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廣西有什麼礦產資源平南除了稀土還有什麼礦藏
平南縣成礦地質條件相對較好,重晶石、鉛、鋅、金、稀土等具有一定的找礦潛力
桂國土資函〔2011〕458號
平南縣人民政府:
《平南縣人民政府關於請求審批平南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的請示》(平政報〔2010〕88號)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平南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請予發布,並認真組織實施。
二、你縣石灰岩等礦產較豐富,以礦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在本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佔有一定的地位。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是礦產資源管理活動的重要依據,你縣要嚴格執行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方針,按照統籌規劃、科學開發、合理利用、依法保護的原則,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加快礦產資源整合,加大礦業結構和布局調整力度,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推進礦產資源的有序開發、有償開采和集約利用,促進礦業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三、加強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你縣成礦地質條件相對較好,重晶石、鉛、鋅、金、稀土等具有一定的找礦潛力。要積極支持和配合國家、自治區在你縣開展的基礎性、公益性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和礦產勘查工作;按照《規劃》確定的勘查方向和勘查分區要求,正確引導和鼓勵開展適應市場需要的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活動,重點加強馬練金礦、中部鉛鋅多金屬重晶石灰岩礦、鎮隆錳礦以及南部鉛鋅錫稀土礦等成礦區的礦產資源勘查,增加後備資源儲量,提高重要礦產供應能力。
四、切實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重點發展建材非金屬礦產加工業,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自治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要求,調整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和布局,鼓勵組建大中型礦山企業,大幅壓縮小型礦山數量,到2015年全縣礦山總數控制在66座以內。嚴格執行《規劃》確定的開采分區、開采區塊、開采准入條件、礦山最低開采規模和最低服務年限要求。建築用砂、石、頁岩等礦產要實行集中定點開采。嚴禁大礦小開、亂采濫挖,嚴禁佔用耕地採挖磚瓦用粘土礦產,嚴禁在禁采區內開辦新礦山。依靠科技進步和科學管理,提高礦產資源采、選、冶和綜合利用水平,促進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
五、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全面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和土地復墾履約金制度,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加強對礦山地質環境的監督管理,督促采礦權人依法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義務。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土地復墾制度,加強對新建礦山、生產礦山、閉坑礦山和歷史遺留礦山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重點抓好馬練-官成金礦區、東山石灰岩礦區、上渡非金屬礦區等重點治理區的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
六、加強探礦權、采礦權的監督管理。嚴格按照礦業權監督管理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切實做好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日常監督管理,嚴格探礦權采礦權年檢工作,促進礦山依法勘查開采和科學利用礦產資源。進一步規范礦業權市場,凡是可以採取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的礦業權,應當進行招標、拍賣、掛牌,充分發揮規劃調控下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七、切實做好《規劃》的實施工作。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廣西壯族自治區礦產資源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文件,加強對《規劃》的宣傳,組織落實《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規劃的目標和主要指標應納入同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嚴格執行。礦產資源勘查、開采項目的立項審批,探礦權、采礦權的設置及其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礦山建設用地審批等,必須符合《規劃》。強化對礦產資源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及時糾正和查處違反法律法規和礦產資源規劃的行為。
『貳』 廣西的主要能源是什麼
廣西主要年份能源生產.消費總量及構成統計(1978--2001)
2001年12月31日採集
年份 能源生產總量 占能源生產總量% 能源消費總 占能源消費總量%
(萬噸) 原煤 原油 水電 量(萬噸) 煤炭 石油 水電
1978 508.59 75.2 24.8 781.00 61.4 22.4 16.2
1980 415.21 69.3 30.7 730.00 56.7 25.9 17.5
1985 638.52 51.7 0.8 47.5 1008.21 52.6 12.4 30.1
1990 704.63 59.1 2.4 38.5 1308.21 62.7 11.6 20.7
1991 693.59 61.6 0.6 37.8 1386.88 65.1 11.2 18.9
1992 783.88 62.9 0.6 36.5 1549.30 66.8 10.1 18.5
1993 958.47 52.4 0.5 47.1 1809.21 59.1 9.9 25.0
1994 1064.73 54.1 0.4 45.5 2047.95 60.2 9.5 23.6
1995 1103.39 50.9 1.3 47.8 2256.52 55.9 10.1 23.4
1996 1035.50 51.3 0.5 48.2 2301.11 56.6 10.6 21.7
1997 1065.84 44.4 0.5 55.1 2327.74 51.1 10.6 25.2
1998 975.93 44.1 0.5 55.4 2417.68 50.4 13.2 22.4
1999 855.47 40.5 0.6 58.9 2472.73 52.5 13.6 20.4
2000 833.28 36.0 0.6 63.4 2669.34 49.3 15.2 20.5
2001 838.35 31.1 0.6 68.3 2898.53 50.8 17.1 20.8
『叄』 誰知道桂林主要能源有哪些
桂林市2003年主要能源按工業行業分組消費量統計
2003年12月31日採集
項目 柴油 燃料油 液化石油氣 其他石油製品 電力(萬千瓦時)
總計 11478 6674 36 465 195076
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180 4184
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650 1623
非金屬礦采選業 3346 2124
農副食品加工業 203 323 1547
食品製造業 52 1042
飲料製造業 201 1057 7831
紡織業 4 6441
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 31
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製品業 26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製品業 398 2753
造紙及紙製品業 789 398 10342
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 116 2611
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 25
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 1
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 1628 2 444 16332
醫葯製造業 127 1530
化學纖維製造業 4 1755
橡膠製品業 82 5344
塑料製品業 113 1145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711 4487 20622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196 53910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141 6675
金屬製品業 183 738
通用設備製造業 430 199 4 2183
專用設備製造業 102 2 21 2806
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 680 210 25 1965
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 205 2916
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11 2 1802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 70 705
工藝品及其他製造業 3 1 359
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853 30757
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2953
註:單位:噸
摘編自《桂林經濟社會統計年鑒2004》
『肆』 廣西那個地方礦產多
1、廣西礦產資源較豐富,在眾多的礦產資源中,有色金屬、建材和其它非金屬礦產是廣西礦產資源的一大優勢。其特點是品種多、儲量大、分布廣,探明資源儲量達46種,有25種儲量名列全國前6位。
2、廣西礦產資源的分布有著明顯的地域差異。桂南、桂東、桂中、桂西、桂北5個地域由於成礦地質條件存在明顯差異,而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礦產資源。
3、桂南,以沉積礦產和岩漿熱液型礦產為主,分布有黑色金屬、有色金屬以及部分非金屬礦產,其中錳、釩、鎢、鈧、石膏、高嶺土、膨潤土等儲量居廣西之首。同時也是廣西油氣遠景區。
4、桂東,以岩漿熱液型礦產為主,是廣西僅次於南丹的有色金屬生產基地,同時也是廣西花崗岩、大理岩石材生產基地。
5、桂中,以沉積礦產、接觸交代-高溫熱液型礦產為主,分布有能源礦產、黑色金屬礦產和冶金輔助原料礦產、化工原料礦產、建材以及其它非金屬礦產。其中石灰岩、白雲岩礦、煤礦是本區的優勢礦種。
桂西,以岩漿熱液型礦產和接觸交代-高溫熱液型礦產為主,蘊藏著豐富的有色金屬和貴金屬,是廣西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生產基地。
6、桂北,蘊藏著較為豐富的沉積礦產和岩漿熱液型礦產,廣西境內已探明資源儲量的鐵、鈮、鉭、滑石大部份分布於該地區,也是廣西鎢、重晶石的主要產地。
『伍』 中國西部礦產資源有哪些
1、廣西
現已發現固體礦產102 種,探明儲量並列入礦產儲量表的礦產70 種。
共有礦產地 1003 處。按礦種大類分:
黑色金屬礦產有鐵、錳、鈦、鐵、鉻礦等116 處;
有色金屬礦產有銅、鉛、鋅、鋁、鎂等246 處;
貴金屬礦產有金、銀、鉑、鈀等51 處;
稀散金屬礦產有鈮、鉭、鋯等77 處;
能源礦產有煤、石煤、泥炭、石油、天然氣、油頁岩和鈾礦等7 種,199 處;
非金屬礦產60 余種,探明儲量的有43 種,礦產地314 處,其中有大、中型礦床211 處。
2、貴州
貴州是著名的汞省,資源及產量長期居全國之冠;鋁土礦僅次於山西,資源排列第二;銻、錳儲量均列全國第三;
在煤炭資源販賣, 也素有"西南煤海"之稱,儲量是江南九省區的總和;
貴州占我國富磷礦的45%與重晶石的30% 。
3、內蒙古
內蒙古石油、天然氣的蘊藏量也十分可觀,已探明13個大油氣田,預測石油總資源量為20~30億噸,天然氣為2 700~10 000億立方米,世界級的大油氣III--陝甘寧油氣田的主體就在內蒙古的鄂爾多斯盆地。
黑色金屬礦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鐵、錳、鉻等多種。
鐵礦產地63處,其中大中型礦床15處,保有儲量居全國第9位。
有色金屬礦產探明儲量居全國前5位的礦種為鋅、鉛、錫、鉍,居第7至第10位的是銅、鎢、鉬、鋁土、鎳、鈷等。
4、青海
在青海省礦產儲量表上的各種礦產保有儲量在全國名列前10 位的有47 種,即:
第一位:鋰礦、冶金用石英岩、芒硝、電石用石灰岩、化肥用蛇紋岩、鹽礦、鉀鹽、鎂鹽、石棉和玻璃用石英岩10 種;
第二位:溴、硼礦、壓電水晶和鑄石用玄武岩4 種;
第三位:銣礦、自然硫、天然鹼、硅灰石、長石、石膏和錮礦7 種;
第四位:天然氣、泥炭、碘、滑石、建築用砂、磚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黃土和岩棉用玄武岩8 種;
第五位:鈷礦、銀、礦、伴生硫鐵礦、硒礦、制鹼用石灰岩、雲母
第六位:鉻礦、汞礦、輕稀土礦、熔煉水晶礦
第八位:鉛礦、鎳礦、錫礦、鎘礦、水泥配料用泥岩
第九位:鉛族金屬、磷礦
第十位:砷礦
5、陝西
保有儲量居全國前十位的有58 種,即:
第一位:有鹽礦、水泥灰岩
第二位:天然氣、高嶺土
第三位:煤、釩、鉬、汞、稀土礦、石棉、石英岩
第四位:鈦、隱晶質石墨
第五位:重晶石
第七位:石油、銻、磷
第八位:鎳、鉛
第九位:金、錳
第十位:鉻
6、四川
四川省在已探明有儲量的87 種礦產中,以獨具特色的10 種礦產著稱於世。
這10 種礦產是:岩漿型釩鈦磁鐵礦,沉積型什邡式磷塊岩及硫磷鋁鍶礦, 川南硫鐵礦,重慶地區天青石礦, 川西鈣芒硝礦, 川 中、川 南、川 東岩鹽礦,偉晶岩型鋰輝礦,輕稀土(氟碳鈰礦) ,白雲母礦,長纖維石棉礦。
7、西藏
其中有11種的儲量分別名列中國的前5位,即:
第一位:鉻鐵礦
第二位:石膏、銅
第三位:硼砂、菱鎂礦、重晶石
第四位:砷、白雲母、泥炭
第五位:陶瓷土
西藏鉻鐵礦質量好,品位高達50% 左右,已 經探明的遠景儲量居中國之冠;
銅礦的遠景儲量僅次於江西省。藏東玉龍大型班岩銅礦儲量高達600多萬噸,世界罕見。鋰的遠景儲量居世界前列。另有食鹽、天然鹼、芒硝、硫、磷、鉀、硅藻土、冰 洲石、大理石、剛玉、水晶、 瑪瑙等多種礦產資源豐富、
8、新疆
新疆主要礦產保有儲量潛在價值為 51572 億元 , 居全國第六位。
新疆開展地質找礦60年來,共提交煤、鐵、金、銅等大型、特大型礦床75處,石油、天然瀝青、鈉硝石、芒硝、蛭石、頁岩等8種礦產資源的探明儲量居全國首位,另有63種礦產居全國前十位
9、雲南
雲南省礦產資源豐富,是我國的資源大省之一。全省已建立國有礦山286 座,鄉鎮及個體礦山10578 個,年礦石採掘量18028 萬噸,年礦業產值近百億元。
全省已發現可供利用的礦產137 種,其中探明儲量的有92 種。
在探明儲量的礦產中有48 種居全國前10 位,其中有7 種礦產居第一位。近三年來,雲南省新發現礦產地93 處,其中可供作詳查基地的58 處,在黃金、白銀礦產勘查以及錫、鍺等傳統優勢礦產和稀有礦產勘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0、甘肅
煤炭、石油、油頁岩等燃料礦床產地79處(礦區164個),其中大、中型礦床20處;鐵、錳、鉻、釩等黑色金屬礦礦床產地63處(礦區72個)。
從礦產保有儲量看,居全國前五位的有27 種,即:
第一位:鎳、鈷、鉑族、硒等礦種
第三位:鋅、鉈、碲
第四位:銅、鎘
第五位:鉛、鎂、銻
『陸』 我國能源資源分布在哪些地區
煤炭資源分布的面較廣,全國2300多個縣市中1458個有煤炭賦存,但90%的儲量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尤其是晉陝蒙三省區,佔到全國總量的63.5%。從東西方向看,煤炭85%分布於中西部,沿海地區僅佔15%。在煤炭資源比較貧乏的大區中有相對較富的省份,如東北區的黑龍江,華東區的安徽,華中區的河南;而在能源比較富裕的大區中又有相對貧乏的省份,如西北區的甘肅,華北區的京、津兩市。從分省探明儲量看,超過1000億噸的有山西、陝西、內蒙古;200~1000億噸的有新疆、貴州、寧夏、安徽、雲南和河南六省區,合佔全國的25.3%。
石油、天然氣資源集中在東北、華北(包括山東)和西北,合佔全國探明儲量的86%,集中程度高於煤炭。儲量最大的省區是黑龍江(佔全國31.8%)、山東(18.6%)、遼寧(12.7%)和京津冀(12.7%),其次是新疆(8.1%)、河南(4.4%)等。
水能資源的分布主要在西部和中南部,在全國技術可開發資源量(3.7億千瓦)中合計佔到93.2%,其中西南佔67.8%。佔全國10%以上比重的省份有四川(26.8%)、雲南(20.9%)和西藏(17.2%),其次為湖北、青海、貴州、廣西,各在3%~8%之間。與燃料資源主要分布在北方相比,水能資源與之在空間上有較強的區域互補性。
我國風能資源的分布與天氣氣候背景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從我國風能資源分布圖上可以清楚看出,我國風能資源豐富和較豐富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兩個大帶里。
1.三北(東北、華北、西北)地區豐富帶。風能功率密度在200~300瓦/平方米以上,有的可達500瓦/平方米以上,如阿拉山口、輝騰錫勒等,可利用的小時數在5000小時以上,有的可達7000小時以上。這一風能豐富帶的形成,主要是由於三北地區處於中高緯度的地理位置。
2.沿海及其島嶼地區豐富帶。年有效風能功率密度在200瓦/平方米以上,將風能功率密度線平行於海岸線,沿海島嶼風能功率密度在500瓦/平方米以上,如台山、平潭、東山、南鹿、大陳、嵊泗、南澳、馬祖、馬公、東沙等,可利用小時數約在7000~8000小時。這一地區特別是東南沿海,由海岸向內陸是丘陵連綿,所以風能豐富地區僅在海岸50公里之內,再向內陸不但不是風能豐富區,反而成為全國最小風能區,風能功率密度僅為50瓦/平方米左右,基本上是風能不能利用的地區。
『柒』 我國能源資源儲量及產量有哪些
1.煤炭資源的儲量和產量
我國煤炭資源儲藏豐富,煤種齊全,分布廣。2013年我國煤炭探明儲量為1.48×1012t。2014年我國煤炭產量達38.7×108t,接近世界煤產量的一半。我國煤炭儲藏和生產主要集中在山西、內蒙古、陝西等省、自治區,與現有區域經濟布局呈逆向分布,形成了「北煤南運」和「西煤東調」的局面,長距離運輸給煤炭生產和分配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2.石油資源的儲量和產量
我國屬於石油資源貧乏的國家,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全國已探明673個油田,2013年,我國石油探明儲量為33.7×108t,石油產量為2.1×108t。
3.天然氣資源的儲量和產量
我國天然氣主要集中於西部地區。2013年,天然氣探明儲量為4.64×1012m3,天然氣產量為12.09×1010m3,其中常規天然氣產量為11.77×1010m3,煤層氣和頁岩氣產量分別超過30×108m3和2×108m3。
4.鈾礦資源的儲量和產量
我國是鈾礦資源不甚豐富的國家。探明的鈾礦資源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江西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等地。鈾礦探明儲量為16.61×104t,居世界第10位,能夠滿足我國中短期的核電發展需求。
5.水利資源的分布和利用
我國水利資源非常豐富。按經濟可開發年發電量重復使用100年計算,水利資源約占我國能源剩餘可采總儲量的40%,在我國常規能源中僅次於煤炭,居第二位。總體上看,我國水利資源西部多,東部少,相對集中在西南地區,並且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的幹流。
2013年,全國水電總裝機容量達2.8×108kW,佔全國總發電裝機容量的22.4%,年發電量為8963×108kW·h。
6.風能、太陽能的分布和利用
考慮到實際可利用的土地面積等因素,初步估計:我國可利用的陸上風能儲量約8×108kW。陸上風能主要分布在「三北」(華北、東北、西北)地區,風能功率密度在200~300W/m2以上,有可能達到500W/m2以上;近海可利用的風能儲量有2×108kW,共計約10×108kW。截至2013年底,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為3107×104kW。
我國太陽能資源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處在北緯22°~35°一帶,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陽年輻射總量,西部地區高於東部地區,而且除西藏和新疆兩個自治區外,基本上是南部低於北部。從全國太陽年輻射總量的分布來看,西藏、青海、新疆、內蒙古南部、山西、陝西北部、河北、山東、遼寧、吉林西部、雲南中部和西南部、廣東東南部、福建東南部、海南島東部和西部,以及台灣省的西南部等廣大地區的太陽年輻射總量很大。截至2013年底,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1942×104kW。
7.地熱資源
我國多年來地熱能直接利用量穩居世界第一位。據估計,在地殼表層10km的范圍內,地熱資源就達12.6×1023kJ,相當於4.6×1016t標准煤,超過全世界煤經濟可采儲量熱值的7萬倍。
8.生物資源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生物資源豐富。根據《2013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報告》,我國農作物秸稈理論資源量約為7.2×108t,約摺合3.6×108t標准煤,可用作清潔生物質能相當於約2.2×108t標准煤;林業剩餘物中的森林採伐及木材加工剩餘物的實物量約為7760×104t,摺合4400×104t標准煤,薪炭林等所產薪柴的實物量保守估計為4800×104t,摺合2700×104t標准煤,兩者合計約為1.25×108t,摺合7100×104t標准煤,林業剩餘物可利用量3600×104t標准煤;禽畜糞便理論資源量約為13.4×108t,約摺合5600×104t標准煤,可利用量2800×104t標准煤;工業有機廢物可利用量1600×104t標准煤;城市有機生活垃圾可利用量1300×104t標准煤。
『捌』 中國的各省份分布著什麼能源
我國能源資源分布特點
我國各種能源資源在地域分布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平衡性。
煤炭資源分布的面較廣,全國2300多個縣市中1458個有煤炭賦存,但90%的儲量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尤其是晉陝蒙三省區,佔到全國總量的63.5%。從東西方向看,煤炭85%分布於中西部,沿海地區僅佔15%。在煤炭資源比較貧乏的大區中有相對較富的省份,如東北區的黑龍江,華東區的安徽,華中區的河南;而在能源比較富裕的大區中又有相對貧乏的省份,如西北區的甘肅,華北區的京、津兩市。從分省探明儲量看,超過1000億噸的有山西、陝西、內蒙古;200~1000億噸的有新疆、貴州、寧夏、安徽、雲南和河南六省區,合佔全國的25.3%。
石油、天然氣資源集中在東北、華北(包括山東)和西北,合佔全國探明儲量的86%,集中程度高於煤炭。儲量最大的省區是黑龍江(佔全國31.8%)、山東(18.6%)、遼寧(12.7%)和京津冀(12.7%),其次是新疆(8.1%)、河南(4.4%)等。
水能資源的分布主要在西部和中南部,在全國技術可開發資源量(3.7億千瓦)中合計佔到93.2%,其中西南佔67.8%。佔全國10%以上比重的省份有四川(26.8%)、雲南(20.9%)和西藏(17.2%),其次為湖北、青海、貴州、廣西,各在3%~8%之間。與燃料資源主要分布在北方相比,水能資源與之在空間上有較強的區域互補性。
全國能源資源結構是以煤為主(佔75.2%),水力居次(22.4%),油氣為輔(2.4%)。各地區呈現明顯的差異。就省區而言,北方大多數省份以煤炭為主,而南方一些省份則以水力資源為主。在省內能源結構中水力比重在80%以上的有西藏、浙江、湖北、四川、福建,50%~80%的有廣西、廣東、青海、江西、湖南和雲南。能源資源結構具有綜合性特色的省份很少,但油氣資源占相當比重(超過10%)的有黑龍江、山東、遼寧、吉林和京津冀。
人均能源資源量是衡量能源富裕程度的重要標志。按照可開發資源數量計算,全國人均246噸標煤。以大區論,西北達695噸,華北682噸,西南367噸,均有一種或數種能源特別豐富,具有全國意義。分省區看,西藏、寧夏、內蒙古、新疆、山西均超過1000噸,青海、雲南均超過500噸,可算為最富裕省區。而另一方面,廣東、浙江、江蘇、江西、福建、吉林、廣西均在80噸以下,可視為極貧乏省區。
能源資源分布同消費分布脫節
無論從每一能源種類或能源總體看,其分布與消費區的分布都很不一致。盡管在能源相對貧乏地區努力進行資源勘探和加大開發強度,有的地區甚至在全國能源生產中的比重已高於其資源比重,然而由於主要經濟發達省市幾乎都是能源相對貧乏區,隨著經濟的不斷快速增長,能源自給率逐年下降。如華東區三省一市,能源資源只佔全國5.4%,通過加大兩淮徐州等煤田的建井規模和較充分地開發浙江水電,一次能源生產的比重仍只佔全國4.2%,而能源消費量卻要佔到全國的11.4%。華南的情況同樣突出,能源資源、生產與消費量分別佔全國2.3%,2.6%和7.0%。華中的能源消費量也超過生產量。以上三區合計要消費全國能源的1/3(見表),他們的供需缺口主要靠華北甚至東北(供油)解決,需長途運輸,諸如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武漢及其周圍等能源集中消費區均離北方和西部主要能源基地一二千公里以上。即使在能源富裕的東北與華北,主要消費區如遼中南、京津唐,由於能源消耗量十分集中,也需要由黑龍江、山西、內蒙古遠途輸入能源。因此,能源由北而南和由西而東的大量運輸將是長期存在的基本態勢。
表 中國能源資源、生產與消費的地區分布(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