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保護海洋
1、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
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可以保留自然資源的豐富性和海洋天然的本底,保護海洋原始的面貌和狀態,保護物種原有特性不至喪失;能保護、恢復、發展、引種、繁殖生物資源,能保存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能消除和減少人為的不利影響。
2、污水排放治理
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排放,會帶給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質,導致海水富營養化。要想改善海洋環境,必須重視排放問題。
3、禁止對海洋的過度開發
填海造陸、能源開采等過度開發會破壞生物的棲息地,使生物面臨滅絕的威脅,濫捕濫殺也會造成物種數量急劇減少。
4、發展海洋科學與技術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海洋環境污染治理的科學研究,為保護海洋生物提供技術支持。
5、減少噪音污染
據環球網報道,在過去的100年裡,海洋噪音越來越嚴重,螺旋槳、聲納等在海洋中產生了各種噪音,這些噪音已干擾到海洋生物的正常活動。因此,要「靜」化海洋,降低對海洋生物的有害影響。
⑵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海洋
首先從自身做起,盡量不使用含磷的洗衣粉、洗滌劑(否則會造成赤潮),其次做一個宣傳者,讓別人也保護海洋,最後就是少吃珍貴的海鮮,海之所以一個令人嚮往而神秘的倉庫就是因為海里各種生物的活動。
保護大海,人人有責,從自身做起!
⑶ 人們怎麼進行海洋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要保護海洋資源:
1. 樹立並宣傳「永續利用」的觀念。
2. 在不破壞自然資源及環境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對海洋各項資源做完整的調查及監測。
3. 政府立法保護並設立專職機構嚴加管理。
4. 建立監測、控管、預警及危機處理機制及系統。
5. 嚴格管制研究、調查及學術單位做無效采樣及調查。
6. 積極溝通協調周邊地區及國家並建立海洋資源共同保育或有限開發合作模式,避免開發過當。
7. 針對因為保護海洋資源過度開發而失業的漁民及相關從業人員進行專長培訓及再就業或轉業輔導,以避免濫捕、濫采。
8. 針對因保護海洋資源過度開發而沒落的漁村或居民居住點進行遷村並為他們創造就業機會或培養生存技能。
海洋資源的利用:
1. 海洋生物資源:
a. 食用。
b. 葯用:本身是葯,或者可由生物體提煉出葯物。
c. 科研用途。
d. 娛樂用途:飼養、觀賞。
e. 農用:餌料。
f. 生物能。
2. 海洋物理(能源)資源:
a. 發電:波浪發電、潮汐發電、溫(鹽)差發電、......等。
b. 冷卻、降溫。
3. 海洋化學資源:
a. 海水淡化。
b. 海水中直接提取痕量元素:金、鈾、氘、溴、碘、鎂、鉀......等。
c. 海水中直接提取化合物:食鹽、芒硝、石膏、重水、鹵水......等。
4. 海洋地質(礦物)資源:
a. 錳核。
b. 石油、天然氣。
c. 礦砂、底砂。
5. 海洋觀光資源:休閑娛樂。
6. 海水直接利用:
a. 利用冰山提取淡水。
b. 海水冷卻核電廠發電機組及其他機械。
c. 海水脫硫。
d. 沖洗。
e. 稀釋。
**對於任何自然資源,不利用就是最好的利用!
⑷ 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海里的動物呢
一是保護好海洋生態。如不向海洋排放廢水,不向海洋傾倒垃圾和拋棄廢棄物,保護好沿海灘塗、島嶼和珊瑚礁。在海洋資源開發中盡可能不對海洋生態造成破壞。
二是盡可能少捕撈海洋生物。在對各種海洋生物進行調查和了解的前提下,制訂捕撈計劃,明確捕撈限量,嚴格禁止超量捕撈和非法捕撈。
《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九條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劃分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種,並在其他條文中規定了不同的管理措施,但它們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已於1988年12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由林業部、農業部發布施行。名錄中列入陸生野生動物330多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丹頂鶴等共90多種;國家二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小熊貓、穿山甲、黑熊、天鵝、鸚鵡等共230多種。
⑸ 如何保護海洋生物
1、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
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可以保留自然資源的豐富性和海洋天然的本底,保護海洋原始的面貌和狀態,保護物種原有特性不至喪失。
2、污水排放治理
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排放,會帶給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質,導致海水富營養化。要想改善海洋環境,必須重視排放問題。
3、禁止對海洋的過度開發
填海造陸、能源開采等過度開發會破壞生物的棲息地,使生物面臨滅絕的威脅,濫捕濫殺也會造成物種數量急劇減少。
4、發展海洋科學與技術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海洋環境污染治理的科學研究,為保護海洋生物提供技術支持。
5、減少噪音污染
據環球網報道,在過去的100年裡,海洋噪音越來越嚴重,螺旋槳、聲納等在海洋中產生了各種噪音,這些噪音已干擾到海洋生物的正常活動。因此,要「靜」化海洋,降低對海洋生物的有害影響。
6、保護地球整體生態環境
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過量排放溶於海水後會形成碳酸,使海水的pH值(酸鹼度)下降,出現海洋酸化的現象。海洋酸化會影響珊瑚、貝類等鈣化生物的正常生長,「腐蝕」它們的碳酸鈣外殼,甚至對它們造成致命的影響,進而破壞整個食物鏈,給海洋生物的生存帶來極大挑戰。
7、加強立法和海洋保護教育
制定並完善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調查和保護管理方面的技術標准和法律法規,保證海洋治理有理有法可依。同時,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提高公眾對海洋資源保護的意識。
⑹ 如何保護海洋生物資源
1.在保證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礎上,強化開發深度和廣度,提高開發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海洋開發和海洋服務領域的技術水平,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爭取海洋經濟增加值的最大化。綜合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不斷發現新資源,利用新技術,形成和發展海洋新產業,推動海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對海洋可再生資源而言,要改善對資源的利用效率,既要盡可能多地對其進行利用,又要保持生態系統有較強的恢復能力和維持其可持續再生產能力;對海洋不可再生資源要有計劃地適度開發,不要影響後代人的利益。
3.優化配置海洋資源,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4.海陸一體化開發。海洋資源的開發可以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因此要實行海陸一體化的戰略,統籌制定沿海陸地區域和海洋區域的國土開發規劃,逐步形成臨海經濟帶和海洋經濟區,推動沿海地區的進一步繁榮和發展。
5.開發與保護協調一致。制定海洋開發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規劃,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加強海洋環境監測、監視和執法管理;重點加強陸源污染物管理,實行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防止破壞海洋環境。
6.保護人類平等享有海洋資源的權益。海洋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對於這一共同財產的開發要實行有償使用。通過資產化管理的方式,對海洋資源的使用收取適當的資源稅,並通過轉移支付實現全社會的平等享有權利。
7.完善海洋綜合管理體系,制定引導性的、統一的海洋開發政策,建立、健全有利於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法律法規,逐步完善各種海洋開發活動的管理協調工作,實現對海洋資源的法制化、資產化管理。
總之,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目的在於建設良性循環的海洋生態系統,形成科學合理的海洋開發體系,促進海洋經濟持續發展。
⑺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海洋呢
1、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
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可以保留自然資源的豐富性和海洋天然的本底,保護海洋原始的面貌和狀態,保護物種原有特性不至喪失;能保護、恢復、發展、引種、繁殖生物資源,能保存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能消除和減少人為的不利影響。
2、污水排放治理
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排放,會帶給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質,導致海水富營養化。要想改善海洋環境,必須重視排放問題。
3、禁止對海洋的過度開發
填海造陸、能源開采等過度開發會破壞生物的棲息地,使生物面臨滅絕的威脅,濫捕濫殺也會造成物種數量急劇減少。
4、發展海洋科學與技術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海洋環境污染治理的科學研究,為保護海洋生物提供技術支持。
5、減少噪音污染
據環球網報道,在過去的100年裡,海洋噪音越來越嚴重,螺旋槳、聲納等在海洋中產生了各種噪音,這些噪音已干擾到海洋生物的正常活動。因此,要「靜」化海洋,降低對海洋生物的有害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