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加強網上誠信建設的措施包括哪些
一、 建立誠信的道德信仰和價值評價
沒有好的誠信道德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行政作風,
也不可能出現良好的行為。對而言,誠信是最寶貴、最重要的資源,是行政文明的重要標志,是凝聚民心、號召民眾、推動改革開放與發展的強大精神..
② 哪位大神知道銀行信用,商業信用各包括哪些項目,急用,謝謝!
銀行信用(bank credit)是指以銀行為中介,以存款等方式籌集貨幣資金,以貸簡介銀行信用是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以貨幣形態提供的信用。銀行信用是伴隨著現代銀行產生,在商業信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銀行信用與商業信用一起構成現代經濟社會信用關系的主體。
與商業信用不同,銀行信用屬於間接信用。在銀行信用中,銀行充當了信用媒介。馬克思這樣描述:「銀行家把借貸貨幣資本大量集中在自己手中,以至於產業資本家和商業資本家相對立,不是單個的貨幣貸出者,而是作為所有貸出者的代表的銀行家。銀行家成了貨幣資本的鍾管理人。另一方面,由於他們為整個商業界而借款,他們也把借入者集中起來,與所有貸出者相對立。銀行一方面代表貨幣資本的集中,貸出者的集中,另一方面代表借入者的集中。」
特點銀行信用與商業信用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銀行信用是以貨幣形態提供的。銀行貸放出去的已不是在產業資本循環過程中的商品資本,而是從產業資本循環過程中分離出來的暫時閑置的貨幣資本,它克服了商業信用在數量規模上的局限性;
2.銀行信用的借貸雙方是貨幣資本家和職能資本家。由於提供信用的形式是貨幣,這就克服了商業信用在使用方向上的局限性;
3.在產業周期的各個階段上,銀行信用的動態與產業資本的動態往往不相一致。
4.銀行信用的實質是銀行作為中介使貨幣資本所有者通過銀行和職能資本之間發生的信用關系。
5.銀行信用有可能突破商業信用的局限,擴大信用的范圍和規模[1]
優勢1. 克服商業信用局限性。
上游企業貸給下游企業,也可下游貸給上游。可小額聚成大額,也可大額分散成小額。滿足長、中、短貸款的不同需要。
2. 規模大、成本低、風險小。
3. 能夠創造信用。
發放貸款給企業,企業根據需要,可再次貸款給其他企業。
資金來源銀行信用體現主要體現於資金方面,銀行資金來源主要有:①自有資金,西方商業銀行自有資金一般由股金、盈餘積累構成,中國專業銀行自有資金則是由國家財政撥款和盈餘積累所構成;②存款,從存款期限和用途可分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專項存款等,從存款主體可劃分為企業存款、政府存款和個人存款;③銀行券發行,銀行券是一種信用貨幣,最初,一般商業銀行都可以發行,中央銀行制度建立後,其發行權由中央銀行壟斷。商業銀行雖失去發行權,但由於中央銀行是商業銀行的最後貸款人,商業銀行資金來源不足,可獲得中央銀行的資金融通。此外,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企業和社會閑散資金增多,商業銀行依靠吸收存款,創造支票存款,即可基本解決資金運用問題。在中國高度集中統一管理體制下,人民幣的發行即作為中國人民銀行自身的信貸資金來源,在其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後,人民幣發行中大部分用於對專業銀行的再貸款。
資金運作①貸款;②金銀外匯占款;③財政透支與借款。其中,貸款占銀行資金運用的絕大部分。在中國,1989年各項貸款占銀行資金運用的89.3%。
地位銀行信用是間接信用,是存貸款人的中介。但銀行作為中介人與一般商業經紀人、證券經紀人不同,存款人除按期取得利息外,對銀行如何運用存入資金無權過問,正因如此,銀行在資本主義經濟中由簡單的中介人逐步發展成「萬能的壟斷者」。在資本主義社會,銀行信用是主體,但商業信用是整個信用制度的基礎。因為銀行貸款一般是針對商業票據進行抵押或貼現,銀行直接對企業發放的不要任何擔保品的信用貸款只佔一定比重。從直接信用和間接信用的關系來看,直接信用是基礎,間接信用是後盾。沒有銀行信用的支持,商業票據就不能轉化為銀行信用,商業信用等直接信用的運用和發展就會受到極大削弱。
銀行信用評級(Bank's Credit Rating)是對一家銀行當前償付其金融債務的總體金融能力的評價,它對於存款人和投資者評估風險報酬、優化投資結構、迴避投資風險,對商業銀行拓寬籌資渠道、穩定資金來源、降低籌資費用,對監管當局提高監管效率,消弱金融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降低市場運行的波動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信用評級對銀行進行信用評級與對一般的非金融企業評級是不同的,當對一家普通公司進行評級時,只要評價其財務實力,就可直接得出其信用級別。而在銀行評級中,對財務實力的評價只是業績評級(也稱個體評級),而不是信用評級。由於銀行較之一般非金融的評級對象擁有更多的外部支持尤其是政府的救援支持,所以,銀行信用評級需要把個體評級和由於外部支持使借款人免於違約的概率估價綜合起來。由此可見,銀行信用評級一般包括三個步驟:首先,估價銀行獨立的財務實力和外部營業環境 便確定其個體評級;然後,確定一個支持評級;最後,綜合個體評級和支持評級這兩個不同因素,經過專家會議討論,得出銀行的信用評級。
等級介紹商業銀行信用評級是對銀行內在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判斷,反映了對銀行陷入困境而需要第三方(如銀行所有者、企業集團、官方機構等)扶持的可能性的意見。商業銀行財力級別定義為:
A等
AAA 級銀行擁有極強的財務實力。通常情況下,它們都是一些主要的大機構, 郵政銀行信用等級證書矢量圖
營運價值很高且十分穩定,具有非常好的財務狀況以及非常穩定的經營環境。
AA 級銀行擁有很強的財務實力。通常情況下,它們是一些重要的大機構,營運價值較高且比較穩定,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以及較穩定的經營環境。
A 級銀行擁有較強的財務實力。通常情況下,它們具有一定的營運價值且相對穩定。這些銀行或者在穩定的經營環境中表現出較好的財務狀況,或者在不穩定的經營環境中顯示出可以接受的財務狀況。
B等
BBB 級銀行的財務實力一般,它們常常受到以下一個或多個因素的限制:不穩固或正處於發展中的營運價值;較差的財務狀況;或不穩定的經營環境。
BB 級銀行財務實力很弱,周期性地需要或最終需要外界的幫助與支持。這類機構的營運價值不可靠,財務狀況在一個或多個方面嚴重不足,經營環境極不穩定。
B這是銀行財務實力最弱的一個級別。這類銀行缺乏必要的營運價值,財務狀況很差,經營環境極不穩定,經常需要外界的扶持。
註:評級符號A~AAA後可以加上調整符號「+」或「-」,分別表示比相應級別的質量稍高或稍低。
評級方法銀行信用評級過程雖然與其他債券發行人的基本相同,但由於銀行是特殊企業,是高風險企業,因此銀行信用評級遠比一般企業評級要復雜得多。目前常用的銀行信用評級方法是以銀行所在國的主權評級為上限,在比較該國銀行的實力後,得出某家銀行的信用評級。但也有例外,如某銀行得到其他國家銀行的出資或其他支持時,該銀行的信用評級可以高於銀行所在國的主權評級。在對銀行進行評級時,不另外進行主權評級,而是使用已有的主權評級結果,因此有關主權評級方法在此不再贅述。
評級過程銀行信用評級的過程與對其他發債人的信用評級過程基本相同。對一個發債人的完整的評級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即最初評級(一般由發債方確定時間)和評級審議及變更(通常由評級機構主動發起)。不同的評級機構其評級方法也略有不同,最大兩家公司穆迪和標准普爾的評級做法代表著最常見的評級方法。兩家機構都是先由評級公司職員與申請評級公司的管理層和政府官員舉行會談。在這些會談中,評級公司收集進行信用評級所需的公共和獨有信息,並了解公司的經營戰略及當局的政策。分析員依據這些信息為評級委員會准備一份報告,由評級委員會來確定評級。
進入21世紀以來,穆迪和標准普爾還分別提供評級觀察和評級展望,做為信用評級的補充。評級觀察和評級展望表明了評級機構對未來6-24個月中可能導致評級審議的因素的看法。這些審議一般表示為積極(情況有所改善),穩定或消極(表明基本情況惡化)。
第二階段是評級審議及變更。在初步評級後,評級機構繼續觀察發債方的經濟和財務狀況。當評級公司的分析員認為發債人的經濟狀況有了重大改變,或由於事態發展要求不得不變更評級時才對外宣布開始對某個發債人的信用評級進行審議。此後,評級機構通常接最初評級的程序對被審議的發債人進行審議,並根據審議結果決定是否調整發債人的信用等級。一般被審議發債人的信用等級多被調整。以穆迪公司為例,其2/3的評級審議以評級變更告終。
信用缺失在社會信用體系中,銀行信用是支柱和主體信用,是連接國家信用和企業信用、個人信用的橋梁,在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中,具有先導和推動的作用。可以說,銀行信用的正常化,是整個社會信用健全完善的重要標志,也是構築強健金融體系的基石。
銀行信用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金融市場的有序性、公正性和競爭性,給金融發展環境造成許多不利影響。目前,銀行界逐步從「存貸款」管理轉移到以「風險管理」為主線 銀行信用缺失
的管理體系,並且開始引進國際一流銀行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方法與技術。作為銀行業面臨的首要風險,信用風險引起了銀行業的高度重視。然而,在具體信用風險管理工作中,信用風險管理不僅是技術、方法、規程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培育一種信用文化,是使大家在同一種文化的背景下有統一的認知、統一的行為模式。信用文化背景的建立比信用風險規章制度的建立更難,但比規章制度更有效。我國的銀行業在建章建制上不比國際同行差,缺少的是理解、支持並最終貫徹執行的信用環境、信用文化。可以說,分析銀行信用缺失的現狀、原因,對建立銀行信用體系十分有益。
缺失表現
1.銀行服務的承諾與實際工作存在較大差距。近年來,隨著競爭的加劇,商業銀行紛紛做出諸如「一流的服務、一流的效率、一流的質量」的承諾。但實際上,由於一些金融機構缺乏現代金融服務意識和信貸營銷理念,某些基層網點人員服務意識較差,致使銀行實際工作與服務承諾之間出現了較大落差。
2.規范和穩健經營意識比較淡薄。少數金融機構為了逃避審計、財稅及人民銀行的監管,人為偽造、變更會計憑證和賬簿,人為調整會計報表,虛報或瞞報經營業績。個別金融機構為表現政績,提供的各類資產負債數據失實。這些情況的出現,使原本信息不對稱的金融機構誠信缺損,並且蘊涵了極大的道德風險。
3.少數銀行基層網點結算紀律鬆弛,匯票到期後,拖延付款或無理拒付,造成銀行承兌匯票的違約。
4.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近年來,個別金融機構擅自放寬條件,違規對企業簽發的無真實貿易背景的商業匯票進行承兌貼現致使部分資金違規流入股市。
5.少數機構不能嚴格執行國家的利率政策。
缺失原因
(一)誠信缺損及道德風險
誠信就是誠實加信用,誠信既是為人之本,也是商業行為之本,只有建立全社會的誠信基礎,才能維系信用關系,現代經濟才能存在和發展,誠信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要素。在我國當前經濟轉軌過程中,誠信問題已成為最稀缺的資源之一。誠信缺損包括制度、市場和道德的全方位缺損,在金融領域突出表現為道德風險。道德風險加劇了金融資產的運行風險,是構成金融領域不良資產的重要成因。
(二)道德風險的原因分析
誠信是基本的行為准則,但這並不是與市場經濟相匹配的誠信理念。在現代經濟條件下,誠信原則進一步體現為一種經濟倫理。經濟倫涉及到微觀的個人、企業組織和宏觀層面的經濟體制,其核心是經濟行為的目的性、合法性和道德規范三者的統一,兼顧效率與公平。
3、信用風險管理技術方面的原因
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手段落後,尤其是有關借款人誠信的信用風險管理的技術。在西方國家,較大的金融機構都建有一套較為完備的信用風險管理系統,如古典式的專家信用分析法和以計量統計分析為基礎的信用風險模型法。我國銀行在信用建設中,很有必要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模型和技術,逐步建立與深化適合中國銀行業的信用風險度量、評價系統,使我國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更加科學化。
缺失對策
(一)銀行業要嚴格規范經營,帶頭維護信用秩序;
(二)強化央行外部監管,增強服務功能;
(三)完善社會監督網路,加強社會對銀行信用的監督。
商業信用
商業信用是社會信用體系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它具有很大的外在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它影響著其它信用的發展。從歷史的維度而言,中國傳統的信用,本質上是一種道德觀念,包括兩個部分,一個部分為自給自足的以身份為基礎的熟人社會的私人信用,一個部分為相互依賴的契約社會的商業有關商業信用的解釋,主要有以下三種:
1、商業信用:企業在正常的經營活動和商品交易中由於延期付款或預收賬款所形成的企業常見的信貸關系。
2、商業信用:在商品銷售過程中,一個企業授予另一個企業的信用。如原材料生產
廠商授予產品生產企業,或產品生產企業授予產品批發商,產品批發商授予零售企業的信用。
3、商業信用:是指工商企業之間相互提供的、企業與個人之間,與商品交易直接相聯系的信用形式。包括企業之間以賒銷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在商品交易的基礎上以預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商業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賒購商品,預收貨款和商業匯票。
商業信用是社會信用體系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它具有很大的外在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它影響著其它信用的發展。從歷史的維度而言,中國傳統的信用,本質上是一種道德觀念,包括兩個部分,一個部分為自給自足的以身份為基礎的熟人社會的私人信用,一個部分為相互依賴的契約社會的商業信用。私人信用由於儒家建立起一套制度化的法律和實踐系統,通過傳播逐漸深入到習俗之中,通過權力、真理和制度之間相互配合使得中國人接受了這一觀念。而商業信用由於缺乏社會的現實基礎,沒有相應的理論證明其合理性,沒有制度的支持缺乏合法性,它處於自然的失范狀態。這種契約社會培植出來的以平等互利為基礎的、以誠實信用為標志的商業道德在身份社會缺乏存在的社會基礎。
③ 企業需要講誠信的事例有哪些
1、阿迪達斯的誠信起源
阿迪和魯道夫是同齡的兩兄弟,因為家境貧寒,從小兩兄弟就跟著父親學修鞋,而不像其他孩子一樣整天到處玩耍。
12歲那年,他們基本上都能不依靠父親的指導而完成整個修鞋工作,只是在出價還價方面還得靠老到的父親。這一天,父親有事外出了,留下兩兄弟在修鞋攤上。
這時,一個衣著不太光鮮的年輕人來領鞋,阿迪找出他的那雙已經補好的鞋,兩只鞋的鞋底都斷裂了。可年輕人卻拒絕換掉整個鞋底,他只吩咐阿迪在斷裂的那半邊鞋底上墊一塊車輪膠皮,因為這樣可以省下不少錢。
阿迪收取了年輕人5馬克費用,年輕人換上那雙修好的鞋,謝過兩兄弟就離開了。
這時魯道夫一臉疑惑地對阿迪說:「昨天晚上父親不是說這雙鞋得收取8馬克嗎?兩只鞋底都斷裂了,鞋面還有幾個破洞,先不說我們花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光成本也不止5馬克啊?阿迪,你是不是記錯了?我去把他追回來吧。」
阿迪坐下來喝了口水,然後對魯道夫說:「那麼破舊的鞋還拿來讓我們修補,而且補好了以後立刻就把它穿上,,我們少收了那3馬克,說不定對他會有很大的用處呢!你放心好了,魯道夫,要是父親問起這件事來,我會用自己的零花錢補上的。」
正是擁有這種助人的勇氣和善良的愛心,阿迪在以後不斷地取得成功,最終創立了如今全球最大的運動用品生產企業——阿迪達斯公司。創業者對顧客的真誠,亦即企業的誠信,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2、黃斌的誠信之路
1993年,黃斌在中關村與人合租了一個小門臉攢機子,那時他們的資金只有3000塊,但也雄心勃勃。
有個東北人來北京攢機子,問到黃斌的報價,發現價格比同類產品低得多,難以置信!他馬上簽了20萬元的合同單,滿意離開。誰知簽完單子,黃斌才發現自己把報價報錯了。這意味著假如他繼續做這筆買賣,他將賠進去1萬多塊錢,從商人變成不折不扣的債戶。
他很猶豫,不知道走哪條路。第一條是守信譽,講誠信,繼續做生意,哪怕賠掉腦袋!第二條是和對方講明原因,請他把差價補上;第三條是把這筆單子推出去,就說做不了。
經過幾天的思考權衡,他對自己作出承諾:堅持走第一條路。
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東北人得知實情,非常感動,立刻把100萬的單子按市場報價給了他。不久,中關村電腦配件價格集體下調,可想而知,黃斌用自己的誠信贏得了什麼,豈止是幾十萬!他正是用這筆資金打開了市場,終於成了IT業的精英人物。
後來有人和他開玩笑,問他淘到的第一桶金賺了多少錢?他總是說,我沒有賺,而是賠了1萬多,但是,我卻淘到了一桶成色十足的金子,那就是誠信。
3、海爾公司因誠信而崛起
1985年的一天,張瑞敏的一位朋友要買一台冰箱,結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後勉強拉走一台。朋友走後,張瑞敏派人把庫房裡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檢查了一遍,發現共有76台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
張瑞敏把職工們叫到車間,問大家怎麼辦?多數人提出,也不影響使用,便宜點兒處理給職工算了。當時一台冰箱的價格800多元,相當於一名職工兩年的收入。張瑞敏說:「我要是允許把這76台冰箱賣了,就等於允許你們明天再生產760台這樣的冰箱。
」他宣布,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誰乾的誰來砸,並掄起大錘親手砸了第一錘!很多職工砸冰箱時流下了眼淚。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張瑞敏發動和主持了一個又一個會議,討論的主題非常集中:「如何從我做起,提高產品質量」,三年以後,海爾人捧回了我國冰箱行業的第一塊國家質量金獎。
4、三鹿奶粉的滅亡之路
2008年甘肅地區有很多嬰幼兒患上腎結石等病,經過調查,這些患病嬰幼兒都喝過三鹿奶粉。後經過有關部門調查發現三鹿有700噸奶粉受到了三聚氰胺的污染。
最終三鹿集團召回了所有問題奶粉,集團領導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這一切失信行為對消費者心靈上的傷害是難以彌補的。自此,三鹿這個國產乳業巨頭消失在公眾的視野當中。
毒奶粉事件一經爆發後,整個國產乳製品行業都遭受了池魚之殃,當時的消費者寧願意花大錢去買洋品牌,也不再信任國產貨了,三鹿的失信行為導致了整個國產乳製品行業進入了嚴冬期。
5、青島餐飲企業天價大蝦自砸招牌
2015年的國慶節期間,有兩位顧客去青島某燒烤店吃大蝦被「宰」,燒烤店老闆起初表示「海捕大蝦」38元一份,但結賬時卻變成38元一隻,吃一盤大蝦竟然要上千元。
不僅如此,店主竟然還用暴力手段威脅恐嚇顧客。該事件很快遭到曝光。有關部門在了解情況之後也及時對設施餐廳進行了查處,最終該商家被停業整頓並吊銷其營業執照。
雖然當事餐廳已經被查處了,但是事件的影響遠不止如此,經過曝光後,當地政府經營多年的「好客山東」的品牌形象毀於一旦,正應了那句話,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相信,這家涉事燒烤店老闆恐怕怎麼也想不到,失信的代價會如此之大,他的失信行為不但把自己的產業葬送了,還給青島這個旅遊城市的城市形象帶來重創。
④ 我國誠信制度建設的內容有哪些
我國誠信制度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律體系、行政規章和行業自律規則等。信用管理和服務系統,是由各社會主體單位,包括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內部的信用管理系統;以及社會專業機構承擔的資信調查、聯合徵信、信用評級、信用擔保、信用管理咨詢和商賬催收等社會專業服務系統所構成。社會信用活動,主要包括消費者信用活動、企業信用活動、銀行信用活動和政府信用活動等。
現代社會誠信體系是包括現代誠信文化、有效的產權制度、民主政體、健全的法制及社會信用服務組織等在內的一個廣泛的社會系統。其中,誠信觀念和文化是基礎。產權制度是核心,民主政體和法制是保障。信用服務組織是工具。
現代社會誠信體系正是以上各子系統有機配置、互相支持的完整的社會規范體系。現代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實際上就是通過把與誠信建設有關的社會文化、制度、工具等資源有機地整合起來。
⑤ 誠信建設需要做到哪些方面
一是以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提高公務員的思想政治素質,牢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二是加大誠信建設的宣傳力度,提高公務員對誠信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樹立誠信觀念,強化對「誠信」原則的深入了解,充分認識到不講「誠信」的負面影響。三要強化公務員的誠信自律意識,將外在的誠信強制變為內在的自覺,形成良好的誠信習慣,要嚴格約束自己,凡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別人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做到不仁之事不為,不義之財不取,不正之風不染,不法之事不幹。事實證明,只有誠實守信的公務員,才能真正做到這一點。四要注重公務員誠信公德與私德的統一。所謂公德就是公務員職業誠信,所謂私德就是公務員作為普通公民的誠信道德。強調誠信公德與私德的統一,是因為公務員的私德對公德有巨大的影響作用。良好的私德會促進為人民服務的公德形成,而不良的私德一定會延伸到公德,危害行政的公正性、權威性、人民性。五是充分發掘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誠」資源,繼承和發揚誠信思想的精髓,樹立公務員誠信的典型,通過典型示範來帶動公務員誠信建設。六是按照公務員誠信規范的要求,強化每個公務員的誠信修養。誠實守信,必須做到恪守行為規范,使之成為堅定不移的內心信念,並以此來督促、約束、鞭策自己,為自身的完善和個人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⑥ 誠信有哪些好處
1.贏得別人的信任,從而令即使沒跟你接觸過的人也對你有好感
2.贏得別人的尊重
3.別人更願意和你合作從而獲得更多發展的機會
4.漸漸會變成「品牌」,既然是品牌,就有品牌價值
5.困難時更容易獲得別人的支持與幫助
⑦ 誰有關於誠信的資料、故事、格言等有關東西
古人雲:民無信不立;又說:「言必信,行必果。」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准則;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資源
⑧ 誠信分別指的是什麼
誠信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 chéng xìn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
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誠信∶以真誠之心,行信義之事。誠,真實,誠懇;信,信任,證據。所以說,誠信,是誠實無欺,信守諾言,言行相符,表裡如一。
(8)誠信的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關於誠信的故事:
徐州兵敗,關羽被困土山。曹操派張遼以「三便」勸關羽降曹:一者可保甘,糜二夫人的安全;二者可不背桃園之約;三者可留有用之身。
關羽回答:「你有『三便』,我有『三約』:一、今降漢不降曹;二、請給二位嫂子俸祿,單獨居住,不論何人不許入門;三,只要一旦知道皇叔的下落,辭曹歸劉而去。三者缺一不可。
三約體現了關公對漢室,對劉皇叔的忠誠,在文字上約法三章,表明他對兄弟桃園結義承諾的踐約之志。
⑨ 誠信的重要性有哪些
誠信的重要性在於有利於人、有利自己、更有利於社會的存在發展。
誠信這一范疇是由「誠」和「信」兩個概念組成的。誠,指真誠、誠實;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誠」與「信」合起來作為一個科學的道德范疇,是現代社會的產物。
在現代社會,經濟的市場化和國際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和交往方式的現代化,無不凸顯著誠信的價值並要求踐行誠信。
我們可以把誠信定義為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同現代經濟契約關系和民主政治密切相關並繼承了傳統誠信美德的真誠無欺、信守然諾的心理意識、原則規范和行為活動的總和。
誠信的本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
1,首先,誠信是一種人們在立身處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實踐中必須而且應當具有的真誠無欺、實事求是的態度和信守然諾的行為品質,其基本要求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誠信之誠是誠心誠意,忠誠不二;誠信之信是說話算數和信守然諾,它們都是現代人必須而且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品格。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人們只有樹立起真誠守信的道德品質,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要求,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其次,誠信是一種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它要求人們以求真務實的原則指導自己的行動,以知行合一的態度對待各項工作。
在現代社會,誠信不僅指公民和法人之間的商業誠信,而且也包括建立在社會公正基礎上的社會公共誠信,如制度誠信、國家誠信、政府誠信、企業誠信和組織誠信等。
這就是說,任何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誠信的原則來組織和建構,亦需按照誠信的原則行使其職權。一旦背離了誠信的原則和精神,政府就會失信於民,制度就會成為不合理的包袱。
3,再次,誠信是個人與社會、心理和行為的辯證統一。誠信本質上是德性倫理與規范倫理或者說信念倫理與責任倫理的合一,是道義論與功利論、目的論與手段論的合一。
如果說「誠」強調的是個人內心信念的真誠,是一種品行和美德,那麼「信」則是誠這種內在品德的外在化顯現,是一種責任和規范。
在中國歷史上,就有「誠於中而信於外」的說法。誠信不僅是一種道德目的,是人們應當具有的一種信念,而且也是一種道德手段,是人們應當承擔的一種社會責任和謀取利益實現利益的方式。
誠信,既可以是價值論和功利論的,又可以是道義論和義務論的。
價值論和功利論的誠信觀把誠信作為一種價值和實現目的的手段,認為人們如果不講誠信就無法實現自身的發展和完善,也很難取得長久而真正的利益。
道義論和義務論的誠信觀則把誠信視為一種應盡的義務和內在的要求,認為人們講求誠信是提升自身素質和實現全面發展的需要,講求誠信哪怕不能帶來物質上的利益,仍然是彌足珍貴的。
我們主張在誠信問題上把道義論和功利論結合起來,既把誠信的講求視為一種謀利和促進發展的手段,又把誠信的講求視為一種神聖的使命和內在的義務,使誠信的講求既崇高又實用,既偉大又平凡,這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所倡導的「極高明而道中庸」的價值特質。
總之,誠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
它不僅是一種個人的美德和品質,而且是一種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不僅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和價值,而且是一種外在的聲譽和資源。誠信是道義的化身,同時也是功利的保證或源泉。
拓展資料
《說文解字》認為「人言為信」,程頤認為:「以實之謂信。」可見,「信」不僅要求人們說話誠實可靠,切忌大話、空話、假話,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誠實可靠。而「信」的基本內涵也是信守諾言、言行一致、誠實不欺。
「誠」主要是從天道而言,「信」主要是從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誠信,這是做人的道理、規律。二者在哲學上雖有區別,但從道德角度看,「誠」與「信」則是同義等值的概念,故許慎在《說文解字》雲:「誠,信也。」「信,誠也。」基本涵義都是誠實無欺,信守諾言,言行相符,表裡如一,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