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企業中物質資源比人力資源更重要舉例
目前一般企業例如:機械、電子、互聯網等人力資源都比物質資源重要,有一些傳統的行業例如:煤炭、石油、發電廠、房地產等比較依賴資源的行業物質資源比人力資源更重要。
㈡ 人力資源比物質資源更重要
我覺得這個一個匹配的問題,不能單純的講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好的物資資源,要有好的人力資源來經營。但是只有人也不行,還記得那句老話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優質的經營,應該合理的結合各種資源。當然了,在發展的不同階段,各種資源重要性所佔比例是有變化的。
㈢ 對企業而言人力資源比物質資源重要的辯論資料
為什麼說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
新華網 (2003-12-05 08:38:26) 來源:市場報
人才理論發展的四大里程碑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人力資源已上升到第一資源的重要位置。國家人事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人事與人才研究所所長王通訊認為,人力資源之所以為第一資源,是因為人是萬物之靈,只有人才具有主觀能動性。如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這一問題,則需從人才理論的產生與發展的5個里程碑談起。
第一里程碑:人的有用才能是經濟增長的源泉。18世紀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明確地把工人技能的增長視為社會經濟進步和經濟福利增長的源泉。他說:「在社會的固定資本中,可提供收入或利潤的項目,除了物質資本外,還包括社會上一切人的有用才能。」
第二里程碑:人力資本是最重要的一種資本。19世紀末,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第一個認識到,人力資本是最重要的一種資本。他在《經濟學原理》一書中說:「所有的投資中,最有價值的是對人本身的投資。」 第三里程碑:資本也包括無形資本。20世紀初,美國經濟學家歐文·費雪在《資本與收入的本質》及《利率理論》中,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資本概念。他說:任何可以帶來收益的東西(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都可以稱之為資產,而這些資產的市場價格就是資本。
第四里程碑:人力資本投資收益高於物質資本。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西奧多·W·舒爾茨將研究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他明確指出:人力資本的收益高於物質資本。
第五里程碑:專業化人力資本才是經濟增長的真正動力。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羅默爾、盧卡斯為代表的人力資本學者提出了「新增長理論」。這種理論在古典經常學生產函數中加進了人力資本要素,故又稱之為「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盧卡斯認為,「專業化的人力資本」才是促進經濟增長的真正動力。
人力資本投資收益高於物質投入
王通訊說,第一個把關注的目光「從物質資源轉移到人力資源」的,是美國經濟學家西奧多·W·舒爾茨,是他最早創建了人力資本和人力資源的理論體系,對經濟發展的動力做出了全新的解釋。從20世紀60年代起,在舒爾茨理論觀點的影響下,有關人力資本、人力資源的論著大量出現。1971年以來,共有5位經濟學家因在這一領域做出貢獻而被授予諾貝爾獎。
舒爾茨指出,在美國經濟半個多世紀的增長中,物質資源投資增加4.5倍,收益增加3.5倍;人力資本投資增加3.5倍,收益卻增加了17.5倍。舒爾茨教授還指出,從1919年到1957年,美國38年中的生產總值增長額,49%是人力資本投資的結果。
在舒爾茨之後,經濟學家薩卡洛普洛斯分析了61個國家的人力資本投資(社會與個人教育投資)狀況,發現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20世紀60年代的物質資本投資收益率為15%,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率為20%;70年代這兩個數字分別為13%和15%。這位經濟學家指出,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對發展中國家意義尤為重大。
知識經濟時代生產力要素的新演繹
王通訊說,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知識經濟始見端倪的今天,可以從勞動貢獻、收入分配和資產價值3個方面說明人力資源的重要性。在勞動貢獻方面,工業經濟時代的一位熟練工人,充其量只可以完成一般工人工作量的1.5到1.6倍。而今天,一位優秀的軟體工程師可以完成普通軟體工程師工作量的30倍。
在收入分配方面,工業經濟時代造一輛汽車,其成本的85%以上是支付給一般的工人和投資者。而在今天,以上兩種人的所得僅佔6%,其餘84%支付給了設計師、工程師、戰略家、金融家、廣告商、營銷師和經理人員。當今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其勞動力成本一般僅佔10%左右。
在資產價值方面,工業經濟時代的企業總裁多為鋼鐵大王、石油大王,他們的資產鱗次櫛比、富可敵國。而在今天,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公司通用汽車公司,其設施最大、庫存最多,資產價值400億美元,但世界首富卻不是它。真正的首富,是靠知識致富、以開發軟體取得成功的比爾·蓋茨,他的資產總量已經達到了2000億美元。
最後讓我們再歸結到理論上。馬克思的經濟理論認為,生產力取決於勞動者、勞動資料與勞動對象三要素。一個經典的公式是:生產力=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但這個公式經歷了不同社會的各個歷史發展階段,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
1、在工業經濟初期,科學技術作為第四要素加入,產生和數效應,即:生產力=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科學技術。
2、在工業經濟鼎盛期,科學技術作為第四要素加入,產生倍數效應,即:生產力=(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科學技術。
3、在知識經濟時代,高科技作為第四要素加入,產生指數效應,即:生產力=(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高科技。
我國人力資本投資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據王通訊介紹,我國經濟學家利用1978—1996年教育投資與健康投資的數據作為人力資本總投資,計算出每增加1億元人力資本投資,可帶來次年近6億元GDP增加額,而每增加1億元物質資本投資,僅能夠帶來2億元GDP的增加額。但從重視物質資本投資到重視人力資源的投資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將其上升到國家宏觀決策。根據芝加哥大學詹姆斯·海克曼的測算,中國各級政府現在大約把國民生產的2.5%用於教育投資,30%用於物質投資。這兩項投資在美國分別是5.4%和17%,在韓國是3.6%和30%。
簡而言之,定格於物力資本投資與人力資本二者投資的比例,中國是12:1,韓國是8:1,美國是3:1。這位曾經獲得2000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教授指出:「中國對人進行投資的支出,遠遠低於各國平均數。如果中國過多投資於一種資本,而另一種資本投資不足,那麼,財富增長的機會就喪失了。」
海克曼教授的話並非危言聳聽。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高速增長,很容易使我們陷入盲目樂觀的誤區。有學者指出,我國經濟建設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得益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得益於制度創新所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與此同時,人力資本投資明顯不足,人力資源開發明顯滯後。如果忽視了被掩蓋著的危機,其嚴重後果將在日後凸顯出來。(王虎 嚴峻嶸)
㈣ 辯論賽之對企業來說物質資源比人力資源更重要
這個辯題最主要的就是要抓住物質資源是基礎這個主題
觀點一:沒有物質基礎,再好的人力資源也沒用,比如生產車間如果沒有設備,再好的技術工人也沒有用物之地;
觀點二:物質資源是提升人力資源能力的基礎,比如有好的設備,才能促進人力資源能力的提升,最好的例子就是軍工企業;可以舉核彈研究的例子。
㈤ 對企業而言究竟是物質資源重要還是人力資源更重要
為什麼說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
新華網 (2003-12-05 08:38:26) 來源:市場報
人才理論發展的四大里程碑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人力資源已上升到第一資源的重要位置。國家人事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人事與人才研究所所長王通訊認為,人力資源之所以為第一資源,是因為人是萬物之靈,只有人才具有主觀能動性。如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這一問題,則需從人才理論的產生與發展的5個里程碑談起。
第一里程碑:人的有用才能是經濟增長的源泉。18世紀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明確地把工人技能的增長視為社會經濟進步和經濟福利增長的源泉。他說:「在社會的固定資本中,可提供收入或利潤的項目,除了物質資本外,還包括社會上一切人的有用才能。」
第二里程碑:人力資本是最重要的一種資本。19世紀末,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第一個認識到,人力資本是最重要的一種資本。他在《經濟學原理》一書中說:「所有的投資中,最有價值的是對人本身的投資。」 第三里程碑:資本也包括無形資本。20世紀初,美國經濟學家歐文·費雪在《資本與收入的本質》及《利率理論》中,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資本概念。他說:任何可以帶來收益的東西(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都可以稱之為資產,而這些資產的市場價格就是資本。
第四里程碑:人力資本投資收益高於物質資本。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西奧多·W·舒爾茨將研究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他明確指出:人力資本的收益高於物質資本。
第五里程碑:專業化人力資本才是經濟增長的真正動力。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羅默爾、盧卡斯為代表的人力資本學者提出了「新增長理論」。這種理論在古典經常學生產函數中加進了人力資本要素,故又稱之為「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盧卡斯認為,「專業化的人力資本」才是促進經濟增長的真正動力。
人力資本投資收益高於物質投入
王通訊說,第一個把關注的目光「從物質資源轉移到人力資源」的,是美國經濟學家西奧多·W·舒爾茨,是他最早創建了人力資本和人力資源的理論體系,對經濟發展的動力做出了全新的解釋。從20世紀60年代起,在舒爾茨理論觀點的影響下,有關人力資本、人力資源的論著大量出現。1971年以來,共有5位經濟學家因在這一領域做出貢獻而被授予諾貝爾獎。
舒爾茨指出,在美國經濟半個多世紀的增長中,物質資源投資增加4.5倍,收益增加3.5倍;人力資本投資增加3.5倍,收益卻增加了17.5倍。舒爾茨教授還指出,從1919年到1957年,美國38年中的生產總值增長額,49%是人力資本投資的結果。
在舒爾茨之後,經濟學家薩卡洛普洛斯分析了61個國家的人力資本投資(社會與個人教育投資)狀況,發現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20世紀60年代的物質資本投資收益率為15%,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率為20%;70年代這兩個數字分別為13%和15%。這位經濟學家指出,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對發展中國家意義尤為重大。
知識經濟時代生產力要素的新演繹
王通訊說,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知識經濟始見端倪的今天,可以從勞動貢獻、收入分配和資產價值3個方面說明人力資源的重要性。在勞動貢獻方面,工業經濟時代的一位熟練工人,充其量只可以完成一般工人工作量的1.5到1.6倍。而今天,一位優秀的軟體工程師可以完成普通軟體工程師工作量的30倍。
在收入分配方面,工業經濟時代造一輛汽車,其成本的85%以上是支付給一般的工人和投資者。而在今天,以上兩種人的所得僅佔6%,其餘84%支付給了設計師、工程師、戰略家、金融家、廣告商、營銷師和經理人員。當今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其勞動力成本一般僅佔10%左右。
在資產價值方面,工業經濟時代的企業總裁多為鋼鐵大王、石油大王,他們的資產鱗次櫛比、富可敵國。而在今天,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公司通用汽車公司,其設施最大、庫存最多,資產價值400億美元,但世界首富卻不是它。真正的首富,是靠知識致富、以開發軟體取得成功的比爾·蓋茨,他的資產總量已經達到了2000億美元。
最後讓我們再歸結到理論上。馬克思的經濟理論認為,生產力取決於勞動者、勞動資料與勞動對象三要素。一個經典的公式是:生產力=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但這個公式經歷了不同社會的各個歷史發展階段,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
1、在工業經濟初期,科學技術作為第四要素加入,產生和數效應,即:生產力=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科學技術。
2、在工業經濟鼎盛期,科學技術作為第四要素加入,產生倍數效應,即:生產力=(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科學技術。
3、在知識經濟時代,高科技作為第四要素加入,產生指數效應,即:生產力=(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高科技。
我國人力資本投資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據王通訊介紹,我國經濟學家利用1978—1996年教育投資與健康投資的數據作為人力資本總投資,計算出每增加1億元人力資本投資,可帶來次年近6億元GDP增加額,而每增加1億元物質資本投資,僅能夠帶來2億元GDP的增加額。但從重視物質資本投資到重視人力資源的投資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將其上升到國家宏觀決策。根據芝加哥大學詹姆斯·海克曼的測算,中國各級政府現在大約把國民生產的2.5%用於教育投資,30%用於物質投資。這兩項投資在美國分別是5.4%和17%,在韓國是3.6%和30%。
簡而言之,定格於物力資本投資與人力資本二者投資的比例,中國是12:1,韓國是8:1,美國是3:1。這位曾經獲得2000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教授指出:「中國對人進行投資的支出,遠遠低於各國平均數。如果中國過多投資於一種資本,而另一種資本投資不足,那麼,財富增長的機會就喪失了。」
海克曼教授的話並非危言聳聽。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高速增長,很容易使我們陷入盲目樂觀的誤區。有學者指出,我國經濟建設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得益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得益於制度創新所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與此同時,人力資本投資明顯不足,人力資源開發明顯滯後。如果忽視了被掩蓋著的危機,其嚴重後果將在日後凸顯出來。(王虎 嚴峻嶸)
㈥ 急急急!!!辯論高手幫幫忙!!辯題對於企業而言,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哪個更重要,我方是人力資
人力資源通過對人員的管控更好的推進了企業發展,當所有人都動起來以後物資資源自然而然的就會形成,人力資源通過薪酬制度、戰略規劃、組織學等幾門學科合理的利用了公司資質,更加快了人員的發展和擴張,物資資源雖然好,但不是永久的只能成為短暫效應,但人力資源通過不斷變化的管理方式,及加重了企業在社會中的地位,又實際意義上的增加了利潤點,物資資源再好也是有限的,物質再好沒有可用之人也是一樣,為什麼現在很多好的項目風投項目紛紛落馬,說白了就是沒有好的人力資源管理者幫助企業運營者分擔,
這些只是我個人的拙見未必能夠入到大家的法眼,僅供參考,我是做監理企業的,自從學習了人力資源的研究生班,我發現實際的管理中漏洞百出,並且混亂不堪,通過慢慢的整頓我發現這才是每個企業需要的
㈦ 「對於企業而言,人力資源更重要;還是物質資源更重要」進行辯論
一、思路
1、第一段寫出觀點。
2、第二、三段舉例說明。
3、第四段總結。
二、辯論稿
人力資源是組織中最重要的資源。企業之間的競爭是人力資源的競爭,人才決定企業的命運。
以著名的蘋果公司為例,1997年蘋果公司即將要破產,蘋果的董事們當時想把公司賣掉,請了高盛作為資產的中介,但是周轉一圈沒人願意買這個公司;當時戴爾公司給他們提供的建議說應該把公司關了,然後出售公司資產的錢分給股東。
在這種情形下,喬布斯接手了蘋果公司,他把蘋果從破產的邊緣拯救回來並將之打造市值最強的企業。這絕對不是錢的問題,這應該歸功於人的因素。所以,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力資源在企業中的作用也變得日益重要。一個企業能否健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員工素質的高低與否,取決於人力資源在企業中的受重視程度。因此,我方認為人力資源比物質資源更重要。
(7)物資和人力資源哪個重要擴展閱讀:
物質資源對企業的重要性:
物質資源包括原材料,資金,人脈,佔地面積,廠房,辦公大樓,業務來源,市場佔有份額,企業利益相關者,企業文化等。
作為企業生產,產出,高效運行的必要組成元素和構成部分,企業管理是為了使資源得到最優化分配,使得組織內部和外部高效運行,最大程度地實現組織目標;能否實現目標直接關繫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物質資源是企業管理過程中決定企業目標能否達到期望效果或者超標的前提和保證,由此,物質資源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㈧ 對企業而言,物資資源和人力資源哪個更重要
當今企業的職工,如果沒有物質獎勵誰會賣力氣幹活,有誰會為了一個不能填飽肚子的"勞模"去努力工作.當然前提是在現在經濟市場下.精神獎勵固然會起一定的作用,但是物質是不是才是最重要的?打個比方,現在讓一個員工去干一件工作,事前說好表現出色給一個什麼稱號,而對另一人說"表現出色給你加薪",那麼誰會更出色那?答案肯定是加薪的哪個更出色.所以說,管理應以物質獎勵為主
人力和物力資源是相輔相成的缺少了那樣都不能讓一個企業得到良好發展,太過注重人力資源沒有一定的物力資源做後盾也難以發展,反之也一樣,要一個企業得到好的發展就要合理利用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
㈨ [求助]對於企業而言,是物質資源重要還是人力資源重要
在社會主義社會,人力資源也是作為商品,人力資源可以再創造價值,而物質資源僅僅是價值,一個雞蛋,一隻母雞,要我選,我肯定選母雞。
21世紀已經不是那個工業革命時期了,發展需要資本,但科學技術已經超過了資本,變為第一生產力,錢生錢的時代已經過去,科技生錢的時代已經來臨。
呵呵 你去看看馬哲吧,俺剛學過這一章,但想辯論好還得靠自己努力,去查查資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