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資源消耗有什麼後果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資源消耗有什麼後果

發布時間: 2022-07-27 17:05:14

自然資源日益減少,會給人類帶來什麼後果

1過度抽取地下水導致地面下沉,2過度放牧開墾田地導致土地沙漠化,3亂砍樹也會導致土地沙漠化,4過度捕魚就會導致魚類數量銳減,5瘋狂捕殺野生動物就會讓動物滅絕.6排放有害氣體什麼的,讓全球氣候變暖,兩極的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城市和國家遭受被淹沒的危險...
發達國家早已看到自然資源日益減少的趨勢,知道不可再生能源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意義,所以他們寧願向其他國家購買也不願大規模開采本國的.購買畢竟很花錢,而且要別人願意賣,所以更野蠻的方式,扶植傾向自己的上台,聽自己的話,方便資源的掠奪,控制石油的價格,從中漁利.
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也要科學開發利用.無節制、無計劃的開發不是可持續的開發.各生態系統都有自己的承載能力.在可承載能力范圍內充分開發利用資源,在開發的同時注重保護生態,保持生態環境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有利於人類的長遠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沙漠吞噬了大面積的陸地,致使大片國土無法為人類所利用,無法耕種,無法放牧.在乾旱少雨的地區,砍伐樹木,破壞植被應該被禁止.沙漠化惡化了生態環境.人類因此喪失了大片生存和發展的大好場所.植被能夠涵養水分,凈化空氣.當今世界,溫室效應已成為全球問題.全球氣候變暖與植被的破壞也有很大關系.
當今世界,各國都在開發新能源新材料,以搶占發展的先機.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核電等項目在各地開花結果.可以說,各國都在花大力氣改善能源結構,朝著可持續發展方向努力.

Ⅱ 當人類把資源耗盡,人類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

根據我們人類科學家的研究,我們知道了,我們人類一直賴以生存的地球,已經誕生有四十六億年了。不是我們人類要依靠地球生存,這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離不開我們美麗而神奇的地球。因為是地球在這四十六億年裡,不停的演變進化才孕育了這些所有的生命。即使是經歷了好幾次的,來自宇宙的「中傷」,也沒有停止繼續孕育生命。所以在500萬年以前,才有了我們人類的出現。我們人類擁有著,其他生物所沒有的智慧。這些強大的智慧,使得我們人類,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成為了這個世界的主宰。同時這些智慧,也讓我們人類出現貪婪的特質。肆無忌憚的挖掘這個地球的資源,那麼如果有一天,地球資源耗盡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可能只是少了人類而已。

看起來我們主宰了這個地球,但是我們人類還是離不開地球的。是地球選擇了我們,而不是我們選擇了地球。所以我們人類消失後,地球依然可以依靠自己恢復能力,慢慢的恢復。可能時間會很長,但是它依然會重現變成一個,生氣勃勃,山清水秀的美麗星球,彷彿一切都沒變過。可能還會選擇一個不那麼貪婪的物種,開始新的文明。

Ⅲ 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的後果

自然資源日趨枯竭的表現是:①物種減少;②土地荒漠化;③水資源短缺;④能源匱乏;環境日益惡化的表現是:①水體被污染;②土壤被污染;③空氣被污染.
我們首先學會遵守節約資源、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的行為規范.從學校到家庭,從家庭再到社區、社會,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樹立環保意識,保護我們的家園.種植花草樹木,搞好環境衛生,營造優美的生活環境,保護鳥類,節約用水,回收廢舊電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宣傳環保知識.
故答案為:(1)①物種減少;②土地荒漠化;③水資源短缺;④能源匱乏;(2)①水體被污染;②土壤被污染;③空氣被污染.

Ⅳ 資源消耗對環境有什麼影響

大量消耗破壞環境。製造大量消耗後廢品,產生廢水、廢渣、廢氣,導致周圍環境劇烈變化,破壞生物鏈,水土流失、臭氧空洞。資源消耗後的廢棄物可以危害人類健康。合理消耗,產生危害小。

Ⅳ 地球自然資源日益減少,會給人類帶來什麼後果

後果很嚴重。
一、人類對自然不合理的利用,工農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等都是人類對生態平衡的破壞因素。
1、改變物種(有意無意造成物種的消失或引入物種)
如1859年有農民從英格蘭帶了25隻野兔到澳大利亞,由於沒有天敵,造成澳大利亞生態系統嚴重破壞。
又如,1906年美國亞利桑那洲的卡巴森林為保護鹿群,捕殺肉食動物,導致鹿群大量繁殖最後沒有食物,瀕臨滅就等。
2、環境因素的改變(大量污染物質進入環境)
3、信息交流系統的破壞(破壞生物釋放的驅趕天敵、排斥異種、吸引異性等的信息素)等。
二、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災、旱災、地震、台風、山崩、海嘯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態平衡破壞稱為第一環境問題。由人為因素引起的生態平衡破壞稱為第二環境問題。人為因素是造成生態平衡失調的主要原因。 人為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使環境因素發生改變。如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水、垃圾等,不斷排放到環境中;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奪性利用,例如盲目開荒、濫砍森林、水面過圍、草原超載等,都會使環境質量惡化,產生近期或遠期效應,使生態平衡失調。 (2)使生物種類發生改變。在生態系統中,盲目增加一個物種,有可能使生態平衡遭受破壞。例如美國於1929年開鑿的韋蘭運河,把內陸水系與海洋溝通,導致八目鰻進入內陸水系,使鱒魚年產量由2000萬公斤減至5000公斤,嚴重破壞了內陸水產資源。在一個生態系統減少一個物種也有可能使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我國曾大量捕殺過麻雀,致使一些地區蟲害嚴重。究其原因,就在於害蟲天敵麻雀被捕殺,害蟲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所致。 (3)對生物信息系統的破壞。生物與生物之間彼此靠信息聯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人為地向環境中施放某種物質,干擾或破壞了生物間的信息聯系,有可能使生態平衡失調或遭到破壞。例如自然界中有許多昆蟲靠分泌釋放性外激素引誘同種雄性成蟲交尾,如果人們向大氣中排放的污染物能與之發生化學反應,則雌蟲的性外激素就失去了引誘雄蟲的生理活性,結果勢必影響昆蟲交尾和繁殖,最後導致種群數量下降甚至消失。
三、在追求自身發展的同時開始注意保護環境可以說是人類的重大進步。
在古代,人類和自然是不平等的關系,人類是弱者,處處受到大自然的限制卻無力改變自然。於是人類把大自然視為敵人,戰天斗地成為一項難得的品質,愚公精神千百年來受到不斷頌揚。
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與自然的關系發生了逆轉,人成了強者,而「溫和的自然」卻成了容易受傷的對象。高度提純的化學制劑,如殺蟲劑、油漆、洗滌劑等對自然環境構成了重大威脅;大規模的能源消耗改變了大氣的構成,進而改變了地球氣候;衛生條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劇增加,人類活動大量破壞了地球的森林和濕地資源。於是,「溫和的自然」變為「凶惡的自然」,人類施加給它的,它最終都要歸還人類。被高度提純的化學制劑污染了水和土壤的地區,畸形兒和絕症的出現比率大大高於正常;石油資源一旦枯竭,人類的生活質量和社會的正常運轉必定遇到問題;氣候異常必定帶來水災或乾旱,飢荒也將伴隨著種種天災降臨人間。「凶惡的自然」將再一次讓人類成為弱者,人類和自然的關系又將回到起點。
要想改變這種狀況,人類就必須保護「溫和的自然」,不讓它繼續惡化,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身,這是人類經歷工業化,在自信心極端膨脹之後的可貴共識。
世界各國也都意識到這個問題。10年前,178個國家的領導人在巴西城市裡約熱內盧聚集,共同商討保護環境的問題。與會領導人計劃保護地球環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人類的福利和發展。1997年,160個國家在日本京都簽訂了旨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議定書》。但由於減少排放阻礙經濟發展,美國這個二氧化碳頭號排放國卻拒絕執行。去年,在南非城市約翰內斯堡舉行的「地球峰會」上,各國領導人和科學家繼續商討改善環境的計劃。
10年過去了,人類在保護環境問題上雖取得了一些進步,但分歧仍然嚴重。地球現在到底處在怎樣的狀態呢?我們又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去迎接未來呢?
7個可喜進步
環保意識在增強
經過長期的宣傳,環保意識已經為很多人和政府所接受,人們開始關心人類活動對大自然的影響,並希望這種影響不會惡化自然環境。政府間開始通過合作來處理環境問題,1992年裡約熱內盧峰會、1997年京都氣候會議和去年的約翰內斯堡峰會都體現出了世界環保意識的加強。雖然,美國因為自身利益拒絕執行《京都議定書》,對未來跨國環境合作造成重大損害,但國際環保努力的進程卻是不可逆轉的潮流。
清潔汽車問世
汽油電動混合型汽車已經問世,並且已經在日本、西歐和美國的道路上行駛,這種汽車可以大大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美國克羅拉多州的「超級汽車」公司的發明家們正在研製零排放的汽車。其中一種汽車設計是以氫氣作為燃料,發明者聲稱,開這種汽車外出度假可以不帶飲用水,因為這種汽車排出的就是100%的純凈水。而電動汽車的前景也十分看好,它很有可能成為下一代個人代步工具。
封殺12個「環境殺手」
2001年在瑞典城市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會議上決定在全球范圍內限制使用12種碳、氯制劑的化學葯品。此舉是為了保護空氣、水和土壤資源不受污染。會議呼籲限制或完全消除頑固的有機污染物如氯氣、DDT農葯和PCB農葯等等。1987年通過的禁止使用氟里昂(CFC)的協議已經發揮作用,地球臭氧層的破壞速度變緩。
生態旅遊的發展
總部設在美國的「國際生態旅遊社會」把生態旅遊描述為「保護環境和支持當地人民福利的負責任的旅遊」。生態旅遊和它所產生的利潤在世界范圍內已經成為支持發展中國家政府財政收入來源的重要渠道,它以每年30%的速度在急速增長。自然環境同文化傳統一樣成為吸引旅遊者的重要動力。但環境主義者仍然擔憂,生態旅遊市場經濟的作用遠遠大於保護環境的意義。
企業的環保運動
大公司日益意識到,環境保護能夠幫助它們吸引更多的客戶。施樂公司的「無廢物計劃」回收了該公司工廠2002年產生的80%的無危害固體廢料。它還把6萬多噸的已填埋電子廢料取出,重新回收利用。施樂公司的這個舉動一年可節約數百萬美元。施樂公司的這種可持續發展的做法受到環保團體的歡迎。很多大公司也都意識到環保回收的巨大作用,殼牌、IBM這些世界知名大公司都紛紛推出自己的「清潔計劃」。
更環保的建築
環保建築物最重要的標准就是減少能量消耗。歐洲一些民宅的屋頂開始安裝吸收太陽光能量的瓷片,而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壕溝」公司也開始在辦公室的屋頂安裝高性能的隔熱玻璃。而位於美國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市的Chesapeake Bay基金會總部的辦公樓的環保設計更是超出一籌,利用特殊貯水裝置,辦公樓的抽水馬桶採用收集的雨水沖洗;使用太陽能電池板來向辦公室提供電力供應。相對普通的同樣面積的建築,這棟辦公樓只消耗了三分之一的電力和十分之一的純凈水。
酸雨危害的減少
美國和歐洲已經證明了減少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放對地球表面環境有相當大的改善。在上個世紀80年代,發達國家開始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來減少酸雨對環境的巨大危害。它們開始禁止在工廠中使用炭作為燃料,轉而使用更加清潔的能源例如天然氣和凈化炭來發電。汽車也被改造,所用汽油的標號更高,燃燒後二氧化氮的排量大為減少。酸雨在美國和西歐的危害已經大為減輕,以英國為例,酸雨危害在過去15年裡減輕了一半。

Ⅵ 浪費水資源的危害和後果是什麼

浪費水的危害造成水資源枯竭。導致水價上漲,增加生活負擔。農作物缺少灌溉不能成活,引發旱災。致整個生態系統崩潰。

淡水資源一直是人類和地球上一切生命形式不可或缺的需要。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說,以目前接近70億且在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數量而論,到2050年,農業生產將需要增加70%。

由於農業消耗了大部分人類用水,伴隨著氣候變化不斷改變溫度、降水量及降水模式,且難以在地區水平上進行預測,對水資源的需求不僅將因此加大,水資源面臨的壓力也將加劇。

水的重要性

做完了荒漠化的主題會議後,小編今天親自去了一趟內蒙古的沙漠,體驗了一下沙漠上的文化。不得不感嘆啊,人類是聰明的生物,明明已經荒蕪的地區,卻總有辦法重新回復生機;但人類也是愚蠢的生物,明明可以避免的危機,卻應要把自己拉下泥潭。

說回口譯,大家其實可以看到,這周的主題水,和上周的主題土地,看起來毫不相關,但實質上卻總會有所相連的。很多同學一想到要考CATTI就發愁,覺得不知道該怎麼復習啊,主題這么多,似乎漏了哪個都不行。

但還是想提醒一下大家,CATTI考的不是運氣,是能力。如果你願意一遍遍把土地的文章練習地完美無瑕,我相信你再做水的時候,也不會變成不及格的水平。如果真不及格,恐怕你努力的程度,還是配不上你的才華啊。加油各位。




Ⅶ 我們每天的資源消耗會給地球帶來什麼影響

1地球自有地球的規律
2水的消耗影響不大
3礦產可能會減少。
4地球變冷的趨勢會出現緩解。即暖冬。
5空氣質量下降。
6沙地增加。
7氣候變化出現新的趨勢
8地球自己沒感覺。但地球的子女們就得受啰。

Ⅷ 地球資源減少給人類帶來了哪些後果

人類無休止的開采亂伐,可用資源變少,污染越來越多,最後會造成自然災害變多,沒有資源可用,比如石油,天然氣,煤,可用水源等,這樣人類就沒有合適的生存環境,很多動物植物也會滅絕

Ⅸ 我們每天的資源消耗會對地球產生哪些影響

砍伐樹木,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堵塞河道,造成洪水 。土地沙化還造成浮塵天氣;
燒煤,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臭氧層空洞,使地球溫度升高,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最後導致一些低海拔國家被淹沒 ,而且排出的氣體污染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