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麗江的經濟資源有哪些
擴展閱讀
企業賠償費用屬於什麼 2025-05-15 04:36:41
抖音哪個工具可以寫字 2025-05-15 04:19:39

麗江的經濟資源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8-10 13:35:14

Ⅰ 麗江有什麼樣的自然資源有詳細介紹嗎

麗江有什麼樣的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豐富多樣。全市有13000多種植物,佔全省植物種類的70%強。

雲南八大名花和國家保護植物珙桐、紅豆杉、三尖杉、榧木、銀杏等在麗江廣為分布。麗江是雲南省重點林區之一,林業用地15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0.3%。麗江98.2%的國土面積屬金沙江流域面積,是國家實施天保工程的重點地區。

豐富的植物資源為各種動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良好環境。據統計,全區共有獸類83種,占雲南獸種類總量的29.6%;鳥類290多種,占雲南鳥類總量的37.6%。

麗江的葯材資源及其他可開發的生物資源也極為豐富,中葯材有444種,僅開發利用200多種。

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風情

二山:玉龍雪山和老君山

玉龍雪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省級自然保護區和旅遊開發區,景區面積約2.63萬公頃。景區內有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現代海洋性冰川,分布有20多個保留完整的原始森林群落和59種珍稀野生動物,被譽為"冰川博物館"和"動植物寶庫"。

老君山是"三江並流"的核心景區,總面積842.64平方公里,區內有獨特的丹霞地貌、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種類豐富、未遭破壞的動植物群落,分布有種子植物79科167屬280多種,其中很多是珍稀瀕危植物。

一城: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古城總面積約3.8平方公里,1986年被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一湖: 瀘沽湖

瀘沽湖位於寧蒗縣境內,是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湖面海拔2685米,面積48.4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3米,最深達93.5米。瀘沽湖景區已被列為雲南省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旅遊度假區。

一江:金沙江。金沙江流經麗江651公里,沿線景觀獨特,最具代表性的景點有長江第一灣、虎跳峽和寶山石城。

一文化:納西東巴文化

包括東巴象形文字、納西古樂、東巴經卷、東巴繪畫、建築藝術及宗教文化等,內容豐富,博大精深。

一風情:摩梭風情

生活在瀘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保留著"男不娶、女不嫁"的母系走婚習俗。

以上僅供參考

Ⅱ 雲南麗江這個旅遊文化資源深厚的城市,經濟發展也一樣強大嗎

雲南自古就有不少人對這里充滿幻想,想感受它的四季如春,想體驗它的溫風細雨,隨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去圓它的雲南夢,這一方面也極大地帶動了雲南省內各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其中發展最明顯的當屬省會昆明,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逐漸發達的第三產業,它的GDP已經高達6475.88億元,現在更是力挫無錫,位列我國新一線城市的行列,然而在雲南省內還有一座名氣甚至是要蓋過昆明的城市,它的經濟發展卻異常緩慢,成為省內最掉鏈子的一座城市。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在雲南省的麗江這座被名氣給誤會的城市。


麗江作為一座遊客們最愛的城市,雖然它現在的經濟發展狀況還不是很理想,但是相信憑借它發達的旅遊業,在它的經濟發展也會配得上它現有的知名度的,你認同嗎?

Ⅲ 麗江的經濟

「十一五」麗江市生產總值從2005年的61.9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43.6億元,年均增長13.6%,增幅創實施五年計劃以來的歷史最高水平;財政總收入從6.9億元增加到26億元,年均增長30.3%,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從4.1億元增加到16.46億元,年均增長32.3%,是財政收入增加最多的一個時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從55.3億元增加到202.1億元,年均增長29.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15.8億元增加到45.5億元,年均增長23.5%。三次產業比例由23.2:28.1:48.7調整為18.1:38.3:43.6。 象形文字約有2200多個,有較濃厚的圖畫文字特點,以一字象一物,或一事,或一意,但與圖畫不同,是用簡單筆畫初其事、物、意的輪廓來表達、
麗江有一種標音文字,共有2400多個符號,多是重復的異體字,較常用的有500多字,由東巴掌握,有少量的東巴經是用標音字寫的。 三朵節是麗江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屆時麗江城鄉中古樂長奏,納西人載歌載舞,還會帶著火鍋到拉市海等風景秀麗的地方野餐,以此來歡慶節日。時間:二月初八。
火把節以麗江大研古城最為熱鬧,納西人按古規一連要過三天的火把節,點三個晚上的火把。每天門前要點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們個個拿著又細又長的小火把,沿著田埂、山路,邊走邊唱,直到深夜。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們越高興。時間:每年農歷6月25日至27日米拉會。
米拉會又稱「棒棒會」,是雲南麗江納西族的傳統節日,節日這天,人們扛著馬籠頭、雞籠、犁、耙、桶、鋤等各種木製農具湧向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大研鎮進行交易。時間:五月十五。
轉山節是瀘沽湖摩梭人最重大的節日,又稱轉山會,摩梭人稱轉山節為「朝山節」。相傳摩梭人的祖先便是在這天誕生的。節日期間,摩梭人都穿上最華麗的民族服裝,進行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結交阿夏等各種活動。時間:農歷七月二十五日。
東巴舞來源於古代納西言辭的社會生活,不少動作都是模擬各種動物的動作來進行的,形象十分生動。東巴舞蹈是東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巴教經典中有專門記述東巴舞蹈的舞譜《舞蹈教材》和舞蹈來歷。 納西族的音樂,除廣泛流傳於民間的詩歌舞三者合一的「溫麥達」,「阿熱熱」,「三多舞」等曲調外,還有古典的大型樂曲《白沙細樂》和《麗江古樂》.樂器有橫笛、豎笛、蘆笛、二黃、南胡、中胡、大胡、蘇古杜、三弦、琵琶、箏、瑟、雲鑼、木點、鈴、海螺、鼓、嗩吶、長號、鈸、蘆笙和口弦等,其中,有很多是從內地傳入的。
2010年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的《納西族白沙細樂》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音樂項目類別,序號12。 明清寺廟壁畫是著名的「麗江壁畫」或「白沙壁畫」。是明代領主經濟繁榮,麗江民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發展本民族文化的結晶。壁畫分布在白沙,大研鎮,束河,中海,漾西,雪嵩等村鎮的十多處寺廟中,於明出至清乾隆年間陸續製作完成的。
據麗江書畫家和在瑞調查研究,束河大覺宮現存正殿西壁六幅壁畫,是道教,佛教的合製品,出於漢族畫家手筆,用筆精細流暢,人物性格鮮明,生動自然;白沙的大寶積宮壁畫,被認為是「麗江壁畫」的中心,保存比較完整,在十二堵壁畫上,有道教,佛教的神佛像,也有喇嘛教的密宗佛像,並有漢,藏文的款識,漢,藏,納西族畫家在製作中,採取了一定的寫實手法,突破宗教題材的局限,反映了當時納西族社會的一些生產和生活情況。

Ⅳ 麗江中文簡介

麗江,雲南省地級市,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區交界處,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要通道。市區中心位於東經100°25',北緯26°86',總面積2.06萬平方公里。

麗江市位於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處。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它的最高點是玉龍雪山。它的高度一般在2000米以上。屬低緯度暖溫帶高原山區季風氣候。這里水資源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是雲南省重點林區和中國西部水電站。東部運輸基地之一。

(4)麗江的經濟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麗江主要景點:

1,老君山景區

老君山景區處於玉龍雪山、三江並流、蒼山洱海三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結合部,是玉龍雪山崗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2,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坐落在麗江壩中部,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最具納西族風格的古代城鎮,地處雲貴高原,海拔2416米,全城面積達3.8 平方公里。

3,瀘沽湖

瀘沽湖湖面海拔2680米,面積為50多平方公里,平均湖深45米,最深處93米,湖水清澈蔚藍,可見度12-14米,是中國最深的淡水湖之一。

Ⅳ 雲南麗江的介紹

麗江,雲南省地級市,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區交界處,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要通道 。「麗江」一名,始於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置行政區麗江路。《元史·地理志》說:「路因江名。

「麗江」一名,始於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置行政區麗江路。《元史·地理志》說:「路因江名。」就「麗江」地名的由來最早起源於金沙江的別稱「麗水」。《雲南通志》:「江名麗水,源出吐蕃界,共龍川犁牛石下,本名犁水,訛犁為麗。」金沙江源於青藏高原犁牛石,而稱犁水,後因犁、麗聲音相近而異寫為麗水、麗江。

麗江市位於雲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連接部位,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最高點為玉龍雪山主峰,海拔一般都在2000米以上,屬低緯暖溫帶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境內水利資源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為雲南省重點林區、中國水電西電東送基地之一。市區中心位於東經100°25',北緯26°86',總面積2.06萬平方公里,北連迪慶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東與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距昆明市527公里。

截至2015年,麗江市轄1個市轄區,4個縣。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8.5萬人。2016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10.1799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4186元。

麗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漢族外,共有12個世居少數民族,22種少數民族;麗江是著名的旅遊城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世界記憶遺產納西族東巴古籍文獻三大世界遺產。

旅遊資源豐富,有旅遊風景點104處,有麗江古城、玉龍雪山、虎跳峽、老君山、束河古鎮、阿那果 等知名旅遊景點。 先後被評為中國旅遊競爭力百強城市 、中國十大休閑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十大魅力城市 、雲南省人才特區 、長江經濟帶上的綠色明珠 等榮譽稱號。

Ⅵ 麗江經濟怎麼樣

從旅遊業而言,麗江的經濟是非常不錯的.

Ⅶ 麗江簡介

編輯詞條 麗江古城目錄
【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
【世界遺產】
【文化遺產】
【景觀引導】
【交通指南】
【住宿指南】
【古城酒吧】
【美食小吃】
【美食小吃】

[編輯本段]【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麗江古城
●英文名稱:The Old Town of Lijiang
●批准時間:1997年12月
●遺產種類:文化遺產
●遺產遴選標准:麗江古城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古城麗江把經濟和戰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風貌。古城的建築歷經無數朝代的洗禮,飽經滄桑,它融匯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系統,這一系統縱橫交錯、精巧獨特,至今仍在有效地發揮著作用。
1997年12月4日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上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編號:200-017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麗江古城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的麗江市,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牆的古城,據說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可知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古城地處雲貴高原,海拔2400餘米,全城面積達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古城現有居民6200多戶,25000餘人。其中,納西族占總人口絕大多數,有30%的居民仍在從事以銅銀器製作、皮毛皮革、紡織、釀造業為主的傳統手工業和商業活動。
大研古城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古城,光滑潔凈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無處不在的小橋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濃烈人文氣息的小城,明亮的陽光下,總會有步履 緩慢的上了年紀的納西老人悠閑地踱步,他們身著藏滿歷史的靛藍色衣服,頭戴紅軍時期的八角帽,對眼前身後獵奇的目光視而不見、不屑一顧。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鋪的大多都是紅色角礫岩,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緻,與整個古城環境相得益彰。位於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麗江古城的中心,位於古城與新城交界處的大水車是麗江古城的標志,古城大水車旁有一塊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歡迎最有特色的歌曲。
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繫上,修建有橋梁354座,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橋梁的形制多種多樣,較著名的有 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修建於明清時期(公元14~19世紀)。其中以位於四方街以東100米的大石橋最具特色。
古城內的木府原為麗江世襲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於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後改為古城博物院。木府佔地46畝,府內有大小房間共162間。其內還懸掛有歷代皇帝欽賜的匾額十一塊,它們見證了木氏家族的盛衰歷史。
位於城內福國寺的五鳳樓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樓高20米。因其建築形制酷似五隻飛來的彩鳳,故名「五鳳樓」。五鳳樓融合了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築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的稀世珍寶和典型範例。
白沙民居建築群位於麗江古城以北8公里處,這里曾是宋元時期(公元10~14世紀)麗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築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為一梯形廣場,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築群的形成和發展為後來麗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束河民居建築群位於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建築群內民居房舍錯落有致,布局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龍河自建築群的中央穿過,建於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是麗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橋。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城市布局錯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風貌,又富於水鄉韻味。麗江民居既融和了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又有納西族的獨特風采,是研究中國建築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麗江古城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了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
[編輯本段]【世界遺產】
麗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較高綜合價值和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它集中體現了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風情,體現了當時社會進步的本質特徵。流動的城市空間、充滿生命力的水系、風格統一的建築群體、尺度適宜的居住建築、親切宜人的空間環境以及獨具風格的民族藝術內容等,使其有別於中國其他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設祟自然、求實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貴特質更體現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城鎮建築中所特有的人類創造精神和進步意義。麗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少數民族傳統聚居地,它的存在為人類城市建設史的研究、人類民族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瑰寶,符合加入《世界遺產名錄》理由。
(一)麗江古城在中國名城中的地位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它作為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城市,從城市總體布局到工程、建築融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井自具納西族獨特風采。 1986年,中國政府將其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確定了麗江古城在中國名城中的地位。
(二)麗江古城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
有別於中國任何一座王城,麗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途九軌」的中原建城復制影響。城中無規矩的道路網,無森嚴的城牆,古城布局中的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經絡」設置和「曲、幽、窄、達」的風格;建築物的依山就水、錯落有致的設計藝術在中國現存古城中是極為罕見的,是納西族先民根據民族傳統和環境再創造的結果。
(三)麗江古城民居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
城鎮、建築本身是社會生活的物化形態,民居建築較之官府衙署、寺廟殿堂等建築更能反映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經濟文化、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麗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結構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體條件和傳統生活習慣,有機結合了中原古建築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優秀傳統,井在房屋抗震、遮陽、防雨、通風、裝飾等方面進行了大膽
創新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其鮮明之處就在於無一統的構成機體,明顯顯示出依山傍水、窮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質朴的創造性,在相當長的時間和特定的區域里對納西民族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麗江民居是研究中國建築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
(四)麗江古城是自然美與人工美,藝術與適用經濟的有機統一體
麗江古城是古城風貌整體保存完好的典範。依託三山而建的古城,與大自然產生了有機而完整的統一,古城瓦屋,鱗次櫛比,四周蒼翠的青山,把緊連成片的古城緊緊環抱。城中民居朴實生動的造型、精美雅緻的裝飾是納西族文化與技術的結晶。古城所包涵的藝術來源於納西人民對生活的深刻理解,體現人民群眾的聰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術交流融匯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寶貴建築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麗江古城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
麗江古城的繁榮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它 己逐漸成為滇西北經濟文化中心,為民族文化 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聚居在這里的納西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一道創造了光輝燦爛的 民族文化。不論是古城的街道、廣場牌坊、水系、橋梁還是民居裝飾、庭院小品、檻聯匾額、碑刻條石,無不滲透納西人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無不充分體現地方民族宗教、美學、文學等多方面的文化內涵、意境和神韻,展現歷史文化的深厚和豐富內容。尤其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東巴文化、白沙壁畫等傳統文化藝術更是為人類文明史留下了燦爛的篇章。
(六)關於麗江古城的真實性
麗江古城從城鎮的整體布局到民居的形式,以及建築用材料、工藝裝飾、施工工藝、環境等方面,均完好地保存古代風貌,首先是道路和水系維持原狀,五花石路面、石拱橋、木板橋、四方街商貿廣場一直得到保留。民居仍是採用傳統工藝和材料在修復和建造,古城的風貌已得到地方政府最大限度的保護,所有的營造活動均受到岩格的控制和指導。麗江古城一直是由民眾創造的,井將繼續創造下去。作為一個居民的聚居地、古城局部與原來形態和結構相背離的附加物或是「新建築」正被逐漸拆除或整改,以保證古城本身所具有的藝術或歷史價值能得以充分發揚。
以上所述麗江古城是具有綜合價值與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只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加以保護,才能使其得以水久傳世,井更好地發揮其所具有的世界和歷史意義。
[編輯本段]【文化遺產】
1、古街 麗江街道依山勢而建,順水流而設,以紅色角礫岩(五花石)鋪就,雨季不泥濘、旱季不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緻,質感細膩,與整個城市環境相得益彰。四方街是麗江古街的代表,位於古城的核心位置,不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區的集貿和商業中心。四方街是一個大約100平方米的梯形小廣場,五花石鋪地,街道兩旁的店鋪鱗次櫛比。其西側的制高點是科貢坊,為風格獨特的三層門樓。西有西河,東為中河。西河上設有活動閘門,可利用西河與中河的高差沖洗街面。從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義街、七一街、五一街,新華街,又從四大主街岔出眾多街巷,如蛛網交錯,四通八達,從而形成以四方街為中心、沿街逐層外延的縝密而又開放的格局。
2 、古橋 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繫上,飛架有354座橋梁,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橋(風雨橋)、石拱橋、石板橋、木板橋等。較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建於明清時期。
大石橋為古城眾橋之首,位於四方街東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從橋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龍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橋。該橋系雙孔石拱橋,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橋長10餘米,橋寬近4米,橋面用傳統的五花石鋪砌,坡度平緩,便於兩岸往來。
3、木府 木府原系麗江世襲土司木氏衙署,「略備於元,盛於明」。歷經戰亂動盪,1998年春重建,並在府內設立了古城博物院。
修復重建的木府佔地46畝,坐西向東,沿中軸線依地勢建有忠義坊、義門、前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配殿、閣樓、戲台、過街樓、家院、走廊、宮驛等15幢,大大小小計162間。衙內掛有幾代皇帝欽賜的十一塊匾額,上書「忠義」、「誠心報國」、「輯寧邊境」等。有人評價:「木府是凝固的麗江古樂,是當代的創世史詩。」
4、福國寺五鳳樓 五鳳樓(原名法雲間),位於黑龍潭公園北端,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1983年被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樓高20米,為層甍三重擔結構,基呈亞字形,樓台三疊,屋擔八角,三層共24個飛檐,就象五隻彩鳳展翅來儀,故名五鳳樓。全樓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樓尖貼金實頂。天花板上繪有太極圖、飛天神王、龍鳳呈祥等圖案,線條流暢,色彩絢麗,具有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築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稀世珍寶和典型範例。
5、白沙民居建築群 白沙民居建築群位於大研古城北8公里處,曾是宋元時期麗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築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有一個梯形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民居鋪面沿街設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廣場,然後融入民居群落,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築群形成和發展為後來麗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6、束河民居建築群 束河民居建築群在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錯落有致。街頭有一潭泉水,稱為「九鼎龍潭」,又稱「龍泉」。青龍河從束河村中央穿過,建於明代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高4米、寬4.5米、長23米,是麗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橋。橋束側建有長32米、寬27米的四方廣場,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樣可以引水洗街。
[編輯本段]【景觀引導】
一、登高攬勝,你可看古城形勢。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獅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東南,避開了雪山寒氣,接引東南暖風,藏風聚氣,占盡地利之便。
二、臨河就水,你可觀古城水情。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無數條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臨渠,使古城清凈而充滿生機。
三、走街入院,你可欣賞古城建築。古城建築全為古樸的院落民居,房屋構造簡造、粗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細部裝飾豐富而細膩,居民喜植四時花木,形成人與自然的美好和諧。
四、入市過橋,你可一覽古城布局。古城布局自由靈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組織聚散合理,配置得當,再加上石、石橋、木橋、花鳥蟲魚、琴棋書畫、民風民俗,生發出無窮意趣,使古城獨具魅力。
[編輯本段]【交通指南】
航空:
麗江是知名旅遊地,從各地進入麗江的交通還算方便,多數遊客選擇先飛昆明,再從昆明或飛或乘車前往麗江;如果時間湊巧,現在從上海等城市也有航班直飛麗江,只是不如飛昆明航班多罷了。
麗江機場距離縣城28公里,從昆明飛麗江,空中行程約40分鍾,票價約580元。遊客可在昆明市拓東路省民航購票中心(省煙草大樓對面)、麗江縣福慧路購票。
麗江機場有民航專線車往返於機場和縣城之間,終點站在新城雲南航空公司售票處門口,途中會經過麗江古城的一個入口,車程30分鍾,票價15元;從入口打車7元可進入古城腹地。也可以在新大街搭乘1路公交車,直達機場。
公路:
麗江地處滇、川、藏三省交匯處,公路四通八達,進出麗江當然以公路最為普遍,麗江有多個汽車客運站,公路交通極為方便。
公交車:
麗江市區的公交車多為無人售票車,票價實行1元一票制;除此以外,在市區內還有一種微型車或小貨車,為一元一票制,可像乘坐計程車一樣方便。
旅遊專線:
7路公交車開往東巴文化館,票價為一元;
有巴士從麗江市前往玉龍雪山,票價為9元/人;
前往雲杉坪有三種方式,棧道(10元/人)、騎馬(60元/人)、纜車(50元/人)。
計程車:
遊客在麗江古城閑逛,步行即可,當然也可乘的士,麗江城內桑塔納起步價7元,每公里加價1.8元。一般僅縣城內瀏覽,7元/趟足矣。
[編輯本段]【住宿指南】
1.賓館很多,較為高檔的星級酒店主要在新城。麗江每年接待全國大大小小的會議太多了,這些星級酒店主要是為旅行社提供服務,方便且實惠,以新城的客棧酒店有官房大酒店為代表等,但無論從價格到硬體到服務都沒有優勢,古城南門新開的酒店不錯。一般在網路搜索麗江酒店可以查到很多。
2.麗江古城屬於那種可以一住就半個月的地方,多數遊客前往麗江,選擇住在客棧。現在基本上都是帶獨立衛浴的房間,一般60--300元/天;在客棧里悠閑地烤烤太陽,或者和店主人攀談一天或者玩玩小狗,或者還可以去拉市海跑馬、瀘沽湖走婚、梅里雪山朝聖等等。
3.目前古城客棧幾百家客棧,價格相差十幾二十塊的房間只要多找找,應該還是能找到,但是附加服務其實才是衡量價格的標間,隔音,衛生,安靜,位置等等隨便一項如果被客棧主人忽略,給客人帶來的間接損失就不止十來塊錢的事情了。比如隔音不好你能睡著嗎,滿院子白色床單你躺得舒服嗎?要碰上客棧老闆跟司機合夥詐錢就更麻煩了,也許他們不只房間便宜,司機的車費可能也很便宜,但拉你去燒柱香或者帶你到半路就甩開你呢。
[編輯本段]【古城酒吧】
來到麗江,不進古城的酒吧泡泡,就很難說真正領略了麗江的風情。在柳蔭下,柔風中,看著清清的水靜靜地流淌,品著各色菜餚,飲著啤酒,和朋友聊聊天,抑或一個人喝著咖啡發呆,盡情享受在都市中所未有的閑靜,有興趣,還可請那些流浪的藝人坐下,給自己畫個肖像或者是漫畫,當作一分在古城特別的珍藏。
1、小巴黎酒吧 位於古城新華街翠文段111號的小巴黎酒吧,它的內飾在古城當中是別具一格的。主人薛和來自法國的先生樂,被麗江古城濃郁的生活氣息,獨特的民族文化以及遍布古城的清流深深吸引著,因為想在麗江生活便經營起了這個酒吧。身為工程師的的樂將酒吧布置成古色古香的格調,使酒吧的內飾和古城很好的融為一體。深紅色的木質桌椅,歐式的壁爐,都給人以暖意。每到夜晚,酒吧就會組織一些具有雲南少數民族特色的節目,讓遊客在品嘗納西特色菜和以法式和意式為主的西餐的同時,參與進來互動演出,南腔北調在這里盡情的抒發著。
2、櫻花屋 1996年,古城裡有了第一家可以讓旅行者落腳的酒吧——「SAKURA櫻花屋」。它位於古城新華街翠文段123號。小店的特色飲食韓式燒烤、石頭飯、日本料理等,加上牟鑫先生的精明干練,韓國太太金明愛女士待人接物的嫻熟得體和手繪的「SAKURA」地圖,一時成為古城中街談巷議的新聞。如今櫻花屋已增加了兩間店面,一間酒吧和一間西餐廳。服務員統一的粉色服裝和頭巾,在林立的酒吧里形成了鮮明的特色。他們的口號是:全世界喜歡泡吧的人聯合起來!愛音樂的人大團結!
3、自由公社 古城眾多的酒吧中,由當地人開辦的並不多,而位於古城口新華街積善段8號的自游公社就是其中一家。它是一家比較另類的酒吧,酒吧的布置簡潔明快,通間不加修飾的木質,以及大幅的落地窗,迎著河水,給人非常自由和舒適的感覺。從「自游公社」就可以看出,酒吧除了為顧客提供一般酒吧提供的餐飲服務外,還為自游者提供「驢行」咨詢,代訂客房,刻錄光碟,上網等各類服務。自由公社還備有捷安特山地車,為想騎車去郊外的麗江感受田園風光的遊客提供了便利。
4、古樹吧 位於瀘沽湖畔落水村的古樹吧,因酒吧觀景台有一棵千年的核桃樹而得名。酒吧的主體是摩梭人傳統的木楞房,裝飾古樸,具有異域的情調,由兩個外地年輕人經營。酒吧提供了摩梭人的特色餐飲、自磨的咖啡、醇香茶水、各種酒類,再配以優美的音樂,書刊。在枝繁葉茂的古樹下,望著不遠處的藍天碧水和湖中漁者小船來往撒網的景緻,自己發發呆或者朋友聊聊天,沒有什麼能比這更具有享受了。
5、駱駝酒吧 位於四方街左側,供應中西餐,酒類,一樓熱鬧,二樓清靜。
6、左岸咖啡吧 百歲坊中段,供應咖啡,英式下午茶,義大利批薩。
7、倫勃朗 百歲坊6號,供應咖啡、西餐、可上網。
8、藍頁吧 密士巷69號,有素食、西餐。
9、布拉格 密士巷80號,另提供住宿。
10、王公公攝朗酒館 新華街科貢坊,有台灣風味小吃、烤肉、內設攝影暗房。
11、風的顏色 新義街和善巷五五號,有西餐,可看DVD。
12、木屋故事 位於木府正對門,提供酒水,飲料,每個角落均可留言。
13、麗江驢窩 提供酒水,風味小吃,可上網,提供數碼照片刻碟服務。
14、摩梭吧 新華街翠文段8號,有摩梭小吃,是古城中唯一的一家摩梭酒吧。
15、三里屯 新華街翠文段114號,有京味小吃。
16、布拉格酒吧 新義街密士巷80號,同時也提供住宿(店內的院子即為:旅行者之家客棧)。
17、藍鳥 新義街百歲坊3號
18、Cafe Buena Vista 北沙鄉三元村。
19、浮圖咖啡 新義街積善巷16號,提供咖啡,西餐,上網,住宿,自行車出租。
20、藍木瓜古董店 光義街50號,供應中西餐。
[編輯本段]【美食小吃】
「麗江涼粉」是傳統小吃。味鮮美、韌性好,可口、價廉。原料主要有雞豌豆、韭菜、綠豆芽、花椒油、油辣子、炒火麻子面、醋、醬油、薑汁、蒜泥、香油、鹽等。制時先將雞豌豆用冷水泡一夜,待豆泡軟後磨成糊狀,濾渣後把槳煮沸,再放進少許生槳或小粉攪拌,煮成糊狀成黑色,這時盛入盆盤之類器皿中使其冷卻即可成為涼粉。吃時將涼粉切成銅錢厚,1厘米左右寬的長條,放在碗內加上事先製作好的涼韭菜、綠豆芽和各種佐料,調料拌勻即可食用。冬天切成塊用鍋煎黃、熱食。還可做涼粉炒韭菜、炒腌菜等多道菜餚。
「吹豬肝」是納西族請客時必備的一道傳統名菜。它製法特殊,色美爽口。主料豬肝配以芫荽、炒花生米、鹽、醋、油辣子、芝麻等拌在一起。吹豬肝是要在農歷冬臘月,將鮮豬肝吹膨脹後曬干。製作時將豬肝煮熟,冷卻後切成薄片拌上上述配料、佐料,拌勻就可作盤菜食用了。
「粑粑」是納西族的一大特色,有甜、咸兩種口味,甜味粑粑受到很多青少年朋友的喜愛,而鹹的卻受成年人喜愛。當你去飯館吃飯時,要一盤粑粑,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他們飯店自己做的,因為,會做粑粑的在麗江市裡面沒有幾個人,那些買的粑粑都是少數人做好了以後批發出去的。
「岩巴玖」(即雞燉豆腐)是傳統佳餚,清香、鮮嫩、色美。原料有土雞、火腿、豆腐、蔥、姜、鹽、味精、辣子等,製作時將1公斤左右的一隻雞、200克火腿(無火腿可用腌肉),切成塊加水、生薑、鹽適量燉熟後,再加進成塊的豆腐,用小火燉15~20分鍾,就成「岩巴玖」了。
「納西火鍋」這里指用火鍋煮食品而言。銅制火鍋,工藝精美,是納西族人家喜愛的器皿。「納西火鍋」是在寒冷季節納西人待客和春遊野餐的佳餚。「火鍋」原料主要有豬排骨、瘦肉、酥肉、馬鈴薯、黃豆芽、茨菇、紅蘿卜、芋頭、大韭菜根、白菜幫、青菜幫、粉絲、粉皮、豆腐等10多種,還有生薑、草果等佐料。製作方法是先將馬鈴薯、芋頭、胡蘿卜、茨菇、大韭菜根分層放入火鍋,最後放入排骨和排骨湯,燃起火鍋煮至菜餚稍熟,再加浸泡過的粉絲、粉皮、青菜(稍煮過的)、豆腐、瘦肉片、酥肉等,煮15分鍾即可上桌。
納西族先民愛飲酒。東巴經書《耳子命(飲食的一歷)》,是一部農業生產勞動的頌歌,長詩的第一部分,就描寫了種麥、釀酒的全過程。說明納西族在很早的古代就會釀酒。納西族現代常飲的酒,有白酒、黃酒、窨酒,尤以窨酒出名,曾獲中國首屆黃酒節二等獎、全國旅遊飲品優質獎。窨酒呈琥珀色,透明,味甘醇清香,含酒精20度,葡萄糖15%及多種脂肪酸化合物,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有良好的滋補作用。窨酒用大麥、小麥、高粱等糧食和特殊的麗江酒麴,玉龍山下的泉水釀造,釀好後入窖一定時間才算珍品,由於納西人民好酒愛酒,甚至納西族歌手肖煜光還創作出了一首叫納西酒歌的歌曲。
「蒙自過橋米線」,(納西古樂會邊上)蠻正宗,比昆明橋香園的好吃,(10來元)。
「黃豆面」,大石橋小吃(新大街四方街5號)黃豆面可算麗江第一面。面條半透明,祖傳秘方做成。建議吃小碗(2.5元/碗)
「東巴烤魚」大石橋小吃(新大街四方街5號)
臘排骨火鍋,(打車到象山市場市場,離新城挺遠)店名:麗江第一臘排骨火鍋。50元一份,湯里的蕃茄很好吃.
「八大碗」,百歲坊的集賢小吃店(必須6-8人吃),
「水燜粑粑」,價格四元、五元兩種。
「酸奶」,5元的一種豆腐腦似的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