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叫資源,資源有哪些類型,資源科學體系請簡述
資源: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社會得以發展所必不可少的客觀基礎。
廣義的資源---指人類生存發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質的和非物質的要素。
狹義的資源僅指自然資源。
資源的類型:
一、按照自然資源的概念和特徵及應用的目的進行多種科學分類:
1、根據自然資源的賦存條件及其特徵可以將自然資源分為:地下資源和地表資源;
2、根據自然資源的國民經濟用途可將其劃分為:
農業資源
(土地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
工業資源(礦產資源、農產品資源、林產品資源、草原產品資源)旅遊資源;
二、根據自然資源與人類的經濟關系,即按照資源的性質,劃分為四類:
1、環境資源:如太陽光,地熱,空氣和天然水等。這類資源比較穩定。
2、生物資源:如動物、森林、草場等。這類資源人類使用之後可以通過本身的生產繁殖再
生產出來。
3、土地資源:包括農用土地、城市土地等。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
4、礦藏資源:包括能源、各種礦物等。它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其儲量有限,開
發利用之後不能再生,利用一部分就少一部分,直至枯竭。
2. 中國環境資源分為哪幾大類
我國《環境保護法》對環境的定義:環境資源的概念: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城市和鄉村。我國立法是將資源在環境概念中的。
3. 為什說環境是資源,可以分為哪幾類
環境既包括以大氣、水、土壤、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為內容的物質因素,也包括以觀念、制度、行為准則等為內容的非物質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會因素;既包括非生命體形式,也包括生命體形式。環境是相對於某個主體而言的,主體不同,環境的大小、內容等也就不同。
狹義的環境,指如環境問題中的「環境」一詞,大部分的環境往往指相對於人類這個主體而言的一切自然環境要素的總和數。那麼自然界所有的資源,也是環境資源。
地球環境需要人類珍惜的資源主要有以下四類:
1) 三大生命要素:空氣、水和土壤;
2) 六種自然資源:礦產、森林、淡水、土地、生物物種、化石燃料(石油、煤炭和天然氣);
3) 兩類生態系統:陸地生態系統(如森林、草原、荒野、灌叢等)與水生生態系統(如濕地、湖泊、河流、海洋等);
4) 多樣景觀資源:如山勢、水流、本土動植物種類、自然與文化歷史遺跡等。
4. 中國環境資源法包括什麼
環境資源法學——高等學校法學教材呂忠梅高利紅余耀軍
內容提要:
為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對法律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法律人才的素質,根據教育部關於普通高等學校法學專業教學要求,我們邀請政法院校和實際部門的法學教授和專家編寫出版了這批教材。
這批教材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吸收國內外法教育的最新成果,面向21世紀的法學教育,正確闡述本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努力做到科學性、系統性和實踐性的統一。本書就是其中的一本。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環境資源與環境問題
第一節 環境資源
第二節 環境問題
第二章 環境資源法概述
第一節 環境資源法的涵義
第二節 環境資源法律關系
第三節 環境資源法的地位與體系
第四節 環境資源保護基本法
上篇
第三章 環境資源法的價值定位
第一節 環境資源法的價值定位
第二節 環境資源法的目的
第三節 環境資源法的基本原則
第四章 環境權的理論與實踐
第一節 國際要權法的發展
第二節 環境權的基本理認
第三節 公民環境權
第四節 國家環境權
中篇
第五章 環境資源綜合法制制度
第一節 源頭控制制度
第二節 過程式控制制制度
第六章 自然保護法律制度
第一節 自然資源權屬制度
第二節 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
第三節 自然資源開發禁限制度
第四節 進出口管制度
第五節 自然資源補救制度
第七章 污染控制制度
第一節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第二節 排污申報登記制度
第三節 污染物排放稅費制度
第四節 現場檢查制度
第五節 限期治理制度
第六節 防止污染轉嫁、轉移制度
第七節 污染事故強制應急措施制度
第八章 環境資源責任制度
第九章 環境資源糾紛解決制度
下篇
第十章 自然保護法
第十一章 污染防治法
第十二章 國際環境資源法
主要參考書目
5. 環境資源基本概念
(一)環境、資源及環境資源
環境與資源兩個概念相互交叉,很難將兩者截然分開。環境的概念更多強調的是整體性和生態聯系性,環境是基礎。資源的概念更多強調的是實用價值和可開發性,資源是財源。《辭海》中解釋,「資源」即資財的來源。因此,環境、資源只不過是人們從不同角度提出的概念,環境資源也就是自然資源。
一般認為,資源是指對人有用或具有使用價值的某種東西。廣義的資源包括自然資源、經濟資源、人力資源等各種資源;狹義的資源則僅指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是自然界形成的可供人類利用的一切物質和能量的總稱[49]。對於自然資源(也稱為環境資源)也有許多解釋。《中國大網路全書·法學卷》中關於自然資源的表述是:「自然資源指能夠為人們所利用作為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自然要素,一般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氣候資源、旅遊資源等。[50]」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定義為:「自然資源是指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的總和。」自從地球上有人類活動以來,環境資源就一直為人類社會提供著功能服務。它包括[51]:
第一,它提供人類生產活動的原材料,如土地、空氣、水、森林、礦藏。
第二,它提供人類的生存場所,即人類賴以生存和繁衍的棲息地。
第三,它對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具有擴散、貯存、同化的作用,即環境對污染物具有凈化作用。
第四,它提供舒適性服務,如休閑場所和娛樂資源,為人類的精神生活和社會福利提供物質資源。
過去,人們對資源的定義偏重於它的經濟價值,認為只有獲得經濟開發利益尤其是當前開發利益的自然因素才是資源,忽視自然因素對人類生存的生態價值和未來價值[52]。如人們只認為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等是自然資源,因為它們可作為生產要素使用。而大氣、旅遊景觀等環境要素不直接進入生產過程,所以不是資源。但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意識到這類環境要素也同樣為人類提供了服務。這樣就擴大了資源的范圍。清新的空氣、優美的景觀,可以使人心情舒暢,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所以,把所有的環境要素都納入自然資源的范疇是合理的,也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二)環境資源的分類
按照環境資源(自然資源)的分布量和被人類使用時間的長短,自然資源可分為有限資源和無限資源兩大類。有限資源又分為可更新資源和不可更新資源。可更新資源是可以更新再被利用的資源,如動物、植物、土壤、森林等。人類利用可更新資源的數量和速度,不能超過資源本身的更新速度,否則會造成資源的枯竭而不能永續利用。不可更新資源是指數量有限又不可再生,是一種耗竭性資源,如礦產資源。人類對這類不可再生資源,必須十分珍惜,盡可能綜合利用,減少耗損和浪費。無限資源是指用之不竭的資源,如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53]。目前,人們還沒有把無限資源納入到環境資源立法的保護對象,但是人類活動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它們。
6. 「六觀」「六個統一」「四個環境」 「四個必須」是什麼
大局觀、價值觀、執法觀、業績觀、權力觀和發展觀
一、堅持先進性要求與理想信念的統一,解決好精神支柱問題。
二、堅持先進性要求與好學求知的統一,解決好自身素質問題。
三、堅持先進性要求與勤政為民的統一,解決好工作方向問題。
四、堅持先進性要求與愛崗敬業的統一,解決好內在動力問題。
五、堅持先進性要求與組織紀律的統一,解決好廉潔自律問題。
六、堅持先進性要求與艱苦奮斗的統一,解決好思想作風問題。
優化政策環境,優化政務環境,優化執法環境,優化服務環境
一是檢察權必須嚴格依法行使。
二是檢察權必須受到監督制約。
三是檢察職能的發揮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以及執法環境、執法能力、執法保障方面的新變化新要求,努力形成重點突出、布局合理的法律監督工作格局。
四是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必須遵循法治原則和司法規律,符合訴訟原理。
7. 簡述社區的四大教育資源及其產生的作用。
摘要 一是社區場所資源;二是社區辦學資源;三是社區信息資源,四是社區環境資源
8. 自然資源和環境資源有什麼區別
自然資源是可以被消耗的,如煤,石油
環境資源是那些價值來自於其本身的存在的,如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或者適合某種作物種植的氣候。
9. 心理學四個環境資源是什麼
心理學是個環境資源,我覺得環境對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決定了人的一些心理活動,因此人是受環境影響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