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理解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我覺得「總量豐富」是相對其他國家而言的,也有另一層意思是種類多,但是量不多。「人均不足」就是人太多了,即使總量再大,平均下來,每個人的分量也就少了。
Ⅱ 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我國自然資源方面的基本特點是:總量豐富,種類繁多,人均不足,相對短缺。煤、石油、天然氣,北方多而南方少;金屬資源、水資源,南方多而北方少;風力資源,西北地區、沿海地區和北方豐富。
一般來說假如獲取這個貨物的主要工程是收集和純化,而不是生產的話,那麼這個貨物是一種自然資源。采礦、採油、漁業和林業因此一般被看作獲取自然資源的工業,而農業則不是。自然資源是成為貨物的自然財富。
(2)為什麼說我國自然資源豐富擴展閱讀:
自然環境中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關的、能被利用來產生使用價值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自然諸要素,通常稱為自然資源,可分為有形自然資源(如土地、水體、動植物、礦產等)和無形的自然資源(如光資源、熱資源等)。
自然資源具有可用性、整體性、變化性、空間分布不均勻性和區域性等特點,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之一。對自然資源,可分類如下:生物資源,農業資源,森林資源,國土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氣候氣象,水資源等。
Ⅲ 我國都有哪些豐富多彩的自然資源
古老的神州大地,不僅領土廣大,而且地形類型齊全,氣候復雜多樣,大江大河眾多,植被土壤豐富多彩。這樣優越的自然環境,為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中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山地約佔33%,高原約佔26%,盆地約佔19%,平原約佔12%,丘陵約佔10%。正如人們形容的那樣,中國的土地是「七山二丘一分田」,這一分田,對於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農業大國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同時,多種多樣的地形,也為我國發展農、林、牧、副、漁多種經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我國是世界上著名的季風區。受季風之惠,我國在北緯15°~30°的土地,不僅沒有形成乾旱的荒漠,反而雨水豐沛,植被繁茂。由於受季風影響,我國雨熱同期、多種多樣的氣候及夏季普遍高溫等特點,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我國是一個山高水長、河湖眾多、河川徑流量極為豐富的國家。我國的陸地面積與歐洲和美國差不多,但大河數量遠遠超過歐洲和美國。就連面積大於我國2倍多的北美洲,真長度超過1000千米的大河數也僅及我國的三分之二。這些河川湖泊,塑造了肥沃的平原,滋潤了富饒的沃土,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孕育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這一條條東流入海的大河巨川,是我國豐富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數量大,品種多,是世界上礦種比較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
以上所述我國土地、氣候、水、礦產等資源的情況,說明了我國自然資源是十分豐富的,所以過去人們常說「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這種說法在歷史上對於激發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起過積極作用。其實「地大」、「人多」是事實,「物博」則是相對的,從總量來說是豐富的,而人均數量又是不足的,這才是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國情之一。
荒漠、沼澤是否屬於土地資源
自然資源是指直接從自然界中獲得的並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與能量。由此不少同學可能會認為,荒漠、沼澤目前人類不能大規模的利用,所以不屬於自然資源。其實不然,土地資源與土地的關系就像水資源與水的關系一樣,兩者很難劃清界限。所以人們將當前可以利用和預見將來能大規模利用的土地,都作為土地資源。其實人們對荒漠和沼澤的利用早就開始了,例如人們將沙漠作為核試驗和衛星發射基地;古埃及人通過灌溉,將沙漠變成綠洲;我國東北三江平原多沼澤地,經開墾,昔日的「北大荒」,如今良田成片,變成了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成了祖國的「北大倉」。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荒漠、沼澤一定會得以大規模地開發和利用。
Ⅳ 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不足,主要是因為
一,人口過多,基數大,故總量雖大,但人均不足
二,資源分布嚴重不均
三,資源浪費嚴重,利用率低
Ⅳ 中國是一個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還是一個自然資源中等豐富的國家
中國是一個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自然資源可以分成以下這幾個方面:
1、礦產資源。中國是世界上疆域遼闊、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種齊全配套、資源總量豐富的國家,是具有自己資源特色的一個礦產資源大國。現已發現的礦產有168種,探明有一定數量的礦產有153種,其中能源礦產8種,金屬礦產54種,非金屬礦產88種,水氣礦產3種,探明儲量潛在價值僅次於俄羅斯和美國,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上礦產資源最豐富、礦種齊全配套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我國礦產資源既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劣並存的基本態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礦產資源總量豐富,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礦產品種齊全配套,資源風度不一;礦產質量貧富不均,貧礦多,富礦少;超大型礦床少,中小型礦床多;共生伴生礦多,單礦種礦床少。)
2、生物資源。中國生物資源非常豐富,僅種子植物即達2.45萬種,次於馬來西亞和巴西,居世界第3位。在種類繁多的植物中,經濟植物(按單項用途一次一種計)即達2411種,不僅提供各種食料、葯材、纖維和其他多種工業原料,並可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條件。水產資源中有色類約2400多種,其中海洋魚類約佔3/5,其餘為淡水魚類。此外尚有甲殼類、貝類和海藻類等。
3、土地資源。中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占亞洲大陸土地面積的22.1%,佔全世界陸地面積的6.4%,是世界上國土面積廣闊的國家之一。中國豐富的土地資源具有兩個顯著的地理特色:一、海拔較高、起伏較大的山地(包括丘陵、山地和高原)所佔的面積超過平地(平原和高平原),成2/3與1/3之比;二、在復雜多樣的生態環境中,形成草原多、耕地少、林地比例小、難利用土地比例大的特點。目前,草原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37.4%,耕地佔10.4%,林地約佔12.7%,而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冰川和永久積雪等難以利用的土地則合計約佔20.5%。盡管如此,中國土地資源進一步充分合理利用的潛力仍很大,除現有草地、耕地和林地外,估計全國還有約3300萬公頃的宜農荒地、6000多萬公頃的草山草坡和9000多萬公頃的宜林荒山、荒地和疏林地有待開發利用。
4、氣候資源。中國擁有世界最豐富的氣候帶(細分),氣候復雜多樣。風能、太陽能等氣候資源豐富。
5、水資源。中國擁有世界最多的河流,最復雜的水文情況;中國河川多年平均徑流相當於世界徑流總量的5.8%;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6、海洋資源(海洋生物資源、海洋礦產資源、海水)。中國是海洋大國,中國東、南兩面瀕臨遼闊的海洋,歸中國管轄的海洋面積有354萬平方公里,跨越了溫帶、亞熱帶、熱帶三個氣候帶,大陸架寬闊,水體營養豐富。我國海洋生物資源高達20278種,其中魚類3032種、螺貝類1923種,蟹類734種、蝦類546種,藻類790種。其中,作為經濟捕撈對象,在漁業統計和市場上列名的有200多種,這些足以表明我國海洋水產生物的資源豐富和物種豐富度高。
7、其它自然資源。
綜上,中國是一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只是泛泛而談,具體情況不只是這些;如果感興趣請自己去翻閱、查閱更多、更好資料。雖然豐富,但人均很少,保護、利用,政府、國民認知、認識都很有限。中國,關於我們的路還很長;人類,關於我們的路也很長。
Ⅵ 中國自然資源很豐富嗎
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佔有量很少,這是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國情。我國資源分布不平衡、利用率低、破壞與浪費損失嚴重。
1、土地資源 :
中國陸地總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國家之一。在現有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可被農林牧副漁業和城鄉建設利用的土地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則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難度很高,成本極大。1952年,中國耕地面積為16.2億畝,人均耕地面積為2.8畝。當時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是5.5畝。雖然與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卻是中國50多年的最高水平。1997年,中國的耕地面積約為14.3億畝,人均只有1.15畝,比1952年下降了一倍多。1952-1997年間,耕地面積減少了近2億畝,人口卻增長了6億5千萬,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劇。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積的減少,中國的人均耕地面積還將進一步下降。預計15年後,人均耕地面積將下降到1畝以下。
耕地面積 9497萬公頃
荒地面積 10800萬公頃
宜農荒地 3535林業用地面積 26289萬公頃
宜林荒山荒地 6303萬公頃
可利用草地 31333萬公頃
草地面積 40000萬公頃
2、林木資源 :
盡管中國堅持不懈地植樹造林和保護森林資源,但是由於歷史條件和自然條件的限制,目前,中國的生態環境仍比較脆弱,森林資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中國的人口增長對木材產生了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對木材製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對薪柴的需求。這種需求驅使人們對森林的大量坎伐。據統計,在全國140個森林局中,已有61個局處於過度採伐狀態,25個局的森林資源已經基本枯竭。目前,中國的用材、薪柴、紙漿和其他林業經濟產品的供應都很緊張。
活立木總蓄積量 108.68億立方米
森林面積 12863萬公頃
森林蓄積量 93.1億立方米
森林覆蓋率 13.4%
3、水利資源
中國陸地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雖然水資源的總量不少,但利用難度較大。原因在於:一是時間分布不均勻,水資源東南多、西北少;二是時間分配不盡人意,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際變化大。
(1)海洋 :
地表水資源總量 28124億立方米
海洋能源理論蘊藏量 6.3億千瓦
地表徑流 27115萬平方公里
海岸帶面積 28萬平方公里
冰川融水量 560萬平方公里
灘塗面積 2.08萬平方公里
地下(淺層)水量 8287萬公項
海水可養殖面積 260.01萬公項
水力資源蘊藏量 6.76 億千瓦
已養殖面積 71.6萬公項
可開發量 3.79萬公項
淺海灘塗可養殖面積 242.0萬公項
(2)陸地:
內陸水域總面積 1747萬公頃
已養殖面積 55.6萬公項
可養殖面積 675
已養殖面積 467
4、礦產資源(保有儲量)
中國是世界上能源儲藏比較豐富的國家之一。各種礦產資源種類比較齊全。有不少礦產資源儲量在世界上居前列。
但是,由於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佔有量並不高。由於人口迅速增長,高耗能工業廣泛建立及能源價格長期偏低,
使中國的能源供給長期處於緊張狀態。
煤 10087.08億噸
鐵礦石 478.94億噸
磷礦石 159.74億噸
鉀鹽 4.57億噸
鹽 4030.81億噸
Ⅶ 中國總體上是個多山的國家,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中國的自然條件在世界范圍內算是優越的
首先,中國位於北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熱充足,降水豐富,適宜農業發展。我國農業發展歷史悠久,提倡精耕細作,單位面積產量高,雖然是一個多山國家但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和丘陵地帶有發達的梯田農業,所以說中國是世界上糧食產量最高的國家。我國的多種耕作制度:一年一熟制,一年兩熟制,三熟制,兩年三熟制。再是,我幅員遼闊,氣候復雜,地形多樣,礦產豐富。還有我國被稱做是30度緯線上的綠洲哦。同緯度的大陸東岸都是沙漠但由於我國面臨世界上最大的太平洋,夏季風為我們帶來了水和綠。國家的發展是以經濟為基礎的,而農業是人類在滿足自身的基本生存而後發展精神文明的基礎。如果緯度太高太寒冷,緯度太低,過於濕熱。太過於乾旱都不利於人類的發展。
Ⅷ 我國有哪些豐富的自然資源
古老的神州大地,不僅領土廣大,而且地形類型齊全,氣候復雜多樣,大江大河眾多,植被土壤豐富多彩。這樣優越的自然環境,為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中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山地約佔33%,高原約佔26%,盆地約佔19%,平原約佔12%,丘陵約佔10%。正如人們形容的那樣,中國的土地是「七山二丘一分田」,這一分田,對於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農業大國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同時,多種多樣的地形,也為我國發展農、林、牧、副、漁多種經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我國是世界上著名的季風區。受季風之惠,我國在北緯15°~30°的土地,不僅沒有形成乾旱的荒漠,反而雨水豐沛,植被繁茂。由於受季風影響,我國雨熱同期、多種多樣的氣候及夏季普遍高溫等特點,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我國是一個山高水長、河湖眾多、河川徑流量極為豐富的國家。我國的陸地面積與歐洲和美國差不多,但大河數量遠遠超過歐洲和美國。就連面積大於我國2倍多的北美洲,真長度超過1000千米的大河數也僅及我國的三分之二。這些河川湖泊,塑造了肥沃的平原,滋潤了富饒的沃土,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孕育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這一條條東流入海的大河巨川,是我國豐富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數量大,品種多,是世界上礦種比較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
以上所述我國土地、氣候、水、礦產等資源的情況,說明了我國自然資源是十分豐富的,所以過去人們常說「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這種說法在歷史上對於激發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起過積極作用。其實「地大」、「人多」是事實,「物博」則是相對的,從總量來說是豐富的,而人均數量又是不足的,這才是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國情之一。
Ⅸ 中國自然資源的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麼
中國自然資源的優勢有總量豐富、種類眾多等,劣勢在於人均佔有量少、分布不均、難以利用土地比例高等。
一、優勢
1、總量豐富
中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占亞洲大陸土地面積的22.1%,佔全世界陸地面積的 6.4%,是世界上國土面積廣闊的國家之一,位居世界第三。水能資源居世界第一位,海洋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煤炭資源豐富,1990年底煤炭保有量達9014.53億噸,居世界前列。
2、種類眾多
中國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幾乎擁有北半球所有植被的類型。各類型土地資源都有分布。中國是世界礦產種類多、分布廣、 儲量大、大部分礦產資源能夠自給的少數國家之一。截至1990年底,中國已探明有一定儲量的礦種達148種。
二、劣勢
1、人均佔有量少
中國自然資源人均佔有量都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如中國土地人均不足1公頃,而世界人均卻達3公頃;耕地人均約0.1公頃,世界人均約0.36公頃;草場資源人均約0.35公頃,世界人均為0.76公頃;森林人均0.107公頃,世界人均為0.65公頃;同時,在世界上45種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價值比較中,人均卻居世界第10位。
2、主要資源分布不均
主要資源地區分布不平衡 中國自然資源地區分布很不平衡,尤以水、能源和礦產三種資源更為突出。
中國水資源的分布,南方多,北方少。能源方面,煤炭探明儲量將近80%分布於中國北方(其中64%集中於華北地區),10%在西南地區,而江南8省只佔2%;
石油探明儲量98%在北方。水力資源西南、西北、中南3大地區佔90%,其餘10%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地區。
中國東南部的滇、黔、桂、湘、贛、粵 6省具有世界上第1、2位的鎢、錫、銻、鋅、汞、鉛等儲量,成為中國礦產資源分布上一大特點。
自然資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對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以及交通運輸有著重大的影響。
3、難以利用土地比例高
中國地形、氣候復雜,土地類型復雜。有些土地類型難以開發利用。例如,中國沙質荒漠、戈壁合占國土總面積的12%以上,改造、利用的難度很大。而對中國農業生產至關重要的耕地,所佔的比重僅12.68%(12,172萬公頃)。
(9)為什麼說我國自然資源豐富擴展閱讀
自然資源的分類
自然資源可以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資源指那些在較短時間內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如水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非可再生能源指那些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如礦產資源。
目前世界面臨著世界自然資源供不應求的自然資源危機。非再生資源和再生資源的總量都是有限的,面對世界經濟和人口不斷增長的壓力,自然資源危機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個限制因素,盡管技術進步和市場的調節作用可使資源的利用范圍和效率不斷擴大和提高,但仍然需給予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