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們能夠利用的自然資源有哪些
主要有生物資源、農業資源、森林資源、國土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氣候氣象、水資源等。
1)環境資源,如太陽光,地熱,空氣和天然水等。這類資源比較穩定,但利用而明顯減少。如能合理開采發展,精心保護,就能水續為人類利用。
2)生物資源,如動物、森林、草場等。這類資源人類使用之後可以通過本身的生產繁殖再生產出來,如能合理開發利用,科學經營管理,也能為人類水續利用。
3)土地資源,包括農用土地、城市土地等。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
4)礦產資源,包括能源、各種礦物等。它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其儲量有限,開發利用之後不能再生,利用一部分就少一部分,直至枯竭。
『貳』 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什麼的規定
合理開發利用資源要符合國家規定。
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是環境保護的重要措施之一。
自然資源可分為3大類,生態資源即恆定資源,如光、熱、水、風力、潮汐等,生物資源即可再生資源或可更新資源,如動物、植物、微生物、土壤等,礦產資源即不可再生資源或不可更新資源,如天然氣、煤炭、石油等。
我國在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等方面都有開發利用資源的具體規定,嚴格保護基本農田,控制非農業建設佔用農用地,根據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對集體和個人造林、育林給予經濟扶持或者長期貸款,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
自然資源是人類生產和生活資料的基本來源,是社會文明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如果資源退化,枯竭,就會阻礙生產的發展。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勢必要影響和改變環境。
對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就是對環境的最好保護,樹立正確觀點,認識自然資源的有限性。
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因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收、徵用致使用益物權消滅或者影響用益物權行使的,用益物權人有權依據規定獲得相應補償。國家實行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二十六條 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應當遵守法律有關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規定。所有權人不得干涉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第三百二十四條 國家所有或者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以及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自然資源,組織、個人依法可以佔有、使用和收益。第三百二十九條 依法取得的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叄』 如何合理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既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禮物,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 展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人類若想永續利用和保護好自 然資源,就必須遵循一定的科學原則。鑒於可再生資源的周期性和不 可再生資源的有限性,為達到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我們必須堅 持適度、科學的原則。
適度就是要合理利用,即可承受的開發強度、避免浪費和破壞, 同時兼顧當代人和後代人的需求。科學就是要用科學的技術保證最大 限度地綜合利用自然資源、用科學的理念保證以最正確的方式利用自 然資源。例如,對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應在滿足涉及國計 民生需求的情況下,盡量少開采,多開發清潔、可持續利用的風能、 太陽能等替代能源。對漁業資源等可再生資源的利用,要通過限制漁 獲量、規定禁漁區和禁漁期等措施。
『肆』 人類應該怎樣合理利用地球上的資源
地球上的資源有兩類,可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比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用了還有,直到地球不存在。而不可再生資源,如礦產、生物能等,用完了就沒有了。不可再生資源制約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比如,人類大量利用可再生資源都必須藉助不可再生資源方能完成,太陽能熱水器是利用太陽能的,但得藉助硅、鐵、鋁、銅等不可再生資源,所以,都要合理利用,以保護地球環境、保護人類、保證不出極端事件。
比如,利用太陽能吧,要保證基礎設施不佔地,不佔用人類生存空間,故太陽能熱水器、硅板都建在建築物頂上或空中或人類難以到達的地方。利用風能,則在人口較少的地方且風力較大的地方。而礦產資源的利用更需要節約,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大量快速交通工具的運行,都借用內燃機,不說內燃機燃燒的是石油,單是內燃機本身的材料,就有很多金屬和橡膠類,這些都是耗材。
除了節約,還要有回收。回收後可對已損耗的資源進行再利用。這個不用多說。
其三,是開發新資源。所謂的新資源,其實是人類沒有發現或沒有利用過的資源,它也屬於自然資源。比如,地球上大面積的是水,用水能發電已不是新鮮事,現在人類在開發海水,將海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將這兩類氣體再化合,利用其產生的熱能,且其化合後的產物是水,還可再分解利用。如果成功,這就是對人類最好的可再生能源。但這類能源的利用還是受到不可再生資源的制約。
所以,最合理的利用資源的方法是----節約。
『伍』 什麼是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是環境保護的重要措施之一。
自然資源可分為3大類:①生態資源(恆定資源),如光、熱、水、風力、潮汐等;②生物資源(可再生資源或可更新資源),如動物、植物、微生物、土壤等;③礦產資源(不可再生資源或不可更新資源),如天然氣、煤炭、石油等。
自然資源是人類生產和生活資料的基本來源,是社會文明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如果資源退化了,枯竭了,就要阻礙生產的發展。采礦工業如果實行盲目開采,就會帶來礦產資源枯竭。一個人不能離開水、空氣、陽光、土地等等,這些資源一旦缺少,就會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威脅。
我國自然資源雖然總量較多,但人均佔有量少。如礦產資源潛在價值居世界第三位,可是每人的佔有量卻低於很多國家。又如水資源,每人平均僅2700立方米,大大低於世界每人平均11000立方米的佔有量。再如有林地,人均只有1.7畝,而世界人均佔有林地面積是15.5畝。
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勢必要影響和改變環境;同時,我國保護生態環境的能力較低,又影響了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例如,人類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如果不符合當地的生態環境特點,生態平衡就會遭到破壞,出現嚴重的自然災害。
對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就是對環境的最好保護。對此,人們必須樹立正確的觀點,認識到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就某一種資源來說,在一定條件和一定時期內,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珍惜各種自然資源,是全人類的責任。
『陸』 怎樣合理利用我們的自然資源
從起始原料出發,發展原子經濟性的,高選擇的利用自然資源從環境友好,經濟可行的方面考慮,大力發展新型清潔能源,更多的使用可再生資源(如發展生物質能)
『柒』 怎樣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1、加強環境意識的宣傳與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環境意識
公眾的環境意識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方式有極大影響,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社會基礎還相當薄弱,盡快提高民眾的環境意識,其意義十分重大。
必須大力加強資源與環境保護的宣傳與教育,採取多種形式努力提高民眾的環境意識,各種宣傳輿論媒介應十分注意引導民眾自覺地珍惜自然資源,保護環境,逐步使保護資源與環境成為每個企業、每個社會組織和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
2、把保護自然資源提到國策的高度來認識
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就是保護生產力,保護好環境就是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穩定,這是我們各級領導和廣大群眾應有的最基本認識。在生產力中,生產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自然資源,它是發展經濟的物質基礎。
在推進經濟建設的同時,我們要大力保護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努力開展對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很好地結合起來。
3、加快立法步伐,法律制定法典化,加強執法力度
為了避免自然資源和環境法律、法規和規章之間的交叉、重復和矛盾,要盡快著手制定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綜合性法律或基本法律,以構成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基本法典。
在健全完善法制的同時,應徹底糾正目前較為普遍存在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同時繼續加大力度對環境執法進行有效監督。
4、加快自然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破壞損失的研究,並將其計入生產成本
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的計算和統計上,應該把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和破壞的程度,以環境資本折舊的形式表現和反映出來。這種價值觀念的轉變,要求實現真正的價值和價格,即把在生產、消費和處理過程中,為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而消耗的全部費用真實地反映出來。
5、環境管理中的評價、「三同時」、限期治理等制度在實施中應該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現有環境評價制度在某些方面已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和需要,應加以完善,在環境評價工作中對資源消耗、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應明確界限。
成立由掌握自然資源消耗和生態破壞分析方法的專業人員組成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評價隊伍,對建設項目的自然資源利用率和生態環境影響作出評價和定價,對自然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破壞程度超過生態閾限的建設項目應堅決杜絕上馬。
6、發展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利用高新技術和綠色技術改造傳統經濟,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知識經濟,使我國經濟社會真正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7)合理使用什麼資源擴展閱讀
自然資源特徵
1、數量的有限性。資源的數量,與人類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須強調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
2、分布的不平衡性。存在數量或質量上的顯著地域差異;某些可再生資源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分異規律;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分布具有地質規律。
3、資源間的聯系性。每個地區的自然資源要素彼此有生態上的聯系,形成一個整體,故必須強調綜合研究與綜合開發利用。
4、利用的發展性。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范圍和利用途徑將進一步拓展或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不斷提高。
『捌』 合理利用水資源而採取的措施是什麼
如下:
1、大力發展綠化,增加森林面積涵養水源。森林有涵養水源、減少無效蒸發及調節小氣候的作用,具有節流意義。林區和林區邊緣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開源意義。
2、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間是有綜合利用的特點。水庫可以蓄洪,也可以養殖水生動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體還可開辟旅遊。水力發電用過的水,可以用於灌溉。
3、城市開發利用污水資源,發展中水處理,污水回用技術。城市中部分工業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優質雜排水經處理凈化後,可以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作為非飲用水使用在綠化、衛生用水等方面。
4、發展和推廣節水器具。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當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萬套和大量的其它衛生器具,每年因馬桶水箱漏水損失水量上億立方米等。
節約水資源:
1.要有惜水意識,只有意識到「節約水光榮,浪費水可恥」,才能時時處處注意節水,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養成好習慣,比如說關上滴水的龍頭等等。
3.使用節水器具。
4.查漏塞流, 就生產而言,特別對一些高消耗水的行業,我們要圍繞如何優化水系統的運行,如何提高循環水的濃縮倍數,如何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等作為節水工作的重點,積極組織技術攻關,提高水的綜合利用率。
同時制定切實可行的操作制度,對產品水消耗實行定額管理,並作為一項技術經濟指標進行考核,減少浪費現象。
『玖』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資源緊缺與嚴重浪費土地而出現人地矛盾,積極探索土地資源的科學管理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1、總體規劃,合理配置土地資源
由縣政府組織,聯合農業、國土資源、工信、財政等部門,聘請相關專家,召集各鄉鎮相關負責人,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結合縣域經濟的發展現狀,認真分析,科學對全縣的農村土地資源利用進行總體規劃,各鄉鎮對其土地資源使用進行詳細規劃。
規劃過程應堅持節約用地、集約用地,因地制宜,科學發展與合理布局,同時考慮到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
2、嚴格永久基本農田保護
對永久基本農田實行重點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佔用或者改變用途。一般建設項目不得佔用永久基本農田,重大建設項目選址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必須對佔用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補劃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嚴格論證,報自然資源部預審
3、引導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土地流轉
土地流轉的目的是使土地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需要一定的投入和現代科技支撐,而農民在這方面的能力很有限。如果引進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土地流轉,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公司+農戶」等合作方式,農民負責按標准生產,並按合理價格定向售出,這樣能有效發揮各自優勢。
4、加強土地整治與基礎設施建設
土地整治主要是針對溝系交錯、地類交叉、渠系老化等土地現狀,進行水利設施配置、道路和林網建設,從而改變農業生產基礎條件,降低生產成本,使其易於實現機械化生產,擴大農田面積,實現農業增產增效。
目前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土地資源流失現象嚴重
土地資源作為一種有限的資源,一旦對其進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則會導致土地資源數量減少。當前土地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土地資源流失的現象,這是由於人類的亂砍濫伐導致地面上植被減少,造成水土嚴重流失。
同時城鎮化和工業的快速發展,人類過度開發,導致耕地和基本農田被佔用,使耕地面積銳減。
2、土地資源的質量不斷下降
當前工業的快速發展及人口數量的增多,導致廢棄物的排放量不斷增加,這對土地資源帶來較大的污染,造成土地資源質量下降。再加之農業、林業和牧業發展過程中粗放式的經營模式,導致土地資源流失、鹽漬化和荒漠化現象不斷出現,影響了土地的生產能力和收益。
3、土地資源浪費現象嚴重
在當前城市建設過程中,存在非法佔用耕地和土地空置浪費的現象,這不僅無法有效的發揮出土地資源的價值,而且還會造成土地資源後備不足問題,會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帶來較大的制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