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美麗科學資源中心怎麼用
擴展閱讀
依賴石油出口說明什麼 2025-07-28 11:12:22
豆腐價格為什麼上漲 2025-07-28 11:06:24
汽車專用工具sst是什麼 2025-07-28 10:49:27

美麗科學資源中心怎麼用

發布時間: 2022-08-25 04:35:00

Ⅰ 文明5美麗新世界ige怎麼修改資源

修改地圖上的資源:點開IGE,在當前界面點擊你要修改的資源,比如地圖上有個存量是3的石油,你點擊這個石油資源,就可以修改成任意數值。
修改自己文明的資源:點開IGE後找英文change,圖標應該是游戲里大理石的那個圖標,然後會看到IGE界面左側有你的各種數值,比如文化值啊信仰值啊,可以改成任意數值。
PS:但願咱倆用的IGE是一個版本的。。。

Ⅱ 如何申請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數據中心數據

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數據中心數據共享管理暫行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數據中心(簡稱「中心」,下同)所獲取或管理的數據作用,有效保護其產權,規范數據管理,並加快我院資源環境科學數據共享進程,提高科學研究與管理水平,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數據中心數據共享管理暫行條例》(簡稱《條例》,下同)。
第二條 《條例》所稱的數據是指「中心」受中國科學院或國家有關部門委託獲取、處理和集成的各類相關資料庫,不包括原始遙感數據、原始社會經濟統計數據、原始基礎地理信息、原始部門觀測數據等。數據來源必須符合中國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三條 《條例》所稱的數據共享是指依據國家相關政策、法律和標准,實現數據的流通和使用。
第四條 中國科學院內資源環境科學數據的提供者、管理者和院內外所有數據使用者必須遵守本《條例》。
第五條 「中心」管理委員會審議在數據共享和管理過程中的爭議事項,授權「中心本部」監督本條例的執行。

第二章 數據的管理
第六條 「中心」按數據共享級別對數據進行分類管理。數據共分4類:
I:可直接共享數據。
Ⅱ:按用戶要求加工後的數據。
Ⅲ:不直接提供但可在集中共享環境中使用的數據。
Ⅳ:非共享數據。
第七條 所有數據按保密性質分為公開和涉密兩類。涉密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規定進行劃分與管理。
第八條 「中心本部」負責數據中心的數據集成管理和共享服務;「分中心」負責各自專題數據和區域數據的集成管理和共享服務。
第九條 「中心」應對數據質量進行檢查,符合要求方可入庫。
第十條 「中心」提供共享的數據必須經過標准化、規范化處理,並附有元數據和數據字典。
第十一條 「中心」通過網站、媒體等形式及時發布共享數據信息,包括但不限於數據簡介、共享方式、獲取途徑、使用規定等內容。

第三章 用戶的管理
第十二條 用戶分級
數據用戶類型劃分為5級,分別為:
1級——「中心」(包括「中心本部」、「分中心」)掛靠單位;
2級——中國科學院所屬其它研究所;
3級——國內科研、教育單位及其它非盈利性機構;
4級——國內其它用戶
5級——國際用戶
第十三條 針對國際用戶的數據共享管理條例另行制定。
第十四條 「中心」通過用戶管理信息系統對用戶進行管理,包括用戶的身份認證、數據申請和使用記錄、信息反饋等。
第十五條 用戶必須通過注冊登記獲取唯一的身份認證代碼後才能擁有數據使用申請權。注冊登記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用戶姓名、身份證號碼、所在單位名稱、聯系方式、個人用戶/單位用戶等。
第十六條 用戶申請使用數據時,必須真實填寫數據使用申請表、簽署數據使用許可合同書。
數據使用申請表由「中心本部」編制,統一發放到「分中心」。申請表內容包含用戶名稱、身份認證代碼、詳細數據需求描述、使用目的等。
數據使用許可合同應包括如下條款:
(1) 可使用方式、許可權、期限;
(2) 許可使用的報酬、辦法;
(3) 許可合同期間新產權的歸屬;
(4) 違約責任;
(5) 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它內容。
第十七條 各級用戶可通過「中心」網站或其他方式提出數據使用申請。區域數據或專題數據的使用可向「分中心」申請。
第十八條 用戶可在「中心」網上瀏覽、查詢和下載數據資源,用戶網上操作許可權在數據使用許可合同中規定。
第十九條 共享數據及用戶界定
所有可共享數據對1級、2級用戶免費提供,其他用戶根據共享級別區別對待,見下表(具體收費標准另定)。

第二十條 數據使用收費分為生產數據的成本費和提供數據共享的服務費。
第二十一條 數據生產成本費和服務費收取辦法另行制訂。
第二十二條 用戶對數據有特殊需求,「中心」可按用戶訂制要求加工處理,所需費用由雙方協商確定。
第二十三條 所有用戶對「中心」提供的數據,只享有有限的、不排他的使用權。
第二十四條 用戶不得有償或無償轉讓其從「中心」獲得的數據,包括用戶對這些數據進行了單位換算、介質轉換或者量度變換後形成的新數據。
第二十五條 用戶不得直接將其從「中心」獲得的數據向外分發,或用作向外分發或供外部使用的資料庫、產品和服務的一部分,也不得間接用作生成它們的基礎。
第二十六條 用戶從「中心」獲得的數據用途必須與數據使用許可合同中規定的一致,需要改變用途時必須重新申請和簽署許可合同。
第二十七條 單位用戶從「中心」獲得的數據,可以在簽訂使用許可合同單位的內部分發;可以存放在僅供本單位使用的區域網上;但不得與廣域網、互聯網相連接。
第二十八條 用戶在使用數據產生的一切成果中必須標注數據來源,並應當將該成果提交一份到「中心」存檔。
第二十九條 用戶發表論文時必須引用數據提供者指定的相關論文,並在中文論文首頁的「基金項目」中或在英文論文「Acknowledgment」中說明「數據來源: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數據中心(免費)提供」。
第三十條 用戶有義務及時將數據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反饋到「中心」。

第四章 罰 則
第三十一條 對違反本條例者,「中心」管理委員會可根據情節輕重責令其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停止向其提供數據服務,並向所在單位通報。如有嚴重違規或違法者,將根據國家相應的法律規定進行追究。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二條 中國科學院生態系統研究網路(CERN)數據的管理和共享按《中國科學院生態系統研究網路數據共享和管理條例(暫行)》執行。
第三十三條 「中心本部」和「分中心」依據本條例收取的各種費用由其自主用於運行和發展。
第三十四條 「中心本部」、「分中心」可依據本條例制定實施細則。
第三十五條 本條例由院資環局委託「中心本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六條 本條例自院資環局批准之日起施行

Ⅲ 如何運用多媒體進行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

這個你需要一個簡單易用的幻燈片製作工具,比如,你可以去下載個Focusky,用它來做多媒體課件,在製作過程中,要注意內容生動有趣,最好添加一些動畫,增加課堂上的演示。

Ⅳ 使用美麗科學的視頻做精品課會侵權嗎

摘要 有侵權的事實即行為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不按著作權法規定的使用條件,擅自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以及表演、音像製品和廣播電視節目。

Ⅳ 科學是美麗的。 作者的中心觀點是什麼 文中列舉了哪些科學美麗的形態 科學美麗的源泉是什麼 文章運用

科學是美麗的的中心觀點為科學求真,真中涵美;藝術唯美,美不離真,發掘科學大千世界之曠世奇美。科學美麗的源泉是簡單、深刻、普遍三位一體。

文中列舉的形態:以威廉斯的科學歌舞表演論證科學之美;用「但是」一轉,舉出李政道主編《科學與藝術》的事例。李政道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李可染、吳作人、吳冠中都是中國畫大師,他們共同用中國畫表現科學美,是很有說服力的事實依據。

(5)美麗科學資源中心怎麼用擴展閱讀:

科學迫求真理,揭示宇宙萬物的真相及其變化規律。真正的科學家都懂得:真理是簡單的,而且越是深層次的、適用范圍越是普遍的真理就越簡單。

科學家在追知求真理的過程中,鍥而不舍,孜孜以求。常人往往認為苦道,其實他們雖然辛苦卻樂在其中。科學家頓悟和突破後的快感乃先睹為快——享受前人從未見過的瑰麗美景。

Ⅵ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怎麼導出文獻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
2016年9月,中宣部部署,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牽頭,教育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配合建設「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這是一項由國家投入的公益工程,由國家免費向公眾提供學術資源。
2016年12月3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牽頭承建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正式上線。
與知網等資料庫相比,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的優勢在於免費。該中心的資源相當豐富,幾乎收錄了人文社科領域的全部核心期刊。任何用戶只要注冊登錄後,就可以使用文獻檢索、資源訂閱、在線閱讀、全文下載等功能。有人將之稱為「全世界人民都可以免費使用的數字資源」。

Ⅶ 如何開發和利用身邊的科學資源

一、開發和利用農村的植物資源。
在我們農村,有著豐富的植物資源。在農村的田野里、桑地上、小河邊等一些地方,生長著無數有名的、或不知名的植物,為我們進行科學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在科學教學中,能形象直觀地進行教學,提供直接感知的植物,讓學生對所要研究的植物形成正確的概念,為學生提供生動具體的感性認識有很好的幫助。在這過程中,不但能使學生掌握好科學的理論知識,而且讓學生了解到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如教關於花的知識,第一次上課時,我叫學生課前採集一些花,課堂上進行仔細觀察,雖然也能掌握有關花的知識,但跟我第二次帶學生去米丘林實驗基地(學校實驗基地)上課相比,無論是興趣也好,還是創新發散思維也好,都比第一次關在教室里上好得多。課前學生一聽說要各自帶好自己所需的觀察工具去校外觀察,上課鈴聲前,他們早就帶好工具,排著隊等候發「兵」了。一到園地,他們各自拿出自己的觀察工具,根據小組分工進行認真仔細觀察,有的用放大鏡觀察,有的用照相機拍攝,有的乾脆用手摸一摸花柱柱頭有沒有黏液,聞一聞花香,還有的一位學生拿著數碼攝像機拍攝小蜜蜂採花的過程……,總之一句話,學生非常投入,組員之間配合默契。我從他們的課堂反饋中發現,他們不但知道了花的結構,而且了解了花的幾種傳粉方式(風媒傳粉、蟲媒傳粉、人工傳粉),並懂得了什麼樣的植物開什麼花,花是怎樣的?像這樣的學習,既學到了知識,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在教學《植物的一生》這一章時,為了讓學生能清楚地了解植物一生的變化,觀察它一生成長的過程,我利用學具袋中的幾顆鳳仙花的種子,讓每位學生將種子種到可以攜帶的罐子中,給鳳仙花澆水、除草的同時觀察鳳仙花一生成長的變化,並每天帶到課堂中予以科學觀察。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觀察到了鳳仙花從種子變成芽,芽長成苗到鳳仙花開花、結果,以及收集到了種子。學生在觀察鳳仙花一生成長變化時,同時也對身邊其他的很多植物進行了對比觀察,切實了解到了植物一生的變化。學生通過這種活動,既觀察到了植物一生的變化,又培養了動手的能力。
在教學《有生命的物體》這一章的植物部分時,為了要使學生清晰地觀察到植物是怎樣通過體內「導管」將水分輸送到全身各部分的情形,我預先布置學生採集內質較肥厚、葉子較寬大的植物。學生采來後把它洗凈,然後把它的根浸泡在盛有紅色墨水和藍色墨水的瓶中。經過一段時間後,學生就能夠清楚觀察到植物通過「導管」將紅色液體和藍色液體吸收到莖和葉片上,從而讓學生了解到植物是怎樣喝水的。
二、開發和利用農村的動物資源。
在農村,有著極其豐富的動物資源。學生可以充分接觸的非常多的動物,通過對動物的飼養、觀察,就可以充分地了解動物,並進行科學研究。我充分利用這一科學資源進行教學,變枯燥無味的課堂為生動活潑的課堂,讓學生人人參與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理論聯系實際,生動形象地學到科學知識,激發學生對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有生命的物體》這一章的動物部分時,我就讓學生課前准備捉一些蝸牛、螞蟻、蜻蜓等動物,上課時帶到教室里進行仔細觀察、比較,既誘發了學生從小有研究科學的興趣,又為學生深刻認識動物提供感性材料。通過對這些動物的學習研究,使他們認識了這些極小的動物,並產生了愛憐之情。我還在課上出示了金魚、公雞、青蛙等動物,讓學生觀察研究,學生顯示出了極大的興趣。我就根據學生的這個特點,並參照家鄉豐富的動物資源,讓學生飼養一種小動物。每個學生都飼養了一種小動物,並能成功養殖。通過學生的這種行為,既讓他們觀察到了動物一生的變化和生活的習性,又培養了他們熱愛家鄉,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教學《動物的生命周期》時,講到了蠶的一生。由於不可能在課堂中看到蠶的一生完整的變化過程,我提前指導學生制定養蠶的計劃,讓學生按計劃去觀察蠶的變化,認真寫觀察日記。學生通過飼養、觀察,對蠶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記得一清二楚。等到我上這些課時,對學生養蠶的情況和記錄進行考查,針對學生所記錄的情況,觀察到的現象展開討論,課堂上同學們各抒己見,學習的興趣高漲,課堂非常活躍,學生很快地概括出蠶的一生要經過四個階段的特點。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上課的熱情,還培養了學生怎樣有計劃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
三、開發和利用農村的自然環境。
農村自然條件豐富,山青水秀,河道縱橫,岩石、土壤到處都是;春、夏、秋、冬的物候變化多端;瞬息萬變的電閃雷鳴,雲、霧、雨、露、霜、雪等自然現象司空見慣,蜿蜓的河流,廣闊的田野,悅耳的蟲鳴鳥叫,都為科學教學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假如這些探究只局限於課堂上,單憑標本、直觀教具或CAI課件是遠遠不夠的,這樣既會束縛學生探究的思維空間,又會造成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減弱。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合理取材,讓學生接觸大自然,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去觀察、去實驗、去考察、去感知自然現象,學生科學課既能上得生動活潑、學到許多科學知識和方法,又能受到愛家鄉、愛大自然的教育。
在教學《空氣》這一章時,我讓學生先去呼吸不同地方的空氣,感受不同的氣味,並用各種方式收集空氣,感受空氣。讓學生到戶外感受空氣的流動,看看空氣在不同的地方是如何流動的。再在課堂中用各種實驗加以驗證,為學生了解空氣的流動提供了更廣泛的依據。空氣是無所不在、無處不在的,學生通過身邊的萬物對空氣的需求,了解到了空氣與人類的密切關系,並懂得了要注意不能污染空氣。把大自然當做課堂進行教學,使學生受到愛科學、愛大自然的教育。如教學《天氣》這一章時,講到了雲、雨、風和氣溫等有關自然現象,我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學習課本知識,看看雲的樣子,品嘗雨的味道,感受風的力量,體驗氣溫的變化。我經常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進行實驗,當今天天空的雲特別多時,我就讓學生去看雲的樣子,說說它們的名字,認識它們。當天下雨時,我讓學生到外面去測測雨量,嘗嘗雨的滋味,真正去感受雨帶給我們的一切。我還讓學生每天記錄風向和風力的大小。學生還每天記錄氣溫的高低,感受大自然氣候的變化。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他們明白平時熟視無睹的這些事物,就是大自然的一角,其中包含著無窮無盡的科學知識,等著他們去研究。同時也認識到只有通過仔細觀察,才能揭開其中的奧秘,並讓學生陶醉在大自然這美妙的環境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
四、開發和利用校本資源
1、 建立實驗室,允許自行實驗。
要使小學生的科學探究真正落到實處,就必須像科學家那樣為其准備一個能自行實驗研究的「實驗室」,而學校里的實驗室則是學生自行實驗的最好場所。因此,農村學校必須要建立一個專用的實驗室,購進必需的實驗器材,除了科學課上進行實驗探究,還可以利用午間活動和放學後時間開放,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設想,自行實驗,由值班實驗教師提供所需的器材和相應的指導,學生在沒有壓力的環境里,輕松自在,會設想出許多奇思妙想的實驗設計,通過互相合作、自主實驗,他們定會發現許多有價值的科學現象,領悟書上學不到的科學知識,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 發揮網路、圖書室優勢,擴大信息收搜范圍。
在探究中,學生經常會碰到這樣那樣的疑問,說實在的,有些疑問連老師都難以解釋清楚,而學生恰對這些問題最感興趣。比如學習太陽系時,許多學生提出了:「有沒有外星人?木星、火星上有哪些物質?」等問題,像這些問題,單憑書上是沒辦法解決的,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從圖書館借來大量有關這方面的書刊,以便上課查詢,同時還開放網際網路,讓學生帶著對宇宙的神秘嚮往自主收搜信息,並把收集到的信息,隨時記錄下來,然後集體交流總結,通過這樣的自主收集信息,可以擴大學生探究的范圍,激發學生探究宇宙科學的興趣。
3、 建立實驗基地,直接參與實踐活動。
許多科學教師可能對教材中的生物學部分內容教學感到頭疼,尤其是種植部分內容。一方面由於現在學生缺乏社會實踐,對動物的生活習性、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的甚少;另一方面由於各學校缺少種植和養殖基地,使得教學只是一種「紙上談兵」。因此,我校發揮自身優勢,騰出校園中的一塊空地,開墾成實驗基地——米丘林實驗基地,分成二部分:養殖區和種植區。養殖區主要是飼養著教材上出現的動物,如雞、兔之類的動物,當上這部分內容時,便可提供活生生的實物,供學生觀察探究。種植區除了種植教材上出現的植物外,還可以從田地里引進許多新品種。種植這部分作為學校生物探究的主要部分,凡是種植類的課,都在基地內上,並要求學生對所種植的植物進行精心管理、仔細觀察、認真做好觀察記錄。米丘林實驗基地既為學生提供了各種活生生的動物、實物和植物材料,又成了學生生物探究的主要場所。
五、開發和利用家庭資源
在實驗探究中,往往有許多實驗不是馬上就能知曉它的結果,而需很長一段時間才有結果,如蠶、青蛙的一生觀察、種子發芽的觀察,像這樣的觀察,單在課堂里拿幾件標本或實物是很難解決問題的,讓學生在家裡自己親手動手養一養,種一種,這樣更利於學生的探究。我教《蠶》時,課前先請學生自己在家養幾條蠶,精心飼養,仔細觀察,並做好詳細的記錄,課內進行集體交流匯報。這樣一來,學生對蠶的一生非常了解,課堂上人人有話說,個個舉手發言。在交流會上,各學生紛紛拿著自己的實驗記錄,選擇自己最擅長的表述方法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用文字表格形式,有的用生動圖畫形式。另外,豐富家庭的科普讀物,關注科技資訊信息,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小小圖書館,並提高其利用率。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對家庭飼養與種植的動植物進行一些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這樣通過課內與家裡互相結合,使知識從感性認識自然上升到理性認識,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還激發了學生們探究科學的興趣。
六、開發和利用社區資源
與本街道社區科研、企事業單位建立聯系,共建科技活動場所,開展現場科技教學活動;聘請科技人員和專家擔任學校科技活動的指導老師,聘請家長中的科技工作者定期向學生作科普講座。例如把學生帶到果園,了解果樹的栽培與嫁接;到工廠參觀產品是怎樣生產出來的等等。

Ⅷ 在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中可以用的資源有什麼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指在教師的支持和引導下,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對周圍的事物和現象進行感知、觀察、操作、探索,發現問題並尋找答案的探究過程;是教師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為幼兒創設條件、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內容、提供充分的物質材料,通過運用不同的方式設計與組織幼兒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索活動;是幫助幼兒主動獲取科學經驗、建構概念、發展智能、養成科學態度的過程。 隨著《綱要》的頒布和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深入,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也由封閉走向了開放,由靜態變為動態,由單純知識的傳授轉向為幼兒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幼兒園科學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豐富幼兒有關自然界的知識,而且能激發幼兒對自然的關心和興趣,初步形成幼兒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正確態度,對幼兒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今天,進行幼兒科學教育就必須要從目標定位、內容選擇、方法途徑等方面去探討,通過創設適宜的科學啟蒙教育環境和各種活動,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幫助幼兒在探索活動中,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應有的知識技能。 二、明確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標定位。 在我們當前的科學教育活動中,由於受傳統科學教育的影響,經常會出現只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科學技能的培養;有的把傳授多少科學知識,掌握多少科學技能作為評價科學教育效果的主要標准。這樣「舍本求末」的做法,花時多多,效果微微。因此,我們必須十分明確幼兒園科學領域的目標到底是什麼。對此,《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有明確的規定,我們一起來回顧。 互動問題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科學領域的目標是什麼? 一、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二、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三、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四、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五、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互動問題二: 在《綱要》提出的這五方面的目標中,大家能不能提煉出幼兒園科學教育目標中的核心是什麼?(也就是它重點強調的是什麼,幼兒園科學教育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綱要》中非常突出的強調: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應以萌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究慾望為主要目標;通過科學教育活動激發幼兒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情感和探究科學的慾望;讓幼兒在經歷科學探究活動的全過程中,積累初步的科學知識,學習簡單的科學方法,培養科學精神,形成初步的科學素質。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目標的核心是:對科學的興趣、探究科學的慾望和培養科學精神。 三、明確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體現教育內容生活化。 《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幼兒科學探究的內容比較廣泛,涉及動物、植物、物質與材料、天氣與自然現象等許多方面,教師要對幼兒探究的活動所涉及的探究內容和關鍵經驗、相關的科學概念和原理要有準確的把握。 互動問題: 在《綱要》科學領域的內容要求中,運用了哪些語言來強調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 《綱要》關於教育內容的要求中,提到了「用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空間等現象」「從生活和媒體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從身邊小事入手」等要求,這些都是對幼兒科學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體體現。 但是在實踐中,我們經常發現教學中老師為孩子們預設的教育內容或者操作材料遠離幼兒的生活,或者超出幼兒的年齡階特點和認知規律,盡管浪費很多時間講解,幼兒並不感興趣。例如:在中班的一次有關物體彈性的探索活動中,師生共同收集了松緊帶、彈簧、橡皮筋、海綿、乒乓球、木塊、石頭、鐵釘、布等材料,教師問幼兒哪些材料有彈性,一些幼兒說乒乓球也有彈性,因為它能彈得那麼高;另一些幼兒則說乒乓球沒有彈性。這時,老師犯難了,因為從理論上講,乒乓球應歸於沒有彈性的物體一類,但從直觀上說乒乓球又是有彈性的。解釋來解釋去,幼兒還是不理解,最後不了了之。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教師在內容的選擇上有些偏難,因為有關乒乓球是否有彈性的探索活動對於中班幼兒來說已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乒乓球也沒有必要在本次活動中投放。 因此,教師在安排科學教育活動內容時,應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選擇那些幼兒生活中常見的、能引起他們興趣的、易操作的、便於他們理解、掌握的內容,使幼兒真正體驗到所學習的內容對自己及周圍的人有用處,是自己當前想要了解和知道的東西。省編教材中《我的小手》、《有趣的關節》(中班)、《認識五官》等內容都非常貼近幼兒的生活。科學活動的內容,有的是老師預設的,也有些內容是隨機的,教師要善於捕捉一日活動中的一些契機對幼兒進行教育。比如我們帶領孩子散步時,可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花草樹木的變化、天氣的變化,啟發幼兒聯想自己和周圍人的衣著、飲食以及環境的變化,感知四季的明顯特徵;在課間,我們帶領孩子們玩「找影子」的游戲,幼兒在玩中很自然地就能發現在什麼情況下看得見影子,什麼情況下看不見影子,有的時候影子在前,有的時候影子在後;小朋友們都愛吃冰淇淋,有一定的「冰會融化成水」的經驗。有一次,在玩冰塊時,我拿了玻璃杯,裝了滿滿一杯冰塊,問小朋友,如果冰塊化掉,那杯子里會有多少水?許多孩子不假思索的告訴我,一杯冰塊會變成一杯水,於是我把杯子放在太陽下,很快,孩子們驚奇的發現,一杯冰塊融化後只有半杯水,小朋友在不知不覺中進一步感知了「融化」的現象,同時也明白了一個道理:有些事情光靠猜想是不準確的,要親自動手試一試、看一看才能得出結論。 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在農村有很多便利的條件,比如菜地多,飼養的家禽、家畜比較普遍,樹木、竹林等也便於幼兒觀察,是很好的活教材。在開展活動時,教師要注意把科學活動和生活緊密的融於一體,讓幼兒感到,科學並非遙不可及,身邊處處皆科學。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流程一般包括:猜想、操作、驗證、記錄、交流、總結,我們應該怎樣來指導幼兒開展探究活動呢? 四、採用適宜的教育策略,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 剛才我們提到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激發孩子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有了明確的目標,在實踐中我們應該採取哪些策略來實現這個目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