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黃河水資源在哪裡
擴展閱讀
成華水產品批發多少錢 2025-05-16 13:00:02
六色靈芝是哪個公司產品 2025-05-16 12:59:51
團游和自由行哪個費用低 2025-05-16 12:56:03

黃河水資源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8-05 07:23:06

A. 黃河水資源主要集中在哪兩個區域

上遊河段,階梯間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B. 黃河水來自哪裡

黃河源頭是青海巴顏喀拉山脈,渭河汾河等河流給黃河輸入了大量水資源,鄭州下游的黃河是懸河,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沒有天然徑流匯入

C. 黃河在中國的哪個位置

黃河在中國北部。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長河。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最後流入渤海。

(3)黃河水資源在哪裡擴展閱讀:

70年來,黃河實現伏秋大汛不決口,流域灌溉面積增長10倍,年供水量達535億立方米,幹流連續17年不斷流,母親河維持了奔流不息的健康生命。

黃河以佔全國2%的河川徑流量,養育了全國12%的人口,灌溉了15%的耕地,創造了全國14%的國內生產總值,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

水利部部長陳雷介紹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黃70年,牢牢把握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河流演變規律,不斷加深對黃河特性的認識,走出了一條從人水相爭向人水和諧轉變、從過度開發向維護河流健康生命轉變、從傳統治河向現代治河轉變的成功道路,開創了大江大河治理保護的新境界。

治水患除水害。70年來,黃河先後開展四次大規模堤防建設,干支流五級以上堤防超過1.7萬公里。興建龍羊峽、劉家峽、小浪底等水利樞紐,總庫容達到600億立方米。

創造性地開展調水調沙,黃河下游主槽過流能力從1800立方米/秒提高到4200立方米/秒。依託黃河防洪減淤工程體系,科學調度、嚴密防守,根本上改變了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險惡局面,創造了黃河歲歲安瀾的歷史奇跡。

科學開發興水利。70年來,通過自流引水、提水灌溉、節水改造,黃河流域灌溉面積增長10倍,節水灌溉面積超過六成,昔日的苦瘠之地變成高產良田。

興建一大批城鄉供水工程,年供水量達535億立方米,保障了沿黃大中城市和能源基地的供水安全。有序開發黃河水電資源,水電裝機從378千瓦增長到2200萬千瓦。

維護黃河健康生命。黃河綜合運用行政、法律、工程、經濟等手段,優化水資源配置,實現了幹流連續17年不斷流。

建立流域水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入河排污總量基本得到控制,流域Ⅰ—Ⅲ類水河長佔比由2000年的38.7%增加到2015年的63.5%。實施河口濕地生態補水和向石羊河、白洋淀補水,開展引黃濟津、引黃濟青和引黃入冀,大河上下煥發勃勃生機。

D. 黃河簡介

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是中國的第二長河,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也被親切的稱為『母親河』。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由於黃河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每年都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十分有利於種植,產生了大量的食物。

(4)黃河水資源在哪裡擴展閱讀

黃河的水力資源

1979年全國水力資源普查結果:黃河流域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4054.8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3552億千瓦時,佔全國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59221.8億千瓦時的6%。73.3%的水力資源分布在黃河幹流上。支流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共1078.2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944.5億千瓦時。

全流域可能開發的裝機容量大於1萬千瓦以上的水電站共100座,總裝機容量2727.7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1137.2億千瓦時,佔全國可開發水力資源的6.1%,在全國7大江河中居第二位。

參考資料

網路-黃河

E. 黃河的水資源情況

黃河是我國北方唯一橫貫東西的巨川大河,是西北、華北的「生命之泉」。其天然徑流量排在長江、珠江、松花江、淮河之後居第五位,僅為長江的6%,卻以佔全國河川徑流量2%的有限水資源,灌溉了全國13%的糧食產量,保障了全國14%的GDP產值,養育了佔全國12%人口的60多個大中城市、340個縣。
也因此,黃河日漸「消瘦」,維持流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功能已近極限。近日,記者調研了解到,按最新統計,黃河流域地表水開發利用率和消耗率已達86%和71%,遠超黃河水資源承載能力。缺水,已是黃河面臨的最大挑戰。宜適時啟動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以解黃河之渴
水資源量持續減少
黃河是中國大江大河中第一個進行流域初始水權分配的河流。
早在1987年,國務院就批准了《黃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該方案分配基數採用的黃河天然徑流量為580億立方米。然而,最新的水資源調查顯示,黃河天然徑流量已不足500億立方米。據預測,到2030年,黃河天然徑流量還將減少20億立方米。

F. 黃河地理位置

黃河流域西起巴顏喀拉山,東臨渤海,南至秦嶺,北抵陰山,流域面積75.2萬km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海、四川、 甘肅、 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 9省、自治區,在山東墾利縣注入渤海,幹流全長約5400km。

黃河可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各段有它的地勢、氣候等環境特徵。上游規劃自源頭至內蒙古的河口鎮,高程由海拔4,500米降至1,000米,流域面積384,000平方公里,佔全流域面積之半。自甘肅省蘭州市以上,河流由西往東,流域內地勢崎嶇,平地稀少,每年雨量處於300-600毫米之間。雖然雨量並不豐富,但因人口稀薄,用水需求量不大,成為黃河水資源主要供應區。自蘭州以下,河道轉往北方,進入沙漠地區,雨量略減,流域面積也小,但途經青銅峽(寧夏)灌區和巴盟黃河(河套)灌區,這兩地區的用水量極大。以黃河平均年流量581億立方米計算,上游自蘭州以上地段的流入量為323億立方米,而採用量不過是18億立方米,可是自蘭州至河口鎮地段,流入量為6億立方米,而採用量佔103立方米,是為黃河得益最大地區,也是從水資源考慮上「入-出」最不均衡的地段。

黃河中游設於河口鎮至河南省的花園口之間,流域面積344,000平方公里,河道高程由海拔1000米降至400米。中游北段途經黃土高原,流域氣候乾旱,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為黃河流域的主要產沙區,每年產沙十多億噸,詳細情況下面再敘。中游南段的主要支流為汾河與渭河,兩流域的氣候與雨量都算優惠,自古以來農業發達,人口稠密文明昌盛,為古代中華文化與經濟的發源地,贏得「中華文化搖籃」之稱。

中游地區每年流入黃河水量有247億立方米,而採用量不過是62億立方米,該是「供超於求」的水資源區,但是它是產沙區,流入黃河泥沙很多,大部分水資源浪費於輸沙出海的負擔上。估計每年輸沙用水需要200-240億立方米,是目前黃河年出海流量323億立方米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

黃河下游流域面積佔地極小,只擁有兩岸大堤以內的灘地和泰山北麓的高地。流域兩旁地區人口密集,農業發達,對河水的需求量很大,目前年流入量為21億立方米,而採用量達88億立方米。隨著近年來的經濟發展,對水源供應的要求不斷增加,黃河水資源不勝負擔,如用水方法不作有效調整,預測在2000年黃河流域將每年缺水160億立方米。

黃河下游水患頻繁,近兩百年來,破壞巨大的洪水災害就有三次。1843年黃河遇上「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於開封地段決堤,黃河因此改道,由以往從泰山南路出海河道(所謂「明清故道」)改從泰山北路入渤海灣,成為現有河道。之後於1933年,大堤延線54處出險,淹沒田地11,000平方公里,使三百多萬人流離失所。
加油哈^_^望採納~~~

G. 黃河水資源主要集中在

如果是水能資源,就是上游,因為落差大
至於「水資源」我只能說黃河嚴重缺水,應該談不上什麼集中

H. 黃河源於中國那個省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

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游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有利於種植。

I. 黃河在哪裡

1、黃河在中國北部。

2、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3、黃河,中國的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幹流全長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公里)。

(9)黃河水資源在哪裡擴展閱讀:

1、據地質演變歷史的考證,黃河是一條相對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萬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內還只有一些互不連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獨立的內陸水系。

2、此後,隨著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蝕、奪襲,歷經105萬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間逐漸連通,構成黃河水系的雛形。到距今10萬至1萬年間的晚更新世,黃河才逐步演變成為從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貫通的大河。

3、黃河發源地:青海省瑪多縣多石峽以上地區為河源區,面積為2.28萬平方公里,是青海高原的一部分,屬湖盆寬谷帶,海拔在4200米以上。盆地四周,山勢雄渾,西有雅拉達澤山,東有阿尼瑪卿山(又稱積石山),北有布爾汗布達山,南以巴顏喀拉山與長江流域為界。湖盆西端的約古宗列,是黃河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