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實現資源型城市轉型
擴展閱讀
依賴石油出口說明什麼 2025-07-28 11:12:22
豆腐價格為什麼上漲 2025-07-28 11:06:24
汽車專用工具sst是什麼 2025-07-28 10:49:27

如何實現資源型城市轉型

發布時間: 2022-08-08 01:03:02

㈠ 山西省資源型城市如何實現轉型發展

針對近年來「熱點」不斷的山西,王茂設認為,山西在發展中始終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按照「走出四條路子、實現三個跨越,加快建設新山西、新基地進程」的工作部署,克服困難,應對挑戰,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社會總體和諧穩定,呈現出不少亮點。

話鋒一轉,王茂設滿面笑容的談起他主政的晉城市。「從晉城來講,主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工作部署,全力推進全市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總體實現了平穩較快、協調推進、均衡發展、和諧穩定的局面。2008年,完成生產總值527.5億元,增長10.1%;財政總收入113億元,增長17.2%。一般預算收入41.9億元,增長22.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46元,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4856元,增長9.5%。」

如何應對當前金融危機,王茂設認為,關鍵是既要堅定信心,更為重要的是未雨綢繆,早作準備,有工作思路和辦法。2008年初,晉城市堅持好字優先、好中求快,充分發揮工業帶動、投資拉動的作用,把發展新型工業、擴大有效投入作為重中之重,把上項目作為突破口,努力實現轉型發展、均衡發展,確保發展的速度和質量。為此,晉城市積極採取措施,大規模支持新型工業化改造,先後開工建設了40多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和7個煤化工工業園區,全年市財政拿出了1億元的地方工業技術進步專項資金、3800萬元科技研發資金、1000萬元的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基金、3000萬元服務業發展資金、6000萬元的農業和畜牧業扶持資金,1億元的積極財政政策配套資金。在這次危機中,除電力、化工和玻璃器皿、絲麻織品等出口產品外,其他產業影響不是很大,全市的鑄造建材輕工紡織等產業還成為發展的亮點,比如光學儀器、制葯、LED節能燈具、鑄管、陶瓷、綠洲大麻、玻璃製品、服裝加工、煤層氣開發等。「事實證明,只要我們充分估計形勢,應對正確、措施果斷,我們不僅對完成全年各項工作目標充滿信心,而且對今後的發展前景也充滿信心。」

信心來自得力的措施,來自雄厚的實力。

㈡ 玉門的新能源轉型之路能夠給其它資源型城市帶來什麼經驗

1、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生產消費環節的碳排放為重點,促進低碳綠色轉型。
2、關注資源生產、就地消費和對外運輸全環節的碳排放問題,從各個環節入手全面減少碳排放。
3、在生產環節,推進低能耗生產模式,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水平,建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推進礦山改造升級,建設綠色礦山。
4、支持接續替代產業綠色製造,推廣清潔的生產工藝、技術和生產設備,提高傳統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清潔生產水平,嚴格執行重點行業環境准入和排放標准,淘汰落後和過剩產能。
5、鼓勵資源類企業進行低碳化、綠色化、智能化技術改造和升級。

㈢ 國外資源型城市產業如何轉型

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問題,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工業化進程開始較早的一些國家,從上世紀60年代已經開始面臨這個問題,一些國家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的實踐與理論研究對我國有諸多啟示。 英國、法國、德國三國在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方面進行了長期、深入探索,形成了較為全面、系統的轉型推進體系。目前,這三個國家資源型城市轉型面臨的突出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基本走上了可持續發展道路。 首先,強化政府引導,明確轉型目標。 政府引導是轉型的前提。英國、法國、德國三國分別組建或者明確了負責轉型工作的政府部門(如英國由住房及地方事務署負責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工作),承擔「全面分析資源型城市轉型存在的問題,研究提出系統性解決方案,推動城市轉型再造目標實現」的主要職責。英國的住房及地方事務署明確將「就業、私人投資、住房保障、新的商業機會」等列為轉型的工作目標。為推動城市全面轉型、科學轉型,三個國家還分別研究、制訂了較為全面的規劃體系。 其次,突出產業提升,重構轉型支撐。 產業是轉型的核心。隨著資源型產業的逐漸枯竭,英國、法國、德國三國都將產業轉型擺在了核心位置。一是強調對資源枯竭礦山、企業的綜合利用,而不是簡單的「一關了之」。比如德國的薩爾工業文化有限公司就是改造、利用原有的煤礦設施建立起來的;弗爾克林根鋼鐵廠停產後,通過策劃、提升將傳統意義上的「一堆廢鐵」搖身變為豐富的工業旅遊資源,鋼鐵廠也因此獲得了「世界文化遺產」的殊榮;二是注重對新興產業的引進、培育。比如德國的薩爾州,現在已經形成了汽車工業、生命產業、信息產業和呼叫中心等新的主導產業,僅汽車行業就包括100多家公司,安排就業4萬餘人。產業支撐的重構,推動英國、法國、德國三國資源型城市轉型有效、高效開展。 再次,提升就業能力,突破轉型瓶頸。 就業是轉型的關鍵。英、法、德三國都非常注重轉型過程中就業問題的解決。主要做法有:一是強化法規約束,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如法國要求企業在解僱員工時,要承擔「提前通知工會、與員工進行調職談話、為員工提供培訓機會」等義務;二是突出政府支持,營造就業環境。如法國通過「全國就業投資基金」、國家銀行提供低息貸款等措施,為員工再就業創造環境;德國薩爾州對創造新就業崗位的企業提供其創造崗位所需投資15%的補助;三是加強就業培訓,提升員工就業能力。在德國薩爾州,企業員工培訓費用的70%由政府承擔。 第四,優化發展環境,夯實轉型基礎。 環境是轉型的基礎。英國、法國、德國三國普遍重視硬環境和軟環境的優化。一是不斷優化硬環境。如法國每年安排的對企業進行補貼的土地整治資金就達4000萬歐元;二是不斷提升軟環境。如德國經濟技術促進公司為投資人提供「一站式」服務;為了爭取新項目的落地,法國在貸款貼息、土地出讓等方面還提出了一些優惠政策等。 最後,多方籌措資金,強化轉型保障。 資金是轉型的保障。英、法、德三國在推動轉型過程中,十分重視多渠道籌措發展資金。其資金來源包括:一是歐盟的支持;二是本國政府的財政撥款和國家銀行的低息貸款;三是市場化運作的收益。市場化運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挖掘土地的資本價值。通過土地整治或者將政府擁有的土地作為一種股權投入和市場主體進行合作,提高土地的增值收益,英國在這方面進行了成功實踐;第二,積極引進市場主體。重視市場的力量,重視私人投資者、戰略投資者的引入,重視「聯合作戰」而不是「單打獨斗」,以此來夯實轉型基礎、激活轉型活力。

㈣ 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地方政府需要出台哪些政策

在資源型經濟發展歷程中,一般認為,良好的自然資源稟賦,尤其是豐富的礦產資源是其工業化起步的基礎和經濟發展的「引擎」。但從長期來看,過度依賴資源發展的經濟模式會出現經濟增長緩慢,乃至有增長無發展的問題,呈現出強烈的「鎖定」特徵。

㈤ 民生為先,資源枯竭型城市有哪些轉型之路

鶴崗低價房的事情沸沸揚揚,但是,在低房價的背後是一個個資源枯竭的城市。大規模的資源開發利用促進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促進了許多煤炭城市,石油城市和其他不同類型的資源型城市的形成,為促進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隨著資源的高強度開發,一些城市的資源已經用盡或幾乎用盡。大量資源型企業難以維系。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受到束縛,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資源枯竭的城市正面臨嚴峻的困難和挑戰。

其次,任何城市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離不開科技人才。高科技人才是城市資源中最為珍貴的資源。資源枯竭型城市必須培育和改善創新發展環境,加強對各類高科技人才的培養。使得城市能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㈥ 綠色轉型包括哪些內容

綠色轉型其核心內容是從傳統發展模式向科學發展模式轉變,就是由人與自然相背離以及經濟、社會、生態相分割的發展形態,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及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形態的轉變為使綠色轉型內涵更加立體化直觀化。
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的原因是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四大因素系統運作的結果,四大因素的內部矛盾構成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的直接動力,因此從這四因素出發對綠色轉型進行評價,有助於觀察經濟社會發展中無限需求與資源環境運行中有限供給之間的矛盾,分析矛盾的激化緩和程度;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的具體方法和實現途徑是企業、產業、政府三大主體的綠色轉型,三大主體直接關系著資源型城市在微觀、中觀、宏觀層面的綠色轉型效果。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是上述四大因素和三大主體綜合作用的結果,綠色轉型若想順利進行,必須關注各因素主體的發展,協調因素與主體間的關系。

㈦ 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與和諧礦區建設

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也是和諧礦區建設的重要內容。資源型城市是指以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開采、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城市類型。資源枯竭城市則是礦產資源開發進入後期、晚期或末期階段,其累計采出儲量已達到可采儲量的七成以上的城市。

2007年12月24日,國務院出台了《國務院關於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2008年3月17日,國家發改委確定阜新等12個城市為國家首批資源枯竭城市。2009年3月、2011年11月,國務院批准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財政部等部委分別界定了第二批和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截至目前,國家已分3批界定了全國69個資源枯竭城市,資源枯竭城市歷史遺留問題嚴重,尚有近7000萬平方米棚戶區需要改造,約14萬公頃沉陷區需要治理,失業礦工人數達60多萬,城市低保人數超過180萬。資源枯竭型城市面臨經濟衰退風險,群眾生活水平下降,失業人口規模快速增長,社會不穩定性因素增加,大量人口流出,區域經濟發展能力受到嚴重製約。

為了推進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國家確定了大小興安嶺區9個縣級單位參考執行資源枯竭城市財政專項支付政策,中央財政累計下達轉移支付資金303億元。2013年,國務院出台了《國務院關於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提出實現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必須從根本上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體制性、機制性矛盾,統籌兼顧,改革創新,加快構建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要求建立開發秩序約束機制、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利益分配共享機制、接續替代產業扶持機制五大機制,並將資源型城市劃分為成長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種類型,提出規范成長型城市有序發展、推動成熟型城市跨越發展、支持衰退型城市轉型發展、引導再生型城市創新發展。

㈧ 是實現資源型城市經濟結構轉型的根本途徑

政府政策支持,進行產業升級,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㈨ 目前國家有哪些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促進資源型城市的轉型以及可持續發展

(一)推進「五個機制」建設
一是對於成長、成熟期的資源型城市,應該重點發揮資源開發秩序約束機制、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利益分配共享機制的作用;而對於資源枯竭型城市,應主要發揮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接續替代產業扶持機制的作用。
二是對於不同區域的資源型城市,國家應實行靈活的資金扶持和政策優惠,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中央財力轉移支付應更多地指向落後地區、邊遠地區和遠離市場的資源型城市。
三是在增加保障性政策資金的基礎上,政策資金的投向、使用應由民生事業為主逐漸轉為以民生事業、產業轉型、生態保護為主。
四是對於節能減排、生態功能、兩型社會建設具有重大意義的森工類資源型城市,應積極推進碳交易,使其轉化為現實資本,加快實現森工類資源型城市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二)破解「四個效應」障礙
資源型城市具有產業鎖定、外部性、擠出創新、財富流失等四個顯著的效應,這些效應不同程度地阻礙著資源型城市的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因此,破解「效應障礙」已成當務之急。
1.推進產業多元化,破解鎖定效應。
2.規范資源開發利用,破解外部效應。
3.推動產業和科技融合,破解擠出效應。
4.引導吸納資源財富當地資本化,破解財富流失效應。來自雲掌財經,望採納謝謝

㈩ 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是怎麼樣的

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狀況是積極的。

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狀況是積極的,特別是資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區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的開采、加工業為主導產業的城市,往往也是因大規模開采自然資源而興起的城市。

當累計采出儲量達到可采儲量的70%以上,或以當前技術水平及開采能力僅能維持開采五年時間的地方,就可以被劃為資源枯竭型城市。

中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又與計劃經濟、國企改制等特殊背景交織在一起。和軍說,許多城市的興衰系於單一資源產業,甚至全省系於單一產業,國企佔比大,牽一發而動全身,國企改制困難可想而知。

中國資源枯竭型城市要實現產業轉型,和軍表示,強化地方的造血功能是關鍵。要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培育東北市場主體,尤其是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東北經濟發展問題。

施新政認為,經濟的轉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技術的轉型及落地速度。很多時候錯過了一步,後面就很難再追上。得有經濟模式的創新,另闢一個賽道,看未來技術的發展是什麼方向,經濟的發展是什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