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寧夏賀蘭山的礦產資源
寧夏賀蘭山自然資源豐富。山前沖積平原上草場遼闊,是寧夏灘羊的重要產區,所產灘羊二毛皮古稱「千金裘」,毛 色細潤,捲曲如雲。山區富含煤炭,有石嘴山等10座大型礦區。另外還有磷灰岩、石英砂岩、灰岩、粘土岩等礦產,其中小滾鍾口生產粘板岩質地細潤,清雅瑩柔,用它雕成賀蘭石硯是寧夏「五寶」之一。
⑵ 寧夏地區自古以來就為中華名族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及生活資源,試分析寧夏地
寧夏文化旅遊資源涵蓋了人文旅遊資源景系的幾乎所有景型,按照所反映文化的差異性可分為西夏文化、回族文化、黃河文化、邊塞文化、絲路文化、長城文化、六盤山文化、建築文化、考古文化、岩窟文化、影視文化等。經過漫長的歷史積淀過程,已經逐漸成為寧夏獨特的品位極高的多元文化旅遊資源。
西夏文化
西夏是公元11至13世紀,以黨項民族為主體,聯合我國西部漢、吐蕃、回鶻等多民族共同創建的一個比較強大而有影響的封建割據政權。從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建國,到1227年被蒙古汗國所滅,共在位10位君主,疆域廣時包括今寧夏、甘肅,以及內蒙古、陝西、青海部分地區,方圓達2萬余里。先後與北宋、遼、南宋、金鼎足而立,稱雄一方。盡管西夏文化散落於西北地區大部分省區,但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現卻在寧夏。由於實物缺乏、史料缺載,一度曾使西夏蒙上層層神秘的面紗,但近年來的考古新發現,給人們帶來一次又一次驚喜,揭示了西夏那令人心馳神往的面目,西夏文明正被人們重新理解和認識。在黨項族建國的190年時間里,黨項族一方面充分保持了本民族固有的、世代因襲、獨特的民族習俗,構築了民族文化的基礎,一方面又積極吸收先進的中原文化,開創了不朽的西夏文明,為西夏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為發展現代旅遊產業提供了高品位的旅遊資源。
回族文化
寧夏是中國唯一的回族自治區,被譽為中國的「穆斯林省」,有著豐富的回族文化旅遊資源,這種獨有的民族魅力和風情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回族在民族大融合中,始終以伊斯蘭教為紐帶,其風俗習慣深受伊斯蘭思想影響。同時,其他民族的某些風俗也不斷融入回民的社會文化中。從而使回族在宗教建築、飲食禮儀、服飾、文娛以及婚喪習俗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徵。寧夏回族人民的獨特風俗、多彩生活、肅穆的清真寺、虔誠的穆斯林、傳統節日為「塞上回鄉」增添了特色獨具的塞上風情。也為寧夏開展民俗風情旅遊,開拓國際、國內穆斯林旅遊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黃河文化
黃河在寧夏的流程達397公里,歷史上的黃河在中國其他地區均造成災害,唯獨「天下黃河富寧夏」,形成了人與黃河融洽相處的「塞上江南」的文化現象與奇異景觀。秦漢時代中央王朝就開始在此設置郡縣,並移民屯墾,開創了舉世聞名的引黃灌溉事業。在寧夏黃河與長城、大漠、絲路、綠洲等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形成組合景觀,其磅礴的氣勢是其他任何省份無以相比的。
邊塞文化
寧夏南接關隴,北接朔漠,西通西域,北、東、南三個方向與游牧民族活動局域接壤,成為游牧民族南下的必經之路。同時,富饒的寧夏平原是西北為數不多的糧食生產基地,物產豐富,具有鹽池這一重要的戰略物資出產,就成為西北少數民族獵取和控制的首選之地,也是中原王朝拓境斥地、鞏固政權的用兵前沿。因此,邊塞文化也是寧夏文化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絲路文化
絲綢之路東段分為南、中、北三道,寧夏的南部正處於東段北道的交通要道上,在古絲綢之路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戰國至唐宋,這條道路上的文化傳播與交匯都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址。
長城文化
寧夏自古就是祖國西北的邊防戰略要地,境內修有1500多公里長的各朝各代和各種類型的長城,這些長城是經過幾百年至兩千多年大自然洗禮的古長城,因此寧夏素有「天然長城博物館」之稱。長城文化是寧夏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寧夏長城文化是北方農耕與畜牧兩種文化沖突、傳播、交流、變遷與融合的歷史。長城,也是多元文化的載體,從審美的角度,體現了長城雄偉、宏大而粗獷的壯美,也體現了長城的崇高美,涌動著生命的節奏。
六盤山文化
六盤山是西北名山,具有文化與生態旅遊價值。它地勢高聳,松柏茂密,動植物資源豐富,夏季涼爽宜人,是生態旅遊的天然蘊藏。同時它與秦始皇、漢武帝、成吉思汗、忽必烈、林則徐、毛澤東、王洛賓等歷史巨人和文化名人,有著不解之緣,又是文化旅遊的好地方。
建築文化
建築形式有反映民族風情的,如回族民居、拱北。有歷朝歷代的建築遺址,如西夏離宮、西夏寺塔。有體現不同宗教風格的,如清真寺、佛教寺廟。以各類塔、閣、廟、寺為代表的古建築,反映了寧夏歷史文化的久遠和先民們的聰明才智。
考古文化
寧夏境內的古人類遺跡、歷史文化遺存古生物化石為考古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眾多的場地,考古學與考古技術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考古水平的提高。因此開展考古文化旅遊的前景十分廣闊,將吸引更多考古愛好者的眼球。
岩窟文化
寧夏是中國岩畫最豐富、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是研究北方少數民族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宗教、生活習俗等的重要圖畫材料,現已發現上萬幅岩畫,為古代活動在賀蘭山東麓的游牧民族所做。1991年10月在銀川召開的國際岩畫研討會更使賀蘭山岩畫名震海外。
寧夏石窟分布是以自然地理及其所形成的交通路線而相輔相成的,全區石窟遺址20處,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旅遊開發潛力,是我國石窟藝術的重要匯聚地。
影視文化
一部《紅高粱》讓中國電影走上了世界,文化名流張賢亮先生精心打造的鎮北堡西部影視城是運用現代思維改造古軍駐址,充分體現了現代思想理解的古樸、原始、荒涼、粗獷,是中國西北最大最著名的影視基地。在此設置的影片之多、升起明星之眾、獲得國際和國內影視大獎之多,皆為中國各地影視城之冠,故被譽為「中國一絕」。鎮北堡影視城保留和復制了在此拍攝電影電視劇的場景,擁有電影資料陳列館,並有錄像廳、餐廳、導游、攝影、馬隊、駱駝隊等娛樂設施,現已成為自治區著名的人文景觀。一部《賀蘭雪》讓更多的中國人認識和了解了曾經燦爛輝煌過的西夏王朝,也使西夏皇城成為寧夏又一處影視文化基地。2005年中國金雞百花獎頒獎典禮在銀川召開,將寧夏影視文化旅遊又推向了一個高潮。
除此之外,首府銀川作為一個移民城市和全區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現代城市的時尚元素不斷富集,都市文化特色也日益鮮明。融歷史、傳統、民俗、工業、科技、會展、文藝等文化形態於一體,成為一座現代氣息濃厚的歷史文化名城。
⑶ 寧夏有什麼特產
除原來的五寶外,黑寶還增加了寧夏的無煙煤.另外就是下面這些.還有很特色小吃!
寧夏地毯
以寧夏盛產的羊毛原料編織而成,色澤鮮艷,質地柔軟,富有彈性。最有名的仿古地毯和美術地毯。寧夏傳統的緯密107道仿古地毯,採用優質毛做原料,特殊植色染色,手工製做,經化學洗制而成。圖案及配方仿照我國歷代古老的地毯製做,外觀古香古色,素雅大方,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實用價值。美術地毯,做工精細,結構嚴謹。圖案四面對稱,中央圖形豐滿,富有立體感,用仙鶴、花卉和神話中的龍鳳、膜磷等為圖飾,象徵吉祥如意,具有濃郁的東方民族藝術特色。寧夏地毯從明、清時期就逐漸發展起來,歷史悠久,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青銅峽柳編
寧夏著名的土特產品之一。用青銅峽柳條編織的菜籃、酒瓶筐、水果提籃、麵包碟等製品。青銅峽柳樹品種很多,有河柳、沙柳、毛柳、垂柳、黑皮柳等,發展柳編工藝的資源十分豐富,製品具有編工精細、品種繁多、造型新穎、耐磨耐用、實用性強等特點,在國際市場上成為客戶爭購的對象。每年出口柳編製品40萬件,遠銷美、英、法、日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西夏貢米
西夏貢米為寧夏五寶之一,歷史悠久,其質地純正、潔白晶瑩、油潤柔軟、香甜爽口。用西夏貢米蒸飯香味飄逸、沁人心脾。同時,該產品營養豐富、蛋白含量高,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營美價值明顯高於一般大米。
石咀山「迎春壺」
特種產品之一。參照西夏瓷器珍品玉春壺設計而成,同時又有創新,迎春壺胸寬腰細,壺形修長優美。在潔白晶瑩的壺身表面繪有飄然欲飛的「嫦娥奔月」圖案。這種瓷壺不僅晶瑩優美,而且盛上水燒煮至沸點仍然完好如初,在全國「瓷展」中獲得好評。
銀川灘羊牌提花毛毯
系寧夏銀川毛紡織廠生產。以當地所產上好的灘羊毛為原料,經選毛、洗毛、紡紗、整染、織坯、梳毛整理等多道工序精織而成,並經特殊燙花工藝展現原材料的天然水浪波紋,追求原始、自然之美感。
⑷ 銀川都有哪些土特產
1、靈武長棗
靈武長棗,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特有品種,栽培歷史悠久,品種優良,所產鮮食果味鮮美,質地酥脆,汁液多,果肉白綠色,可食率和營養價值高。靈武長棗又名「馬牙棗」,本地優良品種,樹勢強壯,樹姿直立,發枝力強,易萌發棗頭。
果實中大,長橢圓形。平均單果重18.1g,最大單果重26.8g,果梗長。梗窪深廣,果肩平整。果皮紫紅色,果點紅褐色,不太明顯。果皮薄,肉綠白色,質緻密酥脆、汁液多、酸甜適口、品質極上。
2、賀蘭硯
賀蘭硯是寧夏五寶之一,因其硯石產自銀川市區以西40公里處的賀蘭山小滾鍾口而得名。早在清乾隆45年(公元1780年)編撰的《寧夏府志》地理山川部中就有記載:「筆架山,在賀蘭山小滾鍾口,三峰矗立,宛如筆架,下出紫石可為硯,俗呼賀蘭端。」
自清朝乾隆年間被發現後,一直開采至今。賀蘭石是水成岩,形成於13億年前,在古賀蘭海中沉澱形成,後經造山運動而推出。
3、賀蘭螺絲菜
螺絲菜為唇形科草石蠶的塊莖,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肉質脆嫩,可制蜜餞、醬漬、腌漬品,十分可口。食用時,以涼拌為主,還可加工成鹹菜、罐頭、甜果等,是馳名中外的「八寶菜」、「什錦菜」之一。揚州罐藏螺絲菜是醬菜之上品。螺絲菜是多年生草本。
4、銀川鯉魚
寧夏淡水養魚業歷史悠久,銀川平原地勢平坦開闊,土地肥沃,溝渠縱橫,水利資源豐富,加之日照充足,熱量豐富,自然條件優越,水域內水草茂盛,餌料生物豐富,具備發展水產養殖的優越條件,為銀川鯉魚的繁殖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因此,此地鯉魚肉鮮味美,肉質細膩而有彈性,且無腥味,口感較好。
5、張亮香瓜
果肉厚而細膩,乾脆香甜,果糖、蔗糖比例適中,這些特點讓位於賀蘭縣張亮村的香瓜遠近聞名。一時間張亮香瓜同靈武長棗、中寧枸杞一樣成為寧夏地理標志之一,也讓位於賀蘭縣東南方這個小村子成為香瓜的代名詞。
⑸ 寧夏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是什麼
寧夏五大支柱產業:冶金、醫葯、機電、建材和煤炭產業。
主導產業——寧夏馬鈴薯產業。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糧食總產量368.2萬噸,比上年減產2.4萬噸,減少0.7%,實現連續十四年豐收。其中,夏糧產量42.4萬噸,增產0.1%;秋糧產量325.8萬噸,減產0.8%。全年全區小麥產量40.9萬噸,與上年持平;水稻產量63.9萬噸,增產1.5%;玉米產量214.9萬噸,減產3.0%;馬鈴薯產量(折糧)36.6萬噸,增產3.5%。
(5)寧夏的什麼資源豐富擴展閱讀: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全部工業增加值1096.30億元,比上年增長8.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6%。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8%,重工業增長9.9%。
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長8.7%;股份制企業增長9.7%,國有企業增長8.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2.8%;私營企業增長4.0%;非公有制工業增長6.6%。分門類看,采礦業增長2.0%,製造業增長8.4%,電力、燃氣和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2.6%。
截至2017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發電裝機容量4187.6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14.0%。其中,火電裝機容量2583.2萬千瓦,增長19.3%;水電裝機容量42.6萬千瓦,與上年持平;風電裝機容量941.6萬千瓦,與上年持平;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620.2萬千瓦,增長17.9%。
⑹ 為什麼說寧夏礦產資源豐富
最大的幾種礦產都有。最多的是煤,煤的儲量佔地區比大
⑺ 寧夏有什麼好的景點,有什麼特產,有什麼特點
銀川市自然景觀獨特, 旅遊資源豐富,是國務院公布的62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這里有被譽為「中國金字塔」的西夏王陵。主要名勝古跡有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的海寶塔、建於1050年的承天寺塔,明清建築的鍾鼓樓、玉皇閣、南門樓。有伊斯蘭建築風格的南關清真寺等。遠郊還有風景迷人的賀蘭山蘇峪口原始森林保護區、沙湖旅遊區,以及引人入勝的鎮北堡電影城。
寧夏特產有寧夏五寶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使寧夏擁有許多獨具特色的農副畜產品,其中最主要的是被譽為「紅、黃、藍、白、黑」寧夏「五寶」的枸杞、甘草、賀蘭石、灘羊皮、發菜。
「紅寶」枸杞:木本植物,漿里呈鮮紅色,形似紡錘,更似紅瑪瑙墜,是寧夏的傳統名牌出口商品,以皮薄、肉厚、籽少、品質優良馳名中外。歷史上是皇室貢品。枸杞是一種名貴中葯,營養成份十分豐富,並有很高的葯物價值,不僅含鐵、磷、鈣等物質,而且還含有大量糖、脂肪、蛋白質及氨基酸、多糖色素、維生素、甾醇、甙類等,有潤肺清肝、滋腎、益氣、生精、助陽、祛風、明目、強筋骨的功能。現應市者多為經過脫水處理的乾果,用法主要有三:入葯、泡酒泡茶、做菜。它的系列產品有:干鮮枸杞、枸杞菜、枸杞酒、枸杞水晶糖、鮮枸杞罐頭等。
「黃寶「甘草: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寧夏甘草以骨重粉足、條干順直、口面新鮮、加工精細著稱。出口叫「西正甘草」或「西正草」。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抗癌等功能,並有補脾益氣、滋陰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葯的效果。
「藍寶」賀蘭石:產於海拔2600米左右的賀蘭山懸崖上,石料結構均勻,質地細膩,剛柔相宜。用它刻制的賀蘭硯,具有發墨、存墨、護毫、耐用等優點。賀蘭石天然形成深紫綠兩色,相互輝映,色彩鮮明,紫底綠彩,形態繁多奇妙,好像平柔絨上鑲嵌著各式各樣的翡翠。除兩彩、三彩、多彩外,還有「石眼」、「玉帶」、「銀線」、「雲紋」等特殊結構,妙不可言。雕刻藝人因石制宜,精心用料,雕出千姿百態的賀蘭硯。歷史上賀蘭硯曾與端硯、歙硯齊名,素有「一端二歙三賀蘭」之說。它不僅是「文房四寶」的實用品,而且是珍貴的工藝收藏品。除刻制硯台外,賀蘭石還被用來刻製成印章、鎮紙、筆架等,都是雅緻的文房貴品。
「白寶」灘羊皮:寧夏灘羊屬羊尾脂、粗毛型。裘皮用綿羊品種,在世界裘皮中獨樹一幟。有二毛、沙毛之分,毛色有純白、純黑、淺褐、雜色幾種,多為純白色。黑色皮又叫紫羔皮,因其少而貴。白色皮張毛色潔白,光澤如玉,皮板薄如厚紙,但質地堅韌,柔軟豐勻。毛穗呈現出特有的波浪彎,好像一湖漣漪、輕盈柔軟,美觀大方,保溫性極佳,實為各類裘皮中之佼佼者,很早以來就是傳統的名牌出口商品。灘羊毛纖維細長均勻,絨毛輕柔蓬鬆,富彈性。也是製作毛毯、披肩、圍脖等裝飾品的高級原料。寧夏產的提花毛毯,以其優良的品質和獨特的風格馳名世界。
「黑寶」發菜:在植物分類學中,屬蘭藻門,含珠藻的一種。生長在荒漠、半荒漠地區,逢雨萌發,深秋早春時節採收。製作過程是將採回的帶雜質的「毛菜」揀選,去雜質,潤濕曬干包裝。新鮮發菜呈藍綠色或褐色,風干後烏黑,形態酷似東方女子的秀發,故得名。它是一種高檔食品,與海參、魚肚、燕窩、魷魚、猴頭、魚翅、熊掌合稱「美味八珍」,是喜慶筵宴必不可少的山珍。發菜的營養十分豐富,而且極易被人體吸收。其蛋白質含量為雞蛋的20倍,含糖類、脂肪、鈣質也較多,更富磷、鐵等礦物質。在醫學上有助消化、解積膩、清胃腸、降血壓等功能,手術後的病人吃發菜,還能促使傷口癒合。
⑻ 寧夏礦產資源有多少分布具體位置有哪些
寧夏的地質構造情況表明,有利於能源礦產和非金屬礦產的形成。寧夏已經發現各類有用礦藏資源近50種,產地近千處。D級以上儲量的礦產地110餘處,這些礦產儲量大、品質好、易開采。儲量豐富的有煤、石膏、石灰岩、硅石等。
一、煤炭資源
煤炭是寧夏的優勢礦產資源。全區含煤地層分布面積17000平方公里,占寧夏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強。全區19個縣市中,就有10個縣分布有煤炭資源。劃分為賀蘭山、寧東、寧甫和香山4個含煤區。前三個含煤區有厚度大、層位穩定、煤質優良且儲量豐富的特點,是寧夏煤炭資源的主要分布區,香山含煤區則稍次之。寧夏煤炭預測儲量2027億噸,居全國第5位。已探明儲量316.5億噸(不含預測儲量),,居全國第6位,人均佔有量居全國第1位。僅靈武煤田探明儲量270多億噸,相當於東北三省探明儲量的總和。儲量在10億噸以上的大型礦區5個,分布在汝箕溝、橫山堡、碎石井、金家渠、萌城和韋州,1~20億噸的中型礦區20個,小於1億噸的小型礦區21個。
寧夏煤種齊全,16類煤炭皆有。焦性煤,如氣煤、肥煤、焦煤、廋煤等主要分布在賀蘭山、寧東(橫山堡、韋州)兩個含煤區,香山亦有分布;低變質煙煤(不粘結煤、長焰煤)大部分集中在寧東、寧南兩個含煤區;無煙煤和貧煤多分布於賀蘭山和寧東含煤區,香山含煤區亦有分布;弱粘結煤分布於香山含煤區下流水、校育川、麻黃溝等地;褐煤主要產於彭陽王窪礦區。寧夏煤品質優良。除石炭井、石嘴山是西北重要的焦煤基地外,賀蘭山汝箕溝無煙煤,出口"太西煤",素有"三低、六高"之盛名,為國內之冠。三低,即灰分低、硫分低、磷分低。六高,即原煤發熱量高、比電阻率高、機械強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原煤塊煤率高、化學性高,與冶金焦炭相差無幾。汝箕溝"太西煤"自1964年進入國際市場後,暢銷比利時、日本、法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其質量可與越南鴻基煙煤相媲美。
寧夏探明環保型煤炭(環保型煤炭也叫綠色煤炭,是指對生物圈、大氣層及各工業生產無(低)污染、無(低)危害、高發熱量煤炭資源,具體指標要求灰分小於15%,硫分小於1%,發熱量大於21兆/焦)164.5億噸,佔全區累計探明煤炭資源量的51.88%。環保煤炭產地共有6處:汝箕溝礦區、碎石井礦區、鴛鴦湖勘探區為最有利開發區,鹼溝山礦區、馬家灘—萌城礦區為有利開發區。
二、石膏
寧夏石膏資源得天獨厚,已探明儲量為24.64億噸,保有儲量12.1億噸,預測儲量3000多億噸。膏鹽地層分布面積廣泛,資源量可觀,僅同心--海原地區分布面積可達1600多平方公里,預測石膏地質儲量超過100億噸,其特點是量多質佳,開採的技術、經濟和交通條件均較優越。尤其是中衛縣甘塘、小紅山規模大,儲量豐富,質地優良,礦體裸露地表,礦區靠近鐵路,采運十分方便。暢銷國內,並出口朝鮮和東南亞等國。
三、粘土礦
寧夏粘土礦種類齊全,分布面廣,按性質和用途可分為陶瓷粘土、耐火粘土、磚瓦粘土和水泥粘土。寧夏陶瓷粘土主要分布在呼魯斯太、中寧、中衛、海原等地。礦層主要是硬質粘土(厚0.5~0.6m)、白色軟質粘土(厚1.5~3.7米)和半硬質粘土組成。僅對中寧和海原部份礦點進行了評價,其遠景儲量為44萬噸。磚瓦粘土全區各地皆有,尤以固原市為佳,其特點是土層厚、塑性好、儲量大、青銅峽大泉礦已探明儲量為222萬噸,目前正在開采利用。水泥粘土在寧夏分布極廣,各地都有貯存,資源豐富。僅石嘴山和青銅峽兩處礦點,其探明儲量為2700萬噸。
四、石灰岩和白雲岩
寧夏石灰岩儲量大,質量佳,種類有水泥石灰岩、熔劑石灰岩、化工大理岩。主要分布在六盤山、雲霧山、天景山、牛首山、馬鞍山、寧衛北山、賀蘭山等地。礦區特點是厚度大,礦體裸露,層位穩定,水文地質條件簡單,開采技術條件好。現已對四個礦區進行了勘探,其探明儲量為3.9億噸。白雲岩與磷礦共生,主要分布在賀蘭山中段,礦層累計厚度80餘米,礦層穩定,礦石質佳,出露較好。已探明儲量1.42億噸,品位很高。
五、石英砂
寧夏石英砂礦層穩定,厚度巨大,一般厚度在50-80米之間,局部可達200米。出露好,純度高。主要產在銀川、石嘴山等地。已探明儲量4900萬噸,遠景儲量約1億噸,品位為C+D級。
六、磷礦和硅
寧夏有工業利用價值的磷礦位於賀蘭山下的蘇峪口、礦區南北長40餘公里,東西寬10~15公里,面積400餘平方公里,礦區特點屬主礦層厚而穩定,地質構造簡單。礦石可選性較強,水文地質及開采技術條件較好。已探明儲量1354萬噸,品位中等。寧夏已在大口子探明硅的儲量1000萬噸,純度約98.5%以上。
另外,寧夏的黃金資源遠景有待進一步研究開發。地質局已初步探明固原、同心有大型鹽礦.
⑼ 寧夏哪個縣煤礦產資源最豐富
靈武市,古稱靈州,西漢惠帝四年置縣。總面積3626平方公里,現總人口24萬,其中回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8.3%。黃河流經境內47公里,遠在秦代這里就是引黃灌溉區,現有自流灌溉農田30萬畝。靈武素有「水果之鄉」的美譽,是寧夏重要的商品糧水果、蔬菜、蘆筍和淡水魚的重要生產基地。同時又是寧夏灘羊二毛皮、枸杞、發菜、甘草、啤酒花等土特產品的主要產地。靈武礦產資源豐富,含煤區域達821平方公里,已探明儲量273億噸,占寧夏探明儲量的80%。靈武市的工業已形成了以煤炭、石油、輕紡、建材、機械製造、化工、食品加工等歷史悠久,文化遺產眾多。l1997年,自治區政府決定在靈武臨黃河一帶建設金水旅遊區,這里將成為寧夏新興的旅遊勝地 靈武市,古稱靈州,西漢惠帝四年置縣。總面積3626平方公里,現總人口24萬,其中回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8.3%。黃河流經境內47公里,遠在秦代這里就是引黃灌溉區,現有自流灌溉農田30萬畝。靈武素有「水果之鄉」的美譽,是寧夏重要的商品糧水果、蔬菜、蘆筍和淡水魚的重要生產基地。同時又是寧夏灘羊二毛皮、枸杞、發菜、甘草、啤酒花等土特產品的主要產地。靈武礦產資源豐富,含煤區域達821平方公里,已探明儲量273億噸,占寧夏探明儲量的80%。靈武市的工業已形成了以煤炭、石油、輕紡、建材、機械製造、化工、食品加工等歷史悠久,文化遺產眾多。l1997年,自治區政府決定在靈武臨黃河一帶建設金水旅遊區,這里將成為寧夏新興的旅遊勝地
⑽ 寧夏有哪些有名的特產
寧夏枸杞 地理標志產品
杞屬茄科,落葉小灌木。莖叢生,有短刺。葉卵狀披針形。夏秋開花,淡紫色。漿果卵圓形,紅色,是一種名貴的滋補葯材。枸寧夏栽培枸杞已有四、五百年歷史,這里的自然條件適宜枸杞生長,所產枸杞粒大、肉厚、籽少、味正、質優,富含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潤肺、……
2.靈武長棗 地理標志產品
靈武長棗,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特有品種,栽培歷史悠久,品種優良,所產鮮食果味鮮美,質地酥脆,汁液多,果肉白綠色,可食率和營養價值高。靈武長棗又名「馬牙棗」,本地優良品種,樹勢強壯,樹姿直立,發枝力強,易萌發棗頭。果實中大,長橢圓形。平均單果重18.1……
3.中寧枸杞 地理標志產品
中寧縣是枸杞的原產地,也是中國枸杞主產區和新品種選育、新科技研究推廣開發區,有600餘年的枸杞栽種歷史。近年來,全縣各級政府和農戶共同努力,以民營企業深加工為載體,充分挖掘中寧枸杞的品牌優勢、產品數量的比較優勢、加工轉化的潛在優勢和產業發展的綜合優勢……
4.鹽池灘羊 地理標志產品
灘羊是一種多用途的尤以生產輕裘皮著稱的地方優良綿羊品種,2000年被農業部列入國家級保護的我國獨特的綿羊品種。寧夏鹽池縣地處寧夏中部乾旱帶,有適於灘羊生長特定自然條件。日照長,熱量資源豐富,夏季炎熱,冬季不太冷,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牧草營養物質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