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寫急救現場資源利用教案
1.教師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性,不要事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㈡ 車禍現場急救措施都有什麼
車禍的致傷原因比較復雜,既有機械的因素(如擠壓、拋擲等),也有其他因素(如爆炸所致的燒傷等)。因此,車禍導致的創傷往往比較嚴重,許多傷員存在多發性創傷、復合傷等。這無疑給搶救治療帶來許多困難。而現場急救的成功與否則直接影響到傷員是否生存及生活質量。
據資料顯示,創傷死亡存在三個高峰:第一高峰在傷後數分鍾之內,多由於腦干、高位脊髓、心臟、主動脈或其他大血管的損傷所致,這類傷員只有極少數可能被救活;第二高峰是傷後數分鍾至數小時之間,多由於腦、胸、腹內臟器或血管破裂,骨盆或股骨骨折等引起大量失血所致,這是搶救成活的關鍵所在,故亦稱為「創傷搶救的黃金1小時」,現場急救的目的就是要爭取這「黃金1小時」,為進一步治療爭取時機;第三高峰則發生在傷後數日或數周之內,多由於嚴重感染或器官衰竭所致。
現場急救的宗旨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急救和轉送,盡可能使傷員能活著到醫院,並為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
現場急救的措施
在車禍現場,急救人員必須爭分奪秒,迅速除去威脅傷員生命安全的因素,現場急救的關鍵是氣道管理、心肺復甦、包紮止血、骨折固定及安全運送,使病人能活著到醫院。
(1)、心肺復甦:
一旦確定病人心跳呼吸停止,應立即行心肺復甦術。心肺復甦操作簡單,可由一人或兩人完成,其程序為ABC--開放氣道(A)、人工呼吸(B)、心臟按壓(C)。
(2)、包紮止血:
明顯外出血可用加壓包紮止血、指壓止血、填塞止血或止血帶止血。使用止血帶時,必須註明上止血帶的時間,以便每小時放鬆1分鍾,防止肢體壞死。
(3)、固定和搬運:
骨折傷員在搬運前必須得到妥善固定,避免在搬運時增加傷員痛苦和加重損傷。對懷疑有脊柱損傷的傷員(如拋出車外的),搬運時必須十分小心,可採用擔架搬運、平抱、平抬搬運或多人搬運法,切忌一人抱頭,一人抬腳。轉送傷員到醫院途中必須嚴密觀察病情。
(4)、氣道管理:
對昏迷傷員、氣道發生阻塞的傷員應使其取仰卧位平躺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松開其衣領、內衣、褲等,除去嘔吐物、血塊、泥草、假牙等口鼻氣道阻塞物,用仰頭抬頜法解除舌後墜。如還不能保證氣道通暢,可插入口咽通氣道開放氣道,必要時行環甲膜穿刺、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緊急手術控制氣道。
「第一目擊者」的義務
㈢ 簡述現場救護的原則和步驟有哪些,急急急,求大神的解答
現場救護的原則:
1、先搶後救
2、先重後輕
3、先救後送
現場救護的步驟有5個:
1、現場評估、判斷傷病情;
2、及時呼救;
3、先救生命;
4、再治傷病;
5、脫離現場、安全轉移。
㈣ 現場救護的有效手段生命鏈的四個環節是什麼
具體環節:
1、早期呼救
快速反應並採取措施可以增加心臟病急症的生存機會。每一分鍾延遲都會大大減少這個機會。與當地急救系統聯系和電話呼救是現場旁觀者的關鍵作用。
2、心肺復甦可將含氧血液不斷地送至大腦,直到其它援救員到達。因此立即給予CPR可以增加病人的生存機會。
3、早期除顫
恢復正常的心臟節律對於病人的生存攸關重要。現場救援人員要用除顫機所發出的電擊反復起搏心臟,美國心臟協會近期已批准下列人員使用除顫機:第一反應急救人員,即可是院內也可以是院前急救人員(如,急救技士(EMT),非EMT第一反應人,消防隊員,志願救援人員,醫生, 護士和急救醫助)。
4、早期高級心臟生命支持
心臟除顫後,需要穩定病人,並將其轉移到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治療和護理。高級心臟生命支持(ACLS)包括為正常呼吸而進行的氣管播管, 葯物治療,監護,和其它先進技術。許多社區都將這些技術組合在一起形成固定的急救程序。
(4)急救時如何利用現場資源擴展閱讀
急救的目的:
1、保存生命
恢復呼吸、心跳、止血、救治休克。 防止傷勢惡化,處理傷口,固定骨部。
2、促進復原
避免非必要的移動,小心處理,保持最舒適的坐或卧姿勢,善言安慰。
急救的原則:
1、沉著大膽,細心負責,分清輕、重、緩、急,果斷實施救治方法。
2、先處理危重病人,再處理較輕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處理局部。
3、觀察現場環境,確保自己和傷者的安全。
4、充分運用現場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來協助急救。
㈤ 當遭遇電梯意外時,怎樣進行利用應急救護知識進行急救
一、常用的急救電話號碼:
110 報警服務電話
119 火警報警電話
120 醫療急救指揮中心電話
122 交通事故報警電話
999 緊急救援電話
二、急救電話的使用方法
1. 就近報警,越快越好。
2. 撥打110、119、120、122、999免收電話費,投幣、磁卡等公用電話都可直接撥打。
3. 手機報警無需加區號。
4. 在欠費狀態或待機狀態下,固定電話、手機、小靈通等通信工具可以呼叫所有緊急救助電話。
5. 110、119、120、122四台聯動,遇到重大災禍時,撥打任何一個都能得到幫助,但必須說清需要什麼性質的救助。
6. 120和999都是急救求助電話,撥打其中一個即可,不要同時撥打兩個號碼,以免造成資源浪費。
7. 報警求助電話,爭分奪秒,語言必須清楚、准確,最忌語無倫次。因此,報警者一定要保持鎮定,抓緊時間把事情說清楚,無關的話不要講。
110報警時說什麼
1. 案發的時間、具體位置、你的姓名和聯系方式,越清楚越好。如果對案發位置不熟,可以提供周圍的標志性建築、大型場所、公交車站、單位名稱等。
2.
依照民警的提示說清報警求助時的基本情況:現場的原始狀態如何,有沒有採取措施,犯罪分子的人數、體貌特徵,犯罪分子攜帶的凶器種類,逃跑的方向和逃跑時乘坐的車型及車號,受害人員的數目和受傷情況等。
3. 報警後,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應留在報警地等候民警。有案發現場的要保護好現場,不要隨意移動任何物品。
119報警時說什麼
1. 說清火災發生地所在的區(縣)、街道、胡同的名稱,房屋門牌;或哪個區、哪條路、哪個住宅區、第幾棟樓、第幾層;或鄉、村的具體地點。
2. 說清是什麼燃燒物著火、火勢的大小、周圍建築物的情況,有沒有被困人員、人員的傷亡情況等。
3. 說清在什麼位置接車、帶路,並提供水源位置等情況。
4. 注意根據對方的提問回答,並留下你的聯系電話和姓名。
120報警時說什麼
1. 病人發病時的具體地址,病人的姓名、年齡、性別,以及可聯絡的電話號碼。
2. 病人目前最危急的情況,如呼吸困難、神智不清、大出血、昏倒、胸痛等,病人發病的時間、過程、用葯情況以及傷病史、過敏史等。
3.
盡可能說清楚病人患病或受傷的時間。如果是意外傷害,要說明傷害的性質,是觸電、溺水、中毒、交通事故,還是其他,並說清受傷人數及傷者具體的受傷部位。
4. 詢問救護車到達的大致時間,派人到什麼位置接應救護車輛,幫助引路。
5. 如果還有時間,可以說明是否採取了急救措施、採取了什麼樣的急救措施,或者詢問相關的急救方法、注意事項。
122報警時說什麼
1. 詳細說明出事地點、時間,受傷或死亡人數及車輛的損傷情況。
2. 如果肇事車輛逃逸,說清肇事車輛的車牌號或者車輛的車型、顏色等主要特徵。
3. 留下你的聯系電話和姓名。
120呼叫的有效方法
誰都知道遇到突發疾病或遭遇意外傷害時要打120,可拿起電話後,如何用最簡潔的話語讓急救人員准確了解各種信息,為挽救生命爭取更多時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最重要的是信息准確,救命更快。
撥打120時,地址、簡要病情、病人相關信息是最重要的。在危急關頭,慌張、恐懼在所難免,但應盡量保持鎮靜,講話清晰、簡練,以確保接線員能聽清你在說什麼。
正確表述地址。屬於區(縣)、街道、小區、樓號及門牌號。「我在XX大街XX小區,快點派車過來!」其實,這種表述最讓接線員頭疼。不少人想當然地以為,120司機對北京市各個地點都很熟悉,其實,拿北京來說,光叫「公主墳」的地名就有6個。此外,報告地址時,最好將周邊明顯的建築物,如加油站、地鐵、商場等信息告知接線員。
簡要描述病情。告知病人最典型的發病表現,既往病史以及病人的姓名、性別、年齡等信息。「你問那麼多幹啥,趕緊派車過來就行了!」這是接線員常聽到的抱怨。魯強表示,疾病是非常復雜的,比如說肚子痛,可能是急性闌尾炎導致,也可能是心臟病發病前兆,後者則需要緊急處理。
等120先掛電話。有些人一心急,報完地址後就匆匆掛了電話。其實,務必等120詢問完相關信息,掛完電話後你再掛機。最重要的是,要將自己的聯系方式准確無誤地告知接線員。除了家裡的座機之外,手機號也應告知。
公共場合撥打120急救電話主要存在地址表述不清、打電話的人不在現場的問題。碰上車禍等事故時,應留守到急救人員來了之後再離開,一方面指引120盡早找到事發地,另一方面隨時向急救人員簡要描述病人狀況。
先打電話還是先救人。對成人非創傷性心臟、呼吸驟停(即病人失去知覺、呼吸停止)的,要先撥打120再進行自救互救。而對溺水、電擊、急性上呼吸道異物阻塞等情況,要先進行2分鍾的心肺復甦等,再撥打120。
三、等待時你該做什麼
有媒體對200位普通市民進行現場隨機調查發現,有30%的人撥打120時不知如何正確表述,另有八成人打完電話後只能「乾等」。那麼,如何讓急救的黃金時間發揮作用呢?其實,哪怕你對醫學知識毫無了解,也可以做以下事情:
確保聯系暢通。有些人用座機打完120後,就去把病人攙扶到路口等待,急救人員再打電話時怎麼都聯系不上。若只有座機,應守在電話旁,並避免占線,隨時聽從醫護人員的問路咨詢或醫療指導。如果當時人手較多,可派一人到與急救人員約好的地點等待,接應救護車並為急救人員指路。
提前做好搬運准備。碰上需要搬運病人的情況,如果是深夜電梯會停運的樓房,等待期間應先與物業溝通好,讓他們把電梯打開;若是走樓梯,則應盡量清理樓道、走廊,移除影響搬運病人的雜物,方便擔架快速通行。
隨時關注病情。如果碰上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的病人,要密切關注他們的呼吸情況。應時不時地呼喚病人名字、通過觀察其胸廓、肚子起伏狀況等方法判斷是否還在呼吸,一旦出現呼吸驟停現象,馬上對其進行心肺復甦。有條件的,還應關注其血壓、脈搏狀況。
服常用葯。老年人是對急救醫療需求最大的群體,而他們又多是慢性病人。對於這些病人的突發情況,蔣小燕表示,可以吃點常用葯緩解。拿心臟病患者來說,胸疼時,可以吃一兩片硝酸甘油,但不宜過多,以避免血壓下降。「服葯時一定要記住葯名和用量,並把這些信息告訴急救人員。」
積極配合急救人員。在「送往哪個醫院"和"何時送往醫院」上經常出現雙方意見不一的情況。有些家屬希望將患者送到公費醫療醫院或有熟人在的醫院,但可能路途較遠,易延誤病情。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後,通常會針對患者情況進行量血壓、測脈搏等一系列檢查,但家屬由於著急送病人到醫院,往往不理解。其實,像心律失常、哮喘等疾病,應等患者病情稍穩定再送醫院,否則容易因路途顛簸加重病情。
四、必須掌握的急救知識
然而,急救車的到來畢竟需要一定時間,因此現場人員常識性的急救顯得尤為重要。拿心臟猝死來說,有數據表明,美國西雅圖搶救成功率近30%,而我國卻不到1%。下面介紹一些有效的應對方法。
心腦血管疾病:這類疾病位居120榜首,以心肌梗死、腦出血等最為常見。可以先吃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葯物,有條件的及時吸入氧氣。絕對禁止來回走動或亂搬動病人。一旦發生心跳驟停,立即進行心肺復甦。
人工呼吸的具體方法是,壓前額、抬下頦,保證氣道暢通,捏住患者鼻子,密罩其口部,嘴對嘴向患者口中深吹兩次。胸外心臟按壓術的方法是:讓患者仰卧於硬板床上或地上,右手壓在左手上,兩臂伸直,與患者身體呈垂直狀,肩膀在胸骨正上方,迅速下壓4-5厘米。次數每分鍾100次。胸外心臟按壓術與人工呼吸的比例為15∶1。
昏迷、腦中風。讓病人平躺,將頭部側向一邊,以便嘔吐物、分泌物流出來,防止窒息。不要使勁搖動患者頭部,以免出現頸部錯位或腦外傷加重。
出血。止血最重要的是初步判斷出血速度、出血量,是否為動脈出血。如出血量小,可採用加壓包紮法止血,即清洗完傷口後,用較厚的紗布等物蓋好傷口,再用綳帶緊緊地纏繞住。
骨折。傷者本人不宜隨意移動身體,家人也不要隨意挪動傷者,避免骨折錯位,或碎骨對內臟造成傷害。
㈥ 急救的現場處理
急救現場處理,也叫現場搶救或入院前急救,是指一些意外傷害、急重病人在未到達醫院前得到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目的是挽救生命,減少傷殘和痛苦,為進一步救治奠定基礎。急救現場處理的主要任務是搶救生命、減少傷員痛苦、減少和預防加重傷情和並發症,正確而迅速地把傷病員轉送到醫院。
1)鎮定有序地指揮。一旦災禍突然降臨,不要驚慌失措,如果現場人員較多,要一面馬上分派人員迅速呼叫醫務人員前來現場,一面對傷病員進行必要的處理。
2)迅速排除致命和致傷因素。如搬開壓在身上的重物、撤離中毒現場,如果是觸電意外,應立即切斷電源;清除傷病員口鼻內的泥砂、嘔吐物、血塊或其他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等。
3)檢查傷員的生命體征。檢查傷病員呼吸、心跳、脈搏情況。如有呼吸心跳停止,應就地立刻進行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
4)止血。有創傷出血者,應迅速包紮止血,材料就地取材,可用加壓包紮、上止血帶或指壓止血等。同時盡快送往醫院。
5)臟器脫出。如有腹腔臟器脫出或顱腦組織膨出,可用干凈毛巾、軟布料或搪瓷碗等加以保護。
6)骨折。有骨折者用木板等臨時固定。
7)神志昏迷。未明了病因前,注意心跳、呼吸、兩側瞳孔大小。有舌後墜者,應將舌頭拉出或用別針穿刺固定在口外,防止窒息。
8)迅速而正確地轉運。按不同的傷情和病情,按輕重緩急選擇適當的工具進行轉運。運送途中隨時注意傷病員情變化。
總之,就地搶救就是保證維持傷病員生命的前提下,應抓主要矛盾,分清主次,有條不紊地進行,切忌忙亂,以免延誤、喪失有利時機。
㈦ 如何實施現場急救
胸外心臟按摩
當病人發生心臟驟停時,靠外力擠壓心臟,暫時維持心臟派送血液功能的方法,叫做胸外心臟按摩急救法。發現病人心臟停跳時,應立即在患者胸前區胸骨體上急速叩擊2~3次。如果沒有效果,應該立即施行胸外心臟按摩。具體做法是:
1. 讓患者仰卧,背部墊上一塊硬木板,或者把患者連同褥子移到地上。
2. 救護者跪在患者身邊,一隻手放在患者胸膛骨體的中、下1/3交界處,另一隻手放在前一隻手手背上,兩肘伸直,快速向下壓迫胸骨,使其下陷3厘米,然後放鬆使胸骨復位,這樣反復進行,每分鍾75次左右,按壓時不要用力過大或按錯部位。
3. 需要同時配合人工呼吸。
人 工 呼 吸
人工呼吸是對呼吸停止的患者進行緊急呼吸復甦的方法,是現場急救的重要手段。人工呼吸有多種方法,效果最好的是嘴對嘴人工呼吸與口對鼻人工呼吸。
一、嘴對嘴人工呼吸法
具體做法如下:
1. 解開傷者衣服,使其胸部能夠自由擴張,不影響呼吸。
2. 清除傷者口腔內防礙呼吸的食物以及雜物,舌根下陷時,用紗布裹住手指把舌頭拉出。
3. 使傷者平躺,打開氣道。
4. 救護者位於傷者頭部一側,一手捏住傷者鼻孔,然後深吸一口氣,緊貼並包住傷者口唇用力吹氣,發現病人胸部擴張後立即停止吹氣。
5. 救護的人換氣時,要迅速離開傷者口唇,松開傷者鼻孔,讓其自動呼吸,並觀察其胸部是否下陷。救護人吸入新鮮空氣,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
6. 吹氣的力量和次數要適中,最好保持5秒鍾左右一次。同時密切注意傷者胸部,如果胸部有活動,應立即停止吹氣。
7. 對嬰兒進行人工呼吸,可以不捏住鼻子,採用口對口鼻的方法,吹氣力量不要過大。
二、口對鼻人工呼吸法
這種方法與嘴對嘴人工呼吸法主要有以下3點區別:
1. 救護者要把傷者下頜托起,開通鼻腔及咽喉部,捏緊傷者嘴唇以防止漏氣。
2. 救護者深吸一口氣後,對傷者鼻腔吹氣,吹氣力量要大,時間要長。
3. 救護者吹氣後,用臉頰感覺傷者是否自主呼氣。
其他步驟與嘴對嘴人工呼吸法基本相同。
皮 膚 消 毒
對皮膚局部消毒處理應該按照吸、消、洗的順序和三角紗布吸附法,先外後里地進行。具體而言,分為以下步驟:
1. 用鑷子取出紗布,用三角形紗布的尖頭接觸皮膚上染毒處,不要來回擦抹。
2. 用鑷子取出棉球,把棉球浸入消毒液,用鑷子取出,對染毒部位由外向里擦抹3~4遍。
3. 消毒後再用鑷子另取一塊棉球對染毒部位進行清洗。
4. 消毒必須完全徹底,並用三角形紗布吸附法進行。
止 血 方 法
外傷後出血分為外出血和內出血。內出血情況較嚴重,現場無法處理,必需迅速送到醫院處理。外出血時如何止血呢?
如果傷口較小,有條件時先用生理鹽水沖洗,再用消毒紗布覆蓋傷口,用綳帶或三角巾包紮。無條件時可用凈水器過濾的自來水或消毒後的井水、冷開水清洗傷口,再用干凈毛巾或其他軟質布料覆蓋包紮。
傷口污染後,只要在6小時內進行充分清毒,一般不會化膿。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出血,都有發生破傷風的可能,必須立即採取預防措施。處理出血的常用措施有以下幾種:
一、一般止血法
1. 按壓止血。用清潔的布塊或毛巾等墊在傷口上,直接按壓10~20分鍾。
2. 血止住後,用綳帶輕輕包住,不要包得太緊。
3. 不要用脫脂棉花或草紙墊在傷口處,也不能在傷口上塗葯物。
4. 如果傷口被臟東西污染,首先使用消毒涼水或冷開水沖洗,不要使用肥皂。
5. 出血傷口周圍的血塊、血漿不要擦掉,傷口內的玻璃片等異物不要拔出,應該立即到醫院處理。
二、不同部位的指壓止血法
1. 頭頂出血。用食指或拇指壓迫傷口同側耳前淺動脈搏動點。
2. 面部出血。一側臉部出血,用食指或其他四指在脖子總動脈搏動處,壓向頸椎方向,不要兩側同時按壓。
3. 肩腋部出血。用食指壓迫同側鎖骨中點後方的鎖骨下動脈搏動處,把其壓向深處的第一肋骨。
4. 前臂出血。用一根手指壓迫上臂內側肱二頭肌溝處的搏動點。
5. 手部出血。兩手拇指同時壓迫腕部內外側的搏動點。
6. 大腿以下出血。自救時雙手拇指重疊,用力壓迫大腿上端、腹股溝中點稍下方的搏動處。
7. 足部出血。用兩手食指和拇指同時壓迫足背中部近踝關節處和足跟內側與腳踝之間的脛後動脈。
三、填塞止血法
對於軟組織內的血管損傷出血,用無菌綳帶或紗布填入傷口內壓緊,外面加上大塊無菌敷料加壓包紮。
四、如果傷口較大、出血較多,需要加壓包紮止血
先用紗布等做成墊子,放在傷口的無菌敷料上,再用綳帶或三角巾加壓包紮。包紮的壓力應該適度,以達到止血而又不影響肢體遠端血液流動為度。對於軟組織內的血管損傷出血,用無菌綳帶或紗布填入傷口內壓緊,外面加上大塊無菌敷料加壓包紮。
五、較大的肢體動脈出血,應該使用止血帶
用橡皮帶、寬布條、三角巾、毛巾等均可。
包 扎 方 法
包紮是戰場救護及家庭醫療救護中的基本技術之一,它直接影響傷病員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常用的包紮材料有三角巾和綳帶,也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以下是包紮方法,應根據受傷部位不同而採用不同方法。
1. 頭部包紮。把三角巾折疊成兩層約二指寬,放在前額齊眉以上,頂角拉向後顱部,三角巾兩底角經過兩耳上方,拉向枕後,先做一個半結,壓緊頂角,將頂角塞進結里,然後再將左右底角在前額打結。
2. 面部包紮。在三角巾頂處打結,套在下頜部,底邊拉向枕部,上提兩底角,拉緊並交叉壓住底邊,再繞到前額打結,包完後在眼、口、鼻處剪開小孔。
3. 胸背部包紮。取燕尾巾兩條,底角打結相連,將連接處置於一側腋下肋部,另外兩個燕尾底邊角圍繞胸背部在對側打結,然後把胸背燕尾的左右兩角分別拉向兩肩部打結。
4. 膝關節包紮。三角巾頂角向上蓋在膝關節上,底邊反折向後拉,左右交叉後再向前拉到關節上方,壓住頂角結。
5. 手、足包紮。手心腳心向下放在三角巾上,手指腳趾指向三角巾頂角,兩底角拉向手背足背,左右交叉壓住頂角,繞手腕和踝部打結。
㈧ 什麼叫現場急救在生活中那些地方可以使用急救方法和技巧
現場急救定義 所謂現場急救,是指現場工作人員因意外事故或急症,在未獲得醫療救助之前,為防止病情惡化而對患者採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
急救范圍
急救范圍包括但不僅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現場急救的內容(現場評估、判斷病情、緊急呼救、自救與互救)、心肺復甦術、外傷現場急救基本技術(止血、包紮、固定、搬運)以及常見內科急症、常見意外傷害、常見急性中毒、災難及公共衛生事件等現場急救。 如:流血不止,昏迷及呼吸心跳驟停,溺水,燒燙傷,外傷縫合,骨折固定及傷員搬運,觸電,食物中毒,急性傳染病,眼內異物,動物、昆蟲的咬傷,硫化氫中毒,高寒凍傷,化學葯品 灼傷。
㈨ 現場急救措施包括哪些
現場急救措施包括判斷患者是否存在生命體征,有無意識、有無脈搏、有無呼吸、有無活動性出血等;對無意識、無脈搏、無呼吸,沒有身體重要部位破裂、沒有臟器流出或斷頭者立即現場實施心肺復甦,做30次胸外按壓,2次人工呼吸,持續至急救人員到達現場。
有活動性出血者立即採取現場可以採取的措施止血,沒接受過急救培訓的人員可直接壓迫傷口止血,接受過急救培訓的人員可採取指壓止血法、直接壓迫止血法及布帶絞緊止血法止血。
對於有骨折和脊柱損傷的病例,若環境有危險,應立即將患者平移至安全地帶做進一步處理。若環境安全,可不移動患者,避免因不專業的移動導致繼發損傷;有頭頸部損傷的患者,不要隨意轉動頭部。
(9)急救時如何利用現場資源擴展閱讀
交通事故急救小貼士:
1、迅速脫離危險環境。車禍發生後若環境不安全,全體人員應立即離開事故車輛,轉移到安全地點。
2、立即呼救。如有傷員立即撥打999或者120呼救。
3、現場自救。若現場僅有患者一人,呼救後立即自救,主要是立即止血。
4、現場互救。現場輕傷員、未受傷者呼救後除自救外,應立即救護重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