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力資源管理三個核心任務的依據是什麼
1。人力資源核心就是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目的是實現人才價值的持續最大化、實現公司價值的持續最大化!
具體運營的方向為體現在對硬體與軟體環境的建設上,工作的方式主要以約束、激勵、肯定、目標為指導思想。具體工作上需要細致、用心、愛心、原則加以潤滑。軟體環境可以稱之為「公司文化」、價值觀等。開發包括招聘、培訓和發展;管理包括人力資源的縮減或擴大、日常維護、應對市場和社會的變化、統籌平衡(稱為PRODUCTIVITY管理),以及企業文化、團隊合作、溝通等方面的「游戲規則」等。硬環境利用包括薪酬、績效、人事政策等管理公共政策。
如果要成為傑出的人力資源管理者除了有打虎的架勢以外,更加重要的還要有對人性、對品性、對自己價值觀、對人世有深刻覺悟,需要特殊才幹!
2。集權與分權;集權是指決策指揮權在組織層級系統中較高層次上的集中,也就是說下級部門和機構只能依據上級的決定、命令和指示辦事,一切行動必須服從上級指揮。組織管理的實踐告訴我們,組織目標的一致性必然要求組織行動的統一性。所以,組織實行一定程度的集權是十分必要的。
分權是指決策指揮權在組織層級系統中較低管理層次上的分散。組織高層將其一部分決策指揮權分配給下級組織機構和部門的負責人,使他們充分行使這些權利,支配組織的某些資源,並在其工作職責范圍內自主地解決某些問題。一個組織內部要實行專業化分工,就必須分權。否則,組織便無法運轉。
集權和分權是兩個相對的概念。絕對的集權意味著組織中的全部權力集中在一個主管手中,組織活動的所有決策均由該主管做出,主管直接面對所有的命令執行者,中間沒有任何管理人員,也沒有任何中層管理機構。這在現代社會經濟組織中幾乎是不可能的,也是做不到的。而絕對的分權則意味著將全部權力分散下方到各個管理部門中去,甚至分散至各個執行操作層,這是,主管的職位就是多餘的,統一的組織也不復存在。
因此,將集權和分權有效地結合起來是組織存在的基本條件,也是組織既保持目標統一性又具有柔性靈活性的基本要求。
2. 管理的核心是什麼領導的核心又是什麼
領導者和管理者的本質區別在於:領導者注重讓他的部下跟隨他,而管理者則是通過設定規則要求員工遵守,前者的核心在於做正確的事,而後者的核心是正確地做事。要論述清楚,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分別去考慮,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比如,一個組織在不同時期的領導和管理的核心不一樣,不同類型的組織的領導和管理的核心會有差異,文化內涵不一樣的組織的領導和管理的核心也不盡相同,
簡單把管理認為是管理別人,而不對自身進行管理的人,根本就不配做管理者,根本就沒有資格管理別人!小公司人少,而且需要優先考慮生存,大多情況是老闆覺得沒有必要考慮管理問題,而現實也是老闆也能搞定日常管理。所以,經常聽到的聲音是"小公司不需要管理"。這是個大大的誤會,管理是企業為達到目標而進行的資源組織的過程,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機制設計而不是手段。所以,管理並不意味著復雜和繁瑣。
3. 管理的核心是什麼
管理的核心是決策。
1、科學決策是現代管理的核心,決策貫穿整個管理活動,決策是決定管理工作成敗的關鍵。決策是任何有目的的活動發生之前必不可少的一步。不同層次的決策有大小不同的影響。
2、管理就管理主體的管理方式可分為決策管理和實施管理,二者互相滲透,決策是管理的核心。決策是組織或個人為了實現某個目的而對未來一定時期內有關活動的方向、內容及方式的選擇或者調整過程。
3、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A.Simon)對管理的定義是:「管理就是制定決策」(《管理決策新科學》)。
(3)加強中葯資源管理的核心是什麼擴展閱讀:
1、管理是指為保證一個單位全部業務活動而實施的一系列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和決策的活動,對應的英文是Manage或Run。
2、由於決策問題的性質不同,群體決策與個人決策的差異及決策人個人的風格不同,其決策的時間和決策的方法也不相同。決策理論可分為傳統的和現代的兩種。
3、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決策是人們思維過程和意志行動過程相互
結合的產物。沒有這兩種心理過程的參加,無論何人也是作不出決策的。
4、管理的任務是設計和維持一種環境,使在這一環境中工作的人們能夠用盡可能少的支出實現既定的目標,或者以現有的資源實現最大的目標。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_管理搜狗網路_決策
4. 中葯資源保護法規有哪些
葯資源保護管理措施
1)更新觀念,加強保護中葯資源的宣傳
目前,「葯用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錯誤觀念仍然困擾著許多人,極大地影響著葯材生產和中葯資源的保護管理工作。因此,要利用各種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工作, 宣傳保護中葯資源、維護生態平衡的積極作用,以及破壞資源的嚴重後果,強調保護野 生葯用動、植物資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加強中葯資源保護管理的法制建設
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中葯資源保護管理法規,健全執行中葯資源保護任務的組織機構,培養一支較高水平的中葯資源保護和研究的科技隊伍,是搞好中葯資源保護管理工 作的可靠保證,目前,中國中葯資源的第一部法規《條例》已經頒布,中葯資源保護與管理有了法律依據。各地應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領導,逐步完善野生葯材資源保護的地方法規和實施細則,並付諸實施,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保障中葯資源保護工作的正常開展。
建立健全執行中葯資源保護法規的組織機構,承擔協調、監督、管理職責,並在中葯經營系統中設立相應的執行監督機構,與其它部門的資源保護機構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資源保護工作。
充實中葯資源保護機構的工作人員和研究人員,加強技術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技術水平,在保護、管理以及科研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國家要有專項資金,保障中葯資源保護管理工作正常進行。
3)建立中葯資源保護、試驗研究基地
應在中國有代表性地區建立國家級大型葯用植物(動物)種質基因庫和野轉家種、引種栽培研究試驗基地,以及相應的中葯資源綜合保護區。收集、保存並運用現代技術研究葯用種質基因,同國內外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和多學科交流,促進中葯資源保護工作的發展。例如,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資源種類豐富,高原特有種和民族葯種類較多,應開展種類收集和研究;新疆等荒漠區以收集保存沙生葯用動、植物種為主,並開展沙生動、植物的葯用研究,推廣沙生葯用植物的栽培技術,逐步綠化荒漠,擴大葯源;東北地區以收集中國寒冷動、植物種質為主,並加以引種馴化。低山、丘陵、盆地和平原區為中國葯材集中產區和人工栽培適宜的地區,在廣泛收集野生葯材種質的同時,應特別注重收集人工栽培變異種和人工栽培品系的種質基因。野轉家種家養試驗,應注重研究合理的采獵手段和優質、高產技術,並及時推廣。
4)中葯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協調發展
中葯資源保護的目的在於合理開發利用,只有在實際工作中,把中葯資源保護與中葯材生產開發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達到目的。目前,各自然保護區,動、植物園、樹木園等與資源利用部門的協作關系並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盡管國家一再強調合理利用資源,但是,資源開發與資源保護仍然長期脫節,使得保護與利用的矛盾不斷加劇,受破壞的資源種類仍在不斷增多,影響了資源的合理利用,所以,各類型保護區、種質基因庫、引種馴化基地和中葯材生產收購部門應進一步配套協作,加強資源的補給,平衡資源的產出與投入;要研究野轉家種的技術和恢復資源的方法;收集野生種質和人工培育的優質品種,並妥善保存,為科研提供材料,為生產提供優質種源。
5)確定中葯資源物種瀕危程度的標准
目前,對於葯用植(動)物的瀕危程度的標准還處在定性評價階段。1992年第17卷第2期。(中國中葯雜志)刊登了「葯用植物稀有瀕危程度評價標準的討論」一文,從葯用價值、分類學意義、分布及生態環境要求、野生資源量、野生資源減少速率、栽培狀況、保護現狀、綜合性開發現狀等8個方面對葯用植物進行了較全面詳細地評價,評出葯用植物的瀕危種,漸危種、受威脅漸稀種類。在此基礎上根據中葯資源的狀況和人為的影響,對中國珍稀瀕危葯用植(動)物加以調查和評價,編制《中國珍稀瀕危葯用植(動)物名錄》,作為保護葯用物種的依據。
6)監測中葯資源的動態變化
中葯資源的動態變化監測就是對中葯資源的種類、數量(產量、蘊藏量)、生態環境的變化和群落的演替規律,以及其它影響中葯資源變化的諸多因子(如市場需求、價格因素)情況等作定期或長期觀察和切合實際的綜合統計與分析。及時預報中葯資源的消長變化與市場、價格等因子的關系,為決策部門提供參考,中葯資源動態變化監測是中葯資源保護與管理工作得以長期正常維持和正確發揮作用的重要一環。監測的主要任務包括:監測的物種、區域情況報告。監測的物種主要是市場需求大、資源相對不足的葯用物種;資源稀少且易受威脅的葯用物種和國家保護的野生葯材物種;監測的重點區域為中葯資源開發破壞區和保護區,其它區域為一般觀測區;監測情況報告,主要包括葯用動、植物、分布范圍、生境、繁殖方式、種群結構、資源消長、市場需求、價格變化和保護狀況等,監測的主要方法,可根據監測品種的不同情況研究確定,實行定點監測和全面了解相結合,對於重點品種每年至少有1一2次野外實地考察,並做出詳細記錄,逐級整理報告。
中葯資源監測可以由中葯資源保護管理機構具體承擔。各地中葯資源保護(監測)分支機構和監測網點,除完成每年監測任務外,還要承擔國家統一組織的保護物種定期調查,組織專門調查隊伍,深入實地詳細摸清瀕危保護物種的資源情況,為調整和編制中 葯資源保護名錄提供依據。
5. 求「中葯管理制度」
一、堅持依法行政,認真實施GAP認證 1、GAP認證的法律基礎 2004年6月29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12號),對法律法規以外的規范性文件規定的,但確需保留且符合《行政許可法》第十二條規定事項的行政審批事項,依據《行政許可法》第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予以保留並設定為行政許可,共500項。此次公布保留並設定為行政許可的項目涉及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的許可項目12項,中葯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認證為其中之一。實施GAP認證是國家賦予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職責,必須認真履行、依法行政。 我國現行《葯品管理法》對於中葯材的生產、經營和使用也有相應規定。其中第三條規定:「國家保護野生葯材資源,鼓勵培育中葯材。」第十九條規定:「葯品經營企業銷售中葯材,必須標明產地。」《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四十條規定「國家鼓勵培育中葯材。對集中規模化栽培養殖、質量可以控制並符合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條件的中葯材品種,實行批准文號管理。」對集中規模化栽培養殖的中葯材基地進行能力認證,保證有固定產地、生產單位和批號的質量合格的中葯材進入市場,是中葯材、中葯飲片實施批准文號管理的前提條件之一。因此說,實施中葯材GAP管理,促進中葯材、中葯飲片乃至整中葯事業的健康發展,有堅實的法制基礎。 2、充分理解、認識GAP的內涵 應認真學習、統一認識,並向社會各界廣泛宣傳GAP的意義、目的和范疇。尤其是以下幾個要素:一是,認證是有范圍的。只是對中葯材生產企業的認證,對集中規模化栽培養殖、質量可以控制部分中葯材品種的認證。二是,認證是非強制性的,採取自願原則。只是對申請GAP認證的企業,種植或養殖某些特定中葯材能力進行認證,對生產的產品發放批准文號。三是,目前GAP認證是長期的,不會馬上關門。現階段甚至相當長的時期內,其他沒有申請認證的單位或個人依然可以種植、銷售中葯材。 3、中葯材GAP認證的目的和意義 《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條規定:「葯品,…包括中葯材、中葯飲片、中成葯…等。」中葯材屬於葯品的范疇,是生產飲片、中成葯的原料。質量好的中葯材,既是中葯飲片、中成葯內在質量的根本保證,也是實現中葯的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的根本保證。 然而,長期以來,中葯材生產仍以分散、粗放的小農經濟模式為主,無法保證葯材質量的穩定。由於某些葯材品種的供不應求,盲目引種或擴大中葯材栽培,或是種植品種未能准確鑒定、優選,種源混雜,良莠不齊,致使質量下降:或是一味追求高產量,濫施化肥、農葯,致使品種變異,品質下降以及重金屬殘留、農葯殘留、微生物超標等問題也相當嚴重。諸如此類問題造成中葯材、中葯飲片市場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大量偽劣葯材或飲片在「利益驅動」下在市場上流通,並且。常常因無確切產地、生產單位、批號、年限等背景,致使無法追蹤源頭,也就無法按《葯品管理法》實施監管,無法保證中葯飲片、中成葯的質量和人民用葯的安全與有效。. 造成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沒有依法確立中葯材作為葯品所需的必要的市場准入制度,在中葯材、中葯飲片的生產、營銷、使用過程沒有完善的、科學的、法定的現代葯品質量評價體系和有效的監管辦法。 因此,中葯材GAP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依法行政,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 然而,面臨歷史遺留的復雜問題,我們的困難很大,也沒有經驗可以借鑒;沒有退路。必須嚴格依照《葯品管理法》及有關法規設定的許可權和程序開展GAP管理工作。必須依法制定必要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認真履行各個環節的權力和責任。只有依法行政、科學執法,才能保證GAP的穩步推進。 二、樹立科學發展觀,實事求是推進GAP認證 1、發展中葯材種植、養殖與保護瀕危中葯材資源相結合,保證中葯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葯品管理法》第三條規定:「國家保護野生葯材資源,鼓勵培育中葯材。」據報道,我國常用中葯材約有1200種,其中野生品約800種,產量約佔中葯材總量的30%;栽培品約400種,產量約佔70%。野生和栽培中葯材都是自然資源的組成部分,都是中葯原料的重要來源。野生資源是中葯材品種優選、復壯的天然基因庫,栽培資源是中葯原料的重要保障。二者相輔相成,必不可少。然而,隨著環境質量下降和資源盲目開發,使野生資源失去了自然棲息地或消耗速度過快,一些常用珍貴葯材的物種已經滅絕或資源枯竭,瀕危物種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快。隨著人口增長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各種資源供給和社會需求的矛盾還將會進一步加劇。 因此,應加快中葯資源保護、管理和可持續利用的立法進程,尤其是完善中葯野生瀕危物種的管理法規或條例,限制野生資源的開發利用。與此同時,鼓勵發展來源於瀕危物種中葯材的引種、馴化以及規模化生產,促進GAP的發展。只有在開發利用的同時更加註重保護和持續利用資源,才能保障中醫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保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建立葯材種質資源收集、保存、鑒定等技術規范,保證中葯材GAP的戰略目標的實現 中葯材栽培比農作物的栽培歷史要短得多,除少數幾種葯材有幾百年上千年的引種栽培歷史外,絕大部分只有幾十年的引種栽培史,利用時間不長,因此保留著許多野生性狀,致使栽培品種種質混雜,分化、退化,造成中葯材質量不穩定。此外,因為種植的大部分中葯材品種,未進行過農業上的品種注冊和鑒定,為了防止因中葯材GAP生產導致種質的一致性,應借鑒一些農作物種子種質管理的一些規范,形成一套從中葯材的種質保存(保藏技術)、鑒定、調用,到種子使用等等的一系列程序和實驗操作規程的標准化。 同時研究、制定《葯材種植區劃指南》、《中葯材栽培技術指南》、《農葯合理使用技術指南》、《綠色葯材標准》等國家或行業標准或規范。要深刻認識到GAP管理工作對引導與促進中葯產業乃至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3、尊重葯材生長規律,依法保護和扶持道地葯材的發展 道地葯材就是指一定的葯用生物品種在特定環境和氣候等諸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產地適宜、品種優良、產量高、炮製考究、療效突出、帶有地域性特點的葯材。它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古代葯物標准化的概念,它以固定產地生產、加工或銷售來控制葯材質量,是古代對葯用植物資源療效的認知和評價。因此在GAP管理過程中,要尊重道地葯材生長規律,切忌盲目引種、盲目追求集約化和規模化,而影響葯材的質量。依法保護道地葯材,使道地葯材的科學管理真正落到實處。 4、GAP葯材的上市應通過必要的葯品管理程序 由於中葯材屬於葯品范疇。GAP葯材又是葯品生產企業的產品,理應納入葯品管理范圍。因此,除企業本身通過GAP認證以外,還應按相關技術要求制定產品的企業標准並進行必要的技術審核等。另外,技術標準是發達國家、名優企業廣泛用來設置技術壁壘的具體體現。由於規范化生產的GAP產品質量優良、穩定,應有也可以有高於葯典標準的企業標准,才能具有強勁的市場競爭力,持久的生命力。 5、完善或調整相關的管理辦法,保證中葯材GAP有序發展 《葯品管理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城鄉集市貿易市場可以出售中葯材,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一百零二條規定:「葯品,…包括中葯材、中葯飲片、中成葯…等。」只是上述條款太籠統,甚至有時還容易產生歧義。比如,農貿市場怎麼能出售葯品?GAP認證的品種范圍?17個中葯材專業市場存在的意義?GAP產品是否必須實施批准文號管理?因此,根據中葯的特點和結合目前中葯市場所存在的問題,制訂出一套完整的、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和辦法,是一個首要問題。 三、堅持與時俱進、提倡創新,積極、穩妥地推進中葯材GAP 促進中葯產業發展是中葯材GAP管理工作的出發點,規模化和規范化是核心,最終目的是滿足市場需求。制定政策不能超越中葯材現階段的實際情況,更不能讓中葯材長期落後於時代,落後於其他葯品的監管水平和發展狀況。應鼓勵企業進行單品種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單品種的深加工、系列化生產;多品種齊頭並進,創名牌商品、明星企業。促進中葯農業、中葯產業的發展,提升中葯的國際聲譽。 堅持分步實施,使GAP管理工作不斷鞏固和穩定發展。GAP管理是一件全新的工作,在其發展成熟過程影響因素很多,不確定因素也會不斷增加。無論如何,應著眼大局和著眼長遠,辨證地認識和處理各種新矛盾新問題。要提前對中葯材的生產採取分類指導,確保中葯材GAP管理工作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開。 四、堅持監、幫、促相結合,推進中葯材GAP的健康發展 1、鼓勵中成葯生產企業通過自己建立GAP基地,形成單品種產業,股份合作,GAP產品訂單業務等形式,逐步建立中葯材GAP的經營體系,從而推動GAP產業化進程。上葯集團具有比較完善的中葯產業鏈,上海華宇葯業有限公司中葯材GAP作為這一產業鏈的「第一車間」,為其提供了優質原料的保障,進一步提升了上海中葯品牌的內涵;同時也促進中葯材GAP產業的快速發展。 2、引導企業處理好中葯規模化、規范化與產業化的關系。中葯材GAP基地是中葯產業化發展的源頭和基礎,十分重要。中葯材GAP基地建設中短期內、小范圍實現了規模化和規范化有機結合,但是在中葯材GAP整體產業化上還遠遠不夠。政府應加強宣傳,引導企業科學、合理、正確地選擇種植基地,因地制宜找准特色品種,並結合市場需求量理性確定基地建設規模。不能盲目引種或擴大。鼓勵基地建設採取「中成葯生產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進行,這樣把種植、加工、生產三者的利益捆綁起來,既保證了中葯材的質量,銷路上有保障,葯農承擔的風險又小。 3、加大政策引導,規范市場運作行為。由於巨大的前期投入,目前的中葯材GAP基地的產品成本相對較高,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GAP產品優質不能優價,無法體現其應有的市場價值,如長期以往,必將挫傷廣大生產企業和種植戶的積極性。因此,在推動中葯材GAP產業化的進程中,政府應對市場加大政策引導,鼓勵或強制使用GAP產品,進一步規范市場運作,為中葯材GAP的推進實施和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好的市場環境。 監督管理部門在做好監管的同時,積極主動為企業牽線搭橋,搞好監、幫、促相結合。引導企業在提高中葯材的質量上下功夫,確保地道的、高質量的中葯上市,才能為生產廠家和葯農創造經濟效益,才能保障人民用葯安全有效,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6. 國家對中葯行業的政策2022
統籌考慮醫療、科研、產業、教育、文化、國際合作等中醫葯發展重點領域,共提出十個方面重點任務,一是建設優質高效中醫葯服務體系。提出做強龍頭中醫醫院、做優骨幹中醫醫院、做實基層中醫葯服務網路、健全其他醫療機構中醫葯科室4個方面具體措施。二是提升中醫葯健康服務能力。提出彰顯中醫葯在健康服務中的特色優勢、提升中醫葯參與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發展少數民族醫葯、提高中西醫結合水平、優化中醫醫療服務模式5個方面的具體措施。三是建設高素質中醫葯人才隊伍。提出深化中醫葯院校教育改革、強化中醫葯特色人才隊伍建設、完善西醫學習中醫制度3個方面的具體措施。四是建設高水平中醫葯傳承保護與科技創新體系。提出加強中醫葯傳承保護、加強重點領域攻關、建設高層次科技平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4個方面的具體措施。五是推動中葯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加強中葯資源保護與利用、加強道地葯材生產管理、提升中葯產業發展水平、加強中葯安全監管4個方面的具體措施。六是發展中醫葯健康服務業。提出促進和規范中醫葯養生保健服務發展、發展中醫葯老年健康服務、拓展中醫葯健康旅遊市場、豐富中醫葯健康產品供給4個方面的具體措施。七是推動中醫葯文化繁榮發展。提出加強中醫葯文化研究和傳播、發展中醫葯博物館事業、做大中醫葯文化產業3個方面的具體措施。八是加快中醫葯開放發展。提出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深化中醫葯交流合作、擴大中醫葯國際貿易3個方面的具體措施。九是深化中醫葯領域改革。提出建立符合中醫葯特點的評價體系、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完善中醫葯價格和醫保政策、改革完善中葯注冊管理、推進中醫葯領域綜合改革5個方面的具體措施。十是強化中醫葯發展支撐保障。提出提升中醫葯信息化水平、建立國家中醫葯綜合統計制度、加強中醫葯法治建設、深化中醫葯軍民融合發展4個方面的具體措施。 一、中葯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中葯產業規模較大,但龍頭企業較少 2、中葯出口增長減緩,但進口數量增長迅速 3、中葯種植規模增大,但缺乏源頭監管 4、中葯價格波動加劇,企業采購成本增加 5、中葯產品業態較多,但同質化現象嚴重 6、中葯產業自動化程度低,生產設備陳舊 二、加快中葯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1、建設規范化葯材種植基地,構建中葯全過程追溯體系 2、開展中葯葯效物質研究,建立符合中葯特點GMP體系 3、制定中葯材產地加工規范,擴大產地加工品種目錄 4、推動中葯第三方質量檢測,實現中葯生產自動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健康促進法》 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葯事業,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發揮中醫葯在醫療衛生與健康事業中的獨特作用及國家加強中葯的保護與發展,充分體現中葯的特色和優勢,發揮其在預防、保健、醫療、康復中的作用。
7. 管理的核心是什麼
管理的核心
1.管理者要在適當的時候出現在適當的位置:
員工迷茫時---領導在前面帶路;
員工困難時---領導在旁邊指導;
員工業績時---領導在後面鼓勵。
2.管理者要清楚下屬的想法:
員工需要指點,不需要指指點點;
員工希望你走到心裡,但不希望在他心裡走來走去;
任何人喜歡指教,但不喜歡指指教教;
管理者要少說,多問,多聽。
拓展資料
管理是人類各種組織活動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種活動。近百年來,人們把研究管理活動所形成的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統稱為管理學。作為一種知識體系,管理學是管理思想、管理原理、管理技能和方法的綜合。隨著管理實踐的發展,管理學不斷充實其內容,成為指導人們開展各種管理活動,有效達到管理目的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