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調動全國資源需要什麼
擴展閱讀
筷子怎麼卷發不用工具 2025-05-15 09:33:41

調動全國資源需要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18 14:36:09

1. 教師調動需要辦哪些手續

農村教師調動需要辦理的手續如下:

要求調出縣外的教職工,由個人提出書面申請,經所在學校和鄉鎮教育組領導同意,單位負責人簽字並加蓋公章後報縣教育局,縣教育局研究通過後,報縣人保局審批。

審批通過後將填寫《擬引進人才表格》,此表格由新調入單位提交當地教育局人事科,由人事科集中提交教育局討論審核。需要耐心等待,主管部門需要驗證各證件原件。驗證通過後會通知到人事社會勞動保障局領取《商調函》。

拿到《商調函》之後,本人憑《商調函》去調出學校的教育局人事科取《商調登記表》,然後逐一簽字(調出單位[學校]最高領導簽字同意——調出單位主管部門[教育局]最高領導簽字同意——當地人事社會勞動保障局最高領導簽字同意)。

憑《商調函》和已完成簽字的《商調登記表》在調出地人事社會勞動保障局幹部科(人力資源科)開介紹信到調出單位教育局人事科,協商調動檔案的事情。調入地人事社會勞動保障局幹部科(人力資源科)在收到檔案之後,再開一封「調令」(也是《商調函》但內容不一樣)。

拿上《商調函2》之後,再回調出地人事社會勞動保障局幹部科(人力資源科),開介紹信和告訴調出時相關要轉移的手續。 拿人事社會勞動保障局幹部科(人力資源科)開的介紹信到主管部門(教育局)人事科,人事科再開介紹信回原單位去辦理相關手續。

拿介紹信回原單位(學校)去辦理相關手續:如常住戶口登記表、工資證明、近三年表現考核手冊、工會關系、組織關系、單位財產移交表等等,其中最關鍵的是工資證明非常重要。一切辦妥後,原單位開介紹信再回主管部門(教育局)人事科。

回人事科後,人事科在處理工資證明相關手續後,再開介紹信回調出地人事社會勞動保障局幹部科(人力資源科)。憑調出地人事社會勞動保障局幹部科(人力資源科)開的正式調令(調出)和工資福利證明等材料回到新調入地人事社會勞動保障局幹部科(人力資源科)辦理相關手續。

在新調入地事社會勞動保障局幹部科(人力資源科),相關人員會開正式調令(調入)。拿到正式調令後,再去新單位主管部門(教育局)人事科,由人事科開報到證。

拿到報到證後,就可以到新單位報到了。

(1)調動全國資源需要什麼擴展閱讀:

農村教師調動可以解決一些地方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使地區教育均衡發展。各地通過各種方法、採取多種渠道來充實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據各地報的情況看,五年補充的教師中音體美信息技術教師就有31萬人,佔新補充教師總數的18%。各地還特別重視了教師的培訓,包括改進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開展「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等,特別是健全校長教師的交流機制,讓教師資源動起來、活起來、優起來,來推動師資均衡配置。

還有一些地方採取一些措施,努力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問題,讓廣大農村教師能長期在艱苦的地方、在農村留得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均衡發展中,公平和質量是重要的內容,抓聯盟辦學資源有新的共享。

各級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採取集團化辦學、委託管理、學區制管理、名校辦分校、結隊幫扶等多種辦學體制,包括信息化平台利用,使學校之間共享資源,以強帶弱,整體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推動所有學校共同發展。

2. 造成我國資源問題(能源短缺)的原因很多,分別從自然因素和認為因素的分析三點是什麼

自然因素:

一、我國能源總量大,但人口多,人均佔有量少

二、我國資源地域分配不均衡,存在西多東少等情況.

人為原因:

一、我國能源效耗量大。

二、我國的科技水平較低,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多。

三、資源開采有限。

3. 中國特殊政體究竟有哪些優勢

中國快速的、大規模的、史無前例的興起是如何辦到的?簡單地說,中國發展模式得力於三個特殊條件:第一是特殊的政治體制,第二是充分發揮「大」的優勢,第三是在全球化時代發揮了「後發優勢」。
一、中國特殊的政治體制帶來的優勢
很多研究中國發展經驗的學者,都忽視了特殊的政治體制帶來的優勢。一般流行的看法都認為,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改革開放」這前面30年都浪費掉了,走了很長的冤枉路,甚至可以說完全是「黑暗時期」。這個認知並不正確,至少是以偏概全。客觀來說,這個時期不完全是白費,中國在這個時期以極為高昂的社會代價,犧牲了很多人,建構了日後改革開放的政治與社會基礎,這個基礎讓其他發展中國家根本沒有辦法模仿,只能理解而難以復制。
1978年之前的30年,中國建設了動員能力特別強的現代國家體制,這個體制在中國歷史上、在這片土地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其動員、滲透的能力達到社會的最底層。中國建立了非常強的國家意識,可以將社會中多數人的意志力凝聚在需要最優先發展的目標上;在民族復興的大旗幟下,中央政府享有調動全國資源集中使用的正當性。另外,中國完成了一場相當徹底的社會主義革命,它把私有財產權,尤其是最重要的土地資本與工業資本國有化或集體化。除了農村土地外,這個龐大國家的集體資產大部分是國有資產,這成為中國後來30年快速發展的資本。其他很多國家沒有走這條激進的革命道路,很難復制這個歷史條件。
如果拿中國與印度相比,政治與社會體制對經濟結構轉型的提振或制約作用就很明顯了。1950年代的中國與印度幾乎處於相同的貧窮與落後狀態,但經過一甲子之後,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編列的「人類發展」(human development)所有指標上,中國的長期表現明顯優於印度。2011年印度的成人識字率仍未達到中國1990年的水平,2013年印度成年人平均受教育年數僅僅與1985年時的中國相當。在民眾的健康、衛生和平均壽命等各種指標上,印度落後中國的幅度都超過20年以上。兩者在經濟發展水平與經濟規模上的差距,更是日益擴大。1991年印度的名義GDP為2 900億美元,中國是4 150億美元;2001年,印度達到4 980億美元,中國則為13 240億美元;2013年印度為1.8萬億美元,中國則突破了9萬億美元,差距拉大為四倍之巨。
西方媒體總是給印度冠上「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這個頭銜,但印度的民主只是空有其表,無法有效增進大多數民眾的福祉;大多數印度百姓的人身安全(尤其是婦女與穆斯林)與基本需求仍得不到保障,還必須長年忍受貪污橫行、效率極低的官僚體制。盡管印度過去15年的經濟發展速度十分亮眼,但是在減少城市貧困人口,解決農村土地分配嚴重不均,消除賤民階級與婦女受到的社會歧視,化解族群間暴力沖突,消弭黑社會對貧民窟的滲透與宰制等問題上,進展十分緩慢。
大多數在中國與印度兩地均深入做過田野考察的學者都承認,中國的政治體制在引導社會追求「最佳的選擇」,以及在增進社會絕大多數群體的福祉上,要比印度更具優勢、更具效能。
二、上海與孟買的對照
印度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在2004年視察印度第一大城孟買時,曾發下豪語:「孟買在數年時間內將出現驚天動地的變化,使人忘記上海,轉而只談孟買。」他心目中的目標是,讓孟買在2015年超越上海。這只是政治人物的口頭支票,不能當真。
2008年,由於《貧民窟的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這部奧斯卡金像獎名片一夕爆紅,讓從來沒有去過印度的人對孟買貧民窟的實況大開眼界。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當時孟買的1 400多萬的人口中,有60%的人是住在貧民窟。有一個叫達拉維(Dharavi)的貧民窟,緊靠著孟買金融中心,可能是亞洲最大的貧民窟,居住著100萬人,每一個人平均居住面積不到3.3平方米,沒有正常供水,平均1 400多人使用一間廁所,蒼蠅亂飛、老鼠橫行,各種傳染病頻發,堪稱人間煉獄。孟買的貧民窟里有很多民間志願者組織,真心誠意地為貧民服務,例如辦教育與提供醫療服務等,但真正在貧民窟里呼風喚雨的勢力是黑社會老大。黑社會控制水電,掌握像奴隸一般的童工與娼妓,他們長期包養警察,還與政客勾結,讓孟買的貧民窟成為一些政客的穩定票倉。孟買市政府過去15年推動的貧民窟改造計劃,像蝸牛爬行一樣慢,還比不上重慶市一季的棚戶改造進度。
孟買在印度經濟體系裡的核心地位,與上海相當。孟買集印度金融中心、經貿中心、海運中心與創意產業中心於一身。這里匯聚了印度將近一半的財富,高達92%的股票在此交易;這里也是印度對外貿易的中心,全國一半的進出口集裝箱都經由孟買港吞吐。孟買的影藝娛樂事業特別發達,音樂廳、藝廊、劇院與夜總會不計其數;這里更是電影工業中心,別號「寶萊塢」,每年製作1 000多部影片,數量上已超過美國的好萊塢。
孟買的人口規模遲早會超過上海,不過在城市建設上,孟買想要追趕上海,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上海現在已經擁有世界級的基礎設施,而孟買的基礎設施仍停留在第三世界的水平,還有將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貧民窟。根據麥肯錫公司在2010年所做的估計,孟買在未來十年需要投資2萬億盧比(註:約合人民幣1 946億元),大刀闊斧改造城市基礎設施,才有可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大都市。但是孟買很難復制上海過去20年的神速建設。
首先,中國高效率的政經體制可以大幅縮短公共建設的時間。上海建設一條地鐵線,從規劃、徵收、發包到完工平均只要4年,這在行政效率低下的印度是不可想像的。
其次,孟買根本沒有足夠資金全面改造基礎設施。中國的一項制度優勢,就是都市土地原來都是國家擁有,地方政府是靠「土地批租」來籌措基礎建設資金的。例如,上海浦東新區開發完全不靠中央政府的財政挹注,由於當地的土地批租價格不斷上升,政府的建設財源就滾滾不斷。孟買有大批紡織廠用地可以再利用開發,不過這些土地是由地主直接轉賣給民間開發商,造就不少富翁,但對地方政府的財政幫助有限。中國絕大多數城市建設所需要的公共設施建地原來就是國有的,只需要給予原使用單位或當地農民拆遷補償或土地交換,不需要經過漫長的徵收程序。過去中國在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優越性時,很多人無法理解,但將上海與孟買兩相對照,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何有學者主張,中國經過前30年的社會主義階段並非全然是一場歷史錯誤。社會主義讓城鎮土地全面國有化,改革開放又讓國有土地重新進入市場,成為最重要的資本來源與城市建設資源,此乃中國城市得以快速發展的獨門秘訣。

4. 事業單位工作調動

事業單位調動有三個關鍵:
(1)掌握好時機是關鍵,平時沒事說我想調你單位去,沒合理理由,誰都不好辦;看好了哪個單位,想去哪個崗位,都要事先調研一番,摸清情況:哪個自己關注的位置有人快退休了?什麼時候搞領導崗位公開競爭上崗?專業技術崗位招聘?機構調整?都是調入的好機會,這個時候你和一群人混在一起,起碼在表面上是公平競爭,領導才好操作,調入理由很充分:工作需要。
記住:沒有哪個當領導的願意在沒有充分理由的情況下,為你破例單獨辦調動,私交再好也不行。時機掌握好了,不需要太深的交情也能辦:反正進誰也是進,何不賣個人情?
(2)操作層面上的關鍵,人事部門主要領導,要保證你能入圍,除非你自身條件非常過硬,有舍我其誰的把握,在程序進行中還是要和人事部門密切溝通,自己出面不行,找和人事部門領導關系不錯的人,了解每個環節的進展情況,保證不要被剔除出局。這個時候送禮沒有用,人家見過的多了,不會為這點小利敗壞自己名聲,弄不好還對你產生反感。
記住:這些人雖然沒有決策權,但影響決策的能量很大,搞個小動作即使不能把你踢出局,也讓你提心吊膽折騰半個月。不能動之以利的時候,只能動之以情。
(3)決策層面上的關鍵,當然是一把手,還有你想要去的哪個部門的分管領導,這個要事先搞清楚,班子內部都有分工,不是分管領導,說話沒有什麼分量。你前面所有環節都通過以後,算入闈了,最後一步就是把你和競爭對手的情況一起擺到最上層會議桌面上,討論敲定,這個會議是決定性的,會前領導們一定要進行溝通,你在這個會議之前就要發動你所有的關系進行游說和打招呼,特別是頭天晚上效果最佳。
如果打過一遍招呼以後,你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被選上,懸了。
反之,成了。
哈哈,官場如戰場,變化無常,我寫的你覺得有理就做參考,果真照此辦理,搞砸了別怨老FU,只能怨你那裡水更深。

補充一點: 對於有才乾的人,調動不用費那麼大勁,也許有些人不信,確是千真萬確的.
你想一想: 事業單位的領導也要向上走, 難道不需要工作業績? 全把自己的親朋好友調進來, 活兒誰干? 目前許多事業單位已經出現了很多 " 光吃軍餉不打仗" 的領導親友團, 換做你, 你還敢繼續這么玩下去嗎? 你至少要有50%的人具備真才實學,要靠他們完成85%以上的工作量吧?

5. 事業單位工作調動手續怎麼辦理

調動手續:

  1. 首先調動對象要聯系好接收單位,並填寫《事業單位幹部流動申請表》(一式三份)。

  2. 由調入、調出單位及主管部門簽署意見並加蓋公章後,送調入單位所在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

  3. 政府人事調配部門根據調入單位所在地的編制部門出具的《進人核編審批通知單》,對進人單位的申請報告、《事業單位幹部流動申請表》進行審核後。

  4. 發調檔函至調出單位所在的政府人事調配部門或主管部門。

  5. 由其將調動人員的人事檔案發至調入單位所在的政府人事調配部門審核。

  6. 符合調動條件的,由調入單位所在地政府人事調配部門開具《調干通知單》。

  7. 調動對象憑《調干通知單》到調出單位所在地政府人事調配部門開具調離《行政介紹信》。

6. 銀行內部可以跨省調動嗎要什麼手續

原則上是可以的,但申請手續到逐級上報到審批下達,中間極其繁瑣,銀行又是出了名的系統森嚴,前後耗時參照我國著名的「相關部門」。
銀行作為這種事業單位,在里邊工作是非常吃關系門路的,普通中低層員工申請調動起來極其麻煩耗時,更別說跨省。而有關系或者是說話有分量辦事有權力的上層,又根本不會申請調到人生地不熟的外省搞工作。

工行員工調動調一般沒有跨省調動,具體調動離難度是分情況的,不能一概而論。
1、如果是員工自己申請調離,一般是比較難;但是銀行調離的要求就是很容易的。
2、研究表明,具有下述特徵的員工往往具有較強的接受工作調動的意願:
(1)較高的職業抱負;
(2)對自己在公司中的未來充滿較大的信心;
(3)認為接受工作調動是一個人在公司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6)調動全國資源需要什麼擴展閱讀:
1、可以跨市異地調動,中國銀行省級屬於省分行,旗下就是指各地市分行和縣級中心支行,如果你要調動工作要戰備兩個方面,一是你的能力、二是人際關系。
2、銀行、農信社的薪酬待遇相對來說是非常優厚的,銀行的待遇由四部分組成:基礎工資+福利+補貼+績效獎金。五險一金,國家規定的必然不會少。另外,銀行的發展和晉升空間大,而薪水也會因此增加。銀行業職工的公積金額度非常高,基本不用擔心住房問題,這也是有著吸引力的一方面。銀行業在對員工的培訓方面做的也比較好,按照崗位職責分別培訓,主要旨在提高員工崗位技能,同時也算是一種對員工的福利,個人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