「眾星捧月」之勢。
(三)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安順經濟開發區地處黔中腹地,距省會城市貴陽90公里,滬昆高速公路、G320國道、滬昆鐵路、滬昆高速鐵路,安六城際鐵路,區內還擁有安順國際機場和高鐵安順西站,安順客運西站形成了航空、鐵路、公路協調發展的立體交通運輸網路。近幾年來,開發區新城城市道路建設速度加快,投資8.7億元完成了西航路道、瑋1路、星火路、西二環路等區內道路建設。開發區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承載能力大大提高,獨特的區位優勢已得到新的顯現。
(四)城市配套功能逐步完善。安順開發區內企業和人流量逐步增多,醫院、學校、銀行、郵電、電信、移動、有線電視、酒店等城市功能配套設施得到較快發展。西電東送交直流樞紐中心位於開發區宋旗鎮,電力資源充足。區內有9座變電站,主變容量330萬KVA,附近有裝機容量為120萬千瓦的安順火電廠,可為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電提供充足保障,實現了生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雙迴路供電。目前,建成了日供水量1萬立方米的開發區水廠。建成大型批發市場1個,農副產品市場14個。到目前為止,開發區境內有本科學院1所,職工大學1所,職業技術中學2所,科研設計單位7所,高中3所,初中11所,小學47所;安順市二中、安順電大已在婁家湖片區建成新校,婁家湖教育區正在形成。
(五)人力資源豐富,安順開發區集中了貴州航空工業集團(011基地)的主要生產企業,擁有大量高科技尖端技術人才,設有博士後工作站。安順大學、雙陽職大和安順職中等院校可為企業培養各類層次的經營管理人才。近年來,隨著以南風日化、百靈制葯、金星啤酒為代表的一批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崛起,區內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的成績,人才和技術優勢逐步顯現。
(六)土地及水資源優勢。安順開發區屬平緩工程地質,平均海拔1100—1400米。目前,有一類建設用地3700公頃,二類建設用地367500公頃。隨著開發區新城建設速度加快,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土地成片開發的條件逐漸成熟,將會提供大量適合工業項目、酒店、房地產類項目建設用地。區內有婁家坡水庫、楊家橋水庫、貓貓洞水庫、三合水庫及臨界的桂家湖水庫、蜜蜂水庫,蓄水量達2000萬立方米。另有流量較大的羊昌河。豐富的水資源,可為工業用水和城市居民用水提供可靠保障。
(七)用硬措施改善軟環境,對外開放水平逐步提高。安順開發區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高度重視投資軟環境建設,圍繞抓落實和提高執行力,不斷改進工作作風,簡化辦事程序,用硬措施改善軟環境,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加強制度建設,打造誠信政府,進一步增強廣大幹部職工的對外開放意識和大局意識、機遇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效率意識,樹立了開發區對外開放的良好形象。
三、發展目標:在「十三·五」期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開發區的發展目標是:「建設一座國際化新城,打造四大中心」,三個站場:完成開發區以道路骨架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發展任務,初步形成具有生態型、園林化、宜居與旅遊服務功能完善、開放度與現代化水平較高、以現代城市體系為支撐的新生產力聚集的新城區雛形,實現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萬人口生態旅遊城市」的國際化城區發展目標。
打造四大中心:(1)打造以航空城為重要載體,航空製造業、汽車製造業、機械加工業、生物制葯業、食品加工業等產業為支撐的現代製造業中心。(2)打造以興偉4A級旅遊城、歪寨藤甲非物質傳承基地、中國蠟染文化遺產基地、多彩萬象旅遊城等重點項目為支撐的旅遊精品、文化產業及旅遊休閑娛樂中心。(3)打造以商業博覽中心和現代物流園區為支撐的商貿會展中心。(4)打造以CBD商務區和高鐵商務區為支撐的對外開放服務中心。

Ⅳ 經濟省內排名倒數,這座城市為何成為貴州最危險城市

你們知道在貴州省內哪一座城市是排名最後一名的嗎?這就是安順市。其實安順是一個佔地面積比較大的一個城市,但是他現在的GDP產量還是偏低,在全省來相比較而言,他是排名最後的,一個城市,所以說現在確實成為了貴州最危險的城市。但是提醒安順,我們就豪不猶豫地會想到他的一個位於安順市的一個非常著名的景點,那就是黃果樹瀑布,我們都知道黃果樹瀑布是位於安順市他不僅在貴州非常出名,他在全國來說也是非常著名的,很多國外友人都會到貴州安順來參觀黃果樹瀑布。所以說其實安順在旅遊方面也是做了很大的貢獻的。

貴州各地一家親。我相信安順會發展的越來越好,他會利用自己的特殊的地理環境發展好旅遊業,促進經濟發展,不會再成為墊底的了。希望安順的發展可以越來越好。

Ⅵ 安順市土地資源不同自然要素特徵安順市土地資源不同自然要素特徵結合自身認識分析各要素對土地資源的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Ⅶ 安順為什麼有那麼多溶洞,附一些圖

喀斯特洞穴在我國分布廣泛,數量多,是一種區域性的旅遊資源。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本文闡述喀斯特洞穴資源和旅遊生命周期特點,劃分出孤立的、組合的、鑲嵌的、介入機會的4種類型,探討喀斯特洞穴的旅遊開發問題。
關鍵詞:喀斯特洞穴、旅遊資源、旅遊開發類型
我國碳酸鹽岩的分布面積大約130×l04km2,是世界上分布面積最大的國家。在濕熱氣候和長期地殼間斷性上升作用等有利條件下,喀斯特洞穴十分發育。80年代以後,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全國各地開發大量洞穴發展旅遊業,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已開放的旅遊洞穴總數達200個左右,其中大部分屬喀斯特洞穴。對洞穴旅遊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學者們的重視[1-4]。已有的工作表明,洞穴研究已不僅僅局限於成因、演化等自然方面,學者們已經意識到必須研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旅遊洞穴的發展規律,促使旅遊洞穴的持續發展。在有關研究的基礎上,本文探討喀斯特洞穴的旅遊開發問題。
1、喀斯特洞穴旅遊資源的特點和總體評價
1.1遍在性旅遊資源
喀斯特洞穴是一種遍在性旅遊資源,全世界凡是有碳酸鹽岩分布的地區,大多有喀斯特洞穴發育。我國碳酸鹽岩分布面積世界第一,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浙江發育有大量的喀斯特洞穴,僅雲南省經調查有開放價值的喀斯特洞穴就達400多個,80年代初貴州喀斯特洞穴普查,上報給省有關部門的就有3 000個。除了南方省分外,北方的北京、河北、遼寧等省市都發現並開發了喀斯特洞穴。
1.2共性大、獨特性小,互游率低
從地貌學的角度,喀斯特洞穴有多種成因,可分為多種類型。但作為一種旅遊景觀,從旅遊者的角度看,洞穴內不外乎都是由共性大、個性小的石鍾乳、石柱、石筍、石慢等構成似人似獸似物的景觀,甚至不同旅遊洞穴所配的神化導游詞都差不多。所以總體而言,喀斯特洞穴是一種共性大、獨特性小的旅遊資源。
個別的洞穴,或由於洞穴保存著古代文化和藝術,如廣東曲江的獅子岩洞是「馬壩人」出土地和「石峽文化遺址」;或由於洞穴中有觀賞動物形成的特殊景觀,如雲南建水燕子洞,春夏秋季可見成千上萬只燕子早出晚歸的壯觀景象,可觀看農民徒手攀岩采燕窩的驚險場面;或由於歷史上道、佛教利用洞穴修建廟宇,開展宗教活動,如貴州鎮遠的清龍洞、昆明的觀音洞等,使這些洞在共性之中具有獨特性。

1.3空間競爭替代性強
旅遊地的空間競爭是由於多個旅遊地在同一地域內出現引起的。當多個旅遊地在同一地域出現時,它們各自的吸引力往往出現此長彼縮或同步增長的動態變化和地域旅遊市場結構的再組織。喀斯特洞穴作為一種共性大、獨特性小的旅遊資源,當多個洞穴在同一地域出現時,他們之間往往產生替代性強的空間競爭,其結果是區位好、資源價值高、知名度大的洞穴替代區位差、資源價值低、知名度小的洞穴。如貴州安順鄭家洞,在80年代初中期,遊客很多,但由於附近龍宮洞的開發,龍宮洞資源條件比鄭家洞優越,大量遊客流向龍宮洞,從而使鄭家洞遊客大減,以至難以維持,時開時閉[1]。又如雲南彌勒白龍洞,與滬西阿廬古洞區位條件相似,兩洞相距87km,距著名風景區石林分別為104km和98km,如圖1所示。從資源條件看,阿廬古洞既有旱洞又有水洞,稍優,白龍洞僅為一旱洞;從知名度考察,阿廬古洞比白龍洞名聲大很多。阿廬古洞1988年開放,白龍洞於次年1989年開放,兩個洞都想分流石林的既有客源,但結果差異很大(參見圖2、圖3)。阿廬古洞1988-1993年共接待332. 61萬遊客,平均每年55. 44萬遊客,旅遊直接收入1 550. 32萬元人民幣,歷年總投資1 000萬元;白龍洞1989-1993年共接待56. 3萬遊客,平均每年11. 26萬遊客,旅遊直接收入303萬元,歷年總投資316. 29萬元,並且遊客下降幅度很大,1993年僅5萬遊客,只有同期阿廬古洞的12%。
因此,在這種空間競爭替代性強的作用下,在同一地域上出現多個喀斯特洞穴時,只能選擇其中最有價值的一個開發。
1.4總體評價—區域性旅遊資源
喀斯特洞穴風景區,雖然有的已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如貴州的龍宮洞、織金洞,雲南的燕子洞、九鄉溶洞。但從旅遊開發的角度,不論洞穴的規模多大,或景觀多好,它們的吸引力和吸引范圍都是區域性的,全國至今還沒有哪一個已開發的洞穴具有象黃山、九寨溝、石林、張家界等那樣的全國范圍的吸引力。
以織金洞為例,織金洞位於貴州省織金縣金關寨,距縣城27km,到省會貴陽170km,織金洞長12. lkm,現開放段長3km,游覽面積約30 X 100mZ。織金洞無論從規模還是從洞內景觀來看,不少專家學者都認為是目前我國已開發的喀斯特洞穴之最[1]。
織金洞1985年開始接待遊客,1985-1993年,織金洞共接待遊客46. 23萬人次,每年平均僅5. 41萬人次,最高年分開業後的第三年(1988年)為9. 22萬人次,最低年分1989年僅3. 36萬人次,雖然1989年屬特殊情況,但1993年也僅3. 58萬人次。1985-1987年經濟收入不詳,這3年因門票價低,以1988年人均消費4. 36元計算,這3年估計收入為86. 76萬元,1988-1993年經濟收入為298. 19萬元,加上1985-1987的估算數為384. 95萬元,而同期總投入為1 091. 02萬元(資料據織金洞風景區管理處)。織金洞僅僅能低水平維持,不可能還本付息,更談不上贏利。因此,織金洞從景觀方面評價雖然是國家級的風景名勝區,但從吸引力、吸引范圍和遊客規模方面看,它僅僅是區域性的旅遊資源。
2、喀斯特洞穴的旅遊生命周期特點
加拿大學者RW Bulter (1980)認為,旅遊地的生命周期是一個循環進化的過程,經過6個階段,即:探查階段、參與階段、發展階段、鞏固階段、停滯階段、衰落或復甦階段[5、6]喀斯特洞穴的旅遊生命周期比較獨特,往往沒有探查階段和參與階段,直接進入發展階段。孤立的洞穴鞏固階段和停滯階段都很短,很快就進入衰落階段,衰落到一定程度後會穩定在某一個旅遊規模水平上持續發展。有些洞穴遊客太少,不能維持正常的營運費用,就只有關閉洞穴。如果洞穴在旅遊熱線上或鑲嵌在著名風景區內,則其鞏固、停滯階段較長,不會很快衰落。
作為地下空間的喀斯特洞穴,在沒有開發之前,由於黑暗和危險往往沒有自發前往的遊客,所以很少有探查階段和參與階段,或者有一個很短的發現洞穴後的本地居民的好奇探查階段,這個階段一般由地方政府很快採取保護措施後而結束。而一旦開發,由於轟動效應會吸引大部分本地遊客及部分外地遊客前往游覽,所以大部分喀斯特洞穴開放的第一年遊客量達到最大,轟動效應一過,本地遊客銳減,由於其吸引范圍一般較小,所以很快進入衰落階段。在旅遊熱線上或鑲嵌在著名風景區內的喀斯特洞穴,藉助於已形成的旅遊市場分流遊客,使其鞏固和停滯階段較長。圖2是廣東英德寶晶宮、樂昌古佛岩洞、曲江獅子岩和雲南彌勒白龍洞的遊客量年增長曲線,屬第一種情況;圖3是貴州安順龍宮洞和雲南路西阿廬古洞的遊客量增長曲線,屬第二種情況。
3、喀斯特洞穴的開發類型
3. 1孤立的喀斯特洞穴開發
孤立的喀斯特洞穴指附近基本上沒有與之吸引力相仿的其它類型旅遊資源的洞穴,這類喀斯特洞穴的開發除了洞穴本身的質量要高以外,取決於交通條件以及是否靠近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如果交通條件好,又靠近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那麼洞穴旅遊開發容易成功,反之則容易失敗。
以廣東英德寶晶宮、貴州織金洞為例。寶晶宮位於廣東英德市,距市中心7km,英德與廣州由京廣鐵路相連,相距137km,相對於織金洞,寶晶宮交通條件要好得多,區域經濟也比織金洞要優越。寶晶宮1984年開放後,除了第一年遊客最高達32.24萬,1990年最少為9.27萬以外,其它年份穩定在14萬左右,1984-1993年10年平均每年16.33萬遊客;織金洞開業3年平均每年5.41萬遊客(資料據寶晶宮、織金洞風景區管理處)。

再如浙江桐廬瑤琳洞(瑤琳仙境),距縣城28km,到杭州84km,背靠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區位條件優越。瑤琳洞1979年考察,1980年開放,1980-1992年共接待國內遊客1 184萬人次,境外遊客10. 6萬人次,1985年以來平均每年接待遊客100萬人次左右。1979-1990年的11年中,用於開發建設的總投資為457萬元,同期,瑤琳的旅遊收入(不含瑤琳景區各社會單位的經營收入)達4 755萬元,凈創利1 244萬元,僅稅利一項,相當於瑤林洞累計投資總額的近3倍[4]。
3. 2組合的喀斯特洞穴開發
不同類型的旅遊資源在同一地區出現有助於延長遊客的遊玩時間,使該地區對遊客的吸引力增強,這就是正的近鄰效應[7]。如果能藉助其它風景區已經形成的旅遊市場,組合的喀斯特洞穴開發,易於成功。但要注意,一是所藉助的風景區的吸引力要大,已經形成的市場也較大;二是洞穴本身的質量要高,二者缺一不可。這種正近鄰效應的喀斯特洞穴開發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3.2.1藉助的風景區著名,洞穴質量高
最成功的案例是貴州龍宮洞藉助黃果樹瀑布的開發和雲南阿廬古洞藉助石林的開發。
龍宮洞位於貴州安順市,距黃果樹瀑布39km,從貴(陽)黃(果樹)公路叉路口到龍宮洞僅13km,龍宮洞與黃果樹瀑布處於同一旅遊路線上,龍宮洞主要為一水洞,有洞內瀑布,景觀價值較高,由於開發早(1982年開放),在國內知名度高。大部分去黃果樹瀑布的遊客都會順道參觀龍宮洞,反過來,龍宮洞的開發也對黃果樹瀑布風景區有促進作用。1984-1993年,龍宮洞共接待374. 67萬遊客,黃果樹瀑布405.03萬,龍宮接待的遊客量相當於黃果樹瀑布的92.5%(資料據貴州省旅遊局)。
阿廬古洞位於雲南省滬西縣,距著名風景區石林98km,離昆明188km,處於昆明-石林旅遊熱線的延長線上(圖1)。阿廬古洞1988年開放,開放之前,石林1987年的遊客已達95.30萬。開業之後,充分藉助了昆明一石林旅遊熱線的延伸,1988-1993年6年來一直保持著比較高且相對穩定的遊客量。這6年阿廬古洞共接待遊客332.61萬,石林為624.13萬,相當於石林的53%(資料據石林、阿廬古洞風景區管理處)。
3.2.2藉助的風景區著名,洞穴質量不高
旅遊者到達旅遊目的地後選擇旅遊點的級別與旅遊者到該目的地需要遷移的路程有關,長程旅遊者,他們只游覽目的地級別較高的旅遊點,之後,如果資金和時間尚允許時,他們一般也不停在原地游覽該地級別較低的旅遊點,而是遷移到其它地方,游覽該地級別較高的旅遊點[5]。因此,如果洞穴的質量不高,即使附近有著名的風景區可以藉助,其開發也不能成功。
以廣東曲江獅子岩洞為例。獅子岩洞位於曲江縣城西南1. 5km,獅子岩洞以出土「馬壩人」頭蓋骨和「石峽文化遺址」而聞名,但洞內景觀質量不高。在縣城東南距獅子岩洞7.5km處有著名的南華禪寺,該寺是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祥地,宗教地位很高,每年遊客達50萬左右。獅子岩洞從1985年開放,當年遊客達到12.38萬,以後幾乎年年遞減,到1992年只有6.58萬,而同年南華禪寺的遊客卻達51.6萬,獅子岩洞遊客只有南華禪寺的12.75%。獅子岩洞的遊客還在下降,1993年比1992年又減了1萬左右,只有5.66萬(資料據南華寺、獅子岩洞風景區管理處),南華禪寺巨大的遊客量對獅子岩洞影響很小。
3.2.3藉助的風景區旅遊容量小、洞穴質量高
這種類型也不易成功,即使洞穴質量高,它本身的吸引力也不會太高。藉助的風景區的旅遊容量小,其市場規模不大,對洞穴的互補作用不強,難以推動洞穴的旅遊發展。
以廣東樂昌古佛岩洞為例,古佛岩洞位於樂昌市區西部5km處,是一個大型喀斯特洞穴,洞內景觀較好。1985年開放後,除第一年因轟動效應遊客達23萬以外,隨後逐年遞減,到1993年只有5. 1萬人次,從1984年開發至1993年累欠債務460萬元。1988年,在樂昌市坪石鎮至市區之間的60km長的武江河段上開發了「九龍十八灘」漂流項目,這個旅遊項目很快在廣東和港澳出名,但由於漂流項目季節性強,旅遊容量較小,所以雖然遊客量每年都遞增近1萬,但絕對量小,到1993年才5. 35萬人次,它對古佛岩洞的促進作用不大(資料據樂昌市旅遊局)。
3.3鑲嵌在著名風景區內的喀斯特洞穴開發
鑲嵌在著名風景區內的喀斯特洞穴,如果洞穴的質量很高,往往能與風景區形成群體優勢,成為風景區的一個組成部分,風景區的客源也就是洞穴的客源,但如果洞穴質量不高只會有少量遊客分流到洞穴。
前者最典型的案例是桂林蘆笛岩洞,蘆笛岩洞景觀質量高,以蘆笛岩洞為中心建成了蘆笛公園。它與灕江、七星岩公園、濱江公園等共同組成了桂林山水,旅遊者到桂林,一般都要去蘆笛岩洞一游,1992年蘆笛公園共接待遊客166.86萬人次,灕江接待173.00萬人次,兩者相差無幾[8]。
後者如雲南石林風景區內的芝雲洞,由於洞內景觀單調,雖然鑲嵌在石林風景區內,但遊客不多,1993年石林總遊客量為133.82萬人次,芝雲洞僅10萬多人次,只有石林的10%左右。
3.4利用介人機會的喀斯特洞穴開發
介入機會是指旅遊者在選擇旅遊目的地的過程中,由於去乙旅遊地,在時間和費用的消耗上,比去甲旅遊地更為節省而總體旅遊效果近似,旅遊者選擇乙而不選擇甲這樣一種現象[9]。
當在客源地(或旅遊中心城市)與已成功開發的喀斯特洞穴之間或距客源地較近的地方發現了新的喀斯特洞穴,而新的喀斯特洞穴景觀價值又高,可以利用介入機會進行旅遊開發。實際上,這就是喀斯特洞穴空間競爭的結果,前述的龍宮洞的開發就是利用了介入機會。
以雲南宜良九鄉溶洞為例,如圖1所示,九鄉溶洞處於昆明與阿廬古洞之間,距昆明100km,距著名風景區石林68km,九鄉溶洞景觀質量很高,它有條件利用介入機會開發。九鄉溶洞1989年10月開放(比阿廬古洞晚1年零9個月),九鄉溶洞開業後遊客量相對較為穩定,每年維持在20萬人次左右,1990-1993年每年的遊客差不多相當於阿廬古洞同期的遊客的1/2, 4年多來共接待遊客99.44萬人次,門票收入617萬元(資料據九鄉溶洞管理處,遊客量由門票收入計算)。
九鄉溶洞是利用介入機會開發取得的初步成效,但由於它在知名度、管理和宣傳推廣方面與阿廬古洞有較大差距,因此目前效果尚不理想,但可預計,只要九鄉溶洞在上述幾方面有所改善,它與阿廬古洞遊客量之比值會逐年增大。
綜上所述,喀斯特洞穴分布廣泛,其景觀共性大,獨特性小,遊客重遊率低,是一種區域性的旅遊資源。喀斯特洞穴的開發除了洞穴景觀質量高以外,還必須交通條件好,靠近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或者處於旅遊熱線上或鑲嵌在著名風景區內或利用介入機會,不然很難成功。
80年代之後,我國開發了數以百計的洞穴發展旅遊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總結其旅遊發展規律、布局原理,有助於洞穴旅遊的持續穩定發展。

Ⅷ 如果貴州省遷移省會,呼聲最高的城市是哪個

如果貴州省遷移省會,呼聲最高的城市是哪個?

我覺得貴州省的省會是不會遷移的。因為這個假設並沒有太大的意義。貴陽作為貴州省的省會,有獨一無二的區位優勢。無論是哪個城市,都很難取代貴陽在貴州省的地位。

而相比之下,其他地方都沒有這種優勢,這是貴陽省獨特的一個資源優勢。如果其他地區想和貴陽相比的話。,那麼他們無論是在人口上還是在人才優勢上,在經濟文化優勢上都不如貴陽。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個人之見,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點贊關注。

Ⅸ 從地理角度看貴州發展經濟有哪些優勢,和主要限制條件

從地理角度看貴州發展經濟的優勢及限制:

1、貴州擁有美輪美奐的山水風光。

貴州92%的土地是山地和丘陵,其中又有61%的是喀斯特地貌,貴州是全世界喀斯特地貌最集中典型分布的地區,喀斯特地貌和山地特色構成了貴州的山水美景。在貴州,它既是瀑布之城也是溶洞之城,還是溫泉之城、峽谷之城。

2、貴州擁有美輪美奐的山水風光。貴州92%的土地是山地和丘陵,其中又有61%的是喀斯特地貌,貴州是全世界喀斯特地貌最集中典型分布的地區,喀斯特地貌和山地特色構成了貴州的山水美景。在貴州,它既是瀑布之城也是溶洞之城,還是溫泉之城、峽谷之城。

3、從貴州運出來的產品成本是極高的。

貴州應加大力度培育內部市場,加強省內基礎設施建設,把由於地理因素無法通達的地區通過公路鐵路連接起來,形成內部市場,以此承接和消化產業轉移。

(9)安順優勢資源如何擴展閱讀:

貴州經濟運行的主要情況:

1、農業生產持續向好,結構調整成效明顯

2018年,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276.74億元,比上年增長6.8%,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1.2%,拉動經濟增長1.0個百分點。

2、工業經濟穩中有進,質量效益明顯提升

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0%,增速高於全國水平(6.2%)2.8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2%,集體企業增加值增長9.6%,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9.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2.0%。

分行業看,19個重點監測的行業中,17個行業保持增長,4個行業增加值增速達到兩位數。

Ⅹ 貴州安順是屬於幾線城市呢

眾所周知,我國的地理面積非常廣闊,大大小小擁有著600多座城市,由於地理位置及環境因素的差異,每一座城市的發展狀況也都截然不同,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差距也變得日益明顯,所以根據經濟狀況將每一個城市的等級都進行了劃分,而貴州的安順目前是一座四線城市。

安順的自然資源也是非常豐富的,由於它處於長江水,烏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盤江流域的分水嶺地帶,所以這里的水資源異常豐富,滿足了人們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這里的水資源也漸漸有了其他的用途,可以進行開發利用。除了水資源之外,安順的礦產資源也很豐富,煤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作為一個優勢礦產,對於安順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與一般的地級市還有所不同,安順還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城市,在這個地方當中漢族人口占的比例非常大,之後便是布依族,然後是苗族人口,據不完全統計這個地方生活的少數民族數量達到了20多個,少數民族的數量達到了全市總人口的39%,不同的民族文化在一起交融,也讓安順這一個地方充滿了民族色彩,文化也變得非常繁榮,所以遊客們再來到這個地方旅遊的話,也會見識到很多少數民族文化,相信更讓我們的旅程增長不少見識。

安順的地理位置也是非常優越的,這里各方面的交通都比較便捷,所以一直以來變「黔之腹」的稱號,相信憑借著這些優勢安順未來的發展也會變得越來越繁榮,很快便會達到三線城市的行列吧,對此大家都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