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河南優速的資源為什麼沒有發展好
擴展閱讀
石油怎麼加工成汽油的 2025-05-15 22:38:28
單張列印成本多少錢 2025-05-15 22:32:19
人力資源有什麼樣的前途 2025-05-15 22:31:03

河南優速的資源為什麼沒有發展好

發布時間: 2022-08-07 16:11:20

1. 河南省不乏好官但問什麼發展不起來

1 歷史原因。
在歷史上,河南地處中原腹地,是中國的根本發展所在。歷代王朝都以中原為核心。所以才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但是,這也造就了河南是戰爭最頻繁的地方之一。中國歷朝歷代的戰爭,無不圍繞中原而起。任何一次朝代的更替後,中原,特別是河南都會成為一片狼籍,人口被消滅,生產力被破壞,經濟變成零。最明顯的例子,由於戰爭,中原人口迨盡,不得不從山西洪桐縣移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遠的不說,就說中日戰爭把,蔣把花園口炸開後,河南成為一片汪洋,受災之嚴重,可想而知。新中國成立後,河南基本上是一窮二白的。
2 現代原因
新中國建立後,統治者考慮到,河南的戰爭頻繁,所以把首都建在北京。即不能太靠近中原,又不能遠離中原。這個問題顯而易見的,一旦全面的戰爭爆發,最先遭受打擊的肯定是河南的鄭州,這個中國的交通要塞,而不會是北京。
鄧,是偉大的經濟師,但是他的偉大,偉大在沿海地區,而不是全中國。鄧劃了沿海幾個地方,作為經濟特區。於是無論經濟上,還是政策上,全國的財富都向那幾個地方傾斜和流動,開發沿海,還是開發沿海,這個政策延續了幾十年。河南以及全國納稅人的錢都用來開發沿海了,所以就造就了沿海迅速爆富的神話。而中原河南,這個立國的根本,卻被忽略了。
另外沿海的發展造就了中原乃至西部的貧窮。沿海新興工業的誕生,使很多河南很好的企業倒閉,人才流失。不是這些倒閉的企業,不能發展,也不是這些企業的領導者腐敗、無能,而是他們根本沒有錢來挽救這些企業,沒有錢來更新企業的設備,沒有錢來培訓自己的員工。在科技發展的今天,沒有錢,是什麼也做不成的。所以,中原的企業不得不倒閉。企業倒閉的後果是,失業者增多,社會問題突出。河南現在應該是出外打工最多的省把,不然,為什麼一到春節,鐵路上,就會出現河南專列呢?
沿海富裕了,中國的決策者也認識到了,只是沿海發達了,全中國仍然不能富裕。並會造成貧富的嚴重差距。於是就出台了,開發中西部。可是中西部的地方太大了,把沿海地區的稅收拿過來,也是粥少僧多,根本無濟於事。所以中西部的開發,只能靠中西部人民自己的力量。當然,這個靠自然發展的速度是非常緩慢的。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一個人,靠自己的辛苦勞動,也許需要幾十年,才會富裕。而如果突然給他100萬,他馬上就富的流油了。這就是中西部發展,與沿海發展的區別,當然沿海的發展也離不開當地人民的勤勞與勤奮。
中西部的開發,雖然有中部,但是重點是西部,西部的礦產資源是吸引資金的最大有利條件。河南的資源與西部的相比,吸引力就小的多了。真的很無奈,河南經濟落後,是無奈的結果,而非河南人不勤勞,不聰明,不努力的結果。
綜觀中國經濟是一個盆地造型,一圈高,中間底。這個造型的結果是中國還處在發展中,而不能進入發達國家之列。也許有人會說:這個造型好,一圈的財富都會向中間流。其實不然,經濟就象勢能,處在高處的經濟,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要吸收能量,中國的經濟高勢,要不吸收國外的能量,要不吸收中部的能量。就如當今的美國,經濟停滯,就想法設法撈取中國一樣。中原,特別是河南,要想在這個經濟造型上,有所發展,難度真的很大。
最後,想說的是,中原無論到任何時候,都是中國的根本。如果中原不崛起,中國就不能崛起。中原有數億人口,這些人口不富裕,中國哪來的富裕呢?

2. 信陽的發展前景好嗎

GDP排名河南倒數

說起信陽,外省可能有許多人都不曾聽說過這么一個城市的名字。不過,信陽也有兩樣東西十分有名,那就是一道茶和一首歌。

"一道茶"指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陽毛尖"。據一位信陽老闆講,他在北京參加培訓時,曾與人在酒桌上打賭,別人說出一樣信陽的東西,他就喝一杯酒,結果他只為信陽毛尖喝了一杯而已。信陽優越的氣候與土壤條件,是綠茶生產的理想環境,千百年一脈相承的手工制茶工藝,使"信陽毛尖"的獨特風味無與倫比。茶聖陸羽在其《茶經》中把光州茶(信陽毛尖)列為茶中上品。

而"一首歌"則是紅遍中國的革命歷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是1929年12月紅軍攻佔商城縣城慶祝建立河南省第一個縣級工農蘇維埃政權時的會歌,後來唱遍了全中國。

信陽當然不僅只有這兩樣東西。信陽師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曹明貴向記者介紹了信陽的種種優勢。他說:"信陽其實擁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區位、自然、人文優勢也非常多。但是,信陽人自卑,沒有想著爭發展,而是想著爭倒數第一。"

曹明貴認為,本來,信陽可以做的文章非常多,比如"紅"字文章,信陽是革命老區,新縣就出了23位將軍;比如"水"的文章,自然降水量比鄭州多4倍,58年來罕有洪澇災害,還有水可以直飲、被譽為豫南明珠的南灣湖;比如"山"的文章,信陽地處大別山脈,雞公山號稱中國四大別墅山之一,山上有200多座上個世紀留下來的別墅;比如"人"的文章,信陽780萬總人口中有150萬人在國內外打工,勞務經濟每年為信陽帶來40多億元的直接收入......
雖然有種種優勢,但信陽並沒有很好地利用,在中國社科院倪鵬飛博士所做的全國600多個省轄市城市競爭力排名之中,信陽被排到了400名之後。

這樣的排名並不奇怪,看一看其經濟情況就可以知道其所以然:2003年,780萬人口的信陽市GDP為344.1億元,而佛山市僅有110萬人口的順德區2002年GDP為436.89億元。由此可以看到信陽的差距之大。這樣的成績,使信陽在河南的排名倒數第二。信陽人在這方面可謂心情復雜。2001年,信陽市稅收首次突破億元大關,便開始大肆宣傳起來。曹明貴對此頗感哭笑不得:"這么大的地方,稅收才這么大一點兒,怎麼好意思心滿意足大張旗鼓地宣傳?不知道外地人看了,會怎樣看待信陽?"

記者一位在信陽煙草部門工作的老鄉告訴記者:"我剛來信陽時,起初還經常在城裡到處走走,但走了幾天我就不想走了,為什麼?因為太不值得了。"怎麼不值得?因為信陽市的街道又臟又亂,找不到可以留戀的地方,就連公園,也沒有一個像樣的地方。"城市規劃品位太差勁了!"

在信陽城區,記者幾乎看不到一座標志性的建築,交通秩序極差,衛生狀況惡劣。摩的、三輪、計程車亂停亂駛,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滿街亂跑的破舊三輪車打出的標語卻是"樹文明城市形象"。在河南省記者所去過的省轄市中,三輪車如此肆無忌憚在大街上跑的城市,記者印象中只有信陽而已。據當地人介紹,信陽是省轄市中唯一一個沒有通過文明衛生城市評定的省轄市。"連固始都不如。"這樣的評價,可見信陽人自己也很失落。

雞公山的憂傷

雞公山,信陽人總會提起的一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和自然保護區。它屬大別山的支脈,主峰雞公頭又名報曉峰,像一隻引頸高啼的雄雞,因之名雞公山。據說,解放前雞公山是外國人、軍閥、官僚、富商尋歡作樂之地。和國內其他一些名山不同,我國的名山大多開發較早,在古代就很有名,而且有很多名山同時也是佛教或道教聖地,而雞公山是本世紀初才發展起來的。

雞公山位於豫鄂兩省交界處,南離武漢不過180公里。1903年,美國傳教士李立生、施道格登山探奇,登上雞公山後,得意洋洋地給駐漢口的美國領事館發去喜報,誇耀自己的功績。美國領事到山上一看,果然山水優美、氣候宜人。與有"大火爐"之稱的武漢相比,這里簡直是天堂。這個領事回去後,寫了很多文章,在西方的報紙上極力贊譽雞公山的林翠泉清、清涼宜人。武漢、上海、廣州等地的洋人們聞風而至,大興土木。在外國人的力捧之下,雞公山於20世紀初一舉成名,和廬山、莫干山、北戴河一起,成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據統計,先後有20多個國家的牧師、傳教士、富商巨賈和中國官僚軍閥在此建造起特色各異的洋樓別墅300餘幢,雖幾經戰亂和破壞,現仍存有212幢,分布在萬綠叢中和秀峰之間。據稱,在避暑鼎盛時期,居住山上的中外人士多達兩三千人,一時成為繁華山城。

但它已今不如昔,遊客稀少,日漸荒涼。信陽市商貿局辦公室的沈峰說,雞公山開發的力度現在一點也不夠,不但管理混亂,服務也跟不上去。來的人越來越少,就連信陽本地人也懶得去了。而與此同時,雞公山現在倒成了武漢乃至湖北的後花園,湖北前往參觀游覽的人絡繹不絕。以至於有這樣的說法:湖北一直要求把雞公山交給他們管理!"想像從前繁盛的歷史,真讓人傷感!"

曹明貴說,這是一個怪圈,信陽放著那麼多的旅遊資源而不懂得進行整合開發,真是可惜了。從來沒有人不讓信陽發展,也從來沒有人不讓信陽人致富和追求幸福,但信陽發展為何如此緩慢?信陽與發達地區的對比,讓人突然發現,信陽彷彿有一個難以解開的心結。這個心結壓制、扼殺信陽人心中的激情、理想、追求與創意,留下的是失落、無奈、壓抑、憂傷甚至憤怒。哀莫大於心死!這樣的說法,讓人靈魂震顫。

失向之城

記者在信陽工作的老鄉張春明說,在信陽生活了三年多,越來越感覺到信陽似乎已經變成了一座民心失向的城市。其實,在記者采訪中,很多信陽人表達了這種失向後的迷茫。他們在早上吃熱乾麵、晚上吃滿街的大排檔的時候,會有這種感覺;他們坐著3元錢就可以逛遍全城的三輪車的時候會有這種感覺;他們過著每天按時上下班、拿著固定的工資的時候,也會有這種感覺。

這種失向也體現在政府對信陽城市發展的規劃上,在"山水園林城市"和豫南區域性中心城市之間搖擺。

在政府決策和服務上,也體現出政府部門的搖擺不定。一位信陽企業家批評政府不講誠信,把政府的招商引資行為比喻為"投資前許諾半個天都給你,進來後就關起門來打狗。真的,信陽人已經窮瘋了。"

曹明貴認為,當地政府在政策的決策上也缺乏連續性,在招商引資方面的承諾不能夠兌現,給外來投資者造成很大的困擾和阻礙。他說:"由於政府信譽低、不講誠信所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連續舉辦了12屆茶葉節,可是引進的項目卻寥寥無幾,知名企業和大項目更是無一落腳信陽。"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是,原來在南灣水庫搞湖東開發區,奠基儀式都進行了,但因為沒有人投資,現在毫無聲息。如今又規劃出羊山新區,能否招到投資者還值得疑問。

一位回鄉創業者在信陽信息港的BBS上發表了這樣一番感慨:"我在外辦企業10餘年,每年納稅20萬元。我想過很多,就把企業遷回信陽,把稅收貢獻到家鄉。可我遇到的不是關懷而是過多的指手畫腳,他們不知道幼稚的企業尚沒成熟,更需要各界的關懷。我是2001年把企業搬遷到信陽的,到目前已納稅近20萬元。可我賠了近30萬元,還讓我納企業所得稅。我還能幹下去嗎?沒辦法,我只有再次背井離鄉了。"

曹明貴的話也許道出了信陽的症結所在:"單從硬體上看,信陽是具備了向中等發達城市發展的基礎條件的,但在軟環境上,只怕是信陽落後的致命傷。比如,信陽政府的職能轉換、信陽人口素質及人口結構,甚至是信陽人的整體經濟意識,都可能成為一個地方發展的動力或阻力。"

3. 我就納悶了,河南為什麼沒有好大學

多重因素造成。政府,地方經濟財政,歷史背景,民眾對高等教育態度等等。看一下下面這篇文章,就會知道我們堂堂人口超億的河南在全國各地高校中的尷尬。 中科大與河南,往事不如煙。1969年,有意遷往河南的中國科技大學遭遇河南當局的冷淡,時為安徽省革委會主任的李德生卻主動要去了這所名校。歷史很有諷刺性,李德生的故鄉就是河南。從此後,中科大成為安徽的驕傲和機會,河南則因此而後悔、痛楚,經年不絕。



1969年,中蘇邊境沖突。根據形勢,中央決定進行「戰備疏散」,中國科技大學被國務院科教組列入北京十三所下遷高校之中。據時為中科大革委會常委之一的蔡有智教授回憶,「九月下旬,分兩組去湖北沙市和河南尋找疏散地址。沙市有科學院的幹校,河南組帶有國務院科教組組長劉西堯給河南省的親筆信。我是去河南組的成員,因為帶有劉西堯同志的親筆信,我們受到了省生產指揮組組長的接待,他讓我們去南陽地區看看,在談話中我們意識到他們對科大來河南不大積極。我們在南陽周邊和鄧縣看了不少地方,地區的同志說:土地有的是,三千畝五千畝沒問題,但我們南陽沒有接收一所大學的能力。 兩組選址人員回到北京,都表示這兩地沒有條件,不能去。接著又派兩組,一組去江西,一組去安徽。我是去江西組的成員,到江西省後,省里明確表示不能接收科大。安徽選址的同志在宣城地區看了以後也覺得不行。在這兩組人員還沒回到北京時就接到了定點安徽省安慶市的通知。」其間,是安徽的領導人李德生迅速行動,把中科大爭取到了安慶,由於安慶條件太差,中科大不願去,李德生又騰出合肥師范學院和銀行幹校的校舍,來安置中科大。

? 另據中國科技大學校史記載,學校南遷原定在河南南陽,後改為安徽安慶。從劉西堯專函河南也可以看出,中國科技大學是想建在河南的。河南之所以拒絕中科大最權威的說法是怕大學師生擠占河南的副食口糧。

當南陽籍的建築大師楊廷寶在主持規劃中科大合肥校園時,我想,他的心裡一定不好受。

後來,中科大多次想遷回北京,畢竟它要依託中科院辦學,但安徽省一直極力挽留,就沒有走成。安徽省還爭取到了下放的中科院研究所,一躍而為科教名城。安徽現有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兩個國家大科學工程。而河南連國家重點實驗室都沒有。

無獨有偶,中國地質大學曾想落戶河南平頂山,也被河南錯失。



河南錯失中國科技大學的後悔只在表層、顯意識里。河南的小農思維是在骨子裡,不自覺的,不那麼容易改掉。

在錯失中科大十年後的改革開放之初,滿目瘡痍,各省高教實力差距不大。但隨後的河南既沒有爭到國家投資,也沒有加快發展速度,被兄弟省份遠遠甩下。小省山西現有八個學校可以培養博士,黑龍江有十一個,而大省河南只有五個。河南的教育投入與河南的GDP相稱嗎?河南重視教育了嗎?

4. 河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旅遊業發展好,為什麼不如南方省份發展火熱

安陽細算下來也是「七朝古都」,最久遠可以推到3300年的商朝,但河南的「X朝」古都實在太多了,所以這樣一個頭銜也然並卵。當然因為安陽很早就以城市的形態發展了起來,城市歷史悠久,歷史上名人輩出,在老城區隨便走走就可以看到幾個古代名人的故居,不過歷史上(包括民國時期、建國初)這些故居多被改為他用(比如北宋三朝宰相韓琦故居貌似曾是安陽市第五中學舊址),建築也大都是後來重新修復,旅遊價值不大。

這些文化遺產給我的感覺大體就是這樣…究其旅遊業看上去不溫不火的原因,我能想到的有兩個:首先是如果不是相關行業從業者或對此有特別興趣的遊客,在我看來是不會興起主動來這些文化景點參觀的意向的;其次一個很重要的是,這些景點太過分散,景點與景點之間大概都有1-2小時車程,並且都在郊區,公共交通十分不便,不利於自由行。

5. 為什麼河南省的經濟總量全國第五,卻沒有江西省的人富裕啊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雖然經濟總量排到全國第五、但是人平均量就要到十幾位了。就象我們中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二、但人均就排到第三世界去了,變成發展中國家了。經濟總量高,說明綜合實力強,但落實到人均生活水平就與其它地區有差異了。
拓展資料
一、經濟總量狹義指社會財富總量即社會價值總量,包括能夠用貨幣來計算的與不能用貨幣來計算的社會真正財富總量,既包括社會財富的量,也包括社會財富的質。狹義的經濟總量是有效經濟總量,不包括無效經濟總量。經濟總量廣義指所有能夠用貨幣來計算的國民經濟總量,既包括有效經濟總量,也包括無效經濟總量。
二、經濟總量增加、經濟規模擴大有兩種途徑:資源配置與資源再生。狹義的經濟總量增加更多通過創新與資源再生來完成,廣義的經濟總量增加往往通過資源配置與外延擴張來實現。新常態經濟增長是狹義的即有效經濟總量的增長,不包括無效經濟總量的增加。
三、經濟新常態是不斷擴大有效經濟總量范圍、縮小無效經濟總量范圍的過程。經濟總量包括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總供給兩方面。社會總需求—社會總的購買力(買方);社會總供給—社會商品和服務的總供應量(賣方),如果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就會引起通貨膨脹,如果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則會引起通貨緊縮。對經濟發展都不利。
四、經濟總量狹義指社會財富總量即社會價值總量,包括能夠用貨幣來計算的與不能用貨幣來計算的社會真正財富總量,既包括社會財富的量,也包括社會財富的質。
五、狹義的經濟總量是有效經濟總量,不包括無效經濟總量。經濟總量廣義指所有能夠用貨幣來計算的國民經濟總量,既包括有效經濟總量,也包括無效經濟總量。經濟總量增加、經濟規模擴大有兩種途徑:資源配置與資源再生。
六、狹義的經濟總量增加更多通過創新與資源再生來完成,廣義的經濟總量增加往往通過資源配置與外延擴張來實現。新常態經濟增長是狹義的即有效經濟總量的增長,不包括無效經濟總量的增加;經濟新常態是不斷擴大有效經濟總量范圍、縮小無效經濟總量范圍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