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債務重組收益怎麼算
法律分析:1、債務重組利得:
債務重組利得=重組前債務賬面價值-抵債資產公允價值-豁免債務-預計負債-重組後債務公允價值。
2、債權重組損失:
先計算差額=重組前債權賬面余額-收到償債資產公允價值-豁免債務-重組後債權公允價。
上述差額大於壞賬准備的,重組損失=上述差額-壞賬准備。
上述差額小於壞賬准備的,重組損失=0。
法律依據:《企業會計准則第十二號一一債務重組》 第十三條 以多項資產清償債務或者組合方式進行債務重組的,債務人應當按照本准則的規定確認和計量權益工具和重組債務,所清償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轉讓資產的賬面價值以及權益工具和重組債務的確認金額之和的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2. 如何確定債務重組後債務入賬價值
債務重組,是指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情況下,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讓步的事項。
一、債務人入賬價值的確定
1、債務人以現金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實際支付現金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利得,計入當期損益。
2、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利得,計入當期損益。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資產轉讓損益,計入當期損益。
3、將債務轉為資本的,債務人應當將債權人放棄債權而享有股份的面值總額確認為股本(或者實收資本),股份的公允價值總額與股本(或者實收資本)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資本公積。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股份的公允價值總額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利得,計入當期損益。
4、修改其他債務條件的,債務人應當將修改其他債務條件後債務的公允價值作為重組後債務的入賬價值。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重組後債務的入賬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利得,計入當期損益。
二、債權人入賬價值的確定
1、以現金清償債務的,債權人應當將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收到的現金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債權人已對債權計提減值准備的,應當先將該差額沖減減值准備,減值准備不足以沖減的部分,確認為債務重組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2、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債權人應當對接受的非現金資產按其公允價值入賬,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接受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比照本准則第九條的規定處理。
3、債務重組採用債務轉為資本方式的,債權人應當將享有股份的公允價值確認為對債務人的投資,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股份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比照本准則第九條的規定處理。
4、債務重組以修改其他債務條件進行的,債權人應當將修改其他債務條件後的債權的公允價值作為重組後債權的賬面價值,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重組後債權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比照本准則第九條的規定處理。
(2)資源重組價值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下列情形不屬於債務重組:
①債務人發行的可轉換債券按約定轉為股權(因為沒有改變約定);
②債務人破產清算(此時應按清算會計處理);
③債務人改組(權利與義務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
④債務人借新債償舊債(借新還舊時,舊的債務已經被履約)。
3. 上市公司重組,股票價格如何確定
上市公司重組,股票價格通過重新開盤競價確定後股東們為實現公司資源的合理流動與優化配置而實施的各種商事行為。
確定股票價格,申請公司重組的法定程序 :
1、 申請公司重組:一般可由債務企業向法院主動提出,同樣可以由債權人提出;
2、 如果由債權人提出,應組成債權人委員會,召開債權人會議;
3、 由債權人會議制定出重組計劃,重組計劃通常對以下事項作出明確規定: (1)債務人對公司財產的保留; (2)財產向其他主體的轉移; (3)債務人與其他主體的合並; (4)財產的出售或分配; (5)發行有價證券以取得現金或更換現有證券。
每一個企業都希望自身可以不斷壯大盈利能力會變得越來越強,既然是企業肯定需要盈利,實力是一個企業的生命.在新四板掛牌的企業不少,但是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新四板並不是企業的終極目標.大多數企業的目標是成功上市,企業只是把新四板當成了上市的一個過渡和跳板.那麼,企業在新四板掛牌後需要多久才能上市呢?其實,這個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時間.主要是看企業自身原來的實力和發展狀況,有的企業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成功上市,而有的企業卻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企業成功上市具體的過程是先由新四板轉板新三板再到主板市場這個過程需要企業不斷的努力,提高自身的實力,一步步使企業變得強大.隨著企業自身實力和競爭力的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會越來越強,企業離上市的目標也就不遠了。 只有企業懂得如何資本運營,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企業的上市目標就能達到從掛牌新四板到上市的時間就會縮短。
拓展資料:
重組是利好還是利空
公司重組大多意味著是好事,重組一般來說就是一個公司發展得較差甚至虧損,能力更強的公司把優質資產注入該公司,並使不良資產得以置換,或者通過資本注入使公司的資產結構得到改善,增強公司的競爭力。如果公司能夠順利進行重組的話,那麼公司一般都會脫胎換骨,能夠從虧損或經營不善的困境中走出來,成為成一家優質公司。
4. 股票發生重組後,股票的價值是怎麼算的
重組二級市場會炒作,股價當然會上升。大概率是這樣。個別還會成為大牛
5. 淺析資產重組中的財務處理
按照資產重組的幾個不同方式,有不同的財務處理。第一,以現金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實際支付現金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以低於應付債務賬面價值的現金清償債務的,應按應付債務的賬面余額,借記應付賬款等科目,按實際支付的金額,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按其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利得」科目。第二是以非現金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企業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應按應付債務的賬面余額,借記應付賬款等科目,按用於清償債務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貸記 「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固定資產清理」、「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等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貸記「應交稅費」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等科目或借記「營業外支出」等科目。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當分別不同情況進行處理:(1)非現金資產為存貨的,應當視同銷售處理,根據本書「收入」相關規定,按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確認銷售商品收入,同時結轉相應的成本。(2)非現金資產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其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3) 非現金資產為長期股權投資等投資的,其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
6. 債務重組利得和損失的計算
1、債務重組利得:
債務重組利得=重組前債務賬面價值-抵債資產公允價值-豁免債務-預計負債-重組後債務公允價值。
2、債權重組損失:
先計算差額=重組前債權賬面余額-收到償債資產公允價值-豁免債務-重組後債權公允價。
上述差額大於壞賬准備的,重組損失=上述差額-壞賬准備。
上述差額小於壞賬准備的,重組損失=0。
(6)資源重組價值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債務人通過債務重組通常情況下會獲得收益,按照準則的要求,這部分重組收益不計入損益,而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處理。
另外,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償還債務有時會發生損失。這一點,我們將在本書第五章第二節「營業外支出項目——債務重組損失的差異分析」作詳細說明。現將會計上確認「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的三種情形的所得稅處理分析如下:
1、第一:債務人以現金資產償還債務形成的資本公積。由於債務重組是基於雙方協商一致的基礎上,重組後,支付的現金低於應付債務賬面價值的差額不再支付。
2、第二: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抵償債務形成的資本公積。
3、第三:以修改其他債務條件進行債務重組而形成的資本公積。按上述情形處理。
7. 礦產資源價值計算方法研究回顧
此文原載《華北地質經濟管理通訊》1994年第2期
我國關於礦產資源價值問題的討論已有十幾年的時間,逐漸形成兩種觀點,即有價觀和無價觀。有價觀認為,礦產資源是一種有用的耗竭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資源,其有用性決定它有使用價值,人類為發現它的存在而投入的勘探勞動及由稀缺性引致的供需矛盾決定了礦產資源價值的大小。無價觀認為,礦產資源是天然形成的,未經人類勞動的過濾,它的存在及用途大小隻有質量上的差異,與價值形成無關,因此它沒有價值。在此,我們首先肯定礦產資源是有價值的,而且其價值可以按一定的規則、公式計算。
關於礦產資源價值的測算,從時間上講始於1982年,1986年、1990年、1991年、1992年又從不同側面進行過深入研究。1993年8月召開的關於進行礦產探明儲量潛在價值計算工作會議,從計算范圍、方法、參數選擇上作了明確規定,並將此作為一項正常的年度工作;從研究內容上,由潛在價值擴展到潛在產值、潛在凈值,甚至與國外的對比;計算范圍由原來的45種擴大到近200種。下面我們按時間順序分別作一簡要的回顧介紹。
1 1982年地質工作現代化研究中的礦產儲量價值計算
1982年地礦部原地礦司和資料局在作地質工作現代化研究中,按照礦產資源潛在價值=探明儲量(A+B+C+D)×礦產品價格的公式測算了世界100多個國家探明的45種主要礦產(與現在所說的45種主要礦產出入不大,其中能源礦產4種,金屬礦產21種,非金屬礦產20種)的儲量價值,得出世界主要國家的45種主要礦產總價值為74.7萬億美元,其中能源礦產佔72%,金屬礦產佔16%,非金屬礦產佔12%的結論,與礦產總值列前十位的國家相比的結果是:
第一,我國已探明礦產儲量價值占第三位,僅次於蘇、美(蘇、美、中分別為13萬億、12萬億、11萬億美元)。
第二,從國土單位面積礦產儲量價值豐度上看,英國、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和伊朗居先,我國次於美國居第六位(英、沙、南、伊、美、中分別為1260萬、230萬、180萬、154萬、132萬、114萬美元/平方千米)。
第三,按人口平均,沙烏地阿拉伯、澳大利亞、加拿大居先,我國居末位。最高的沙烏地阿拉伯為62.58萬美元/人,而我國僅1.19萬美元/人,相差50多倍。
2 1986年地礦部提出《我國四十五種主要礦產單位儲量的資源潛在價值基本參數表》
1986年,地礦部原計劃司為統一計算礦產資源的潛在價值,考核地勘工作經濟效益,會同原資料總局、地礦司和政研室編制了《我國四十五種主要礦產單位儲量的資源潛在價值基本參數表》。參數表列出了45種主要礦產的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國內礦產品價格(1985年價格)及利用單位儲量潛在價值計算礦產儲量潛在價值的公式,即礦產儲量潛在價值=探明儲量(A+B+C)×單位儲量潛在價值;單位儲量潛在價值=礦產品價格×礦產儲量總回收率(總回收率:回採率×選礦回收率)。
按上述參數及計算公式測算得知,截至1985年,我國探明的45種主要礦產的潛在價值為20萬億元人民幣。
3 1990年利用耗用儲量礦產價格計算礦產資源潛在價值
這是地礦部綜合計劃司和直管局委託部經研院和定額隊共同開展的《地質工作經濟社會效益指標的建立和實用性研究》中的一個專題報告提出的計算方法。研究者認為: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礦產探明保有儲量(A+B+C)×礦產品價格×耗用儲量礦產價格系數,其中耗用儲量礦產價格系數因礦產品加工深度不同及礦產儲量計量單位的差異有4種形式,即精礦產品金屬價、精礦產品礦石價、原礦產品金屬價和原礦產品礦石價,並用5種方法計算了耗用儲量礦產的價格系數。由於公式十分繁瑣,這里不作詳細介紹。
研究者在廣泛收集了1987年、1988年我國礦產品采、選技術參數、礦產品價格基礎上,測算出68種礦產1988年保有工業儲量的潛在價值為33萬億元人民幣。
4 1991年開展的礦產資源潛在凈值的計算
這是在「礦產資源核算及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基礎上開展的。研究者認為,礦產資源潛在凈值是目前技術經濟條件下已證實的經濟可采資源扣除勘查、開發全部成本後的凈價值。計算公式為:
礦產資源潛在凈值=儲量規模(A+B+C)×資源凈價×資源綜合回收率。
這里,資源凈價是以國際礦產品市場價格為基礎扣除礦山采、選(冶)成本及利潤和勘查成本後得出的。
資源綜合利用率=采礦回收率×選礦回收率×冶煉回收率
據此公式,研究者計算出我國1988年42種主要礦產儲量的潛在凈值為3.5萬億美元。
5 1992~1993年開展的全礦種探明儲量潛在價值的計算
這次活動是按照朱訓部長的指示開展的。首先總結了前幾次方法的優缺點,而後參考有關文獻確定了礦產儲量潛在價值的涵義及計算方法。認為某種礦產探明儲量的潛在價值,是指該種礦產探明儲量按其初級礦產品價格折算的價值。這一指標不扣除礦產資源的采、選回收率及其勘查和開發的成本,是假定探明儲量可利用部分完全採取時的總產值。這種潛在價值僅是國家物質財富的源泉,是未來礦業開發總產值的基礎。在討論中一致認為,潛在價值包含三個層次:潛在總值、潛在產值和潛在凈值。潛在總值即礦產資源的潛在價值,計算公式為:
V1=R1×P×g×k
式中:
V1——礦產儲量潛在總值;
R1——礦產探明儲量(A+B+C+D);
P——礦產品價格;
g——品位系數(礦產儲量平均品位/礦產品品位);
k——統一折算系數。
潛在產值的計算公式為:
V2=R2×P
式中:
V2——潛在產值;
R2——可采儲量(探明儲量扣除設計損失的儲量);
P——礦產品價格。
潛在凈值的計算公式為:
V3=V2-C1-C2-C3-V0
式中:
V3——潛在凈值;
V2——潛在產值;
C1——礦山投資;
C2——生產成本;
C3——各項稅費;
V0——投資收益。
在確認了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的三個層次之後,計算出我國1991年探明的203種礦產資源中的198種礦產儲量的潛在總值為180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探明保有工業儲量(A+B+C)的潛在總值為60萬億元人民幣。
作為這次活動的延續,1993年9月由地礦部資源司組織召開了「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研討會」,會議期間肯定了這一計算方法的全面、適用性的同時,與會代表按統一的品位系數、礦產品價格(1990年不變價)及調整系數,計算了各省的探明礦產儲量潛在價值。地礦部要求從1993年起,每年對全國和各省(區、市)的45種主要礦產新增探明儲量和保有儲量的潛在價值進行一次計算;每5年對全部礦產新增探明儲量和保有儲量的潛在價值進行一次計算;同時根據礦產資源保證程度論證的結果,對45種主要礦產的可供規劃利用的儲量潛在價值進行一次計算。計算結果連同該年度礦產儲量表一起報部。
經過前述5次的修改、完善、深化,我國關於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的計算方法日臻完善,使之能夠更好地綜合反映我國或某一地區的礦產資源國力,比較礦產勘查的工作業績。但我們也不能就此滿足,現在計算方法還有待實踐檢驗並完善,計算參數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操作上還有待改進。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的研究、測算與應用,對促進我國礦產資源的管理由實物型向價值型轉變具有重大意義,是礦產資源核算並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重要技術基礎。因此,我們應在開展這方面工作時總結經驗,不斷完善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的計算方法體系。
8. 資產重組之前的股票怎麼算
看是什麼性質的資產重組了,有的需要吸收合並換股,但這類的比較少。一般是沒有上市的企業借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實現上市。當然主業就變了。很多垃圾股就是這樣變成績優成長股的。所以完成重組回復交易時,股價會暴漲,因為價值要按照重組後的股票重新定位了。
9. 如何通過財務報表計算上市公司資源(殼)的價值
殼資源的價值怎麼能到會計報表裡去找呢?
買櫝還是買珠?
如果是收購上市公司,特別是需要重組的,一般凈資產質量很差甚至是負數,那麼它的價值主要是殼資源的價值。
殼資源的價值怎麼確定?告訴你,需要用重置成本法及未來現金流入法的思路去計算。也就是:新設一家公司並成功上市的花費+未來最低能圈到多少錢。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比如提升企業形象,規范管理,擴增融資能力等,不過這些不好量化。
不必買書,看看A股過去的案例,還可找一重組上市公司參加股東會,經歷全過程
10. 客戶資源轉讓價值評估,即如何計算價值
以收益法評估結果為參考依據加以確定,此種評估方法是從未來收益的角度出發
對標的資產評估方法的選擇及其合理性分析
1、評估方法
本次評估,評估機構採取收益法和市場法對客戶資源進行評估,並以收益法評估結果作為評估值。
收益法和市場法的特點如下: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收益法,是指將預期收益資本化或者折現,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方法。收益法適用的前提是:①被評估對象的未來預期收益可以預測並可以用貨幣衡量;②資產擁有者獲得預期收益所承擔的風險也可以預測並可以量化;③被評估對象預期獲利年限可以預測。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市場法,是指將評估對象與可比上市公司或者可比交易案例進行比較,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方法。市場法適用的前提是:①存在一個活躍的公開市場且市場數據比較充分;②公開市場上有可比的交易案例或具有類似可比的上市公司。
2、評估方法選擇的合理性
收益法是從未來收益的角度出發,以被評估單位現實資產未來可以產生的收益,經過風險折現後的現值和作為被評估單位股權的評估價值,涵蓋了諸如客戶資源、商譽、人力資源等無形資產的價值。作為輕資產的農村信息化技術服務企業,固定資產等有形資產相對較少,核心價值主要在其行業地位、業務網路、服務能力、管理技術、人才團隊、品牌優勢等方面,故本次評估採用收益法能更充分反映中農信達的股權的市場價值。
(三)收益法評估說明
1、收益法評估思路
收益法是基於一種普遍接受的原則。該原則認為一個企業的整體價值可以用企業未來現金流的現值來衡量。收益法評估中最常用的為折現現金流模型,該模型將資產經營產生的現金流用一個適當的折現率折為現值。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收益法,是指通過將被評估企業預期收益資本化或折現以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思路。本次評估採用的企業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其基本公式為:
■
2、營業收入預測
營業收入初步預測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具體各項業務營業收入增長率如下:
■
註:本次評估假定企業的經營從2021年開始的經營情況趨於穩定,穩定期增長率為3%。永續增長率3%實際是預測未來年平均通脹率。由於本次評估在預測未來自由現金流時採用的計量標準是包含未來通脹率的實際幣值,也就是說未來預測的現金流中每年的增長率中不但包括絕對的增長率,還包括物價因素導致的名義增長率,到預測的穩定年限2019年,絕對增長率為零,但是名義增長率仍然存在,即為預測的未來年通脹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