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永城市國土資源局在哪裡
擴展閱讀
陝西烘乾產品哪個好 2025-08-06 05:17:46

永城市國土資源局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9-06 04:48:33

『壹』 國土局改名自然資源局全稱是什麼

國土局改名自然資源局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組建自然資源部;將國土資源部的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組織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職責,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城鄉規劃管理職責。


自然資源部的主要職責:

1、負責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制定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的指標體系和統計標准,建立統一規范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制度。

2、負責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制定各類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統一確權登記、權籍調查、不動產測繪、爭議調處、成果應用的制度、標准、規范。

3、負責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工作。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統計制度,負責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核算。編制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擬訂考核標准。

『貳』 中國國土資源部地址在哪裡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內大街64號
郵編:100812

『叄』 永城市國土資源局

永城市位於河南省的最東部,是河南省東引西進的橋頭堡,北依隴海,東傍京滬,永青鐵路縱貫市境,311國道、連霍高速、永淮亳高速和已規劃的鄭徐高速鐵路橫穿東西,通訊發達,人口密集,是周邊10個縣市中最大的物資集散地。永城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全省5個重點擴權縣市之一。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289.3億元,增長8.3%;財政總收入53.8億元,增長24.5%,總量居全省第一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增長11.3%;農民人均純收入5428元,增長14.4%。

夏思邦黨組書記、局長(副處級)

劉懷備 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孫建華 副局長

王振華 副局長

趙顯俊 副局長

劉松峰 紀檢組組長

張俊華 黨組成員

曹春光 黨組成員

王登峰 黨組成員

彭永 黨組成員

夏思邦簡介:永城市裴橋鎮夏平樓村人,1958年3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專學歷。1973年12月~1985年在部隊服役,歷任班長、收發員、保密員、軍務參謀、連政治指導員;1985~1986年,在縣物價局工件;1987~1993年,任永城縣政府辦公室辦事員、信息科長;1993~1996年8月,任永城縣委辦公室副主任;1996年8月~2002年2月,任侯嶺鄉黨委書記;2002年3月,任永城市土地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2002年6月至今,任永城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2010年6月享受副處級待遇。

【機構設置】根據《中共永城市委永城市人民政府印發<永城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永文〔2010〕20號)規定,永城市國土資源局設7個內設機構,分別為辦公室、規劃股、耕地保護與地政地籍股、土地利用股、用地審批管理股、測繪股、執法監察股(信訪股);中共永城市國土資源局紀檢組、監察室為市紀委、監察局的派駐機構。除上述內設機構外,現有機構:計財股、人事股、宣教股、總工辦、復墾股、建設用地股、團委、工會、政策法規股等;二級機構有監察大隊、測繪隊、評估交易所、土地整理中心、收購儲備中心、信訪大隊、復墾公司、新老城有償使用辦、新老城發證辦等;轄城關鎮、苗橋、酇陽、茴村、十八里、陳官莊、城廂、侯嶺、太丘、演集、順和、高庄、蔣口、龍崗、陳集、卧龍、芒山、馬牧、薛湖、酇城、劉河、大王集、條河、雙橋、裴橋、黃口、李寨、新橋等29個國土資源所。永城市國土資源局現有行政編制13人,事業編制411名,實有幹部職工490人。

【土地資源】根據二次土地調查成果,2010年永城市土地總面積為202053.25公頃,其中,耕地137596.0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8.10%;園地1548.5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77%;林地10188.5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04%;草地266.6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13%;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3528.8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6.59%;交通運輸用地6744.0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34%;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1836.2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86%;其他土地344.3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17%。

【耕地保護】按照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統計局聯合下發的《2009年度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履行情況檢查工作方案》和省國土資源廳《關於做好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履行情況期中考核有關准備工作的通知》要求。2010年3月,永城市政府與永城市國土資源局及鄉鎮政府簽訂了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國土資源局與國土資源所簽訂了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為積極實施土地整理項目,永城市國土資源局申報了陳集、李寨和苗橋三個鄉鎮土地整理項目。項目總投資3180.15萬元,涉及總面積為1622.85公頃,新增耕地51.08公頃,新增耕地率為3.15%,該項目的規劃設計已編制完成。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2010年度共完成農用地轉用161.37公頃,完成土地徵收和審批217.04公頃。2010年第一批補充耕地儲備項目建設規模為186.29公頃,投資預算為585.43萬元,新增耕地為158.84公頃,新增耕地率為85.26%,該項目新打機井35眼,道路及電力等工程正在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取得初步成效。陳集鎮中心安置社區、李寨鎮龐庄中心社區和苗橋鎮韓閣中心社區三個試點村的規劃於2010年12月18日通過了商丘市的評審。陳集鎮中心安置社區一期工程已經竣工。苗橋鎮韓閣社區對高王莊和韓閣兩個自然村舊庄盤進行了復墾,新增耕地420餘畝。李寨鎮龐庄社區已拆遷135戶,新區入住155戶,新增耕地110畝。

【土地利用管理】2010年,政府土地出讓收益再創新高,全年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14宗,面積1901.0355畝,其中,商住用地3宗,商業用地1宗,工業用地10宗,共收取土地出讓金57066.932萬元。

【地籍管理】2010年,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引導農民節約集約合理利用土地建設新居,嚴格執行《土地管理法》中關於農村宅基地的有關規定。統一了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改變了以前多頭並管的混亂現象,共辦理了農村宅基用地手續1500宗,國有土地使用手續171宗。在確保建設用地不增加的前提下實現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統籌城鄉發展,破解二元結構,推進新農村社區建設和鄉鎮企業的發展,實現城鄉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標。2010年共上報兩批次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規劃,第一批批准文號為豫國地資函〔2010〕號,批准時間為2010年12月2日。項目建設新區面積21.0195公頃,全部為農用地,佔用耕地面積20.4002公頃。折舊區25.0944公頃。建新區21.0195公頃中用於新農村建設的為19.3487公頃,鄉鎮企業用地為1.6708公頃,主要為馬橋的唐庄社區、十八里鄉孫園社區、陳集的劉河社區。第二批次在申報辦理中。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共組織上報用地290.8528公頃,其中城市建設用地6批次計153.2273公頃、鄉鎮建設用地4批次計112.8755公頃、單獨選址項目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順和煤礦配套工程征地24.7500公頃。嚴格按照《土地管理法》、《劃撥用地目錄》,共辦理劃撥用地8宗,計327.9872公頃。為規范土地交易市場,防止土地隱形市場及國有土地資產流失,促進國有土地資產的增值保值,對原劃撥用地改變用途或交易的,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地方基準地價政策,並對評估地價及出讓面積進行審核。經永城市政府批准,共補辦原劃撥土地出讓手續26宗,協議出讓(補繳出讓金)用地18宗,面積20.19公頃。以構建和諧社會為工作指導,積極保護永城市征地涉及農民及拆遷戶的利益,保障失地農戶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建設穩定有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前提,2010年度批准土地涉及用地補償款共計1.57億元,全部足額發放到位。

【宣傳教育】2010年,為加大土地法律法規的宣傳,在全市29個鄉鎮政府所在地粉刷標語500餘幅、2萬余平方米;出動違法用地整治宣傳車200多台次;懸掛宣傳條幅150多條;製作宣傳版面60餘塊,編發簡報60期。與中國移動聯手,利用手機簡訊的形式把衛片執法和土地集中整治動態等信息在第一時間發送給市四大班子領導、市直各局委、各鄉鎮以及各大企業負責人,保證了土地整治信息和整治動態發布的廣泛性和時效性。「6·25」全國土地日當天在市東方廣場舉辦了以「一寸土地一寸金,管好用好萬代情」為主題的慶祝第20個全國土地日大型文藝晚會,5000餘名群眾觀看了演出,達到了預期宣傳效果。

【廉政建設】2010年,組織全局黨員幹部深入開展「作風紀律集中整頓」、「廉政文化建設年」、「廉潔奉公、勤政為民」、「兩整治一改革」等主題活動。黨員幹部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展開討論,接受教育;提高了黨員幹部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的認識,增強了拒腐防變的意識;領導幹部對反腐倡廉工作的責任意識有了進一步增強;領導幹部的思想作風、學習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建設得到進一步提高;黨員幹部的道德自律意識、誠信意識、法制意識得到進一步加強。加強監督監管機制,杜絕商業賄賂行為、違規違紀行為發生。參與審核土地整理中心財務賬目9起;參與局重大事項評審工作6次;參與土地復墾項目驗收13起;全年介入土地「招拍掛」全過程3次。建立健全「馬上就辦」機制,提高辦理群眾反映問題的效率和質量。2010年,群眾網上投訴7起,答復7起,結案率、群眾滿意率、評審打分均居第一。發布糾風在線網上信息386條,位居永城市同級單位第一名、商丘市國土資源系統第一名。按照中央、省、市文件精神及節日期間公車「休假」、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和省委「十二條規定」,進行明查暗訪,突擊檢查,共檢查場數7個,抽查人數12人,無一例奢侈浪費行為,無一人違反廉潔自律規定。

【測繪管理】2010年,堅持貫徹「技術求新、測繪求精、服務周到、與時俱進」的質量方針,堅持「公正、誠信、專業、快捷」的服務理念。始終把提高業務素質、服務質量和經濟效益作為事業發展的根本。全年累計完成土地勘測定界300餘宗,合計20150畝。協助省規劃院濟祁高速40餘公里的勘測定界。購置了CORC單機站一台,大大提升了測繪工作的效率和精度,為更快推進永城的數字化城市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執法監察】2010年,為保證和保障土地執法監察人員文明執法、秉公辦案的自覺性,提高工作效率,強化執法職能,加強內部監督機制,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制定了《巡迴檢查登記制度》、《案件會審制度》、《聽證制度》、《重大違法案件報告備案制度》及《執法過錯追究制度》等。按照省、市治理整頓粘土磚瓦窯廠工作部署,認真組織對轄區內磚瓦窯廠進行清查、梳理,嚴格把好質量關,對已經有關部門批準的新型牆材(磚廠),實行跟蹤監管。對以新型牆材名義生產粘土磚及生產工藝不合格的20座窯廠停產、停電,對沒有烘乾設備的窯廠限期增加烘乾設施。新增烘乾設備窯廠8家,通過治理整頓,復耕土地480畝。

2010年3月,國土資源部對新增建設用地進行衛片檢查,根據第十次衛片執法檢查反饋情況,涉及永城市12個鄉鎮,衛星圖斑32個,佔地面積943.4畝。根據永城市政府安排部署,組織執法人員120餘人次、車輛60餘台次,對全市進行大力宣傳,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廣大幹部群眾理解支持衛片執法檢查工作。抽調執法人員400餘人次對32個圖斑進行摸底核查、登記入檔。對衛片涉及的2宗違法用地,該移交公安局的移交,該移送法院的移送。2010年度(第十一次)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全市共監測圖斑136個,分布24個鄉鎮,圖斑面積2432.2畝。2010年,結合《進一步開展查處土地違法違規案件專項行動》及第九次衛片執法檢查工作,組織對全市各類土地違法違規案件進行巡查,共查處各類土地違法案件76起(含農村宅基地),佔地面積855.7畝,移交公安局16起,移交法院70起,移交紀檢監察機關8起。依法履行職責到位率達到97%以上。

【信訪工作】2010年,共受理各類土地信訪案件72起,接待來訪群眾500餘人次,信訪案件結案率100%,群眾滿意率達98.3%。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2010年9月,「全省國土資源系統信訪工作座談會」在永城市隆重召開。2010年,信訪大隊長吳玉軍被國土資源部評為「國土資源信訪工作」先進個人。

(楊輝敏)

『肆』 商丘市國土資源局

商丘市位於河南省東部,地處豫、魯、蘇、皖四省交界處,地理坐標為北緯33°47′,東經114°57′~116°39′,東南與安徽省淮北市、阜陽市及宿州市相連,北與山東省菏澤市接壤,西、西南與本省的開封市和周口市毗鄰。轄梁園、睢陽二區,虞城、夏邑、民權、寧陵、柘城、睢縣六縣,永城一市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全市總人口820餘萬,是全省第四人口大市。商丘市委、市政府駐睢陽區。

彭顯文 黨組書記、局長

聶世建 黨組副書記、調研員

王明欽 黨組成員、調研員

王玉玲 黨組成員、調研員(女)

馬召軍 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永健 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明勇 黨組成員、副局長

孟祥才 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馮業茂 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東 黨組成員、副調研員

彭顯文簡介:河南淅川縣人,在職研究生,中共黨員。1988年1月~1989年5月,任河南省地質技工學校團委書記;1989年5月~1998年4月,任河南省地礦廳直屬機關團委書記;1998年4月~2000年5月,任河南省地礦廳政治部副主任;2000年5月~2008年1月,任河南省國土資源廳辦公室副主任;2001年12月~2004年5月,任尉氏縣委副書記;2004年5月~2007年12月,任河南省國土資源廳信訪辦主任;2008年1月~2009年9月,任河南省國土資源廳辦公室調研員。2009年9月,任商丘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商丘市國土資源局轄睢陽區、梁園區、開發區3個分局,對虞城縣、夏邑縣、民權縣、寧陵縣、柘城縣、睢縣、永城市國土資源、地礦主管部門進行管理(地方黨委政府協管),全市國土資源系統共有幹部職工2800多人。局機關內設辦公室、財務科、人事教育科、用地審批管理科、土地利用管理科、規劃科、耕地保護科、地質礦產科、地籍科、測繪科、政策法規科、執法監察科12個科(室),市土地監察支隊、市土地收購儲備交易中心、市土地開發復墾整理中心為市國土資源局直屬管理的事業單位。

【土地資源】2010年土地變更調查數據匯總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商丘市土地總面積為16055330.5畝,全市農用地面積12725750.25畝,建設用地面積2982906畝,未利用地面積346674.75畝;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79.3%、18.6%、2.1%。其中,農用地中,耕地面積10625861.40畝,園地面積210908.70畝,林地面積1171148.10畝,草地(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面積3.75畝,交通用地(農村道路)面積340062.30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坑塘水面、溝渠)面積363198.90畝,其他土地(設施農用地、田坎)面積14567.10畝。建設用地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2762948.10畝,交通運輸用地(農村道路除外)面積160434.30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水庫水面、水工建築用地)面積59523.60畝。未利用地中,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坑塘水面、溝渠、水庫水面,水工建築用地除外)面積339001.35畝,草地(其他草地)面積3288.75畝,其他土地(設施農用地、田坎除外)面積4384.65畝。

【耕地保護】一是加強了對耕地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其他局領導為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2011年度耕地保護工作領導組和耕地佔補平衡工作領導組。二是積極申報土地整理項目。據統計,全年共申報省級新增土地整治項目6個,爭取建設資金1.35億元,建設規模7940.87公頃;並申報了涉及商丘轄區內的柘城、寧陵、睢縣、民權四縣,建設總規模250萬畝,總投資30億元的豫東平原基本農田整治重大項目。三是加大了補充耕地儲備力度。通過量化年度補充耕地任務、建立督查通報制度、將補充耕地項目納入年度責任目標考核等方式,加大了對補充耕地儲備工作督導力度。全年共完成6個批(次)的補充耕地項目,可用於耕地佔補平衡699.9935公頃,保障了全市新增建設用地報批的需求。四是努力實現耕地佔補平衡。2010年,商丘市經國家、省、市政府審批徵收或農轉用佔用耕地的建設用地項目共76個批(次),共佔用耕地1432.834公頃,補充耕地1432.834公頃,全部實現了先補後占,連續11年確保了全市耕地保有量的動態平衡。五是加強日常管理。全年共下發、轉發8個規范性文件,對全市加強補充耕地質量建設、加強占補平衡監管等工作提出了規范性要求。同時,制定了土地整治項目具體控制指標,並會同技術協作單位,制定了配套設施圖集,樹立了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統一形象。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2010年,商丘市被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2010〕162號文件)列入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試點市,成為全國8個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試點之一,是河南省唯一的市級試點。全年,全市8個批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項目實施規劃得到省廳批復,下達掛鉤周轉指標238.2187公頃。先後完成了市、縣兩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並得到省政府審批。在此基礎上,全市182個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也在全省率先批准實施,市、縣、鄉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全面完成,為商丘未來10年經濟社會發展留足了用地空間。

【土地利用管理】一是土地收益實現歷史性突破。2010年,全市共供應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1.58萬畝,實現土地收益58.29億元,為2009年全年土地收益的近四倍,其中市本級28.21億元,其他六縣一市30.08億元。每個縣(市)均突破3億元大關,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二是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土地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全市長達11年的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土地共有3.4萬畝,截至2010年底,共妥善解決3萬畝,另外約4000畝已納入政府儲備。三是強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工作。嚴格控制各類工程項目建設用地標准。凡建設項目用地單位申請用地面積超過國家、省有關控制指標的,堅決核減用地面積。同時,組織實施節約集約模範縣(市)創建活動。制定下發《商丘市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市)創建活動實施方案》,成立商丘市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制定創建活動的基本制度、工作程序和工作機制。四是加大盤活土地力度。全年市轄區共盤活存量建設用地16299.7畝,其中依法收回並處置的低效利用土地、破產企業土地1085.207畝;劃撥土地補辦出讓手續後開發建設的502.709畝;處置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土地14711.8畝。五是積極推廣建設使用標准化廠房。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累計建成標准廠房441.9977萬平方米,累計入駐企業824家。六是加大土地收購儲備力度。2010年,全市土地儲備中心庫存土地1458.71畝,可公開進行出讓土地722.248畝,可實現土地收益4.3億元。

【地籍管理】2010年,商丘市國土資源局嚴把用地發證關。一是按照國家四部委工作會議精神,對市本級已辦理的土地登記檔案進行自查自糾,逐宗登記造冊,形成調查報告,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完善。同時,要求全市各縣(市、區)國土資源局依照以上方式進行認真自查自糾;二是圓滿完成全市已取得土地登記上崗資格證人員教育培訓、考核和續期工作;三是相繼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調查全市9個縣(市、區)「批而未用」土地的核實檢查、基本農田調查上圖、全國「一張圖」工程建設外業調查成果修正、標准時點統一更新成果國家級內業核查後的復查、農村調查成果驗收的各項准備工作、2009年度變更調查工作和全市城鎮地籍調查工作。截至2010年,全市控制測量、細部測量和權屬調查工作已全部結束,共完成調查面積155.55平方公里。其中梁園、睢陽、夏邑、永城、寧陵5個縣城所在地城鎮地籍調查成果已通過省級階段性預檢。完成了部分縣建制鎮地籍調查成果階段性驗收工作。根據省廳授權,按照工作計劃,市調查辦組織相關人員組成專家組,完成了5個縣(市、區)建制鎮地籍調查成果的驗收工作。據統計,全年全市本級共辦理國有土地登記發證352宗,其中分割登記223宗,出讓登記129宗;辦理土地抵押登記30餘宗,注銷土地抵押登記90宗。

【建設用地管理】全年,共組織上報省國土資源廳審核各類建設用地報件88個批次(宗),面積29738.84畝,其中:農用地22979.45畝(耕地20102.43畝)。對項目用地提前介入、主動服務,改過去的串聯審批為並聯審查。對有特殊要求的項目,開辟「綠色通道」,並派出專人持件運轉。相繼完成了省關注的雙千工程「香雪海」、「娃哈哈」、「華盛坤包裝」、「辰龍紡織」、「國葯集團」、「中牛集團」、「深安電子」、「京隴鋁業」;市政府關注的「閼伯路華商社區」、「軍分區民兵訓練基地」等項目和納入「市政府2010年十大實事」的「市殘聯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連霍高速擴建單體工程先行用地」等一大批招商引資、工業、民生項目的用地申報工作和博物館、宋都花園、閼伯家園、里仁小區經濟適用住房等項目的前期材料組織工作。同時,進一步加強了對建設用地的批後監管工作。一是市政府起草了《商丘市建設用地批後監管辦法》,完善了建設用地批後公示制度、批後監管台賬制度、跟蹤管理卡制度、批後審查把關制度、開發利用申報制度、警示制度等,強化了對保障性住房用地、工業用地和商品房住宅用地的批後監管;二是對競得用地資格,不按時履行規定的,從嚴追究企業在「招拍掛」過程中的違約責任;三是主動聯合監察局對不按合同約定繳納土地出讓金的企業採用口頭、書面等方式進行追繳,並加收滯納金。對經催繳仍不繳納土地出讓金的企業取消競得資格。

【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改革實驗區建設啟動】9月2日,商丘市委書記王保存、副市長賈瑞琴親赴鄭州,就商丘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改革同省國土資源廳領導進行了專題會商。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張啟生等領導對商丘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同意商丘作為全省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改革實驗區。

【廳、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9月份,商丘市政府與省國土資源開發投資管理中心在鄭州簽訂戰備合作投資框架協議,意向投資20億元用於商丘土地收購儲備、舊城改造、地質找礦及新農村建設等項目的前期融資。

【機構編制實現新突破】在市、縣政府精簡機構體制改革中,商丘市國土資源局土地監察大隊(同時更名為商丘市國土資源局土地監察支隊)、市土地收購儲備交易中心、市土地開發復墾整理中心3個機構升格為副處級單位,增設了1個測繪科,增加了15個正、副科級領導職數和35名事業編制,並於6月18日舉了揭牌儀式。各縣、市局也相應升格,增設了機構和編制,同時較好地解決了多年來未能解決的幹部職工工資待遇問題。

【開展野外拓展訓練】7月份,市局組織機關全體幹部職工赴新鄉市萬仙山進行野外拓展訓練,各縣(市、區)局也陸續組織了拓展訓練活動,累計參加1200餘人。此活動充分激發了參訓幹部職工的潛能,增強了團隊意識、協作精神和凝聚力。

【土地綜合整治】2010年,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百村工程」被列入市政府年度工作報告。全市119個試點村規劃編制工作全部完成,實施84個,拆舊房2187戶,建新房3524戶,復耕土地2550畝。特別是夏邑縣太平鄉將全鄉35個行政村統一規劃為17個中心村和中心社區,做了整鄉推進的有益探索。

【「兩整治一改革」活動】制定出台了《廉政風險點排查和自查自糾階段工作實施意見》,成立了以局長彭顯文任組長,其他黨組成員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兩整治一改革」工作領導組,領導組下設辦公室,明確專職工作人員4名,各科室和局屬單位均固定1人作為「兩整治一改革」工作聯絡員。並按照個人查、部門查、黨組織查的要求在全局范圍內廣泛開展廉政風險點排查活動,全系統填寫《個人風險點排查及防範措施表》2598份、《部門風險點排查及防範措施表》466份,復查卷宗19835份,建立復查結果台賬322個,製作風險卡14255個,形成《廉政風險點排查成果》13項46冊(包括縣(市、區)局)。同時,邀請農民、工人、企業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無黨派人士到局做客,請他們幫助排查風險點,傾聽他們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隊伍建設】基層班子建設上,先後對虞城局、寧陵局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配備,市局下屬3個分局5名領導班子成員進行了任職交流,市局機關5名科長進行了交流輪崗,市局機關和各縣(市)局共選拔了11名副科級幹部。建立了涵蓋幹部個人基本情況、家庭情況、思想狀況、工作狀況、身體狀況等方面的全市國土資源系統副科級以上幹部電子動態管理檔案。同時,對全市11個縣(市、區)局89名班子成員和副科級幹部逐一進行了面對面座談,深入了解每個幹部的真實思想情況。基層國土資源所建設上,全年共投入基層所硬體建設資金近千萬元。民權局給基層所購置了20台執法巡查車輛,虞城局、民權局解決了基層所人員工資由自收自支全部轉為政府財政全額預算管理的問題。睢縣局執法大隊人員經費也由差額預算管理變更為全額預算管理。全年市局和各縣(市、區)局以集中培訓、以會代訓、業務考試、法規知識競賽等方式培訓幹部職工5000餘人次,85%以上的基層所達到省廳規定的標准化、規范化建設要求。全市16個優秀基層所、24個先進基層所、10個標准所受到省廳表彰獎勵。

【打擊粘土磚瓦窯廠】2010年度,全市共拆除死灰復燃粘土磚瓦窯廠39座,復墾窯廠佔地987畝,其中恢復耕種土地552畝,整理成林果用地123畝,水面養殖用地312畝。窯廠用地復墾比率達90%以上。

【礦產資源】商丘市境內蘊藏著豐富的煤炭、建材、鐵礦、高嶺土、地熱、礦泉水等十多種礦產資源,是我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煤炭是商丘市優勢礦產,主要分布在永城、夏邑、柘城。含煤地層為石炭系一二疊系,探明儲量為33.546億噸(其中含天然焦炭5.93億噸),面積2056平方公里,煤層埋深200~1200米,可采厚度為6~8米,遠景儲量約100億噸。近南北向的永城隱伏背斜是控制永夏煤田展布的主體構造。煤質為特低硫、特低磷、低灰分、高發熱量優質無煙煤。煤田緊靠華東工業區,交通便利,井田集中,儲量豐富,煤質優良,宜建大型礦井。另外,商丘市其他探明儲量的礦種有石英斑岩(1048萬噸)、大理石(25.87萬噸)、磁鐵礦(902萬噸)、礦泉水等6種。

【礦產資源管理】2010年度,商丘市國土資源局加大了對各礦山企業的管理力度,全市各礦山企業持證開采率達到100%,礦山企業儲量報告擁有率達到100%,全市礦山企業全部設立了采礦權標識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良好,礦業經濟呈良性發展態勢。全年為蘭鄭長成品油管道工程、鄭徐客運專線工程等20餘個重點工程提供了壓礦咨詢和審查工作,保證了重點項目順利實施。編制完成商丘市2010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組織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20餘次300餘人次,發布氣象預警預報12次,製作警示標志牌63塊,發放「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和「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共3000餘份,刷寫宣傳標語50餘條,成功預報地災22起,組織搬遷避讓人員282人,避免傷亡人員366人,避免經濟損失83.6萬元。完成塌陷區綜合治理面積2150畝,其中恢復耕地1505畝,魚塘645畝。搬遷村莊6個,搬遷人口1600人,投入資金2260萬元。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已全部結束並在全省率先通過部、省驗收;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資料收集整理工作全部完成,9個核查礦區報告編制已通過省廳初審。

【礦政管理】2010年度,全市累計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1.129億元,同比增長12.9%。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繳存9055萬元(已累計繳存保證金1.6287億元),均位居全省前列。2010年8月27日,省國土資源廳下發了《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關於2009年度全省礦山儲量動態檢測工作檢查情況的通報》,對商丘市的儲量動態檢測工作進行了通報表彰。至此,商丘市已連續三次獲此殊榮。

【執法監察】2010年,商丘市國土資源局進一步加大了執法監察力度,全年全市共發生各類土地違法案件169起,及時制止54起,涉及土地面積111.49公頃,立案率、結案率均為100%。2009年度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全面完成。對衛片監測涉及的違法違規用地問題,商丘市高度重視,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全部進行了依法處理,立案率、查處率、處理率均達到100%。共收繳罰沒款2123.97萬元,沒收建築物9.416萬平方米,拆除建築物、構築物面積6.627萬平方米,復耕土地面積375.85畝;申請法院強制執行79起;移送司法機關24人,落實18人;提出黨紀政紀處分建議46人,落實9人。並於2010年12月順利通過省國土資源廳檢查驗收。

【信訪工作】信訪工作穩定有序。涉土赴京進省上訪量大幅下降,共發生赴京訪3起、進省訪6起,與2009年相比分別下降87.5%和57.1%,受理上級批辦、交辦、轉辦信訪案件6起,全部按時回復,辦結率達到100%。對每起交辦案件均實行市、縣局領導親自包案。市局全年共接待群眾來訪198批473人次,批辦、交辦、轉辦信訪案件22起,受理復查案件4起,結案率100%,群眾滿意率90.6%。3月份,被商丘市委辦公室評為2010年度民意快線工作先進單位;9月份,被商丘市委維穩信訪領導組表彰為「全市社會矛盾化解百日競賽活動先進集體」。

『伍』 國土局是干什麼的

國土資源局就是簡稱的國土局。簡單說來就是是主管國家的土地、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的縣政府組成部門。國土局也有下屬事業單位,而且本身也配置工勤人員。

國土局的主要職責:承擔保護與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自然資源的責任。

組織擬訂國土資源發展規劃和戰略,開展國土資源經濟形勢分析,研究提出國土資源供需總量平衡的政策建議,參與國家宏觀經濟運行、區域協調、城鄉統籌的研究並擬訂涉及國土資源的調控政策和措施。

編制並組織實施國土規劃,制定並組織實施國土資源領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循環經濟的政策措施。

拓展資料

承擔起草國土資源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並監督實施,制定地質環境保護的政策、規章,制定國土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程,擬訂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標准。指導地方國土資源行政執法工作,調查處理國土資源重大違法案件。

『陸』 國土局現在全稱是什麼

國土局的全稱就是國土資源管理局,前面有省市自治區的名稱。

『柒』 永城市地質礦產局

永城市位於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素有「豫東門戶」之稱,是一個以煤炭、麵粉、旅遊、電力為主導產業的新興能源城市。境內永城煤電、河南神火兩大礦業集團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以礦業為主的大型企業集團,雙雙進入中國企業500強行列。全市共有生產礦井8對,在建礦井1對,分別是永煤集團城郊煤礦、陳四樓煤礦、車集煤礦、新橋煤礦和順和煤礦(在建礦井),神火集團新莊煤礦、葛店煤礦、劉河煤礦和薛湖煤礦。2010年,全市共生產原煤216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60億元,礦業經濟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

蔣清偉 黨組書記、局長

鄭傑 黨組成員、副局長

劉懿德 黨組成員、副局長

劉彥祥 黨組成員、副局長

楊輝 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蔣少傑 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張永來 黨組成員、工會主席

蔣清偉簡介:永城市人,1970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工程師。現任永城市地質礦產局黨組書記、局長。1987~1992年,在水利局辦公室工作;1992~1997年,在地質礦產局工作,任辦公室主任,兼任礦管二站站長;1997~1999年,在永城市芒山鎮張庄村開展小康村建設;1998年4月~2002年3月,任地質礦產局副主任科員、辦公室主任;2002年4月~2003年5月,任地質礦產局主任科員、辦公室主任;2003年6月~2008年3月,任地質礦產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正科);2008年3月至今,任永城市地質礦產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永城市地質礦產局現有幹部職工142人。局機關內設辦公室、礦產資源管理股、礦產資源補償徵收管理股、地質環境股、財務股、規劃股、人事教育股7個股(室),下設礦管一站、礦管二站、礦管三站、芒山礦管站、執法監察隊及礦業開發技術培訓中心6個二級機構。

【礦產資源】永城市已發現礦產17種,主要有煤炭、鐵、高嶺土、石英斑岩、石灰岩、大理石、膨潤土等。其中,以煤炭的儲量最大,探明資源儲量達52.43億噸,含煤面積1300平方公里,共包括22個勘探區、10個井田和4個遠景預測區。分布於全市18個鄉(鎮),是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鐵礦資源主要分布於侯嶺鄉大王莊村及周圍,已探明資源儲量為2100萬噸,平均品位40.74%,為易於選礦的磁鐵型鐵礦。徐邵山石英斑岩是永城市的一種重要礦產資源,當地俗稱「瓷土礦」。該礦位於永城北部的條河鄉,為露天礦體,量大質優,探明儲量1048萬噸,礦石為優質陶瓷原料。

【礦產資源管理】為維護良好的礦業開發秩序,採取了「一測」、「二管」、「三查」的工作方式。「一測」即儲量動態監測。對全市所有煤礦企業開展了儲量動態監測,建立和完善了儲量動態監測的台賬及相關制度,提高了資源利用率;「二管」即管好采礦權、管好探礦權。2010年,開展了采礦權礦界標識專項行動,劃清了礦界,埋設了界樁,協助部、省統一換發了新的采礦許可證;在探礦權管理方面,對境內現設置的9家探礦權,實行了探礦權備案制度、開工報告制度和探礦權年審制度,進一步規范了地質勘查的管理工作;「三查」即日常巡查、專項檢查和年度檢查。成立了礦山巡查員隊伍,派駐到各煤礦企業,跟班下井,實時監督。在專項檢查中,深入一線,實地查看,及時發現並糾正不合理采礦、違法采礦的現象。實行了綜合年檢模式,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繳存、地質環境治理等有機結合,形成了一套科學、系統、規范的地礦管理體制,保證了永城礦業的快速、健康、持續發展。2010年,全市礦山企業持證開采率達100%,礦山企業儲量報告擁有率達100%,違法案件查處率達100%,開創了礦產資源監督管理工作新局面。

【資源補償費徵收】2010年,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再創新高,達1.129億元,較上年度增長12%,再次突破億元大關。在全省縣級市中,徵收入庫率名列前茅。為確保礦產資源補償費及時、足額徵收入庫,永城市地礦局嚴格落實納費申報制度,建立了規范的電子登記管理台賬,把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徵收與回採率掛鉤,真正實現了「節約資源少繳費、浪費資源多繳費」的激勵機制。同時,還積極做好與礦山企業的溝通協調,及時消除在工作中存在的分歧,真正做到了補償費徵收工作的應收盡收、足額入庫,實現了補償費征管工作的新突破。

【地質災害防治】2010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項制度和措施,加大地質災害巡查力度,對全市16處地質災害隱患點設置了警示標志牌,完善了群專結合的市、鄉、村三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路,積極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全力推進地質災害防治「十有縣」建設。2010年11月,順利通過了省國土資源廳組織的「十有縣」建設驗收。積極有效的措施,抵抗住了永城多年未遇的特大暴雨,全年無一起因地質災害造成的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事故。

【地質環境治理】2010年,全市共完成採煤沉陷區治理面積3000餘畝,搬遷村莊6個,搬遷人口1600人,投入資金2860餘萬元。特別是永城市東西城區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成為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的亮點。該治理區域面積達18平方公里,將建成集生態恢復、觀光旅遊、娛樂休閑、商住建設於一體的大型生態湖區。截至2010年底,該區域共治理沉陷區積水面積820畝,復墾土地480畝,復墾形成統一水面約340畝。該治理項目受到了省國土資源廳領導的高度關注,並希望將該治理工程打造成亮點,樹立為典型,成為全省採煤沉陷區治理工作的示範區。2010年8月,永城市皇姑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和永城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城郊煤礦劉崗塌陷區治理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這些項目的建設,對於有效消除因礦區開采造成的各種不良地質環境問題及地質災害隱患,改善該區內的生態環境,保障當地人民群眾生產和生活的安全,將起到促進作用。

【全面落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2010年,永城市各礦山企業共繳存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1.09億元,保證金制度的落實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在礦山環境治理保證金的落實上,永城市地礦局吃透文件,掌握精神,強化宣傳,一把手親自抓,層層負責,從建立專戶、規范台賬、明確繳存程序、做好核實督查入手,通過加大宣傳、足額徵收、科學管理,認真抓好了工作的落實。從保證金申報、審核、繳存、入戶,形成了一套較為規范和完善的繳存機制。保證金制度的全面落實,對於加大永城市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力度,有效保護礦山生態環境,實現礦產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建設項目壓礦及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2010年,永城市地礦局在全市廣泛開展了治理建設項目壓礦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先後出動宣傳車40餘次,懸掛條幅20餘幅,刷寫標語30餘條,散發傳單5000餘份,切實提高了人們規劃建設、依法建設、科學建設項目的意識,充分認識到在礦區內進行工程建設必須進行壓礦核查及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如濟祁高速公路在立項建設時,充分聽取了地礦部門的意見,詳細查閱相關的資料,與永煤、神火兩大集團領導多次溝通,對規劃的高速路線進行多次調整,在省國土資源廳領導的關心協調下,順利完成了壓礦核查報告、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既保證了高速公路的順利建設,又盡可能減少佔壓煤礦資源,使建設方案更加科學合理。

【地質公園建設】2010年,芒碭山省級地質公園被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批准建設資格後,永城市地礦局認真按照地質公園建設工作要求,全力做好規劃建設。委託洛陽市古建園林設計研究院再次對永城市芒碭山省級地質公園詳細規劃設計進行了修改與完善。2010年9月9日,由省國土資源廳、省旅遊局、省地礦局、洛陽市規劃建築設計院組成的專家組,對《芒碭山地質公園修建性詳細規劃》進行了評審。專家們一致認為,規劃方案指導思想明確、內容比較全面,基本符合芒碭山旅遊區實際,符合芒碭山旅遊區未來發展的要求,能夠滿足地質公園建設的需要,規劃評審通過。同時,永城地礦局結合專家評審意見,與設計單位共同完成了《芒碭山地質公園修建性詳細規劃》的修編工作,並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認可。芒碭山地質公園建設已轉入施工設計階段,各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

【基層礦管站建設】2010年,永城市地礦局繼續按照省國土資源廳、商丘市國土資源局關於加強基層國土資源站所的要求,堅持因地制宜、逐步到位、務求實效的原則,強力推進基層礦管站的隊伍、業務和硬體建設。為各基層站統一配備了電腦、電話、列印機和工作用車,大力開展人員教育培訓,提高業務能力,增強整體素質,逐步形成了一支有管理能力、有查處違法能力、有處理案件能力、有為民辦事能力、有電腦操作能力的「五有」基層礦管隊伍。

【執法監察與信訪工作】2010年,永城市地礦局建立了防範在先、發現及時、制止有效、查處到位的執法新機制。全年共開展礦山動態巡查48次,出動人員200餘人(次),制止違法勘查礦產資源行為2起,糾正4起,依法取締非法采砂15起,做到了對各類礦產資源違法行為重預防、嚴查處、早發現、早制止。信訪穩定工作始終堅持礦產違法違規查處的月報制度和信訪評估制度,加大對各類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的力度,多年來沒有發生一起信訪案件,有力地維護了永城礦業秩序的穩定局面。

(陳國慶)

『捌』 國土資源管理局與規劃局二者之間有什麼異同

職能不同,國土資源局主要從事土地、礦產資源、測繪管理等為一體的行政機構,規劃局主要從事城市建設規劃審批,另外各個地區不同,2個機構的歸屬也不同,有的地區的國土資源局屬於直統單位,不歸地方管理,規劃局一般歸地方管轄。但2個單位屬於兄弟單位,工作聯絡比較多。

簡介

國土資源局承擔規范國土資源管理秩序的責任。承擔優化配置國土資源的責任。負責規范國土資源權屬管理。承擔全國耕地保護的責任,確保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承擔及時准確提供全國土地利用各種數據的責任。承擔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責任。承擔規范國土資源市場秩序的責任。負責礦產資源開發的管理。

負責管理地質勘查行業和礦產資源儲量。承擔地質環境保護的責任。承擔地質災害預防和治理的責任。依法徵收資源收益,規范、監督資金使用,擬訂土地、礦產資源參與經濟調控的政策措施推進國土資源科技進步。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玖』 國土局是干什麼的

1、貫徹執行國家、省有關國土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2、組織編制和實施全市國土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其他專項規劃;

3、監督檢查全市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行政執法和土地、礦產資源規劃執行情況;

4、擬定並實施耕地特殊保護和鼓勵耕地開發政策;

5、制定地籍管理辦法,組織土地資源調查、地籍調查、土地統計和動態監測、組織實施土地確權、定級、土地登記、發證工作。

6、依法管理國有土地使用權劃撥、出讓、租賃、作價出資、轉讓工作,組織土地進入市場的招投標工作,負責政府收購土地及國有土地儲備工作;

7、指導和組織基準地價、標定地價評測,負責評估機構從事土地評估的資格初審、土地使用權價格確認工作。

8、依法負責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登記管理和探礦權、采礦權出讓、轉讓審批與監督管理,制定礦業權出讓、轉讓實施辦法;組織發布地礦開發利用信息;

9、統一管理全市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地質資料匯交,負責礦產儲量登記統計管理;負責確認礦產儲量評審結果;

10、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保護和合理利用進行監督管理;


『拾』 夏邑縣國土資源局

夏邑縣位於商丘市東部,西北與虞城縣接壤,東南與永城市毗鄰,東北與安徽省碭山縣相連,西南與安徽省亳州市交界。全縣土地總面積1484.7平方公里,轄16個鄉、8個鎮、727個行政村、2665個村民組,總人口115萬人。

張作良 黨組書記、局長

張劍英 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建華 黨組成員、副局長

馬春雷 黨組成員、副局長

王道恩 黨組成員、副局長

李鋒 黨組成員、紀檢書記

張作良簡介:漢族,1963年8月出生,本科學歷。1983年畢業於商丘師專化學系,同年分配到夏邑縣孔庄任教,1984年調夏邑縣文化補習學校任教;1985年調夏邑縣教師進修學校任團委書記;1987年調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夏邑縣委任學校部長;1991年調夏邑縣信訪辦任副主任;1996年起任夏邑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2008年至今,任夏邑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夏邑縣國土資源局轄郭店、會亭、曹集、歧河、胡橋、北鎮、火店、孔庄、韓道口、太平、駱集、楊集、王集、劉店、車站、業廟、馬頭、中峰、羅庄、濟陽、城關、何營、桑固、李集24個國土資源所。局機關內設辦公室、財務股、宣教人事股、紀檢監察室、用地審批股、土地利用股、地政地籍股、規劃股、政策法規執法監察股、耕地保護股、信訪股等11個股(室)和土地監察隊、土地勘測隊、地價評估事務所、土地開發復墾整理中心5個直屬事業單位。共有幹部職工266人。

【土地資源】夏邑縣土地總面積2228547.5畝。其中,農用地1789175.9畝,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0.29%;建設用地370428.9畝,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6.62%;未利用土地68942.7畝,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3.09%。

【耕地保護】強化耕地保護責任,把耕地保護工作納入縣大目標考核,縣、鄉、村、組逐級簽訂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把責任落實到了田間、地塊、村組和農戶,對完不成耕地保護目標的鄉鎮一票否決。在縣高速路入口製作40米×6米的永久性耕地保護宣傳牌1塊,在高速收費站兩側懸掛大型宣傳牌4幅,在縣城主要街道和鄉鎮主幹道懸掛條幅200餘幅,刷寫牆標300多條,出動宣傳車50多輛次,營造了耕地保護工作的濃厚氛圍。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夏邑縣對鄉級土地利用規劃進行了修編,充分徵求了100個部門的意見和24個鄉鎮的意見,並實現了和小城鎮規劃、城市規劃、村鎮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的無縫對接,保證了後續建設的持續發展。

【土地利用管理】強化節約集約用地管理,初步建立了用地「批、供、用、補、查」綜合監管平台。妥善解決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問題,通過分類清查、部門聯動、限時辦結、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等措施,處置批而未供土地41宗1840畝,剩餘8宗293.973畝,完成86.22%,規范了用地行為。

【地籍管理】提請縣政府成立了以副縣長為組長,國土局、財政局、建委、發改委及各鄉鎮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領導組。運用了衛星定位、信息網路等技術,全面提升了二調水平。建立了招標制度和監理制度,保障了調查工作的順利有序開展。通過兩年半的努力,完成了農村土地調查、基本農田調查和城鎮地籍調查,調查各類土地面積1485.68平方公里、行政村727個、城鎮地籍30平方公里,簽訂權屬核查書1914份,繪制1:10000分幅土地現狀圖80幅,完成地類調查表1本,發布了土地調查總體報告,建立了農村土地調查資料庫及管理系統和城鎮地籍信息系統。調查成果分別上報省、市調查辦公室,通過了市國土資源局的預檢,省廳進行了驗收。

【建設用地管理】供地程序規范有序。嚴格程序、依法供地,對出讓土地嚴格按照「兩規范」要求編制供地方案,集體研究決定出讓價格,及時發布出讓公告、出讓結果公告等,對劃撥土地做到了資料齊全、程序合法。編制供地計劃34宗870畝,劃撥供地2宗60畝,掛牌出讓土地30宗1551畝,完成土地出讓收入3.033億元。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試點先行、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全縣范圍內啟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村建設,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意見》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村管理暫行辦法》,每個鄉鎮確定1個試點村,完成100畝凈增耕地任務,每多完成1畝,縣大目標考評獎0.1分,少完成1畝,大目標考評扣0.1分。太平鄉作為整鄉推進試點,規劃17個試點村,全縣共確定44個試點村。李集鎮孟樓村、曹集鄉冉庄村、歧河鄉蔡河村三個省級試點村的規劃通過商丘市政府審批,其餘試點村的規劃經過相關部門論證,上報市政府審批。夏邑縣政府向每個試點村撥付了一定的啟動資金,縣直單位組成幫扶組幫助試點村建設,整合各項涉農資金積極投入試點村,通過強化督查、嚴格獎懲等有效措施,扎實推進新村建設與舊村拆除復耕,啟動新村建設44個,新建房屋4300多處,1400多戶居民遷入新居,建設周轉安置房470間,安置農戶230戶,114個自然村開展了舊村拆除復耕工作,拆除舊房20000多間,復耕土地2365.19畝,復耕磚瓦窯廠、工礦廢棄地1903.56畝,已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為產業集聚區發展和城市建設置換建設用地指標3465畝。該縣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受到了省國土資源廳、商丘市政府的充分肯定,省、市領導多次到該縣作專題調研,全市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現場會在該縣召開,此項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土地整理】由國家投資的太平鄉土地整理項目總投資2792萬元,建設規模1809.91公頃,由土地平整、農田水利、田間道路及其他工程組成,各項工程順利完工,新增耕地87.89公頃,項目通過商丘市初驗。夏邑縣政府投資的火店-北鎮補充耕地項目總投資296.43萬元,建設規模111.62公頃,為廢運河灘塗整理開發,各項配套設施順利完工,新增耕地72.07公頃,項目通過省、市驗收,增加耕地作為占補平衡項目,指標用於該縣建設用地需求。完成了李集、車站新增費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爭取國家投資2049萬元。

【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石灰岩、石膏和鋁土礦等。開采中的永夏煤田是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夏邑境內的駱集煤田,經河南省地質隊多次勘查,河南省國土資源廳認定,該區煤資源量為333(D級)3150噸。

【執法監察】建立了局執法監察隊伍和國土所相互配合的動態巡查制度,加大巡查頻率,設立舉報電話12336,規定城鄉結合部、公路干線兩側、村莊周圍和基本農田保護區為一級巡查區,局監察隊實行重點巡查,其他區域不定期巡查,各國土所對所轄區域全面巡查。嚴格巡查責任,對違法行為不能及時發現、發現後不報告或制止不力的,對責任人嚴肅處理。8月份開展了路邊店和違法用地鄉鎮企業集中整治活動,拆除復耕路邊店和鄉鎮企業30多處。全年開展土地巡查200多次,發現違法佔地18起,制止3起,立案15起,結案15起,黨政紀處分6人,沒收建築物面積16952平方米。

【衛片執法檢查】2009年度衛片執法檢查共監測夏邑縣圖斑77個,新增未提取圖斑3宗,總面積1753.06畝,圖斑數和新增建設用地面積居全市第三位,整改復耕任務相當艱巨。2010年,面對嚴峻形勢,積極行動,成立了領導組,制定了方案,對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對每一處圖斑進行了認真核查,分類判別,建立檔案。對實地偽變化圖斑,多次深入現場,收集證明材料。對違法用地逐圖斑制定拆除方案,通過聯合執法,拆除並復耕違法用地102畝,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35份,對6名違法用地的責任人向紀檢監察機關提出了黨政紀處分建議,對5名違法用地責任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違法用地比例降到了省、市定標准以下。

【信訪工作】領導班子集體研究信訪工作,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領導接待日制、包案責任制、責任追究制等相關制度,深入排查征地補償、土地權屬糾紛、違法佔地等重點信訪隱患,定期進行形勢分析研判,重點案件督促查辦,上訪總量有所下降。2010年,共接待群眾來訪28批54人次,辦理市國土資源局交辦案件8起,縣聯席辦交辦案件10起,參加行政訴訟案件14起,信訪件處理率達100%,做到了件件有結果、事事有迴音,被省國土資源廳評為信訪工作先進單位。

(華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