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優化高等教育資源
擴展閱讀
工具里沒有文件夾怎麼辦 2024-04-19 07:38:51
石油怎麼形成的連環畫 2024-04-19 07:00:57

如何優化高等教育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8-18 22:40:40

㈠ 如何理解 教育資源優化配置

立足於統籌城鄉、區域教育,統籌各級各類教育,統籌教育發展的規模、結構、質量,將下功夫著力從四個方面解決教育發展中不公平、不公正等重大問題,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
一是實現教師配備和校長選配的公平公正。由縣人事部門牽頭,教體部門配合,對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實行定編定員,確定各個學校的領導職數、教師人數(含各科教師)和後勤人員,並堅持公平、公正、科學的原則選配好學校領導和科任教師。
二是實現教育經費分配的公平公正。財政、教育部門在認真總結近幾年教育經費運行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對各級各類學校的經費分配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對各類經費的使用建立制度,並進行有效地監督,確保義務教育經費分配公平、使用公正、用途公開,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三是實現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公平公正。對義務教育長效機制項目、寄宿制學校建設項目以及社會幫建等各類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統籌考慮,充分論證,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立公開定點、公開招標等制度,並向邊遠山區貧困鄉村的薄弱學校傾斜,確保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定點准確、使用得當,建設項目的規模、方式等適度、科學。
四是實現教育管理的公平公正。建立教師科學合理流動的機制,使教師流動正常化、公開化、公正化,真正使教師的流動體現能者向上流、庸者向下沉的導向,確保優秀教師有不斷進步和進入條件較好學校任教的機會。加強教師職稱管理,使職稱的評定公開、公平、公正。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評價機制,使教育的考核評價科學化、規范化、公正化,更有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㈡ 政府可通過哪些措施對高等教育的發展進行引導和調控

法律分析:制定指導性政策,制定高等教育發展規劃。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國家根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制定高等教育發展規劃,舉辦高等學校,並採取多種形式積極發展高等教育事業。按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推進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學改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第六條 國家根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制定高等教育發展規劃,舉辦高等學校,並採取多種形式積極發展高等教育事業。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等社會力量依法舉辦高等學校,參與和支持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

第七條 國家按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層次高等學校的實際,推進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資源配置,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效益。

㈢ 如何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化i

義務教育不公平、尤其是不均衡發展在更大程度上是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從目前來看,義務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是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基本指導思想,是化解基礎教育多重矛盾和問題的根本手段,努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更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一、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促進城鄉學校共同發展
均衡發展不是單純的平均發展,也不是簡單的以強補弱,而是要全面考慮各學校在地理位置、辦學環境及條件、師資隊伍、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客觀差距,對處境困難或相對薄弱的學校要從政策上給予傾斜,使每一所中小學校都能按照規定的標准和新課程的要求,擁有大體均等的辦學條件,在義務教育領域形成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從而達到優質資源更優,薄弱學校優質發展的目的。
二、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為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人力支撐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影響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關鍵的制約因素是教師資源的不均衡。相對來說,城區學校骨幹教師、名優教師、高級職稱教師的比例遠遠超過農村學校。由於城區各方面的條件優越於農村,在新教師的選拔中優秀人才首選城區學校,特別是前幾年教師流動不設門檻,致使許多優秀師資湧向城區。因此,建設一支敬業奉獻、為人師表、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農村教師隊伍,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
1、合理配備教師
一是在教師配備時要嚴格按師生比配置,並認真分析學科特點,配齊、配好任科教師。二是在新教師招錄中,要優先考慮農村學校,分配到農村學校任教的教師,在原定三年不能調動的基礎上可適當延長,以滿足農村學校的需要。三是要進一步加強對到農村學校任教(支教)教師的考核管理,使城區學校的教師定期交流到農村薄弱學校支教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2、促進激勵機制
一是在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上,向農村學校教師傾斜,讓農村教師在經濟上得到實惠。二是在政治待遇等方面,要優先考慮農村教師。如評先評優、骨幹教師評選等,要增加農村學校名額。三是改善農村學校住宿條件,努力為農村教師解決後顧之憂,鼓勵教師紮根農村教育事業。
3、提高教師素質
一是抓好師德建設。各校要進一步加強師德教育,全面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扎實開展師德實踐活動,使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成為每一個教師的崇高追求。二是抓好業務能力培養。通過多種途徑加大教師在職培訓力度,不斷更新教師教育理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三是抓好骨幹教師培養。要通過完善合格教師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梯隊培養機制,努力發揮其典型帶動作用,逐漸打造一支具備精湛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底蘊的名師隊伍。
三、進一步加強學校規范管理,為教育均衡發展提供質量保證
學校辦學的差距說到底就是質量的差距,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首先要有人民滿意的教育質量,而一流的質量必須要有一流的管理作為支撐。因此,我們要通過卓有成效的管理促進辦學質量的提升,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質量。
1、抓校長素質提升
一是搞好校長培訓。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大中小學校長培訓力度,拓寬校長隊伍建設渠道,為中小學校長搭建終身學習的平台,全面提升中小學校長綜合素質。二是創新管理方法。校長要樹立正確的辦學理念,要有明確的辦學目標、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有效的辦學舉措。三是加大獎懲力度。對校長履行職責情況及時進行督查,對實績突出的校長實施獎勵,對不勝任工作的校長及時調整。
2、抓學校規范管理
一是進一步強化常規管理。每一所中小學都要依法治校,規范辦學,旗幟鮮明地抵制各種不合法、不規范、不健康、不誠信的辦學行為,努力創建和諧的教育氛圍。二是要開齊開足課程,減負增效,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3、抓教育質量提高
一是深化課程改革,要繼續開展新課程培訓學習和研討。二是深化教學創新。要深入研究有效教學的途徑和方法,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打造有效課堂,向課堂教學要效益、要質量。三是強化質量意識。要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辦學理念,全面提升教育質量。
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以校為本,辦好每一所學校是教育的基本目標,就是要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加快解決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在辦學條件、師資水平、教育質量等方面的差距,為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㈣ 如何提高高等教育水平

新華網北京1月13日電 《建議》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推進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增強高校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以實現工作重心由重規模發展向更加註重質量提高的戰略轉移。

加強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的建設,帶動高等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繼續實施「985工程」,努力建設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繼續實施「211工程」,以重點學科建設為核心,使一批重點學科盡快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實施高等教育質量工程,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科學制定學校發展戰略規劃、學科(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及校園建設規劃。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建設與共享,大力加強實踐教學,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建立定期的普通高校教學評估制度和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年度公布制度。推動研究生教育觀念、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創新,改革研究生選拔制度,深化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完善質量評估和信息保障體系等措施,培養一大批具有原創力和民族責任感的拔尖創新人才。

穩步發展高等教育,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優化高等教育層次結構和類別結構,促進高等教育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推動高校建立面向就業市場的專業設置和調整機制,繼續支持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進一步調整高等學校布局結構。

實施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劃」,以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

增強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支持研究型大學和高校科技創新平台的建設,以學科交叉和技術集成為突破口,推動區域內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機構和企業之間的科技資源共享和實質性合作。

完善高等教育法制建設,大力推進體制和機制創新。落實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促進高等學校完善大學內部治理結構,建立面向社會自主辦學、自我發展和自我約束的機制。進一步深化高校辦學體制改革,加強機制創新。積極促進民辦高等教育與公辦高等教育協調發展。

推進高考制度改革,注重對學生的全面考核,進一步建立以統一考試為主、多元化考試和多樣化選拔錄取相結合,學校自我約束、政府宏觀指導、社會有效監督的高等學校招生制度。實施「促進畢業生就業工程」,健全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領導體制、運行機制、政策體系和服務體系。

加強高等學校黨的建設,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自強不息、勤奮學習、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勇於探索的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