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全球水資源,淡水佔百分之幾鹹水佔百分之幾
全球水資源,鹹水佔97.5%,淡水佔2.5%,在這2.5%中,又有87%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冰川、冰雪。人類可以利用的淡水只佔總水量的0.26%,而這些淡水大部分是地下水,實際上,人類可以從江河湖泊取用的淡水只佔總水量的0.014%。
(1)全國水資源中多少是鹽水擴展閱讀:
一、地球水儲量
地球表面、岩石圈內、大氣層中和生物體內所有各種形態的水,包括海洋水、冰川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流水、地下水、土壤水、大氣水和生物水,在全球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水系統,這就是水圈。
水圈內全部水體的總儲量約為138600000km,其中海洋儲量1338000000km,佔全球總儲量的96.5%;其他各種水體儲量只佔3.5%,地表水和地下水各佔1/2左右。
地球上總量,含鹽量不超過1g/L的淡水僅佔2.5%,即35000000km淡水,有68.7%被固定在兩極冰蓋和高山冰川中,有30.9%蓄存在地下含水層和永久凍土層,而湖泊、河流、土壤中所容納的淡水只佔0.32%。
二、全球水平衡
全球動態平衡的循環水量,通常用全球水量平衡的方法估算。水平衡的收入項為地球表面承受的降水量,支出項為地球表面的蒸發量,降水量和蒸發量相等,為1130mm,因而在長期內能保持全球的水量平衡。
海洋上年蒸發量為1400mm,年降水量為1270mm,蒸發量超過降水量130mm,差值部分由流入海洋年徑流量(包括地下徑流)達到平衡。陸地上年降水量為800mm,年蒸發量為485mm,降水量大於蒸發量315mm,差值部分由海洋水汽輸送加以補充。
從陸地流入海洋的徑流和由海洋輸送到陸地的水汽,其多年平均水量是相等的,為47000km3。全球的水平衡要素見表3.根據現代的科學技術水平,確定水平衡要素的誤差不會大於±10%,但是在未來,也很難做到誤差小於±5%。
Ⅱ 自來水一般全鹽量多少
是想知道水質狀況吧?見附圖
Ⅲ 目前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鹹水,約佔多少
地球有70%的表面被水覆蓋,但其中的97%是海洋,海水含鹽量過高,不能被陸生生物利用.剩下3%的淡水面中又有2%以上集中在地球南北極,其餘不足1%的淡水,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地下、大氣以及生物體內,可見,水資源並不豐富.
Ⅳ 地球上的水分為淡水和鹹水.它們是怎樣分布的
全球約有四分之三的面積覆蓋著水,地球上的水總體積約有13億8600萬立方千米,其中96.5%分布在海洋,淡水只有3500萬立方千米左右。若扣除無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頂上的冰冠,以及分布在鹽鹼湖和內海的水量,陸地上淡水湖和河流的水量不到地球總水量的 1% 。
(4)全國水資源中多少是鹽水擴展閱讀
各國差異
世界各國和地區由於地理環境不同,擁有水資源的數量差別很大。按水資源量大小排隊,前幾名依次是: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中國、印度。若按人口平均,就是另一種結果了。中國人均水資源量相當於世界人均量的1/4。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水旱災害頻繁的國家,如果按水資源總量考慮,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國人口眾多,若按人均水資源量計算,人均佔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按149個國家統計,統一採用聯合國1990年人口統計結果),已經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
Ⅳ 地球水資源中鹹水比例高達多少
鹹水是97.47%
海水是鹹水,不能直接利用,所以通常所說的水資源主要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只佔地球上水體總量2.53%,其中大部分(近70%)是固體冰川,即分布在兩極地區和中、低緯度地區的高山冰川,還很難加以利用。目前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淺層地下水,儲量約佔全球淡水總儲量的0.3%,只佔全球總儲水量的十萬分之七。據研究,從水循環的觀點來看,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資源每年約有9000千立方米。
Ⅵ 地球上的水有多少是鹹水
97.5%是鹹水。
地球上97.5%的水是鹹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將近70%凍結在南極和格陵蘭的冰蓋中,其餘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層地下水,難以開采供人類使用。江河、湖泊、水庫及淺層地下水等來源的水較易於開采供人類直接使用,但其數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約佔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
全球每年水資源降落在大陸上的降水量約為 110萬億立方米,扣除大氣蒸發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徑流量約為42.7萬億立方米,按1995年的世界人口計算,每人每年可獲得的平均水量為7300立方米。由於世界人口不斷增加,這一平均數比較1970年已下降了37%。
雖然任何地表水系統的自然水來源僅來自於該集水區的降水,但仍有其他許多因素影響此系統中的總水量多寡。
這些因素包括了湖泊、濕地、水庫的蓄水量、土壤的滲流性、此集水區中地表徑流之特性。人類活動對這些特性有著重大的影響。人類為了增加存水量而興建水庫,為了減少存水量而放光濕地的水分。人類的開墾活動以及興建溝渠則增加徑流的水量與強度。
當下可供使用的水量是必須考量的。部分人的用水需求是暫時性的,如許多農場在春季時需要大量的水,在冬季則幾乎不需要。
為了要提供水與這類農場,表層的水系統需要大量的存水量來搜集一整年的水,並在短時間內釋放。另一部分的用水需求則是經常性的,像是發電廠的冷卻用水。為了提供水與發電廠,表層的水系統需要一定的容量來儲存水,當發電廠的水量不足時補足即可。
水資源短缺
水資源危機是缺乏淡水資源來滿足標准用水需求。已經定義了兩種類型的缺水:物理或經濟缺水。物理缺水是指沒有足夠的水來滿足所有需求,包括生態系統有效運作所需的水。乾旱地區(例如中亞和西亞以及北非)經常遭受物理性缺水。
另一方面,經濟缺水是由於缺乏對從河流、含水層或其他水源取水的基礎設施或技術的投資,或者人類能力不足以滿足對水的需求而造成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區的特點是經濟缺水。
全球水資源短缺的本質是淡水需求與供應之間的地理和時間不匹配。在全球范圍內,每年都有足夠的淡水來滿足這種需求,但水的需求和可用性的空間和時間變化很大,導致世界一些地區在一年中的特定時間。
Ⅶ 淡水與鹽水的比例(可圖示)
地球總儲水量約14.5×108km3,其中海水佔97.2%,陸地水佔2.8%,鹹水佔97.3%,淡水佔2.7%,而江河水量只佔陸地淡水儲量的0.01% 淡水中的87%是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高山冰川和永凍地帶的冰雪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是江河湖泊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約佔全球總水量的0.26%
Ⅷ 地球上水資源中鹹水比例佔多少
鹹水是97.47%
海水是鹹水,不能直接利用,所以通常所說的水資源主要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只佔地球上水體總量2.53%,其中大部分(近70%)是固體冰川,即分布在兩極地區和中、低緯度地區的高山冰川,還很難加以利用。目前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淺層地下水,儲量約佔全球淡水總儲量的0.3%,只佔全球總儲水量的十萬分之七。據研究,從水循環的觀點來看,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資源每年約有9000千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