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建自然資源豐富嗎
第一,壽山石。福州的壽山石很出名,製作的都很精美,外地人來福州必去的景點就是三坊七巷了,我經常去那裡,因為離家近。時常看見地段很好的那家店裡的壽山石,很是震撼,雕藝使根據紋理把石頭刻成合適的形狀,極好看。看起來就質地很好,而且據我所知,盛產壽山石的地方不多,且當屬福州的最有名。福建省是丘陵地帶,山丘多,石料也多,什麼花崗石之類的品種豐富,極具有觀賞的價值,是我們的驕傲。
第二,森林資源。離開了福州上大學,發現福州的空氣質量真的很好,究其根本,在於福州的森林植被等覆蓋率很大,作為市樹分榕樹,枝繁葉茂,幾乎隨處可見。參觀過森林公園,裡面有引進的或者本地的各種好大參差的樹木,各種樟樹楊樹 桃花櫻花,充滿了古樸的氣息,令人沉下心來欣賞美景,呼吸新鮮空氣,很有益處。
第三,水產資源,我們雖然沒有直接沿海,但是交通便捷,海鮮眾多,蝦蟹魚魷魚等可以說是一年四季都不停的了,我們愛吃海鮮這是毋庸置疑的,被廣泛周知。
第四,茶葉。土壤的酸性適合茶葉的生長,福州有茶葉一條街,很文雅,茶園茶花也很是常見。鐵觀音,黑茶等等,在經過那條街的時候,總能看見店家挑挑揀揀,用精美的茶具泡茶,很雅緻。
第五,福州的礦物質資源也豐富,有好幾種元素,動物資源也不稀缺。可以說,福州的自然資源很是豐富的了。
㈡ 誰知道福建省自然地理環境啊
地理位置:福建地處祖國東南部、東海之濱,陸域介於北緯23度30分至28度22分,東經115度50分至120度40分之間,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望,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橫貫武夷山脈與江西省交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福建是中國著名僑鄉,旅居世界各地的閩籍華人華僑1088萬人。福建與台灣淵源流長,關系密切,台灣同胞中80%祖籍福建。福建居於中國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沖,是中國距東南亞、西亞、東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氣候狀況:福建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2004年平均氣溫15.3-21.9度,平均降雨量930-1843毫米,是全國雨量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福建地質構造復雜,礦產資源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118種(含亞礦種),其中能源礦產有無煙煤、地熱等2種,金屬礦產31種,非金屬礦產82種,水氣礦產1種.金、銀、鉛、鋅、錳、高嶺士、水泥石灰岩、花崗石材、明礬石、葉臘石、 硫等礦產儲量也較大。石英砂儲量、質量冠於全國。 生物資源 福建是全國重點林區之一,全省森林面積1億多畝,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樹木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62.96%,居全國首位。海洋資源十分豐富,有內陸養殖面積和可作業海洋漁場面積分別約1000平方公里和12.5萬平方公里。有魚類750多種,佔全國海洋魚類種數的一半。尤其是水產品資源種類繁多,現有品種佔世界50%以上,水產品總量居全國第三位,人均佔有量居全國第一位。 旅遊資源 全省人文薈萃,擁有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擁有一大批影響日益擴大的旅遊品牌,包括山與水完美結合、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武夷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素有海上花園、音樂島美譽的鼓浪嶼,情系海峽西岸、凝聚世界華人的湄州媽祖朝聖文化,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民俗風情獨具特色的泉州海上絲綢之路,世界獨一無二的山村民居建築福建土樓,著名的革命聖地上杭古田會址,福建古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搖籃曇石山文化遺址,天下絕景、宇宙之謎的寧的白水洋奇觀,泰寧世界地質公園,漳州火山公園等旅遊品牌和一大批風景名勝區。福建又是著名的老區、蘇區,閩西、閩東等是重要的革命根據地,當年中央蘇區有10個縣在福建,老區分布在62個縣(市)。
㈢ 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我國哪些地區
我國森林資源的大致分布:
1.東北的:東北林區,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
東北地區的森林資源主要集中在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主要用材樹種:針葉林有落葉松、長白落葉松、紅松、樟子松、沙松、雲杉、冷杉等;闊葉樹有樺、楊、水曲柳、黃菠蘿、胡桃楸、椴、榆、槭、柞樹等。
2.西南的西南林區,是我國第二大天然林區;
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重慶、雲南、西藏,主要林區處在橫斷山脈。這里天然原始林和成、過熟林比重大。面積佔90%以上,蓄積量比重超過95%。
3.東南林區,為我國最大的次生林區。
㈣ 福建還有那些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名稱 位置 面積 主要保護對象 類別 級別 批准時間
閩清黃楮林自然保護區 閩清雄江鄉 232 黃楮 野生生物 省級 1985年
長樂海蚌資源繁殖保護區 長樂梅花至江田海域 4660 海蚌 野生生物 省級 1985年
平潭三十六腳湖自然保護區 平潭島中部 1340 淡水湖及海蝕地貌 自然遺跡 省級 1997年
永泰藤山自然保護區 永泰縣藤山 13481 南亞熱帶雨林 自然生態系統 縣級 1997年
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 將樂龍棲山 6371 森林生態 自然生態系統 省級 1989年
永安天寶岩自然保護區 永安西洋、青水、上坪 1975 森林生態 自然生態系統 省級 1988年
三明格氏栲自然保護區 三明莘口 1126 格氏栲、米櫧 野生生物 省級 1980年
沙縣羅卜岩自然保護區 沙縣、明溪縣交界 327 楠木 野生生物 省級 1983年
寧化牙梳山自然保護區 寧化縣安遠鄉 4733 森林植被、生物資源 自然生態系統 市級 1996年
清流大豐山自然保護區 清流縣賴坊村 1769 森林植被、生物資源 自然生態系統 縣級 1997年
清流蓮花山自然保護區 清流縣東華鄉 1333 森林植被、生物資源 自然生態系統 縣級 1985年
尤溪倒排岩自然保護區 尤溪青印溪 1479 森林植被、生物資源 自然生態系統 縣級 1996年
尤溪高山自然保護區 尤溪高山 1000 森林植被、生物資源 自然生態系統 縣級 1996年
寧化湖村自然保護區 寧化湖村 200 化石溶洞 自然遺跡 市級 1997年
永春牛姆林自然保護區 永春縣下洋鎮 249 南亞熱帶山地森林 自然生態系統 省級 1984年
戴雲山自然保護區 德化縣 9731 森林植被、生物資源 自然生態系統 省級 1985年
德化環頸雉 德化楊梅鄉 13000 環頸雉 野生生物 縣級 1997年
深瀘灣海底古森林遺跡自然保護區 晉江深瀘 2700 古樹樁、牡蠣礁 自然遺跡 國家級 1992年
龍海紅森林自然保護區 龍海縣浮宮、紫泥、角尾、港尾 200 紅森林生態 自然生態系統 省級 1988年
南靖樂土自然保護區 南靖縣和溪樂土 21 南亞熱帶雨林 自然生態系統 省級 1980年
漳浦眉力鳥類自然保護區 漳浦縣赤土鄉眉力水庫 1400 鳥類 野生生物 縣級 1996年
漳浦坪水自然保護區 石榴鎮坪水水庫 2000 森林植被 自然生態系統 縣級 1996年
漳江口紅森林自然保護區 雲霄縣東廈鎮 1300 紅森林生態 自然生態系統 省級 1997年
東山珊瑚自然保護區 東山縣馬鑾灣、金鑾灣 3570 珊瑚 野生生物 省級 1997年
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建陽、武夷山、光澤結合部 56528 森林植被、生物資源 自然生態系統 國家級 1979年
建甌萬木林自然保護區 建甌縣房道 189 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自然生態系統 省級 1980年
邵武將石自然保護區 邵武肖家坊 1218 生物資源、丹霞地貌 自然生態系統 省級 1986年
南平茫盪山自然保護區 南平市郊 3638 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自然生態系統 省級 1988年
武夷山樟村獼猴自然保護區 武夷山市嵐谷鄉樟村 458 獼猴 野生生物 縣級 1996年
政和洞宮鴛鴦自然保護區 政和縣楊源鄉 2480 鴛鴦 野生生物 縣級 1997年
浦城高坊自然保護區 浦城縣高坊村 619 森林植被、野生生物 自然生態系統 縣級 1997年
梅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上杭、龍岩、連城交界 22168 森林植被、生物資源 自然生態系統 國家級 1985年
漳平紫雲洞自然保護區 漳平赤水、新橋 4000 森林植被、生物資源 自然生態系統 縣級 1997年
漳平筍林尖自然保護區 漳平雷口、永福 3000 森林植被、生物資源 自然生態系統 縣級 1997年
長汀中磺黑錐林自然保護區 長汀中磺采育場 1314 黑錐 野生生物 縣級 1996年
武平梁野山自然保護區 武平武東 10020 南方紅豆杉 野生生物 市級 1996年
龍岩建蘭資源自然保護區 龍岩萬安鄉梅村、同新村 2000 建蘭 野生生物 縣級 1997年
廈門同安金光湖自然保護區 集美區西北部 118 森林植被 自然生態系統 縣級 1997年
廈門文昌魚自然保護區 廈門黃厝等海域 6500 文昌魚 野生生物 市級 1991年
廈門大嶼白鷺自然保護區 廈門大嶼島、雞嶼島 217 白鷺、海島生態 野生生物 省級 1995年
廈門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 廈門西港、同安灣口 5500 中華白海豚 野生生物 省級 1997年
屏南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 屏南、政和、周寧交界 1035 鴛鴦、獼猴 野生生物 省級 1984年
福鼎太姥山自然保護區 福鼎太姥山林場 860 森林植被、生物資源 自然生態系統 地級 1997年
福鼎台山列島自然保護區 福鼎台山列島 7300 森林植被、生物資源 自然生態系統 地級 1997年
福安白雲山自然保護區 社口、曉陽、南門林場 923 森林植被、生物資源 自然生態系統 地級 1997年
福安刺桫欏自然保護區 福安瓜溪村 1435 刺桫欏 野生生物 地級 1997年
福安樟澳自然保護區 福安下白石鎮 400 森林植被、生物資源 自然生態系統 地級 1997年
霞浦杯溪自然保護區 霞浦鹽田 1043 森林植被、生物資源 自然生態系統 地級 1997年
霞浦楊家米櫧自然保護區 霞浦牙城 321 米櫧 野生生物 縣級 1997年
霞浦溪南蓮花嶼岩鷺自然保護區 霞浦溪南、鹽田 828 岩鷺 野生生物 縣級 1997年
寧德官井洋大黃魚繁殖保護區 寧德、福安交界海域 31464 大黃魚 野生生物 省級 1985年
福安富春溪自然保護區 福安市郊 247 森林植被 自然生態系統 縣級 1988年
莆田平海海灘岩、沙丘岩自然保護區 平海鎮戶面村與後石井村 20 海灘岩、沙丘岩 自然遺跡 市級 1997年
㈤ 森林資源分布在我國哪些區域
森林資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長的森林有機體的總稱。這里以林木資源為主,還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動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環境因子等資源。林地包括喬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苗圃地和國家規劃宜林地。
規模普查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原林業部1977~1981年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統計,中國森林面積共11528萬公頃,立木總蓄積量102.6億立方米 (包括零星樹木),其中森林蓄積量90.3億立方米,森林資源居世界第五位。但中國人口眾多,人均佔有量低,人均森林面積0.12公頃,與世界人均量之比為1:5.8;人均森林蓄積量9.1立方米,與世界人均量之比為 1:8.2。據森林資源1977~1981年清查資料與1973~1976年清查資料相比,森林覆蓋率(亦稱森林覆被率)從12.7%降低到12%,森林面積有所減少,主要林區森林過伐。全國森林資源年消耗量約29410萬立方米,而立木總生長量為27532萬立方米,年赤字為1878萬立方米。
據第七次森林資源資源清查結果(2004-2008年),全國森林面積19545.2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0.36%。活立木總蓄積149.13億立方米,森林蓄積137.21億立方米。除港、澳、台地區外,全國林地面積30378.19萬公頃,森林面積19333.00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145.54億立方米,森林蓄積133.63億立方米。天然林面積11969.25萬公頃,天然林蓄積114.02億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積6168.84萬公頃,人工林蓄積19.61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5]
據2014年發布的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全國森林面積2.0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21.63%,森林蓄積151.37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0.69億公頃,蓄積24.83億立方米。該次清查從2009年開始,到2013年結束,歷時5年,投入了近2萬名調查和科研人員,運用了衛星遙感和樣地調查測量等現代科技手段,調查內容涉及森林資源數量、質量、結構、分布的現狀和動態,以及森林生態狀況和功能效益等方面。[6]
空間分布
森林資源分布圖
中國國土遼闊,森林資源少,森林覆差率低,地區差異很大。全國絕大部分森林資源集中分布於東北、西南等邊遠山區和台灣山地及東南丘陵,而廣大的西北地區森林資源貧乏。全國森林覆蓋率為20.36%,其中以台灣省和香港為最高,達70%。森林覆蓋率超過30%的有(70%)、福建(62.9%)、江西(60.5%)、浙江(60.5%)、廣東(57.9%)、海南(51.9%)、黑龍江、湖南、吉林、等8省,超過20%的有遼寧、雲南、廣西、陝西、湖北等6省、區,超過10%的有貴州、安徽、四川、內蒙古等4省、區,其餘各省、市、自治區多在10%以下,而新疆、青海不足1%。
森林類型
由於中國國土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森林資源的類型多種多樣,有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竹林、熱帶雨林。樹種共達8000餘種,其中喬木樹種2000多種,經濟價值高、材質優良的就有1000多種。珍貴的樹種如銀杏、銀杉、水杉、水松、金錢松、福建柏、台灣杉、珙桐等均為中國所特有。經濟林種繁多,橡膠、油桐、油茶、烏桕、漆樹、杜仲、肉桂、核桃、板栗等都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中國森林資源的地理分布極不均衡,東北、西南地區和東南、華南丘陵山地,森林資源比較豐富,森林覆蓋率達28~38%;華北、中原及長江、黃河下游地區為7%;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森林資源極少,僅為1.4%。森林資源結構不夠合理,用材林面積的比重佔73.2%,經濟林佔10.2%,防護林佔9.1%,薪炭林佔3.4%,竹林佔2.9%,特殊用途林佔1.2%。經濟林、防護林、薪炭林的比重低,不能滿足國計民生的需要。中國林地生產力水平低,發達國家林地利用率多在80%以上,中國僅為42.2%;世界平均每公頃蓄積110立方米,中國為90立方米;每公頃年生長量,發達國家均在3立方米以上,中國僅為2.4立方米。中國宜林地多,東南半部氣候濕潤溫暖,造林潛力大。
【補充】
世界各國森林覆蓋率 :
一、日本67%,二、韓國64%,三、挪威60%左右, 四、 巴西50-60%, 五、瑞典54%,六、加拿大44%,七、美國33%.八、德國30%,九、法國27%,十、印度23%,十一、中國20.36%。
全球超過50%的森林資源集中分布在5個國家,中國是其中之一,列俄羅斯、巴西、加拿大和美國之後,位居第五; 全世界平均的森林覆蓋率為22.0%,北美洲為34%,南美洲和歐洲均為30%左右,亞洲為15%,太平洋地區為10%,非洲僅6%。
森林最多的洲是拉丁美洲,佔世界森林面積的24%,森林覆蓋率達到44%。 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是南美的蓋亞那,達到97%;森林覆蓋率最低的國家是非洲的埃及,僅十萬分之一;森林覆蓋率增長最快的國家是法國。
㈥ 飛機上俯瞰美如畫卷,中國哪些省份的森林覆蓋率比較高
我國國土遼闊,森林資源少,森林覆差率低,地區差異很大。森林覆蓋率是指森林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比率,而全國平均森林覆蓋率為21.63%。但是當我們在飛機上俯瞰時,一片又一片的森林構成了一幅秀麗的畫卷。
森林植被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和對人體有益的負離子,對於人類健康水平有一定程度上的幫助,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我們的森林,呼籲大家一起守護我們的家園。
㈦ 我國哪些地方的森林資源比較豐富
中國幅員遼闊,由於各地自然條件不同,加之植物種類繁多,森林植物和森林類型極為豐富多樣:
① 東北針葉林及針闊葉混交林。 中國主要天然林區,現有森林3094萬公頃,佔全國的26.9%;森林蓄積量28.9億立方米,佔全國32%;森林覆蓋率約為37.6%。經過採伐更新和人工改造經營,區內人工林的比重將逐漸增加。本區西北部的大興安嶺主要是落葉松(興安落葉松)林和採伐後的樺木、山楊次生林、部分地區有樟子松林,沿河流有楊樹和鑽天柳(亦稱朝鮮柳),東南部有生長不良的蒙古櫟林。小興安嶺主要是紅松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樹除紅松外有落葉松、魚鱗松、紅皮雲杉和冷杉(臭松);闊葉樹有椴樹、水曲柳、核桃楸、黃菠蘿、榆樹和槭樹類及多種樺木和楊樹。長白山區的森林與小興安嶺林區相近似,但闊葉樹種的比重增加,並有沙松(冷杉一種)和長白赤松。
②西南亞高山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南部,是中國第2重要天然林區。這一林區海拔高差很大,森林主要分布於山坡中下部,一般在4000米以下。全區有林地面積2245萬公頃,佔全國19.5%;森林蓄積量35.8億立方米,佔全國39.7%;森林覆蓋率28.3%。林區針葉樹有多種冷杉、雲杉及落葉松、高山松、鐵杉;闊葉樹有多種樺木、槭樹、高山櫟。在海拔較低處還有椴樹、榆樹、 槭樹和高山松、 華山松等,海拔更低的山坡出現殼斗科、樟科等常綠闊葉樹。林區林下植物有杜鵑、懸鉤子、忍冬和箭竹等。林區內棲息著許多珍稀動物。大熊貓即生長於以箭竹為主要林下植物的雲杉、冷杉林內;並有金絲猴、扭角羚等。
本區因位於長江許多支流的上游,森林涵養水源的功能應充分重視。 在陡坡、 山脊的森林應劃作水源林,並應劃定必要的自然保護區,保存珍稀物種和森林類型。
③南方松杉林和常綠闊葉林及油茶、油桐等經濟林。這一地區主要森林樹種有馬尾松、黃山松、杉木、柳杉、柏木,多種竹類(主要有毛竹、淡竹、桂竹、剛竹、南部還有叢生竹)和多種常綠闊葉樹(主要有樟樹、楠木、栲類、石櫟、常綠青岡、木荷、木蓮、阿丁楓、膽八樹等)。此外有許多落葉闊葉樹如多種櫟類(包括栓皮櫟、麻櫟、小葉櫟、檞櫟)、山毛櫸、楓香、檫樹、擬赤楊、光皮樺等。中國多種特有樹種原產於此。針葉樹中有銀杏、水杉、杉木、金錢松、銀松、台灣杉、白頭杉、福建柏;闊葉樹有珙桐、杜仲、 喜樹、觀光木、 伯樂樹、香果樹等。多種經濟林產品重要的有油茶、油桐、烏桕、漆、棕櫚、原朴、杜仲、白蠟。油茶麵積約有 300多萬公頃;油桐約200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