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人文資源優勢怎麼樣
擴展閱讀

人文資源優勢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4-05-05 17:02:17

1. 武漢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優勢

武漢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具有常年雨量豐沛、熱量充足、雨熱同季、光熱同季、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等特點。武漢年平均氣溫15.8℃-17.5℃,極端最高氣溫41.3℃(1934年8月10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8.1℃(1977年1月30日)。

年無霜期一般為211天-272天,年日照總時數1810小時-2100小時,年總輻射104千卡/平方厘米-11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8月,約佔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武漢市,長江中游特大城市、湖北省的省會,總面積8494平方千米。被譽為「百湖之市」,擁有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武漢是辛亥革命武昌首義之地,也是國內科教名城,高校數量居全國第三。

轄13個行政區: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東西湖區、漢南區。

武漢是一個多民族散雜而居的城市。截至2014年,武漢共有50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49個,共5.42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0.7%。少數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2萬多人),其次是土家族(1萬多人)。


(1)人文資源優勢怎麼樣擴展閱讀

武漢地區考古發現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中期,其考古發現有東湖放鷹台遺址的含有稻殼的紅燒土、石斧、石錛以及魚叉。市郊黃陂境內的張西灣古城遺址為4300年前古人類生活的重要遺存。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朝方國宮城。

春秋戰國時期,武漢屬楚國管轄。西漢時期有庶民在邾縣(今武漢新洲區)孔子山掘出一塊石碑,上刻「孔子使子路問津處」八個秦隸大字,淮南王劉安遂就地建廟徵召學士講學,是為「問津書院」。

2. 我國人文旅遊資源的特點是什麼

人文旅遊資源特點1.綜合性旅遊資源的綜合性首先表現為旅遊資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組成的綜合體。如山嶽景觀是由高聳挺拔的山體與林地、雲霧等組成;峽谷景觀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組成;一些氣象、天象景觀更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彩虹、夕陽、佛光等,都是陽光光線與一定質量的大氣作用的結果。由於這些景觀形成因素都有相對不確定性,因此對其開發利用應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條件的滿足。人文旅遊資源也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如古村落作為一種旅遊資源,它是由多種物質或非物質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來可稱為生態、物態、文態、情態要素。生態要素是指影響村落與環境的關系的要素,如風水、地貌、水文條件等;物態要素指村落的建築物和構築物體系,如牌樓、民居、宗祠等;文態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藝術及思想內容,如牌匾、繪畫、雕刻等;情態要素指村落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體景觀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壞,可能導致整個景觀的破壞。
旅遊資源的綜合性還表現在旅遊資源開發上。由於單一資源的開發往往對旅遊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實踐過程中,常將不同類型的旅遊資源結合起來共同開發,以形成互補優勢。如西湖風景區雖然以湖泊為主,但還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橋等一系列資源類型。這些資源類型上雖有所不同,但開發中都應服從於一致的主題,資源類型間達到協調統一。
綜合性要求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中都應具備整體的眼光,用聯系的方法來看待問題。開發中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進行破壞式開發建設;保護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從聯系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地域性地域性是指旅遊資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圍,存在地域差異,帶有地方色彩。旅遊資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於地域分異因素(緯度、地貌、海陸位置等)的影響,自然環境因素如氣候、地貌、水文、動植物出現地域分異,從而導致自然旅遊資源出現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觀、溫帶大陸內部的荒漠景觀、南極的冰原景觀等分別出現於不同的地表區域。其次,由於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有緊密的聯系性,這種聯系性在農業社會及其以前的歷史時期,甚至表現為強烈的依賴性,自然景觀的地域性也導致了人文景觀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風格各異的文化活動、風俗習慣、村鎮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遊流產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與文化環境,而旅遊者天生有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這使得旅遊者在一定的條件下跨越空間限制前往異地游覽。現代旅遊開發中,要求要充分挖掘資源特色,開發獨特的旅遊產品,因為在旅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特色就是旅遊產品擁有市場的法寶。可見,正確認識和評價區域旅遊資源條件,突出自身特色,是資源開發中的重要內容。
旅遊資源地域性也受到挑戰,尤其是人文景觀的地域性正在削弱。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工業生產中的標准化、規范化受到重視,而地方知識、地方技能、地方價值觀遭到忽視。從全球范圍來看,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浪潮的掀起,人文景觀正在經歷景觀趨同,特色消失的過程,因此,保護現有富含人類歷史信息和地方信息的特色景觀資源迫在眉睫。
3.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
其他資源經過開發,或以其自身,或以其產品,可以輸往其它地方以供利用。但旅遊資源一般在地域上是固定的,不可移動的,這樣便形成了旅遊資源的地域壟斷性。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可以從以下方面來理解:首先,自然旅遊資源是大自然的傑作,它們都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環境下形成的,由於其規模往往巨大或與地理環境的緊密聯系性,使其難以發生空間位移。如長江三峽、壺口瀑布、桂林山水等資源產生於特定的地理環境,無法用人工力量來搬遷或異地再現;第二,人文旅遊資源是在特定的地域環境和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人類社會產物,它們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包含人類社會、歷史信息的豐富性上。由於這類資源與其生成環境緊密聯系,人為割裂其環境聯系,勢必會影響到旅遊資源所承載信息的完整性、原生性和真實性,使資源的價值降低。如中國巍巍群山中蜿蜒不斷的萬里長城,義大利羅馬古城中的斗獸場,埃及茫茫沙漠中的金字塔都是與其自然和人文環境緊密聯系的;第三,在現代經濟和技術條件下,在其他地方仿製有名的旅遊資源是可能的,如微縮景觀、園林建築等,但由於脫離了歷史和環境,仿製品往往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意義,其生命力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