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中國什麼資源有優勢
擴展閱讀
依賴石油出口說明什麼 2025-07-28 11:12:22
豆腐價格為什麼上漲 2025-07-28 11:06:24
汽車專用工具sst是什麼 2025-07-28 10:49:27

中國什麼資源有優勢

發布時間: 2022-07-26 17:41:16

『壹』 中國旅遊資源利用的優勢

中國旅遊資源優勢——
中國國土廣袤,山川錦綉,文化燦爛,民族眾多而習俗迥異,土產豐饒且工藝絕倫,風味美食更是名揚海外。中國的旅遊資源無比豐厚,具有雄厚的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化,旅遊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目前,中國各地的旅遊景區不斷增加,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到中國旅行的外國人逐年增加。
中國旅遊資源種類繁多,類型多樣。以地貌景觀而論,從低於海平面155米的吐魯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拔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絕對高差達9003米。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再以旅遊氣候資源為例,中國有鮮明的立體氣候效應,尤其在橫斷山脈地區,可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中國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流傳至今的寶貴遺產構成了極為珍貴的旅遊資源。僅僅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中就有29個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遺址。
在中國眾多的名勝古跡中,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和銅車馬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已建成的兵馬俑博物館每年吸引上百萬遊人。敦煌莫高窟的壁畫被公認為世界藝術寶庫。聞名世界的萬里長城,更是每個前往中國的人希望一睹的雄偉風景。此外,中國還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獨具特的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構成了一幅幅色彩紛呈、引人入勝的人文景觀。

『貳』 我國土地資源的優勢是什麼

優勢: 國土遼闊,土地資源總量豐富,而且土地利用類型齊全;為我國因地制宜的全面發展農、林、牧、副、漁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劣勢: 我國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各類土地所佔的比例不盡合理;土地資源分布不均;各類土地資源都不同程度遭到破壞。

『叄』 中國哪些企業資源優勢和體制優勢更顯著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8

『肆』 中國有什麼物產豐富

資源總量較大,礦種比較齊全。中國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種類比較齊全,資源總量比較豐富。煤、鐵、銅、鋁、鉛、鋅等支柱性礦產都有較多的查明資源儲量。煤、稀土、鎢、錫、鉬、銻、鈦、石膏、膨潤土、芒硝、菱鎂礦、重晶石、螢石、滑石和石墨等礦產資源在世界上具有明顯優勢。地熱、礦泉水資源豐富,地下水質量總體較好。
人均資源量少,部分資源供需失衡。人口多、礦產資源人均量低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中國人均礦產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於較低水平。金剛石、鉑、鉻鐵礦、鉀鹽等礦產資源供需缺口較大。
優劣礦並存。既有品質優良的礦石,又有低品位、組分復雜的礦石。鎢、錫、稀土、鉬、銻、滑石、菱鎂礦、石墨等礦產資源品質較高,而鐵、錳、鋁、銅、磷等礦產資源貧礦多、共生與伴生礦多、難選冶礦多。
查明資源儲量中地質控製程度較低的部分所佔的比重較大。查明資源儲量結構中,資源量多,儲量、基礎儲量少; 經濟可利用性差或經濟意義未確定的資源儲量多,經濟可利用的資源儲量少;控制和推斷的資源儲量多,探明的資源儲量少。
成礦條件較好,通過勘查工作找到更多礦產資源的前景較好。石油、天然氣、金、銅等礦產資源的找礦潛力很大。老礦山深部、外圍和西部地區是重要的礦產資源接替區。資源總量較大,礦種比較齊全。中國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種類比較齊全,資源總量比較豐富。煤、鐵、銅、鋁、鉛、鋅等支柱性礦產都有較多的查明資源儲量。煤、稀土、鎢、錫、鉬、銻、鈦、石膏、膨潤土、芒硝、菱鎂礦、重晶石、螢石、滑石和石墨等礦產資源在世界上具有明顯優勢。地熱、礦泉水資源豐富,地下水質量總體較好。

『伍』 我國有什麼富饒而豐富的物產、資源

一、礦產資源及其勘查開發現狀 中國現已發現171種礦產資源,查明資源儲量的有158種,其中石油、天然氣、煤、鈾、地熱等能源礦產10種,鐵、錳、銅、鋁、鉛、鋅等金屬礦產54種,石墨、磷、硫、鉀鹽等非金屬礦產91種,地下水、礦泉水等水氣礦產3種.礦產地近18000處,其中大中型礦產地7000餘處. 中國礦產資源的基本特點是: ——資源總量較大,礦種比較齊全.中國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種類比較齊全,資源總量比較豐富.煤、鐵、銅、鋁、鉛、鋅等支柱性礦產都有較多的查明資源儲量.煤、稀土、鎢、錫、鉬、銻、鈦、石膏、膨潤土、芒硝、菱鎂礦、重晶石、螢石、滑石和石墨等礦產資源在世界上具有明顯優勢.地熱、礦泉水資源豐富,地下水質量總體較好. 人均資源量少,部分資源供需失衡.人口多、礦產資源人均量低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中國人均礦產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於較低水平.金剛石、鉑、鉻鐵礦、鉀鹽等礦產資源供需缺口較大. 優劣礦並存.既有品質優良的礦石,又有低品位、組分復雜的礦石.鎢、錫、稀土、鉬、銻、滑石、菱鎂礦、石墨等礦產資源品質較高,而鐵、錳、鋁、銅、磷等礦產資源貧礦多、共生與伴生礦多、難選冶礦多. 查明資源儲量中地質控製程度較低的部分所佔的比重較大.查明資源儲量結構中,資源量多,儲量、基礎儲量少; 經濟可利用性差或經濟意義未確定的資源儲量多,經濟可利用的資源儲量少;控制和推斷的資源儲量多,探明的資源儲量少. 成礦條件較好,通過勘查工作找到更多礦產資源的前景較好.石油、天然氣、金、銅等礦產資源的找礦潛力很大.老礦山深部、外圍和西部地區是重要的礦產資源接替區. ——相繼發現和探明了一大批礦產資源.以大慶油田為代表的一大批油氣田,使中國由一個貧油國轉變為世界上主要產油國之一.發現和擴大了白雲鄂博稀土金屬礦、德興銅礦、金川鎳礦、柿竹園鎢礦、欒川鉬礦、阿什勒銅礦、焦家金礦、玉龍銅礦、大廠錫礦、廠壩和蘭坪鉛鋅礦、東勝-神木煤田、紫金山銅金礦、羊八井地熱田等一批重要礦床.發現和探明了一批重要地下水供水水源地.西部地區礦產資源集中區逐漸顯示出良好的找礦前景.在一批老礦山外圍或深部找到了新的資源.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陸續取得一批成果.五十多年的礦產資源勘查工作,使中國從礦產資源家底不清到成為世界礦產資源大國; 從已知地下水源地稀少到地下水在全國供水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與此同時,形成了一支具有優良傳統和作風、技術力量雄厚的地質勘查隊伍,為中國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礦產資源開發規模迅速擴大.1949年,中國保留比較完整的礦山僅300多座,年產原油12萬噸,煤0.32億噸,鋼16萬噸,有色金屬1.30萬噸,硫鐵礦1萬噸,磷不足10萬噸.經過五十多年的努力,中國先後建立了大慶、勝利、遼河等大型石油基地,大同、兗州、平頂山、「兩淮」、准格爾等煤炭基地,上海、鞍山、武漢、攀枝花等大型鋼鐵基地,白銀、金川、銅陵、德興、個舊等大型有色金屬基地,開陽、昆陽、雲浮等大型化工礦山基地,形成了能源與原材料礦產品的強大供應系統.一大批礦業城市拔地而起,促進了中國的城市化建設.目前,中國的礦產品產量、消費量居世界前列.2002年,中國共有大型礦山489座,中型礦山1025座,小型礦山和砂石粘土采場14萬多處,從業人員907萬人.礦業產值4542億元.生產原油1.67億噸,天然氣327億立方米.礦石和砂石粘土採掘量48.49億噸,其中:原煤13.80億噸,鐵礦石2.31億噸,磷礦石2301萬噸.十種有色金屬產量1012萬噸.目前,中國原煤、鋼、十種有色金屬和水泥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磷礦石和硫鐵礦產量分別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三位,原油產量居世界第五位.國有礦山企業是中國礦產資源開發的支柱,也是能源、原材料工業的穩定供應基地.原油、天然氣和36%的其他礦石產量都來自7679個國有礦山企業.國有礦山企業不僅為工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且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綜合國力作出了重要貢獻.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來,多種經濟成分的礦山企業也得到迅速發展.目前,非國有礦山企業達到14萬個,其中港澳台商投資礦山企業132個,外商投資礦山企業160個. ——礦產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五十多年來,中國物探、化探、遙感、鑽探、坑探等礦產資源勘探技術和實驗測試、計算技術取得了很大進展,提高了礦產資源勘查的科學技術水平.礦產資源綜合利?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煤突厥綻貿尚饗裕試蠢寐手鴆教岣摺D殼埃泄細值幕厥章飾?/span>40%,廢舊有色金屬的綜合回收率為27.70%; 鉑族和稀散元素幾乎全部來源於綜合利用; 近三分之一的硫酸原料也是由有色金屬生產過程中綜合回收.一些礦山企業對與煤伴生的瓦斯、油頁岩、高嶺土、高鋁粘土進行綜合開發,對煤矸石、粉煤灰進行加工利用,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礦產品對外經濟貿易快速發展.2002年中國礦產品及相關能源與原材料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111億美元,佔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8%.原油、鐵礦石(砂)、錳礦石(砂)、銅精礦、鉀肥進口量較大.鉛、鋅、鎢、錫、銻、稀土、菱鎂礦、螢石、重晶石、滑石、石墨等優勢礦產品的出口量較大.中國礦產資源領域的對外合作不斷擴大.通過海洋油氣資源對外合作勘查,陸續發現了一批新的油氣田,海洋油氣產量逐年增加.到國外勘查開發油氣資源已具一定規模,到國外勘查開發固體礦產資源也已開始.在煤層氣領域與一些國家建立了長期的研究開發合作關系. 我們的祖國有富饒的物產:河北的鴨梨.

『陸』 中國什麼資源豐富

中國幅員遼闊,自然資源非常豐富。中國各類型土地資源都有分布;水能資源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幾乎具有北半球的全部植被類型;礦產資源豐富,品種齊全。

土地資源

中國土地資源的基本特點是: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少;山地多,平原少,耕地與林地所佔的比例小;各類土地資源地區分布不均,耕地主要集中在東部季風區的平原和盆地地區,林地多集中在東北、西南的邊遠山區,草地多分布在內陸高原、山區。

耕地

根據1996年農業普查的數據,中國共有耕地13004萬公頃,宜農荒地3535萬公頃。耕地相對集中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東北平原大部分是黑色沃土,生產小麥、玉米、高粱、大豆、亞麻和甜菜等。華北平原大多是褐色土壤,農作物有小麥、玉米、穀子、高粱、棉花、花生等。長江中下游平原生產水稻、柑桔、油菜等。四川盆地盛產水稻、油菜、甘蔗、茶葉、柑桔、柚子等。

但中國耕地資源不斷減少。據國土資源部和國家統計局的調查數據,從1996年到2004年中國耕地面積減少660多萬公頃,年均減少67萬多公頃。近兩年國家採取最嚴格的土地管理政策,耕地減少勢頭有所遏制,但年耕地減少量仍然很大。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顯示,2006年實際建設佔用耕地16.7萬公頃,災毀耕地3.6萬公頃,生態退耕33.9萬公頃,因農業結構調整減少耕地4萬公頃,查出往年建設未變更上報的建設佔用耕地9.1萬公頃,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36.7萬公頃。當年凈減少耕地30.6萬公頃。

林地

根據第六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1999~2003年)結果,全國森林面積1.7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8.21%。活立木總蓄積量136.2億立方米。森林蓄積量為124.6億立方米。

中國的天然林多集中分布在東北和西南地區,而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東部平原,以及遼闊的西北地區,森林卻很稀少。

中國森林樹種豐富,僅喬木就有2800多種,珍貴的特有樹種有銀杏、水杉等。為保護環境和滿足經濟建設的需要,中國持續開展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目前,中國人工林面積已達3379萬公頃,佔全國森林總面積的31.86%,已成為世界上人工林面積最大的國家。

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顯示,2006年完成營造林面積457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完成252萬公頃。林業重點工程完成營造林面積297萬公頃,佔2006年全年營造林面積的65%。全民義務植樹18.9億株。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命名國家級生態示範區233個,自然保護區達到2395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65個,自然保護區面積15154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5%。新增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2萬平方公里,新增實施水土流失地區封育保護面積6.2萬平方公里。

東北林區—包括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的林區,是中國最大的天然林區,森林面積與木材蓄積量均佔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木材採伐量佔全國的二分之一。林區主要樹種有興安落葉松和紅松。

西南林區—包括橫斷山區、喜馬拉雅山麓、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等地的林區,是中國第二大天然林區,林木蓄積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林區主要樹種有杉樹,以及紅木、楠木等珍貴林木。

東南林區—包括秦嶺-淮河一線以南,雲貴高原以東的廣大丘陵山區,是中國最主要的人工林區,主要種植經濟林木,如茶樹、毛竹、馬尾松、漆樹等。

防護林體系—為了抵禦風沙侵襲,防止水土流失,中國營造了許多防護林,如「三北」(東北地區西部、華北地區北部及西北地區)防護林體系、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沿海防護林體系、太行山綠化工程、平原綠化工程等。其中「三北」防護林體系正在營造長7000多公里的「綠色長城」,范圍約2.6億公頃,佔中國陸地面積的1/4,所以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生態工程」。

草地

中國現有草地面積40000萬公頃,其中可利用的草地31333萬公頃,是世界草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陰山-青藏高原東麓一線以西以北的廣大地區;人工草地主要在東南部地區,與耕地、林地交錯分布。

四大牧區

內蒙古牧區:中國最大的牧區,優良畜種有三河馬、三河牛等。

新疆牧區:優良畜種有新疆細毛羊、阿爾泰大尾羊和伊犁馬等。

青海牧區:主要畜種是氂牛,還出產馳名中外的河曲馬。

西藏牧區:是氂牛的主要產區。