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藍色國土為我們帶來了哪些資源
擴展閱讀
鑽石怎麼邀請白銀好友 2025-07-26 19:36:26
購房成本如何提升 2025-07-26 19:36:18
石油的安全指什麼 2025-07-26 19:35:36

藍色國土為我們帶來了哪些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9-02 10:44:42

A. 什麼是祖國的「藍色國土」

當提到我們偉大祖國的國土面積時,我們常常自豪地說是960萬平方千米。然而,這個答案並不準確,嚴格說來它只是我國的陸地面積。請你不要忘記,我國還擁有一片巨大的「藍色國土」——海洋,面積約為320萬平方千米,這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世界上海洋總面積為3.6億多平方千米,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海洋中的資源極為豐富,擁有地球上80%的生物資源,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供人類食用,其食物總量超過陸地上食物總量的1000多倍,海洋中總漁獲量每年可達8400萬噸,至少可養活300億人口。科學家把開發海洋食庫稱為「藍色革命」,把開發海洋養殖業稱做「耕海」。「耕海」是變海洋捕撈、狩獵為有計劃的人工播種,放養海洋動植物,可與人類從原始社會的採集、狩獵進入農耕社會的偉大飛躍相媲美,在海洋開發上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海洋中有著人類十分稀缺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佔全球的1/3以上,目前的開采量已達6~7億噸,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1/4以上,而這只是剛剛開始;海洋蘊藏有3萬億噸富含錳、銅、鈷、鎳等的多金屬結核礦;此外,還有許多新的礦藏不斷被發現。整個海洋中的礦物總量也超過陸地的1000多倍。激盪不停的海洋是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潮汐能和波浪能可用來發電。在全球性淺水危機來臨時,它還是被寄予厚望的淡水源泉(海水淡化)。總之,海洋是地球上最後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資源豐富、前景燦爛的自然寶庫,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希望所在。科學家預言:21世紀將是「海洋世紀」。聯合國大會將1998年定為「國際海洋年」。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的規定,我國的海洋國土也包括內海、領海、毗連區及專屬經濟區、大陸架。我國內海和領海總面積為37萬平方千米,其他可管轄的海域面積近300萬平方千米,這樣我國享有主權和管轄權的海洋面積約有320萬平方千米,為我國陸地面積的1/3.由此可見,我國不僅是個陸地大國,而且也是一個海洋大國。我國不僅瀕臨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而且在台灣省東部直接瀕臨太平洋,太平洋的部分水域也屬於我國。當然,其中有部分海域同鄰國有交叉和爭議,需要共同協商,和平解決。據此,我國的國土總面積約為1280萬平方千米。此外,根據國際公約,我國現在在遠離本土本海的美國夏威夷群島東南的太平洋海域中,擁有一塊面積為10.5萬平方千米的「開辟區」(勘探區,我國有權在此海域的海底進行礦物勘探和研究)。根據聯合國的要求和我國政府的承諾,將在1999年3月前放棄其中的3萬平方千米,使之恢復為國際海底,最終剩下的7.5萬平方千米海底將成為我國的永久開采區,我國將永久擁有其主權。

B. 人類如何開發和利用海洋

21世紀,海洋的世紀
當前,人類遇到了資源短缺、人口膨脹與環境惡化三大難題。一些重要陸上礦產資源瀕臨枯竭或嚴重不足;全球有近20%的城市缺水;1999年世界總人口已將突破60億,全球貧困人口已達13億,約有8億人缺糧。環境污染、生態惡化已相當嚴重,除南極洲大陸外,地球上沒有遭到污染的「凈土」很難尋覓。在資源、人口和環境問題的巨大壓力面前,有些人將目光轉向了「地球村」的「近鄰」月球和「遠戚」火星,想到了高新科技的奇跡。但更多的科學家現實地將目光投向了遼闊的海洋。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美麗富饒,是巨大的資源寶庫。
(1)海水含80多種化學元素,其中60餘種可在海水中提取。
(2)海洋是天然蛋白質倉庫,擁有海洋生物20多萬種。人們常噸的海魚、蝦、海帶和紫菜等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據估計,世界海洋為人類提供的食物要比陸人全部耕地所提供的食物多1000倍,目前,世界上所消費的蛋白質中12%來自海洋魚類。
(3)礦產的儲存庫:廣闊的海洋沉積盆地儲油1500多億噸,佔全球總儲量的70%以上,天然氣140億立方米。洋底還富集了大量錳結核、磷礦石和重金屬軟泥等礦藏。
(4)鹽類的故鄉:一立方千米海水中含3000萬噸鹽。
(5)能量的源泉:海洋的波浪、潮汐蘊藏著巨大的動力能,加上海水熱能和鹽度差能等能量,約70億千瓦以上。
(6)水資源的寶庫:海水本身就是人類一筆巨大財富,它集中了地球97%的水,利用海水淡化技術,將海水淡化,用於農業灌溉前景十分廣闊。此外,廣袤的海洋還為人類提供了遼闊的生存空間。人類填海造陸,修建海底隧道和海上倉庫等。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實力的增強,人類活動空間將向海洋深處和遠處擴展,未來的海底城市將不再是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極其廣闊的領海,這是一片富饒的「藍色國土」,充滿著希望的「綠洲」。

21世紀將是海洋的世紀!
2l世紀將是「海洋世紀」,要趕上經濟發達國家,躋身於世界強國之林,必須改變腦子里只有960萬平方千米國土的傳統習慣概念。我國東臨太平洋,海岸線長達1.8萬千米,擁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南北縱。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且個溫度帶。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我國享有主權與管轄權的海域300萬平方千米,幾乎占我國陸上國土面積的30%。這是我國的「藍色國土」,同960萬平方千米的陸上國土一樣神聖柬可侵犯。我國人口眾多,人均陸地資源擁有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環境的壓力很大。中國把海域開發作為跨紀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走科技興海之路。據國家科和國家海洋局共同制定的《「九五」和2010年全國科技興海規劃綱要入近年來;中國的海洋產業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1996年海洋產值達2200億元,年均增長率達22%,高於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傳統的海洋漁業、鹽業和運輸業得到了很大發展,海洋石油工,業已初具規模,年產量突破1000萬噸,海洋旅遊,海水利用,海洋能開發,海洋化工也有一定基礎。海洋產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我國海域是海洋生產力高值區,漁場面積159萬平方千米,佔世界漁場總面積的1/4,其中20米以內淺海面積約1334萬公頃,沿海灘塗213.4萬公頃,海洋生物2萬多種,這些都是發展海洋農牧業的寶貴資源。80年代以來,我國東部沿海省市以海水養殖和海產品加工為主的「藍色牧場」建設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國海水養殖產量已居世界首位。我國淺海大陸架石油資源遠景儲量前景廣闊,約300億噸。在渤海、南海、東海和黃海發現了許多油氣田;海洋油氣資源的開發已經成為我國—l項新興產業。海水在永不停息的運動看,每一種運動形式都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這些海洋能可為我國沿海地區提供無窮無盡的動力資源。僅東南沿海地區蘊藏量約5000萬千瓦以上。另外,按照《國際海洋法》規定,國際洋底是人類的共同時產。當然其中也有我國應得的一份。聯合國已批准中國在太平洋中部獲得30萬平方千米的勘探開發區域。預計1998年,;中國將最終保留7.5萬平方千米的錘結核富礦億。我國豐富的各類海洋資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潛力。

我國從明朝永樂大帝朱棣以後,歷代帝王的目光始終未超出過陸地,閉關鎖國幾百年,使中國經濟和科技停滯不前。現在,我們已不再「冷眼向洋看世界」,而是將熱切的目光投向海洋,立足於96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國土,著眼於300萬平方千米的「藍色國土」,向海洋進軍,實施科技興海戰略,走強國富民之路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抉擇。歷史將證明,海洋將給我們帶來新的希望
1、海中蘊藏豐富礦藏,可以開采,如今已有在海上開採石油的海上鑽井了;
2、可以利用海洋來進行人工島的建設,人為造陸;
3、漁業資源豐富
4、海中的植物有可能會成為我們以後的儲備糧食
5、淡化海水,緩解淡水資源的匱乏
6、海底通道,進行交通建設

C. 我國的藍色國土有哪些海域

勃海,東海,黃海,南海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和我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的主張,可屬我國管轄的海域,包括內海、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約300萬平方公里。我們將它統稱為「海洋國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的地理適用范圍是內水和領海,即海岸線到領海外緣線之間的區域,包括水面、水體、海床和底土,適用海域面積約38萬平方公里。內水,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基線向陸地一側至海岸線的海域。領海,是沿海國根據其主權劃定的鄰接其領土及內水以外,也就是在主權之下劃定的領海基線向外延伸一定寬度的海域。我國的領海寬度為12海里。
我國的海上鄰國有:朝鮮、韓國、日本、越南、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目前,我國與越南已完成了在北部灣的海域劃界,與其它海上鄰國還沒有海域劃界協定。

D. 我國在海洋資源開發領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我國在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臨一些問題,如海洋災害頻繁,近海漁業資源衰竭,以及石油污染物對海洋生物資源的危害很大,故A不正確;
我國海洋總污染量主要來自陸地,故B不正確、C正確;
為了保護「藍色國土」,需要實現海洋資源的綜合管理,應捕養結合,實行禁漁期制度等,禁止近海捕撈不現實,故D不正確.
故選:C.

E. 有關海洋國土的中學生作文

《藍色國土》這本書是一本關於我國的海洋和海權的書,這本書還能更直觀的讓我們感受到海洋的重要性。
《藍色國土》這本書講述的是這些國土是我們以前的祖先流感我們的寶貴財富,然而有行很多國家導向來侵犯我國的固有領土,這些海洋都是經過了無數的戰爭和談判,才回歸了祖國。我國的海洋不僅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還有種類極多的海洋生物,其中石油業就已經佔了海洋專家預計這些石油有可能是地下總石油的一小部分,地下有可能的礦產資源的大半部分,人們在海洋上發現了幾十億噸的石油,據還有200億噸的石油量,如果這些是有真的有的話,那我國就可以一舉成為世界上石油最多的列強國家,我國的黃渤海是一個瓶頸式半封閉內海,它的西面是華北大陸,背面是遼東半島,南面是山東半島,三面都是陸地。只有東面有一條狹窄的出口連著一條中國的另一個主權海域黃海,那就是渤海海峽。那裡大大小小的島嶼就有幾十餘個。石島漁場位於山東市到東南的黃海中部海域,石島漁場生產黃海鯡魚、帶魚、鱈魚、鮐魚、小黃魚、鰳魚、對蝦、槍烏賊、鮮鰈、馬鮫魚、黃姑魚等等。呂泗漁場位於黃海西南部,呂泗漁場歷史上盛產大黃魚、鰳魚、鯧魚、藍點馬鮫魚、鮃鰈及海蜇等,是機帆船的重要作業漁場。我國和許多中非國家談判成功:每個國家已十二海里劃定一個基線。
中國的未來在海洋,關於海洋的石油儲存量的一項比較公認的結論是:全球石油儲存量極限為10000億噸,可開采數量為3000億噸。中國的海洋的石油儲存量為240億噸,佔了可開采數量的五分之一,所以,中國的石油是我國未來發展的堅實基礎。
我國的海洋資源種類豐富,漁場面積為280萬平方公里,魚類1500種以上,水產品目前年產量達2800多萬噸,海洋以創造經濟生物所生長的所需環境,而提高它們的質量和產量。這就是我國的藍色國土。
同學們,我們要保護我們國家的固有領土,不能讓別的國家侵犯我國的海洋。

F. 我國海底礦產資源有哪些 開發和保護好我國的海洋礦產資源有什麼意義

俗話說:「海上飄白雲,海底藏黃金,海水流不盡,資源無止境。」我國浩瀚無際的海洋,是祖國資源的寶庫。在渤海海面,鑽探船象一座海上堡壘,它向人們預告,這里的海底是石油的海洋!在我國黃海、東海的大陸架,台灣省及其附屬島嶼、南海諸島等海域的海底,也都蘊藏著豐富的石油。我國北方的沙質海岸,黃沙閃爍,漫漫無邊。沙不僅可以用於建築房屋、修橋鋪路,更是「沙裡淘金」的好原料,尖端工業需用的金剛石、鈦、釷等,都可以從沙里提煉出來。在海下不深的斜坡上,常年沉睡著可以作肥料和化工原料的磷鈣石以及磁鐵礦等。順著斜坡到了深海區,海底的大量沉積物也全身是寶,從它們身上不僅可以提煉出制水泥的好原料碳酸鈣等,還可以提取鋁、銅、鎳、銣、鐳等各種貴重金屬。近年來,在我國的深海區發現了錳結核,錳結核的樣子很象土豆,可以提煉出錳、鐵、銅、鎳等二十多種金屬。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將會有更多的海底寶藏被發掘出來。 海洋的研究、開發和保護無論是對於全人類,還是對一個具體國家都是關系發展全局的戰略性問題。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巨大的人口數量對資源和國土的壓力之大,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相比的,開發「藍色國土」對中國未來發展的意義更為深遠。

G. 我國的海洋資源現狀

我國的海洋資源
1、海洋生物資源
中國海地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3個氣候帶。大陸入海河流每年將約4.2億t的無機營養鹽類和有機物質帶入海洋,致使海域營養豐富,海洋生物物種繁多,已鑒定20278種。根據長期海洋捕撈生產和海洋生物調查,已經確認中國海域有浮游藻類1500多種,固著性藻類320多種,海洋動物共有12500多種,其中:無脊椎動物9000多種,脊椎動物3200多種。無脊椎動物中有浮游動物1000多種,軟體動物2500多種(頭足類100種左右),甲殼類約2900種,環節動物近900種。脊椎動物中以魚類為主,約近3000種,包括軟骨魚200多種,硬骨魚2700多種。
2、海洋礦產資源
中國大陸架海區含油氣盆地面積近70萬km2,共有大中型新生代沉積盆地16個。據國內外有關部門資源估計,我國大陸架海域蘊藏石油資源量150億-200億t,分別佔全國石油總資源量674億-787億t的18.3%-22.5%;據國家天然氣科技攻關最新成果,全國天然氣總資源量為43萬億m3,其中海域為14.09萬億m3。這充分展現近海油氣資源的良好勘探開發前景和油氣資源潛力的豐富。我國漫長海岸線上和海域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砂礦資源,目前已探明具有工業價值的砂礦有:鋯石、錫石、獨居石、金紅石、鈦鐵礦、磷釔礦、磁鐵礦、鈮鉭鐵礦、褐釔鈮礦、砂金、金剛石和石英砂。
3、海洋化學(海水)資源
世界海洋海水的體積13.7萬億m3,其中含有80多種元素,還含有200萬億t重水(核聚變的原料)。海水資源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海水中的水資源和化學元素資源。此外,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即地下鹵水資源。我國渤海沿岸地下鹵水資源豐富,估計資源總量約為100億m3左右。海水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淡化成為淡水資源;海水化學資源可分為海鹽、溴素、氯化鎂、氯化鉀、鈾、重水和其他可提取的化學元素;地下鹵水資源可分為海鹽、溴素、氯化鎂、氯化鉀、其他可提取的化學元素等。
4、海洋可再生能源資源
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溫差能和鹽差能等。中國潮汐能資源量約為1.1億kw,年發電量可達2750億kw小時,大部分分布在浙、閩兩省,約佔全國的81%。波浪能理論功率約為0.23億kw,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浙江、海南和台灣的附近海域。我國潮流能可開發的裝機容量約為0.18億kw,年發電量約270億kw小時,主要在浙江、福建等省。另外流經東海的黑潮,動力能源更為可觀,估計為0.2億kw。溫差和鹽差能蘊藏量分別為1.5億kw和1.1億kw,兩者的總量超過海流能和潮汐能。
5、濱海旅遊資源
中國沿海地帶跨越熱帶、亞熱帶、溫帶3個氣候帶,具備「陽光、沙灘、海水、空氣、綠色」5個旅遊資源基本要素,旅遊資源種類繁多,數量豐富。據初步調查,中國有海濱旅遊景點1500多處,濱海沙灘100多處,其中最重要的有國務院公布的16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5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3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5處國家海洋、海岸帶自然保護區。按資源類型分,共有273處主要景點,其中有45處海岸景點、15處最主要的島嶼景點、8處奇特景點、19處比較重要的生態景點、5處海底景點、62處比較著名的山嶽景點、以及119處比較有名的人文景點。
6、海岸帶土地資源
中國海岸帶地區的土地資源類型較多,有鹽土、沼澤土、風沙土、褐土等17個類型,53個亞類。海岸帶不僅現有土地資源豐富,而且是地球上唯一的自然造陸地區,據古地理研究,我國長江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下遼河平原等,約有14萬-15萬km2的土地都是古海灣沉積而成。由於入海江河多,挾帶泥沙量比較大,河口三角洲淤積速度快。例如,黃河每年向海洋的輸沙量高達10多億t,河口灘塗平均每年淤長約2100hm2(3.2萬畝)。

H. 世界上自然資源(包括礦石及海洋)最豐富的小島,由大到小

關於海洋的
一、富饒的海洋生物資源
地球上生物資源的80%以上在海洋。海洋中的生物多達69綱、20多萬種,其中動物18萬種,在不破壞水產資源的條件下,每年最多可提供30億噸水產品。據科學家估計,海洋的食物資源是陸地的1000倍,它所提供的水產品能養活300億人口。可是目前人類利用的海洋生物資源僅占其總量的2%,還有很多可食資源尚未開發。人們在海洋中若繁殖一公頃水面的海藻,加工後可獲得20噸蛋白質,相當於40公頃耕地每年所產大豆蛋白質的含量。光近海領域生長的藻類植物加工成食品,年產量相當於目前世界小麥總產量的15倍。
二、豐富的海底礦產資源
陸地上主要礦產資源可采年限大多在30年~80年內,天然氣的開采也只能維持38年~50年。而海洋中除鹽、鎂、金、鈾、溴化物外,海灘中的砂礦、淺海底部的石油、磷鈣石和海綠石,深海底部的錳結核和重金屬軟泥及其基岩中的礦脈都十分豐富。其中石油資源約1350億噸,占陸地上石油資源的一半,如果包括天然氣折算石油儲量在內,則世界大陸淺海區石油儲量為2400億噸。
錳結核是大洋底部的鐵錳氧化物組成的黑色團塊,這種多金屬錳結核含有錳、銅、鎳、鈷等50餘種金屬元素。錳結核在各大洋中的總儲量為3萬億噸,比世界陸地上蘊藏的錳、銅、鎳、鈷、鐵等金屬儲量還要高幾千倍。大洋底錳結核中除含有豐富的錳外,還含有、鎳、銅、鈷等金屬礦物。單是太平洋底就有1.5億平方千米的錳結核,約1.7萬億噸,其中含鎳量就有164億噸,可供世界消費2.4萬年,銅88億噸,可供使用1000年;鈷58億噸,是陸地上儲量的960倍,可供使用34萬年;含錳最多達4000億噸,是陸地上儲量的67倍,可使用18萬年。
三、蘊藏豐富的能源
海洋中除石油、天然氣、煤、鈾、氘、氚等能源外,還有潮汐能、波浪能、溫差能、鹽差能、海流能等,用這些能源發電,有一個顯著優點,就是不需燃料,不污染環境,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些能源理論蘊藏量摺合電力為1528億千瓦,可開發量為73.8億千瓦,其中波浪能27億千瓦,鹽差能26億千瓦,溫差能20億千瓦、海流能為0.5億千瓦。據計算,我國潮汐能蘊藏量約有1.1億千瓦,年發電量可達900億度。相當於7個葛洲壩電站的動力。
氘的發熱量是同等煤的200萬倍,天然存在於世界海水中的氘就有45萬億噸,一座百萬千瓦的核聚變電站,每年耗氘量僅為304千克。此外,海水中還含有200億噸重水。水和甲烷氣體在低溫高壓之下,能形成氣體水化物(沼氣水化物)——可燃冰,千萬年中在海底形成1000米厚的冰層,161萬億當量,若將這些氣體全部釋放出來,相當於目前已知全球天然氣總量的487倍,全世界洋底已發現可燃冰礦床60處。
四、海洋是人類的大葯庫
許多海洋葯物療效顯著,價格較便宜,作用獨特。如DNA及其鈉鹽是抗病毒葯,並有防止衰老、增強抵抗力、強化生殖能力等功效,從魚的精巢中提取,來源廣泛,價格較低廉。用從蝦、蟹殼中提取的甲殼質製成的手術線,可被人體吸收,不需拆線;而且該手術線在膽汁、尿、胰液中能很好保持其強度;從馬尾藻科和海帶科的海藻中,可提取出褐藻膠,用其製作的代血漿,濃度低,粘度高,與血型無關,特別適合於緊急情況下的救護,無需驗血;褐藻膠對核爆炸釋放出來的放射性物質鍶-90有獨特的排出作用,故為軍事醫學專家所青睞。
五、豐富的水資源
隨著工農業的發展,人口的膨脹,人類對水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現在對人類最大的威脅並非土地,而是水資源的短缺。全球60%的地區面臨供水不足的問題。海洋是個巨大的天然水庫,地球上96.53%的水都在這里,大約有133800萬立方千米。
海洋中還有豐富的淡水資源,那就是漂浮在兩極海洋中的冰山。北冰洋中每年有從格陵蘭等島嶼上斷裂崩解的冰山,約10000座~15000座,南極大陸崩解的冰山漂浮於南極大陸周圍的南大洋,大約有萬余座。就其冰山體積來講,有長達350千米,寬40千米的大冰山,南大洋有能供應淡水的冰山就有1000立方千米,即一萬億立方米,等於全球居民每年日常生活用水總量(285立方千米)的3.5倍。在炎熱、乾旱和缺乏淡水的阿拉伯半島、澳大利亞西部地區、秘魯和智利之間乾旱的阿塔卡瑪沙漠,目前科學家們正在考慮利用南極海域得天獨厚的純凈淡水——冰山,來解決這些地區的用水問題,一旦這一設想付諸實現,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冰山——天然的淡水庫,將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福音,不僅使乾旱地區的人畜用水得到滿足,也會使乾涸的大地披上綠裝,同時還可改變這些地區的氣候。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海洋中有豐富的食品、礦產、能源、葯物和水產資源,對今後世界經濟發展有著決定性作用。研究未來學的科學家把21世紀作為海洋經濟世紀。「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擁有世界」,我們應充分利用海洋資源造福人類。開發「藍色國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跨世紀課題。
引文注釋和參考文獻:
國家海洋局1 中國海洋政策1 海洋出版社,1998
中國自然資源叢書編撰委員會1 中國自然資源叢書1 海洋卷,1995
中國海洋報「, 海洋國土」蘊藏著豐富的海洋資源11998 年1 月2 日

I. 藍色國土的領土范圍

除內水和領海與陸地領土一樣享有完全排外的完整主權外,其他管轄海域僅享有部分主權權益。譬如,沿海國為勘探大陸架和開發其自然資源的目的,有權對大陸架行使主權權利。但是,沿海國對大陸架的權利不影響上述水域或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
中國的藍色國土,包括渤海全部、黃海、東海和南海的一部分、台灣島的周邊海域及國際海底區域的一部分。總面積約近300萬平方千米,相當我們陸地領土的30%。藍色國土較多出現於科普讀物或文學作品中,它與國家領土或領海的法律地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