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休閑漁業的分類
目前休閑漁業就其表現的形態看可劃分為四類:
一是生產經營形態。以漁業生產活動為依託,讓人們直接參與漁業生產,親身體驗獵漁活動,通過開發具有休閑價值的漁業資源、漁業產品、漁業設備及空間、漁業生態環境、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活動,主要是以垂釣、觀賞捕魚等為標志的生產經營形式。
二是飲食服務形態。讓人們更加貼近產地,直接品嘗美味的水產品佳餚,建立起集魚類養殖、垂釣、餐飲與旅遊度假為一體的新型經營形式,主要表現在都市郊區以漁為依託的農家樂、避暑山莊、都市魚庄等。
三是游覽觀光形態。以走進海洋、江河、湖庫等自然環境,結合旅遊景點、綜合開發漁業資源,「住水邊、玩水面、食水鮮」,既有垂釣、餐飲,又能游覽觀景、休閑、度假。
四是科普教育形態。主要是以水產品種、習性等知識性教育和科普為目的的展示形式,如水族館、海洋博物館等。
㈡ 如何開發利用海洋資源
海洋漁業生產、海洋油、氣開發、海洋空間利用、海洋運輸和港口建設、圍海造陸。
㈢ 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海洋中有豐富的資源。海洋資源是指賦存於海洋環境中可以被人類利用的物質和能量以及與海洋開發有關的海洋空間。海洋資源按其屬性可分為海洋生物資源、海底礦產資源、海水資源、海洋能與海洋空間資源。在當今全球糧食、資源、能源供應緊張與人口迅速增長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開發海洋資源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行業主要有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鹽及鹽化工業、海洋油氣業、濱海旅遊業、濱海砂礦以及海水直接利用等。
海洋的能源資源屬於可再生資源。其中以波浪發電和潮汐發電的技術比較成熟,如日本、英國等國已研製成功了波浪發電裝置和法國郎斯潮汐電站。
關於「海洋油氣開發」
海底石油開采,可追溯到19世紀末,1896年,美國開始在加利福尼亞的聖巴巴臘海峽鑽井;1947年,美國在墨西哥灣鑽出第一口商業性油井,這是淺海開發石油的起點。從此,海底採油技術不斷發展。1973年,爆發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石油禁運和不斷上漲的油價,使得海底開採石油的利潤大大提高。現在,海底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已成為沿海國家的重要經濟活動內容,成為某些國家的經濟支柱。
據估計,世界海底石油的潛在可采儲量約有3000億噸,基本集中在大陸邊緣地區,其中80%-95%分布在離岸200海里范圍內,包括大陸架和上部陸坡。大陸架面積約為2750萬平方千米,可能蘊藏海底石油總儲藏量的55%-70%。
㈣ 農林牧漁用地可以作為哪些項目的用途
農林牧漁用地可以作為哪些項目的用途?農林牧漁用力可以做很多項目,基本上不受什麼限制。∴
㈤ 海洋資源開發與利用方案
洋資源開發利用的方法
1、耕海牧漁 渤海具有建設世界一流海洋牧場的理想條件。由於有黃河、海河、灤河、等河流的注入,渤海海水中含有較多的有機物質和無機鹽,PH值適度。從這個意義上說,渤海屬富營養海域。由於水淺,風浪小,各類海洋生物不約而同選中渤海作為自己的「產房」。因此,渤海自古就有「天然漁池」的美稱, 海洋生物資源200多種,其中魚類110多種。 中國的海水養殖技術比較成熟,有些甚至在世界上也佔有一席之地。正是由於有成熟的技術作依託,中國水產品產量連續幾年居世界首位,對蝦的養殖技術、效益指標都居世界前列。對蝦年產量過萬噸的縣都集中在河北省的沿海。
2、海濱旅遊:我國海岸線曲折綿長,岸外島嶼眾多,海岸地貌類型齊全,海岸帶南北縱跨三個氣候帶,自然風光各異,擁有許多旅遊價值很高的風景區。我國歷史悠久,海洋文化積淀豐厚,海岸帶人文景觀也非常豐富,概括起來,我國海洋旅遊景觀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1)、海岸景觀。海岸是地球上陸地和海洋兩大自然體系的銜接地帶,這是海洋旅遊中最基本也是最有魅力的景觀。浩翰的大海和各式各樣的海岸地貌,構成一幅幅壯麗的圖畫,讓人流連忘返。海岸帶的山地,往往岩石被海水蝕成各種奇特造型,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如大連金石灘是一種海上喀斯特地貌,千姿百態的礁石被譽為「海上石林」「神力雕塑公園」。而沙質海岸,又往往沙軟灘平,海水清澈,用以開辟成海水浴場,是進行日光浴、游泳和各種海上文體活動的好地方。
(2)、海島景觀。乘船到海島旅遊,可以體會到更濃的海洋情調。眾多海島聳立海面,風光絢麗,宛若仙山。海島地貌、生物、漁村對遊客都極富吸引力。
(3)、海濱山嶽景觀。中國名山很多,然而名山又坐落在海濱實為難得。青島嶗山兼有奇峰、異洞、怪石、茂林、飛瀑、流雲之美,更以「山海奇觀」著稱天下,素有「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之說。我國海岸帶上的名山還有大連老鐵山、連雲港雲台山、舟山普陀山等。
(4)、海洋生態景觀。在海濱地帶或一些小島上,往往有一些珍稀的、獨特的生物群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科研價值;有些近岸海灣,海水清澈透明,海底漁礁跌宕,各種各樣的魚群翔游嬉戲,五光十色的貝類漫步海底,千姿百態的藻類隨波盪漾,婀娜多姿的珊瑚笑靨生花,構成色彩斑斕的海底世界,適合開展潛水旅遊和建立海底游樂宮
3、礦產資源
南中國海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氣聚集中心之一(另三個中心是波斯灣、歐洲北海和墨西哥灣)。南海西部(包括鶯歌海盤地、瓊東南盆地、北部灣盆地和珠江口盆地),則是中國四大海洋油氣聚集中心之一(另三大中心是渤海灣)。東海即是長江口海域、南海東部即珠江口海域)。勘探表明,南海大陸架有三個油氣聚集十分豐富的大型沉積地,設在湛江市的中國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所屬海域已探明具有生油、儲油條件的構造超過400個,已找到9個油田和3個氣田。由此可見我國開發海洋礦產資源的潛力是很大的。
開發與保護
人類在開發海洋資源時對於海洋環境經常造成環境破壞,產生很多海洋環境問題。海洋環境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海洋生態破壞,即在各種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響下,海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例如:人類對於某些海洋生物的過度捕撈,導致海洋生物資源數量減少,質量降低,也是部分物種瀕臨滅絕。因此,在開發利用過程中,必須注意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另一個方面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進入海洋,超過海洋的自凈能力。海洋污染物絕大部分來源於陸地上的生產過程。例如沿海工業生產和海運航線上的船舶,經常帶來石油污染,造成海洋污染。
總之,我國擁有廣闊的藍色國土,我們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前景是無限的!
㈥ 生態健康漁業生產技術有哪些
①生態、健康型的多品種混養模式。推廣生態高效混養模式和測水健康養殖技術,重點推廣池塘蟹—蝦混養、鱉—魚混養、魚—蟹混養、魚—魚混養等多元化養殖模式,池塘多品種混養技術具有餌料利用率高、排出污染水少、葯物使用量低、產品質量高和養殖經濟效益好的優點。
②發展「漁—農」綜合型的循環經濟生產方式。發展「漁—桑」、「漁—果」、「漁—蔬」等農業綜合型的循環經濟生產方式,建設生態型小農場,科學規劃漁農面積比例,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理念和思路。「漁—農」相結合的生產方式,使投入的物質高效利用,漁業生產產生的殘餌、糞便形成的淤泥作為農業生產的優質肥料,形成良好的物質循環鏈,對外排出的污染物極少,是今後重點提倡的生產模式。
③養殖水域水質調控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應用。應用生物、化學、機械等手段調節養殖水域的水質,推廣使用微生物制劑、生石灰改善水質,配備增氧機、水泵等機械設備增氧及曝氣,加速水中物質的分解及循環,並被生物吸收利用,減少水中污染物的向外排放。
④天然水域的生態修復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
a.做好各開放式水域漁業資源的增殖放流工作,在水質達到要求的水域投放以濾食性魚類為主的魚種,適當種植和養護一些水生植物,建立魚蝦草共生的可循環生態系統,增加本地水產資源種群數量,恢復水域的生物多樣性,充分利用不同魚類的食物鏈特性提高水域自凈能力。
b.嚴格控制圍網養殖與網箱養殖面積,將部分投餌養殖區調整為生態增殖區,使漁業從集約化養殖向休閑觀光漁業方向轉變,實現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⑤探索封閉式循環水、零廢水排放的工廠化水產養殖新技術。封閉式循環水養殖是全世界重點發展的應用現代工業技術的資源節約型養殖模式,具有高產、優質、高效、節能、環保的優點。該養殖模式是將水處理凈化與水產養殖技術充分結合,定期補充水量,基本不外排養殖廢水,是今後漁業生產發展的方向之一。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農業出版社《中國生物技術發展報告》
㈦ 請舉例說明目前人類對海洋資源進行了哪些方面的開發和利用.(5點)
(1)開發海洋生物資源,例如發展海洋漁業;
(2)開發海洋礦產資源,例如開采海底石油、天然氣;
(3)開發海洋水資源,例如海水淡化;
(4)開發海洋空間資源,例如發展海洋運輸,建設海底隧道;
(5)開發海洋旅遊資源,例如建設海濱浴場,潛水等;
(6)開發海洋化學資源,例如從海水中提取鹽類;
㈧ 為合理開發和保護海洋魚類資源,可以採取的措施是
【答案】D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保護生物多樣性只是反對盲目地、掠奪式的開發利用,而不意味著禁止開發和利用。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並不是完全禁止捕魚,相反,適時地、有計劃地捕撈成魚,不僅能獲得漁業首產品和經濟效益,而且有利於幼魚的生長發育,從而有利於對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
考點:本題考查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意在考查學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路結構。
㈨ 青島市淡水漁業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保護淡水漁業資源,保障漁業生產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淡水養殖業的發展,適應城鄉人民生活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及其實施細則和《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辦法》,結合我市具體情況,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凡在本市所轄淡水水域從事養殖、捕撈水生動植物等漁業生產活動,必須遵守本規定。第三條各縣(市)、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加強對淡水漁業的領導,鼓勵和支持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和個體戶,充分利用適於養殖的水庫、坑塘、舊河道和澇窪地,發展淡水漁業生產。第四條市和縣(市)、區人民政府和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轄區內的淡水漁業工作。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負責本轄區內的淡水漁業漁政監督管理。未設漁政管理機構的縣(市)、區,可根據需要設立機構和漁政檢查員。大中型水庫可設漁政管理機構或由縣級漁政管理機構派駐漁政檢查員。
經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水利部門和單位設立的漁政管理機構和漁政檢查員,在同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指導下,依法對本單位和部門管理的水面進行漁政監督管理。第五條縣級以上(含縣級,下同)人民政府可按規定許可權,將轄區內規劃用於養殖的全民所有的水面,確定給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從事養殖生產,核發養殖使用證,確認使用權。
大中型水庫的養殖使用權,首先應確定給水庫管理單位。
全民所有制單位使用的水面,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的全民所有的水面和集體所有的水面,可由集體或個人承包從事養殖生產,也可以跨行業、跨地區聯合經營或引進外資經營養殖生產。
水面的所有權、使用權和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第六條凡使用面積在五十畝以上的水面,從事養殖的單位和個人,均須交納養殖資源費。
養殖資源費按養殖品種、面積和區域確定,收取標准每畝每年為零點二元至一點五元。
養殖資源費由縣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收取,交同級財政部門,用於淡水漁業資源保護管理和漁業資源開發利用。
新開發的養殖水面,經縣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三年內可以免交養殖資源費。第七條凡使用全民所有的水面從事養殖生產的單位,均應按養殖使用證規定的經營期限和經營項目進行生產。無正當理由使水面閑置荒蕪(放養量低於當地同類養殖水域平均放養量60%的視為荒蕪)滿一年的,由縣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限期開發利用,逾期仍未開發利用的,可吊銷養殖使用證,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另行分配。
荒蕪費的收取標准為每畝每年五元至五十元。收取的款項交縣級財政,用於漁業資源保護管理和漁業資源開發利用。
使用和承包集體所有的水面閑置荒蕪的,水面所有單位可按本條前款規定或承包合同處理。第八條國家建設使用全民所有已用於養殖的水面,建設單位應給予經濟補償。其補償標准比照《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以下簡稱《實施〈土地管理法〉辦法》)第十二條規定執行。其養殖苗種、構築物及配套設施,比照《實施〈土地管理法〉辦法》第十七條的規定給予補償。
國家建設徵用集體所有已用於養殖的水面,比照《實施〈土地管理法〉辦法》第十六條第一項徵用耕地的補償標准給予補償,其養殖苗種、構築物有配套設施,比照《實施〈土地管理法〉辦法》第十七條的規定給予補償。
用地單位辦理用地手續前,應徵得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第九條單位和個人利用合法使用水面養殖的水生動植物,貫徹誰養殖誰采捕的原則,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進行增養殖生產的,必須按照國家資源保護的規定進行采捕。
采捕大宗自然生長水生動植物,必須經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按規定的時間、區域和采捕規格進行采捕。第十條所有部門、單位和個人,都應遵守國家關於漁業水域環境保護的規定,禁止向漁業水域排放和傾倒含有害物質超標準的污水污物,清洗有毒器皿和浸泡有毒物質。因污染漁業水域環境造成漁業生產損失的單位和個人,應賠償經濟損失,承擔其他有關法律責任。第十一條水庫應保持魚類正常生長的最低水位。最低水位線按管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最低不得小於7%興利庫容時的水位線。在最低水位線以下必須用水時,須經最低水位線的確定機關批准;給漁業生產造成損失的,應給予經濟補償。
需要在其他漁業水域用水時,可參照前款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