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開發自然資源應該遵循什麼原則
擴展閱讀
買一把極光花多少鑽石 2025-05-16 16:36:31
boos眼鏡框店裡什麼價格 2025-05-16 16:23:03
臉上中鑽石是怎麼種 2025-05-16 15:53:36

開發自然資源應該遵循什麼原則

發布時間: 2022-08-05 05:13:41

A. 人類在利用自然發展生產時,必須遵循什麼原則

我認為,如下原則需遵守:
1、可持續發展原則,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索取以不影響該類資源的再生為准則。
2、尊重原則,尊重同時養育其他生命的自然,等於尊重自己。
3、共生原則,人類和各種生命都是自然的組成部分,因此,利用自然發展生長的時候要注意到是在共生的基礎上進行發展。

暫時想到這么多,僅供參考。

B. 應用自然資源的三大原則是什麼

應用自然資源的三大原則是「充分使用,永續利用,環境友好」。

(1)充分利用

就是要充分發揮所擁有自然資源的作用,讓這些自然資源能夠通過生產者的勞動,變成受市場歡迎的商品。需要說明的是,要對擁有的資源充分利用。如果創業者的土地資源比較多,就應該在土地資源的開發上狠下功夫,將土地開發利用作為主攻方向,生產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如果創業者山場資源比較多,就應該在山場資源的開發上狠下功夫,將山場的開發利用作為主攻方向;如果創業者的淡水資源比較多,就應該在淡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開發上狠下功夫,發展與淡水資源相匹配的生產。

(2)永續利用

永續利用指的是不能夠搞掠奪式生產,要維護資源的長期開發功能。比如土地資源,我國的人均土地資源比較少(不到1.4畝,只有世界平均面積的1/3左右),必須進行保護性利用。這就要求在開墾利用與保護相結合的前提下,才能夠實現。在土地的生產利用上,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要對土地多施用農家肥,農家肥是動物的排泄物、植物殘體以及一些可降解的生活垃圾。追索起來,都可以從土地產出上找到其源頭。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糧食、蔬菜以及畜牧業上所需要的飼料,很多就是來自於土壤。從化學元素的角度上說,本身就是各種各樣的化學元素。這些化學元素以糧食、蔬菜等多種形式離開土地,流向農家、小城鎮、大城市,諸多的營養元素並沒有回到起源地——農田,而是在人群較多的地方變成了垃圾,還污染環境,變成了一害。與此同時,其原產地的土地,卻慢慢地變瘠薄,生產力有所下降。筆者曾在江漢平原的長江邊一個鄉鎮調查,當地農民向筆者請教如何施肥,並且說施肥的成本越來越高。調查表明,當地農民已經有十多年沒有用農家肥,麥子收獲之後種植一季中稻商品肥的貨幣需求已經從100多元升至400多元人民幣,並且中稻的效果還趕不上以前。那可是在江漢平原上長江邊的土壤,原本十分肥沃。這就說明,即使再好的土壤,如果不進行保護性使用,同樣會受到影響。

(3)環境友好

環境友好指的是不能夠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搞掠奪式開發。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在農業生產上,有些地方曾一度濫用商品肥和化學農葯,嚴重影響了其農產品的品質。一些人們將禁用農葯施用在農作物上,農葯的超標、超量現象嚴重,一些化工廠將未經處理的廢水、廢氣排放在農田,這不僅破壞了環境,也嚴重影響了土壤質量。這些環境一旦被破壞,恢復起來的難度是很大的。所以,絕不能夠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搞掠奪式生產。

C. 合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應堅持哪些原則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認真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戰略問題。威信縣是農業縣,目前全縣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滯後,農業經營粗放,農業發展經濟條件比較差;二是農業生產自然條件比較嚴酷,各類自然災害發生頻繁,農業生態環境脆弱。在這兩大難題雙重擠壓下,全縣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著艱難的戰略選擇。我認為,解決這兩大難題,是威信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著眼點。 一、堅持發展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努力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持續提高農業生產力。其中,一是大力改造中低產田地,努力建設高產穩產農田。改造中低產田地的關鍵是治水改土,要針對中低產田地的成因,採取相應的措施:在25度以下坡耕地上,繼續抓好成效顯著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有效灌溉面積;土壤的改良治理要注意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同時改變不科學的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二是要積極發展水利產業的多種經營,搞好水產養殖業,提高水域生產力和水的綜合經濟效益。 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立足地域農業自然資源的特點,不斷拓展農業功能,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開發與農業相關的原料供給、就業增收、生態保護、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等新產品新產業。當前,要在保證糧食生產安全的前提下,結合退耕還林,努力發展林果、蔬菜、園藝、中葯材、山嵛菜等高附加值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加快名、優、新、特農產品基地開發建設,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服務水平。要樹立「以生豬生產為主導,草食畜禽為補充,突出特色產品開發,積極發展健康養殖業」的畜牧產業發展思路。在穩定生豬生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以黃牛為主的草食型、節糧型畜牧業和以烏骨雞為主的名優畜禽,發展畜產品加工,優化畜牧業結構,提高畜牧生產品質和效益,使畜牧業在農業經濟中的比重有較大上升。 依靠科技和教育,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大力推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項目,以點帶面。為此,必須穩定農村科技隊伍和加快農村科技體制改革;大力培育、引進、推廣優良品種,繼續建設好縣內育種基地;深入改革農村教育體制,密切「農科教」結合,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積極鼓勵和促進各類農業專業技術協會和科技農戶的發展,以推廣豐產技術為中心,為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搞好服務。真正把農業的增長轉移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促進農業從粗放型索取性開發經營向集約型保護性開發經營轉變。 二、以合理利用保護農業自然資源和環境為基礎,加強生態建設和生態管理 加強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要以合理利用保護農業自然資源和環境為基礎,建立具有保護環境和較高經濟生產功能的農業體系。總體上,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規劃,農、林、牧、副、漁全面安排。在山頂建設林牧生態系統,實現林牧協調發展;在山腰建設果園生態系統,實行果糧、果肥間套種;在山腳建設農田生態系統,推廣立體高效栽培的地埂農業、田埂農業;在農戶庭院形成「種植-加工-養殖-沼氣」的良性循環。達到生態農業「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建設目標。 合理利用和保護農業自然資源。要堅持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節約並舉的方針,把節約放在首位,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按照地域農業自然資源的特點進行農業林牧資源的合理配置,發展方向各有側重。要保護好基本農田,培育土壤地力;要通過增加復種、立體種植、帶狀種植等形式,提高光、熱資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產力;要建立科學的灌溉制度和推廣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以防止和減少水土流失。 根據地域性的農業經濟條件和生態環境條件,規劃設計出各具特色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產結構體系。總的原則是: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這兩個中心,從資源狀況和經濟目標出發,在較大范圍內,結合各地的氣候、水利、農田、山地等自然資源的實際情況,著力搞好農業區域性開發規劃,建立各具特色的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在小范圍內,以建立良性農田生態系統為中心,調整種植、養殖結構。 以防護林體系、水源涵養林體系、水土保持林體系為重點,以改善中小氣候為中心,建立區域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的環境系統,同時結合經濟林、草山、草坡建設進行。一是認真實施好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工程、長治工程、長防工程、綠色扶貧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搞好封山綠化、封山育林,減少水土流失,切實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二是要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延長退耕還林補助期限,鞏固退耕還林成果。 抓好生態管理。一是注意在不斷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前提下,根據農業生產地域特點和農業生態系統的實際,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二是按所採取的生態技術和農業生產技術特點,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要擺正開發與生態建設的關系。建立由政府主導的農業風險防範機制,提高降低各類災害對

D. 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基本原則應當是:1?保護第一原則;2?合理開發利用原則:3?開源與節約原則;4?自然資源產權化與有償使用原則;5?可持續發展原則。

E. 自然資源利用的原則是什麼

必須遵循」自然和諧「原則。也就是要保持自然(自然按照自身規律正常有序地運轉),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和諧地發展。

F. 自然資源法 原則

自然資源法的原則指我國自然資源法確認的、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方針、政策,為國家資源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則。主要包含:
(1) 重要自然資源屬於國家即全民所有的原則;
(2) 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原則;
(3) 統一規劃,綜合利用,科學開發,有效保護自然資源的原則;
(4) 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
(5) 開源節流,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的原則。

G. 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什麼的規定

新環境保護法第三十條規定,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應當合理開發。
《物權法》第120條規定:「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應當遵守法律有關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規定。所有權人不得干涉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我國在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等方面都有一些開發利用資源的具體規定,以這三種資源的保護為例,將有關規定介紹如下:
(一)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下列原則編制:
(1)嚴格保護基本農田,控制非農業建設佔用農用地;
(2)提高土地利用率;
(3)統籌安排各類、各區域用地;
(4)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5)佔用耕地與開發復墾耕地相平衡。
(二) 國家對森林資源實行以下保護性措施:
(1)對森林實行限額採伐,鼓勵植樹造林、封山育林,擴大森林覆蓋面積;
(2)根據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對集體和個人造林、育林給予經濟扶持或者長期貸款;
(3)提倡木材綜合利用和節約使用木材,鼓勵開發、利用木材代用品;
(4)徵收育林費,專門用於造林育林;
(5)煤炭、造紙等部門,按照煤炭和木漿紙張等產品的產量提取一定數額資金,專門用於營造坑木、造紙等用材林;
(6)建立林業基金制度。
(三)開採下列礦產資源的,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並頒發采礦許可證:
(1)國家規劃礦區和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內的礦產資源;
(2)前項規定區域以外可供開採的礦產儲量規模在大型以上的礦產資源;
(3)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
(4)領海及中國管轄的其他海域的礦產資源;
(5)國務院規定的其他礦產資源。
在其他一些單行法律中,也有對於開發利用資源的具體規定。用益物權人應當遵守法律有關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規定。

H. 人類的生產活動及對自然環境的開發和利用,都必須遵循什麼,也就是要保持什麼

人類的生產活動無論怎樣克制,都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和污染。所以我認為,遵循的原則不是不開發利用,而是放慢開發的速度。至於多快的速度是合適的,應該看環境的承受能力,不能以人類的需求或者貧困來決定開採的速度。當人的慾望和貧困與環境發生沖突時,應該人類給環境讓路,人類的經濟活動這時可以停止,這需要全人類的努力。
好像歷史學家說過,貴州黃土高坡曾經不是黃土,是森林,至於什麼時候森林被砍伐光了沒有記載。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曾經肥沃的地方,如果遭到了環境的破壞,會變成最貧窮的地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句話的意思是,靠山水給當地的人提供可再生的食物鏈,不是指靠水就把水吃光了、靠山就把山吃光了。
我有一個想法,就是埃及的金字塔。我想,不排除金字塔是破壞環境建造的。它的那些石頭從那裡來?是不是把山給劈了,破壞了環境。為什麼金字塔周圍是大沙漠?當初建造的時候,金字塔周圍是大沙漠嗎。中國古代皇上的墓都是依山而建,由此聯想金字塔是不是也是依山而建。這可能是古代埃及滅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