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中國從非洲掠奪了哪些資源
擴展閱讀
抖音哪個工具可以寫字 2025-05-15 04:19:39
廢銅爛鐵哪裡可以看價格 2025-05-15 04:14:35
報考石油大學多少位次 2025-05-15 03:57:11

中國從非洲掠奪了哪些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8-10 14:26:18

⑴ 就是中國走進非洲與歐洲走進非洲有什麼不同

歐洲在歷史上對非洲實行殖民主義,通過奴役在非洲建立自己的殖民帝國,把它們的廉價商品運到非洲,同時把非洲的寶貴資源掠奪走,通過剪刀差攫取巨額利潤。而中國在非洲推行的不是「新殖民主義」,但中國採取了完全不同的做法,中國以平等的身份跟非洲國家建立了商業關系,並根據互利和互不幹涉內政的原則使這種關系得到全面的發展。中國不是以武力或強迫的方式獲得非洲的能源和其它資源,而是通過全面的經貿合作,來換取中國所需要的資源,非洲大陸正在出現中國機遇論。
這種新的關系得到許多非洲國家的歡迎。聯合國高級顧問傑夫里.薩赫8月15號在北京表示,絕大多數的非洲國家「對中國的感情是,『感激(中國的)支持』。「中國不要給非洲上課,而是提供實際的幫助。」
由於歷史的原因,非洲過去一直在經濟上受制於歐洲,受制於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但是,中國的到來給非洲增加了一個選擇。
不少非洲國家喜歡中國的一個原因是:中國只講經貿,不講其它。按中國的話來說,是互不幹涉內政。這樣即使像蘇丹、辛巴威等人權記錄很差的政府也樂於同中國打交道。所以,中國跟這些國家結成了經貿夥伴,取得了對歐美的競爭優勢。由於中非經濟合作,在非洲歷史上,以經濟投資形式流入的資金首次超過了以發展援助形式流入的資金。
中國沒有對非洲進行說教,而是向非洲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歐洲國家對非洲進行都是他們的民主體制的說教。而中國公司則是「平起平坐的朋友」,現在不再是殖民者與殖民地之間的問題,它是一種相互之間的交流。

⑵ 為什麼中國不像西方人那樣去非洲掠奪資源。這樣很多平困地區溫飽問題不都得以解決了嗎

當然不是,主要是國力不夠,軍力不夠,等到我們也有了核航母和能服役的殲20,我們也能。海外的軍力投射,全靠海軍和空軍,而這兩點一直是中國軍隊的短板。另外,西方國家距離非洲更近一些。

⑶ 中國人在非洲怎麼了

一些人說,中國人去非洲是要掠奪資源和原材料,另一些人說;中國人是要尋求政治力量,那麼在處理台灣問題之類的情況下,又多出了大隊後援團;又有一些人說,中國人純粹在執行人道主義援助,這樣非洲在國際舞台上,也能發出自己的聲音,這世界就將不再被西方統治。 也許這三個原因都有,也許最主要的原因只是其中之一。可是我們現在仍然無法蓋棺定論,大家都不知道這將是一場杯具或是洗具。
一直以來,我其實是在看不慣西方的 【強勢】援助,每次援助都要求這個要求那個,要求民主要求無貪污全透明。這怎麼可能呢?難道他們佔了五個世紀的便宜,拍了拍屁股走人之後,還擺出一副你們落後了,你們要醒醒了的臭臉?連康德,黑格爾之流都在兩個世紀前叫囂著非洲人的落後是因為人種的落後,讓他們勤奮努力是個蜀道難的工作。我去你媽的!這些衣冠楚楚的學者說話負責任了沒有? 後人居然還唯唯諾諾地誠心學習這些廢話!當然這里我激進了一點,這兩在其他方面的造詣的確無話可說,對整個歐洲的社會發展起了莫大作用,不過對於非洲,我想最好他們還是閉嘴。
我想非洲能夠接受中國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的態度,我們過去幹嘛了? 幹活去了,做事去了,告訴他們你們跟其他地方的人沒有區別。 當然負面效應是不少,我們在發展中面臨的杯具,非洲人也面臨著。不過我想非洲人跟中國人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許多地方的人都是首先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思想,公民社會的力量也不容忽視,我黨的那套上面說話下面執行的玩意兒沒法行得通。另外不幹預政治的原則說來容易,做起來幾乎是不可能了。蘇丹就是個例子。
說了半天,我就是想表達一下我對我們打破西方細心構築的【援助體制】感到欣慰。受夠了一天到晚從媒體看到的非洲貧瘠面孔,好像沒有西方人,非洲就活不下去了似的。 我們再等等,再看看,非洲的命運說到底還是在他們自己手中。

⑷ 非洲各國被殖民的時間以及經過

1、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帝國

一般認為,近代西方國家最早佔領的殖民地是葡萄牙於1415年佔領的休達。該港原屬摩洛哥,為撲滅當地海盜、並控制經休達中轉的西非黃金及象牙的進口,葡萄牙經過周密部署佔領了休達港,隨後為直接與出產黃金的西非黑人帝國建立聯系,又沿非洲海岸南下,佔領了馬德拉、維德角等群島。

2、工業革命時代,殖民地的萎縮

1776年北美十三州獨立後,英國的殖民事業受到很大打擊,遂將殖民經略重點由北美洲轉至資源更為豐富、市場更為龐大的印度。英國還佔領了澳大利亞、紐西蘭、緬甸、開普殖民地、香港等地。同時由於拿破崙戰爭的沖擊,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紛紛宣布獨立,對奴隸的需求銳減,這兩國在非洲的殖民力量也迅速衰弱。

3、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佔領殖民地的高潮

從15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殖民主義國家在被稱為「最後的大陸」的非洲佔領的領土只有318萬平方公里,而在19世紀最後的25年裡,歐洲對於非洲的興趣又濃厚起來,在非洲佔領了2569萬平方公里土地。由於歐洲的迅速工業化和人口的增加,對植物油、植物纖維、橡膠和某些礦產資源的需求增大對新原料的需要引起對非洲原料產地的激烈爭奪。

4、重新瓜分殖民地與兩次世界大戰

1914年的世界殖民地至20世紀初,殖民國家及殖民地已佔全世界85%的陸地面積。各國的殖民地分布是不均衡的。除了實力仍然強大的英國和法國外,早已衰落的西班牙、葡萄牙仍然掌握著大片的殖民地,而新興的美國、德國、日本和義大利這些國家只佔有一些面積不大、資源貧乏的「剩餘地區」。

5、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殖民地的獨立運動

1939年的世界殖民地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一戰後殘存的各主要殖民國家,如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義大利,在戰爭中都被削弱。在戰爭期間,未被佔領的盟國殖民地,如印度、東非、奈及利亞、比屬剛果等地的民族工業得到一定的發展,殖民帝國內部的分工體系被打破。

(4)中國從非洲掠奪了哪些資源擴展閱讀:

1、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國統治,沒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方面的獨立權利,完全受宗主國控制的地區。廣義的殖民地包括雖然擁有行政機關、軍隊等國家機器,但經濟、軍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別國控制的半殖民地國家和保護國,以及委任統治地、託管地,還有殖民主義國家在這些地區設置的「海外領地」、「附屬地」、「海外省」等。

2、從殖民地的性質上來說,大致可分為拓殖型殖民地、資源掠奪型殖民地和商業殖民地三種主要類型,這三種殖民地都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而順次出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大多數殖民地獲得獨立,舊的世界殖民體系也不復存在。

⑸ 列強是如何瓜分現代非洲的一一中國

在美國稱霸全球之前,整個歐洲國家的發展形勢向好,尤其是英國、法國這些殖民國家,他們早在十九世紀就奪取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隨後,黑奴貿易自不用說,為了本國的利益掠奪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蔑視人權,嚴重的種族歧視,攫取非洲的資源與財富。佔領了非洲人民大量的土地,瘋狂的屠殺,甚至在非洲人民內部挑起戰爭。

⑹ 中國主要從非洲進口什麼

石油,銅、鋅、鈾等礦石,木材以及其他如咖啡豆等非洲盛產的東西。

⑺ 從15世紀開始,西方殖民者相續入侵非洲,他們瘋狂掠奪什麼和什麼等資源,還把什麼當作商品販賣到非州等

黃金和鑽石吧,沒有香料,香料是東南亞一帶!

還把什麼當商品,那應該是黑鬼們吧,那時候黑奴販賣很厲害。

⑻ 中國進口非洲哪些東西

中國主要從非洲進口芝麻、可可、棉花、煙草、原木、阿拉伯膠等農產品。

1、芝麻。

芝麻,又名脂麻、胡麻(學名:Sesamum indicum),是胡麻的籽種,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60-150厘米。它遍布世界上的熱帶地區以及部分溫帶地區。芝麻是中國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它的種子含油量高達55%。中國自古就有許多用芝麻和芝麻油製作的各色食品和美味佳餚,一直著稱於世。

芝麻,被稱為八谷之冠。芝麻是一種油料作物,榨取的油稱為麻油、胡麻油、香油,特點是氣味醇香,生用熱用皆可。

參考資料

網路-芝麻

網路-可可

網路-棉花

網路-阿拉伯膠

網路-原木

⑼ 非洲向中國提供的礦產有哪些

非洲向中國提供的礦產有鋁土礦和鐵礦。

幾內亞礦產很多,尤其鋁土礦和鐵礦對中國非常重要。

幾內亞一直是中國鋁土礦的主要來源國,2020年中國47%的鋁土礦從幾內亞進口,而幾內亞的鐵礦也是未來中國鋼鐵行業擺脫對澳大利亞鐵礦石依賴的重要砝碼。

正因為此,2019年4月22日,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接納了幾內亞為其成員國。

中國47%的鋁土礦從幾內亞進口:

幾內亞是全球重要的鋁土礦生產國,儲量達到全球26%,且對我國出口量巨大,是中國主要的鋁土礦供應國。此次軍事政變也直接刺激鋁價格升至十年新高。

幾內亞一直是中國鋁土礦進口的主要來源國之一,而且近年來比重還在逐步提升。2019年中國自幾內亞進口的鋁土礦占總進口量的44%,2020年為47%。而2021年佔比還在加速擴大。

⑽ 非洲為中國做了什麼五十字

1.非洲有眾多資源石油,金,鋁土,鐵,鈾,銅,磷灰石,金剛石,可可,咖啡,花生,香蕉,棉花,油棕,劍麻,棗椰,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硌鐵礦,磷酸鹽等,非洲的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多樣,被譽為"富饒大陸"非洲是一個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現寶藏的地方。除了南非盛產鑽石,剛果(金)、奈及利亞、蘇丹、辛巴威、波札那、迦納、納米比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尚比亞、坦尚尼亞、幾內亞和加彭等國都是礦藏非常豐富的國家。在網上隨便搜索一個非洲國家的簡介,都可以發現這個國家的資源非常豐富。非洲大陸素有「世界原材料倉庫」之稱,世界上已探明的150種地下礦產資源在非洲都有儲藏,尤其是與高科技產業密切相關的50多種稀有礦物質在非洲儲藏量巨大,其中至少有17種礦產儲量居世界首位,鉑、錳、鉻、釕、銥等的蘊藏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80%,磷酸鹽、鈀、黃金、鑽石、鍺、鈷和釩等礦藏佔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非洲的石油儲量僅次於中東和拉美,僅撒哈拉大沙漠地下的石油儲量就佔世界總儲量的12%左右。然而,如此豐富的自然資源真正屬於非洲人自己的時間並不長。自15世紀開始,西方殖民者對非洲進行了500年的瘋狂掠奪,從黃金、象牙、香料到罪惡的奴隸貿易。直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非洲國家紛紛獨立,豐富的資源才重新回到非洲人手裡,「開發」也取代「掠奪」2.在政治角度上,中國和非洲國家同屬於第三世界國家3.歷史原因,中非友好源遠流長。歷史上,中非人民相互同情和支持,早在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中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新中國成立和非洲國家相繼獨立後,中非關系進入新的發展時期,雙方政治關系密切,人員交往頻繁,兄弟情誼篤深。4.在經貿上說。中非的資源可以達到很強的優勢互補,1979年中非貿易額為8.17億美元,而2003年雙邊貿易總額達190億美元,2004年中非貿易更是大幅增長。2004年1月-10月中國對非洲進出口23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54.4%,其中出口109億美元,進口121億美元,分別增長34%和79%。2004年中國與非洲地區進出口總額高達294.62億美元,同比增長58.9%,其中出口138.156億美元,同比增長35.7%;進口156.46億美元,同比增長87.2%。目前,中國出口到非洲的商品有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紡織品和服裝、輕工產品、糧油食品、葯品等。中國從非洲進口的商品主要是原油、原木、鐵礦砂、鋼材和棉花等。同時,也利於中國企業在非洲打開市場5.就是戰略意思上的,大家應該明白吧就不明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