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解決水資源不足華北
擴展閱讀
鑽石店工作怎麼做 2025-05-14 18:28:13

如何解決水資源不足華北

發布時間: 2022-08-12 00:30:43

『壹』 華北平原的水問題及解決方法

華北平原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約為440m3,為全國人均佔有量的1/6,為世界人均量的1/24,比國際公認的人均佔有量1700m3水警戒線約少1300m3,是世界最貧水的地區之一。

當然,由於過大的需水要求和地表水資源的相對貧乏,使華北平原地下水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局部地區及敏感含水層位地下水的大量開采已產生地面沉降、地下水水質惡化、地面塌陷等不良後果,區域地下水位的大幅度降低,造成含水層疏干、地下水開采成本增大等問題。因此,對地下水資源的保護已迫在眉睫。

近幾十年來,華北平原一直是靠超采地下水和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支持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僅河北省每年超采20億~40億m3。華北平原資源性缺水已經得到公認。水資源的危機迫在眉睫,不僅要考慮未來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宏觀經濟規劃的問題,而且已經威脅到我們人類生存的現實問題。

華北平原的水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區域水循環條件發生很大改變。河道上游連串的水利工程設施造成河道乾枯,地下水位持續下降造成包氣帶厚度的增大,使得降雨補給量和河道補給量顯著減少,連年超采沒有給地下水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形成了越超越采、越采越超、水位越降越深、環境日趨惡化的惡性循環的態勢。

(2)水資源時空分布與生產力布局不相適應。在缺水的地方建需水量很大的工業,在嚴重缺水的地方種植耗水量很大的水稻等等,嚴重違背了自然規律。

(3)水環境的迅速惡化加劇了水資源的緊張狀況。幾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們,走邊發展邊治理的道路在發展中國家是正確的。

從根本上解決華北平原水資源的短缺局面,除了南水北調外,華北平原存在著許多與可持續發展不協調或相悖的決策、規劃及利用的不合理現象。我們應該認識到在水資源利用和管理上需要改進的方面:①在區域范圍內針對當地地表水、地下水、污水、外來水等多種水源實行優化配置;②將規劃理論、決策方法和定量手段更科學化,新上項目要量水決策;③節約挖潛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尤其是農業灌溉用水,必須充分利用法律手段、行政干預手段、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而所有這一切都應基於對自己家底的清醒的認識,對華北平原地下水的潛力調查與評價可以說是決策正確與否的關鍵。

另外,在地下水供需分析中,也曾從地下水利用的具體部門提及地下水利用潛力。但是,該評價方法使地下水資源評價與利用相互脫節,地下水潛力概念不統一,不便於地下水的管理與開發利用。

『貳』 華北平原為什麼嚴重缺水有什麼治理措施

攤開中國地圖,中國西部的水資源分布呈現明顯的南北差別:北部為沙漠乾旱區,南部為高原冰川區。由於中國地勢西高東低,主要江河東流入海。這是中國北部易乾旱南部易洪澇的原因。

由於地殼均衡原理,高原地下水位的升降將引起平原含水層的脹縮和地殼的升降。這是高原湖泊萎縮引起平原地下水減少和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華北地區地下水位急劇下降與青藏高原、蒙古高原湖泊萎縮有關,與新疆湖泊萎縮原因相同。反之,東部城市大量抽取地下水,也是高原湖泊加速萎縮的一個原因。因為大陸降水是通過地上和地下兩種渠道流歸大海。冰期海平面下降100-200m使洋殼上升並連帶陸殼邊緣上升33-66m,由西向東的地表水流和地下水流受阻,這是冰期青藏高原湖泊面積擴大的原因;間冰期海平面上升使洋殼下降並連帶陸殼邊緣下降,東南向的地上和地下水流加速,這又是青藏高原湖泊萎縮、東南向水流量加大(即印度河、恆河、湄公河、長江、怒江、瀾滄江和雅魯藏布江水流量加大)和北向水流量減少(塔里木河水流量減少)的原因。有證據表明,全球變暖使青藏高原溫度上升幅度遠大於中國東部低海拔地區(2倍以上)。這可能是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洞漏能效應作用的結果——過量紫外線直射高原導致冰川融化,面積減少的冰川也減小了光的反射作用。氣候變暖使冰川融化,高原上的江河源頭水量應該增加。江河源頭在暖期水量減少的反常現象可能是人為活動的結果,如地下資源開發導致的地下水流失和地下水位下降(已有開礦造成地下水流失,村民因斷絕水源而將礦主告上法庭的報道,大量抽取地下水的危害不乏先例)。開源節流,堵塞人類浪費水資源的各種渠道是近期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途徑。例如,城市住宅將廁所和洗澡(手)間分開,飲用水和非飲用水分開,糞尿水由專門管道通往郊區,供施肥和灌溉,並實行兩類水價制度。這樣既可以減少污水數量,又可以解決有機肥和灌溉用水短缺的矛盾[1]。

新疆境內50年代5平方公里以上湖泊總面積為9700平方公里,至80年代初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總面積僅4628平方公里,縮減了一半多,相應地水量減少約50億立方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疆一些湖泊的乾涸,其中著明者為羅布泊,直到1950年其面積尚有3006平方公里,1964年完全乾涸。上述湖泊的乾涸有其氣候變乾的大背景,也有構造運動(青藏高原東南降西北升)和灌溉農業發展的人為因素。塔里木河下游斷流已使那裡的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是西北沙漠向東擴展並導致華北嚴重缺水的主要原因。1736-1911年中國水災高值中心大面積集中在華北;1912-1949年華北水災中心有所削弱;1950~1960重災區在華北平原和江淮流域中下游五省;1978-1993年重災區在長江流域和東北北部增加了2-5倍,華北減少了50%-80%(自然災害學報,2001,10(1):1-7)。華北水災中心的轉移與新疆湖泊萎縮在時間上一一對應。地表水長期滲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湖泊、沼澤、濕地的萎縮和乾涸使地下水失去水源,不能及時得到補充、流動和更新。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是因為其西部為沙漠所覆蓋,缺少大面積的地表水源,微弱的降水循環使降水量也遠小於東南部地區。地下排氣加快富水地區的降水循環,加劇乾旱地區的旱情[1-4]。

拓寬青藏高原北向流動江河的河道,將青藏高原豐富的水資源貯存在塔里木沙漠,是改善西北生態環境、擴大地表蓄水面積、形成良性降水循環、提高華北地下水位、防治沙漠東擴和沙塵暴災害的最優方案。青藏高原的水資源是中華民族的生命線。
要以當年修建青藏公路的勇氣和干勁,開山清障,將珍貴的生命之水引入塔里木河,儲存在塔里木沙漠,讓羅布泊湖重現生機。通過地下水渠道和黃河源頭水資源改善,北方缺水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http://www.gmw.cn/03pin/lunwen/show.asp?id=205

『叄』 我國華北地區水資源緊缺的原因和措施

原因
華北地處半濕潤地區,季風氣候降水集中,雨季短,徑流量小,且徑流小,人口多,工農業發達,用水多,且浪費現象嚴重,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不高,植被破壞,導致涵養水源的能力降低。
措施
發展耐旱良種,發展節水工農業,植樹造林,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跨流域調水,提高水價,興修水庫。

『肆』 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原因是什麼

①華北地區多為半濕潤半乾旱區,降水集中在7~8月,而冬春季持續乾旱,降水年際變化也較大。

②人口眾多且增長較快,工農業發展迅速,加劇了水資源的緊張狀況。

③水資源綜合利用率低,污染和浪費嚴重。

④生態環境惡化,乾旱頻率加大。

華北地區地理范圍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政治上包括整個內蒙古自治區。

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解決措施:

1、跨流域調水,以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灤入津、引黃濟青、南水北調等;

2、興修水庫,解決水資源季節變化大的問題。如規模宏大的長江三峽工程和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完成後,都將在防洪、灌溉及水資源調配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3、節約用水,防止水污染(改良灌溉技術,發展節水農業、提高工業用水的循環利用率等。

『伍』 如何解決華北平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解決華北平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的主要措施:
(1)調整農業結構,壓縮高耗水農作物的種植面積,發展旱作農業;
(2)調整工業結構,積極發展低耗水工業。改進技術設備降低單位產值耗水量,提高水資源重復利用率;
(3)農業方面改革灌溉設施,發展節水灌溉;
(4)在家庭生活中,採取措施鼓勵人們節約用水;
(5)城市興建雨水截留工程,提高雨水利用率;
(6)沿海地區發展海水淡化產業;
(7)建設跨流域調水工程,如南水北調工程;

『陸』 我國近年來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原因,以及解決地區水資源短缺的措施

1、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導致華北地區水資源緊張的主要原因。從降水季節分配來看,我國絕大多數地區降水集中在 5 月 ~ 10 月,而華北地區則高度集中在 7 月、8 月這兩個月的降水量佔全年降水總量的 80%, 而冬春季則出現持續乾旱。

2、人口增長過快,工農業發展迅速, 加劇了水資源緊張程度。從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始,我國就對海河、黃河流域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以及對華北平原鹽鹼地進行改造, 使本區農作物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灌溉面積不斷擴大,農業用水量成倍增長;

尤其是通過幾十年的建設, 京津唐工業區已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如首都的鋼鐵工業、燕山石化工業、天津的化學工業等一大批大型、特大型和耗水量大的工業企業的建立, 使淡水供應更加緊張。

3、水資源綜合利用率低,浪費和污染嚴重。華北地區水利工程,特別是農業灌溉工程不夠配套,防漏、 防滲設施也不完善,農業灌溉存在不同程度的滲水、漏 水現象,水資源有效利用率只有 50%左右,城市供水 損失率高達10 %以上(包括管道漏水)。

4、生態環境惡化, 乾旱頻率加大。由於長期受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 響,華北地區森林覆蓋率只有 3.5 %,其中黃土高原森林覆蓋率僅 1 %。 森林覆蓋率低不僅涵養水源的能力低、地表水土流失嚴重、地下水水量減少, 而且使空氣濕度降低,乾旱頻率加大。

措施:

1、加強對水資源的綜合管理, 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是目前解決華北地區水資源緊張的最有效途徑,而造成華北地區水資源浪費和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人們缺乏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因此,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一方面要加強對水資源管理的執法力度和宣傳力度,提高人們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使珍惜和保護水資源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 並且要採取措施,,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2、大力發展節水農業。農業不僅對水的依賴性很大,同時也是耗水量最大的生產部門。過去華北地 區為了提高糧食產量,盲目地擴大灌溉面積, 加上灌溉方式不當,灌溉設施老化,水資源有效利用率只有50%, 重復利用率更低,在 20%左右。

因此,在水資源緊缺的華北地區應大力發展節水農業,主要途徑包括 積極推廣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術,如實行管道輸水、噴灌、滴灌,這種方式要比大水漫灌節約用水 1/ 2 至 2/3。

3、加強水利工程和生態工程建設。「南水北調」工程就是計劃將長江流域的水,調到西北、
華北地區,這項工程一旦建成實施,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狀況就會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其次,修建水庫是解決降水季節變化大的主要措施。 華北地區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 月、8月,容易造成洪澇災害。

因此,在華北地區各河中上游應大力修建水庫,同時要通過改造或擴建,增加原有水利工程的蓄洪能力,使枯水期水資源在一
定程度上得到補充, 也使水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另外是加強生態工程建設,提高地表植被的覆蓋率。

(6)如何解決水資源不足華北擴展閱讀:

水資源在地區分布不均,進一步加劇了水緊張狀態;按流域劃分,我國水資源共可分為10 個主要流域,分別是松花江、遼河、海河、淮河、黃河、長江、東南諸河、珠江、西南諸河、西北諸河流域。

根據2004 至2008 年我國各流域水資源分布表,我國水資源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西南諸河、珠江流域、東南諸河和西北諸河流域,2008 年上述五大流域的水資源總量之和占我國水資源總量的88%,其中長江流域水資源總量最大,占我國水資源總量的34.48%。

從國土面積與水資源比例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國土面積只佔全國的36.5%,其水資源量佔全國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的國土面積佔全國的63.5%,其水資源量僅佔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9%。從人口與水資源比例看,全國82%的人口僅占據47%的水資源。

全國共有16 個省(區、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含過境水)低於國際標准所劃定的重度缺水線,有6 個省、區已處於極度缺水狀態。

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三分之二供水不足,其中六分之一嚴重缺水。如果不對現有水資源進行合理管理,隨著中國人口在本世紀中葉達到16億的上限,中國人均水資源量將跌至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線,水資源短缺形勢將更為嚴峻。

『柒』 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但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是

解決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南水北調 但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是---強化節水意識,在節水、治污的前提下調水

『捌』 我國華北地區水資源嚴重不足,都有什麼合理的解決缺水的措施

問題太大,回答只能片面。
1、飲用水、灌溉水、工業用水,南水北調解決了一大部分就。
2、飲用水要提倡節約用水。灌溉水最好別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噴灌、滴灌都值得提倡。工業用水得多說兩句,首先要污水排放達標,自然水體才能更好的稀釋、自凈;其次多建中水廠,一些污水或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後成中水,再以價格低於自來水的價格讓企業回用,讓水的利用率提高。
3、一些個別的輕污染的污水(如城鎮居民污水)略做處理,是可以作為灌溉或城市綠化用水的
4、針對瓶裝飲用水,強烈建議,小瓶化。250-300毫升左右,一次喝完,避免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