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西省發現千億方大氣田,山西有著怎樣的資源
在山西成功發現千億方大氣田。山西臨興氣田經國家自然資源部批准,已探明地質儲量1010億立方米以上。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對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我國頻繁發現大氣田,據最新消息,山西省近日發現千億方大氣田,目前已在進一步勘探開發中,這些氣田資源將加快發展陸上天然氣業務,是一些不可多得的自然資源,因此顯得十分珍貴!
位於山西省呂梁市的臨興氣田,位於鄂爾多斯盆地的東緣,該地區構造活動復雜,以前一般認為大型氣田難以形成。中國海油經過技術攻關,於2013年底獲得第一口高產氣井後,相繼發現了多口高產井,為臨興氣田的勘探拉開了序幕。
山西煤炭資源的地位一直排在全國的首位,煤炭是山西省最大的優勢礦產資源。山西煤炭資源分布從北至南有大同、寧武、西山、沁水、霍西、河東六大煤田和渾源、五台等煤產地,煤面積6.2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39.6%,截至1999年底,煤總資源儲藏量為2681.62億噸,其中可採用、可採用的儲藏量為702.87萬噸,佔26.21%的基礎儲藏量為1167.63億噸,占總資源儲藏量的43.54%。
山西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從品種到儲量,全國佔有一席之地。目前全省已發現礦產100多種,礦點和礦化點達3000多個。目前已探明儲量有煤、鐵、鋁、銅、鉬、鈦、鎵、鉛、鋅、金、銀、鑽、石灰石、粘土、石膏、芒硝、鎂鹽等49種,礦區達620個。這些礦種中,煤、鋁土、耐火粘土、鐵礬土、珍珠岩、鎵、鉑儲量為全國第一;金紅石、鎂鹽、芒硝為全國第二,鉀長石儲量為全國第三;鈦鐵、熔劑石灰石為全國第四;長石、石膏、鈷、銅、鍺、金儲量為全國第一。
『貳』 山東富鐵礦發現3500多萬噸,將能解決哪些問題
由山東省煤田地質局規劃勘察研究院承擔的齊河—禹城整裝勘查區李屯項目區,施工的第5個鑽孔鑽獲4層富鐵礦,總厚度達79.36米,其中最厚的一層達到72.3米,平均品位超過55%,預估該項目區富鐵礦資源量達3500多萬噸。
據悉,山東省的富鐵礦資源主要分布在淄博金嶺和萊蕪地區,齊河-禹城地區是近年來我省在深覆蓋區發現的富鐵礦找礦新區,並被原國土資源部列為國家級整裝勘查區。
為加強該區富鐵礦勘查,增加富鐵礦資源儲量,山東省自2013年起在該區部署開展了大量富鐵礦勘查及研究工作,先後實施財政地勘項目17個,累計投入資金5600餘萬元,探獲了全鐵品位50%-60%的厚層富鐵礦。
富鐵礦1、於制葯、農葯、粉末冶金、熱氫發生器、凝膠推進劑、燃燒活性劑、催化劑、水清潔吸附劑、燒結活性劑、粉末冶金製品、各種機械零部件製品、硬質合金材料製品等。
2、純鐵用於制發電機和電動機的鐵芯,還原鐵粉用於粉末冶金,鋼鐵用於製造機器和工具。此外,鐵及其化合物還用於制磁鐵、葯物、墨水、顏料、磨料等。
3、用作還原劑。用於鐵鹽制備。還用於制備電子元器件。
4、用作營養增補劑(鐵質強化劑)。
5、在膠黏劑中用作環氧膠黏劑的填料,配製鑄件修補膠。常作為還原劑使用。
『叄』 榆林有什麼礦產
榆林以其豐富的能源礦產資源,被美譽為中國的「科威特」,是正在建設的國家能源化工基地,最終實現科技融入資源型的中國「能源矽谷」。全市已發現8大類48種礦產。煤炭,預計儲量2714億噸,探明1660億噸,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最近,吳堡縣境內探明特優焦煤儲量15億噸。天然氣,預測儲量5萬億立方米,探明儲量7474億立方米,是迄今我國陸上探明的最大整裝氣田,氣源主儲區在靖邊、橫山兩縣。最近,米脂、清澗境內也發現大型天然氣田。石油,預測儲量11億噸,探明儲量3億噸,油源主儲區在定邊、靖邊、橫山、子洲四縣。湖鹽,預測儲量6000萬噸,探明儲量330萬噸。岩鹽,預測儲量6萬億噸,約佔全國岩鹽總量的26%,探明儲量8854億噸。此外,還有比較豐富的高嶺土、鋁土礦、石灰岩、石英砂等資源。市內自產水資源總量30.92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7.81億立方米。榆林礦產資源的潛在經濟價值超過30億元,位居全國各地市前列,成為未來國家能源重要接續地。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榆林進入大規模勘探開發階段,進入新世紀,榆林資源開發以實現「三個轉化」為方向,走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資源開發正朝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西煤東運形成以大柳塔為中心的現代化煤炭基地;在靖邊建成亞洲最大的天然氣凈化裝置,西氣東輸已實現向北京、西安、銀川等大中城市供氣;西電東送工程落在榆林,榆林將成為全國最大的火電生產基地。1998年,國家計委正式批准榆林為國家能源重化工基地。
『肆』 陝西哪個地市礦產資源最豐富
據《陝西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數據顯示:陝西省目前已發現各類礦產138種,查明有礦產資源儲量93種,其保有潛在價值42.56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一。礦產資源分布相對比較集中,能源礦產主要分布在陝北和渭北地區,榆林的煤炭資源量為1424.68億噸,佔全省的85.82%;金礦資源主要分布在渭南市潼關小秦嶺地區、商洛市鎮安、洛南縣,以及漢中市略陽西縣和寶雞市太白縣一帶;鉛鋅礦資源主要分布在寶雞市鳳縣;鐵礦資源主要分布在漢中市略陽和商洛市柞水一帶;錳礦資源主要分布在漢中市漢台區、寧強、鎮巴一帶;鹽礦資源主要分布在榆林市無定河沿岸周邊縣區;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關中地區,在西安和咸陽較為集中。
『伍』 新中國成立後秦嶺造山帶地質礦產研究主要進展
秦嶺造山帶陝西段位於秦嶺成礦帶中段。新中國成立前陝西秦嶺地區僅有過零星的路線地質調查工作,系統的基礎地質調查和找礦勘查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經過50多年幾代地質勘查人的辛勤工作,在全國各行業地質勘查單位、科研院校的共同努力下,秦嶺地區的基礎地質、找礦勘查和區域成礦規律研究等取得了重要進展和成果。
1.地質調查
秦嶺造山帶陝西段地質調查總體工作程度中等偏上。截至目前已經全面完成了1:50萬和1:100萬區域重力測量、1:20萬和1:100萬航磁測量和1:20萬區域地質調查; 完成1:20萬區域重力測量4.42×104 km2、1:20萬區域地球化學測量9.8×104km2、1:5萬區域地質調查7×104km2、1:5萬區域地球化學測量約6×104km2,並開展了不同比例尺的區域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調查工作等。
2.找礦勘查
該地區找礦勘查工作總體程度中等偏下,重點礦集區淺部(300m以內)找礦勘查已經基本完成,目前的找礦勘查進入攻深找盲階段,局部地區處於地表預查找礦階段。20世紀50年代以來,以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和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為主體的多家地質勘查單位,持續在陝西秦嶺地區開展了大量的以鐵、錳、鉻、銅、鉛、鋅、鎳、鈷、鉬、汞、銻、金、銀和冶金輔助材料等礦產為主的找礦勘查工作。20世紀50 ~60年代,地質勘查單位按照國家要求,堅持工業以鋼為綱,大力開展鋼鐵工業原料找礦勘查,通過人海戰術普查找礦,在秦嶺發現了肉眼易於識別的柞水縣大西溝鐵礦、略陽縣魚洞子鐵礦、略陽縣閣老嶺鐵礦、略陽縣楊家壩鐵礦、寧強縣黎家營錳礦、商南縣松樹溝鉻鐵礦等一批大中型鐵錳礦床和鋼鐵輔助原料礦產資源,實現了秦嶺勘查空白區區域找礦重大突破。在全國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後的20世紀80~90年代,地質勘查單位的找礦勘查沖破計劃經濟的思想約束,堅持實事求是,根據客觀地質條件安排找礦礦種和勘查項目,同時加強綜合研究和理論創新,提出秦嶺鉛鋅礦床的層控礦床新認識,依靠新理論指導找礦勘查,依靠井地充電追索淺埋隱伏硫化物礦床的物探技術方法的突破和廣泛應用,立足地質先驗前提,大膽實施鑽探工程驗證物探異常,實現了秦嶺地區鉛鋅找礦重大進展,發現了鳳縣鉛硐山大型鉛鋅礦、鳳縣八方山-二里河大型鉛鋅礦、鳳縣銀洞梁大型鉛鋅礦等一批大中型鉛鋅礦床;依靠痕量金分析技術突破以及化探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了金礦找礦勘查重大進展,發現了鳳縣八卦廟超大型金礦、太白縣雙王大型金礦、略陽縣煎茶嶺大型金礦、周至縣馬鞍橋中型金礦以及潼關中型金礦等一批大中型金礦床。近十多年來,在老區找礦勘查難度加大、找礦久攻不破的情況下,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和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調整找礦思路和工作布局,在秦嶺地區積極開拓新區與新礦種找礦,發現了商南縣千家坪釩礦、山陽縣夏家店金釩礦、南鄭縣馬元鉛鋅礦等大中型礦床,實現了新區、新礦種找礦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各地質勘查單位已經在陝西秦嶺地區發現各類金屬礦床300多處,其中超大型1處,大型17處,中型50處。目前陝西秦嶺地區重點礦集區的找礦勘查也已經進入攻深找盲階段。
3.基礎地質和區域成礦規律研究
秦嶺地區基礎地質和區域成礦規律研究方面總體工作程度較高,工作深入系統,提交了大批科研成果報告。區域基礎地質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 《陝西省花崗岩》(嚴陳,1985)、《陝西秦巴地區泥盆系研究》(杜定漢等,1986)、《秦嶺造山帶的形成及其演化》(張國偉等,1988)、《秦巴花崗岩》(尚瑞均等,1988)、《陝西省區域地質志》(陝西省地質礦產局,1989)、《陝西柞水-山陽成礦帶區域地球化學》(張本仁等,1989)、《秦巴地區地球物理場特徵與地殼構造格架關系的研究》(周國藩等,1992)、《秦嶺及鄰區三疊系》(殷鴻福等,1992)、《秦嶺-大別山花崗岩》(李先梓等,1993)、《秦巴及鄰區地質-構造特徵概論》(張二朋等,1993)、《北秦嶺變質地層同位素年代研究》(張宗清等,1994)、《秦嶺造山帶的造山過程及其動力學》(張國偉等,1996)、《西秦嶺造山帶的建造與地質演化》(霍福臣等,1995)、《秦嶺造山帶泥盆紀沉積地質學研究》(杜遠生,1997)、《陝西省岩石地層》(陝西省地質礦產局,1998)、《中央造山帶開合構造》(姜春發等,2000)、《秦嶺造山帶與大陸動力學》(張國偉等,2001)、《南秦嶺變質地層年齡》(張宗清等,2002)、《秦嶺造山帶地球化學》(張本仁等,2002)、《秦嶺中-新元古代地質演化及對RODINIA超級大陸事件響應》(陸松年等,2003)、《秦嶺造山帶蛇綠岩、花崗岩和碎屑沉積岩同位素年代學和地球化學》(張宗清等,2006)和 《中國西北部地質概論——秦嶺、祁連、天山地區》(徐學義等,2008)等。區域成礦規律、礦床地質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 《秦嶺泥盆系鉛鋅礦帶成礦規律與找礦方向》(甘肅有色地質勘查局、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和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聯合編著,1986~1989年內部報告)、《秦嶺泥盆系層控金屬礦床》(王俊發等,1991)、《邊緣轉換盆地的構造岩相與成礦》(楊志華等,1991)、《秦嶺造山帶金銀鉛鋅銅控礦條件研究及成礦預測》(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河南有色地質勘查局和甘肅有色地質勘查局聯合編著,1991~1993年內部報告)、《秦嶺泥盆系層控金礦類型及找礦前景》(張復新,1992年內部報告)、《秦巴金礦地質——地質特徵·富集規律·找礦方向》(尚瑞均等,1992)、《秦巴金屬礦產成礦概論》(耿樹方等,1994)、《秦嶺地區主要金屬礦床成礦系列的劃分及區域成礦規律探討》(陳毓川等,1994)、《秦巴岩石圈構造及成礦規律地球化學研究》(張本仁等,1994)、《成礦系統分析的理論與實踐》(李人澍等,1996)、《中國秦嶺型鉛鋅礦床》(王集磊等,1996)、《秦嶺造山與金屬成礦》(王相等,1996)、《華北地塊南緣地質構造演化與成礦》(王志光等,1996)、《小秦嶺金礦地質和成礦預測》(黎世美等,1996)、《南秦嶺微細粒浸染型金礦床地質與找礦》(張復新等,1997)、《秦嶺泥盆紀熱水沉積》(薛春紀等,1997)、《秦嶺造山帶區域礦床成礦系列、構造-成礦旋迴與演化》(王平安等,1998)、《西秦嶺地區構造體系及金成礦構造動力學》(杜子圖等,1998)、《秦嶺造山帶泥盆紀構造熱水沉積成礦盆地與流體成岩成礦特徵及其演化規律》(方維萱,1999)、《秦嶺板塊金礦床》(盧紀英等,2001)、《秦嶺造山帶陝西段主要礦集區典型金屬礦床成礦模式和找礦預測研究》(王瑞廷,2005)、《西北地區礦產資源找礦潛力》(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2006)、《西秦嶺成礦帶中東段金(鉛鋅)多金屬礦成礦規律及資源潛力評價》(肖力等,2009)、《小秦嶺深部金礦成礦規律與成礦預測》(馮建之等,2009)和 《西秦嶺鉛鋅金銅銀礦床成礦模式研究及找礦預測》(祝新友等,2011)等。
雖然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秦嶺地區找礦勘查和科研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進入21世紀以來,陝西秦嶺地區主要礦集區的找礦勘查進入困境,一方面已有的勘查理論和科研認識對於控礦因素、找礦標志和勘查模型等重大地質問題的總結過於寬泛,應用已經總結的成礦規律和找礦標志指導找礦實踐常常是驗證區與已知礦區成礦條件和找礦標志幾乎完全相同,但是找礦勘查效果不佳,沒有發現新的礦床; 另一方面針對隱伏礦床的找礦勘查技術方法沒有獲得實質性突破,隱伏礦床找礦久攻不破,綜合因素導致秦嶺主要礦集區近期找礦勘查缺少重大成果。
經過長期的金屬礦產資源勘查工作,秦嶺地區積累了大批的區域地質、物探、化探、遙感和礦床地質資料。近十多年來,根據秦嶺造山帶重點礦集區攻深找盲工作的需要,有關地勘單位和科研院所在區域找礦理論完善、勘查技術方法攻關、隱伏礦床預測及找礦靶區勘查驗證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不僅積累了一批重要的研究試驗和勘查資料,而且在秦嶺主要礦集區部分礦區攻深找盲中獲得了一些好的找礦成果,這為深入開展陝西秦嶺地區主要礦集區鉛鋅、銀、銅、金礦床的構造背景、成礦類型、控礦要素和特殊景觀條件下的高效勘查技術方法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
『陸』 榆林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的礦產資源
榆林全市已發現8大類48種礦產,潛在價值超過46萬億元人民幣,特別是煤、氣、油、鹽資源富集一地,組合配置好,國內外罕見,開發潛力巨大。煤炭預測儲量2800億噸,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氣預測儲量5萬億立方米,是迄今我國陸上探明最大整裝氣田的核心組成部分。岩鹽預測儲量6萬億噸,約佔全國已探明總量的26%。石油預測儲量6億噸,是陝甘寧油氣田的核心組成部分。
在已探明的8大類48種礦產中,煤、氣、油、鹽資源富集一地,組合配置好,國內外罕見。其中,煤炭預測儲量2800億噸,探明儲量1460億噸,屬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發熱量的優質動力煤、環保煤和化工煤。位於該市的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氣預測儲量5萬億立方米,探明儲量1萬億立方米,是迄今為止我國陸上最大的整裝氣田;石油預測儲量6億噸,探明儲量3.6億噸,是陝甘寧油氣田的核心組成部分;岩鹽預測儲量6萬億噸,探明儲量8855億噸,約佔全國已探明總量的26%,鹽層平均厚度達120米以上(可供全球食用20萬年)。
據估算,榆林每平方公里的土地擁有10億元的地下財富,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超過40萬億元,約佔全國的1/3,陝西省的95%,每平方米地塊平均蘊藏著6噸煤、140立方米天然氣、140噸鹽、115公斤油。此外,該市還有豐富的高嶺土、鋁土礦、石灰石、石英砂等資源。
全市已發現8大類48種礦產資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氣、岩鹽等能源礦產資源富集一地,分別佔全省總量的86.2%、43.4%、99.9%和100%。平均每平方公里地下蘊藏著622萬噸煤、1.4萬噸石油、1億立方米天然氣、1.4億噸岩鹽。資源組合配置好,國內外罕見。
煤炭:預測2800億噸,探明儲量1500億噸。全市有54%的地下含煤,約佔全國儲量的五分之一。侏羅紀煤田是我市的主力煤田,探明儲量1388億噸,佔全市已探明煤炭總量95.7%,埋藏淺,易開采,單層最大厚度12.5米,屬特低灰(7-9%)、特低硫(小於1%)、特低磷(0.006-0.35%)、中高發熱量(28.470-34.330mj/kg)的長煙煤、不粘煤和弱粘煤,是國內最優質環保動力煤和化工用煤。煤田主要分布在榆陽、神木、府谷、靖邊、定邊、橫山六縣區。石炭一二疊紀煤田是稀缺的焦煤和肥氣煤,探明儲量54.74億噸,單層厚度15.47米,煤田主要分布在吳堡和府谷兩縣。
天然氣:預測儲量4.18萬億立方米,探明儲量1.18萬億立方米,是迄今我國陸上探明的最大整裝氣田,氣源中心主儲區在我市靖邊和橫山兩縣。氣田儲量豐度0.66億立方米/平方公里,屬干氣,甲烷含量96%,乙烷含量13%,有機硫極微,在燃燒中不產生灰渣和地,含沒面積2300平方公里。
岩鹽:預測儲量6萬億噸,約佔全國岩鹽總量的26%,探明儲量8854億噸,主要分布在榆林、米脂、綏德、佳縣、吳堡等地。
湖鹽:預測儲量6000萬噸,探明儲量330萬噸。
此外,還有豐富的高嶺土、鋁土礦、石灰岩、石英砂等資源。
另,目前(2007年)在榆林市發現的8大類40多種礦產資源,橫山縣樣樣都有。境內煤炭、石油、天然氣、岩鹽、高嶺土等5種資源儲量大,品位高,是我國西氣東輸、西煤東運、西電東送的重要組成部分。煤炭預測儲量達500億噸,已探明儲量106億噸;天然氣預測遠景儲量達2.284萬億立方米,占榆林全市遠景儲量1/3;石油資源遠期儲量達2-3億噸,現已探明地質儲量4500萬噸;高嶺土總儲量達10億立方米;岩鹽系榆林特大鹽礦主儲區,預測儲量達6萬億噸。
『柒』 榆林市的礦產資源是怎樣的
榆林市全市已發現8大類48種礦產資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氣、岩鹽等能源礦產資源富集一地,分別佔全省總量的86.2%、43.4%、99.9%和100%。平均每平方公里地下蘊藏著622萬噸煤、1.4萬噸石油、1億立方米天然氣、1.4億噸岩鹽。資源組合配置好,國內外罕見。
湖鹽:預測儲量6000萬噸,探明儲量330萬噸。
此外,還有豐富的高嶺土、鋁土礦、石灰岩、石英砂等資源。
『捌』 那一種礦產資源是陝西省已探明的儲量居全國第一位
岩鹽。
陝西榆林地區岩鹽預測儲量6萬億噸,約佔全國總儲量50%, 其潛在價值達33萬億元。探明儲量8854億噸,主要分布在榆林、米脂,綏德、佳縣、吳堡等地。
岩鹽,化學成分為氯化鈉,晶體都屬等軸晶系六八面體晶類的鹵化物。單晶體呈立方體,在立方體晶面上常有階梯狀凹陷,集合體常呈粒狀或塊狀。
純凈的石鹽無色透明,含雜質時呈淺灰、黃、紅、黑等色,玻璃光澤。摩氏硬度2-2.5,比重2.1-2.2。易溶於水。味咸。熔點804攝氏度,焰色反應黃色。石鹽是典型的化學沉積成因的礦物。
(8)2019清澗縣發現了什麼礦產資源擴展閱讀:
陝西省礦產資源分布具明顯區域特色,陝北地區以優質煤、石油、天然氣、鹽類、粘土類礦產為主;關中及相鄰地區以煤、建材礦產、地熱、礦泉水為主;陝南秦巴山區以有色金屬、貴金屬、黑色金屬和各類非金屬礦產為主。
截至2007年底,全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38種(含亞礦種),查明有資源儲量的礦產93種,已列入陝西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產有87種,礦區726處(未含共伴生礦區、地熱和礦泉水礦區),除未劃定規模的14處礦區外,其餘712處礦區中,大型131處,中型172處,小型409處,中小型礦區占整個礦區數的80.03%。
『玖』 山西發現巨型「寶藏」,油田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好處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各行各業對資源的需求量也日益激增,不過我們我們國家不是一個資源性的國家,因此使許多資源呢都要依賴進口,長期的依賴進口呢,很容易被國外的一些國家遏制我們的發展,包括近些年隨著我國勘探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內資源的勘測也已經有了一定的能力,勘測到的資源也越來越豐富,讓我們具備了一定的話語權和地位。 在山西又發現了一座巨型的寶藏那就是大油氣田,山西一直是我國的一個重要能源基地,境內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有著“煤鐵之鄉”的一些稱呼,近些年山西的煤炭資源地位排在我國首位,又隨著勘探出了千億立方級別的大油氣田,山西這個寶藏省份真是逐漸坐實了。
『拾』 陝西有哪些自然資源,急用
礦產資源
陝西地質成礦條件優越,許多礦種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全省自然資源豐富,礦產多,儲量大。陝北蘊藏優質鹽、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產;關中有煤、鉬、金、非金屬建材、地熱等礦產;陝南產出有色金屬、貴金屬、黑色金屬及各類非金屬礦產。2007年,全省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93種,其中能源礦產6種、黑色金屬礦產5種、有色金屬礦產10種、貴金屬礦產2種、稀有稀土金屬及稀散元素礦產10種、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9種、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13種、建材及其它非金屬礦產36種、水氣礦產2種。已列入陝西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產有87種,礦區726處。
全省列入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產保有資源儲量潛在總值超過42萬億元,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居全國之首。
查明儲量居全國前10位的礦種60多種。源儲量居全國前列的重要礦產有:鹽礦、煤、石油、天然氣、鉬、汞、金、水泥用石灰岩、玻璃石英岩,不僅資源儲量可觀,且質量較好,在國內、省內市場具有明顯的優勢。
水資源
陝西橫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76.4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425.8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445億立方米,居全國各省(市、區)第19位。全省人均水資源量為1280立方米,最大年水資源量可達847億立方米,最小年只有168億立方米,豐枯比在3.0以上。水資源時空分布嚴重不均,時間分布上,全省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7-10月份,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災,春夏兩季旱情多發;地域分布上,秦嶺以南的長江流域,面積佔全省的36.7%,水資源量佔到全省總量的71%;秦嶺以北的黃河流域,面積佔全省的63.3%,水資源量僅佔全省的29%。
植物資源
陝西生態條件多樣,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據全國第六次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成果數據,陝西現有林地670.3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2.6%;天然林467.59萬公頃,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區、關山、黃龍山和橋山。秦嶺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庫」之稱,有野生種子植物3300餘種,約佔全國的10%。珍稀植物30種,葯用植物近800種。中華獼猴桃、沙棘、絞股藍、富硒茶等資源極具開發價值。生漆產量和質量居全國之冠。紅棗、核桃、桐油是傳統的出口產品,葯用植物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
省內草原屬溫帶草原,主要分布在陝北,類型復雜,是發展畜牧業的良好條件。
動物資源
陝西野生陸生脊椎珍貴動物眾多,現有野生動物604餘種,鳥類380種,哺乳類147種,均佔全國的30%;兩棲爬行類動物77種,佔全國的13%。其中珍稀動物69種,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䴉等12種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土地資源
陝西地帶性自然土壤包括粟鈣土、黑壚土、褐土、黃褐土和棕壤等,由於長期耕種和自然力的侵蝕,已演變成復雜多樣的農業土壤。全省農業用地(耕地、林地、園地、牧草地)2772萬畝,未利用土地1503萬畝。
土地資源主要特點為山地多而川原少,全省海拔800米以下河川、台原、山前洪積扇等僅占土地總面積的10%,土地類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原、川地、沙地、沼澤等六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