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俄媒稱未來或因飲用水爆發全球戰爭,你覺得這可能嗎
2022年的夏天也是格外的炎熱,很多地區都因為持續的高溫而出現了乾旱的情況,甚至有些地區還林火頻發,有些地區也出現了河水斷流的情況,俄媒在看到了這種情況後,表示未來可能會因為飲用水而引發全球的戰爭,小編覺得這種情況也是有可能的。因為很多地區的湖泊以及河流都因為高溫天氣而出現了水位下降的情況,甚至有些河流也已經乾涸。對於氣候保護不同的國家也都執行了不同的政策,但是如果全球都要面臨氣候危機,相信也是會因為水資源分配而爆發戰爭的。
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如果沒有水資源的話,地球上就不會有任何生物存在,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也應該保護自然環境。水是不可再生能源,很多不良因素都會影響到水資源的供給,也希望所有人在使用水資源的過程中能夠節約。
Ⅱ 水資源的現狀和問題是什麼
水資源的現狀是:水質性缺水呈現惡化趨勢,對生態系統、食品安全、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據統計,每年農村約有3.6億人喝不上符合標準的飲用水,水資源正成為一種寶貴的戰略資源,上升為攸關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
水資源的問題是:
一、淡水資源短缺。
我國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28%。據統計,我國600多個城市中有400個城市不同程度缺水,由於水資源不足而嚴重製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每年的降水量在地域上和時間上的分布很不均衡。
華北、西北地區屬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嚴重缺水,東南、華南地區雨量充沛,但都集中在夏季形成地表徑流不易被利用,並常引發洪澇災害,我國15期間要實施南水北調工程,目的是解決北方地區工農業嚴重缺水的問題。
二、水資源浪費嚴重。
我國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的耗水量是美國的15倍,是日本的31倍,據統計,我國生產1千克糧食要耗水1000千克,比一些國家用水量大了很多。農業用水量佔90%以上,而且在一些乾旱、半乾旱缺水地區發展高耗水的水稻種植,這種產業結構也不盡合理。
三、水質污染嚴重。
我國江河湖庫淡水普遍受到污染,甚至有的受到嚴重污染,劣v類水質已失去利用價值,使我國本你嚴重缺乏的淡水資源更加雪上加霜。
解決措施:
1、全面保護和審慎開采地下水。
2、加大海水直接利用工作力度。
3、海水淡化技術有待升級和推廣。
4、提高苦鹹水淡化能力。
5、污水資源化是解決缺水的主攻方向。
Ⅲ 戰略性資源說的是什麼,具體包括什麼
戰略資源(strategic resources)是指對戰爭全局起重要作用的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和人工資源的統稱。
包括:
1,物資儲備:是指重要的武器裝備、軍工生產原料材以及必要的生活必需品的儲備。
2,財力儲備,指貴金屬、外匯及本國貨幣的儲備,必要時可以通過貿易獲得軍需品和戰略物資。
3,能源儲備,則是指國家對石油、煤炭、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儲備,以防戰時進口受到限制時能源供應不暢。
(3)水是戰略資源怎麼樣擴展閱讀:
中國形勢
我國的物資儲備體系是比較成功的,對我國經濟建設起到很大作用。我國的國家物資儲備體系始建於1953年,經過50多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國家物資儲備局、儲備物資管理局(辦事處)和基層單位的三級垂直管理體制,建設了完善的儲備倉庫體系,儲備了一定規模的國家物資。
國家物資儲備局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職能機構,主要職責是研究提出國家物資儲備政策和發展方針;研究提出國家物資儲備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及儲備物資輪換計劃等。國家物資儲備局制定的管理原則是,規模適度,儲存安全,調用方便,定期更換和保障戰時需要。
Ⅳ 俄媒:高溫乾旱持續,飲用水或也成為戰略資源
對於俄媒高溫乾旱持續這件事,我覺得飲用水或許也會成為戰略資源。
希望更多的人在這樣炎熱的環境中,能夠珍惜水資源的使用,因為水的消耗直接決定了人們生活的時間,拒絕浪費是人類的最高標准。
Ⅳ 水的資料!
水
水(H2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水是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類很早就開始對水產生了認識,東西方古代樸素的物質觀中都把水視為一種基本的組成元素,五行之一;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說中也有水。
水的性質
水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在自然界,純水是非常罕見的,水通常多是酸、鹼、鹽等物質的溶液,習慣上仍然把這種水溶液稱為水。純水可以用鉑或石英器皿經過幾次蒸餾取得,當然,這也是相對意義上純水,不可能絕對沒有雜質。水是一種可以在液態、氣態和固態之間轉化的物質。固態的水稱為冰;氣態叫水蒸氣。水汽溫度高於374.2℃時,氣態水便不能通過加壓轉化為液態水。
在20℃時,水的熱導率為0.006 J/s•cm•K,冰的熱導率為0.023 J/s•cm•K,在雪的密度為0.1×103 kg/m3時,雪的熱導率為0.00029 J/s•cm•K。水的密度在3.98℃時最大,為1×103kg/m3,溫度高於3.98℃時,水的密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在0~3.98℃時,水不服從熱脹冷縮的規律,密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水在0℃時,密度為0.99987×103 kg/m3,冰在0℃時,密度為0.9167×103 kg/m3。因此冰可以浮在水面上。
水的熱穩定性很強,水蒸氣加熱到2000K以上,也只有極少量離解為氫和氧,但水在通電的條件下會離解為氫氣和水。具有很大的內聚力和表面張力,除汞以外,水的表面張力最大,並能產生較明顯的毛細現象和吸附現象。純水有極微弱的導電能力,但普通的水含有少量電解質而有導電能力。
水本身也是良好的溶劑,大部分無機化合物可溶於水。
在-213.16℃,水分子會表現出現厭水性。
水的來源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態水所覆蓋的星球。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學術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有幾十種不同的水形成學說。有觀點認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氣中的氫、氧化合成水,水蒸氣逐步凝結下來並形成海洋;也有觀點認為,形成地球的星雲物質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另外的觀點認為,原始地殼中硅酸鹽等物質受火山影響而發生反應、析出水分。也有觀點認為,被地球吸引的彗星和隕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來源,甚至現在地球上的水還在不停增加。
對氣候的影響
水對氣候具有調節作用。大氣中的水汽能阻擋地球輻射量的60%,保護地球不致冷卻。海洋和陸地水體在夏季能吸收和積累熱量,使氣溫不致過高;在冬季則能緩慢地釋放熱量,使氣溫不致過低。
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發到天空中形成了雲,雲中的水通過降水落下來變成雨,冬天則變成雪。落於地表上的水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從地層里冒出來,形成泉水,經過小溪、江河匯入大海。形成一個水循環。
雨雪等降水活動對氣候形成重要的影響。在溫帶季風性氣候中,季風帶來了豐富的水氣,形成明顯的干濕兩季。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於不同的氣候條件,水還會以冰雹、霧、露水、霜等形態出現並影響氣候和人類的活動。
對地理的影響
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蓋,從空中來看,地球是個藍色的星球。水侵蝕岩石土壤,沖淤河道,搬運泥沙,營造平原,改變地表形態。
地球表層水體構成了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澤、冰川、積雪、地下水和大氣中的水。由於注入海洋的水帶有一定的鹽分,加上常年的積累和蒸發作用,海和大洋里的水都是鹹水,不能被直接飲用。某些湖泊的水也是含鹽水。世界上最大的水體是太平洋。北美的五大湖是最大的淡水水系。歐亞大陸上的裏海是最大的鹹水湖。
地球上水的體積大約有 1 360 000 000 立方公里. 當中
海洋佔了的1 320 000 000立方公里(或97.2%)。
冰川和冰蓋佔了25 000 000立方公里(或1.8%)。
地下水佔了13 000 000立方公里(或者0.9%)。
湖泊,內陸海,和河裡的淡水佔了250 000 立方公里(或0.02%)。
大氣中的水蒸氣在任何已知的時候都佔了13 000立方公里(或0.001%)。
對生命的影響
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現的。水是所有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中水佔70%;而水母中98%都是水。水中生活著大量的水生植被等水生生物。
水有利於體內化學反應的進行,在生物體內還起到運輸物質的作用。 水對於維持生物體溫度的穩定起很大作用。
水的種類
不同的學科對水有著一些不同的稱呼:
根據水質的不同,可以分為:
軟水:硬度低於8度的水為軟水。
硬水:硬度高於8度的水為硬水。硬水會影響洗滌劑的效果,硬水加熱會有較多的水垢。
飲用水根據氯化鈉的含量,可以分為:
淡水。
鹹水
此外還有:生物水:在各種生命體系中存在的不同狀態的水。
天然水:
土壤水:貯存於土壤內的水
地下水:貯存於地下的水
超純水:純度極高的水,多用於集成電路工業
結晶水:又稱水合水。在結晶物質中,以化學鍵力與離子或分子相結合的、數量一定的水分子。
重水的化學分子式為D2O,每個重水分子由兩個氘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重水在天然水中占不到萬分之二,通過電解水得到的重水比黃金還昂貴。重水可以用來做原子反應堆的減速劑和載熱劑。
超重水的化學分子式為T2O,每個重水分子由兩個氚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超重水在天然水中極其稀少,其比例不到十億分之一。超重水的製取成本比重水還要高上萬倍。
氘化水的化學分子式為HDO,每個分子中含一個氫原子、一個氘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用途不大。
與水相關的化學反應
水的電離與溶液pH值
水是一種極弱的電解質,它能微弱地電離: H2O+H2O↔H3O++OH- 通常H3O+簡寫為H+
水的離子積 Kw=[H+][OH-]
25度時,Kw=1×10-14
pH=-log10([H+])
pH<7,溶液為酸性,pH=7,溶液為中性,pH>7,溶液為鹼性。
能溶於水的酸性氧化物或鹼性氧化物都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含氧酸或鹼。酸和鹼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水在電流的作用下能夠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鹼金屬和水接觸會發生燃燒。
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無機物和有機物能夠與水進行水解反應:
有機物的水解:有機物分子中的某種原子或原子團被水分子的氫原子或羥基(-OH)代換,例如乙酸甲酯的水解:
無機物的水解:通常是鹽的水解,例如弱酸鹽乙酸鈉與水中的H+結合成弱酸,使溶液呈鹼性:
此外,水本身也可以作為催化劑。
淡水短缺問題與對策
地球上水總儲量約為1.36x1018m3,但除去海洋等鹹水資源外,只有2.5%為淡水。淡水又主要以冰川和深層地下水的形勢存在,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僅佔世界總淡水的0.3%。
世界氣象組織於1996年初指出:缺水是全世界城市面臨的首要問題,估計到2050年,全球有46%的城市人口缺水。對於水資源稀少的地區來說,水已經超出生活資源的范圍,而成為戰略資源,由於水資源的稀有性,水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為讓全世界都關心淡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第47屆聯合國大會確定每年3月22日為世界水日。
水的利用
水是人類生活的重要資源,特別是農業需要大量水進行灌溉,人類文明的起源大多都在大河流域。早期城市一般都在水邊建立,以解決灌溉、飲用和排污問題。在人類日常生活中,水在飲用、清潔、洗滌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興修水利,與水澇害和洪水等自然災害作斗爭。因此形成了一些專門與水有關的研究領域,如水力學,水文科學,水處理等,甚而產生了以水為生的產業水產業。
工業生產和化工生產大量使用這種廉價的原料。但未經處理的廢水的任意排放就會造成水污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污水的處理就變得十分必要。 (見水污染和污水處理。)
水和農業的發展
公元前3000年,中國
已知的最古老的灌溉技術是用於水稻種植。農夫構築起四邊有著堤埂、類似於淺淺的池塘的水田,然後從附近的小溪引來水,灌到裡面。這一古老的技術直到現在還在東南亞、東亞和南亞被廣泛採用。
公元前2000年,埃及
埃及的農夫發明了從尼羅河提水的方法。他們採用的工具被叫做桔槔,即利用一根橫桿來方便地從河裡提升水桶。從河裡提上來的水通過水渠灌溉農田。這種桔槔目前依然在埃及、印度和其他一些國家使用。
公元前700年,亞述
亞述是古代東方的一個國家。它的國王塞納雪利伯在首都尼尼微城四周種滿了果樹、棉花和其他珍稀植物。為了灌溉這些植物,他修建了一條10千米長的運河和一個石制的水槽,用來從附近的山裡引水。
公元500年,墨西哥
在墨西哥前首都特諾奇幕特蘭城的周圍有許多沼澤湖,阿茲特克人在沼澤湖裡建造台田。他們將湖底出來的沃土鋪在台田上,再種上玉米。台田周圍網狀的溝渠確保了農作物的用水,農夫也可以駕著小船在台田間穿行。
公元1870年,美國
美國中部乾涸的大平原的農業用水只能依靠地下水。當分得政府公有地的定居移民來到那裡時,他們利用風車的動力抽取地下水,再挖掘溝渠,將抽取的地下水引入農田進行灌溉。
公元1990年,以色列
水是沙漠地區的生存之本。滴灌是一種在輸水管上打小孔,讓水直接滴注到每株植物根旁土壤的灌溉方法。這種方法能使灌溉用水的損耗量降到最小。
飲用水的處理
1. 第一次過濾:從河流等引入的水流經過濾網濾去魚、樹葉和垃圾等;
2. 吸附:在第一次過濾的水中加入明礬以形成黏性絮狀物,泥土、細菌和其他微粒都黏附到礬花上,然後水流經沉澱盆,濾除礬花;
3. 第二次過濾:水慢慢流過沙或沙礫,濾除了海藻、細菌和一些化學成分;
4. 氯化:在水中加入氯來殺死剩下的有機生物;
5. 通風:迫使空氣進入處理水,趕出由氯產生的氣體,減少令人不適的氣味和味道;
6. 追加處理:可以加入鈉或石灰來軟化硬水。有些社區加入氟化物來防止氯對牙齒產生腐蝕。
(家庭)廢水處理
1. 初步處理:廢水流經處理設備,流速放慢,大的一些固狀物沉澱下來。水經過沉澱槽時,小一些的微粒沉入底部,形成礦泥;
2. 再處理:在滴流過濾系統中,廢水通過沙礫得以過濾,沙礫表面也可鋪一層細菌群落,以分解污水中的廢物;
3. 追加處理:水被排入露天池塘,在那裡,陽光、空氣使它天然凈化。進入大氣後形成純凈水蒸氣。氯一般在處理水的再次排放前加入。
古代世界觀中的水
在文明的早期,人們開始探討世界各種事物的組成或者分類,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古代西方提出的四元素說中就有水;佛教中的四大也有水;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中水代表了所有的液體,以及具有流動、潤濕、陰柔性質的事物。
水崇拜
在人類的童年時期,對於水兼有養育與毀滅能力、不可捉摸的性情,產生了又愛又怕的感情,產生了水崇拜。通過賦予水以神的靈性,祈禱水給人類帶來安寧、豐收和幸福。
中國傳統上的龍王就是對水的神格化。凡有水域水源處皆有龍王,龍王廟、堂遍及全國各地。祭龍王祈雨是中國傳統的信仰習俗。
還有口語化
形容人沒有出息,或者是做事不夠好。
例如:你雜這么水的那。(你雜這么差勁那。)
高山流水
古代琴曲。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朱權成書於1425年)》,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高山流水》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種譜本。有琴曲和箏曲兩種,兩者同名異曲,風格完全不同。
隨著明清以來琴的演奏藝術的發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變化。《傳奇秘譜》本不分段,而後世琴譜多分段。明清以來多種琴譜中以清代唐彝銘所編《天聞閣琴譜》(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張孔山改編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滾、拂、綽、注」手法作流水聲的第六段,又稱「七十二滾拂流水」,以其形象鮮明,情景交融而廣為流傳。據琴家考證,在《天聞閣琴譜》問世以前,所有琴譜中的《流水》都沒有張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與《神奇秘譜》解題所說相符,但張孔山的傳?滓言鑫�哦危�笄偌葉嗑荽似籽葑唷?
另有箏曲《高山流水》,音樂與琴曲迥異,同樣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現有多種流派譜本。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則是浙江武林派的傳譜,旋律典雅,韻味雋永,頗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東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韻》、《風擺翠竹》、《夜靜鑾鈴》、《書韻》四個小曲的聯奏,也稱《四段曲》、《四段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則是取自於民間《老六板》板頭曲,節奏清新明快,民間藝人常在初次見面時演奏,以示尊敬結交之意。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間毫無共同之處,都是同名異曲。
典 故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與吾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斷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五行之一。五行以腎屬水,故常腎、水並稱。此外還用於指病名或指水腫病的病理機制。
氫和氧的化合物。化學分子式為H2O 。在自然界 ,純水是罕見的,水通常是多酸、鹼、鹽等物質的溶液。純水是用鉑或石英器皿經過幾次蒸餾取得的。水是一種可以在液態 、氣態和固態之間轉化的物質。轉化的條件是溫度和壓力。標准大氣壓時,水的冰點為0℃、沸點為100℃。當水汽溫度高於374.2℃時 ,氣態水便不能轉化為液態水 。液態水的比熱容為 4.18 焦耳/(克·攝氏度),冰的比熱容約為 2.09焦耳/(克·攝氏度)。在1個標准大氣壓和100℃情況下,水的汽化熱為 2253.02 焦耳/克 ,在常溫常壓下為 2441.12 焦耳/克,水汽凝結成液態水時放出相同的熱量。在0℃和1個標准大氣壓時,冰的融解熱為333.146焦耳/克 ,當水凝成冰時放出相同的熱量。水從固態直接轉變為氣態時所吸收的熱量稱升華熱,升華熱等於汽化熱與融解熱之和。在20℃時,水的熱導率為0.006焦耳/( 秒·厘米·攝氏度 ),冰的熱導率為0.023焦耳/(秒·厘米·攝氏度),當雪的密度為0.1千克/升時 ,雪的熱導率為0.00029焦耳/(秒·厘米·攝氏度)。水的密度在3.98℃時最大 ,為1千克/升,溫度高於3.98℃時,水的密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在0~3.98℃時,水一反熱脹冷縮的規律,密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水在0℃時,密度為0.99987千克/升 ,冰在0℃時,密度為0.9167千克/升 。水的熱穩定性很強,當水蒸氣加熱到2000K以上,也只有極小部分離解為氫和氧。凡是能溶於水的酸性氧化物或鹼性氧化物,都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含氧酸或鹼。純水有極微弱的導電能力。水的酸鹼性用pH值表示,天然水的pH值為6.8~8.5。水具有很大的內聚力和表面張力,除汞以外 ,水的表面張力最大,並能產生毛管現象和吸附現象。
水能調節氣候。大氣中的水汽能攔阻地球輻射量的 60%,保護地球不致冷卻。海洋和陸地水體在夏季能吸收和積累熱量,使氣溫不致過高,在冬季能緩慢地釋放熱量,使氣溫不致過低。水侵蝕岩石土壤,沖淤河道,搬運泥沙,營造平原,改變地表形態。水使地球產生生命,它是一切有機體的主要組成部分,全球動植物和40 億人體內含有約11200億噸水 。人類社會依賴水而生存發展。古代,人類對水取利避害,適應水而生存;近代,人類對水興利除害,興建工程,開發水利,控制水害;現代,隨著社會和生產的發展,地球上可資利用的水日趨短缺,水體受到污染,嚴重影響人類生存的環境,人類逐漸認識到水是一種重要資源和環境因素,從而在更高的水平上開始對水開展了新的興利避害活動。
世界氣象組織1996年初指出:缺水是全世界城市面臨的首要問題,估計到2050年, 世界2/3以上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而全球有46%的城市人口缺水,必須平衡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淡水供應管理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水資源的儲存 、輸送和管理的大規模工程建設。
水
①病名,即水腫。以水腫主要表現為水液代謝障礙,故名。出《素問·平人氣象論》:「頸脈動,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腫如卧蠶起之狀,曰水。」又:「足脛腫曰水。」
②指水腫病的病理機制。《素問·陰陽別論》:「三陰結,謂之水。」王冰註:「三陰結,謂脾肺之脈俱寒結也,脾肺寒結,則氣化為水。」
③五行之一。《素問·臟氣法時論》:「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五行以腎屬水,故常腎、水並稱。
------------------------------------------------------------------
水是論壇上沒有太大價值的帖子的總稱,每一篇這樣的帖子都被稱為「水帖」,發水帖的行為稱為「灌水」,某些跟帖多而且都是水帖的帖子稱為「水樓」,經常占著位置不說話叫「潛水」。有的論壇喜歡高發帖量,鼓勵灌水,然而學術論壇一般是禁止灌水的。
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化學性污染
污染雜質為化學物品而造成的水體污染。化學性污染根據具體污染雜質可分為6類:
(1)無機污染物質:污染水體的無機污染物質有酸、鹼和一些無機鹽類。酸鹼污染使水體的pH值發生變化,妨礙水體自凈作用,還會腐蝕船舶和水下建築物,影響漁業。
(2)無機有毒物質:污染水體的無機有毒物質主要是重金屬等有潛在長期影響的物質,主要有汞、鎘、鉛、砷等元素。
(3)有機有毒物質:污染水體的有機有毒物質主要是各種有機農葯、多環芳烴、芳香烴等。它們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質,化學性質很穩定,很難被生物所分解。
(4)需氧污染物質: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酚、醇等有機物質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分解。在分解過程中需要大量氧氣,故稱之為需氧污染物質。
(5)植物營養物質:主要是生活與工業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以及農田排水中殘余的氮和磷。
(6)油類污染物質:主要指石油對水體的污染,尤其海洋採油和油輪事故污染最甚。
物理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包括:
(1)懸浮物質污染:懸浮物質是指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物質,包括固體物質和泡沫塑料等。它們是由生活污水、垃圾和采礦、採石、建築、食品加工、造紙等產生的廢物泄入水中或農田的水土流失所引起的。懸浮物質影響水體外觀,妨礙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減少氧氣的溶入,對水生生物不利。
(2)熱污染:來自各種工業過程的冷卻水,若不採取措施,直接排入水體,可能引起水溫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中存在的某些有毒物質的毒性增加等現象,從而危及魚類和水生生物的生長。
(3)放射性污染:由於原子能工業的發展,放射性礦藏的開采,核試驗和核電站的建立以及同位素在醫學、工業、研究等領域的應用,使放射性廢水、廢物顯著增加,造成一定的放射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生活污水,特別是醫院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污染水體後,往往可以帶入一些病原微生物。例如某些原來存在於人畜腸道中的病原細菌,如傷寒、副傷寒、霍亂細菌等都可以通過人畜糞便的污染而進入水體,隨水流動而傳播。一些病毒,如肝炎病毒、腺病毒等也常在污染水中發現。某些寄生蟲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等也可通過水進行傳播。防止病原微生物對水體的污染也是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的一大課題
Ⅵ 飲用水正成為戰略資源!以後飲用水會短缺嗎為何飲用水會成為戰略資源呢
飲用水政成為戰略資源,以後飲用水可能會短缺,飲用水成為戰略資源的原因在於目前的水資源需求。
Ⅶ 哪些國家把水當成戰略資源
主要是一些缺水國家,如以色列和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缺水的國家,水資源管理對於國家經濟發展和公眾社會生活十分重要,成為了一個戰略性的重要問題。
水是中東地區重要的戰略資源。確保其安全需要與保護石油一樣的警惕。該地區人口的增長和經濟活動的同時增加,大大增加了對淡水的需求。
但是,獲取淡水的成本越來越高,特別是對那些自然水源很少的國家,包括地下蓄水層、河流和湖泊。在沙烏地阿拉伯、巴林、科威特、阿聯酋、阿曼、葉門和卡達沒有永久性的湖泊或河流。因此,海灣國家幾乎完全依賴海水淡化廠來生產淡水。
氣候變暖,水將成為戰略資源寵兒
隨著人口不斷增加,世界水消費量的約70%用於生產糧食。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供的數據,生產1噸穀物所需的水量:小麥是150噸,大米是2659噸,玉米是450噸,大豆是2300噸,平均需水約1000噸。
隨著經濟條件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人們食用各種肉類產品相應增加。據統計,1990年世界食用肉需求量約1.5億噸,2003年增加到約2.5億噸。按玉米來計算,生產一公斤食用肉所需的飼料:牛肉是11公斤,豬肉是七公斤,雞肉是四公斤。
食用肉消費量每增加一億噸,穀物需求量就增加七億噸。日本丸紅經濟研究所所長紫田明夫指出:「迄今為止的全球糧食預測沒有考慮到水供應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21世紀初的世界糧食生產最大的制約因素無疑是水」。
Ⅷ 水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有什麼關系
水資源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水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物質資料之一,關繫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是人類的生存之本。
水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和經濟資源, 水資源對於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水是孕育萬物和文明的基礎,與陽光和空氣一起構成了生命的三要素。同時,水對城市的發展更是息息相關,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座城市和文明的發源地不是沿河湖水域而發展起來的。
2水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地球上我們使用的資源有的是可以替代的。如化工塑料產品可以替代金屬產品。動力資源中也不斷地出現了替代性資源,如水能資源、核能資源的發展,等等。但是水資源卻具有不可替代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哪一種資源可以替代水便於人的飲用,可以保證生命的存在和延續。
3水資源是重要的經濟資源。水資源作為經濟資源,與糧食、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戰略地位。
然而,隨著現在社會的快速發展,許多河流都被污染了,水資源也隨之被破壞,水污染加重,水質型缺水范圍擴大。據有關專家的研究結果,我國因水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佔GDP的1.5%-2.8%。北方地區由於水環境容量有限,污染所造成的缺水城市和缺水地區增加;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也不斷出現了水質型缺水問題。可見水資源的質量好壞關繫到經濟發展的效益高低。不但是水資源的質量問題關繫到經濟發展同時水資源的分布不均與稀缺也成為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水資源分布與利用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極不均勻,總體上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北方地區水資源貧乏,南方地區水資源相對豐富。水土資源在地區上的組合不相匹配,水資源分布與產業布局不相適應,各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差異較大,有些地區水資源短缺已經嚴重地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由於人均量不足和時空分布不均,使水資源的合理配置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長期面臨和必須妥善處理的基本問題之一。
水資源是稀缺性戰略資源。水資源之所以重要,不僅因其與經濟社會發展生死攸關,還因為水資源是稀缺性戰略資源。我國每年因缺水減產糧食造成的經濟損失約500億元,影響工業產值2000多億元。華北和西北地區的資源型缺水問題已成為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和內蒙古)水資源量佔全國的4.54%,人口和GDP分別佔全國的19%和24%,屬於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地區之一。當地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超過70%,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需水量增加,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日趨突出。從一定意義上說,水資源的短缺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綜上所述,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要建立完善用水節水保護水的責任目標體系,並能夠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發現更好的更有效的水資源管理方法,不斷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Ⅸ 俄媒:除天然氣外,飲用水正在成為戰略資源,為何會變成這樣
俄媒:除天然氣外,飲用水正在成為戰略資源,出現這種情況除了是極端高溫天氣增多導致的以外,還有就是能源需求發生轉變導致的。
一、俄媒:除天然氣外,飲用水正在成為戰略資源
盡管我們不少人都不願意相信這個趨勢,但這卻是一種實際情況,目前飲用水正在逐漸地提升自己的地位,不僅非洲等相應的水資源缺乏的國家需要水,就連目前某些比較乾旱的地方也會意識到飲用水的重要性。隨著剛才已經說過的大環境變化以及能源需求結構變化,飲用水將會越來越重要,所以我們還是要珍惜用水,因為水資源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會替代石油,同時價格也會變得跟石油一樣貴。
Ⅹ 俄媒:飲用水正在成為戰略資源,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的加劇
俄媒:飲用水正在成為戰略資源,應對氣候變化的加劇加強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解決,對於綠色保護和低碳意識不斷加強採取各種政策調整。
加大對水資源保護力度,加強對氣候改變和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改善,加強對綠色植被的種植,而且要合理利用水資源各個區域的水資源循環利用。要從各個層面去保護水資源,避免成為未來人們爭斗的主要因素。長期高溫炎熱天氣導致氣候變化是引起水資源短缺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一定要為氣候的變化做好充分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