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貴州省水資源豐富的原因從地形和氣候方面
貴州省水資源短缺而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1、貴州降水豐富,但是許多地方水資源非常短缺,這是因為喀斯特地貌廣布,地表水容易滲漏;地表起伏大,容易流失;降水季節和年際變化大,蒸發強等。
2、貴州河流大多水能資源豐富的主要原因。 降水豐富,河流水量大;地勢差異顯著,落差大。
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嶂,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高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凈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內最高點。貴州岩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境內岩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布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從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多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一般是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
B. 雲南區位優勢是什麼
定位 雲南成「三亞」樞紐
地處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接合部的雲南,因其優越的區位優勢,將在構建第三大陸橋中發揮重要的樞紐作用。從雲南向東可與珠三角、長三角經濟圈相連;向南延伸,可通過建設中的泛亞鐵路東、中、西三線直達河內、曼谷、新加坡和仰光;向北可通向四川和中國內陸腹地;向西可經緬甸直達孟加拉國吉大港溝通印度洋,經過南亞次大陸,連接中東,到達土耳其的馬拉蒂亞分岔,轉西北進入歐洲,往西南進入非洲。
「從全球的視野重新定位雲南的世界經濟坐標,就會發現雲南位於東亞、東南亞和南亞『三亞之樞紐』,沿亞洲6條大河獨龍江(伊洛瓦底江)、怒江(薩爾溫江)、瀾滄江(湄公河)、金沙江(長江)、元江(紅河)、南盤江(珠江)均可在雲南形成自然的『國際大通道』。」這個全新的定位讓雲南在「三亞」中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中心樞紐地位和作用。
交通 10條鐵路保運輸
即將全面建成的11條出入境公路、10條出入境鐵路和3條出入境水運航道,讓雲南匯集西南、華南地區對南亞、東南亞的大部分進出口物流,並由此成為第三亞歐大陸橋東段最重要的樞紐。
近年來,雲南積極推進中國通往東南亞和南亞地區國際大通道的建設,連通中國內地和通向周邊國家的公路、鐵路日趨完善,通往印度洋沿岸的中緬陸水聯運通道建設也在穩步推進,雲南在我國對東南亞、南亞大開放中的交通樞紐地位得到進一步突出。」
據悉,目前以昆明為終點,我國內陸地區進入雲南的高等級公路有7條,通往周邊國家的出境通道有4條,分別是中越、昆曼、中緬和經緬甸至南亞公路。
而水運出境,通過與越南、緬甸和泰國的合作,可以建成3條國際陸水聯運航道,分別是瀾滄江至湄公河國際水運通道、中越紅河水運通道和中緬陸水聯運通道。
構建大陸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貨物暢達。目前雲南與緬甸等周邊國家相連接的貿易口岸有12個國家一類口岸、8個二類口岸和90個邊民互市通道,在對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開放中發揮了基礎性作用,為西南地區乃至全國的對外開放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隨著第三亞歐大陸橋的形成,雲南作為大陸橋物流中心的優勢將逐步顯現出來雲南經濟產業實力比較弱,因此要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競爭力,否則,通道打通後沒有產業跟上,也不能發揮通道的作用。對外開放後,很多經濟往來涉及到不同的國情和市場規則,目前我省熟悉這些情況的國際型人才較少,造成一些企業和政府對國際市場及政策不熟悉,因此加強人才培養勢在必行
C. 青藏地區氣候寒冷乾燥,降水少,為什麼水資源豐富,並成為大江大河發源地
1.冰川融水
2.雅魯藏布江的水資源挺豐富
D. 流域內水資源豐富的原因
一是流域面積大,匯水面積廣。
二是流域內降水豐富。
三是植被覆蓋率好
E. 獨龍江的特點是什麼
獨龍江位於雲南省的西北角,境內最高海拔4936米,最低海拔1000米。峽谷中保留著完好的原始生態環境,蘊藏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獨龍江作為三江並流的核心區之一,是除了人們熟知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之外而獨立存在的,它位於三江並流最西部的江河,被稱為「第四江」。
F. 獨龍江下游是叫什麼流向哪兒謝
獨龍江,系雲南六大水系之一,伊洛瓦底江上游之幹流、伊洛瓦底江之源(見《雲南省志-地理志》、《雲南省志-水利志》)。是雲南西北部橫斷山脈"四江並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源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與雲南交界處西藏一側察隅縣伯舒拉嶺南部山峰然莫日附近。源頭部分稱為嘎達曲,向南流經但當利卡山和高黎貢山之間的峽谷,即中國雲南貢山縣獨龍江鄉,之後轉而向西進入緬甸,改稱為恩梅開江。全長250公里,流域面積1947平方公里,因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一的獨龍族世居於此而得名。獨龍江流域降水豐富,河流落差極大,水流湍急。
獨龍江發源於西藏察隅縣境內,藏語叫"美爾東曲";南下入雲南怒江州貢山縣境後稱獨龍江;進入克欽邦後更名為恩梅開江。
獨龍江獨龍江河谷是一個遙遠而神秘的河谷,位於雲南省的西北角,境內最高海拔4936米,最低海拔1000米。峽谷中保留著完好的原始生態環境,蘊藏有豐富的自然資源。 然而,山重水復,積雪冰封的地理、氣候環境使它處在一種與世隔絕的狀態中。獨龍江作為"三江並流"的核心區之一,是除了人們熟知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之外而獨立存在的,它位於"三江並流"最西部的江河,被稱為"第四江"。
獨龍江被專家認定為"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館",是我國原始生態保存最完整的區域之一,那裡居住著古老封閉的民族--獨龍族。由於獨龍江特殊的地理位置,進去旅遊的人很少,而那裡的秀麗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文化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誘惑。
獨龍江是伊洛瓦底江的一級支流,橫跨中國和緬甸,在緬甸境內匯入伊洛瓦底江。獨龍江發源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流經雲南省,在貢山縣邊境進入緬甸。
G. 青藏高原降水量不多,為什麼三江源地區卻水資源豐富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河流密布、湖泊、沼澤眾多,雪山冰川廣布。
三江源區是一個多湖泊地區,大小湖泊近1800餘個,湖水面積在0.5 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有188個,總面積0.51萬平方公里。
三江源內雪山、冰川約2400平方公里,冰川資源蘊藏量達2000億立方米,現代冰川均屬大陸性山地冰川。以當曲流域冰川覆蓋面積最大,沱沱河流域次之,楚瑪爾河流域最小,冰川總面積1247 平方公里,冰川年消融量約9.89 立方米。
三江源區地下水資源也比較豐富,僅玉樹州的地下水貯量就約達115億立方米。地下水屬山丘區地下水,分布特徵主要為基岩裂隙水和碎屑岩空隙水。地下水補給方式主要為降水的垂直補給和冰雪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