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有了孩子如何配置教育資源
擴展閱讀
依賴石油出口說明什麼 2025-07-28 11:12:22
豆腐價格為什麼上漲 2025-07-28 11:06:24
汽車專用工具sst是什麼 2025-07-28 10:49:27

有了孩子如何配置教育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8-27 22:05:37

⑴ 英國留學 留學期間如何能最有效地利用教育資源

盡可能的多方面學習,全面發展自己。

不只是離開校園就再沒機會系統學習?不去教室就學不到新知識?你可能真的還不知道自己錯過了多少免費的教育資源。

在這里分享下免費的在線教育資源:網路網盤鏈接:https://pan..com/s/1O17H08bhA9u8MKYt0NuBDA

?pwd=b3et 提取碼: b3et

在線教育從荒蕪的市場到如今的枝繁葉茂,它發展的時間並不長,但發展的速度卻出乎意料的快。想從網路中獲得更多經驗值?可以從以下方式進行獲得:

上網搜索免費教育資源分享網站,這里推薦學習口袋網。裡面關於教育方面的資料很全,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基本上大家想知道的教育資料信息網站裡面都有,重點是不需要任何費用。

⑵ 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孩子學校應選擇大城市還是小縣城呢

【教育資源不平衡,但有些孩子並不適合大城市,高考省內移民有妙用】

中國人都知道,我國教育資源配置極其不平衡,優質的教育資源集中在名校。除了極少數的名校,比如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這類的學校坐落於三四線城市以外,大部分的優質中學都坐落於省會、省級經濟發展中心。

省會和省級經濟發展中心都是廣大家長朋友們打工落戶的目的地,年輕人在這些城市打拚十幾年,成了家,買了房,很多人就想把戶口移到這些城市中去,讓孩子獲得優質的教育機會。有些人甚至花了大錢買了學區房,就為了讓孩子從小學開始,接受最優質的教育。

【具體舉一個例子】

某家庭的戶籍原來在福建省內的一個小縣城,因買了廈門學區房落戶成功,小學的時候發現自己孩子的成績排名比較靠後,在廈門市繼續讀書基本無望考上高中。進入初中以後發現孩子的成績確實比較靠後,想上廈門市的高中特別困難。於是將孩子的戶口及時遷回老家,在老家初中的學習成績排名,馬上進入了前50%,順利考入高中。

進入高中之後,重新將自己家庭的戶口遷入廈門市,高考結束以後,由於是廈門本地戶口。符合廈門本地大學的減分政策,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大學等都可以減分錄取,最後順利地考進了集美大學。

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⑶ 工薪家庭,怎樣就可以給孩子一個優質的教育環境

⑷ 普通家庭,應如何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俞敏洪曾說過:「培育孩子能否成功,其實跟知識水平沒有太大的關系。我父母都是農民,但我考上了北大。我也發現不少家庭條件特別好,父母文化水平很高的,但孩子很糟糕。」
俞敏洪在出席國某個活動時說過: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孩子基本上很難從小到大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很難會像「暴發戶」一樣突然變得有錢,更別提將孩子送到國外去讀書。下面我就來說一下俞敏洪說過的,對於普通家庭來講,如何讓孩子能變得更好。
一、父母要理性,要非常好的剋制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可以過於情緒化,要為孩子傳遞正能量,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相對穩定的成長。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如果合理的話,並且還給予鼓勵,這個孩子會沿著要求成長。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不那麼容易。
孩子希望得到的是什麼,他從內心得到希望你百分之百的肯定,希望得到你的贊揚,希望得到你說考第二名真不容易,說你太完美了。所以到最後這個結果慢慢地身上也就積累起來各種各樣負能量,畏首畏尾的情緒,面對困難不願意去克服。
父母負面的態度一定會影響到孩子,孩子看這個世界的時候也是負面的。現實中,我們每個人都會碰上挫折,苦難和不幸,你面對這種事情你用什麼態度應對的,就決定了你是正能量的人,還是負能量的人。
身上有負能量的人是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脾氣的。所以保持對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和交流,不斷保持正能量,給他鼓勵。
二、為孩子設立相關規矩,這些規矩要對孩子成長有利,並且要持之以恆的堅持。
做事要給孩子立下規矩,比如:只有在規定的事件做完作業你才可以使用電子產品等。這樣的一個習慣,培養了孩子有條不紊的能力,而這是一個人能做成事情很重要的因素。
不要懲罰失敗,要懲罰懶惰,不要用太多規矩來限制孩子的自由,讓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歡的事。當父母定好規矩以後,夫妻兩個一定要一致,若產生分歧是很容易被孩子利用。孩子從一歲開始就知道如何利用父母之間的不同,來為自己獲取最大利益,這是生物性特性所決定的,更別說小學初中的孩子,太容易通過察言觀色來做事,有的孩子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還會挑起父母之間的不和。
三、培養孩子學習和讀書是一件長時間的事情,需要保持熱情。
耶魯大學的教授全惠星,是韓國人,她把六個子女都培養成了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博士。她是在韓國長大的韓國人,她怎麼培養的呢?
全惠星說,「我在研究中國古代文化中受到了啟發,功夫在學外」。
媽媽本身要懂得發展自我,就是媽媽本身要變成一個完善的人,不僅有能力養育孩子,還要引導孩子。要創造一個隨時隨地讀書的環境。
全惠星總結說:堅強的母親教會孩子在困難面前不會怯懦;心胸寬闊的母親讓孩子學會展望未來;善良的母親讓孩子懂得悲天憫人;冷靜鎮定的母親使孩子學會堅韌不拔;有修養的母親會造就孩子的品質。
四、要培養好孩子的情商和逆情商,讓孩子善意的和他人相處,有個性,保持積極陽光的心態。
孩子生出來就是一張白紙,有的孩子性格慢一點,有的孩子脾氣性格急一點,這是天生的,但是性格是後天可以調整的。還有什麼不一樣,智商不一樣,智商的高低會影響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成績,但決定不了這個孩子的一輩子。
當你有逆商的時候,你會發現你人生當中出現的很多困境,痛苦,失敗,甚至是在為你未來一個更大的目標在做准備。但是讓我們的孩子們有這樣的胸懷不太容易,我們大人是應該有這樣胸懷的,一旦有這樣的胸懷,就不會太在意你孩子的成績是班裡第一名,第二名,因為孩子的命運是有多層因素組成的。
你就會關注到,你的孩子有沒有逆商,能不能承受住打擊,打擊以後還能不能保持對生活的熱情,你的孩子有沒有情商,跟人打交道是不是特別流暢,做人做得非常到位,贏得周圍朋友的信任這種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
除了這些,也應該給孩子美育方面做好培養,有些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在能力承受范圍內,我們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我們也要學會「薅羊毛」,就像一個多月前美術寶1對1推出的免費公益美育課,永久有效,不花一分線,還能讓孩子學到不少,何樂而不為?再告訴大家一聲:美術寶1對1還有免費試聽課,價值280元,去官網就能領!
最後,我們可能無法改變自己是工薪家庭這個事實,但是教育卻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加油!

⑸ 很多農村的孩子,接受不到好的教育,怎麼能夠讓教育資源均勻分配呢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開始重視教育,特別是重視我們孩子的教育。現在有錢的人都送孩子去國外留學,哪怕是孩子成績不好。因為大家都知道,越發達的地方教育資源更好,更豐富。這也是造成農村教學力量大幅下降的一個原因。

我就在城裡買了套小戶型,這樣我就可以安安穩穩、踏踏實實地把孩子安排在重點中學來上學(我兒子成績比較好,爭氣)了,這樣真的不耽誤事兒。以後升高中也方便。這就是我的小建議。當然了,資金不夠的家長們可得多賺錢了。說了這老些,不知道我有沒有把事情說明白……總之,為了農村孩子們的未來,一起奮斗吧!

⑹ 如何充分利用身邊資源來創造孩子們的生活學習游戲壞境

本土資源作為地域特色的優勢資源,具有獨特的特點及價值,是農村幼兒園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本文通過闡述如何充分發掘本土資源的優勢,利用鄉土文化、民風民俗、自然景物等開展生趣盎然的游戲活動,有效提高農村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從而激發幼兒對家鄉、家鄉人民、本土文化的熱愛之情,以實現幼兒多元化發展。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本土資源

本土資源主要指學校所在地方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方面的資源,包括本土地理、本土自然、民間藝術、民風習俗、本土歷史以及生產生活經驗等。這些資源具有濃郁的鄉土民風,幼兒耳聞目染,非常熟悉,是幼兒園難得的教育資源,《綱要》也明確要求:幼兒園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

我園是地處農村的鄉鎮中心幼兒園,有小山、有樹林、有小河、有菜園、有果園,還有一些豐富的民間文化、淳樸的民風、厚道的鄉情,這種特定的地域環境蘊涵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是孩子們生活、學習、游戲的大課堂。那麼,如何精心選擇那些能引發幼兒探究興趣、萌發幼兒審美意願、促進幼兒能力發展的具有教育價值的本土資源,有效提高農村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開啟農村孩子們潛能的金鑰匙呢?

一、巧用本土資源中的自然環境和社區環境
(一)充分挖掘自然環境的教育價值

陳鶴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會是知識的主要源泉。」大自然是一部真實豐富的網路全書,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財富,它向幼兒展示了具體、形象、生動的學習內容,為幼兒獲得對世界的感性認識提供了天然的場所。走出幼兒園,走向大自然,是挖掘自然教育資源切實可行的一步。

陶行知先生對農村教育提出了「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不用死的書本」。環境對幼兒來說,是一種無聲的刺激,幼兒是通過與環境的互動建構知識和經驗的,是幼兒發展的首要條件。農村有著許多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是大自然厚贈給農村孩子的教科書,是幼兒所熟悉的,是幼兒所樂意接受的事物。《綱要》也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春天,帶領孩子們到田間觀賞綠油油的稻子、到山上觀察粉紅色的桃花、到小河裡捉小蝌蚪;秋天,帶領孩子們參觀農民們的秋收景象,讓孩子們感知粒粒皆辛苦的含義;夏天,帶領孩子們到小溪邊玩沙、到小溪里玩水槍、打水仗,孩子們在「玩」中學到了本領。

在觀察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相對於室內的游戲活動,孩子們更喜歡在自然環境中進行游戲。於是,我們把孩子們引向大自然,田間、樹林成了幼兒游戲的最佳場所。幼兒園旁邊有一塊空的菜地,每當夏末秋初,這里便成了開展游戲活動的「寶地」。有的幼兒在玩「娃娃家」游戲,他們用瓜葉當盤子,瓜果當食物,挖空的小瓜做飯碗;有的幼兒用瓜藤編結草帽,有的圍著瓜棚追逐游戲。孩子們在自然有趣的情境中開展游戲,有了身臨其境的體驗,擴大了想像的空間,想像力和創造力進一步發展。同時,大自然能陶冶幼兒美麗的情操,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的教育價值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各幼兒園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幼兒園附近的蔬菜基地、養豬場、銀鷺集團、新圩小城鎮建設一條街、新圩東陵豆乾等是我們豐富的社區資源。我們定期的組織孩子們參觀蔬菜基地、了解了各種蔬菜的生長過程,知道農民們勞動的辛苦,從而更加懂得珍惜糧食;通過帶領孩子們參觀銀鷺集團生產車間,不僅了解了食品的生產工序,也感受到工人們勞動的辛苦;我們還與本地知名的東陵豆乾加工廠聯系,帶領孩子們實地參觀了豆乾加工的全過程,使孩子們了解了豆乾的製作過程,也體會到工人勞動的辛苦。另外,我們還組織孩子們參觀新圩小城鎮建設一條街,讓孩子們用稚嫩的眼睛去觀察家鄉的變化,產生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古宅小學「豎笛演奏」已成為新圩民俗文化的「名片」為外界所稱道,取材於農村生活的閩南童謠改編而成的曲目,展現孩子們的童真曼妙。我園和古宅小學結對子,定期請豎笛老師到我園為興趣班的孩子們上課、表演。我鎮的「新圩嫂」合唱團是中國第一支閩南語原生態的鄉村女子合唱團,她們用那清泉般恬美的嗓音演繹那最悠遠、最鄉土的閩南語原生態歌謠,在各種比賽中展示了閩南文化風采。我們充分利用這一寶貴社區資源,組織幼兒參觀她們排練及演出,並請在合唱團演唱的老師到幼兒園為孩子們教唱,孩子們親身感受閩南文化的唯美與古韻!萌發了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活用本土資源中的自然材料

除了讓幼兒在廣闊的大自然中豐富知識經驗之外,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對農村幼兒園各項活動的開展也是極為重要的。因此,我們充分利用每次散步、參觀的時機,引導幼兒拾撿、採摘一些自然物:如各種各樣的泥土、粗細不同的沙粒、形狀各異的石頭、松果、樹皮、干樹葉等,並通過指導幼兒親自加工處理,便成了美觀實用的游戲玩具,如指導幼兒將撿到的各種石頭做成棋子、在石頭上畫畫、用石頭蓋房子;將收集的松果、樹葉和花瓣修剪、粘貼成各種動物圖案;用「狗尾草」編小狗、小花鼠、草帽;用泥巴捏成的小動物、小泥人;用高粱桿作眼鏡、小飛機;用稻草紮成一把把,一個個稻草人形象而生動;用野藤和幾塊木板做的鞦韆等,這些本土資源材料的創造性使用,給孩子們帶來了極大的成就感和無窮的樂趣,都成了幼兒最喜愛的游戲器材。

農村有許多廢舊物品,只要是安全、衛生的,我們就與幼兒一起收集,共同製作,以彌補游戲玩具的不足,如用包裝袋編織「揪尾巴」的小辮子,用酸奶瓶粘上碎布當小飛鏢,用碎布裝沙製作沙包,用易拉罐做成梅花樁。幼兒在製作過程中不僅發展了動手能力,體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而且以物代物的能力也逐漸提高,如玩「過家家」游戲,幼兒用兩塊碎磚和一塊瓦片搭爐灶,用沙粒當「米飯」,用松針當「面條」,用樹枝當「筷子」,用樹葉當「碗勺」,用泥巴捏娃娃當「寶寶」、「汽車」、包「餃子」。這些開放性的游戲材料極大的促進了幼兒創造能力的發展,想像力更為豐富,參與游戲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妙用本土資源中的民間文化

《世界全面教育宣言》指出:「教師要認識到農村具有的傳統的知識和本土的文化遺產,具有固定的價值和效力,並能促進發展。傳統民間文化是我們的人民用雙手和心靈創造的數千年來深厚積淀,並且與人們的生活情感、理想深深凝結著,在幼兒園進行傳統民間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教育意義。

我鎮金柄村的「拍胸舞」遠近聞名,是福建省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之一,已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都是種菜的農民,他們原汁原味的表演讓人感受到閩南舞蹈的魅力,我們邀請拍胸舞團團長到我園,給孩子們授藝,別具一格的搖晃動作,配上動聽的閩南語歌曲,加上孩子們天真的表情,活潑有趣,詼諧爽朗,幼兒實際感受到了閩南民間舞蹈的風趣,激發了幼兒愛閩南民間文化、愛家鄉的情感。

農村特有的民俗風情,也是我們農村幼兒園可利用的教育資源。通過帶領幼兒走進各村、各家各戶去參觀,「看一看、學一學、做一做」親身感受本地民俗風情,例如中秋節組織幼兒到社區參加「博餅」活動;元宵節組織幼兒到街上看舞龍舞獅、參觀花燈,做元宵;端午節組織幼兒到事先聯系好的幼兒家裡學包粽子;農村特有的「封建日」,村裡都會演大戲,如高甲戲、歌仔戲、布袋戲等,我們就組織幼兒到村裡觀看,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做了很好的鋪墊。孩子們身處在這么一個色彩繽紛、有著純朴的人文風情的生活環境,加深了幼兒對本土文化的熱愛,從小接受民間傳統文化的熏陶,享受民間傳統文化帶來的快樂,為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智用家長教育資源

《綱要》明確指出:家庭、幼兒園是幼兒發展的兩大環境。家長的教育觀念、知識結構等對幼兒園教育、幼兒的發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家長的教育觀念在不斷的轉變,培養目標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家長不同的職業,不同的知識都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因此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資源作用,能為我們的教育活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開展民間游戲課題研究時,我們意識到大部分農村家長的童年是在玩民間游戲中渡過的,這為我們幼兒園民間游戲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我們通過多種渠道,如家長會、家訪等,與家長一起查閱、整理民間游戲資料,讓家長在家與自己的孩子一 起玩民間游戲,然後讓孩子們把游戲帶進幼兒園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還請家長作為一分子走進課堂,和孩子們一起游戲,激發幼兒對民間游戲的興趣,形成互教互動,這樣,家長、老師、家庭幼兒園有了共同的話題,增進了家園聯系。

例如,有些游戲需要「建築工人」「木工師傅」等職業的角色,我們就請做建築的、做木工的家長來幼兒園給孩子們上課,主題游戲「土玩坊」「木趣坊」自然生成,在小小木工作坊里,孩子們個個成了木工師,據木頭、釘木頭、截木頭,做出了小汽車、小積木等等,孩子們的思維和動手能力在動手操作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另外,我們還開展了閩南語民間故事、閩南童謠比賽,請孩子們的爺爺、奶奶來幼兒園講故事,《田螺姑娘》《虎姑婆》《燒肉粽》等經典的閩南民間故事、閩南童謠,孩子們都朗朗上口,感受到閩南方言的詼諧有趣。家長資源的介入,使得我們幼兒園的教學活動煥發出無可比擬的光彩。

本土教育資源是非常廣闊、非常豐富的;是一片豐沃的田野,也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礦,其教育價值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廣大農村幼兒教師大膽去嘗試、探索,就能尋找出一條合適的本土化教育模式,就能讓農村的孩子們扎進家鄉教育資源的「沃土」之中,從小領略、認識本土資源,並深深地融進了他們心靈深處,綻放朵朵鮮花。

⑺ 教育資源帶來的差距,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不管贊成還是反對這種觀點,優越的教育資源的限制,決定了只能有一部分人享受,必然會有各種措施,選出一些幸運的學生來享受資源。能通過選拔的學生在某些方面會比其他學生更優秀,通常會被認為是優質學生。除非對所有學生進行編號,隨機抽取一部分人享受優越的教育資源,否則必然會在某種程度上證明「優質學生享受優越的教育資源」教育資源不足是地方差異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地區之間的不公平是由不同省份和地區不同的教育經費支撐的,不同省份在高考分數線上有很大的差異。雖然國內還有很多省份統一出題,但國內外的分數相差很大,有的甚至達到50分左右。這也造成了我國高考特有的移民情況。完全以城市學生的學業能力為基礎,完全忽視了城鄉兒童在教育環境和資源上的巨大差異。

⑻ 要想讓孩子享受到比較好的教育資源,家長必須要做出怎樣的努力呢

一定要注意言行的重要性。

父母的教育其實很重要。如果父母的教育有問題,孩子永遠不會很成功,反而會變得特別叛逆,特別自卑,特別懦弱。這些是一些不太好的代詞。如果你想給你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你必須注意言行的重要性。你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父母是屬於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陪伴孩子成長時間最長的人。

年輕的時候要有良好的教育啟蒙。

如果孩子想得到良好的教育,走好人生學習生涯的每一步,那麼家長就需要重視孩子在幼兒時期的教育啟蒙。孩子的教育不是從孩子上學開始的,而是從孩子出生就需要受到日常生活的影響。所以,要想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首先家長的思想素質一定不能落後,要在孩子學齡前就承擔起足夠的教育啟蒙責任。無論是孩子在文化知識上的引導,還是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都需要家長良好的引導,為孩子未來的成長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